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若見湧泉 當願眾生 方便增長 善根無盡|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淨空老法師開示

  『湧泉』是泉水,我們在路途上有時候也會遇到,泉水從地上向上噴。那個噴的狀況不盡相同,有些泉水它是不間斷的,往上噴的時候高度不太大,有個幾寸、幾公分高,你看是日夜都不間斷,泉水向上湧。我也曾經看過有間歇性的泉水,它是噴幾分鐘之後就不噴了,隔一段時間它又噴了。它噴的水噴得很高,總有好幾丈,那水很燙,這是我過去在美國曾經見過的。它也是長年不斷,每隔大概是半個小時它會噴一次,這是天然的,不是人工做的。這都是屬於這首偈子裡面所說的,看到這種景觀,菩薩引發大願,『方便增長,善根無盡』

  佛法,同學們都知道,講到終極的綱領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就是現在講的愛心,這是本善,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在傳統教學,這至少是有五千年前,所以中國人懂得教育,真正抓住教育的中心,中心點就是愛。五倫教育裡頭父子有親,親就是親愛,這個親愛就是本善,人性本善,在佛法裡面稱之為慈悲,這是根本。佛,成佛了,為什麼還那麼樣辛苦去普度眾生?你要問為什麼?就是慈悲。慈悲這兩個字的確很不好懂,為什麼不好懂?因為我們凡夫都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很難理解。我們理解的慈悲這個字的意義,跟佛菩薩(法身菩薩)所示現的不一樣,差得很遠。為什麼?佛菩薩的示現,在九法界、在遍虛空盡法界,他不但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他也不起心、不動念

  今天有同修問我,什麼叫實相念佛?般若就是講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是真相。你要見到真相,那就恭喜你,你是《華嚴經》裡面講的法身大士,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悟的什麼?就是實相,《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諸法真相。真相像個什麼相?到底是什麼樣子?你們對於《金剛經》、《般若心經》都念得很熟,最簡單的就是《般若心經》,《般若心經》裡面講的就是實相。你看《心經》上頭一句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就見到實相。見到實相,你修般若不是一般的般若,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這舉個例子,舉觀世音菩薩,觀自在就是觀世音菩薩,他所修學的。我們今天有沒有般若?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般若就是智慧,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人人都有!

  般若現前,能夠用在日常生活,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法身菩薩,是真佛,不是假佛。他的樣子經上講得很清楚,「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色受想行識,諸位要知道是照見,不是我們眼見。我們今天沒有照的功夫,要有照的功夫就好辦了。照的功夫是我們自性的德能,也是本有的,現在統統失掉了。這個失不是真的丟掉,迷失,佛在大乘教裡講得很好,迷失了。怎麼迷的?佛在《華嚴》上講得很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這麼回事情,佛講得多清楚、多明白。因為你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三重障礙,把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障礙住,現在不能現前。所以佛再教我們用修德,用修德去證性德

  修行,佛就講得太多了,世尊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說了許多的方法。我們能夠相信、能夠理解,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漸漸就能夠證得性德,就能恢復性德,恢復性德就是照見五蘊皆空。諸位要知道,我們今天對五蘊是一樣都不空,色受想行識,這個臭皮囊(身體),身外之物,樣樣都看得很重,沒有一樣你能放得下!這個自己要知道。在這樣的一個境界裡面,所以世尊慈悲,給我們開了無量法門。

  般若法門是屬於性宗、屬於禪宗。中國的禪宗是大乘,不但是大乘,上上乘人才能修。代表的人物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你去看看《壇經》你就曉得,上上根的人怎麼入門?上上乘人的形象是以惠能為代表,換句話說,你像不像惠能?有沒有惠能所具備的條件?如果是,那很難得,你能成就;如果不是,這條路你就走不通。我初學佛的時候,第一部看的經典是《壇經》,丁福保居士的《箋註》,我看了很歡喜,愈看愈有興趣。我三個老師都教訓我,我是個好學生,聽話!第一個是方東美先生,跟我說,他說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當中,惠能以前,沒有惠能;惠能以後,也沒有第二個惠能,你自己想想能不能跟他相比?他那個法門叫一步登天,頓悟、頓超,如果要是登不上天,摔下來是粉身碎骨。用這個比喻來告訴我,這條路子不是你走的。他也說我們都不是這個根機,所以他勸我從教下入門,因為我們喜歡讀書

  教下是什麼?像爬樓梯,步步高升,一步一步踏上去,踏上一個階級,確實自己就提升一層。這個時間是很長,像讀書一樣,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但是這個路是很踏實的。禪宗是天才班,這個人小學沒念過,中學、大學都沒念過,他就念研究所、博士班。我們這個世間有沒有?有,太希有了。中國、外國歷史裡面去找,十個人都找不到,幾千年當中,十個人找不到,這是真的。所以自己要曉得自己的身分,曉得自己的根性,人貴自知之明,這個很重要

  無論是宗門、教下,沒有不重視慈悲的,因為慈悲是根,你看這裡「方便增長,善根無盡」。你先要把這個根,慈悲就是愛,愛,第一個要自愛,這個好難!你能自愛,你才能愛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愛,你怎麼會愛人?所以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教下雖然是循序漸進,也不是容易事,還是要從根做起,根是什麼?佛家講的戒定慧三學。像三層樓一樣,第一層是戒律,第二層是定(禪定),第三層是般若。不管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連淨土宗都包括在內,如果你要是離開這個原理、原則就不叫佛法,那不是佛法;只要是佛法,一定是與這個綱領相應,這個綱領、原則。

  戒律,佛在《佛藏經》(《佛藏經》是一部經,不是《大藏經》,《大藏經》裡面的一部),佛說「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為什麼?你躐了等!就像讀書一樣,你一定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樣念上去的,這是佛弟子。如果前面都沒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都沒有,就上研究所,這不是佛弟子。佛這句話是對一般人說的,不是對惠能說的;惠能那種人叫天才兒童,他真的可以不要,那是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在中國,你看中國有歷史,五千年當中出一個,這個太特殊了;佛不說特殊的,佛是講普通的。這樁事情我們講得很多,同學一定要知道,否則的話,你這一生學佛空過了。你學了幾十年,學到老死一無所成,到那個時候後悔莫及,真可惜!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佛法傳到中國差不多有兩千年,公元六十七年正式傳到中國,是漢明帝的時候。小乘經典的翻譯相當完備,翻經的這些法師對得起中國人。在隋唐的時候,中國佛教發展到顛峰,一般這些學者們都認為隋唐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沒錯,十個宗派都是那個時候建立的,隋末唐初,十個宗派。十個宗派裡面有兩個是小乘,俱舍宗、成實宗,這兩宗現在都沒有了。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經就是我們現在《大藏經》裡面的「阿含」,《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這個四大類,這屬於小乘經。它的分量跟現在南傳巴利文的經典完全相同,分量也非常相當,所以小乘經在中國是很完備的。

  可是唐朝中葉以後,這兩宗沒落了,沒人學了,那佛講「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中國人為什麼把小乘放棄掉?這個原因要知道。中國人不用小乘,用儒、用道來代替小乘,這兩樣是我們中國本土的東西,它的內涵、境界確實不亞於小乘,以這個為基礎。古時候學佛的人,無論是在家、出家,沒有不讀儒書的,孔孟、老莊幾乎都是人生必讀,他有這個基礎!這樣進入大乘沒有問題。而且確實儒跟道的心量比小乘大

  到我們現在這一代,問題出來了,小乘經不學了,儒也沒有,道也沒有,一下就進入大乘,所以成就就很難。雖然在大乘經教裡面,可以涉獵到古人的註疏、註解,種類很多,你可以去參考。能不能成就?依舊困難,什麼原因?沒根。道理在此地,沒根!像我們現在看到許多公園裡面做的噴泉,人工做的,要靠電力,按鈕之後,噴泉就噴出來;停止就沒有了,沒有根。那是人工做的,不是真的,是假的,這些道理不能不懂

  在今天我們要想在佛法上成就,靠什麼?還是要聽佛的話。佛在《大集經》裡面告訴我們,世尊的法運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有三個時期。他老人家這是交代後人,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現在在法運的哪個階段?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佛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到現在三千年了,你就曉得,我們現在在末法一萬年當中第二個一千年的開始。依照中國古人的記載,今年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三千零三十四年,跟外國人講的不一樣,外國人是二千五百年;就是二千五百年,也進入末法五百年了。

  我們如果要是相信佛的話,佛教我們修淨土,我們學淨土,是聽話的學生,末法時期只有淨土成就。在末法頭一個一千年當中,修學別的法門還是有成就,可是末法後九千年當中就難了。你看現在這個社會多難!你能夠定得下來嗎?不管在哪個時期,都要守住戒定慧三學的次第,我們今天把戒學疏忽了,就是我們學佛沒有根。所以這些年來為什麼極力提倡《弟子規》?那就是我們不選擇小乘教做戒律的根本,我們選擇《弟子規》,我們選擇《十善業道》

  十善業道是佛門的根之根,根本的根本,無論你學哪個法門、學哪個宗派,你不能夠疏忽十善業道。像蓋房子一樣,無論你蓋什麼樣的形式,蓋多麼高,十善業道是地基,你一定要把地基打牢。而弟子規是地基的基礎,你打地基要選擇地皮,你要了解底下地層結構的狀況,你才知道地基應該怎麼打法。了解地基狀況就等於是弟子規,這是第一步;弟子規做不到,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統統落空,不可以不知道。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十善業道是人天法,在六道裡頭,你能得人身,你能夠得天身,要靠十善業道,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統統依它做根本,所以你沒有它,你不全部都落空了!這個不能不知道。

  淨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我們是依照這個路走,淨業三福第一條(它一共三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從這裡下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落實弟子規,這兩句做到了。慈心不殺修慈悲心,「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你把這兩樣東西學會,這兩樣是屬於戒經,不是跟你講理論的。所以這個東西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講的,是叫你要做到的。你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要依這個為標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違背,這是根本,你從這裡修,你是真修

  般若好比這棵大樹,是樹頂、樹尖,那是花果,很漂亮,美不勝收;十善業道跟弟子規是這個樹的根,看不見,埋在地底下。你要曉得,這個樹這麼茂盛,枝葉花果這麼好,統統是根生的,沒有根,什麼都沒有。沒有根的花果是花瓶裡面的插花,幾天就枯死了,不是活的,這個你要懂,你不能把路子走錯了。有弟子規、有十善業,淨業三福第一條做到了,然後你才能從第二條。第二條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這條做到了。三皈是你入佛門,你才曉得頭一條沒入佛門,頭一條是世間善法,世間善人才能夠學佛。佛招收弟子的條件就是這個,世善裡面你統統要具足,你才能入佛門

  一入佛門,你看就把修行的總的綱領,總的方向、目標傳授給你,一點私心都沒有。中國儒家也是如此,你看儒家教童蒙,《三字經》,也是第一句就把它的修行宗旨全部說出來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四句話,全盤托出。佛法也是如此,你一進門就把成佛之道,成佛的目標、成佛的方向給你了,你只要依照這個你就不會走錯路。皈依佛,皈是什麼?回頭,依是依靠,佛是什麼?佛是覺。那你就曉得,我們是迷惑顛倒,要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靠自性覺,自性本覺。第二條,皈依法,法是什麼?法是正知正見。我們就曉得,我們要從現在邪知邪見回過頭來,要依自性正知正見。它是自性三寶,不是外頭的。第三,皈依僧,僧是什麼?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你就曉得,我們要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

  再給你說,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佛經你要是不善學,所以你要跟好老師,有好老師指教你,你可以學,你不能被它染污。這佛也講得清楚,《金剛經》上就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你要是用妄想分別執著去學它,你就被佛法染了,這個很可怕,你被它污染了。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世尊四十九年他完全否定,他沒有說過一個字,他沒有說過一句法,如果有人說他說法,那叫謗佛。你們想想這什麼意思?怕你著相!你不會學,你學錯了。

  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修學的態度,「離言說相」,就是佛講經說法的言語不要執著;「離名字相」,什麼佛、菩薩、三皈、五戒、六度、四攝,這都是名詞,不能執著;第三個,「離心緣相」,心緣,你不可以用意識去想,為什麼?意識是妄心,用妄心你怎麼能想到真的東西?你看這三個要放下,放下言說相,我們看經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可以用自己思想去想。聽懂就懂,聽不懂不要去理會,這才是真正聽經,聽了會開悟。用什麼心聽?離妄想分別執著的心,那就叫實相。我們一般人做得到做不到?做不到!你六根對六塵能不起心、不動念嗎?能不起心、不動念他就是法身菩薩,他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的人,他到我這兒來幹什麼?

  我在二十多年前住在美國,有一次在洛杉磯講經,講完之後有三個年輕人就在講堂大眾之下來找我,要我給他印證,他們三個人開悟了。我說誰給你說你開悟了?他說是密宗的仁波切,證明他們三個人開悟了,也要我給他證明。我說好,我跟你說:你們三個人沒有開悟。他們非常生氣,他說:你為什麼這樣說法?我跟他講:我沒有開悟,你到這兒來找我,你肯定沒開悟;你要開悟了,你還會來找我嗎?結果三個人不歡而散,就走了,惹得我們聽眾哄堂大笑。現在的人喜歡聽騙話,不喜歡聽老實話,我不騙你,我要騙你我有罪過。真正開悟的人還會生氣嗎?講他,他馬上不高興,臉就紅起來,這都不像開悟的人!我相信像這樣的年輕人,學佛的,肯定不止他三個,這都是屬於狂妄。在佛法裡面講增上慢,得少為足,自己以為成就了。

  在很早,我剛剛出家沒多久,也剛剛開始教佛學院。有位同修,這位老居士年歲比我大,也是個學佛的,他是很認真的跟我說,他證阿羅漢果。我怎麼樣講他都不能接受,但是他的態度還很好,他說他真的是證得阿羅漢果。到最後我沒有法子,我就想到證得阿羅漢果就得六種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我們在他家裡客廳裡頭,我就問他,我們現在坐在房子裡面,房子外面是馬路,馬路上那些人來來去去,我說:你有沒有看見?他說:沒有。我說:那你沒證阿羅漢

  他說為什麼?我說小乘初果須陀洹,他就得天眼、天耳,他能看穿這個牆壁,外面人走來走去他都知道,四果羅漢那還得了!他這樣一想也就服了,就懷疑是有問題。我說是!你沒證得。沒有證得以為證得,你並不是騙人,你是沒有了解阿羅漢,什麼叫阿羅漢。自己以為證得,你不知道阿羅漢是什麼,不但你沒有證得阿羅漢,初果須陀洹你都沒有證得。可能是你學佛有一點輕安,得一點受用,你把這點受用就誤會以為是阿羅漢,這麼回事情。我跟他解釋明白了,很好,他也回頭了,回頭以後專門念佛求生淨土。我說對了,在末法時期我們這樣的根性,除這個之外沒有辦法。

  阿羅漢脫離了六道輪迴,煩惱沒有了,有習氣,沒有煩惱。你現在還有沒有煩惱?我要問你,你有沒有自私自利?你有沒有貪瞋痴慢?還有,這不行!這是六道凡夫。所以人貴自知之明,總要把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不清楚就讀經,多讀經、多聽經。我是個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人,我得力於好老師,我的三個老師都非常好,真正是有修有學。有沒有證?那就不是我們的境界,確實有修有學。指導我的是一條正路,我們做學生的人,尊師重道,依教奉行。學了十年才得受用,才感覺得有點受用;二十年才有法喜,就是嘗到一點法味了,法喜充滿。那是剛剛嘗到法味,還不能充滿,充滿的時候是三、四十年以後的事情。我學佛到今年五十五年,天天認真在幹,沒有休息

  這個地方講的善根,諸位要知道不是世間善根,這是菩薩善根世間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這是世間,就是六道裡面,所有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生的。你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對佛法沒有貪心、沒有瞋恚、沒有愚痴,這是世間善此地講的善根,菩薩善根只有一個,精進,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善根無盡」就是勇猛精進,《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所講的,「盡未來際劫,無有疲厭」,沒有厭倦,沒有疲勞,勇猛精進,像湧泉一樣

  這個善根在什麼地方表現?在方便,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方便顯示在哪裡?顯示在對九法界隨類化身,應機施教,表現在這個地方。《普門品》裡面講的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這個地方顯示善根無盡,也顯示出方便無盡,方是度眾生的方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方法;便是便宜。要換句話來講大家就好懂,就是最適合的方法,最殊勝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最妙的方法,在佛法裡稱之為方便。最好的、最妙的,不是一定的方法,千變萬化,活的,它不是死的。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對同一個人,初學的時候教給你的方法,到你學了一段期間之後,又要換個方法。就好像念書一樣,念小學有小學的方法,念中學有中學的方法,念大學有大學的方法。決不可以拿小學的方法到大學去用,用不通;大學的方法拿到小學,學生不能接受。所以「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方向、目標決定是一個,可是方法是千變萬化,時時刻刻在變化

  這個方便、變化的根是智慧,是實相般若。實相般若是永恆不變的,但是它起作用的時候就是方便般若,方便般若就是佛法講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實相般若不講這個東西,實相般若是一,所以說般若無知,實相般若是無知。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它是體,它是根,起作用是無所不知,所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的般若是根本智、是實相,無所不知是方便、是應用,眾生有感他就起作用。

  如果諸位聽了還不能夠理解,我們就拿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給你做比喻,你就懂得了。水的本身就是實相般若,它隨外面境界的感應所現的相,那是方便般若。水是一個,始終不變,但是江本博士做的實驗,這十幾年來做了幾十萬次的實驗,他告訴我,沒有兩個圖案是完全相同,找不到。真的就像人的指紋一樣,全世界的人指紋不一樣,他說這個很奇怪。其實道理我們明白,佛法裡面講得太清楚了,人的念頭不一樣。我一個人,我早晨做一次實驗,中午做一次實驗,反應不相同。為什麼?早晨跟中午的心念不相同。不要說這個,前一秒鐘跟後一秒鐘都不一樣,妄想分別執著不相同,它現相怎麼會一樣?道理在此地

  所以方便是德用,大用無方。這是從看泉水,看湧泉發這個大願,一切眾生後得智增長,精進善根無盡,起這個大願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37   2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