✔️念佛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種是墮地獄,什麼原因❓
✔️為什麼造佛菩薩形像會有很大的福報❓
✔️臨命終時人要斷氣,神識離開身體,為何會很痛苦❓
✔️如何能讓臨命終時,捨身的時候沒有痛苦❓
✔️助念對臨終之人有何益處❓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這是阿彌陀佛接待十方來往生的這些大眾,普令成佛,平等、普遍的沒有一絲毫差別,讓這些人都成佛道,跟自己完全一樣。「如佛金色身」,這個佛是阿彌陀佛。金在此地也是表法的,表什麼意思?永恆不變,所以稱它為寶。
東方人稱七種寶,把金擺在第一位,七寶之一。為什麼?金、銀、銅、鐵、錫,其餘四種都容易氧化,就是變色,唯獨金不變,所以稱它為寶。金色身,永遠不壞的身,永遠不變的身;「妙相悉圓滿」,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
這下面解釋,「願來生我剎之人」,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有來自諸佛世界的菩薩、聲聞、緣覺,也有來自十方世界的天人、六道眾生,人道的、阿修羅道的、羅剎道的,畜生、餓鬼、地獄都有,哪一道的眾生都有。為什麼?因為那些眾生,惡道眾生過去在人天都曾經修過這個法門,不但修過,很認真的修過。不過他疏忽了,他對這個世間貪戀,沒有想往生極樂世界。
就像灌頂法師給我們開示的,念佛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念阿彌陀佛墮地獄了。念佛怎麼會墮地獄?他以念佛求福報,他目的不是求往生,他是求五欲六塵的享受,他念佛是為這個。五欲六塵的享受能不能得到?能得到,福享完了,不是往生極樂世界,是往生地獄,這麼回事情。
他在地獄裡頭,他有念佛的善根,地獄罪受滿之後,要是遇到菩薩,勸他念佛到極樂世界,他一接受,從地獄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多妙、多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對三惡道眾生能輕視他嗎?不可以,說不定他們將來到極樂世界成佛還在我之先。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再不敢輕視一切眾生,不敢慢待一切眾生,恭敬心才生得起來,這個恭敬是一切恭敬。
連世間聖人都教我們,你看《禮記》上頭一句,「曲禮曰,毋不敬」,對人、對事、對物沒有不恭敬的。恭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見性。我們這種貢高我慢,這些毛病、習氣很多人都有,都是自以為是,一點謙虛都沒有,這些都是障礙他往生的因素,雖然佛念得很好,他不能往生。
往生必須把煩惱習氣伏住,不能讓它發作,還常常讓它發作,這就去不了。功夫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去鍛鍊,一定要學阿彌陀佛,你看對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身相如佛」,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這我們在前面四十八願念過。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五九集)2011/2/1 檔名:02-039-0259
所以勸導眾生,他不相信沒有關係,哪怕他看到佛像,聽到佛菩薩名號,古大德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那是什麼?那就是他善根福德種下去了。現在惡業習氣很重,它不會發芽、不會生長,但是種子種下去,來生後世遇到緣他就成就了。這就是為什麼造佛菩薩形像會有很大的福報。念佛的聲音,高聲念佛,讓周邊人都聽到,他也種了善根,道理就在此地。
修福的人,見佛像的人,聞佛號的人,是不是現前就能得利益?那看他的善根,看他的福德,如果他一聽到、一看到,他就真的能夠相信,真的能夠發願,想求生極樂世界,那他的善根就發現,善根福德就現前,他這一生就很有可能往生。這個話要聽懂,「很有可能」,不是絕對的。
怎樣才是絕對?那個心堅定,我這一生非去不可,他就一定去了,要下這樣的決心,非去不可。要知道,我們的心一動,阿彌陀佛就知道了,我們有這樣的決心,阿彌陀佛怎麼能不接引?他不接引,那他那個願,發的那個誓願不就不能兌現?他發的誓願是要接引十方一切願生淨土的人,我們真願,真想這一生去,這個緣就成熟。換句話說,對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決定不能有絲毫的執著,要徹底放下。
凡是念佛人,念得很好,臨終不能往生,原因是什麼?他的情執沒斷,他還貪戀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放不下,這個事情麻煩!我們只要冷靜去觀察,真正往生的人,絕大多數是什麼?貧窮人家,他在這個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一生過這個苦日子。這個世間之苦,娑婆苦,他真嘗到了,真不想再吃這個苦頭,他真想去,所以他就真去了,往生的時候瑞相稀有。
富貴人家學佛,反而走的時候走得很辛苦,未必往生。為什麼?貪戀這個世間,這個世間還不錯,還很好,還捨不得離開。這就是富貴人比不上貧窮人,貧窮人現在苦,將來得樂,到極樂世界去得樂;富貴人現在享樂,將來要搞六道輪迴,沒有辦法這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這一樁事情我們一定要慎重來處理,換句話說,要念念放得下。
富貴生活有沒有沒有關係,有,可以享受,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有樂受就壞了,有享樂的受就壞了。為什麼?你造業了。享受,知道這是苦,知道這是空,也就是佛經上常講的苦空無常。看到所有的享受,皆是苦空無常,你心就不染了,這叫真修行。真修行不一定要在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那是對業障很重的一種增上緣。
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現的,絕對大多數的人,富貴人放不下,就是他那個樂,享樂的樂受,他認為有快樂。佛告訴我們,三界統苦。八苦是苦苦,享受你要曉得壞苦,你不能夠永遠在享受,總有一天你要放下,你放下就覺得非常痛苦。
你平常就曉得,這種享受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放在心上,你就不受染污了,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高級凡夫,這六道眾生,他不需要佛教導他,他就知道、他就覺悟,這是大凡夫,他就曉得苦苦、壞苦。所以他的心境坦然,萬緣放下,苦樂憂喜捨之受他都是自然的,沒有一樁事情放在心上,以平等心來承受,真修行人!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九二集)2011/5/3 檔名:02-039-0392
「可見凡夫業重,臨終之際,更多顛倒」,這是令人無窮感嘆的一樁事。「復以四大苦逼,痛不可言,何能正念持名」,在這個時候,一般人都是這樣的。這個四大是講病苦。
臨命終時人要斷氣,神識離開身體,那個痛苦,佛經上用一句話來形容,「猶如生龜脫殼」,像烏龜一樣,活的烏龜,把牠的殼拔下來;人臨終,神識離開身體,痛苦就像那樣的。為什麼?因為他有身見,他認為身是自己,他貪戀這個身,所以受這個苦。
為什麼佛教人破身見?真的要養成,這是事實的真相,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我所有的。脫一件衣服很簡單,到臨命終時捨身的時候,就跟脫衣服一樣,沒有痛苦,他不執著這個身是我。
我們看臨命終的人,一般臨終的時候身體僵硬,那就很苦,說明他身見執著很深;臨終全身柔軟,他走得很自在,走得很安詳,沒有痛苦,知道身不是我,他一定向好地方去了,不會到惡道去,凡是在三惡道,身體都是僵硬。臨終苦逼,痛不可言,何能正念持名?
所以往生助念確實有好處,要讓那麼多人帶他,那麼多人念佛,用這種磁場去幫助他,幫助他什麼?化解他的冤親債主,這一句佛號就能化解,提起他的正念,幫助他往生。
這麼多的善男子善女人,以善念正念來幫助他,他的冤親債主得福,所以就不會干擾他。有干擾他那是什麼人?深仇大恨,非報不可,那個事情就討厭、就麻煩;怨恨稍微輕一點,馬上就化解,那種深仇大恨不會太多。這個時候靠佛力加持,地藏、觀音,這個時候的靈感不可思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二一集)2010/12/14 檔名:02-039-0221
底下一句說得很好,「三無量者」,極樂世界三種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眷屬無量」,眷屬是同學,阿彌陀佛是老師,是我們的校長。
同學裡面你看有菩薩、有二乘、有天人,這些同學在極樂世界都是和睦相處,都不會有鬧意見的,不會起糾紛的,為什麼?他心不清淨,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他。要知道我們平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阿彌陀佛看得清清楚楚,你想到我這裡來,我要不要你來,他看得很清楚。
如果你煩惱習氣還沒有放下,這個人跟我有怨,我都還沒報復他,我到極樂世界,他怎麼可以去?那到極樂世界兩個還吵架,那不是把極樂世界的社會擾亂了嗎?所以這樣情形阿彌陀佛不會接引他的,這都得要懂。
否則的話,我們念了一輩子阿彌陀佛,最後去不了,不知道自己過失,還罵阿彌陀佛不靈,你看我天天念你,你都不來接我。不知道自己煩惱習氣太重,你到極樂世界會出亂子,會攪亂那邊社會,不是他不慈悲,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
所以我們在此地念這句佛號,一個是跟阿彌陀佛這個世界聯繫、溝通;另外一個,用這句阿彌陀佛把我們的煩惱習氣把它壓住,這是有這麼一個作用在裡頭。取西方極樂世界就很容易,就不難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O八集)2010/11/28 檔名:02-039-0208
「又上句,寂也,體也;下句,照也,用也。」恆放光明照一切,這個下句是照,照是用。「此二句正表定慧等持、寂照同時、體用不二之妙德」。也就是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這一篇論文裡面所講的四種性德第一種,第一種是「隨緣妙用」,上句是隨緣,下句是妙用。
定慧等持,定慧是平等的受持,能做到定慧平等,智慧就現前,你心是定的。心定是什麼?你不受外面環境干擾。
如果定慧不平等,定多慧少,你容易昏沉;要是定少慧多,你的妄念就很多。所以這修定沒有別的,訣竅就是定慧怎樣保持平等,佛法的術語叫不昏沉、不掉舉。掉舉是心七上八下,就是妄念多。沒有妄念,也沒有昏沉,這是定的境界。
我們看到有些修定的人,盤腿面壁,坐一會兒,你仔細去聽聽,他打呼了,他睡著了。那就是什麼?那就是他,我們講定多慧少,他睡著、睡覺了。
還有一種現象,平常覺得還沒有什麼妄念,一坐下來之後想定,妄念好多好多,那叫掉舉。
這是特別初學靜坐的時候兩種毛病,一般人都有,不要害怕,很正常,你必須把這個關口克服,克服之後你心就定下來了。
實際上講,他為什麼定不下來?真正的原因沒放下,這才是真正原因,果然放下了,就不會有這種事情出現。不但世間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法不放下也障礙你修定,所以《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你入定的目的是想跟自性相應,自性清淨,世法佛法都沒有,你說帶著佛法去見性,沒這個道理!你見不到,那就變成所知障,你佛法學得很多,那是所知障,見不了性,成就不了正定,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心地真的要清淨,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真正做到什麼?「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心就定了。我還有求,心不會定。修出世間法,只有求往生這一個念頭,其他的什麼都不求,這是淨土宗一個特別法門。
如果學其他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那真的連往生的念頭都沒有,真的一切無求,一切都不爭,這心才能定得下來;有絲毫有求有爭的念頭,你的心都定不下來。定生慧,正定跟自性相應了,智慧開了,正定就是自性,所以它能生智慧。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七八集)2010/10/28 檔名:02-039-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