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著瓔珞時 當願眾生 捨諸偽飾 到真實處|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著瓔珞時。當願眾生。捨諸偽飾。到真實處 |淨空老法師開示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註的是,「在頸曰瓔,在身曰珞,珞以持衣,瓔以繫冠」。這是給我們介紹古時候的『瓔珞』,我們讀了之後就曉得瓔是繫帽子的,古時候戴帽子兩邊有帶子繫起來,這是瓔;珞是身上所佩的,譬如我們出家人,我們戴的這個念珠算是珞,這個鉤環也是珞。古時候男子女人都佩瓔珞,現在男子戴帽子的不多了,縱然戴帽子也沒有帶子繫起來,除非是冬天很冷的時候,在北方好像還有,其他一般的很少看到了。總而言之,這些都是裝飾品,身上的裝飾品。

  佛教導我們看到這些裝飾品,或者是我們自己佩帶這些裝飾品,要知道發願,『當願眾生,捨諸偽飾』,這些裝飾都不是真的。不但裝飾不是真的,佛在大經上常常告訴我們,連這個身體都不是真的;不但身體不是真的,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也不是真的,這要知道。身上有裝飾,建築物有裝飾,現在年節,農曆年快到了,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地方都有很多的裝飾品,這個年節。凡是看到這些,要提起這一願,當願眾生,捨諸偽飾,『到真實處』。

  這第二句範圍境界無量的廣大,「眾生」不僅是指我們現前,也不僅是指我們這個地球、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而是像《華嚴》前面所講的,〈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所說,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諸佛剎土裡面所有一切眾生,這個心量多大,這是毘盧遮那佛的心量,毘盧遮那佛是我們每個眾生的代表。毘盧遮那佛是誰?是一切眾生自己的法身,盧舍那佛是自己的報身,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我們說一個生命共同體,還遠了,說真實話,一體,整個宇宙是一體,你的心量才能拓開。

  「捨諸偽飾」,這句話的意思太深太廣了,裡面含的深義(甚深的義趣)就是教導我們,我們也願所有一切眾生,就像夏蓮居老居士所說的要真幹,不能搞假的。現在的裝飾品假的很多,一般人喜歡假的,我在美國的時候,有個同修他是專門做假珠寶銷全世界,做得實在是非常之美,你要不是行家,你沒有辦法辨別他那是假珠寶。外國人喜歡,便宜。真的珠寶,那個時候美金要幾萬、幾十萬,他這個假珠寶只要五塊錢,大概最多的也不過是十塊錢的樣子,總是十塊錢以下,所以人家喜歡買,戴起來很好看,丟了也不心痛,實在做得真好。那個工廠規模非常大,我去參觀過,真的是琳琅滿目。

  我看了之後,啟發很多!跟經典裡面佛教導我們的,最大的一個啟發就是在經裡面常常念到古人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個比喻是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就好像是器皿,不一樣,琳琅滿目。體是法性,把金比作法性,《華嚴經》上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物,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能現的是心性,把心性比作金,把萬物比作器,所以在那個場面觀賞之下,對這個比喻就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也正好在此地我們讀到這首偈,我們要捨虛偽,什麼都是虛偽的,《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真實的。《大般若經》我總結四句話,六百卷《大般若》,「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要真正明白、真正清楚了,你要不要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你就是法身菩薩,凡夫跟菩薩差別就在此地。

  而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最容易犯的,殺戒,殺最容易犯,尤其對於蜎飛蠕動,蚊蟲、蒼蠅、螞蟻,見到就想殺,有意無意就要殺牠;吃眾生肉,以為這是應該的,不知道這是錯誤!所以最容易犯的是殺。最難斷的是淫,淫,即使你身斷了,他會起心動念,還有念頭在,念頭斷了,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念頭沒斷不行。諸位想想看,這多麼不容易。為什麼這麼難?你執著身是自己,你執著萬事萬物真有,這叫我執、法執,這兩種情執,不知道事實是虛妄的;知道是虛妄的,你就能捨了。知道虛妄叫看破,能捨就是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更深一層的看破,看破放下從初發心相輔相成,互相幫助,一直到如來地。

  你說菩薩用什麼功夫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就是看得破、放得下。要是用佛教的名詞,這就是「止觀」,觀是看破,止是放下,這佛學上的名詞。但是講到止觀很不好懂,換個名詞,看破放下,大家就好懂了。就像世尊在《華嚴》上,你看在大小乘經論,他跟我們講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初學的人很不好懂。《華嚴經》上的名詞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我們聽起來好像不難懂,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意思完全相同,換個名詞。這都是屬於教學的方便,佛法上度眾方便。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要體會到,佛無有定法可說,應機說法。應機,沒有一定的形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說法,無有定法可說,但是他有個原則,幫助你開悟,幫助你回頭,你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假的不能幹,幹真的。什麼是真的?與性德相應是真的,與性德相違背是假的。宗門六祖惠能大師的《壇經》裡面說得很好,如果(無論是在家出家學佛)不能夠依教奉行,所謂是說到做不到,就是說口善心不善,講得不錯,但是不是這個心,這就是虛偽;就好像戴了滿身的瓔珞,未必是真實的富貴,這個比喻的意思我們要清楚。真幹一定是依教奉行,如果口是心非,那麼我們每天拜佛,誦經念佛都沒用處,這古人講,所謂是「喊破喉嚨也枉然」,不相應。

  真的從哪裡做起?我們是學淨土的,要記住釋迦牟尼佛入滅的時候跟我們講的,佛在的時候佛是老師,佛不在了,依靠什麼?佛跟我們講「以戒為師」,這個不管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大乘小乘,統統要遵守,那你不持戒不行。什麼是佛法?戒定慧是佛法,覺正淨是佛法,覺正淨是《無量壽經》上的經題「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三學三寶原來是一體,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從凡夫修成佛道必經的道路,成佛之道。如果我們離開這個道路,說另外再找一條道路,可以能夠成佛,那你去找去。十方諸佛都循著這條路走,你怎麼能不重視戒律?古德說得好,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那佛是假的,偽飾,不是真的;禮要是沒有了,儒就沒有了。儒家的行持,禮義跟我們佛家戒律的功效是相等的。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五0五卷)20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