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行忍辱法,不學般若,便不知離忍辱法相。不離法相,則生瞋恨,忍辱之功行破矣。可見般若是與餘度共行之法,非別行之法。】
這是舉這個例子講。我們學佛、學忍辱,世尊在本經裡面,六度當中講布施、講忍辱,講得特別多,其餘的就很少講,省略掉。因為布施是修福,忍辱是能夠保福,忍辱能保持,你單單修,你不能忍,修得再多保不住,最後都落空,忍辱是能保持。
本經末後佛說「一切法得成於忍」,一切法的成就,第一個因素就是忍,你能忍你就能成就,無論是佛法世法,一定能夠成就。你不學般若,你就不知道修忍辱要離忍辱的法相。
不離忍辱的法相,剛才講,那個人是勉強的忍耐,表面上的忍耐,心裡面不平;表面上的忍耐,正所謂忍耐是有限度。如果裡面有般若波羅蜜,把忍辱的相離開、化解了,他那個忍辱是無限度的,就不是有限度的,是變成無限度的。忍辱裡面生智慧、生法喜、生福德,般若進去之後,得這樣殊勝的效果,真正不可思議。
如果說不離法相,著相,著相修忍辱,剛才講,表面上忍,心裡面還是瞋恨,從瞋恨就生報復,有報復就造無量的罪業,忍辱的功行破掉了;沒有般若波羅蜜,忍辱不能成就。可見般若波羅蜜跟其他一切法,餘度就是前面講的一切法,共存共行;不是離開一切法,別有一個般若波羅蜜,沒有這回事情。
所以我們佛教的教旗,後頭現在沒有教旗了,從前我們後面是掛了一面教旗,佛教的教旗怎麼設計的?就是六度。前面每一條長條代表事,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條;後面一條,是那五種顏色雜在裡面的,是一條,一共是六條,那一條雜色的就是般若波羅蜜。般若不能離開前面五度,佛教教旗是這樣設計的,你們看到這個教旗,就想到這是菩薩的六波羅蜜。說明理跟事關係非常密切,理離不開事,事離不開理。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48集1995/5
⭕️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www.amtb.tw
⭕️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rsd.amtb.tw
⭕️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