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若見大臣 當願眾生 恆守正念 習行眾善|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淨空老法師開示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守王正法,始曰大臣」。『大臣』,在現在的術語講,分管全國一部分的事務,譬如國務院裡面的部長,這都是大臣。管內政的內政部,管全國的,管教育的有教育部,管財政的有財政部,管外交的有外交部。管全國宗教的,雖然是一個宗教局,他也是大臣,為什麼?他管全國的。大臣最重要的是守王正法,王是國家的,國家的憲法,憲法是根本大法,一定要遵守。國家有善政,利益人民,利益世界。像現在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的總的方向、總的原則,「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國家宗教局這是大臣,上個月在杭州舉辦的「世界佛教論壇」,這是善政!不但把這個善政在全國推行,影響到全世界;接著我們又聽說國家要正式創辦佛教大學,都是好事情。國家承認五個宗教,國家承認的宗教一定是善教。

  中國自古以來,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宗教教育,我們可以說雍正皇帝是最好的榜樣。我們今天講多元文化,宗教一家,多元文化的始祖應該是雍正皇帝,他那時候就講三教是一家。而中國這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接受三教的教育,儒、釋、道。儒家的教育,漢武帝把它當作國家的正規教育來教導人民,以孔孟的學說影響中國兩千年。一直到現在,雖然比過去衰微,可是現在這幾年好像又有興起的跡象。道跟佛補助了儒家的教學,儒家的教學,重點在倫理道德、在才藝;道家的教育,最重要補充在因果;佛家的教育,最明顯的補充在智慧。

  諸位要知道,佛法所追求的是最高、最究竟圓滿的智慧。佛經裡頭有句術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是可以翻出來的,為什麼不翻?叫尊重不翻。這是佛陀教育的總的方向、總的目標,不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是以這個為目標。這句話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是以這個為目標的。無上正等正覺這句話裡面有三個階段,正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這三個階段。正覺,得到正覺的人,在佛家稱為阿羅漢;得到正等正覺的人,稱為菩薩;再加上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陀,這我們要知道。

  《華嚴經》,我們雖然才讀到十一品,可是我們也學習了三千多個小時,大意多少逐漸的都明朗了,《華嚴》是智慧。《華嚴經》裡面告訴我們,正覺的條件是什麼?是放下我們對世出世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總不外乎人事物這三大類,永遠不再執著了,這個人就是正覺;換句話說,還有執著,不算正覺。算不算覺?覺,但不算正覺。佛家這個正字號的招牌是有條件的,就是說於一切法沒有執著了,才算正覺。雖然覺,你看今天科學家覺悟,哲學家也覺,真有智慧,很多宗教家也覺!在佛法裡面講,婆羅門教,這經典上說的,他的禪定功夫能夠突破時空的維次,能夠親自見到六道輪迴的狀況,上面到二十八層天,下面到阿鼻地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但是執著沒放下,所以不能稱為阿羅漢。

  佛法,它的覺是要斷煩惱,就是說覺是自性裡頭本來就有的,佛給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自性,自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一切具足為什麼你會把自性無量無邊的德相失掉,現在搞成這個樣子?就是你起了無明、塵沙、見思煩惱,《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你起了這個東西,把你自己自性裡面的無量無邊的德能失掉了。這個失掉不是真的失掉,佛家講迷失,你迷了,你不認識了,所以說為失去。什麼時候你才會覺悟?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恢復,智慧恢復、德能恢復、相好恢復了,相好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福報,就恢復了

  所以佛家是以除去障礙、除去煩惱習氣,以這個為目標。修行所有的功夫都肯定在這個地方,決不是說你念多少書,你記得多少,不是這個,絕對不是記問之學;完全要恢復性德,這個不能不懂。凡夫為什麼成不了佛?就是放不下;菩薩何以能成佛?沒有別的,就是能放下。所以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正覺;再放下分別,就是正等正覺,你就是菩薩;再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這個放下,你就是佛。這真是純真無妄的佛法,究竟圓滿的佛法。佛告訴我們,外面這個世界,你要是放下執著,成正覺,證阿羅漢果,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超越六道;放下分別,證正等正覺,十法界就沒有了;再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放下了妄想,證無上正等正覺,你就回到一真法界。

  在《華嚴經》裡,回到一真法界的人是什麼人?佛,這個人是佛!《華嚴經》上講的初住菩薩,初住菩薩就成佛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真的佛,不是假的佛。他在十法界應化,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應以聲聞身得度他就現聲聞身。沒有身相,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佛菩薩示現的相,佛菩薩沒有意思,而是什麼?而是眾生心變現的,正是大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佛菩薩的相也是從我們心想生,妙到極處!諸位要曉得佛沒有相,菩薩也沒有相,阿羅漢也沒有相,為什麼?《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四相都破了,怎麼破?放下。我們現在為什麼破不了?我們執著,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這就是六道凡夫;如果你把這個執著放下,那就是阿羅漢;再進一步,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那是分別,分別放下了,菩薩。這個比什麼都重要,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

  你修什麼?就是修這個。所以我感激我的老師,第一天見面,他就把修行的方法教給我,「看得破,放得下」!放下見思煩惱,放下執著,就成正覺,就證阿羅漢果;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成佛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你這一念真的放下,馬上就成佛,真的嗎?真的,你看到嗎?《壇經》上記載的惠能大師就是好例子,他見五祖,二十四歲。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大概講三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成佛了,所以五祖的衣缽就給他。五祖的衣缽為什麼不給神秀?神秀沒放下,神秀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沒放下!惠能大師放下了。我們今天真的想成就,沒有別的,你要不肯放下,你再搞三百年也是凡夫,再搞三大阿僧祇劫還是凡夫。所以要想真正成就,不能不放下。

  大臣有很大的影響力,他要作惡、作善真的是如反掌之易你看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在做秀才的時候,發願做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圓滿。以後他做了寶坻的知縣,現在的縣長,發願要做一萬樁善事,他一個念頭就圓滿了。這是什麼?他有權。他那樁善事是什麼?減租。寶坻縣的農民田租很重,他把它減了一半,全縣每個農民都得到好處、都受益,他那一縣農民不止一萬人。你看看這一個命令,一個文件,一萬樁善事就圓滿了;他要不做知縣,他這一萬樁善事可能一生都做不完。你看看開頭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完成;第二次又許願,做三千樁善事求功名,全家人一起幹,四年完成。有時候一天做十幾樁善事,沒有一天不行善事。所以大臣要做就太簡單了,他一個政策、一個舉動,是善,影響全國,你說這多容易;如果造惡也是如此,也是那麼大,一個不善的政策,全國人都受害,罪過就大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從前讀書人,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真正有德行的人,做官的目的何在?積德修善容易!在中國典型的人物,印光大師常常讚歎、推崇的范仲淹先生。宋朝人,做到宰相,做到元帥,天天行善,影響太大了。一直到今天,家道不衰,世世代代都有賢人,祖宗有德。德是什麼?教化,祖宗的教訓,世世代代的後人都能夠遵循。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家教,家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身教,自己以身作則,你的兒女都看到、都學會了。兒女做得跟你一樣,下面孫子一輩學會了,世世代代都遵循,不敢改變。所以這是大臣裡面最好的一個榜樣,念念為國家著想,為人民著想,沒有為自己!

  范仲淹實在講這個人善根深厚,家裡不是富有,也很貧窮,窮秀才。少年的時候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幾個人一起找算命先生算命。他就問算命先生,「你替我算算,我將來能不能做宰相?」算命先生聽了都笑起來,「你的口氣倒不小」。算命先生一笑話他,他立刻就改了口氣,他說「那你給我算算,我能不能做醫生?」這個算命先生覺得奇怪,你怎麼從宰相一下就掉下來掉個醫生,這什麼意思?他就說,「唯宰相跟醫生能救人」。算命先生聽到,「你是真宰相」,很受感動。由此可知,從小起心動念利益眾生,沒有為自己,以後他真的做宰相,這是大臣的典範救國家、救民族,今天講救全世界,要靠什麼?經濟、工商業、科學技術行不行?現在拼命向這個方向去發展,搞得全球動盪不安。大臣有眼光、有智慧,要看得清楚

  湯恩比博士三十年前說的,他說這些話沒多久他就過世了,那時候他是八十五歲,好像他是八十六歲過世的。就談到今天科學技術已經達到顛峰,他不知道三十年之後科技突飛猛進。但是他說過一句話,每次的進步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今天早晨有個同學告訴我,發明手機的人(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提出嚴重的警告,說手機帶在身上,常常用這個,於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常常用手機,五年,這個人整個神經都麻木,而且容易致癌,他勸人最好不要帶在身上。婦女帶在手提包裡,男人最好也帶在公事包裡頭,不要放在身上,這個波太強,常常帶在身上會干擾你的內臟。而且使用最好不要超過一分鐘,真的是不得已的時候,你才去使用它;超過一分鐘以上,對你身體的細胞就有傷害。我覺得這是發明手機的人良心發現。

  你看這就是科學的進步,我們想到湯恩比博士的話,付出慘痛的代價。常用手機的人短命,你本來應該活九十歲的,可能六十歲你就完了,你要付出三十年生命的代價,得不償失!所以今天每樣東西的發明,人類都要付出慘痛的犧牲。像現在工業發達,空氣的染污讓人們見不到藍天白雲,每天生活在空氣染污之中,統統都是減少壽命,帶來嚴重疾病的根源。這能解決問題嗎?在製造問題!工商科技是天天給人類製造問題。製造什麼問題?製造趕快提前世界末日,這都是科學家講的,湯恩比博士說的,人類在地球上整個的消滅,要付出這個代價。所以這不是善,這是惡;現在人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顛倒了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看得出來,才能看清楚、看明白,真正的善是什麼?教育。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倫理、道德、因果、智慧,這是真善,這是純善

  過去人這麼做,他生活在真善、純善當中,這裡面有真樂,有真正的享受。一個人做,一個人得到;兩個人做,兩個人得到;一家人做,一家人得到;一國人做,一國人得到。同學們你們天天來聽《華嚴》,為什麼要來聽?善法。《華嚴》裡面確實字字句句都具足倫理、道德、因果、智慧。有同學來告訴我,聽經管用!可以用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用在工作當中,很得受用;真能得受用,你就沒有白聽。我們天天學習,這是方東美先生以前教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一天都不會放鬆,為什麼?樂受!孔子所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喜悅從內心裡面釋放出來,不是從外面來的,這是自性裡面性德自然流露。同時也能幫助別人,自行原來就是化他,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

  這麼好的東西,說實在話世間人不認識,我早年也不認識,方老師認識,他介紹給我我才明白;章嘉大師認識,才把這些修學方法告訴我,契入的方法。這是天下第一善書,天下第一善法!在中國,歷代帝王推崇,歷代帝王弘揚,所以他福報有那麼大,有那麼長久。如果到哪一代的皇帝反對,不要這個東西,他的政權就結束了。這個諸位要看歷史,你看每個朝代末代帝王,對於倫理、道德、因果、智慧不要了;他搞什麼?享樂主義,完全違背性德,他的王朝就會被別人取而代之,歷史可以做見證!小而言之,一個家,你這個家是興還是衰,就看你一家人對這個教育,中國可以說是傳統教育,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智慧,智慧就是佛教,我們今天也可以說宗教,宗教是智慧的教育,這裡面當然有倫理、道德、因果在其中,好好學習,依教奉行,家和萬事興。大臣來提倡,就積無量福;大臣要障礙,那就是無量過失

  障礙教學,障礙正法的流通,果報是什麼?《戒經》裡面講得清楚,除了不善的報,三途果報之外,生生世世愚痴。愚痴,無論在哪一道都要受苦受難,沒有智慧!這點我們不能夠不警覺到。前面我們舉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所說的,障礙弘法,破壞弘法的道場,果報在地獄;離開地獄之後,到餓鬼道、到畜生道,再到人道,統統都是愚痴,沒有智慧。這是什麼?餘報。縱然接觸到正法,他沒有能力接受。你想那要多麼長的時間薰習,慢慢他才會明白、才會懂得,不是個容易事情。在你造作惡業的時候很簡單、很容易,輕而易舉,果報現前可不得了

  所以善惡業因果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你就會很認真去做,很認真努力去修福,你把這些善法盡心盡力介紹給別人。在現在這個時代比從前困難,難,不怕,只要人能聽得進去、能接受,就介紹;不能接受,不要勉強。總而言之,讓人生歡喜心,他能接受什麼,你就介紹什麼,不能接受的不要給他,跟一切眾生相處,皆大歡喜。我們自己的心愈來愈清淨,智慧愈來愈明瞭,明瞭到能看透前生後世,你怎麼會不快樂?

  實在說人不能有貪心,人生活在世間,一生所需求的很有限。一日需求的也很有限,你一天能吃多少?你能享受多少?說老實話,物質方面也不過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再大的床鋪,也不過是六尺長,兩尺寬,你還能把你的身體放大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愈是簡單的生活愈是健康,愈是簡單的生活愈快樂。人一生當中,真正做到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壓力,你說多快樂!不要看到一些富貴人,雖然富貴,不快樂;富貴不樂,不如貧窮快樂!這很現實。貧窮快樂,什麼都沒有,一生過得很幸福、很快樂,那就很美滿了。絕對不是地位、權勢、財富,與這個東西不相干!

  真正的樂是讀書,讀書之樂,不讀書的人他作夢都想不到,你怎麼跟他講他也聽不懂。為什麼?他沒讀過書,不知道讀書之樂。讀書之樂一旦嘗到了,什麼都放下。像釋迦牟尼佛,帝王都不要了,安世高做了半年皇帝,不要了,出家。為什麼?比那個快樂,真正的享受。方老師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帝王、不是財富、不是權勢;人生最高的享受是讀書、智慧,擴大起來講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智慧,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不契入境界不行!

  夫子在《論語》上說得好,「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自己享受,就是方先生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享受可大了,我最高的享受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享。志同道合的人當然不多。不多,沒有關係,三個、五個、十個、八個,夠了!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遇到一個知己,古人講你就沒有白活,你的生命就有價值、就有意義;如果一生當中一個知己都遇不到,這個人很孤單、很可憐,都是實話。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見到大臣,知道大臣修福非常方便。我們今天雖然不是在大臣的位置,但是在今天,科技發達、資訊發達,我們修福、修大福比從前人容易太多所以我常常勸人、教人,好的東西做一個光碟。像我們現在常常勸勉別人的,《弟子規》、《十善業道》、《了凡四訓》、《感應篇》,我們可不可以做?可以。我們讀誦,做成光碟,有聲音,不要有人像,有字幕,有聲音、有字幕,這就是有聲書,帶著人念,好事!這個成本很低,印一本書要花錢不少,做這一片光碟很便宜。我能做十片、做一百片、做一千片,到處送人流通,這就是『習行眾善』,輕而易舉,為什麼不幹

  現在這最方便,因為大家現在不喜歡讀書,喜歡看電視,電視上看人沒有意思,不如看文字。有聲音、有文字,自己可以跟著讀,一家人可以跟著讀,在你的公司行號,你的員工可以跟著讀。工作的時間不能讀,譬如吃飯的時候,在餐廳裡面可以放出來跟著讀,休息的時間可以讀。晚上回家的時候,不要看那些電視,電視是染污,放這個光碟來讀,對自己德行的提升、智慧的增長、煩惱習氣的消除有大幫助。這些事情想想,是不是大臣做的?是!我們也能做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56   200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