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淨空老法師開示

  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就在我們現前,我們現在在一起學習〈淨行品〉,是不是我們要把這一百四十一願就在我們現前落實?我們現在不必敷座而坐,現在都有椅子。當我們坐下來之前,一定會先看看,這椅子乾不乾淨?如果不乾淨把它擦一擦,自己坐下來。看看椅子乾不乾淨,也等於敷座而坐。可是我們今天坐的時候沒有盤腿,這個意思都要懂。我們起來的時候,起立了,這就是下足住時,住是站起來。課上完了,我們離開講堂,『若舉於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出生死海」是出六道輪迴,出十法界。

  六道輪迴裡面兩種生死都有,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兩種生死都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分段生死沒有了,有變易生死。分段生死是講六道,大別來說,譬如人到世間來,出生,投胎、出生一直到這一生壽命到了,死了,這叫一個階段,這一生叫一個階段。死了之後他又去投胎,隨著他的業力牽引著,他到哪一道去投胎,這個佛在經上都講得清楚。「強者先牽」,業力,哪個業力強大,先去投胎。如果你這一生善念很強,你的善念超過你的惡念,你一定先到三善道投胎,一定是這樣的;如果這一生做人,惡念多,善念少,惡的念頭太強,你來生就到三惡道去投胎。強者先牽,牽引你去投胎去,這個叫一段一段的分段生死,這是廣義的。

  如果就佛真實義來說,我們這個身體確實是分段生死。我們自己能不能覺察?不能覺察。念念都是一段,念念太微細,我們不好懂。我們舉個例子,一天算是一段,昨天這一天過去,是不是死掉了?還能回來嗎?不能回來了,這是講一天一天的。再跟你說細一點,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這一個小時過去,這個小時能回來嗎?一個小時有六十分鐘,這一分鐘過去,就死了,不能再回來了,一段一段。分到了極限之處,剎那生滅。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所以說念念不住,這是實相,諸法實相。不但是人,所有一切法沒有常住的,而是剎那生滅。我們好像看到人還能夠活個幾十年,世間有很多東西住在這個世間有幾百年的,幾千年的,統統都是剎那生滅。緣比較殊勝一點的,相續相,絕對不是一個,相續相。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不是明天的我。但是這種微密觀照的人實在說不多,這要很細心的人才行,粗心大意他覺察不出來。

  佛教我們這些方法非常可貴,讓我們細心去觀察,雖然不能夠徹底了解宇宙真相,逐漸能夠接近。開始雖然能夠明白個一分、二分,這一分、二分就起很大作用,能夠糾正我們許多的錯誤。念念當中出生死海,這就是了不起的一個正覺,這六道生死輪迴一切無常,還想幹嗎?無量劫來,佛在經上講,「生死疲勞」,次數太多了。覺悟的人希望我這一生是最後一次,來生不再幹了;真正高明的人,真正覺悟的人,昨天過去了,六道輪迴的事情應該要把它斷掉,從今天起我就不幹,不再幹輪迴的事情,不造輪迴業。怎樣才能不造輪迴業?要把輪迴心捨掉,就不造輪迴業。輪迴的心是什麼心?執著心。於世出世間一切萬事萬物堅固執著,這是輪迴心;輪迴心捨掉,就不造輪迴業,你不造輪迴業,你來生決定不受輪迴。

  那我們要問,我們現在要怎樣才不造輪迴業?佛祖都教我們,「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看看阿彌陀佛跟我們六道相不相應?三善道裡頭沒有阿彌陀佛,三惡道裡頭也沒有阿彌陀佛。再跟諸位說,四聖法界裡頭也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在一真法界,極樂是一真法界。這不就明白了嗎?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放下一切分別妄想執著,念佛堂堂主常說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向專念」,這就是出生死海,這就是具眾善法。所以這一句佛號叫萬德洪名,就是具足一切善法。

  這個道理我們在講席當中也講過幾次,隋唐那個時代高僧大德,包括日本、韓國,到中國來留學的這些高僧大德們。他們曾經也打了個妄想,想到什麼?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講了這麼多,哪一部經足以代表一切法,就是代表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用一部經來做代表。結果這些祖師大德們幾乎共同承認,《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大家稱《華嚴經》為經中之王,根本法輪。法輪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教科書,基本的教科書。《華嚴》一展開,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麼多法門濃縮起來,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幾乎大家都肯定的。

  這是一切法門找到個代表,還有沒有更簡單的經典,能夠代表《華嚴經》、包括《華嚴經》?一部一部追!這一追究,《華嚴》末後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極樂世界《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華嚴》的綱要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經》,《華嚴經》稱為大本《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小本,《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小本《無量壽經》,更簡單了。《無量壽經》最重要的是哪一段經文?這都是祖師大德們替我們歸納,替我們去找到的,四十八願。《無量壽經》最重要的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頭最重要的是哪一願?四十八願哪一願最重要?祖師大德給我們提出第十八願,十八願講什麼?「臨命終時,十念必生」。

  然後你才曉得,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展開來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來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來是《華嚴經》,《華嚴經》再展開來,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找到最後找出了,原來「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核心,這樣子你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不是具眾善法?一點都沒錯。可是我們今天念佛,不會念,怎麼不會念?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還夾雜著妄想,不會念!古大德教導我們的沒錯,一心稱念,《無量壽經》上說「一向專念」,向是方向,不能夠夾雜。古來大德教導我們,念佛法門的祕訣有三,第一個是不懷疑,第二個是不夾雜,第三個是不間斷;你能做到這三句,確實具足無量無邊的善法。

  這個三句都不容易,你對念佛法門有沒有疑惑?有疑,你的信心就不是真的。怎麼知道你有疑?你放不下世緣,這就是疑惑;如果真的相信,不懷疑,叫你放下身心世界,真的放下,那就是沒有疑惑,一心專念。在我們近代,距離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不遠,不到半個世紀,倓虛法師給我們講的。他的老師諦閑老和尚,諦閑老和尚有個徒弟做鍋漏匠的,提起來香港很熟悉。我聽到這個故事是從錄音帶上聽到的,香港有個同學(那時候我在美國)他們寄兩個錄音帶給我。倓虛法師在香港佛七當中的開示,兩個帶子,其中有一個帶子講到這個故事。

  鍋漏匠,什麼叫鍋漏匠?現在沒有人懂了,就是補鍋、補碗。像這種磁器打破了,還能把它補起來,再使用。這現在沒有了,現在科技發達,產品不但比從前多,而且比從前進步很多,數量也大量的增加,打壞了都丟掉,不要了。在從前不是,物資非常缺乏,鍋碗打破了,把它補起來。這個我小時候都見過,很苦的一種工作。他做這個工作太辛苦,所以以後找到諦閑法師,他跟諦閑法師從小一起在鄉村裡面長大,所謂童年的玩伴。日子過得很辛苦,看到他出家不錯,不愁吃,不愁穿,所以就想跟他出家。

  諦閑法師說不行,你出家,年歲太大了,四十多歲了,不認識字。他說你現在學經教,你不認識字,你在寺院裡頭學這個五堂功課,唱念你也不會,太笨了,你怎麼能出家?結果這個人心很堅定,賴著不走,非答應不行。到最後,諦閑法師被他搞得沒有法子,就跟他談條件,他說「行,你要出家,你一切都要聽我的」。他說「沒有問題,我什麼都聽你的」,這才給他剃度。剃度之後,寺廟裡不能住,寺廟大眾也瞧不起他,你這五堂功課不會做的話,你寺廟怎麼能住?

  所以到溫州鄉下,那時候有很多小廟沒住人的,找了個小廟,讓他去住。附近找幾個護法,照顧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很簡單。很難得,還有個老太婆發心給他燒飯。諦閑法師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你就念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什麼都不要想,專念這一句」。他是真聽話,就在這個小廟,三年沒出門,就念這句阿彌陀佛,念到三年多,他真的成就了。這一天給燒飯的老太太說,「明天我要進城,明天你不要替我燒飯」。他進城去看看朋友,還有些親戚朋友,去看看,實際上去辭行的,他也不講,看看朋友。回來之後,跟老太婆講,明天不要替我燒飯了。老太婆心裡想,昨天他出去看朋友,可能明天是朋友請他吃飯。

  所以到第二天中午,她還是到廟裡來看看,看看法師有沒有吃飯?結果到廟裡來一看,叫他沒有人答應,最後在房間裡面看到,站在那裡,叫不答應。走到面前仔細一看,死了,她嚇呆了,從來沒有看到人站著死的,他站著走的。這才趕緊告訴幾個護法,護法大家來一看到,也很希有,很驚訝,趕緊派人到觀宗寺給諦閑老和尚送信。諦老那時候在觀宗寺做知客師,還不是住持,觀宗寺的知客師。聽到這個訊息趕緊下鄉來,一去一往三天,你看他這個徒弟死了以後站三天。看到之後,諦閑法師很高興,「你總是沒有白出家,你的成就,那是中國叢林方丈住持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你」!這是真的,一點不假。你看一句佛號念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沒有生病。走得那麼自在,那麼瀟灑,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

  一句阿彌陀佛,「具眾善法」,像他那樣才行,他真正做到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所以諦老這個方式太好了!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晝夜;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再念,三年時間。以後我讀《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看到很多都是三年到五年成就的。曾經有同修問過我,是不是他們壽命到了?我想不是的,哪有那麼巧?壽命到了,幾個人可以,不能有那麼多人。不是壽命到,他是功夫成就了,功夫成就不要這個身體,可以提早去。生死自在!他在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希望早一天往生,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出生死海,具眾善法」,一句六字洪名。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17    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