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談李炳南老居士

這三個條件我完全能接受

這三個條件我完全能接受

早年我到台中見李老師,跟隨他學習,正式拜他為老師。老師開出三個條件,我能完全接受,他就收我為學生;不能接受,他不收。

第一個條件,我以往所學的,他都不承認;他否定。其實當時我學佛才四年的時間,方東美先生教我哲學,章嘉大師教我佛學。李老師說從今天起要聽他的,別人教的他都不承認,都否定。

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讀經看書,只要是看文字方面的,一定要經過他同意;未經同意的一律不准看。電視、電影、廣播就更不用說,連報紙都不可以看。

第三個條件,到此地來學,只能聽他一個人講經,其他的不論是法師、居士大德,任何人講經都不准聽。換句話說,拜他作老師,只能跟他一個人學,聽他一個人講經,其他的完全要放下,完全要捨棄。

我們是誠心誠意的去求學,我想了一想答應了。但是那時心中還是有疑惑:這位老師太跋扈太專制了,似乎只有他自己,沒有別人。但是我仰慕他的道德學問,還是歸心老老實實聽話,不違背他的教誨。最後他告訴我,他的條件不是無限期的,他與我約法五年,五年內一定要遵守。我聽了心裡很舒服,就跟他了。

三個月之後,我就感到有效果,因為心清淨多了,很多東西不能看不能聽,一天到晚只聽他一個人的,接受他一個人的指導。看任何書都要向他報告。看經都不行,他不同意,就不能看,極受拘束。六個月之後,效果就很顯著了,感覺到自己有一點智慧,智慧漸漸開了。如何開的?心定了,不該看的不能看,不該聽的不能聽,不該想的不能想。如此去學習,慢慢的心清淨了,心定了,六根不再往外面六境上跑了,知道老師的法門高明,佩服了!起初有疑惑,六個月之後,一點疑惑都沒有。三年之後,我自動向老師說:「老師要求我五年,我會遵守十年。」他笑笑!我遵守他老人家此約法十年。

李老師將方東美先生與章嘉大師的教導完全否定了,此為何因?說實話,他對這兩位老師非常尊敬,尤其對章嘉大師。何以要否定?好教!以免他教的時候,我又會想起方先生說的,章嘉大師說的,就會提出來與他辯論,太麻煩了!任何人說的李老師都不承認,都否定,如此就好教!就是要去染污。我雖然跟隨章嘉大師、方東美先生兩位老師,這是輕度的輕微的染污,不是嚴重的。李老師的約法三章,就是要保護清淨心,純淨的心,無絲毫的染污,好教!有成就。

李老師對我非常的關懷,表面上李老師對我與對其他學生完全一樣,到我離開台中的時候,才表現出來,完全不一樣。我們體會到做老師的一生無別的,就想找到一個傳人,能傳法的弟子。能傳法的條件,尊師重道是基本條件;第二個條件,清白,沒有被污染,肯學、好學;具備這些條件,老師會特別照顧。他一生的行誼,就是你的榜樣模範。

用以往勇猛精進的餘力,自然推動它

用以往勇猛精進的餘力,自然推動它

何人可以作佛?知足的人成佛,真的。等覺菩薩還未知足,因為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換句話說,他還有願還有求,希望把這一品無明斷盡,不知足!如來果地上知足了,則一品無明也沒有了,百分之百究竟圓滿的做到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兩句話我還要把它擴大一點來說,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無爭,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無求,才是真正的大圓滿。

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要無願無求才能圓滿,有願有求不能圓滿。此意甚深。

我在台中求學時,李老師為我說明此意,他說十法界中的菩薩、修行人有願有求,勇猛精進來修道。到一真法界,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之後,無願無求。要如何精進?提升境界?李老師說他們的修行稱為「無功用道」。

此言還是難懂,老師舉個比喻說,中國五十年前,我們坐帆船旅行,帆船在行走的時候靠著風力來推動,無風時要搖櫓;風推動也好,搖櫓也好,就如勇猛精進。可是船快要上岸時,帆要收下來,櫓不能搖,只能用竹竿慢慢的撐,使船靠近碼頭。快要到碼頭,大約還有幾丈遠處,此時篙都不能撐,全部要放下,船自自然然的往碼頭逐漸靠近。他說那一段就是「無功用道」,我們明白了。

法身菩薩用功與我們不同,我們是想有功用,他是無功用,就如船快靠岸時,不得用力;一用力就錯了,就會撞上碼頭。不能用力,要用之前勇猛精進的餘力,自自然然的推動它。老師以此比喻告訴我們,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修行狀況,我們從譬喻中能體會到一點。換句話說,證得法身之後再破一品無明,往後絕對不會起心動念,絕對沒有分別執著。如果有分別執著、有起心動念則還在十法界中,未離開十法界。離開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一般稱為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絕對不會起心動念,絕無分別執著,無願無求,他是無功用道,是知足。

一定要發心擔當佛陀的助教

一定要發心擔當佛陀的助教

諸佛菩薩現身的目的,就是上求下化。上求是親近佛陀,接受佛陀的教誨,下化是幫助佛陀教化眾生。佛是眾生的教授,菩薩是佛的助教,教學相長,功德才能圓滿。我們如不能發心當佛的助教,就很難做到定慧圓滿。所以一定要發心擔當佛陀的助教。佛就是用我們這些助教來教化眾生。

早年學佛的時候,我稱這些助教為佛陀使者。我此說法,李老師為我印證,說此說法沒錯。佛陀使者、諸佛使者、如來使者都行,都是佛陀的助教、諸佛的助教、如來的助教,佛陀教化眾生之責落在我們身上,我們代表佛。代表佛,就得像個佛。不像,如何能代表佛?

何處要像?智德要像,我們的智要像佛,德也要像佛。智從德顯,般若智慧是性德。我們斷煩惱求佛道是修德,就在日常生活中去鍛鍊,古人說磨鍊,意思都好。在物質環境中為磨鍊,在人事環境中為鍛鍊。鍊就是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鍊掉。就如打鐵成鋼一樣,妄想分別執著是渣滓,將它淘汰盡了,此鐵就變成純鋼。

而磨鍊需從人事環境當中修起,真修行在此修。學習佛菩薩的處事待人接物,不能學凡夫。凡夫對一切人情緒化,時常轉變;那是凡夫,不是佛菩薩。

舉一個簡單的比喻,諸位從比喻當中細心去體會,六道凡夫的往來,就如兩三歲的小孩一樣。小朋友在一起相處,一會兒好了,一會兒惱了,過一會兒又好了,反覆無常。好時很好,過一會要打架;打架的時候惱了也無所謂,因為一會兒又好了。這就是六道凡夫!隨順妄想分別執著,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定,此為正常的現象,所以才有六道,才有九法界。對眾生來說這是正常的,可是他要受苦,要受難,是謂「可憐憫者」!

佛菩薩看得清楚,佛菩薩如大人,好好的教他,幫他開智慧,了解彼此的關係,恢復到正常,就是聖賢的教誨!一切都回歸到正常,正常就是佛法。佛是覺的意思,正常就覺,不正常是不覺。覺者對不覺者了解得很清楚;但是不覺者對覺者是一無所知,不知其境界,也不知道他的心行,以為也與自己一樣,錯了。覺者能夠指導不覺。

他的別號叫「雪廬」,自稱「雪僧」

他的別號叫「雪廬」,自稱「雪僧」

三寶中佛陀在世,佛寶第一。佛不在世,法寶第一。法寶是經論,經論從何處修學?就理說任何一部經論皆可,就事說則不行。事上說,若經不契機,修學會感覺很困難,無法入門。此時就要依靠僧寶。真正依照經論修行的人,此人是僧寶。

「僧」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現在人說到僧,就想到出家人。真正佛法所謂的僧,不是只指出家人,在家居士也屬之,僧是通指在家、出家者。

當年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時,我還未出家,是以居士身拜他作老師的。在其客堂中有很多人送他的字畫上,題款稱李老為僧、為和尚,他的別號為「雪廬」,孔德成先生送他的書法上題的就是雪廬大和尚。他自己有一顆印,以前寫字他時常用那個印章,印章上刻的字是「雪僧」,他稱自己雪僧。

所以「僧」字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在家居士也能稱。如何能稱為僧?修六和敬,持戒。至少要能夠修五戒十善,修六和敬,就是僧寶。如不具足此條件,出家人也不能稱僧,稱僧是假的,不是真的。在家居士確實具足十善、五戒、菩薩戒、六和敬,則可稱僧。

諸位同修時常見到李老師寫字落款,有時候看到他蓋的是「雪僧」的印章,這是有學有修的佛弟子!能有證,當然就更好,那是非常難得的。

老師教你自己去找

老師教你自己去找

學佛,至少要親近一位有修有學的善知識,請他在眾多的經典中,幫助我們選一部。通常一位善知識,他教你自己去找。我們在台中參加李老師的經學班學講經,學講哪一部經?老師教你自己去找。到何處找?到《大藏經》中找;《大藏經》中沒有的,不學。因為靠不住。《大藏經》中有的,絕對可靠!真經、假經以此為標準。

我們在《大藏經》中去選擇,如選擇的不合適,選得太深了,老師就會告訴你,此經不能選,因程度、學歷不夠。你再去選,總是讓你先選個三、四次。實在選的都不合格,他再替你選一部。希望你自己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程度,就是所選的經不能太長,要能看懂經的意思,這才好學。如果經的意思很深,自己看都看不懂,就不要學,學起來很吃力,因選得太深,不合程度。

所以當時我們同學多半在《阿含》、小乘經、經集部中選。而不會選大乘專宗的經典,因其太深了。學習按部就班,功德是隨著年歲累積的,累積是要靠確實去做。

一拜道場,二拜住持,三拜信徒

一拜道場,二拜住持,三拜信徒

我初學佛時,李炳南老師教所有經學班的學生,我們念念當中都與一切諸佛菩薩、一切佛剎道場、一切眾生廣結善緣,無論到任何地方,別人歡喜我們,不會討厭我們;我們想做的事情,都有眾多人來幫助我們。我們的法緣殊勝!

當時李老師辦了一個經學班,培養講經弘法的人才,同學有二十多人。一個星期上課三次,一次是他老人家教我們,另外兩次是我們學生上台表演,他在下面聽,聽了之後幫助我們改正。我還記得很清楚,我們上課的時間是星期四,晚上老師教我們講經;星期六是女眾同修在台中蓮社講大座,星期天是男眾同學在靈山寺講大座。所以我們經學班的活動一星期三次。

他教我們學講經的同學們,一定要懂得結法緣,不能不結緣!結緣之心要常有,不能間斷。否則經講得再好,沒有法緣;就沒有聽眾,無人來請你講經,無人提供場所給你講經。

不論在家出家,我們到一個道場,見到大殿總要禮佛三拜。李老師教我們拜法,我們學講經的人,禮佛三拜意思不同於一般人,是心中默默的許願。我們第一拜拜佛,發願與此道場結緣,希望將來能在此道場講經;第二拜,發願與此道場住持、當家、常住大德們結緣,他們將來會歡迎我邀請我來此講經;第三拜,發願迴向給此道場所有的信徒,與道場所有信徒有緣,將來我來講經就有很多人來聽,此為學講經者的禮佛三拜。

老師勸我用講經來消業障

老師勸我用講經來消業障

早年在台中跟隨李老師學佛的時候,老師時常勸導我們,世出世間最大的福報,轉變業力效果最殊勝的是講經。講經,用真誠的心,不為名聞利養才相應。如果講經貪圖名聞利養,要在社會上提升自己的地位,就算講經講得很辛苦,講一輩子,來生也只有小福報,沒有什麼大福報。

老師有智慧、有學問、經驗豐富,跟隨他時,他老人家七十歲,我才三十二歲。見年輕學生有不但無福報,還多病短命者。老師就會很愛護,勸其發心講經;發心講經轉業最快。我當年就是屬於這一類的學生,沒有福報又短命,老師勸我以此法來消業障,真的有不思議的效果。

我原本沒有福報,學佛五十年來,講經四十四年累積,現在大家看到我有一點福報了;這一點福報完全是此生學佛以後修的。未學佛以前,確實是一點福報都沒有,生活過得很苦。而為佛法,為眾生,沒有為自己,自己什麼都不想;又無福報,又無壽命,還想什麼?所以學佛以後,只想念佛往生淨土。

雖然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我學佛從來沒有任何希求,連講經說法我也沒有希求,只是活一天講一天;因為我知道佛法好,經教殊勝,我既得此利益,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我把佛法介紹給大家,是我的義務,是我的責任。無絲毫希求,但是智慧、福報、壽命還是現前。並非我不求就沒有,不求自然圓滿得到。

在講經之前,把表解寫在黑板上

在講經之前,把表解寫在黑板上

初學為大眾講經說法,要用什麼態度?要入定。諸位都知道,以前法師升座講經,有講經的儀式,儀式很長,大約需要四十多分鐘。法師坐在座位上入定,儀式完了之後,引罄一敲法師出定了,才開始講經。要把所有妄念放下,意志集中,才能體會到經中微妙的義理,無盡的義趣。如果心散亂,絕對無法體會,不能成就。

平常我們講經需不需要做充分的預備?需要,那是敬業的態度。我把此事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情來處理,我很重視,也有充分的準備。準備有無用處?不一定。也許上台之後,所準備的資料,一句都用不上。因為智慧現前,佛力加持。凡是講經的大德們,都有此感應。

以往李老師在台中講經,一星期講一次。講經當天他不見客,在圖書館為他準備一個休息的房間,在一個小樓上,當天等於在小樓上閉關。午餐送到樓上,他不下樓,晚上講經的時候才下來。他在台中講經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如一日;我跟隨他十年,他以身教為我們榜樣。如此的用心敬業,我們佩服!

他也看古大德的註疏,做充分的準備。有時候他將經中重要的義趣,用表解的方式列出來,在講經之前,把此表解寫在黑板上;我幫他寫過不少年的黑板。這些筆記現在都印在《全集》中,大概有兩、三冊是他以往講經所做的筆記。他為我們後學做榜樣,絕不草率。

我早年講經,前十年完全遵照老師此法,他一星期講一次,我一星期大概講五、六次;因為他還有其他的事情,他的工作很多。我出家之後,把世間事完全放下了,專門走講經之路,所以我天天講。前十年,天天都要用很多的時間做準備工作;十年之後就愈來愈熟了,諺語所謂「熟能生巧」,準備的時間愈來愈短。

初講經時,講一個小時,要四十個小時準備,真的不容易。大概半年之後,不到一年,愈來愈有進步,講一個小時,約只需要準備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完成了。兩年之後,講一個小時,準備六、七個小時就行了。三年之後,可以一比一了,講一個小時,大概準備一、兩個小時就可以了。後來,每天講一個半小時,用一整天的時間準備一個星期的就夠用了,愈來就愈有進步。十年之後,幾乎無需要準備。所以,現在大家見我講經,我沒有準備,講熟了。

我的準備只是把經典中的段落,用彩色的筆勾出來,在講台上就會很醒目。另外就是經典中有時候還有生字,生字一定要查字典,不能隨便亂念的。所以準備就是勾段落,查看有無生疏的生字和生疏的名詞、名相術語。但是我還是每天讀經,此為敬業;講經是我的事業,我要依教修行。我每天不能不讀經,每天不能不看祖師大德們的註疏;看註疏是聽他們講經,聽他們的心得報告。實際上,講經已經無需準備了。

唯有真誠到極處,佛才有應

唯有真誠到極處,佛才有應

我們今天讀經,希望能夠了解菩薩所說的,都要靠諸佛威神加持。今天在講堂上,我說,諸位聽,如果無諸佛威神加持,憑自己的一點智慧,如何能夠說得出?縱然古大德的註解現前,我們還是說不出,聽不懂。

如何才能說能聽?以往李老師教導我用「至誠感通」!唯有真誠到極處,以此感佛,佛才有應,感應道交,才能通達。李老師之真實教誨,我深深得到受用。

真正往生的人,一萬人當中只有兩、三個

真正往生的人,一萬人當中只有兩、三個

人一定先要知道自己的煩惱習氣;知道之後要改,絕不要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日常過日子、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就是造業!不可以隨順自己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最嚴重的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我們念佛人一定要清楚,此與道業完全相違背,自私自利不放下,貪瞋痴慢不放下,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都不能往生。

李炳南老師常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舉當年在台中蓮社的例子,台中蓮社有蓮友二十多萬人,我初去親近老師的時候,聽老師常說台中蓮社的蓮友,真正往生的人,一萬人當中,只有兩、三個,比例很少。原因就是煩惱習氣不能放下,造成自己嚴重的障礙。障礙傷害自己無法往生!

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同樣學佛,為何有些眾生得利益,有些眾生不得利益?此為經教中常說的緣成熟與緣未成熟。緣熟的得利益,就是根熟!根未熟的種善根,現前不得利益。對於無善根的人幫他種善根,有善根的人幫他增長,善根成熟的人幫他成就。但是這其中必有成就的,成就的人多少不一定,至少都會有一、兩個。六祖惠能大師會下成就的人有四十三個人,真的是空前絕後,惠能大師之前沒有,惠能大師之後也沒有。

此成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佛法中他的地位如何?《華嚴經》圓教初住菩薩的地位,不能說不高,一生能中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如此殊勝的成就,宗門如是,教下也不例外。所以佛法每一個宗派,一代一代都有傳人。傳人必須是開悟的,不開悟如何傳?禪宗的「大徹大悟」,教下的「大開圓解」,我們淨土宗中得「一心不亂」、得「念佛三昧」,這才是傳人。所以一個法師往往一生當中,只得到一個,他的功德就圓滿了。也有祖師大德一個傳人都沒有的。

我曾經為此請教過李老師,他為什麼要來?李老師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世間還有與他緣分的人,但是這些有緣的人有善根但因緣未成熟,他來幫助他們善根增長。還有與他有緣的人,雖有緣但未種善根,他來幫他種善根。這是慈悲!

我們明白了解了,如種植果樹,農夫到果園來的目的是看果子熟了,就採摘果子。沒熟時也要來,來看看它長得如何,有無病害蟲,水分、肥料是否足夠,無果樹的時候,他還是要來,來看這些土壤能夠種哪些果樹,然後再來種樹!

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的人數很多,由此我們能體會到佛菩薩的無盡慈悲,所示現的相,一定是清淨不染,住在世間潛移默化,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如祖師大德,近代的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都為修行人做好榜樣,我們向他們學習就會有成就。如果怕煩惱習氣深重,學不來,就不能成就,只能種個善根而已。希望來生來世,或者多生多劫之後,煩惱習氣消了,善根現前了,就能成就。

所以他來是有目的的,對眾生是有利益的,根熟的眾生利益在現前,根未熟的眾生利益在來世,有緣而無善根的人利益可能在後世,甚至於多生多劫之後,而佛法金剛種子永遠不壞。

老師一見面,用手就指著我,你要信佛

老師一見面,用手就指著我,你要信佛

佛說法是幫助眾生斷疑生信。佛說財富愈施愈多。如不相信,怕施完之後就沒有了,上了佛的大當,是對佛沒有信心。只有真正信佛的人,對佛陀的教誨不疑,真正能在一生中修積無量無邊殊勝功德。所以「信」字多重要,「信為道源功德母」。

我當年發心出家,出家兩年才受戒。一出家就教佛學院,也教了兩年經。受了戒,首先要回到台中去拜謝老師。我還未進門,他在屋內看到我,用手指著我說「來!來!你要信佛」,說了好幾次「你要信佛」。我走到他面前,也呆了。當時我已學佛九年了,講經也講了兩年,出家受了戒,怎會不信佛?

他要我坐下來,為我解釋,信佛不容易,許多老和尚到死都不信佛,我這才明白他的意思。何謂信佛?依教奉行者謂之信佛。佛在經上說的都未做到,不相信,不信佛,如何會有成就?

我們親近一位老師,原則是我信任老師,老師的教誨,我會依教奉行。同樣一句話,別人說的我不相信,老師說的我相信;別人說的我不照做,老師說的我願意照做。佛就如我們的老師。

講經說法,首先要學言語

講經說法,首先要學言語

言語是孔子教學四科之一,孔子教學第一個科目為「德行」,第二個科目就是「言語」,我們不能不重視言語的學習。以前李老時常教我們,首要注意言語不能得罪人。古時候,因為言語造成的誤會,歷史上的例子很多,小的禍害造成殺身之禍,大的禍害造成國破家亡。

儒重視,佛也重視。我常提起,佛家一般順序按「身口意」三業排列,《無量壽經》一開端教導我們修行的綱領善護三業,把口業放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有一些人不知此理,喜歡開玩笑,不知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因而生麻煩,結怨仇。

李老師曾舉郭子儀之例,他是唐朝的大將,封侯的,地位崇高!有一天,郭子儀聽說盧杞來見他,立即換上大禮服在家恭候。盧杞的地位大概是現在的科長、司長,地位很低。家人都很奇怪,多少大官大人物來,你都很隨便,為何對他如此的尊重?他與家人說,此人非普通人,如果得罪他,將來他得志時會報復,所以一定要以大禮接待,不敢得罪。

果然如郭子儀所說,後來盧杞做了宰相。郭子儀有智慧,不得罪人。心地忠厚老成的人,隨便一點沒有關係;心胸窄狹者有恩必報,有仇必報,這種人對他要很有禮貌。

言語不能不謹慎,尤其是要教化眾生,講經說法,首先要學言語。

李老師給我們介紹幾位近代的大德

李老師給我們介紹幾位近代的大德

解,不容易!尤其是正解,我們凡夫自以為正確,實際上是錯誤的。為什麼?凡夫的情執沒有斷,思想見解是從八識五十一心所流出來的,與佛菩薩如何能比?由此可知,轉八識成四智,其見解才是正確的正知正見。

初學者如果不能接受此說法,就無法學佛了。因為對於佛菩薩所說的完全不能接受,研究經教時一定是隨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意思來學經教,絕對不是如來的意思!以此解經,不免有錯。諸位聽過百丈禪師的公案,「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因為誤導,誤導眾生,要負因果責任。

對於未開悟的人,我們如何講才不背因果?講古人的註解,絕對遵守註解;換言之,我們在講台上翻譯古人的註解。古人註解是文言文寫的,我們把文言文用現代白話文說出來,老師教我們此法。絕對不能隨意發揮,發揮是夾雜著自己的意思在其中,難免不出問題。說實話,未開悟者根本就不夠資格講經。但是現在情況不同,講經者極缺,我們只有出來濫竽充數!

現在我們的國文程度很差,古人的註解我們看不懂。怎麼辦?選近代大德們的註解。李老師介紹我們閱讀參考幾位近代大德的註解有:諦閑老法師的,圓瑛法師的,興慈法師的,慈舟法師的,寶靜法師的,倓虛法師的,這是老師為我們選的。這些人有沒有開悟?老師不敢說,但是這些人真的是好法師,有修有學,有道德,有學問。他們的註解也是文言文寫的,很淺的文言文,我們參考他們的註解,講他們的註解,我們看得懂,只要註子沒講錯,責任他負。個人沒有悟處就不能發揮,要緊守著規矩;如果我們自行發揮,責任要自己負。總而言之,這些人他是否真正開悟了,未知,至少他有修有學,就很難得了。

教義要講得透徹,講得明白,讓人不至於錯解意思,難,太難太難了!「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這麼多年當中,我們的上一輩講經說法,聽眾當中錯解意思的人很多。聽我講經,錯解我意思的也不少,如此就知道此事不容易。

我們用功於放下。一定要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放下自己的業障,才能有一點點智慧,那一點智慧會起作用。

所以凡夫修行不能成就,都是被五欲所害,被「財色名食睡」所害。只要心有此念頭,就無法悟入。因為起心動念是由自己的煩惱習氣在主宰,雖學習經教還是受其作主,此為我時常說的輪迴心。用輪迴心來學大乘,大乘也是輪迴心,就出不了輪迴。無法放下自私自利,捨己為人,犧牲奉獻,經上說的「決定解」,做不到的。

凡是言不由衷的,老師對他都特別客氣

凡是言不由衷的,老師對他都特別客氣

如何使別人信任你,對你心服口服?總不外「四攝法」。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落實在四攝法中,念念為他想,這是你能感人之處。為自己想,若是自私自利,說得再好,心虛而不踏實;就是虛偽的,不是真誠的。

世間稍有學問的人,心是靜的;無學問的人,心是浮躁的。無學問的人說話不老實,言不由衷,不是真心的,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一眼就看穿了。看穿後一笑置之,絕對不會說穿。因為說穿就會結怨仇。世間有德行有學問的人都知道,怨家宜解不宜結。

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十年,見他平常處事待人接物,凡是言不由衷者,老師對他都特別客氣,沒有一句責備他的話;不但面對面沒有,背後也沒有;當然也不會有一句讚歎的話。我們看得多,學到了。此為古大德所說的實學,就是善巧方便。說話的人所說如是肺腑之言,誠誠懇懇,老師對此人讚歎,時常提出來勉勵我們,要我們視為榜樣,教導我們要向他學習。

此生活是正受,是高度藝術,方先生講的最高的享受。我們從善友處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親眼看到的李炳南老居士,不是短時間,我看他十年了,不是裝的,完全出自於自然。

在台灣講學講經三十八年

在台灣講學講經三十八年

佛法在近代世紀淪為迷信。為何特別說近代世紀?道場中不講經了,只是為死人服務,做法會經懺佛事,所以造成社會大眾一個很嚴重的誤解,認為這是迷信,認為這是宗教,是宗教中的低級宗教、多神教、泛神教,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真正是冤枉。

真正的大德,李老居士在台灣講學講經三十八年,一直到他往生,三十八年從未中斷,將佛法在台灣帶動起來了。辦大專佛學講座,把佛法提升為高等的學術,幫助大專院校成立佛學社,輔導大專學生學佛。他如是做,絕對不是自利。

李老師接受中興大學、中國醫藥學院聘請為教授,不是為名,也不是為利。學校給他的鐘點費,他都捐給佛學社。中興大學有學生組織的佛學社,中國醫藥學院學生也有學佛社,每個月薪水單子,老師簽字,學生領錢。不為利,也不為名,他是在傳道,這是一個傳道的機會。

偶爾老師到學校上課,我們也去旁聽,發現老師完全在講經,方法非常巧妙。在中興大學他給學生讀的是古文,意思全是佛法。回來後我們讚歎歡喜老師高明,讓學生學了佛,完全不著痕跡。在中國醫學院講《內經》,亦復如是。他是在講佛法,傳儒傳道,如不細心去觀察、去體會,不知道他所行是勝行,真正是高度藝術。

方東美先生亦復如是,晚年在台灣大學博士班開「隋唐佛學」、「大乘佛學」的課程。學退休之後,在天主教私立輔仁大學博士班開「華嚴哲學」。這是把佛家的經典,正式帶到最高學府博士班去開課。但是他是教授,不是出家人,也不是居士,此對佛教有影響。

我已退休之齡,之所以還要接受昆士蘭大學的聘請,是為利眾生。如果有機會在學校中開《華嚴》課,我們是出家人的身分,與方老師不同,明顯的把大乘佛法提升到最高的學術,提升到研究所的課程。我們把佛法從迷信回歸到正信,從被一般人忽略提升到最高的學術,一般所說的高等教育,這對佛法本身來說,有利於佛法往後的弘傳;真正迫切需要的是能夠幫助現代社會消除衝突,促進和平。

新加坡徐文遠部長聽《華嚴經》有一段時間了,他說:《大方廣佛華經》確實對世界和平有幫助,對於消除衝突,化解人與人之間、族與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的誤會有大幫助。

昆士蘭的和平學院,和平研究所,他們主要的學習目標就是化解誤會,消除衝突,這是促進世界和平最好的教科書。所以過去在七十年代,英國的湯恩比博士與日本的池田先生談到,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他肯定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

李炳南老居士相關著作

《論語講記》卷上(第一冊)

《論語講記》卷上(第二冊)

《論語講記》卷下(第一冊)

《論語講記》卷下(第二冊)

-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