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開示
道路很乾淨沒有塵土,菩薩從這個境界引發弘願,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常行大悲』。這是佛菩薩的淨土,凡夫境界裡面不多。可是佛菩薩的淨土,確實是法界虛空界一切六道眾生住在諸佛剎土裡面,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六道。十方諸佛剎土,我們在前面〈華藏世界品〉裡面讀到過,類似我們娑婆世界的狀況很多,在法界虛空界裡面很多。可是諸佛菩薩的淨土,就是說實報莊嚴土,沒有六道、十法界的也不少數,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介紹的我們也看到不少,那真的是清淨土。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而有的?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剋實而論,土沒有淨穢,這要知道。極樂是淨土,娑婆是穢土,方便說,這不是真實說,這是隨順凡夫的知見而說的。如果在佛菩薩心目當中,淨穢不二,那叫法性土,哪來的淨穢?你心裡面淨穢沒有了,外面這個世界淨穢就沒有。你有淨就現淨土,你有穢就現穢土。
我們還用水實驗做比喻。沒有任何意念對這個水,水沒有好醜;有意念,善念對它,它就善,惡念對它,它現的相就惡。實在我們在大乘教裡面明瞭,不僅一切物質能現相,見聞覺知、色聲香味是自性本具的。大乘教裡佛跟我們講得很多,自性本來具足,萬法平等,這是性德,自性本來具足的。所有一切的萬法都是自性變的,這個現在逐漸逐漸科學也明白了。物質不是真的,物質是能量積聚的一種現象。這個能量如果散開的時候,物質現象就沒有了;沒有了,散開的這個現象,科學裡面叫做場。所以場跟物質是一不是二,一個是聚一個是散。場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空間。它要具有因緣的時候,有這種條件的時候,它又可以變成物質。所以物質叫無中生有,有還歸無,聚散無常。
但是再小的物質,我們講物質的基本狀態,現在科學上沒有定論,統統具足見聞覺知、色聲香味的性德。這是不生不滅的,再小的物質它都具足。所以沒有任何外境干擾,那就是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善念對它,它現的善,惡念對它,它現的是惡,它自己本身非善非惡。所謂極樂世界、所謂華藏世界、所謂諸佛一真法界,沒有別的,就是一切善惡念頭統統都沒有了,古人講的反璞歸真,那叫一真,有善有惡就不是一真。
有善的,跟六道兩個相對的,四聖法界善,六道就不善;六道裡頭再比較,三善道善,三惡道不善。任何一道裡頭比較,還是有善惡。地獄道裡面受苦少的善,受苦多的就不善;人道裡面,富貴人善,貧窮人就不善。所以善惡是相對的,相對才顯現出來,但是在本性裡頭沒有相對。起心動念,還沒有對立,這叫根本無明。分別心一起來就對立,就有相對,有分別,有執著是嚴重對立。所以有執著這才有六道,有分別才有十法界,才有四聖法界;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這一真法界。這些大乘教裡頭講得好、講得詳細。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清淨的環境,馬上回過頭要想到身心清淨。這個境界好,好怎麼樣?怕你留戀這個境界,身安、心安,你看佛如是,中國傳統教學裡頭亦如是。《禮記.曲禮》裡頭就說「安安而能遷」,跟這兩句話完全相應。你的心安,你的身安,你生活非常舒適自在,可是眾生有苦難你要不要去幫助他?你要去幫助他,你必須捨棄你現前這樣安定的生活環境,你要跟這些苦難眾生和光同塵,跟他們一起去受苦受難,幫助他們、教導他們。大家都回頭了,我們現前住的這個世界也可以變成極樂世界。縱然達不到極樂世界,達到西方宗教裡面所講的天堂不是難事!只要地球上的居民回心向善,人人都能夠遵守五倫八德的規範,這個世間就是天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華藏、極樂跟我們是一不是二,天堂、地獄還例外嗎?我們的人心不善,地球就變成地獄;人心要統統改過向善,地球就變成天堂,環境隨著人心轉!《楞嚴經》上說得好「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所以境隨心轉,不是心隨境轉,心隨境轉那你完全迷惑了,你受外頭環境影響。
但是今天完全迷惑的人可太多太多,迷惑的時間也很長,要幫助他回頭談何容易。這個事情難,不容易,可是還是要做,不能說難就不做,不容易就放棄了,那你的大悲心就沒有了。大慈大悲沒有任何條件,你了解事實真相,這個真相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這個話不好懂,我們換句話說,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大家比較容易接受,從這個地方你慢慢可以契入。到最高的境界決定是一體,那個一體就是大乘教裡頭常講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比一個生命共同體還要親切,一法身!你要是認知肯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然就生出來,不要人勸!也就是說這個事情是應該做的。
難行能行,難化能化,只要自己用真誠心去做,自己有信心一定能感化,他就真感化得了。如果你去做,心裡有個問號,「能感化得了嗎?」常常有這個意念,那個麻煩就大了,那就真難感化。為什麼?你心裡頭有疑惑,感化的力量就打了大大的折扣。心裡頭沒有疑惑,心裡頭非常堅定,那就很容易。所以你總要抓住一個信心的原理,那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古代舜王為什麼能感化一家?為什麼能感化他的鄰里鄉黨?沒有別的,信心!一絲毫疑惑都沒有。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從哪裡建立?從信心建立的。《華嚴》、《大論》才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道是世出世間的道,元是源頭、根源,一切功德之母。母是個比喻,母親能生、能養,信心能生、能養、能成就一切法。善法是它成就的,惡法也是它成就的。我們要明瞭,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自己再舒適的生活環境,為眾生也要捨棄。諸葛亮是接受傳統教育的,是儒家、道家的信徒。他在隆中生活環境過得很自在,天下動亂,劉備來請他,所謂三顧茅廬,他能不出去嗎?捨棄自己舒適的生活,為苦難眾生勞碌奔波,這就是大悲心。『其心潤澤』,潤澤的是芸芸蒼生,就是一切苦難眾生,念念不忘,佛法講念念加持。用什麼方法?教育,教育裡頭最重要的,身教。今天可以說教育是失敗了,連三十年前英國湯恩比博士都說,這三十年前講的話,現在政府對人民喪失信心,父母跟兒女喪失信心,人民不相信政府,兒女不相信父母,什麼原因?認為他們所講的話跟他所作所為不相應,所以信用失掉了,權威也失掉了。於是政府對於人民不好管,父母對於兒女不好教,道理在此地。這個問題是個教育問題。
現在一般人對於教育這兩個字的含義都搞不清楚,什麼叫教?什麼叫育?什麼叫教育?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能把這三個問題解答清楚的不多,他的教育怎麼會不失敗?這兩個字說實在話,只要是做人就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教自己!把自己教好之後你才能教人。中國古聖先賢造字,「教」這個意思是上行下效。你從這個意思上來看,這個教用什麼方法?身教,諺語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是指上一代,下梁是指下一代。下一代學上一代,上一代不正,下一代學得更壞;上一代正,他也學正了,道理在此地。
從前任何一個人,不管你識字還是不識字,你是生長在城市還是生長在農村,這個基本的道理人人都懂,所以大人一舉一動都端正,小孩從小他就學好了。這些農村、民間從哪裡學來的?完全從身教裡頭學來的。地方的領導人縣市長,讀過書的,他在這個地方是這個地方的老師。中國在南方,我在小時候,十幾歲的時候住在福建,福建人每家家裡的堂屋都供有祖先神位,當中寫了五個字天地君親師,下面神位,「天地君親師之神位」。你看看君親師這句是什麼?這句就是個領導人。領導人的職責是君親師,他是這個地方的縣長,這是君。他要照顧老百姓的生活,所謂是父母官,要把全縣的人民看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兒女,你要養他,你要讓他生活能過得去,這是親。你還要教他,怎麼教?你做得端正,你是全縣人民的模範,是大家的好榜樣,老百姓跟你學,你正,個個人都正,你要是邪,個個人都邪,重要!
從前帝王選拔這些幹部,他也很高明,他有兩個原則,選拔什麼樣的人來培養,將來做國家的這些幹部?在民間去挑選,標準是孝廉。小孩知道孝順父母,廉潔、不貪財,這是基本條件;道義看得很重,錢財看得很淡薄,選拔這些人。誰替皇帝選拔?地方官員,他有這個使命。在從前所謂是「進賢受上賞」,你替國家選拔人才,得到國家最高的賞賜。所以這些地方官員得空微服去訪求。他換了一般便裝出去沒有人認識他,在他管轄地區他常常去看、去打聽,這個地方小孩有孝順父母的,講講他的故事,廉潔的,他就放在心上。過一段時期再去看是不是真的,真的就把他選擇出來由國家來培養。所以那個時候的學校都是國家辦的。能盡孝他對國家就能盡忠,廉潔就不貪污。古今中外政府各個階級的領導人,能夠做到這兩個字,社會安定,天下太平,人民安樂。如果這些官員他對父母不孝,他對國家社會決不會忠心;不廉潔,決定貪污,這樣就肯定造成民怨,老百姓怨恨!這個社會會動亂,不會穩定,所以一切要靠教育。
今天雖然是大亂之世,如果真正從教育上下手,還是有救,因為可以用高科技這種方式,現在所謂是遠程教學。國家這麼大,人才這麼多,選幾十個好老師不是難事。選出來之後,國家好好的招待這些老師,讓他們成立一個小團體,天天在攝影棚教學。錄下來之後每天廣播,讓全國、全世界的人都能夠接收,都能夠接受倫理道德、聖賢的教誨。能這樣做法,我們相信這個社會半年到一年就安定了,人心就不一樣。這就是現代高科技你要會運用,運用它來教導全國人民,教導全世界的人民,這麼好的工具為什麼不用?為什麼讓這種工具天天教人暴力色情、殺盜淫妄?把人都教壞了,你這個社會怎麼會安定?人民怎麼會不可憐?你是怎麼教的?
宗教沒落了,許多虔誠的宗教徒對於自己所信仰的宗教都非常感嘆。宗教徒不能夠落實經典的教誨,不能夠遵守宗教的戒條,所以讓社會大眾看到宗教人士言行不符,於是遠離而去,造成社會大眾對宗教的輕視。這決定不能怪社會大眾,怪我們自己做得不好;我們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祖師大德,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師長,對不起一切眾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了、明白了,應該懺悔,認真的學習,學佛要像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學菩薩要像菩薩。佛菩薩絕對不是阿修羅,絕對不是羅剎。我們今天學佛,處事待人接物還板著面孔,還在那裡發脾氣,這是什麼?這是阿修羅,這是羅剎,哪裡是佛?什麼時候觀世音菩薩發過脾氣?什麼時候釋迦牟尼佛拍過桌子?沒有這回事情。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謙虛恭敬。
你看看人家起心動念引發的這個願全是性德。我們今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貪瞋痴慢。念念只想到自利,不知道利益眾生,只曉得方便自己,不知道去方便別人。這種心態,佛法講輪迴心,輪迴心就是造作一切佛法也是輪迴業,為什麼?心不善,所作所為統統都不善,動機錯了。不善的動機絕對沒有一樁事情是善的成就。動機要純正。要做到動機純正,首先一個條件,先要做到無我,有我動機就很難純正。
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教人「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華嚴經》這一百四十一願是菩薩行,那你就曉得,這些人不但四相破了,四見也沒有了。四見是《金剛經》後半部所講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見是念頭,不但相沒有了,念頭都沒有了。所以起心動念都是遍法界虛空界,絕對沒有個念頭是為自己、為我們的小團體,沒有,絕對沒有這個念頭。為我這個地區、為我國家、為這個世界,心量還是太小!菩薩心量是遍法界虛空界,這大家常常念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華嚴經》上這些人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的心量太小了,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不能不發心。
既然得到清淨平等覺,這是我們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特別是修淨土的同學。《無量壽經》上講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前面一段是講的果報,後面這一段是講的修因,大乘無量壽莊嚴從哪來的?從清淨平等覺得到的。我們用什麼方法來修?用這一句佛號。這句佛號叫「妙音」,這句佛號是性德的名稱。「南無」是皈依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是歸命的意思。「阿彌陀佛」是無量覺、無量清淨、無量平等,這句名號就包括了圓滿的修德。
名號之體是性德,執持名號是修德,性修不二。你懂這個意思,念這句佛號不一樣,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不懂名號的意義,天天念不相應,不相應那就是古人所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心裡面還是雜念,妄念紛飛,所以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雖是天天念佛,不成功德。要成就功德像菩薩一樣,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自然念念跟性德相應,那你必須要有《金剛經》的標準。四相放下了,四見也放下了,普賢行願不難修。四相、四見放不下,這個一條都做不到,這一百四十一願一願都做不到。
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在學習,希望我們能做到,要知道從哪裡做起。先從《弟子規》做起,弟子規是人道的善法,先要做個善人、做個好人,然後你才能學佛,才能成菩薩、成佛。好人資格都沒有,怎麼能做佛菩薩?道理在此地。所以一定是先學弟子規,《弟子規》上一百一十三樁事比我們這裡少,我們這裡一百四十一,《弟子規》只有一百一十三樁事,統統做到。你只要把它做到,縱然不學佛,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不會墮三惡道。為什麼?三惡道的緣斷掉了,縱然過去生中造的有三惡道的因,因沒有緣不會起現行。
有這個基礎,我們想學佛,那你就有資格學佛,學佛的基礎是什麼?十善業道。淨業三福頭一條告訴我們,「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從這裡才能進得了門。十善要落實,《十善業道經》要熟、要明瞭、要做到,那你就有學佛的條件。你有這個條件才能進入佛門,接受三皈五戒,你真正得三皈、真正得五戒,真佛弟子。戒經上講得不錯,你真的得到三皈,三十六位護法神保佑你;真正得五戒,每條戒有五位護戒神,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走到任何地方,妖魔鬼怪不會害你,不敢近你的邊。
我們也常常聽到有附身的這個事情,靈鬼附身,附身在出家人的身上。我們就明白,出家人如果有三皈五戒,這個鬼神能不能附身?不能!那些護法神、護戒神怎麼可以讓靈鬼附身?哪有這個道理?靈鬼能附身,換句話說,你沒有護法神,也沒有護戒神,你受這個三皈五戒是有名無實。受了三皈的人,起心動念跟覺正淨相應,也就是《無量壽經》上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常常保持清淨平等覺,起心動念不違背清淨平等覺,三皈得到了。佛是覺,法是正,僧是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你真得到了,所以三十六位護法神;五戒,你能夠得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戒神,兩條戒就有十位護戒神,五戒統統具足,你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什麼樣的靈鬼敢附身?
有些同學懂得這個道理,也被鬼附身,不敢說,為什麼?難為情,人家一聽鬼附我的身,就說明我沒有護法神,也沒有護戒神,所以這個鬼神會找你。有這種警覺心的人,不錯!那怎麼樣?一定認真學,一定要從《弟子規》、《十善業道經》學起,沒有這個基礎太難了。所以這些年來我們特別強調,原因就在此地。退回來把基礎搞好,才是真正的進步,往後進步快速,所謂「退步原來是向前」。你的基礎不好,沒有基礎,怎麼樣往前鑽,到最後都落空,這個理事不能不知道。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27 200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