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念佛是諸佛本懷|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持名念佛為什麼要一向專念❓
✔️煩惱習氣比較重、比較愚鈍的人以念佛為正修,助修呢❓

「總之持名念佛,是諸佛本懷,究竟方便,徑中之徑。此誠為萬古不移之論」。這幾句話非常重要,不是真正深入經藏的人不容易相信,真正叫難信之法。諸佛的本懷是什麼?我們在前面念到的,一句話,「一切皆成佛」,這是諸佛的本懷,諸佛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巴不得大家立刻就成佛,這是諸佛本懷。阿彌陀佛真的做到了,用最容易、最簡單、最方便、最直捷、最穩當、最快速的,還成就最高的辦法,執持名號,這個辦法實在太巧妙,八萬四千門裡頭都沒有,你看這麼一個好方法,讓你一生圓滿成佛。我們現在用這個方法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不捨這個方法,還是這個方法成佛,為什麼?快!到極樂世界再去搞千經萬論,那不曉得拐多大的彎,走彎路了。千經萬論要不要學?不要學。為什麼?見性全會了。

你們大家都看到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學過,千經萬論懂不懂?沒有一樣不懂,全通了。只要見性全通了,世出世間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你見了性,根源找到了,你就沒有一樣不知道。智慧,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都是自性本自具足。惠能大師見性,他的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佛把這句話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本自具足,具足些什麼?《華嚴經》上講得清楚,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清楚多了,那就是本自具足的,具足的智慧,圓滿的智慧,究竟的德相,德是能力,德能,相是相好,我們世間人講的福報,相好是福報,萬德萬能,德就是能力,無所不能,智慧是無所不知,見性全得到了。

這就是說沒有必要去拐彎抹角,直截了當就成就了。講到最後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幾個人認識這個名號?幾個人明白這個名號?幾個人真念這個名號?太少了。哪個人真念,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了,一心真念,這個人成佛。這就是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你得真幹。你要了解這句名號不簡單,決定不能夠輕視它,你要尊重它、要重視它,決定不能離開它,離開它你肯定是搞六道、搞輪迴。搞輪迴,你肯定是墮地獄,不能不知道。所以它是究竟方便,方便當中的方便。徑中徑,徑是近路,成佛一條最近的路,徑路裡頭徑路,沒有比這個更直捷,更穩當,更快速的,找不到了。此誠為萬古不移之論,這句話是真話。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O四集)2011/5/9 檔名:02-039-0404

這下面假設一個問答,「問:五種因緣(指五念門)」,五念門後面有,後面會講到,「皆是淨業。何特於念佛行,專置一向之言耶?」五念門是天親菩薩提的,他提出來修行有五門,第一個禮拜,第二讚歎,第三發願,第四觀察,第五迴向,這叫五念門。這提問的人問到,這五種因緣統統是淨業,為什麼特別於念佛行專置一向之言,持名念佛為什麼要一向專念?「答,此有三義:一、謂諸行為廢而說,念佛為立而說」。這個廢就是放下,為什麼教你一向專念?你要把諸行統統放下,這個諸行是什麼?八萬四千法門,你要真放下。具體來說,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典你全部放下,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認真精進不懈,你走一條路,意思在這個地方。讓你專心,讓你能得三昧,得三昧之後你能開悟,決定往生,意思在此地。教你念佛,念佛是為立而說,其他的放下,只立這一門,你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第一個意思。

「二、為助念佛之正業,而說諸行之助業。」助是協助你、幫助你,念佛是正業,正助雙修,要以念佛為正修。助修呢?助修,像蓮池、蕅益他們一生教化別人也是應機施教,有時候加上一些助行,有時候沒有必要。念佛是正行,助行還是念佛,正助都是念佛,這看什麼樣的根性。正助全是念佛,特別容易成就,對哪一種人?煩惱習氣比較重,比較愚鈍這種人,他學教不容易理解,不如一心念佛好。甚至於持戒對他來講都有困難,不必持戒,念佛,持戒就包括在念佛裡頭,這佛念好了,你的心裡全是佛號,怎麼會犯戒!這叫道共戒,念佛裡面戒定慧三學具足,不必再去搞那些。

往往這些人看到是下根人、愚痴人,到臨命終時他的成就,聰明人比不上他,通宗通教的人比不上他。這個事情我們看到了,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誰瞧得起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經聽不懂,也不會念,老和尚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教他一向專念,念了三年,你看他走得多自在,預知時至。往生前一天,到城市裡面去看看他的親戚朋友,那是什麼?辭行,他不說,就是來看看大家,真的是來辭行,第二天走了,這麼瀟灑!通宗通教的跟他不能比。前面我們提到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沒出家之前泥水匠,也是不認識字,你看預知時至,沒生病,走得那麼瀟灑、那麼自在,說走就走。最後留了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深反省,「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最後留這句話。這兩個都算是出家人。

「三、以念佛而為正,以諸行而為傍,故云一向也。下釋其義,一向專念,有下三義:一者,廢捨餘行,專立念佛。」這第一個意思,其他修行的方法統統不要了,我就採取這個方法,一向專念。我們剛才舉的這幾個例子都是一向專念,無比殊勝的成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單提一句佛號,一門深入,不雜他法」。這麼簡單,鍋漏匠成就,修無師成就,台南這個老太太成就,我所看到成就的人很多,都是這個方法。「諸行俱廢,唯立念佛名號一法,是名一向專念。二者,唯以念佛為正業,為助此正業而修諸行。念佛為主,餘行為助,主攝諸助,助隨於主,主助圓融,同入彌陀一乘願海,故亦名一向專念也」。

就是賓主要分清楚,像蓮池、蕅益大師他們就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甚至於提出來,持名是正,還以持名為助,正助都是一向專念。有些根利的眾生,不是沒有,有,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看到,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在「淨宗歷代祖師錄」看到,他們學不學大乘經教?學,學華嚴的、學天台的、學般若的,用這個來做助行。但是助是助主修的,助你一向專念,以一向專念為主,助是助什麼?幫助你斷疑生信。這個法門難信之法,幫助你認識事實真相,就是經教上講的諸法實相。為什麼?你認識得愈清楚,愈容易放下;換句話說,許許多多的障礙自然就突破。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O三集)2011/5/9 檔名:02-03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