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淨空老法師開示

  這個偈也非常有意思,你大小便完了之後,手洗乾淨,趕快離開,你總不會留戀這個地方。你看從這個地方引發菩薩的弘願,這個地方比喻什麼?比喻六道!貪瞋痴慢這十惡業捨掉之後,趕緊離開六道輪迴,你就超越了。心量,這是《華嚴》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的願都是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你看每首偈的第二句,顯示出圓滿的心量。

  要知道『出世法』。再問,什麼叫世間?什麼叫出世間?給諸位說,如果真的有個世間、出世間,惠能大師就講得好,世間、出世間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六祖講的這叫絕對標準迷了有二,覺了沒有二,所以世法跟出世法就是迷悟;悟了就是出世法,迷了就叫世間法。諸位要知道迷悟不二,就真的覺悟了。覺悟了還有世間、出世間,還沒有悟!他那個悟,我們可以說是小悟、大悟,不是徹悟,徹悟不二。不二說成二,是對那些沒有徹悟的人說的,為什麼?他好懂,他能夠體會;你要說不二,他不懂。但是真正入不二,他才能說二,他就說得不錯;如果沒有徹底悟入,他就講不二,還是二,境界不一樣!

  這句怎麼個學習法?你先要把意思搞清楚,我們簡單說句話大家都容易懂的,就是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學佛之人,這是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要把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這就對了。從人道提升到天道,從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從色界天提升到無色界天,從六道提升到四聖法界,你要不斷向上提升。我們今天的緣太殊勝,不通過天道,不需要通過四聖法界,我們直接提升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裡面,所以這個法門叫橫超,不是豎出。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一層一層向上提升的,叫豎出三界;淨宗法門叫橫超,不要通過天道,不要通過四聖法界,直接往生佛法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法界,所以這叫特別法門,要珍惜

  怎樣才能這一生當中有把握?你就要放下。這是我學佛,我二十六歲學佛,章嘉大師教我的,看破、放下;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決定不能被它誘惑,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把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看作什麼?看作現在所講的毒品、麻醉劑,這個東西是嗎啡、是鴉片,碰不得的;碰上去之後有癮,後患無窮,到最後是要你命的。傾家蕩產那是小事,最後是要你命,搞得你家破人亡。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你要把它看作是毒品。所以聖賢人的生活都是非常清高,不是過一種富裕的生活,衣可以保暖,行了;吃可以飽腹,夠了,能吃得飽就行了,不可以貪圖。再說,愈是健康的飲食就愈簡單。

  釋迦牟尼佛提倡的日中一食,我們一天吃一餐就夠了,多省事!有人說一天吃一餐不行,他來問我,我說確實不行。為什麼我這麼肯定答覆他?佛經上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我這一餐營養不夠,對我身體健康一定有妨害,你就決定不行。你要曉得,一切法確實是意念在主宰。我說一餐對我來講行,我有信心,我就行。念頭主宰一切,信心主宰一切,所以《華嚴》跟《大論》裡面都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句話要是把它引申開,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信心成就的。善是信心,惡也是信心,幹壞事沒有信心,他壞事也幹不成,所以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一生日中一食。他學佛是三十幾歲接觸到佛法,接觸之後很快他就素食了,而且長年保持日中一食,吃得很少,身體健康。我跟他十年,九十五歲還是自己照顧自己,最後兩年才接受學生照顧他,九十七歲往生的。應該說他至少也能夠活到一百二、三十歲,提早走了,走了是慈悲心太重。他的病的發作是飲食中毒,學生對他很尊敬,煮一碗麵送給他吃。這個麵有問題,但是煮的人不知道。就是乾的麵條,市場上買到的塑膠透明紙包的,一包一包的,過期了,那是有時間性的,過期了。而且這種東西裡面一定有防腐劑,有化學東西,否則的話它不能夠放那麼久,一定有不好的東西,尤其過了期。

  老師吃的時候就覺得味道不對,但是他還是吃掉。他是很好的大夫,他的中醫醫道非常高明,吃完之後他就用解藥就把它化掉了。他有這個本事,我們不敢,所以我們吃東西很小心謹慎。過了半年之後又碰到一次,他吃了之後,用解藥來化解,來不及了。病毒擴散得太快,這樣對身體傷害很重,大傷元氣,九十七歲了。所以晚年,我去看他老人家,每次見面都警告我,吃東西要小心,不要到館子裡吃東西;尤其是一切食物味道變的時候決定不能吃。至少給我說十遍以上,所以我記得就非常清楚。

  我在那時候也跟他老人家學,也學日中一食,五年。我晚餐斷掉,在那時候有十五年;早餐也斷掉,不吃了,有五年,很正常。所以我現在一天不吃飯,一點事都沒有,不會感覺得餓。吃東西吃得少,決定不吃零食,吃東西吃得乾淨。可是現在麻煩的確是多,蔬菜,菜有化肥、農藥;大米,米裡面也有摻雜化學東西在裡面,米好看。所以老師對飲食非常感嘆,哪裡是吃飯,三餐服毒!真的,現在人三餐服毒。

  我住在澳洲,澳洲跟紐西蘭是現在地球上的福地,是地球上的淨土。那個地方地大、人少,我住在鄉下,鄉下土地就更便宜,院子很大,合中國人算是一百六十八畝。我的院子這麼大,所以就在裡面種菜,我們現在種菜,種的有十幾種,可以長期供給三百人。我們道場沒有那麼多人,我們的道場平均在一般來講,從外地來的這些客人,來參學的,大概七、八十個人的樣子,所以我們的菜吃不完。我們的菜沒有化肥、沒有農藥,菜園摘下來可以生吃,很乾淨。這次我們辦的活動一千多人參加,還好這次菜園豐收,主要的蔬菜全是自己種的。這在香港就做不到了,香港這個地方寸土寸金,哪有地方給你種菜!這叫飲食。

  從我們自己飲食經驗當中,我向老師提出一個報告。那時候我一天吃一餐,吃到第八個月,我才向老師報告,我說我也吃一餐。他說怎麼樣?身體有什麼感覺嗎?我說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遠保持下去!」為什麼?不求人,生活簡單,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是最快樂的一樁事情。所謂孔顏之樂,佛菩薩之樂,不求人,生活簡單。我向他老人家解釋,我說應該身體是個機器,這個機器活動運作要靠能量的補充,飲食是能量。人的活動有勞心、有勞力,實際上勞心、勞力消耗的能量都不多。能量消耗到哪裡去?我那時候講,應該是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老師說對的。你的妄想多,你消耗量就多,那你補充就要多,你不多怎麼行?像現在開車,你看有耗油的車,有省油的車。耗油的車,你油不給它加足,它就跑不動;省油的車,加一次它可以跑很遠,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為什麼世尊的僧團,我們現在看到經上記載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麼大一個團體,各個人都是日中一食他就夠了。而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給人解答問題,幾乎從早到晚都沒有休息。他這種精神、體力從哪裡來的?當然也是能量的補充。他消耗得很少,一天補充一點點足夠了,沒有妄念;你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他消耗量就很少。所以阿羅漢,我們知道阿羅漢煩惱斷了,貪瞋痴慢,就是我講的十六個字全沒有了,阿羅漢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餐。他們出去托缽,阿羅漢出去托缽,一個星期出去托缽一次,只吃一餐;辟支佛是兩個星期出去托缽一次,這個道理要懂。

  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飲食就斷掉了,不要吃了。在我們三界裡面,就是六道裡頭,色界天飲食就斷了,沒有飲食;欲界裡頭有,欲界有六層天,愈往上去愈少。到初禪就沒有了,初禪五欲斷掉,財色名食睡統統不要了,他也不睡覺,沒有睡眠、沒有飲食。我們覺得這是很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樂叫聖人之樂,中國從前讀書人常講的孔顏之樂,孔子、顏回。在我們世間一般人看,他很貧窮,你看顏回的物質生活,簞食、瓢飲,孔子看在眼裡都不忍心。可是「回也不改其樂」,他每天生活非常快樂,他沒有覺得他的生活苦。他樂的是什麼?樂的是道!他每天生活當中天天有悟處。像佛法講的煩惱輕、智慧長,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長,他怎麼會不快樂?

  物質生活的需要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少,很容易滿足。不需要多求,多求是過分,過分,都排出去了,不需要,都排泄出去了。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懂得養生之道,就是健康長壽你就明白了。怎樣才能夠保住健康長壽?保住健康長壽最重要的是清淨心,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妄想我們不要談,斷妄想太難了,我們做不到,一般人決定做不到的。但是要把分別執著降到最低的程度,你身心健康,很少的飲食你就足夠了。這樣當然你就提升境界,你才能『速疾而往』聖賢之道,跟佛菩薩愈走愈近了

  如果你還是留戀著貪瞋痴、十惡,你的身貪戀殺盜淫;口依舊還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慢疑不斷,就決定出不了輪迴。那你需要的量多,多,你肯定造罪業。為什麼?愈迷愈深。我們現在冷靜觀察,世間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所造的罪孽太多、太重、太可怕。這個罪孽大家普遍都造,造的人太多,就會感召三災八難;你現在造的是因,因只要緣成熟,果報決定現前。因是過去造的,緣是現在造的,過去雖然造了種種不善,現在不造,現在把它斷掉,有因沒有緣,果報不會現前;現在再繼續造,那因緣具足,果報肯定現前。佛把這個事實真相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我們想幫助世間人化解災難,可不可能?在理論上講絕對可能的,在事上講有一定程度的困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覺悟。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覺悟?教學!世尊在世,一生不辭辛勞,每天跟大家上課,講經說法就是上課。上課的目標在哪裡?目標在幫助大家破迷開悟,悟了,他就不造罪業,問題就解決了。迷了的時候,他胡作妄為;覺悟,他就不造了,他懂得斷惡修善。人人都回過頭來,不造惡業,都懂得修善,都懂得積功累德,災難立刻就化解。所以今天的教學,是第一樁大事情。

  現在覺悟的人少,迷惑的人多!好在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少數幾個人也行。我們利用高科技,利用衛星電視、利用網際網路、利用大眾傳播,來幫助這個世間人覺悟,還來得及,還行。如果沒有這些工具,那真的叫一籌莫展,眼看著世界末日的現象已經浮現在面前,這個大難諸佛菩薩都幫不上忙。所以科學雖然是有害,但是也有利,只要我們用得好,正是這品經開端,文殊菩薩告訴我們善用其心。「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下面舉了十個例子,這十句都是綱領,展開來是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皆是無比殊勝微妙。在這品經裡面,總共有一百四十一願,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過,這是舉例子。在日常生活當中歷事鍊心,一般人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引發大菩提心,這一百四十一願就是大菩提心。你看大小便溺,上個洗手間都能引發出這樣殊勝的弘願,這就是勝妙功德

  我們要會學,要認真的學,學了之後要落實。像這段裡頭,天天要幹的,早晨起來漱口,「手執楊枝」,我們今天手上拿著牙刷就是;「嚼楊枝時」,那就是漱口的時候;大小便溺,我們天天幹,就是不知道發心。你看菩薩,就這些小事都跟大菩提心相應;我們在這些小事,與煩惱習氣相應。你想想看,與自私自利相應,與五欲六塵相應,與貪瞋痴慢相應,就壞了,與四弘誓願、大菩提心不相應。四弘誓願頭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你看人家念念『當願眾生』,這就跟四弘誓願相應;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大菩提心,與菩提心相應。我們從這些地方細心去觀察,認真去反省,你就知道,我跟佛菩薩不一樣地方在哪裡?就在這些地方。人家穿衣吃飯、洗澡、漱口、大小便,都跟大菩提心、都跟四弘誓願相應,那叫佛,那叫菩薩。

  如果我們能夠覺悟,能回頭,改過自新,也能這樣做法,你不就成佛、成菩薩了嗎?佛菩薩是人作的,不是天生的,人人皆有佛性,人性本善。覺悟了,自然就相應,一絲毫勉強都沒有。我們今天學習學得這麼勉強,就是煩惱習氣太深太重,把自己的本善、把自己的佛性忘得一乾二淨,就這麼回事情。你不學經教你根本不知道,學了之後才知道,才知道自己染污的嚴重。回頭是難,但是一定要回頭;不回頭,往後的苦可有得受了,六道輪迴的苦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20 200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