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開示
托缽外出,路上會見到山,也會見到河流,這是沿途的景觀。見到高山,引發菩薩的弘願,『善根超出,無能至頂』。在我們現前境界裡面,我們用的是凡夫心、輪迴心,修學佛法必得作意,就是要有這個意思。我們必須要知道,《華嚴經》這品經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法身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不要作意?給諸位說,他的意已經沒有了,法相宗所說的「轉識成智」。《華嚴》是法相基本的經典,六經十一論,六經裡面就有《華嚴經》。因為這個經裡面講宇宙之間一切萬物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法相唯識把這部經列入他們主修的一門功課。
在華嚴這個境界,已經是轉八識成四智,所以他不會起心動念,他也沒有分別執著,反應是自然的。這個道理我們現在很清楚,你看日本江本博士的實驗,還有什麼疑惑的?水是礦物,它沒有分別心,它也沒有執著心,水對任何現象絕對不會有起心動念的,但是它為什麼會呈現不同的色相?這在顯微鏡底下看出來。我們從這個地方就明白了,明白諸佛菩薩跟十法界眾生感應道交,就像這樣的。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眾生感是有心,就是說他有妄想分別執著,他有念頭;佛菩薩應沒有念頭,沒有念頭他才能普應,才真正是清淨、平等、大覺、慈悲。這就說明諸佛菩薩跟九法界眾生不同的地方,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這個一百四十一願都是法性自自然然的反應,我們今天一般人講反應,大家好懂一點,他沒有起心動念。我們應該怎麼學法?我們一定起心動念,凡夫初學《華嚴》,總是從這個地方起步的,可是我們自己應該要知道,為什麼?才能不斷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見到高山,就提醒我們要把善根不斷向上提升一樣,太重要了。
今天的世界嚴重的染污,非常不安,什麼原因?我們道場同學應該很清楚,我們每天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討論。大乘經教佛常講「境隨心轉」,《楞嚴經》上佛說得很清楚,「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今天要學的,不是學別的,就是學要怎麼去轉境界,我要學著轉境。能夠學轉境,自然就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在環境裡面你能做得了主。可是一般凡夫,環境裡頭做不了主,被外面環境所轉,所謂是學壞了。為什麼學壞?他沒有善根,善要有根。根是比喻,好比植物,樹木花草它有根;它有根它就會生長,會茁壯,會開花結果。我們就知道了,現在這個社會,大多數的人把善根失掉了。實在講,善根並沒有失掉,自己迷了,善根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三毒。原來是善根,能生一切善法,現在變成三毒,能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學佛,諸位要明白了,就要從這個地方轉過來,要回得了頭。回過頭來你才能救自己,你將來不墮三惡道;你要回不過頭來,三途有分。
三善根,世法裡頭的三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痴,善根是講這個,三善根能生六道裡面的一切善法。三善根要修到圓滿,「超出」,這個地方講「無能至頂」,這個善根真的到頂頭;到頂頭就超過了六道輪迴,這個人就稱作阿羅漢。無貪、無瞋、無痴,是三界裡面的,三界裡頭有貪瞋痴,反過來就是三毒。見思煩惱斷盡,六道輪迴就沒有了,你就曉得,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就是貪瞋痴變現出來的,這三樣東西你轉不過來,出不了輪迴。你修行,總算你還是有善根,過去世宿世有善根,你能夠遇到淨土法門。淨土法門貪瞋痴三毒不必斷也能往生,也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但是怎麼樣?這個三毒你要能控制得住。你要是不能控制,還是常常讓它發作,那就沒有法子,雖修這個法門,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這是我們許多同修應當要明白的,在這一生當中,可不要把機會錯過,那就太可惜了。
一定要知道,世間什麼都是假的。《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大般若》的總結,「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句句都跟你講真話,不能不知道。所以不要被這些假相欺騙了,那你就錯了。如果你明白、你覺悟,這些假相礙不礙事?不礙事。為什麼?它不是真的。只要你把這些六根六塵六識,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什麼事都不妨礙,所謂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經》講的四種無障礙的法界,一點都不錯。
這個四種無障礙的法界,就是諸佛菩薩所修所證的,所得到的受用。他能在遍法界虛空界,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該用什麼方法,他自然就現那個方法,他不要起心動念。就像水結晶實驗一樣,它確實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普遍跟大家感應。我們這麼多人,面對著這瓶水,每個人反應的色相統統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每個人的心不相同,叫妄心。到什麼時候相同?諸佛跟法身菩薩來看這杯水,反應是相同的。你說為什麼都相同?因為他們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說佛佛道同。只要起心動念,兩個人起心動念怎麼會一樣?所以反應的色相就不相同,這個要懂。
現在的科學,真的,科學還是有限。我們在大乘教裡面讀到的,它為什麼會反應?所有的物質都是法相,它的本體就是法性。現在我們套科學上的一句話來說,大家好懂一點,佛家叫法性,科學叫什麼?科學叫場。場大量聚集的地方就變成物質,散開來的時候就叫做場,所以場跟物質沒有什麼分別,是一不是二。我們佛法講聚散,聚集它就變成物質,散開來就稱之為場。在我們佛法講,法性遍法界虛空界,就像場一樣。法相呢?法相就是物質,它有形相,就是場的聚集,它就變成相,現相。在《唯識論》裡面講,場是自證分,物質是相分,這裡面還有個見分,見分是精神的世界。精神它不是物質,它也是場變現出來的。在佛法裡面講,先變成精神,然後才凝聚變成物質,所以佛法講的比科學還要細一級。絕對不是說場直接就變成了物質,科學家講它在某種緣、某種條件之下,某種條件就是佛法講的見分,自證分一定先變成見分,再變成相分。
相基本的有色、聲、香、味,有這四種狀態。現在的科學能夠發現的,只看到色,還有聲(音聲)、還有香、還有味還沒發現。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說還要用功,你現在從水發現了它的色相,它的聲香味你還沒有能發現。見聞覺知你發現了,見聞覺知是性能、本能,法性的本能,沒有生滅的。除能之外,它還有德,德是什麼?德就是色、聲、香、味。他從水發現的,我告訴他,佛經上講的,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統統都有,連虛空都有。
虛空也是萬法裡頭的一法,這個非常不可思議,它都有見聞覺知,都有色聲香味。我們現在講傳播、講波動,它如果沒有,憑什麼傳播?傳播速度最快的、最神奇的,就是有情眾生的念頭。無論是善念、是惡念,念頭一動,立刻就傳播遍法界虛空界。諸位要知道,光的傳播、電磁波的傳播,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太陽的陽光到我們地球上要八分多鐘。我們念頭才動一下,就遍法界虛空界,電磁波跟光波怎麼能相比?這是小巫見大巫,沒法子比。這些事實真相,現在的科學技術逐漸探索到了,對於這樁事情逐漸的好像開始有點明白了。非常可惜,這些科學家沒學佛,這太可惜了。我相信他們如果學佛、讀佛經,會有更大的啟發性,他會發現更多的東西。很可惜,這也是西方人的福報不如中國。不過我想,也許是佛菩薩的慈悲。
科學的進步對人類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那就是看人心。你用在善的方面,對人類是有益的;用在不善的方面,對人類是有害的。它可以造福人群,它也可以把整個人類消滅掉,所以善根就太重要了。如果地球上的居民人人都有善根,說老實話,善根是性德,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告訴諸位,自性裡頭沒有貪瞋痴,這些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沒有,自性裡頭統統沒有;殺盜淫妄,自性裡頭都沒有。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佛一句話把這個問題說破,迷失自性。自性還是在,變質了,最好的東西變成最壞的。在很多物質上我們也看到,最好跟最壞是一個東西,很奇妙。能夠把心性搞清楚、搞明白,這個疑惑就沒有了。
由此可知,一切眾生既然本來有善根,中國老祖宗教人,「人之初,性本善」,那就是善根。人之初不是說初生下來,是講你的本性,你的本性本來是善的。佛法裡面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性就是佛性,是善不是惡。為什麼會變惡?迷了。佛經上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就迷了。怎麼會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從幾時開始的?自古以來,很多人就提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佛教裡面叫大問,這不是小問題,這是大問題。釋迦牟尼佛在世,我們在《楞嚴經》上讀到,富樓那尊者就向釋迦牟尼佛提出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無明?無明是幾時有的?我們經過真是無量劫的修行把無明斷了,斷了之後,什麼時候無明又會起來?富樓那尊者問了這麼多問題,問得很好,世尊解答得很妙,都在《大佛頂首楞嚴經》,好像是在第四卷。
昨天有個老法師來看我,我都記不得了,三十年沒見面,他今年八十五歲。他告訴我,三十年前我在藍塘道講《華嚴經》,他是天天來聽。我想起來,我說我不是講《華嚴經》,是講《楞嚴經》。三十年沒見面,我們彼此很感慨。三十年前在藍塘道那些聽眾、那些法師們,那時候還有不少法師來聽經,大半都不在了,人生無常。難得,他八十五歲,他想起來還來看看我。
所以雖有善根,你已經迷了,而且迷得太久了,愈迷愈深,很不容易覺悟。那要靠什麼?靠佛菩薩提攜。哪些人是菩薩?覺悟的人是菩薩。為什麼?覺悟的人他有感,譬如我們同學們,知道有佛,知道有佛教,知道請法師來講經、來教學,這就是覺。你有這個心,他就有感應,就有人來教你,這是一定的道理。有人有這個心,但是始終沒有感應,那就是你這個感,力度不到;力度要到了,那個應是不思議的。力度怎麼不到?你心不誠。印光大師教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的心,誠是有,不夠,力量還不夠,就這麼個道理。
我自己這一生當中親身經歷,我明白。我學佛的時候,態度非常虔誠。為什麼?我已經到走投無路了。就是環境艱難困苦到極處,走投無路,這一下聞到佛法。方先生介紹,以前認為是迷信,完全不能接受,方老師介紹,這才恍然大悟,真正叫什麼?全身投入。你看這就是有感,我自己也沒想到。遇到清朝末年的一位親王,在清朝時候是了不起的,國亡了之後,他就變成平民了。我們那個時候是鄰居,隔得不遠就是了,認識。他給我介紹,引見我去認識了章嘉大師,一見如故,有緣!大善知識,給我奠定佛法的基礎。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再過一年,我認識了李老師,李老師是印光大師的學生,我跟老師十年。全心投入,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那時我二十六歲,學佛整整五十五年,一生確實不思議的感應。
所以我說你們不能說沒有感,但是力度不夠,所以你們不得受用,所得的受用太小,轉不了境界;換句話說,貪瞋痴慢疑沒有放下,你自己好好反省就知道了。你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常講這十六個字,你放下幾分?你沒有學佛的時候你是百分之百,現在你放下幾分?放下一分、二分而已,那怎麼行?你至少要放下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十,那就不一樣了。你要能放下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你的感應就很明顯。沒有別的,說穿了,祕訣就是如此。這個方法是章嘉大師我跟他見面頭一天傳授給我的,我相信他,我真幹。要放下貪瞋痴,勤修戒定慧。
跟一切人事物相處,哪有困難?為什麼今天就連這一個道場跟大家相處都那麼困難,什麼原因?放不下!這個裡頭諸位同修一定要曉得,中國老祖宗教的非常有道理,所謂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不要去怪別人,自己放下,你要是想要求別人放下,那真的比登天還難。古人講人生有兩大難,「登天難,求人難」,成佛作祖不求人,求自己。求自己,只要自己肯,不難;自己不肯幹,那就難了,這不是求人。我能不能放下自私自利?能不能放下名聞利養?能不能放下貪瞋痴慢?能不能放下這一切的誘惑?六祖在《壇經》裡面要求我們,要放下十惡,要放下八邪,還要放下一切不善的習氣,他一口氣說了十一種,最後叫你放下一切不善的行為。你看看宗門的大德,從他的教誨,還是先解後行。最後放下一切不善的行為,那是行,你才能契入菩薩境界,你才能得到受用。
受用是什麼?受用就在現前,就是現前的生活。現前每天的工作,待人接物,契入境界確實不一樣,你跟從前等於說換了兩個人,不是一個人。你的心地清涼自在,就跟能大師講「只生智慧,不生煩惱」。你現在過的是什麼生活?跟大家過的是一樣的生活,但是大家過的是凡夫生活,你過的是菩薩生活。大家心裡面只生煩惱,不生智慧,你是只生智慧,不生煩惱,那怎麼會一樣?要想契入這個境界,沒有別的,放下。放下了,還要放下。像登山,你不放下底下這一步,你怎麼能往上登一步?像我們上樓梯一樣,你放下第一層,你才能到第二層,放下第二層,你才能到第三層。
我們在十法界裡也是如此,我們今天在人道,放下人道到天道,放下天道到聲聞道,放下聲聞道到緣覺道,步步高升就對了,這叫善根。要是迷了自性,生煩惱,不生智慧,造惡業,不知道造善業,你是走下坡路,你從人道就滑到畜生、滑到餓鬼、滑到地獄,錯了!你走反方向了,悖逆性德。學佛,佛教我們隨順性德,這就對了,你不可以悖逆,悖逆性德的時候,你決定走下坡。隨順性德,你的前途是一片金色光明,這個不能不知道。
現在這三善根,我們有沒有?要問自己。於世出世間法沒有貪心,在一切逆境裡面不生瞋恚,世出世間一切法在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不愚痴。這是自己的性德,這是自己本來具足的,現在迷了。迷了就變成貪瞋痴,貪瞋痴是三毒煩惱,能生六道裡頭一切惡業,你說多可怕?每個人都具足貪瞋痴慢,而且貪瞋痴慢天天增長,所以這個世界佛當年講「五濁惡世」,世尊三千年前講的話。到今天,這個五濁惡到了極處,濁惡令人無法忍受,這個世界正如西方宗教裡面所講的世界末日。每一個宗教創教的這些聖人都知道,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進入末日的邊緣,能不能挽救?能不能化解?能不能將末日延後?答案都是肯定的,只要你把念頭轉過來。你能把三毒轉過頭來變成三善根,這個現象就沒有了。就好比我們在水實驗當中,我們寫上「貪瞋痴」,心裡頭真有貪瞋痴,寫成這三個字,貼到水瓶上,這瓶水就變得非常難看。我們把「貪瞋痴」這三個字拿掉,換成「戒定慧」再貼上,這個水就變成非常之美,對人身體就非常的滋養。水沒有變,我們的念頭在變,它就跟著變,這就叫做境隨心轉,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是隨自己心在轉。懂這個道理,人人都存善心,都有善念,都有善的行為,三災八難就沒有了,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
所謂「心淨則佛土淨,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一定要靠我們大家努力,大家覺悟。用什麼方法?除了教育之外,還有什麼辦法?我們中國五千年來老祖宗教我們的,教的內容是什麼?我把它歸納為四點:倫理、道德、因果、宗教,這四種教育。無論是家庭也好,學校也好,社會,統統是講這四種教育,而根本是在家庭。家教紮的根深,那真的叫善,有根,他一生都不會改變。無論在一生當中遇到嚴峻的所謂逆境或者是惡境、逆緣或者是惡緣,他都能如如不動,都能夠平平安安度過,那是什麼?善根深厚,禁得起大風大雨的考驗,他還能夠屹立不動。善根深厚,他才能超出;善根要不是那麼深厚的話,你會很容易被外面境界動搖。
名聞利養,這裡頭最嚴重的是財色名食睡。今天這個誘惑比古時候超過百倍都不止,你能不動心嗎?你能不受誘惑嗎?可是你自己要覺悟,你動心,你在這個境界裡面抵不住,你就往三途去了。貪愛心起來,餓鬼道;瞋恨心起來,地獄道;邪正、善惡不能辨別,畜生道。所以古時候高僧大德,為什麼把道場都建立在山上偏僻地方,人跡罕至,原因在哪裡?曉得初學的人敵不過誘惑,避開。對的,正確。你沒有能力抵抗它,就像現在生病一樣,沒有免疫力,趕快離開,離開疫區。你真有免疫力,可以,行,你可以來幫助這些病人。否則的話,你沒有這個能力,幫助病人,自己白送一條命,這個錯了。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32 200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