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緣所帶來的種種不如意,這是一切災禍之根源|淨空老法師嘉言錄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皈依法,離欲尊」。欲是五欲六塵。塵緣不能從內心拔除,就是大障礙。塵緣所帶來的種種不如意,這是一切災禍之根源,所以佛教導我們要遠離塵緣。遠離不是不要,大乘經上講,諸佛菩薩講經說法,有天人供養,載歌載舞,與世間人的享受一樣。

於是我們明瞭,佛教導我們遠離,是遠離妄想分別執著。把妄想分別執著斷除,五欲六塵的享受,那是隨緣;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享受就是攀緣。諸佛菩薩隨緣,天人來供養很好,菩薩變化來供養也好,絕無絲毫留戀,這是真正的享受,這種享受決定沒有災難。(981123早餐)

「皈依佛,二足尊」,二是指智慧與福德。佛對眾生說法,尤其著重福德,這也是應機說法,因為一切眾生沒有不希求福報的。

福報在未見性之前,一定要靠修德;見性之後,就是性修不二。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修福非常重要。此地區修福的人多,必定是國泰民安,生活富裕。

經中修福的教誨很多,要細心體會,徹底明瞭,就知道如何修學才能獲得滿意的果報。

佛門講「有求必應」,此話真實不虛。但求有求的理論與方法,如理如法的求,一定能獲得報償;若與求的理論方法不相應,希求就不能滿願。(981123早餐)

修行人若還受環境的動搖,還會被鬼神戲弄,道心何在?經上告訴我們,真正皈依三寶,要從「迷、邪、染」中回頭,依「覺、正、淨」,不論有沒有經過皈依形式,護法神都保護。

世間許多善書皆云,一個人心地厚道,心善行善,就有很多天神鬼神衛護;縱然沒有學佛,沒有受過三皈,也有護法神保護。護法神之所以保護,是尊敬他的德行,是自然感動來護持。

戒經上說,受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日夜守護,怎麼可能還會被鬼神、妖魔鬼怪所戲弄?由此可知,形式上的三皈、受戒是假的,還自以為了不起,而鬼神瞧不起。(981117早餐)

世間人所追求的,佛菩薩完全捨棄、放下,因為覺悟之人明瞭,追求名聞利養,享受五欲六塵,必然會引起競爭,競爭到最後就是鬥爭。諸佛菩薩希望一切眾生,都能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合作,欲達到此理想,一定要捨棄鬥爭,捨棄鬥爭一定先要捨棄競爭。現代哪個人心裡沒有競爭、沒有鬥爭?這樣的心是屬於三惡道的法界。(981117早餐)

佛陀教育與世間教育不同,世間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在獲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佛陀教育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然後義務的服務社會、服務眾生。(981117早餐)

人生非常短促,一定要好好掌握,要從人法界提升到佛菩薩法界,修學功德才算圓滿。我們教學也是本著這個理念,幫助人提升境界,這是佛陀教育。(981117早餐)

佛陀教育的目的是教導一切眾生作佛。在十法界裡,佛法界是真實、究竟、圓滿;而諸佛如來起用,就稱為菩薩。《無量壽經》上,菩薩為一切眾生「作不請之友」,只要他見到、聽到,一定伸出援手,主動去幫助一切苦難眾生。(981117早餐)

◎ 經上告訴我們,宇宙、萬物、生命的起源。這是自古至今,具有聰明智慧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想要明白而從未明白的。釋迦牟尼佛也正是為了這樁事情,才出現在世間,為我們解答宇宙人生的真相。(981115早餐)

◎ 佛說,生命是一個大生命體。但凡夫錯將這個生命當作生命,殊不知生命不是生命,生命是某種形態的表現。生命是永恆的、不生不滅的,而生命的表現是有生有滅的。譬如在舞台上表演,將人比作生命,表演比作生滅。在舞台上,你沒有生;下了舞台,你也沒有滅。但是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上舞台就生了,下舞台就滅了。所以生命是永恆不滅的,但生命的表現卻是千變萬化。而我們的舞台,就是十法界。此事實真相,若不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明,我們怎會明瞭!(981115早餐

◎ 佛陀教育的目的是教導一切眾生作佛。在十法界裡,佛法界是真實、究竟、圓滿;而諸佛如來起用,就稱為菩薩。《無量壽經》上,菩薩為一切眾生「作不請之友」,只要他見到、聽到,一定伸出援手,主動去幫助一切苦難眾生。(981117早餐)

修學的方法、途徑雖然很多,所謂「法門無量,殊途同歸」,其目標、方向是一致的,終極的目標是成就無上道、是成佛。「無上道」是指究竟圓滿的智慧。「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福德;智慧與福德達到究竟圓滿之人,就稱之為「佛」。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為了達到此目的。

佛說這麼多方法,是因為一切眾生的根性、嗜好、欲望有所不同,而佛的教學非常活潑,真的是古人所謂的順水推舟,所以很容易修學,也很容易成就,這就是「應機說法」。在所有法門裡,諸佛如來特別讚歎念佛法門,因為唯獨念佛法門是所有根性的眾生都可以接受,不限定某一類眾生,所以攝受的範圍特別大,效果也特別殊勝。(981115早餐)

競爭不是好事情,最後必定產生利害的衝突,互不相讓,人為的災難就不能避免了。我們從媒體資訊中得知,現在世界各地災難頻繁,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並且沒有緩和的跡象,這是讓人類憂慮的一件大事。大家要想消除天災人禍,就要知道禮讓、忍讓的重要。佛告訴我們,這不僅是利益自己,也是利益社會、利益世間一切眾生。

如果只知道為利益自己,必定傷害別人,傷害別人就會與眾生結冤仇。生命不是一世的,是永恆的,這種冤仇不能化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縱然這一生中沒有形成大災難,往後因緣會遇時,還是有空前的劫難現前,這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要明識其理、瞭解事實真相。(981213早餐)

◎佛講,一家人父子、夫妻、兄弟,都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的關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聯想到若我們得罪人、欺負人、陷害人,這個人要是投胎到自己家裡來,將來必定造成家破人亡。所以任何人在世間,決定沒有吃虧的事,也不可能有佔便宜的事。(981225早餐)

◎施恩予人,幫助人,會有回報;欺負人、糟蹋人、侮辱人、陷害人,也有回報。若回報得恰如其分,那還好;但報復往往都過了頭,就變成生生世世互不相讓,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亦如是。兩國的百姓沒有什麼冤仇,有冤仇的是少數人,但是若他有權力,就會連累許多人遭受災難,傷害許多人生命財產,遺患無窮,哪有不墮地獄的道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就曉得這樁事不能做。(981225早餐)

◎大家知道世事無常,世事無一不是因緣果報,但知道得不踏實。早年有一位鄔餘慶老居士,講了一個真實故事。抗戰初期,他在上海認識一位商人,這位商人生意做得很好,有個小孩是獨子,非常頑皮。有一天,小孩帶了十塊錢上學,錢掉在路上,有個人跟他父親相識,看見了撿起來,就跟這個小孩開玩笑講:「你叫我一聲伯伯,錢就還給你。」這個小孩反說:「你叫我一聲伯伯,我再給你十塊錢。」頑皮到這種程度!

有一天,這位商人過生日,請了很多親朋好友到家裡。他突然看到這個小孩面貌,非常驚訝,當時就向大眾宣布,所有的財產全部交給這個小孩。後來他向朋友說明,他的財產是一位德國人的。戰前他替這位德國人做事,德國人回國後,叫他代理經營。後來這位德國人死在德國,就沒有再回來。那天他突然看到小孩的面貌,就是那位德國人,他明白了,這個小孩就是那位德國人投胎的,所以財產立刻全部歸還。這樣,父子關係才能維繫住。所以,這個小孩是來討債的,因緣果報絲毫不爽。(981225早餐)

世法中所有現象都是虛幻不實,無不是「夢幻泡影」,所以富貴不值得羨慕,貧賤也無需哀傷。

明白這些現象的因素是業因果報變現的,自己掌握著業因、業緣,果報的變化就能隨意,這是得大自在。得大自在的人懂得掌握「緣」,知道千變萬化的樞紐在「緣」。

善的果報是善因、善緣,惡的果報是惡因、惡緣,「因」已造成,不能改變,「緣」可以控制。這還是世間法,並不是第一義,第一義一定要「觀空」。

換句話說,要跳出輪迴,超越十法界,這才是英雄好漢。我們供佛的處所,稱為「大雄寶殿」,「大雄」就是大英雄。世間人辦不到的事,他能辦到,就稱為英雄。世間人無法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佛能做到;不但做到,還教導我們如何做到。(981219早餐)

◎ 過去生中所造的業,這一生中來受報,這是因果循環。造善業多,這一生享一點福;造惡業多,這一生要受很多苦。可是沒有人在受報時,會老實受報,依舊在造業。受報造業,造業受報,永遠在循環。這個循環的現象,沒有往上提升,而是每況愈下,一世不如一世,一代不如一代,這有多苦!為何會有這種現象?我們造的業不善。

世尊為我們說明,造善業去善道超生,造惡業往惡道墮落,這是人生在世的事實真相。仔細想想,確實如此。佛慈悲憐憫這些受苦受難的眾生,因愚昧無知而迷失自性,所以才將事實真相說清楚,希望我們能跳出三界六道輪迴,跟他一樣作佛、作菩薩。(981206早餐)

◎對於一切事理、業因果報,看得最清楚、最透徹的是諸佛菩薩。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諸佛菩薩是旁觀者,非當局者,所以他們能看得清楚。當局者有分別、執著,旁觀者沒有分別、執著,一切與他都不相干。由此可知,要想獲得如佛菩薩一樣的智慧,就一定要作旁觀者,也就是要放下分別、執著;對於一切理事境緣、業因果報方能清楚透徹,就曉得如何處理事情。(981216早餐)

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何謂無畏布施?素食就是無畏布施,這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與愛心。我二十六歲開始學佛,半年以後開始吃長素至今。早年算命看相的人說我短命,我深深相信,想想自己沒有長命的理由。我年輕時的思想行為,與袁了凡先生差不多,他有的缺點我都有,他的優點我沒有,我不如他,沒有他福報大。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是因,財富、智慧、健康長壽是果報。(981116早餐)

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我可以為大家做證明。我年輕時並不是很聰明的人,而現在對於佛法、世法,只要一接觸就能明瞭,這是學佛四十多年中,天天修法布施得來的果報。(981116早餐)

現代人一味追求財富,你爭我奪,搞得天下大亂。搶奪能否真的得到財富?不能!只會更痛苦,佛法講這是造業。殺人是犯殺戒,奪取別人的財物是犯盜戒,造「殺盜淫妄」的惡業,如何會帶來善果?世間人愚痴,所以造極重的罪業。

佛告訴我們,財富是從財布施得來的,過去生中修財布施,這一生就得財富,得財富又肯修財布施,財源就滾滾而來。即使在經濟衰退時,財富仍繼續不斷增長,這就證明佛的話沒錯。(981116早餐)

◎ 我們看到有些人走得那麼瀟灑自在,沒有病苦,非常羨慕。我常提醒大家,我們一定要做到。若做不到,在病重時,身體受人擺布,自己做不了主,往生就沒把握,所以現在必須防患於未然。最佳的方法,就是不需要人照顧,能預知時至,想何時走,就何時走。一定要下決心將這樁事辦好,這一生就沒有白來。其餘的事全是假的,只有這一樣是真事。我們講自利,這才是自利。但自利決定建立在利他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為眾生想,不為自己想。為自己想就錯了,要為眾生想,把我忘掉。自私自利的念頭,一定要為眾生想,才能斷除;只要斷除,修學功夫就有把握。(981219早餐)

◎ 韓館長從生病到往生,神志清楚,這很難得。她現身說法告訴我們,人在臨命終時,連翻身的能力都沒有,需要別人幫助。這使我想到,世間福報再大、權勢再大的人,在臨終時,依舊受別人擺布,沒有辦法脫離這個險境。佛告訴我們,此時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關鍵時刻,關係來生投生到哪一道。(981220早餐)

◎ 韓館長的緣殊勝,有三十多位出家人,以真誠清淨心念佛幫助她、守護她,所以從她生病一直到往生,我們看到許多瑞相。第一、《地藏經》講,人在臨命終時,會看到已過世的家親眷屬,這些家親眷屬不是真的,都是自己的冤家債主,變現家親眷屬的模樣來誘導我們,向我們報復,這種事很多。而韓館長從生病到往生,沒有這種現象,這是我們的守護起了作用。第二、她兩次見到阿彌陀佛,一次見到蓮池海會,所以她肯定往生淨土。她的示現就是給我們的警惕,她有福報,臨終時有這麼多正信、如理如法的照顧,這是她三十年護持正法的回報。(981220早餐)

◎ 我們回頭想想自己,這一天總會來臨,到時若自己沒有這種福報、緣分,怎麼辦?這是我們一生中唯一的大事,不能不預先籌辦。古往今來有不少念佛人,為我們做了示範,為我們做了啟示,就是臨命終時沒有病苦,不需要人照顧,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我們必定要走這條路才靠得住,才保險。(981220早餐)

◎ 在台灣,「台北蓮友念佛團」李濟華居士的往生,也是我們最佳的榜樣。李居士也是預知時至,往生前在法會裡為大家懇切的開示,講完後跟大家辭行,「我要回家去了」。聽眾以為他累了,要回家休息,哪曉得他在「蓮友念佛團」的客廳沙發上,坐著往生了。他們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我們要學習。唯有用這種方式,才真正安全,不受人擺布。受人擺布時,若緣不殊勝,決定要遭難。(981220早餐)

◎ 韓館長往生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提醒我們「死生事大」。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臨命終時,自己要做得了主,前途才是一片光明。若臨終自己不能作主,受人擺布,縱有許多人照顧,但是自己所感觸的未必滿意。來生往哪裡去,決定於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貪瞋痴,就到惡道去。這件事多麼可怕!(981222早餐)

◎ 韓館長有福報,從生病到往生,三十多位心地清淨的出家人,日夜在病床旁邊念佛照顧;往生後佛號四十九天日夜不斷,這是近代出家的大法師都做不到。連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也比不上,李老居士生病是幾個學生照顧,沒有那麼多出家人穿袍搭衣,威儀具足。這個福報是希有因緣!這是她三十年護持正法的果報,所以她能很順利的往生淨土,助緣太殊勝了。(981222早餐)

◎ 我們將來臨走時,有沒有這樣殊勝的緣分?這是我們要警覺到的,這是一生中真正第一樁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決定要修學成就,不依靠別人,往生時沒有病苦,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躺著走,隨自己意思,這就是生死自在,我們才不會錯過此生。大家結七念佛,要把握這個宗旨,我們到此地是來培訓、學習將來自在往生。(981222早餐)

◎我們這一生能夠得生人道,機會非常難得可貴,可貴在容易覺悟、容易得度,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機緣。而這個機緣並不長,因為人的壽命很短促,縱然活一百歲,也是一彈指、一剎那而已。壽命短,顯得這個機緣格外可貴,因此得人身若不聞佛法,實在可惜;而得人身沒有機緣聞佛法之人,確是佔大多數。(981207早餐)

◎這一生不能脫離六道,來生依舊免不了輪迴;這一輪迴,不知道要輪迴到哪一劫,才能再遇到佛法。決定不可能生生世世都遇到佛法,若生生世世都能遇到,我們早就成佛了,可見這相當不容易。(981207早餐)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光陰,空手而來,還是空手而去。古德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帶得走,帶走的只是在這裡所造的一些業,這多可怕!我讀起來都寒毛直豎,有些人念起來無所謂,這是麻木不仁。真正有知覺的,念到真害怕,又豈敢造業?(981224早餐)

◎佛告訴我們,只要在輪迴裡,決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三善道壽命最長的是無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是八萬大劫;一個大劫是這個世界一次的「成住壞空」,八萬大劫就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有如此長的壽命。而惡道時間之長,就更可怕了,《地藏經》云,地獄的壽命是無數劫。即使在畜生道,壽命雖然不長,但是畜生愚痴,堅固執著這個身形就是自己,所以很難擺脫。世尊在世時,祇樹給孤獨園有一窩螞蟻,世尊告訴弟子們:「七尊佛都過去了,這一窩螞蟻還沒有脫離螞蟻身,生生世世還投身作螞蟻。」這個時間超過非想非非想處天人的壽命太多了。(981207早餐)

◎佛菩薩常常提醒我們,警告我們,三惡道決定不能去,墮三惡道很容易,脫離三惡道就太難了。佛菩薩雖然慈悲,應化在惡道度眾生,但惡道眾生愚痴至極,還有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比度人道要困難很多倍。雖然如此,佛菩薩還是不捨棄,真正是慈悲到了極處。(981207早餐)

修學就是學過日子,知道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自己決定是清淨、慈悲,專修專弘;對別人,一定要真誠、清淨、慈悲,做到無緣,沒有條件。決定不可對一切人事物,有絲毫控制、佔有的念頭;只要有這個意念在,就是造業。所以放下一切控制、佔有,放下一切要求,這是智慧,這是功德,比福德還要殊勝。希望大家共同勉勵,依教奉行。(981230早餐)

◎我們冷靜思惟、觀察,這個世間人人皆苦。我們覺得自己生活工作很苦,其實那些做大事業的人比我們更苦。地位高的領導者,財富多的大企業家,其實他們的日子不好過。你要是看清楚、看明白了,就知道那些人的生活,還不如一個乞丐的生活。乞丐肚子餓了去討飯,吃飽了就沒事,隨便找個地方睡覺,沒有憂慮牽掛,多自在!人最痛苦的是煩心的事多,憂慮的事多,牽掛的事多,日子確實不好過。他們若能學佛,那是大福報!(981226早餐)

◎我過去曾經勸導大家,一年拼命工作賺錢,生活費用有了,就休息兩年不要工作,專心念佛,這是有智慧、有大福報的人。兩年後錢花光了,再去找工作。你要問:工作不好找,到那時能找得到嗎?決定找得到。為什麼?佛菩薩保佑你,你要相信佛菩薩。這個世間靠人靠不住,靠佛菩薩決定靠得住。但是你必須對佛菩薩有堅定的信心,如理如教的修學,哪有不成就的!這也是保持清淨心的一個方法。(981226早餐)

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把握這一生短暫寶貴的生命,完成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因緣。念佛成佛,這是一樁大事,這樣的人才算是真正有志氣,真正是佛家講的大英雄、大丈夫。希望我們共同勉勵,在這一生中把這樁大事辦圓滿,真正不辜負此生。(981224早餐)

只要我們真心誠意,佛菩薩處處應現,感應道交。特別是在世間有大災難時,我們要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念佛不僅是為自己,更要為一切苦難眾生。我們一定要做,不做就沒有慈悲心。希望我們共同努力,自度度他。(981223早餐)

◎我們自己在家裡念佛,對社會、對世間也有貢獻。因為我們念佛發出去的是清淨平等覺的思想波,可以緩和世間人邪惡的思想波。果真懂得這個道理,就會相信我們心平氣和念佛,對世界和平、社會安定真有幫助。(981223早餐)

◎真正發心念佛就是自度度他,真正發心念佛就是救世間的劫難,不要以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諸位同修能真正覺悟,真正放下是非人我、貪瞋痴慢,奉行世尊教導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就有能力安定社會,維護世界和平。(981223早餐)

◎我們真修,心就平了。現在科學家講思想波,世間人的思想很複雜,尤其邪惡的思想是大波大浪,起伏很大;我們念佛人是「清淨平等覺」,這種思想波是平穩的。

念佛堂磁場非常好,磁場是安定的、平靜的,從這裡發射出去的思想波,可以平衡世間人邪惡的思想。以我們平靜的思想波,去衝擊世間大波大浪的邪思,這個波浪就會減弱,這就是化解邪惡、化解災難的原理。(981223早餐)

◎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跟同學們說:「世界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來都救不了,唯一的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所以,災難一天天迫近,我們已沒有多餘的時間,應當放下萬緣,一心念佛。(981223早餐)

◎《華嚴經》告訴我們,自己真修就能影響別人,讓別人看到我們修行的樣子受感動,生起慚愧心,自然會向你學習,這樣就能帶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佛說自行化他是要靠自己真正修行,自己不真修沒有用處。縱然會說,說得再好,災難降臨還是逃不過,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依舊出不了輪迴,也不能往生。(981223早餐)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若有智慧,必然有高度的警覺。人活在世間不過短短幾十年,彈指就過去了,冷靜觀察無不是一場空,這是事實真相。人在一生中,最幸福可貴的,是這一生中不造惡業。人能不造惡業,將來的去處必定殊勝。(981222早餐)

◎古人提醒我們,修行人要有「前後眼」。所謂「前後眼」就是知道過去、看到未來,不汲汲於現前,這一點非常重要。(981222早餐)

◎現今災難頻繁,我們要趕快修,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以清淨心念佛。放下萬緣是斷一切惡,清淨心念佛是修一切善。自己往生有把握,再全心全力勸導別人,示現給別人做好榜樣,那是善中至善,沒有比這個善更大的。不僅學佛的人看到,啟動他出離之心;在多元文化裡,沒有接觸佛法的人,看到也會動心,也會回頭,也會認真來學習,這就是佛家常講的普度眾生。希望我們共同勉勵,認真努力去做到。(981220早餐)

◎在這災難頻繁的時代,我們唯一的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佛七也是以此為目標。(981221早餐)

◎這幾年我們無論居住在何處,都感觸到世界愈來愈不安全,災難頻繁,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人情冷漠,不知道恩義,不但在不知不覺中毀滅自己,也造作毀滅佛法、毀滅世間的罪業。其他人我們不論,單講學佛的四眾弟子,誰不造這個業?過去人造業輕,現在人造業重,造極重的罪業,自己還不知道,這就是愚痴。愚痴之人,天天聽經,天天讀經,依舊不覺悟,這就是「障深業重」。如此深重的業障若不消除,三途惡道是決定不能避免。(981221早餐)

◎一切眾生確實是惡多善少,《百法明門論》說,善心所十一個,惡心所二十六個;外面的環境也是惡多善少。在這種環境下,知道回頭,知道斷惡修善的太少了。我們唯有祈求諸佛菩薩,常示現在這個世間,為一切苦難眾生做個好樣子。諸位同修覺悟明白了,肯發心捨己為人,為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你們就是佛菩薩的化身,來救度這些苦難眾生的。所以,一定要「反諸己」,從自己心地做起。若自己明白,卻不肯認真學習,依教奉行,反而希求佛菩薩來應化,這是不可能的。唯以真誠心、慈悲心,才能與諸佛菩薩、古往聖賢起感應作用,絲毫不能作假。(981212早餐)

◎佛教導我們的,句句都是真實語,要依靠佛的教誨,自求多福。真實的福報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就是認真努力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是懂得自求多福之人。希望大家對大經裡的教誨多加留意,則一生受用無窮!(981214早餐)

◎明白道理與事實真相之後,先要想想障礙我們的是什麼,把這個障礙除去,我們也能生死自在。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佛法中說的「所作已辦」,自己應該做的事,已經辦妥了,然後放心去做利益眾生的事。自己的事若沒辦妥,能夠捨己為人,固然是好事,但是所做的全是福報,依舊出不了六道。若自己「所作已辦」,就是往生有決定的把握,再幫助一切眾生做種種事業,那是真正的功德,不會在三界裡受報。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無論何時何處,任何狀況之下,自己要有把握往生,避免一切病苦、一切人為的折磨。要想做到這一點,一定要「看破、放下」。(981220早餐)

我們全心全力去做,只要世間多一個人明白佛理,多一個人一心念佛,災難就能減一分;縱然不能將之完全消除,也能延後。大家認真努力來做,一定會有效果。(981212早餐)

◎無論世出世法,沒有強健的體格,做任何事都不能成就。在古代,無論是禪堂、念佛堂,打七是很平常的事,而且是七天七夜不眠不休。所以,多半是有這種體力的年輕人參加,四十歲以上體力衰了;即使研教也不例外。所以,青少年時代是奠定學術、事業的根基。(981125早餐)

◎我生在戰亂之中,一生的大好時光都在逃難,所以基礎教育沒有奠定好,即使現在勤奮努力的修學,成就也比不上古人。若體質比較差,身體虛弱多病,就更困難了,縱然有心向學,也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981125早餐)

人都有優缺點,若我們能看每個人的優點,這個世間人人都是好人;要是看缺點,連佛菩薩都不是好人,可見好醜就在一念之間。蕅益大師講:「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懂得這個原理原則,就能轉境界。諸佛菩薩、諸天善神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的境界愈轉愈好。凡夫不了解這個道理,專看別人的缺點,專說別人的壞話,所以境界愈轉愈劣,生活愈來愈苦。我們讀佛經知道這些事實真相,仔細觀察我們的環境,才知道佛所講的句句是真理,句句是實話。只要我們認真努力修學,必定能夠創造美好的前途。(981116早餐)

我們要想得到生活的改善,修學功夫得力,唯一的辦法就是「多聽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帶領大眾念一次佛,或參一次禪。要曉得,佛不領導我們修行,是因為修行容易,覺悟難。正因為覺悟太難,所以世尊苦口婆心天天說法,天天勸導。

眾生愚痴,天天聽佛說法,依舊麻木不仁。雖然如此,佛大慈大悲,還是天天講經;眾生墮落在六道,佛就示現在六道,依舊追隨不捨,所謂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眾生造罪業,毀謗佛菩薩,侮辱佛菩薩,甚至於陷害佛菩薩,佛菩薩不在意,依舊愛護眾生,為眾生講經說法。這就是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不捨眾生,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從此地我們理解到佛的恩德。(981221早餐)

◎我們不僅對其他宗教以禮相待,對學佛的同修也要有禮貌。大家修學的法門不同,一定要互相尊重,不可以互相破壞。若互相破壞,修學功夫再好,還是要墮三途受果報。所謂「寧斷千江水,不動道人心」,破壞別人的道心,不知不覺造作「破和合僧」的罪,果報在阿鼻地獄。譬如到禪宗道場,勸他們念阿彌陀佛,自以為有功,其實犯了很大的錯誤。人家參禪幾十年快成就了,你去破壞,這是造罪業,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一般道場不敢隨便請法師、大德去講經說法,就是怕他不懂規矩,反而造罪業。無論哪個宗派,只要是真正懂規矩的法師,請他來講經說法,對大眾決定有利益。真正懂得規矩的法師,曉得讚歎別人的道場,讚歎別人所修的法門,讚歎指導他們的善知識。(981216早餐)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大嶼山的聖一法師天天來聽經,聽得很歡喜,於是邀請我到寶蓮寺去參訪。這是禪宗道場,每天有四十多人坐香,還有幾位外國出家人,非常難得!我在禪堂裡講開示,自始至終沒提到一句「阿彌陀佛」。我讚歎道場清淨莊嚴,讚歎聖一法師是真善知識,讚歎大眾是和合僧團。所以,聖一法師敢請我去講,他知道我懂規矩,不會破壞道場,會增進信眾對法門與老師的信心。(981216早餐)

◎一九八七年,我初到新加坡講經,演培法師請我到他的道場為信眾講開示。演培法師是修彌勒淨土,所以我讚歎彌勒淨土,讚歎他們的道場,讚歎法師。我沒有提到一句阿彌陀佛,也沒有說彌勒淨土不如彌陀淨土。(981216早餐)

◎倘若信眾沒有一定修行的方法與目標,我們可以勸他念佛。若已經有修學的法門,就不要去轉變他,轉變他只能在私下,在道場裡就是破壞人家修學,這是很大的罪過。所以,學講經的法師,一定要懂得禮節。(981216早餐)

◎我們到伊斯蘭教的道場,一定要讚歎他們的上帝「阿拉」,不能讚歎阿彌陀佛。如同到人家家裡,要懂得尊重主人,這是作客之道,也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一定要懂得尊重別人、愛護別人、幫助別人,決定不能破壞,因為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981216早餐)

在平常生活上,盡量避免雜心閒話,與人談話時論道,沒人談話時讀經,這就是積功累德。(981215早餐)

◎在初學階段一定要熟讀大乘,特別是發心從事弘法利生之人,不但要讀誦,還要契入境界。契入就是「隨文入觀」。展開經卷,隨著經文的教誨轉變我們的觀念,稱作「隨文入觀」。「入」是契入,入的意思把「信解行證」全包括了。入是證,有行才有證,行是改變觀念;觀念的改變是因為明白道理,明理就是相信佛的教誨。佛所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能做到「信解行證」,境界就轉了,這就是隨文入觀,這是真修行,能得真實受用。(981130早餐)

◎修行的法門無量無邊,「隨文入觀」是教下修行的方法,就是展開經卷,能入佛境界。而入境界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時時都能保持不失,就是不退轉。有這個本事,對於妖魔鬼怪,我們就不會恐懼,我們有能力幫助他們同成佛道,這是大圓滿的解決。這是佛教導我們的,這才是真實、究竟、美滿。(981130早餐)

讀經、聽教能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幫助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換句話說,明白自己這一生到世間來的真相。若能徹底明白我們這一生的生活,以及所遭遇的周邊環境,自然就會放下。世尊苦口婆心的講了四十九年,時時在提醒,而我們實在是迷得太深了。不斷的提醒,就是希望有一天我們能恍然大覺,知道自己來到世間是受果報。

◎我是個凡夫,是個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有這點成就,能有這點小智慧,是四十多年天天讀經、天天講經得來的。也有一些大德們也是講經,但他們除了講經外,還要管事;管事要操心,對自己多少有妨礙。我這一生的緣分殊勝,一生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所以世俗間的事務,對我沒有障礙,才能有這點成就,這也是我現身說法為大家做個榜樣。(981230早餐)

◎什麼人能管事?真正得清淨心的人。所以古代寺院叢林裡的管事,都是諸佛菩薩應化再來的。我們不是聖人應化,我們是道道地地的凡夫。道道地地的凡夫若也辦事,就是捨己為人,也值得敬仰。雖犧牲自己的定慧來服務大眾,但是戒一定要清淨,這才是修真正的福報。戒清淨是如理如法的照顧大眾,沒有私心,以真誠、愛護、關懷,幫助一切大眾好好修學。(981230早餐)

◎而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一定圓滿含攝「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這五句中的任何一句,都含攝其他四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981230早餐)

◎若慈悲心不清淨、不平等,就是佛法講的四種慈悲的「愛緣慈悲」。這是凡夫的慈悲,沒有捨棄控制、佔有,沒有捨棄種種要求,這不是大慈大悲。(981230早餐)

◎「無緣慈悲」,大慈大悲就是無緣慈悲。無緣就是無條件,無有要求、無有佔有、無有控制,這是諸佛與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是具足真誠、清淨、平等、正覺的慈悲心。我們要是用這種心來處事待人接物,在處事待人接物裡就證果了;像《華嚴經》說的「入大解脫門」,就成佛了。(981230早餐)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只知道修自己,自己努力斷惡修善。《無量壽經》講修善三個綱領:「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我們要時時刻刻記住,要做到才行。佛家一大藏教經典,世尊四十九年所說,就是這三句話。我們必須確實做到,才能救自己,救眾生。(981223早餐)

◎ 斷惡修善要從心地上做起。佛菩薩的心是純善利益眾生的心,決定沒有想到利益自己。(981225早餐)

◎ 諸佛菩薩慈悲,有真誠的愛心,我們不懂得親近,還將他捨棄,去結交世間惡友,這是大錯特錯!惡友就是造作五逆十惡,不接受聖教,不依教奉行。這對我們生活修學是一大損失,必定要認識清楚。(981224早餐)

我們念念為一切眾生想,譬如桌子不乾淨,把它擦乾淨;椅子沒擺好,把它擺正,這都是為它想。這種作法,就是普賢十願的「禮敬諸佛」,敬人、敬事、敬物。(20-013-1219)

我們要不斷的拓開心量,佛陀教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認真努力去實現。心量圓滿的拓開,即使做微小的善事,隨著心量也遍虛空法界,這就是種大福、行大善,境隨心轉的道理。

寺院中,施食都念「七粒遍十方」,若你的心量周遍十方法界,布施一粒米,就能遍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都能得受用;若心量很小,念咒也沒用處,境不隨咒轉。咒是增上緣,心是親因緣,沒有親因緣,增上緣用不上力。果然「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咒的增上緣就起很大的作用。

所以,根本在於心地,心地要善良,心地要真誠。「心誠」,行為自然端正,真正的功夫在此。(981215早餐)

◎《地藏經綸貫》中,青蓮法師講:「無相無名,絕思絕議。」這就是《金剛經》的義理與精華,這是事實真相。我們若是體會到這句話的真實義,思想觀念、言語行為就會轉變,轉凡成聖。懂得一分,轉變一分;懂得二分,轉變二分,轉變的角度大小,與理解的深度成正比。這也能做為考量自己修學功夫的方法,果真有進步,心地會日益清淨,智慧會日益增長,煩惱也會日益減輕。到煩惱輕、智慧長時,世出世間一切經論展現在面前,無量無邊的義趣自然湧現。所以,真修行就是在心理觀念上做一個大轉變。(981214早餐)

◎我們是迷惑的眾生,轉變唯一的依靠就是聖教,依靠聖教指導的方向與目標,認真做轉變,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轉迷成悟,超凡入聖,我們要做這個工作。對於有緣的眾生,也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轉變;雖幫助眾生,但心地依舊保持清淨,絕不著相;著相就會生煩惱,心就被污染了。佛菩薩教導一切眾生,能保持清淨心,不被污染,眾生能轉變思想觀念,讚歎歡喜;不能轉變,心底依然清淨,不落痕跡,這正是《般若經》所講的「三輪體空」,所以佛菩薩永遠自在,永不退轉,道理在此。(981214早餐)

◎佛法貴在覺悟,古聖先賢也說「克念作聖」,故聖凡只在覺迷一念間耳。一念覺,當下就是一真法界;一念迷,又何止十法界?覺悟之人真正能放下,只有迷人才有爭執。諸佛菩薩是我們的好榜樣,所以學佛菩薩,就是學覺悟,學看破、放下,真正做到「與人無爭,於世無求」,自然身心自在,智慧增長。(981208早餐)

◎學佛之人不能契入境界,是一念情執沒消融。而要想成就,不能不曉得這個道理,不能不認真去學習無爭無求,學習慈悲,熱誠助人。在助人的過程中,決定不能執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永遠保持清淨平等心,這是菩薩行;菩薩行就是覺悟之行。(981208早餐)

◎修學第一要發願,儒家講要立志,立志作聖賢、做大事,而非立志作大官、發大財,享榮華富貴。何謂大事?佛家講「死生事大」,這句話把「大事」徹底圓滿說明了。在佛法裡,大事因緣講到究竟圓滿處,就是普度眾生,也就是四弘誓願的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度」是比喻,度過生死苦海,度過六道輪迴,這才是大事。(981207早餐)

◎若不明道理與事實真相,學佛不能從心地上真正做一個轉變,就是學佛也依舊造罪業,正是古人所講的「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包括在其中;僧是團體,無論出家、在家,學佛的團體都稱為僧團。(981207早餐)

◎有一念怨天尤人,就是大錯特錯。遇到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逆緣,都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決定是自己不善業累積造成的,過失不在別人。回過頭來,自己真正懺悔,改過自新,這是真修行。是我沒有將他當作父母、師長看待,沒有孝順、尊重他,是我自己的錯,不是他的錯。諸佛如來就是以這種方法成就的,我們想作佛、作菩薩,也沒有例外,還是這個方法。(981201早餐)

◎我們要將敬人、敬事、敬物,落實在自己生活之中,念念都不能離開;一念離開是一念迷,一念相應是一念覺,所以要在念念之間用功夫。大乘經不可不讀,不可不深解義趣,我們才能保持覺悟而不迷,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981201早餐)

對於一切怨懟,我們要能隨順,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當中成就自己真實的智慧、真實的戒定慧,這是功德。隨順如何能真正成就功德?清淨心重要,智慧心重要。你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就是隨順,這就有功。能夠成就、增上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德。(981201早餐)

我們生生世世與一切眾生相處,有善緣,也有惡緣。有些人跟我們相處很投緣、很歡喜,這是過去生的善緣;有些人跟我們是冤家對頭,給我們帶來種種不如意,這是過去世的冤業。過去迷惑顛倒,種下這些冤業,現在覺悟明白了,要化解冤結,還是佛的這句話「孝敬」。真誠心的孝順、尊重,冤結自然就能化解。(981201早餐)

諸佛菩薩用什麼心來對待一切人事物?「孝敬」,就是《觀經》三福的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用「孝順、尊敬」對待一切人事物,就是佛菩薩,就是大聖人;而凡夫的心思觀念、所作所為,與此恰恰相反。相應就是隨順自性、性德,隨順諸法實相;能做到圓滿的隨順,就是一真法界。若不能隨順,與此相違背,就是六道凡夫;完全相違背,就是三惡道。所以,作聖、作凡,天堂、地獄,就在自己一念之間。這一念與法性相應,就是佛菩薩;這一念與性德相違背,就是眾生、惡道。(981201早餐)

◎一切眾生無論在物質、精神方面有缺乏,我們若有能力,要盡心盡力主動去幫助,不必等人來求,這是布施供養。以菩薩來說,這是布施;而普賢菩薩的布施,則稱為「供養」。因為普賢菩薩看一切眾生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所以是「供養」,這是對一切眾生尊敬到極處。(981129早餐)

◎「普賢十大願王」裡,每一條都包含圓滿的行門,條條如是,互相含攝。如此念佛,功夫豈有不得力之理?如此念佛,豈有不往生之理?所以佛教導的這些原理、原則,我們必須在生活當中掌握住,才能真正成就自己,不辜負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期望。(981129早餐)

古聖先賢教人隱惡揚善,這是修養自己的德行,也是為了社會安定,希望大家都看到好的一面。一切眾生煩惱習氣尚未斷除,有醜陋的一面,醜陋的不必提,美好的要盡力去宣揚,讓一切眾生都能覺悟到應該斷惡修善。你造惡,人家原諒你,一句話不提,你就生慚愧心;你造一點善,別人表揚、稱讚你,這是鼓勵修善。此用心很善、很好。(981129早餐)

◎「普賢十願」是菩薩圓滿的大行,經上講,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普賢行的核心是圓滿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普賢菩薩的心量;以此大心量修一切善法,皆是普賢行。(981129早餐)

◎《華嚴經》上,將普賢無量的行門歸納為十大綱領,即「普賢十大願王」,這十條是普賢行的總綱領。這十個順序不可顛倒,第一「禮敬諸佛」,是行門的根本。對一切人事物、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要恭敬。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以孝順父母之心孝順一切眾生,以尊敬師長之心尊敬一切眾生,此人即是普賢菩薩,其所修學的就稱為普賢行。這是普賢行的核心,普賢行的根基。(981129早餐)

「菩薩六度」,以布施斷慳貪,以持戒斷惡業,以忍辱斷瞋恚,以精進斷懈怠,以禪定斷散亂,以智慧斷愚痴。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能遵守這六條原則,此人就是菩薩。菩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與此原則相應。(981129早餐)

與「戒定慧」三學相違背的是「貪瞋痴」三毒。佛教導我們以戒學斷貪,以定學斷瞋,以慧學斷痴,轉貪瞋痴為戒定慧,這是斷惡修善。(981129早餐)

佛教導我們,既得人身,要在世間住幾十年,正所謂「既來之,則安之」。所以,聰明人、有智慧之人懂得積功累德,因為他們明瞭「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積功累德應該如何做?這就是「四正勤」的教導,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惡一定要斷自己的煩惱習氣,修善決定要修戒定慧三學,修菩薩六度,修普賢十願,將三學、六度、十願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持,就是積功累德。(981129早餐)

◎現在人造作「殺、盜、淫、妄」四業,在佛法裡,這是四重戒,無論出家、在家都要遵守。反觀現在社會,大眾心裡所想的、口裡所說的、身體造作的,都是「殺、盜、淫、妄、酒」,每天造作這五種罪業,實際上就是造作十惡業,世間的災難如何能避免?(981125早餐)

◎要想救自己,就要從此地下定決心,嚴持禁戒,依教奉行。能救自己,才能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唯一的方法也只是勸導。出家人的生活所需,依賴在家人的供養,也沒有多餘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唯有以身作則,勸導社會大眾與有大福報之人,懂得發心修福。若我們自己的思想、行為不正,如何勸人,如何讓別人相信?所以,一定要先從自己做起,自己心正行正,才能影響別人。(981125早餐)

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情眾生,都是我們的同胞,這些同胞與自己是同一個法性,都是自己真心自性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唯有成佛,才真正見到「情與無情,皆是同胞」。明瞭之後,就知道自己在這一生中,應該如何做、如何努力,才能與諸佛如來清淨慈悲相應。(981125早餐)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要常常提起,這就是觀照功夫。面對境界才起心動念,就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就平了。順境不起貪戀之心,逆境也不起瞋恚之心,知道全都是假的。所以,要學佛菩薩在世間遊戲神通,目的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自他不二。修福就要從這些地方下手。(981123早餐)

在現前時代,我們必須要拓開心量。因為資訊發達,交通便捷,世界各地發生的事,立刻就能知道,所以我們活動的範圍,等於是整個地球。我們要關心愛護地球上的任何地區,不可拘束於一個小範圍,這樣心量就太小了。除了這個地球,我們的心量還要擴大到包含虛空法界,才有出離的可能。若沒有這個心量,做再多的好事,也只是人天福報。(981125早餐)

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是在境界現前時六根清淨,不是遠離塵緣時六根清淨,那是小乘修學的方法。接觸境界時,心又亂了,又動妄念了,那就沒有功夫。面對境界,養成清淨不染,這要高度智慧。(981123早餐)

學佛要怎麼學?宗門常講:「從根本修。」根本就是一念不生,心地清淨沒有一切念頭。若有個「我現在一念不生」,就已經生了一個「一念不生」的念頭,這就錯了。初學時,宗門用盤腿面壁的方法,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學成之後,要在生活當中去歷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成功了,此時所有境界都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沒有離開十法界、六道、三途,所以法界才稱作一真。若真的有十法界、六道、三途,法界怎能稱作一真?故轉變在心,轉變在認知,認識境界的實相,就是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981121早餐)

首先要學習看破、放下,要看破「萬法皆空」。《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何必在虛妄相裡去分別計較?所有一切現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順心與不順心的全是妄想。你能看清楚、看明白了,無論順逆境界,心都是平靜的,確實以「清淨、平等、覺」來與大眾相處,絲毫不沾染,妖魔鬼怪就不能貼身。有我執就有身,沒有我執就沒有身,這是鬼神貼不上身的道理。若念念仍落在「我、人、眾生、壽者」,你不善,鬼神就會欺負你、捉弄你。(981117早餐)

佛不僅以言語教導眾生,他自己是說到做到。他真看破,看破就是世出世間一切理事因果都通達明瞭;他真放下,於世出世法絲毫不牽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連邊都不沾。(981114早餐)

自己生活要樸實、要知足,有多餘的要與一切眾生共享,這是佛菩薩與世間人理念不同之處;佛菩薩是有福大家享,凡夫是有福自己享,不願與人分享。(981114早餐)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無論是何種身分,無論從事何種行業,都要學習佛的精神、佛的理念、佛的慈悲,而且要落實在生活當中。(981114早餐)

學佛人若是高高在上,住處像皇宮一般,出門坐名牌轎車,這些苦難人看到做何感想?尤其出家人的財富、享受是十方供養的,釋迦牟尼佛成佛,也沒有這樣享受。佛一生不求人,每天托缽也只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今天就餓一天;托了第一家能吃得飽,就不托第二家。這種示現是教導我們要「知足常樂」,世間人的病根就是不知足,所以才招致無量無邊的禍害。(981114早餐)

我們是凡夫,業障、習氣、煩惱非常深重,很不容易斷除,唯有用覺悟的方法才能斷除。所以讀經聞法非常重要,一天都不能間斷。我們不是上根利智的人,不可能短時間的聽聞、學習就能開悟。中下根性的人,想在一生中得利益,唯一的方法就是讀經聞法,長時間的薰修,才能契入《華嚴經》所講「入佛法」的境界。入佛法就是覺悟,這是真正得大利益。(981230早餐)

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所作所為全是「夢中佛事,水月道場」。道場建立得再大、再輝煌,覺悟的人視為鏡花水月,沒有絲毫執著、慳貪,這才顯示出大自在,這才是高度的享受。生活中對一切人事物有受用,絕對沒有控制、佔有的念頭,這才是過佛菩薩的生活,凡夫與佛菩薩不相同之處就在此地。凡夫是念念當中要控制別人,念念當中要佔有一切,所以心裡患得患失,憂慮煩惱永遠不斷,這種日子過得好苦。(981230早餐)

若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脫了。「解脫」,用現代話說,就是心裡沒有負擔,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別、執著就會全部放下。我們處處放不下,主要是愚痴沒有破,還以為有能得、有所得,心裡還有負擔,所以生活很痛苦,修學功夫也不得力。(981230早餐)

愛心是義務的付出,決定不能佔有。凡夫的愛心,縱然是對自己的兒女、親人很愛護,也不算是慈悲。因為他有控制、佔有的念頭,念念想控制、佔有一切人事物,這是錯誤。錯在哪裡?佛告訴我們「能所皆空,了不可得」。六百卷《般若經》裡,「不可得」這三個字重複千遍以上,就是要我們牢牢記住,「不可得」是事實真相。以為一切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無明。(981230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