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月光菩薩聖誕|秋高氣爽月光明,求生淨土出輪迴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中秋時節,秋高氣爽,月光格外皎潔明淨,人們都稱頌、祝福「花好月圓人長壽」,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過團圓節。團圓與美滿總是常常連在一起,這是一切人的期望、願望。

秋高氣爽月光明,求生淨土出輪迴
淨空老法師開示

一、中秋佳節修六和

  佛教是生活的教育,佛法是生活的方法,教導我們怎樣生活得美滿、快樂,不但今生今世得到快樂美滿,生生世世永享快樂。所以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德,究竟圓滿的教學。

  四攝法是佛門的公共關係法,處事待人接物的法則,是六和敬的基礎。六和敬一定從四攝法做起,不修四攝法沒有六和敬。

  我們每天讀的這些經典書籍、看的這些教學影音,要把學習心得在空閒的時候跟大家分享,兩個、三個、十個、八個人都可以。譬如在茶餘飯後,可以彼此鼓勵,一起斷惡修善,互為增上,生起真誠的愛心,一同成就道業,自行化他,利益眾生。

  再比如,我們對鄰居都要照顧,見面一定要打招呼,給每一戶鄰居送一點禮物,東西雖然不多,情義盡到了就好。我們住在這個地方,風氣就改了,一個村改善了,就能影響鄰近的村落,影響愈來愈大,這是攝受、教化眾生。

二、清清池水月影現

  道綽大師《安樂集》云:「菩提正體,理求無相」,菩提翻譯成中文是智慧、覺悟的意思,智是體,覺是用,大智大覺。智慧是什麼樣子?它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心理現象,亦不是自然現象,怎麼能得到?自性本有的,《華嚴經》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德能、相好,自性本具,不是從外面求得來的。菩提從哪裡來?從清淨心來、從平等心來。正如《無量壽經》經題上的五個字,清淨、平等、覺,心不清淨,迷了,菩提不見了;心不平等,菩提也沒了,所以心清淨、平等,菩提就現前。

  比如中秋節到了,晚上我們在池塘邊散步,會看到池塘的月亮,此時池塘水如果混濁,又有波浪,水中之月就看不清。如果池塘的水乾淨、清澈,沒有波浪,月亮就現在裡面,跟天上完全一樣。月亮在水中落的影子是本有的,只要水清淨、平等就現前。菩提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處不現,問題就是要清淨平等,真心能現,妄心不現。所以阿賴耶不現菩提,阿賴耶是染污,阿賴耶不平等,它現煩惱,阿賴耶裡面有知識,沒有智慧。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

三、不同維次難思議

  八月十五中秋節也是月光菩薩聖誕。

  佛法、世間法,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不是我們的常識、思惟能夠想像得到的。像有的同修曾有這樣的疑問:《藥師經》裡有月光菩薩、日光菩薩,現在太空人登陸月球,發現月球上除了土石,什麼都沒有。

  大家要知道,我們這個世間是凡聖同居土,是凡夫聖人住在一起,可是凡夫見不到聖人。這些事跡,不但佛教裡面記載得很多,我們翻開二十五史,也記載有天人、神仙、鬼,都居住在這個世間,有些人有特殊的因緣遇到了。有的一個人遇見,有的很多人遇見,我們不能不相信。

  佛家講法界無量無邊,科學家承認宇宙之間確實有不同維次空間。佛給我們講的,我們都可以證實,用什麼方法證實?禪定,清淨心。心地清淨就能夠突破時空維次,那時看這個世界就不一樣了,所見到的世界跟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的相同。

四、求生淨土出輪迴

  「三生石」的故事,很多同修都聽過。唐朝圓澤禪師,功夫實在是高明。他有個護法李源居士,李源做很大的官,護持他。圓澤禪師跟李源交情非常深厚。兩個人志同道合,有一天李源提議去朝朝峨嵋山。禪師希望走陸路,李源講:我們坐船,舒服多了,從水路去。到最後圓澤禪師拗不過李居士,就跟李居士坐船去了。船走到一條河邊,看到一個懷孕的女人在洗衣服。船從她身邊經過,圓澤禪師一看就流眼淚。李源問他為什麼?禪師說:我之所以不願意走這條路,就是怕見到她,她懷孕已經三年,就等我投胎,如果不見還可以免掉,現在見了,逃不過,一定要去投胎了。

  其實,圓澤禪師真的是有神通,在離開寺院的那天,遺囑就寫好了,寺裡所有事情應該怎麼處分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李源回到寺裡,才知道他老早就曉得。他說:我到那裡去投胎,你把我的後事辦了,然後你到這村子哪一家去見我,我們見面,我對你笑一笑為證。小孩剛剛出世三天,一敲門他見到這老朋友,就給他笑一笑來印證。而且還告訴他,十二年之後,八月十五月圓的晚上,約定在杭州一個寺院的外面見面。這功夫很高了!

  圓澤禪師這樣的能力,都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還免不了三界受苦。功夫比他更高的,也不過就是到四禪天享天福而已,要想出三界了生死不容易。三生石這個故事是真的,印光大師在《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也提到這樁事情,勉勵我們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

  八萬四千法門一生當中成就的,唯有這個法門,我們大家有緣,這個緣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成就的,開經偈上常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好好的掌握住,能夠脫離生死輪迴、生死苦海,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作菩薩,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圓滿的目標,可以在這一生當中做到。

文章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