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不需要飲食|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有貪瞋痴慢疑的習氣,也生不起來,為什麼❓
✔️極樂世界有多大?極樂世界無處不在,為什麼❓
✔️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科學、哲學都在探索,但是永遠探不到,為什麼❓
✔️宇宙、萬有從哪來的❓

所以在過去道場裡面,要想作惡,難。同樣一個道理,極樂世界都是修行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經教學沒有一天停止過。那個世界很特殊,人的正報身體是法性身,不是血肉之身。他們的依報,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也是法性,法性體、法性土。所以那個地方看不到變化的現象,人活上一萬歲還是年輕人,沒改變,永遠年輕,永遠不老,永遠不衰。

這個世界美好,人不需要飲食,你看我們的飲食多麻煩,極樂世界不需要飲食。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睡眠。極樂世界沒有夜晚,光明世界,每一個人身放光,我們自己身放光,佛也放光,每一個人都放光,樹木花草放光,山河大地放光,沒有一樣東西不放光,光明世界,所以它不需要日月,不需要燈。所以他們的學習沒有中斷。我們這裡不行,我們這裡吃飯中斷了,睡覺中斷了,所以學習難。他們學習沒有中斷的,你就能想像得到,他學習多麼快。

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想動個惡念、造個壞事,沒機會,西方極樂世界貪瞋痴慢疑生不起來,縱然你有這個習氣,生不起來。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的人貪財,西方極樂世界沒人貪財,金銀珠寶沒人要。黃金拿來,你看鋪馬路的,像我們這裡柏油,我們這裡有沒有人把柏油挖幾塊放在家裡當寶貝?沒有。為什麼?太多了。所以極樂世界的黃金沒人要,珠寶沒人要。

珠寶是什麼?建築材料,蓋房子、蓋東西建築材料,沒人要。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這是玉裡最珍貴的。極樂世界翡翠是什麼?是大地,它大地不是泥沙,是翡翠;換句話說,我們這個地方的翡翠在極樂世界是泥土。你就想那個世界的富貴,那個世界的福報。居住的房屋,你心裡想什麼樣子,它就變成什麼樣子,不需要設計,不要施工,隨念就在面前,不想要了,它就沒有,也不要拆除,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你說這個世界到哪去找?

我們在這個世界,大的房子我不敢住。你要問為什麼?我說那不是人住房子,是房子住人,你要侍候房子,你要去打掃,不累死你?在這個世界,住房子愈小愈好,為什麼?容易收拾,幾分鐘就乾淨俐落,住得很舒服。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關係,再大的房子它不需要收拾,不需要打掃,一塵不染。極樂世界沒有你需要做的事情,衣服穿久了要換洗,你想換,已經換成新的了。舊的呢?舊的不見了,不需要操一點心。全心全力都在道上,都在學習上。遍法界虛空界,像這樣學習的環境也找不到第二家,只有阿彌陀佛獨家有,這能不去嗎?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九三集)2011/5/2 檔名:02-039-0393

極樂世界真有三輩九品嗎?我們學淨宗學了不少年,《無量壽經》也學了十幾遍,我在前面講了很多,三輩九品真的是假的?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為什麼不能說它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們所證得的層次確實不一樣,有人證得深,有人證得淺,所以就有三輩九品。為什麼不能說它有?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第二十願所講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話怎麼辦?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實報莊嚴土的菩薩,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是這個境界。但是他煩惱一品沒斷,帶業往生的,怎麼能作阿惟越致菩薩?所以,不能說它一定有,也不能說它一定無。就像我們在《華嚴經》上,學了這麼多年的《華嚴經》,我們明瞭,圓教初住菩薩以上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你能說它有嗎?大家好好想想,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裡頭還有什麼等級?有等級就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都沒有了,初住菩薩就不起心不動念了,四十一位菩薩個個都是不起心不動念,這不是平等了嗎?哪來的階級?真不好懂。

那佛說的四十一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等覺,四十一個。於是我想起了,我從哪裡想起的?從前面,這學《華嚴經》學出來的。須陀洹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須陀洹,他還有見惑的習氣。到二果斯陀含,習氣斷掉了。斷掉這個習氣之後,要斷思惑,思惑有八十一品,思惑斷盡了,證得阿羅漢。但是阿羅漢還有思惑的習氣沒斷,習氣斷盡,他升級,他就升到辟支佛。這見思煩惱的習氣。辟支佛見思煩惱的習氣都沒有了,都斷掉了,他要斷什麼?他要斷塵沙煩惱,就是分別,分別斷掉了他就成菩薩。但是菩薩還帶著有塵沙煩惱的習氣,塵沙煩惱習氣斷盡,他成佛了,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起心動念沒斷,要知道起心動念叫做無明,無明沒斷。他把起心動念斷掉,不起心不動念,無明斷了,他脫離十法界,他變成什麼?初住菩薩。初住菩薩無明破了,不起心不動念了。無明有沒有習氣?肯定有。我們從這個地方懂得,無始無明的習氣要斷盡,他就成佛了。

所以,這四十一個階級,是無始無明斷的程度不一樣。無始無明的習氣,古大德有個比喻,比喻得很好,古人的比喻用酒瓶,用酒瓶做比喻。譬如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個階級,我們用四十一個酒瓶,統統裝滿酒的酒瓶,同一天裝進去,在酒瓶裡已經裝了好幾年。那個酒瓶裡面的酒倒乾淨,擦乾淨了,擦得乾乾淨淨,確實一滴都沒有了,這就是什麼?就是無明煩惱斷了。把無明煩惱比作酒,真斷了,聞聞酒瓶還有味道。如果我們每個月倒一瓶酒,這四十一個酒瓶就是四十一個月,每個月倒一瓶,我們用這個比喻。第一個月的聞聞那個味道一定很濃,第二個月的時候就淡了,第三個月就更淡了,大概到了第四十一個月的時候,一點味道都沒有,那叫成佛了。我對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是這種體會。所以四十一個位次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沒有是什麼?他那個習氣確實有濃淡不一樣,但是習氣不礙事,不礙他的智慧,不礙他的神通,不礙他度化眾生的弘願。一切眾生有感他都能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佛身得度,他能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能現菩薩身。三十二應是三十二大類,包括所有一切眾生之相他都能示現,所以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真能幫助人解決問題。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九一集)2011/5/1 檔名:02-039-0391

「周滿世界」,念老的註解說「周遍國中」,是一個意思。極樂世界有多大?極樂世界無處不在,極樂世界無時不在,真的。這些年來,我們提倡、推廣元朝中峰禪師的三時繫念法事,中峰禪師,這個法事本子是他編的,裡面的開示都是他講的。他在開示當中告訴我們,「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個話大家能不能聽得懂?你要聽懂了,真有受用。如果要沒有聽懂,希望好好去學習《妄盡還源觀》,《妄盡還源觀》你要是學明白了,這兩句話你就懂。

賢首國師在《還源觀》上告訴我們,一體,顯一體,大乘教,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從哪來的?都是依這個理體現出來的。體能生能現,宇宙萬法是所生所現,一個體,沒有第二個體。這個體遍一切處、遍一切時,處是空間,時是時間,其實空間、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體是真的。這個體,科學、哲學都在追求,都在探索,但是永遠探不到。為什麼?科學技術探索的都要有對象,就是它要有現象才能被你發現,它要是不是現象,那你永遠不能發現它。

我們在經裡常常提醒同學,自性不是物質,不是物質,我們前五根沒有法子接觸,我們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也聞不到,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我們第六意識緣不到。第六、第七緣精神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阿賴耶甚至於可以攀緣到自然現象,它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科學、哲學對它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它存不存在?它存在,它真的存在,其他全是假的,它是真的,永恆不滅的。

你看看《還源觀》上講,它能起二用。二用,第一個它能現宇宙,第二個它能現正報。正報是什麼?正報是我自己。依報、正報它都能現,其實這個說法已經把事實真相說明白了。體遍一切處,依正不就遍一切處嗎?阿彌陀佛國怎麼會不遍一切處?阿彌陀佛怎麼會不遍一切處?

阿彌陀佛這四個字什麼意思?梵文,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什麼叫阿彌陀佛?無量覺。沒有一樣你不覺,覺就是阿彌陀佛,迷就叫凡夫。一迷一切都迷了,一覺一切都覺了。怎麼不是?中峰禪師一點都沒有說錯,他能說得出這兩句話,他不是普通人。所以真搞明白了,回頭看看中國這些各宗的祖師大德,那哪裡是普通人?至少各個都是法身菩薩,也非常有可能古佛再來,我們眾生有感,他就來應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七九集)2011/4/20 檔名:02-039-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