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十念法
謹提議以 淨空老法師宣說之簡要必生十念法,為淨宗學人之一般自修與共同之常規。茲說明於後: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聲佛號法。是晨起與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後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計九次。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原有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講經、開會、聚餐等無特定儀軌之集會,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約同大眾合掌同聲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而後始進行講經、開會、用餐等活動事宜。
按此自修與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試舉如下:
此法簡單易行,用時少而收效宏,確實切要,可久可廣。為「佛化家庭」之具體有效方法。
例如:於家庭中三餐時行之,則舉家之成員或信或不信皆蒙攝持不遺。且有佛化親朋鄰里,普及社會之大利益。
以簡單易行,一日九次,從早到晚,佛氣不斷。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繼,日復一日。久能如斯,則行人之氣質心性將呈逐漸清淨,信心與法樂生焉,福大莫能窮。
如能隨順親和,稱念十聲佛號,便有怯除雜染,澄淨心念,凝聚心神,專心務道,以及所辦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議等等之功德。
自修與共修,相資相融,資糧集聚,個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枇提大業,亦共成焉。
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試姑名之。
一為「淨業加行十念法」,是對已有行修定課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課業上家加行之故。
一為「簡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適於目前以及今後淨業學人中大部分無定課者言。因現今社會遞變,匆忙無暇,局礙多難故。而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平易圓具。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標準,亦甚符合無缺。
因每次念佛時間短,易攝心及不懈怠故。又以及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佈貫穿於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總而言之,此法簡要而輕鬆,毫無滯難之苦,如此法大行,則淨業學人幸甚!未來眾生幸甚!諸佛歡喜。南無阿彌陀佛
一九九四年諸佛歡喜日美國淨宗學會四眾同倫敬勸
攝心除妄的十念法
《無量壽經起信論》云:須知持名一法,最為簡要。行者初發心時,貴有定課。每日或千聲,或萬聲,或十萬聲。從少至多,由散入定。隨其念力,俱可往生。
「持」是保持,不能間斷;「名」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方法「最為簡要」,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可靠,而且成就最高,不可思議!
「行者」是念佛人。「初發心時,貴有定課」,一般人都是中下根性,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最重要的是老實,所以要定課,每天定一千聲,或者一萬聲,或者十萬聲,最好是「從少至多,由散入定」。開始不要定太多,每天早課念一部《彌陀經》,念一千聲佛號;晚課亦如是。貴在堅持,天天不斷。念兩、三年,功夫得力了,再增加念佛的數量,絕不好高騖遠。除定課外,還有散課。散課就是想起來就念,無論在何時何處,皆宜念佛。人多的地方,自己心中默念,不要出聲,就不干擾別人。
攝心很難,攝心是真正的功夫。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他教我們的方法就是現代人可行的方法。他教導我們「十念法」,念四字、六字聖號皆行,念得清楚。四字「阿、彌、陀、佛」,一個字一個字念,口中念得字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心中記得清楚。十念法不用念珠,用念珠會分心、分神,心力很難集中。完全用心記,只記十個數,從第一句到第十句,很清楚地知道這一句是十句裡的第幾句。十句念完了,再從一到十、一到十…,就這樣念下去,容易攝心,雜念不起。若起雜念,你就記不清楚,記不清楚就不算,要再從一念起,一定要記得清清楚楚才算數。
初學十句真難,念到六、七句就亂了。老法師告訴我們,可以分為兩段,第一句到第五句。有人問我,念到第五句再從第一句到第五句,行不行?不行。從第一句到第五句,第二個五句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要這樣記法。乃至於用「三三四」的分法都可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這樣記才能攝心。
胡小林居士用這個方法,念了四個月,很有受用!他說以前念佛的雜念太多,這四個月訓練之後,雜念少了,歡喜無量,念幾個小時不知道疲倦,念三、四個小時好像幾分鐘一樣,有這種感覺。
念佛能消一切罪業,無量劫以來的罪業,只要你真正會念佛就能消除。用印光大師的方法消得最快,最有效果,自己能感受到。為什麼?念佛的時候沒有雜念,就是消業障;還有雜念,這是業障沒消除,讓你警覺到自己有業障。所以「淨念相繼」,第一是不懷疑,第二是沒有妄念夾雜在其中。要念到一個妄念都沒有,心地很清淨,念佛就真有功夫,這就是消罪業的相。
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功夫要時時刻刻提得起,你遇到稱心如意的事情,生歡喜心、生貪念心,那也是煩惱,要馬上念佛把它伏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生怨恨、生悶氣時,也要把念佛功夫提起來,氣就消掉了,怨恨就化解了。這就是古人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不怕,佛號提起來就是覺,佛號忘掉就迷了。迷了,你就隨順煩惱,就很苦了;覺了,不隨順煩惱,馬上把煩惱降伏住,這叫功夫,這叫會念,這叫真念佛。
因此,真念佛不在乎一天念多少聲,印祖這個伏煩惱的念佛方法,非常有效果!
明師可遇不可求
我二十二歲到台灣,在台灣遇到三位好老師,真是「可遇不可求」。老師為什麼肯教我?我有什麼長處被老師看中?他們對我非常愛護,特別照顧。而且我那時候的生活狀況非常貧苦,對老師沒有一分錢的供養,也不是上根利智,實在講一無所長。是什麼原因能得老師的特別照顧?我能做到的就是──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老師所看中的就是我做學生的這種真誠的態度(聽話),就這麼一點好處,所以得到老師器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第二個條件,我很幸運沒有被染污,是一張白紙。
一位好老師、真善知識,在一生教學當中,學生絕對不止一、兩個,有徒眾多到成千成萬的,可是這千萬學生當中,有幾個真正得利益?只有一、兩個,可能完全沒有。而後才體會到,「可遇不可求」這句話的深義。真正善知識跟真正好學生,從什麼地方看?從師生授受的態度當中可以見到。做老師的以真誠心傳授,和盤托出,絕無吝法;而做學生的百分之百的順從老師,和盤接受,決定沒有挑選、沒有懷疑。這樣的老師、學生去哪裡找?所以說非常非常的難得!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揚禪宗法門,為什麼在少林寺閉關九年?就是沒有遇到真正的法器、好學生可傳他的法,只有閉關入定,等傳法的人。等了很多年,才有慧可向他求法,心地虔誠,對老師很恭敬。所以傳人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尊師重道,你對老師不尊重,對所學的法不尊重,既使佛菩薩來教你都沒用處,你沒法子接受。絕對不是老師希望你要尊重他,正如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有十分誠敬心,老師決不會捨棄你。
我二十五、六歲的時候,對哲學有很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學習願望,我寫了封信寄給方東美老師,希望到學校旁聽。方老師看了之後,回信給我,約我到他家見面。面談之後,老師問我:「有沒有念過哲學的書?」我說:「沒有念過。」「有沒有聽過學者們的講演?」「沒聽過!」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只是想學,什麼也沒接觸過,一張白紙。
他說:「你寫的文章,台灣大學的學生寫不出來。」所以他懷疑我的學歷。我說:「我雖然沒有機會上學,可我從來沒有離開書本,無日不讀書。」老師說:「現在學校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旁聽,會大失所望。」我聽後涼水澆頭,表情很沮喪。老師停了幾分鐘後告訴我:「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所以我的課是在他家客廳的小圓桌上的,學生就我一個,我跟他學哲學是這樣學出來的。
直到我學佛以後,對老師的苦心,才恍然大悟。一個老師一生沒有別的,就是希望遇到一個好學生能傳他的道,中國人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老師的後人就是傳法的人,傳人可遇不可求。好學又熱心,又是一張白紙,老師看中我這點,把我看作寶貝,特別撥出時間來教我。因為到學校旁聽,一定接觸很多同學、老師、教授,很多的邪知邪見,頭腦受染污了,那就沒法子教。老師是為了保護我的清淨心,所以才把我叫到家裡,一對一教學,只許可接受一家之言,跟定一個老師,這就是中國古時候講的「師承」,我的三個老師都是用這種古老的方法教我,唯有這種教法才能成功。
哲學課程最後的一個單元講到「佛經哲學」,方老師告訴我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兩句話打動了我的心,我被這兩句話引到佛門裡來。以前瞧不起佛教,認為佛教是迷信,聽方老師這麼一介紹,才知道佛教裡真正有好東西,人生最高的享受當然要求,才去找佛經來看。
我接觸佛法大概一個月,就認識了一位滿清時代的蒙古親王(住家離我很近),他是佛教徒,聽說我看佛經,就來看我。問我:「你學佛了?」我說:「剛開始!」「學佛有沒有困難?」我說:「困難很多!」他說:「需不需要老師指導?」我說:「找誰?」他說:「我認識章嘉大師,他是藏傳密宗的法師。」
達賴、班禪、章嘉、哲布尊丹巴,他們四個人是師兄弟,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徒弟。這四個人教化四方,達賴是前藏,班禪是後藏,章嘉是內蒙,哲布尊丹巴是外蒙,他們都是清朝的國師。所以我很幸運,親近到章嘉大師。
我第一次見章嘉大師,就向他請教:「我們每個人都曉得佛法好,從什麼地方契入?」他老人家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又向他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放得下就是布施,看得破就是般若智慧。智慧從哪裡開?必須放下,智慧才開。智慧開了,你就真正肯放下了,這是相輔相成的。愈肯放下,智慧愈增長;智慧愈增長,放下愈徹底。
章嘉大師是真正的大善知識,對我非常愛護,我看經書有疑問都去請教他。他跟我約定一個星期一次,一次兩個小時,在他的小客廳裡,一對一的教學,真正難得!章嘉大師那時候攝受我,實在講非常的慈祥。如果我偷懶,這個星期不想去,隔天他老人家就打電話來了,你怎麼沒有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很關心。這樣關心,我不能不去。我跟他學習三年,佛學的根基是章嘉大師給我奠定的。我學哲學跟一個老師,佛法也是一個老師。
章嘉大師圓寂一年以後,我辭掉職務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已經七十多歲。我跟李炳老十年,章嘉大師教我三年,接受佛學教育總共是十三年。我學佛有兩個老師,哲學是一個老師,所以我學東西很單純,這樣的情形非常少,很難遇到。
我遇到這三個老師是感應,三個老師少一個,我都不能成就。我跟方先生學哲學,他把佛法介紹給我,化解了我多年對佛法的誤會,並生起尊重、敬仰的心。章嘉大師奠定了我的基礎,以此基礎,我親近李老師,才真正得到他的教誨。如果沒有前面這兩位老師給我奠定基礎,李老師講的,我還未必服他!由於對老師的敬佩,老師說的,我會認真的思考。
李炳南老居士通儒、通佛,他在台中一住就是三十八年,一直到圓寂。他一生就是一個道場,也是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這說明師資之道是很不容易。當年我到台中跟李老師學佛,參加李老師的經學班,拜他作老師,他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只准聽他講經說法,除他之外,任何人講經說法都不能聽。第二個條件,我所看的書,一定要經過他同意,他不同意的不准看。第三個條件,我從前所學的一律作廢,他不承認,要從頭學起。這三個條件,好像老師專制跋扈不講理,到以後才知道老師用心良苦,這有很深的道理,是老師對學生負責任。如果你多聽多看,心就亂了,他就沒有辦法指導你。這是到後來,我對於佛法深入之後才懂得,這就是古時候所謂的師承。
佛門講「五年學戒」,五年學戒就是遵循老師的教誡、指導原則,五年要跟一個老師學。為什麼?你對於世出世間法認識不清楚,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一定要依靠老師。五年之後,你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就可以出師,可以參學,什麼東西都可以聽、可以看、可以接觸。這是中國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師承。
我接受了李老師的三個條件,三個月之後,就有了效果,心清淨,妄念少了;心清淨,智慧就長。以前聽不懂的,現在能聽得懂,所以我很歡喜接受這個條件。五年滿了,我向老師報告,我說:「老師,這個方法我很有受用,我自動再延長五年。」他笑笑!
這是尊師重道,為什麼尊師?是重道;對師長輕慢,你是學不到東西。不是師長要我們尊敬,孝敬是性德,不孝不敬是迷惑顛倒。我們今天要開發性德,明心見性,用什麼方法?孝敬。所以把孝親之心,擴大到能孝順一切眾生;敬仰師長的心,擴大到敬仰一切眾生,從分別一直修到無分別,我孝親尊師是有分別的,擴大之後就沒有分別,沒有分別就是性德透露,明心見性。這是要下功夫、認真去做的,從本身做起,再影響自己的親朋好友。
我遵守李老師這三條約法十年,這是根柢。十年後,我才離開他。古來大德修學,往往跟一個老師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是很平常的,為什麼那麼久?沒有獲得這個辨別是非、真假、邪妄的能力。獲得這個能力,老師一定勸他離開,可以到外面去參學,成就圓滿的智慧。即使是邪師說法,你也得利益,決不會受其害。老師教學的苦心在此地。我們在《高僧傳》裡看到,有很多人十年、二十年,甚至於一生感老師的恩德,不離開老師。老師過世以後,才到外面教化一方,傳老師之道。
直到今天,我對於老師的尊重、敬仰絲毫未減,老師的教誨百分之百依從,不敢違背。我們的講堂懸掛著老師的照片,攝影棚也懸掛老師的照片,老師時時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沒有離開老師一步,這是尊師重道,這是教育!教人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要報老師的恩。
兒女背叛父母,這是忤逆不道;學生背叛老師,這叫背師叛道,其果報在阿鼻地獄。但是現在人不怕阿鼻地獄,阿鼻地獄嚇不了他。不過古德說得好,到臨終時,地獄相現前時,後悔莫及。人如果不孝父母,背師叛道,在社會上,正人君子不會跟你交朋友。為什麼?人家曉得你不是善人,你會背叛父母、老師,我跟你做朋友,你將來一定背叛我,出賣朋友。所以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對你敬而遠之。
我們在圖文巴的小道場,只有三個堂口,其中有一個「韓鍈堂」,紀念韓館長,最大的一個堂口是「嘉南堂」,嘉是章嘉大師,南是李炳南老師。新建的一棟建築物,有十間教室,取名為「東源堂」,東是方東美先生,源是李木源居士。我們念念不忘老師、護法之恩,這是道義,這全都是教學,讓社會大眾,特別是讓年輕人知道孝親、尊師,對於曾經幫助我們的人永遠感恩,我們應當這麼做法。
現在的人忘恩負義,我們所作所為是知恩報恩,對一切人我們講道義、重道義、行道義;自行就是教他,教他就是自行。
善知識,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想求好老師,到哪去求?求不到,總是過去生中有善根才會跟老師遇到;老師遇到好學生如獲至寶。為什麼?老師都希望把自己的道傳下去。就像世間人,為什麼人要生兒女?希望代代相傳,不至於到自己這一生斷絕了祭祀,這是人間很大的遺憾。做老師的,道要是傳不下去,遺憾更大。佛法從釋迦牟尼佛代代相傳到我這裡,後面沒有繼承人,自己難過,真的對不起佛,對不起歷代承傳的祖師大德。所以遇到一個好學生,那真正是寶貝,就像人家裡得了獨生子一樣,寶貴得不得了!
可是傳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傳,必須要具備某些條件才行。這些條件裡面,我告訴諸位,你們要是肯學,將來就可以親近到明師。第一個條件是尊師重道。你對老師不尊敬,老師傳給你,你也沒辦法接受。過去有人問印光大師,求佛法有沒有祕鑰,印光大師答覆說:「有!」他老人家說出兩個字──「誠敬」。至誠恭敬,這是佛門的祕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老師在教學,許多學生在聽,每個人得到的不一樣。為什麼?對老師有十分誠敬的人,他得十分;那個學生只有一分誠敬,同樣也一起聽課,他只得一分;沒有誠敬,一分也得不到。老師一樣的教,誠敬之心不一樣,學生得的就不一樣。可見得,不是老師要求你誠敬,老師一看你誠敬,就知道我的東西你可以接受;一看到你沒有誠敬,我全盤送給你,你也接受不了。所以第一個條件是誠敬。
第二個條件,最好是剛剛發心學佛,從來沒聽過經,也沒有親近任何大德。老師遇到這個學生真是寶中之寶,決定不肯放棄。為什麼?他頭腦一片空白,傳授給他,他完全接受。如果他過去親近很多大德,看過很多書,滿腦袋知見,老師傳授給他,他會排斥,因為有先入為主。老師講的跟我從前聽的不一樣,他懷疑、打問號、反駁,要跟老師辯論,老師就難教了。
所以,大家要是遇到真正善知識,他會問你,為什麼發心學佛?從前有沒有念過經?有沒有聽過經?你說我聽過很多經,看了很多書。老師點點頭,很不錯,很有善根,對你客氣、恭維一番,你去吧!為什麼?他不敢教你。可見得遇善知識真不容易,實在是如此。
我在香港講經時,遇到一些老法師,他們請我吃飯,吃飯時就談到收徒弟的事情,他們說:有一年演培老和尚在香港,希望香港那邊人給他介紹出家的徒弟,而且條件只要初中畢業。他們聽了很奇怪,一般人收徒弟都要大學畢業、博士,你老人家為什麼收初中畢業的?他說:我當年就是土頭土腦的,一片空白,我師父才要了我。這很有道理,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成見很深,滿腦袋的科學,不容易接受正法。真正的善知識,他選擇學生的條件就是「真誠、老實」,最好是土頭土腦,這種人將來決定成佛,為什麼?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不重,這是真正有善根。這就說明,善知識希望的學生是頭腦簡單、不複雜,這樣的學生好教。所以我們要認識善知識。
有很多人說:「法師,你的命好,運氣不錯,遇到好老師,我們遇不到怎麼辦?」古人有例子,遇不到就找古人。早在孟子時代,孟子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他要學孔子,當時孔子已經過世了,但是孔子的著作留在世間,他每天念孔子的書,有疑惑、有問題時,就向孔子的學生請教,他學成功了。其成功的秘訣就是「薰習成性」,而且成就超越孔子其他的學生,後人稱孔子為至聖,稱孟子為亞聖。這就是所謂私淑弟子,這給後人開了一個好例子。
在佛門中,諸位曉得蕅益大師了不起,蕅益大師的老師是誰?蓮池大師。可是蕅益大師學佛的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他就依照蓮池大師的書,專讀一家之言,跟蓮池大師學習,他學得很像;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第八代祖師,他是第九代祖師。因此,學習的祕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親近一個老師,不能搞很多,多就壞了。但是對於所有的老師一定要尊敬。
我這一生走的這條路,老師指點的;這個行業,是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我接受了之後,真幹!我在台中十年,得李老師的教誨,幫助我排除一切障礙。我在李老師會下,真正曉得這條路怎樣走。我這一生,表裡一如,我的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從老師那裡學的,我自己的根就是真誠,內外是一,一生不欺騙人。我能夠擔當別人的痛苦,還有這一點慈悲心,我學習不為自己,為正法,為眾生。我如果為自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早就往生了,而且有把握,這絕不是假話。
看到世間動亂,眾生太苦,我還有一點影響力,可以幫助大家,我應當盡心盡力。多住幾年,到底住幾年?緣分,我絕不加一點意思。章嘉大師教我,一生不要求人,求人就有苦惱,求佛菩薩,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教誨,我用了五十幾年,真的有求必應,證明佛說的沒錯,大師說的沒錯。求不能用私心,不能求名聞利養,求名聞利養就不靈了。求消業障,求增智慧,求有緣幫助苦難眾生,我求的是這個。
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五十二年我證明了,老師沒有欺騙我,老師跟我說實話,我感激老師。我每一堂課上課之前,我向老師敬禮,下課後我也向老師敬禮,念念不忘師恩。聽課的時候全部精神貫注,不打妄想。我就是這麼一點點誠意,得到老師的關懷、栽培。我對老師的孝敬是一片真誠,決定不欺瞞老師,縱使做錯了事情,也在老師面前坦誠表態。老師幫助我成就我,是法身父母,比生身父母的恩德大得多了。誰知道?依教奉行的人知道,契入境界的人知道。你要不入佛境界,你不知道;你不入佛境界,你根本就不懂什麼叫人生最高的享受。
老師教我的,我常常教大家。你遇到事情還會不會衝動?為什麼會?甚至於也會說,為什麼做不到?那是你的業障很重。你真的是沒有聽懂。真正聽懂哪有不依教奉行的道理!我這一生,老師教導我的,我認真努力做出成績來報答老師,以實踐老師教誨來報答老師的恩情,永遠不忘老師的教訓,一生依教奉行,做一個好學生,傳老師的法、傳老師的道。所以師生如父子,這才能傳道。
由此可知,師道確實是難。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懂得孝親,而後才知道尊師。不講孝道,師道就沒法子說。所以至善圓滿的教育還是要從孝親尊師上去紮根,決定不可以說這個觀念太落伍、這個觀念已經過時了,那是我們自己看錯。一個人能把自己的父母老師都捨棄、都不要,他在這個世間就可以無所不為。人人都到無所不為,這個世界豈不是大亂之世。所以要想世界和平安定,要想大家過得幸福美滿,只有孔孟的孝道、大乘佛法確實能夠對治這個病根。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淨宗修學綱要
知恩報恩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知恩報恩」、「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師』,是人人做師;「模範」,是指你的思想、念頭、言行造作,無一不是眾生的模範。挽救世道人心,一定要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要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毛病習氣,徹底痛改前非,我們才有救。自救才能救別人。
一、教依
(一)總依淨宗五經一論
淨土法門所依的經典是「五經一論」:《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和《往生論》。任選一部,專精深入,只要真正依教修行,決定有成就。
(二)專依無量壽經夏會集本 佛說阿彌陀經蕅益要解 普賢行願品清涼疏鈔
在中國大家所公認的一乘經有三部:《華嚴經》、《法華經》、《梵網經》。殊不知《無量壽經》乃是一乘之一乘,因為《華嚴》、《法華》最後都導歸極樂。
在隋唐時,祖師大德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哪一部經足以能夠代表整個佛法?」大家一致公認,華嚴第一。《華嚴經》稱之為根本法門,其餘一切經典是枝葉、花果。若《華嚴經》再跟《無量壽經》比較,《無量壽經》第一。
為什麼《無量壽經》第一?《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才圓滿。如果沒有普賢菩薩勸導大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華嚴只能得到等覺的果位。所以《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歸結處,這是明顯地說出了《無量壽經》是第一當中的第一。這是我們修學所依據的重要經典。
《彌陀經要解》,是非常偉大的一部著作,印光大師對於《要解》推崇備至。他說:「即使是阿彌陀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是讚歎到了極處。由此可知,《要解》對我們修學淨土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普賢行願品疏》是清涼大師作的,鈔是宗密大師作的。這本《疏鈔》,不但是《四十華嚴》的精華,也是全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精華。《普賢行願品》,是四十卷《華嚴經》的最後一卷。經中廣泛顯示出事理圓融,事事無礙的境界。佛在大經上說:菩薩要不修普賢行,就不能成佛,這是真的。普賢行究竟在哪裡修?我們讀了《無量壽經》才恍然大悟,原來普賢行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修。由此可知,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是修普賢行的。
(三)淨宗祖師語錄 印光大師文鈔
淨宗祖師的語錄,特別是《印光大師文鈔》,這是我們在教學上所依靠的教科書。印光法師在那個時候已經看到現前社會的亂象,要化解災難,拯救地球,唯有因果。人人相信因果,天下大治,地球上災難不起。所以,印祖文鈔在末法時期,就更顯得重要了。
二、理依
(一)信依要解六信,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建立信心要依《要解》的「六信」:信自己、信佛的教誨、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信自」,人沒有自信心,那就什麼都不要談了。一個人成就之大小,與自信心的大小、堅定,完全成正比例。世法如是,佛法也如是,就是要信自己。三資糧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自信,相信自己、相信迷悟本空、相信本覺本有、相信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樣的人在佛門裡才叫做法器,他這一生決定有成就。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都從信心當中得來。
(二)十界一真,世出世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十法界、一真法界;世間法、出世間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你如果真正體會到,你才真正肯定,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觀法如化,三昧常寂」,『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化』是變化、幻化,諸法是非有而現假有,這是事實真相。眼前這些現象,正如同作夢一樣,當你進入夢境的時候,這些萬法都在你面前。你自己不知道是在作夢,完全把它當真,這一當真,肯定就造業;起業一定引現果報。因為自己不知道事實真相,在果報裡頭受苦享樂,殊不知受苦是假的,享樂也是假的,等夢醒了才知道完全是假的。我們什麼時候六道輪迴這個夢醒了,也就是說我們果真把執著放下了,分別淡薄了,夢就快醒了;醒來之後才知道,六道輪迴是一場惡夢。
佛菩薩知道六道、十法界都是在夢中。夢中不但外面這一切事物你得不到,連身體都得不到,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自然現象還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了解事實真相,身心世界一天比一天放下,沒有一絲毫執著,一切法任運隨緣,這就自在!
「三昧常寂」,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常;不分別、不執著就是寂。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六道,他確確實實是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這是他的本事。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的變化,完全通達明瞭,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修學是依據這個道理,希望把這個道理變成我們的生活。
(三)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惠以真實之利,於諸眾生,視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覺海。
「真實慧、真實之際、真實之利」,這三個真實代表了《無量壽經》的實際內容,也表達了本經所依據的理論。「住真實慧」,住是心安住。你相信這個經典,讀誦這部經典,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上,絕對能夠明心見性,這是真實智慧。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開是開示、開啟;化是眾生變化。『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菩薩教化眾生,目的是要每個眾生明心見性。
「惠以真實之利」,佛給予一切眾生最真實的利益,這個利益是什麼?就是這部《無量壽經》,這句「阿彌陀佛」,這是最真實的利益。它的真實就在於它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成就是平等的,是殊勝的,所以這是真實利益。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覺海。」念念要利益眾生,利益社會。
(四)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之心,以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之行,破除一切妄想執著。
佛法修學的總綱領,我把它寫成: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二十個字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佛對一切眾生的教誨,不外乎:一個是教你怎麼存心,一個是教你怎麼生活。它是非常實用的生活教育,絕不談玄說妙。佛教我們要用「真誠心」,真誠決定沒有虛偽,不自欺、不欺人;用「清淨心」,清淨決定沒有染污,沒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你心才清淨;「平等心」,決定沒有高下、貢高我慢;「正覺心」,決定不迷。然後才能起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無條件的關懷一切眾生,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這是菩薩心。你有菩薩心,才能行菩薩道。這二十個字是我們的性德,是如來真實智慧。
(五)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決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如果這一生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修學,有因無果。世尊在大乘經典中說:三乘佛法,有因無果;唯有一乘法,有因有果。念佛法門是一乘法,往生就是證果,比什麼都重要。
三、行依
行,淨宗學會成立之初,我提出五條綱領:「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遵守的。
(一)觀經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淨業三福,不僅是淨宗的最高指導原則,也是整個佛法的指導原則。
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學佛的基本條件,若不具足這個條件,就沒資格進佛門。這四句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你能夠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標準的善男子善女人,具足這個條件才能夠入佛門受三皈五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三皈是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眾戒」,在家人,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不犯威儀」,威儀是禮節、儀表,我們要守禮節。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們念這句佛號,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一心持名就是發菩提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中講:「發真誠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深信因果」,從深一層的意義來講,那就是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現在這個世間,人心想的錯誤,天天在想第三次世界大戰,在想災難,所以戰爭、災難都來了。希望我們從今天起把念頭轉過來,救自己、救社會、救世界苦難眾生、救這個劫難。我們從今之後,不想戰爭、不想災難,天天想佛菩薩,天天想十善業道、天天想清淨、想覺正淨。你只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那個境界就會轉,境隨心轉,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勸進行者』是勸大家發心自行化他,這是菩薩法。西方淨土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不發菩提心與西方淨土不相應。
(二)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三福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就是六和。佛法的修學從什麼地方看你的成績?就在六和敬。「和」,和睦相處;「敬」,彼此互相尊敬。和裡面如果沒有敬,只有形式,沒有實質;如果有實質的敬,沒有外表的和,也不能夠圓滿。和與敬表裡一致,這是聖人教導我們的。和、敬,實在講就是性德的流露,凡夫跟佛的差別就在此地。我們學佛,就要學和、學敬。
「見和同解」,「見」是思想、見解,這些相同才能共住;思想、見解不相同,在一起必然有爭執,意見不合就產生糾紛。如何才能見解相同?絕對不是說「你要接受我的意見,你要遵循我的意見」,必須是我們每個人都捨棄自己的成見,這是佛法最妙、最殊勝的方法。佛不是叫誰服從誰,佛法平等,每個人把自己的成見、見解都放棄,每個人的心都清淨平等,這種見解就和合了。
「戒和同修」,「戒」是生活的規範,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定要有秩序、規矩,團體才不至於紊亂。人人都守禮守法,這世界不就和諧了嗎?
(三)三無漏學:起心動念,遠離三毒惡惱,必與清淨(戒)、平等(定)、正覺(慧)相應。
三無漏學就是戒學、定學、慧學,這三學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的內容大綱。經典雖然多,傳到中國來之後,編輯分類,分為三大類:經藏、律藏、論藏;經藏是講定,律藏是講戒,論藏是講慧。所以,我們稱經典為三藏經典。無論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總離不開戒、定、慧三學,佛法終極的目的是在智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沒有定是決定沒有智慧的。心地愈清淨,智慧就愈能夠現前,唯有智慧能夠解決世出世間所有問題。
「三毒」,即貪、瞋、痴。修戒不貪,修定不瞋恚,修智就不愚痴,修戒定慧就遠離三惡道。
(四)菩薩六度: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恆」,恆是恆常,經常要做的,是佛教導我們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的六個原則,你能夠遵守而不違背,在佛法就稱之為「菩薩」。這六條是菩薩行。
布施是無條件的犧牲奉獻,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叫布施波羅蜜。「持戒」是守法,遵守法律,遵守老師的教誡,還要遵守每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人情世故,決定沒有牴觸,這樣才能與人和睦相處。
「忍辱」意思是「耐心」。世出世間一切法,成就都要靠耐心,愈是大事,愈要有耐心。
菩薩修學圓滿,還要學習,學習決定不能夠終止,永遠要往前精進,要到無上正等正覺,這叫「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眾生」。我們認真去做,給眾生做個好樣子,潛移默化,就是教化眾生。
(五)普賢十願: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一禮敬諸佛,二稱讚如來,三廣修供養,四懺悔業障,五隨喜功德,六請轉法輪,七請佛住世,八常隨佛學,九恆順眾生,十普皆迴向。學習菩薩,修此大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無量壽經》一開端就說:「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皆是普賢菩薩」。
修學佛法,下手之處,就是普賢十願的第一願「禮敬諸佛」,禮敬是修什麼?折伏我慢。真正在菩提道上修行的人,學佛的人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善知識。
「稱讚如來」,中國古人教我們隱惡揚善,看到眾生好的一面,要讚歎他、鼓勵他;見到他惡的一面,不說他,讓他自己去反省懺悔。這是養我們自己的厚道。
「廣修供養」,在菩薩六度中稱為布施,普賢菩薩的布施不叫「布施」叫「供養」,為什麼?因為普賢菩薩布施的心是真誠、清淨、廣大、平等,這樣的心修布施就叫「供養」,沒有這種心就叫「布施」。布施的福報小,供養的福報大。因為布施的心量小,供養的心量大,福報是隨著心量成比例的,心大福報就大。
「懺除業障」,業障怎麼懺除?第一要曉得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過錯,要能發現、覺察,覺察之後要真正把它徹底改掉,業障就消除了。
四、果求
(一)實踐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莊嚴眾行,軌範具足。
「眾行」,『行』是行為。身的造作、口的言語、心裡面的起心動念,這叫「眾行」。『莊嚴』就是如法,如佛所教,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做,佛教我們不做的我們決定不做;你的思想行為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德行,這是真正的莊嚴。「軌範具足」,「軌」是軌道,「範」是模範,諸佛菩薩是一切眾生的榜樣、典範。佛不但用言語教導我們,時時刻刻在日常生活當中做給我們看,這叫「軌範具足」。
(二)效法華嚴五三善友,誓作世間眾生、家庭、工作、社團之好模範。
「五三善友」,那是我們的好榜樣。《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修淨土法門,他念佛念到了理一心不亂,這才出去參學。五十三參,見各式各樣的人物,聽種種不同的法門,他在這個境界裡面用什麼功夫?他是「聽而無聽,見而無見」。見一切人物,聽一切法門,增長智慧,在一切境界裡面,如如不動,還是老實念阿彌陀佛,並沒有改變,定慧等學。不接觸異端,見不到自己的功夫,接觸異端學說而不動心,一心不亂成就了。又能夠了解種種異端,智慧成就了。眾生有什麼樣的煩惱、邪見,統統曉得了,你教化眾生才能契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顯示念佛法門的殊勝,當生成就。尤其在現代開放社會,思想言論自由,沒有法子禁止,你要不學善財童子,就沒法子成就。你要是懂得念佛法門,曉得善財童子這一套高明的手段,我們一生決定成就理一心不亂;即使理一心得不到,事一心是穩穩當當可以成就。
「誓作世間眾生」,我們人要做人的好樣子,家庭要做一切家庭的好樣子,工作要做一切工作的好樣子;社團要做社團的好模範,真正把「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圓滿做到。
(三)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異求同,共存共榮。
現代由於交通便捷、資訊發達,使地球縮小了,國與國的關係真的就像鄰居一樣。要想達到真正的世界和平,我們一定要與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存異求同」,建立共識,消除一切隔閡,希望達到「共存共榮」,互助合作,和睦相處。如果不從文化交流上建立共識,這個世界之亂,眾生之苦是決定不能避免的。
(四)安定社會,崇德興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樂利幸福美滿,勸諭策進,世界永久和平。
不但物質生活要富足,精神生活更要富足。「樂利幸福美滿,勸諭策進,世界永久和平」,我們要追求這個目標。這是舉世之人,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我們提出這個理想,沒有一個不贊成。
如何達到這個目標?一切法決定從自己做起,我自己做能不能影響?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但對於一切不同族類的人,不同國家的人,不同宗教的人,甚至於對一切動物、一切植物,乃至於山河大地、草木、微塵,我們都是平等相待、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
覺悟的人在世間,只有付出,決不求權利,有福大家享,有罪報一人承當。這樣一來,世界永久和平,社會安定興旺,人民幸福安樂,才能真正落實。
(五)深信因果,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共諸上善,同會彌陀一乘願海。
我們要問,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是西方世界緣特別殊勝。那裡沒有三途六道,日常生活就是講經說法,研究討論,到十方世界上供諸佛,下化眾生,沒有其他的事情。永離眾苦,心清淨到極處,受用與阿彌陀佛沒有兩樣。
我們居住的娑婆世界,充滿了苦難,只有苦沒有樂,所有一切樂是壞苦,苦偶爾中斷了就覺得很樂。其實那不是樂,是苦暫停,你就感覺到樂,這是迷惑顛倒,沒有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佛在經上形容死之苦,神識離開身體的痛苦,猶如生龜脫殼一樣,所以臨命終時非常痛苦。但是念佛往生的人不死,他是活著看到阿彌陀佛來了,歡歡喜喜跟阿彌陀佛去了,身體不要了。生老病死是內苦,上自帝王,下至乞丐,人人都逃不了。
因此,往生利益不可思議,你要是不往生,來生又要輪迴六道了。
結語
世間第一等的功德,第一等的善行,第一等的好事,就是幫助別人覺悟。釋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就是覺悟眾生的工作,我們要追隨釋迦牟尼佛,捨己為人,犧牲奉獻,這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真正是幸福美滿。
面對災難瘟疫應有的態度
1. 學佛者應知,一切眾生本無生死,只是不同維次空間的轉換。務必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2. 放下一切怨恨不平,對天地萬物、一切人事常存感恩、懺悔之心。忘恩負義者,易遭天地萬物報復。
3. 面對災難,萬勿驚慌、恐怖,唯一心念佛。若存絲毫驚慌恐怖,極易墮入三途。
4. 一切災難瘟疫,均由眾生不善心行所感。果能真誠懺悔,斷惡修善,持戒念佛,戒殺素食,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實為消災免難根本之道。
5. 以至誠心做三時繫念,為一切眾生,祈禱化解災難,則屬治標之方。
6. 盡量少出門,唯以清淨心念佛讀經,修善積德。縱使壽命終盡,歡歡喜喜,安詳自在,亦有更好去處。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法語
貪瞋痴慢疑是諸疾病及災難之因
佛在經中說:這個世界都是極其微細的念頭集聚成就的,就像現在的電影一樣,電影是底片一張緊接著一張的播放,看上去很逼真。那麼,整個宇宙現象跟這個很相似,是個幻相,不能說它是假的,也不能說它是真的。說它是真的,它念念不存在,前念不是後念,這種相是相似相續相,前面的相跟後面的相絕對不一樣,但很接近、很相似。
宇宙的現相,所現的速度多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生滅。以這樣的速度在變化,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現相,前念滅了,後念接著又生了,這是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相續。而這個變化的主宰,佛在經上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是心想在主宰。念頭愈清淨,相變化的幅度愈小;心浮躁,煩惱習氣很重,相的變化就很大。心想善,現相是善的;心想惡,現相是惡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在西方的書籍裡看到一個例子,這個例子科學有報導,有一位婦女得癌症(腫瘤),腫瘤相當大,差不多有二、三公分,很嚴重了。三個醫生給她做祈禱(祈禱實際上就是改變觀念),祈禱的時候心地真誠,看著這個腫瘤,只許有一個念頭--這個瘤「走開了,走開了」,就這一個意念,就這麼一句話,用了二分四十秒,這個瘤真沒有了。科學怎麼解釋?這是屬於集體意識。
以前從科學的角度無法解釋,但現在量子力學能夠解釋,科學家證實意念主宰一切,意念能改變物質環境。有一位專門研究原子的科學家,他得到一個結論,非常肯定的說,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存在,物質只是光子累積、連續的現象,皆是波動現象。波動的頻率慢就變成固體(石頭、山河大地);速度快一點,就變成植物;再快一點,變成動物;最快的,就是光波、電磁波。全是波動現象,離開波動現象一無所有,這跟佛經上講的相同。
身體疾病也是煩惱心引起的。貪瞋痴慢疑(疑是對聖人的懷疑、對祖宗的懷疑、對老師的懷疑)是一切病因,內心有貪瞋癡慢疑五毒,境界一現前,就反應出怨恨惱怒煩,怨恨惱怒煩是病緣;緣有內外之別,怨恨惱怒煩是內緣,財色名食睡是外緣。人如果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那因、緣一聚合,身體臟腑就失調,身體的正常細胞立刻就變成帶著病態的細胞,就會現出不好的災難境界,就有痛苦,就會產生病果。所以病苦、短命,這是報應,因緣果報。
現在地球上自然災害很多,真正的因在於不善的念頭,把山河大地感應為種種的災變。所以居住環境的好壞跟我們道德、善惡念頭有關。
中國人講道德,五倫是道,五常是德,順應大自然的道去生活,思惟、言行符合大自然,那就是德,總歸納起來「仁義禮智信」。仁是愛人;義是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禮,《弟子規》是禮,《十善業道》是禮;智是智慧,智慧的對面是愚痴;信是誠信。這五個字,在佛法講,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能做好,長命百歲,百病不生。如果地球上的居民人人都想「十善業道」,地球跟極樂世界就沒有兩樣。極樂世界之所以好,皆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
聖賢教誨,是真理的精華,所以決定不能小看。真正能把《弟子規》做到,仁義禮智信都在裡頭了。如果我們心態很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大自然的規律,社會很快恢復安定,世界上的災難就會逐漸減少;如果違背了,念頭同時同處具足相應,山河大地就有感應,就變壞了,那社會怎能不亂!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水災從貪婪來的;火災(現在地球溫度上升,屬於火),怎麼來的?瞋恚;風災從哪裡來的?愚痴。所以,貪瞋痴慢疑五毒是一切病因,「仁義禮智信」是藥。
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從心態上,控制自己的身體不生病,如果有病了,自己把心地放清淨,想正面的,把念頭轉善、念佛,保持心平氣和,縱使吃大虧,或是遇到逆境,也不怨恨人,不發脾氣;順境,也不喜歡。永遠把自己的心擺到平常、清淨,身體裡的病毒自自然然就恢復正常,身體就不衰不老。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說明了這點,心態只要一好,所有不正常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是最健康的。這有科學證明,不是假的。所以若有怨氣、煩惱、發脾氣,肯定會生病。如果希望自己的相貌好,身體健康,常思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以「仁義禮智信」作為自己的思想行為標準,就能把病治好。
中國醫學講醫藥對療效頂多只佔三分,七分是心態。心態一轉變,醫藥不要,病也能好。這不稀奇,有理論根據,決定沒有神祕,這是心理影響生理。因此,心理健康生理一定健康,心理不健康要想身體健康就非常困難。怎麼運動、滋補都達不到效果。
佛法給我們講道理,「惑、迷、痴、情,事同名異」,是一樁事情,但有淺深不同。一念不覺是惑;惑要是深了,就變成迷,迷比惑深,惑淺迷深;迷得更深就是愚痴;嚴重的痴就是情執。惑、迷、痴、情具足是凡夫。三惡道的凡夫痴情重,人、天迷惑重;如果到四聖法界,只有「惑」,迷、痴、情都沒有。惑怎麼樣?很淺。這個惑一破,就脫離十法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成佛了。所以,放下七情五欲,身心健康,智慧現前。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斷見思煩惱,成正覺,就是阿羅漢;斷塵沙,成正等正覺,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惑沒有了,成無上正等正覺,就成佛了。所以如果小看了佛菩薩,小看了經教、聖人教誨,那距離災難就不遠了。對自己身體來講,距離病苦就近了;對自己所居住的環境來講,離災難很近了。
要想身體沒有毛病,居住環境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佛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從內心把病毒化解掉,病因拔掉,就能有效應對所有的災難,個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真正通達明瞭的人,身心的疾病沒有了,多快樂!居住的地方,山河大地不會有災難,氣候正常,風災、水災、火災都沒有。為什麼?境隨心轉,心態正常,山河大地、外面境界也都正常;心不正常,外面環境就不正常。所以改變地球異常的災變,須從心地上改,心改了,災難就沒有了,這是大道理!科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佛法全都解決了。
學佛學的是開智慧,智慧跟知識是兩碼事,用第六意識去學,學到的是知識,放下分別執著,智慧就能現前,智慧現前能解決一切問題,而且,沒有後遺症。學開智慧一定要持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諸佛如來、祖師大德都重視戒律,沒有戒律開不了智慧。這個道理,真的清楚明白了,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修一切善不著相,就會得定、得三昧,會開悟證果。如果著相那是人天善法,果報在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的落實要靠教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教學,就是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教學。我們學佛就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樣子,讓社會大眾看到真正的佛教--佛陀教育。
從哪裡學起?四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天天講,天天學,要真幹。這四門是學德行,儒、佛教學都把德行擺在第一,這是根本,教育從這個地方紮根。沒有德行,那是沒有根的教育,將來麻煩就大了!這個麻煩就是社會動亂,心情不安。對自己來講,心浮氣躁,在這一生當中沒有方向、目標,苦不堪言,一生就在造業中過了,造業總是要受報,善業,則有善果;惡業,必定有惡報。所以這四個根比什麼都重要。中國諺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是誰?聖賢、佛菩薩。不聽老人言,身,有病苦;環境種種自然災害都出現了。
現在世界上災難這麼多,我們一定要把佛教興旺起來,救世救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從自己做起,遵守祖宗、佛菩薩的教法,認真努力學習,把四個根紮下去,然後一門深入。做成功了,這是一方之福,也是全世界之福。我們大家一定要發心,肩負起這個責任,前途光明無量!
如何懺除業障
一、盡除業障 福慧現前
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說得肯定,沒有絲毫疑惑。但是,有人求有感應,有人求沒有感應,這是什麼原因?大師告訴我,因為他有業障;業障懺除了,必定有感應。我們讀《了凡四訓》,從雲谷禪師與了凡先生的對話就能明白,了凡先生認為命裡有的求得到,命裡沒有的求不到。雲谷大師開示:「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求成佛都能作佛,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這個太殊勝了,非常吸引人。為什麼能求得到?因為自性是圓滿具足一切,只要消除業障,則有求必應。
懺悔業障,不論是哪個宗派、法門,都列為最初的重要修學法門,因為有業障就不能進步,不但不能進步,連大乘佛法之門都入不了。「懺悔」,懺是梵文,悔是中文,這個名詞是梵華合一。懺是陳露先罪(陳述、發露)。以前所造的罪業,一絲毫都不能隱瞞;悔是後不再造,改往修來。我們學佛,要向佛菩薩、向大眾求懺悔,罪業再重不用怕,只要肯懺悔,一悔就全消了。
業是造作,業有善、有惡、有無記。不善不惡,稱為無記。業有染有淨,十法界中,六道是染,四聖法界是淨。染業裡面有善有惡,善惡層次不高,善業生三善道,惡業則生三惡道。學佛,最大的事情就是開悟證果,而善與惡都是修行證果的障礙。唯有淨業沒有善惡,我們稱為純善純淨,善惡兩邊都沒有了才是純善,才是淨業。
在六道裡面,善業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經》,我們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從這裡學起。十善業的細目是《弟子規》、《感應篇》,人人都學《弟子規》、《感應篇》,就是學「十善業道」。學佛先學做人,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學佛?
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老老實實去做;佛教我們不能做的,決定不違犯,這樣能消除我們的業障。惡業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就長,福報也長,真的不求都來。善惡就像明暗一樣,暗消除了,光明一定現前;明消除了,黑暗一定現前。善惡是陰陽的兩面,只要把惡業消除,善業自然現前;努力修善,惡業自然就消失。
我常勉勵同學,首先把自己內心的根本障礙消除,這叫真正懺悔。何謂根本障礙?世尊把一切眾生的業障講到究竟處,歸納為「貪瞋痴」三毒煩惱,貪瞋痴能生一切惡業。反之,「不貪、不瞋、不痴」,稱為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皆由此而生,這把根本找到了。
我們的毛病習氣,總是對一切人事物有一個錯誤的念頭──控制;從控制再增長就是佔有。這個念頭從何而來?從貪瞋痴。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控制、佔有的念頭,就能心開意解,懺悔業障就能修成功。明知控制、佔有是錯誤的,為什麼還放不下?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老師教我們看破、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沒有看破,以為所有一切現象是真的、真有,所以才會起貪瞋痴、控制佔有的念頭。《般若經》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的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還有佔有、控制的念頭嗎?沒有了。包括自己的身體,我們都不能控制佔有,何況身外之物?
古大德講得好:「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新殃就是業障,隨緣才能消業障,不隨緣就是製造業障,怎麼能消得掉?念念在正道,行行在正道,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自然現前。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的人隨緣,沒有攀緣的心,得大自在。你有攀緣的心,縱然得到了都不自在。比如求財,財得到了,自不自在?不自在,患得患失,苦不堪言。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缺乏,這個日子多自在快樂!有好,沒有也好,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就接近自性了。
回歸到自性,自性是究竟圓滿沒有絲毫欠缺。這就是諸佛菩薩、一切聖賢修學的終極目標,佛家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真叫得大自在。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人希求卻求不到。實在講不是求不到,是他不肯把業障放下,只要能把業障放下,人人求得到。為什麼?《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本具的為什麼不能受用?因為有業障。雖有業障,性德圓圓滿滿,並沒有減損,只是有障礙不能顯露而已。這個障礙就像雲彩遮住了太陽一樣,所以只要我們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業障就懺除了。
如何懺悔?真正懺悔不是後悔,後悔無濟於事,而是知過能改,後不再造。古人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凡夫都有過失,知道過失就要把它改過來,以後不能再重犯。顏回是真正在修懺悔法,孔子對他非常讚歎,說他「不貳過」,他的過失只有一次,同樣的過失絕對不會再犯,這叫真懺悔。絕對不是做錯事情,在佛菩薩面前求原諒,明天再幹,幹了再去禱告,這個沒有用處,這是假的,不是真修行。真修行,形式上在佛菩薩面前發露求懺悔,懺悔之後,絕不再犯。真正用功夫,要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去惡就善,改往修來。
懺悔要從最粗最重的地方下手,最粗最重的無過於執著。首先要把自己最嚴重的毛病找出來,譬如我貪心重,貪心裡有貪財、貪名、貪利、貪色,哪個煩惱習氣最重,先把這個懺除,比較輕的就容易了,瞋恚也是如此。只要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世間法、對佛法都不執著,就能入佛門,入佛門就是入覺悟之門。如果你不肯放下,雖然學佛,不能入佛門,為什麼?不覺悟,還是迷惑顛倒。所以,懺悔不能沒有智慧,智慧才能消業障。
智慧從哪裡來?最方便的就是聽經學教。多聽經,多讀誦,長時期受經教的薰習,時間久了就起定的作用,定才能開慧。所以我們講修行,特別是初學,修什麼?就是修懺悔,真正修懺悔就是改過。每天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叫開悟;發現過失並把過失改掉,這叫修行。行是錯誤的行為,修是修正,修正錯誤的行為就稱作修行。錯誤的毛病不肯改過來,不是修行。尤其戒律,著重在行,出家人最好是用《沙彌律儀》,這是出家人的本分;在家同學則用《弟子規》。如果出家人修行感覺有困難,習氣太重,也從《弟子規》、《感應篇》學起。這兩門修好了,再學《沙彌律儀》就一點都不難,因為已經有根了。
懺悔業障,從前無論在家出家,都用「功過格」,這個方法很笨拙,但對於初學、中下根性的人非常有效。「今天,我做了哪些好事、哪些錯事?」記下來,善行要加強、要增廣;過失,要改掉,後不再犯。
真正用功過格的人、認真修行的人,三年不能成聖人,也是賢人君子,世間真正的好人。所以修行人不能一天不知過,一天不知過,這一天就空過了,要知過改過,功夫才會得力。真正想修學的人,不能不自愛,不自愛怎麼能愛人?又怎麼能得到別人的愛戴?自愛是什麼?本性本善,心行不善就是不自愛。學佛的人一定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尊佛,這是真正自愛。回歸自性,回歸到本來佛,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染著,這是真懺悔。
我們學《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目標就是懺悔業障。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吃虧,中國古人常講「吃虧是福」,不要怕吃虧上當,更不能有佔便宜的念頭;念念想佔別人便宜,那就錯了。能夠歡喜接受別人的批評,不論他是善意、惡意,毀謗也好、侮辱也好,甚至於陷害,我們從中學清淨心、平等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要心平氣和,業障就懺除了;若心還有不平、還有怨恨,就是造業。
如果別人侮辱我、陷害我,我們要感激他,為什麼?要不是他這樣對我,我心中還有這麼多煩惱習氣,沒有發現。幸虧他用這種方式對待我,把我的煩惱習氣引發出來,我感激他,否則我如何懺悔業障?如果受一點小小的委屈就很難過,要發脾氣、要報復,這是小人,不是君子,怎麼能有成就?
中國諺語常講「量大福大」,量太小,哪來的福報?沒有福,哪來的智慧?古人所謂是「福至心靈」,人有大福,智慧就現前。福跟慧常常有連帶關係,真正的福報裡面有智慧,肚量大能包容,什麼都包得下。人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告訴我們,「愛、感恩」是宇宙的核心。他經過幾十萬次的實驗,就是愛與感恩的那個水結晶的圖最美。人是有心而感,水無心而現而應。
因此,要學包容忍耐,要學習在任何場合不發脾氣。發脾氣罵對方,對方受害三分,自己受害七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發脾氣對自己是最大的損失,現在醫學也講發脾氣消耗的能量最大。所以,愛發脾氣是愚人,不是有智慧的人,我們一定要自愛,一定要把煩惱習氣斷除。生活要清淡,順境不生貪戀,逆境不生瞋恚,這是真正愛自己,身體一定健康長壽。
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對任何一個人都要尊敬,對任何人心地要清淨、平等。別人有困難,我們盡心盡力的幫助,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怎麼可以不尊敬?現在他業障太重,顯得很愚痴,說不定他一懺悔覺悟,業障放下了,他的成就高過我,這很難講,所以對人一定要尊重。自己這樣做,教人也是這樣做。我們有這樣懺悔的心,就能把我們內心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矛盾懺除化解掉。
宇宙是一體,和諧沒有對立。人跟人本來也沒有對立,對立是從自私自利、貪瞋痴產生的,根還是在貪瞋痴。沒有貪瞋痴,沒有自私自利,哪來的對立?這樣你才曉得世出世間所有一切聖賢,沒有對立的念頭。
讀經聽教是懺悔業障,是幫助開悟、放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是在這麼多年當中天天讀經、天天放下,哪裡會有成就?大懺悔大悟,大放下大成就,徹底懺除業障就成佛了,還沒有徹底放下,就是業障沒有懺除乾淨。
修行的總綱領在哪裡?其實這些綱領、原理原則,佛都講給我們聽了,就是改變錯誤的思想,不再犯同樣的過失。李炳南老師以前常常提醒我們「改心」,改心就是改正錯誤的念頭。最重要的,要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改過來,起心動念為法界眾生、為諸佛菩薩,這是上求下化,求諸佛菩薩加持,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是真正的綱領。我們要念念有這個心,念念有這個願,這是真正的懺悔。
二、懺除業障 身心健康
【若欲懺除業障,即當即自念無量劫中,由貪瞋痴慢疑,起煩惱怨恨怒,造作諸惡業,障蔽真性。今當清淨三業,於諸佛菩薩大眾前,誠心懺悔,不敢覆藏。】
「自念無量劫中」,不只是這一世,我們有過去世,過去世還有過去世。自從我們墮落到六道裡面,不知道生死了多少次,無量劫來,由於貪瞋痴慢疑,起煩惱怨恨怒,造作種種惡業。貪瞋痴慢疑,這是根本煩惱,是所有一切罪業的根源。這不是這一生學來的,是與生俱來的煩惱,生生世世帶來的。而且,每輪迴一次就會加重一些,所以這個業因很嚴重,也非常麻煩。
因如果沒有緣,它不會結果。緣是什麼?緣就是──起煩惱怨恨怒。「煩惱怨恨怒」,不是與生俱來的,有貪瞋痴慢疑就會勾引起煩惱怨恨怒,造作諸惡業。惡業障蔽真性,使我們不能明心見性。不但是障蔽真性,嚴重的還叫你生一身的怪病。
煩傷腎,得腎病;惱傷肺得肺癌、肺結核。怨傷脾;恨傷心;怒傷肝。這是講你生病的緣由。貪瞋痴三毒煩惱,不但障礙自性,障礙你的智慧,障礙你見性,同時也給你帶來疾病。
佛教人一入佛門要持五戒,有道理!五戒能治病,為什麼?不殺生,心地慈悲,慈悲心養肝,不得肝病,這是不殺生的好處;不淫慾,養心;不妄語,養脾;不偷盜,養肺;不飲酒,養腎。所以,五戒十善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多好處。
現在我們要懺除業障,首先要清淨三業,於諸佛菩薩大眾之前,最重要的是大眾,在同修道友之前,誠心懺悔,不敢覆藏。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首先想到有沒有愧對父母,愧對父母是不孝。再往遠推,有沒有愧對祖宗,這都是屬於孝道。愧對祖宗、愧對父母,你的頭上就會長病。那是我們的上人!
要多反省,在家庭裡面,丈夫能不能對得起妻子?能不能對得起兒女?做兒女的,能不能對得起平輩的兄弟姊妹?對得起家裡面的長輩?在學校能不能聽老師的教誨,認真學習?這是指做人方面。
對事,利益自己的是小事,利益大眾就是好事。如果這樁事情對於國家民族、社會安定和平有利益的,就是更大的好事。我們應該幫助他,起心動念為別人,不為自己。
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沒有不造業的。業是怎麼造出來的?罪是怎麼得來的?病苦是怎麼得來的?三途果報從哪裡來的?都是覆藏、掩飾自己的罪過,所累積的業報。
造作惡事不敢告訴人,藏久了身體就得病。病是花報,花報是現世報,果報在三途,將來變畜生變餓鬼墮地獄,所以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念佛念什麼?把清淨心念出來,決定不能記別人的過失,看這個人不是,看那個人不是,你的心裡面很骯髒,完全是染污的。我們的心本來是好的、良心,我們把良心當做別人的垃圾桶,這是愚痴沒有智慧,所以決定不裝別人的不是,要裝別人的功德,記別人的好處,不記別人的過失。把別人的過失記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的心就被染污了,就是自己的過失。學著常常看人家的好處,不要看人家的壞處,「禮敬諸佛,廣修供養」,才能做到。常常看別人好處,不看別人壞處,懺悔心才能現前,修學功夫才能得力。
我們要知道改過,先改過,才能修善。如果過沒有改,修善也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第一要把自己身心洗乾淨。
一切眾生,內有煩惱怨恨怒,外面有人事物的誘惑,能在這個環境裡,不動心,這叫真功夫。真功夫靠什麼?靠深信因果。我自己苦,餓死不會墮地獄。我要是不甘心餓死,去搶奪別人的,就得入地獄。你說哪個對?餓死,我不佔人一點便宜,德行具足了,不害別人,死了之後生天。如果起心動念,損人利己,無不墮三途的,這事情能幹嗎?所以餓死事小,破戒事大。
佛在經中告訴我們「境隨心轉」。自己心要善,言行善,身體就好,什麼病都沒有。心不善,行為不善,毛病就很多。你要想身體永遠不生病,你就永遠不要生惡念,你就會永遠不生病。現在身體的病很多,要把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放下,善的念頭激發出來,病就好了。身體與我們的念頭有密切關係,我們居住的環境與念頭也有關係。
【覆諱過失,謂諸眾生,所作惡行,諱忌人知,不自發露,無悔改心,是以流轉生死也。】
這就是不知道懺悔,把自己的過失掩飾起來,盡量不要讓人知道。人家雖然不知道,可是你自己會受良心責備,這也是一樁痛苦的事情。這種惡習越積越久,就會變成病毒,這種病毒也會讓你喪失生命。生命喪失不要緊,來生必墮三惡道,那個麻煩大了,真的是死了就不得了,後悔莫及!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發露懺悔,利益無量無邊!
如何學習六和敬
學佛從哪裡學起?從跟人和睦相處開始,也就是修「六和敬」。人,不能離開群體,佛法講四人是一眾,就是團體。在家庭裡面,父子兄弟也是小社會、小團體,就要學六和敬。養成這個習慣,在任何場合當中,與一切人都能和睦相處。
「僧伽」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和合眾」。佛教戒律規定四人在一起,遵守六和敬,而且實行羯磨制度,才稱為「和合眾」。羯磨也是梵語,翻成中文意思就是會議,無論大小事情都開會決議,每個人都要服從決議。佛法從三千年前就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大小事情都由會議解決。
遵守六和敬非常重要,可分理、事二方面來談。理,以淨土宗的教義來說,「同證一心不亂無上菩提」,這是大家共住修行的宗旨、目標。我們到僧團裡做什麼?求一心不亂、求無上菩提、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目標完全相同,這是理。
事有六條,即六和敬,一定要遵守。「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六和敬是成為僧團的基本要件。僧是清淨、和睦的意思。一個小團體,彼此身心清淨和睦共處,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任何行業,四個人在一起依照這個方法修,就叫做僧團。若將六和敬落實在家庭,家庭就是僧團。古人講「三人同心,其利斷金」,能找到四人見解、志趣完全相同,將六和敬做到,非常不容易。
第一、「見和同解」,「見」是思想、見解,這些相同才能共住;思想、見解不相同,在一起必然有爭執,意見不合就產生糾紛。如何才能見解相同?絕對不是說「你要接受我的意見,你要遵循我的意見」,必須是我們每個人都捨棄自己的成見,這是佛法最妙、最殊勝的方法。佛不是叫誰服從誰,佛法平等,每個人把自己的成見、見解都放棄,每個人的心都清淨平等,這種見解就和合了。
釋迦牟尼佛當年率領的僧團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麼多人如何能不鬧意見?就靠天天講經。三天不講經,意見都出來了。佛陀在世時,二時講經(印度將一晝夜分做六時,二時就是八小時),二時修行,從前的寺院亦復如是。譬如念佛道場,除聽經八小時外,還要念佛八小時,一日已去了十六小時,早已精疲力竭,只能趁時補眠,哪有時間、精神鬧意見,所以天下太平!
中國古時候的寺院道場都有解行的特色,即是在理論上、在眾經之中只選幾部,在行門上專修一個法門,不論道場人數多少,見解完全相同。譬如淨土法門,所依據的經典就是「淨土五經」,在修學方法上,統一用「持名念佛」,大家見解一致,看法、想法一樣,志同道合在一起修行,這是和合的大根大本,有此根本才真正能和睦相處。
佛教在中國形成了許多宗派,各宗派的宗旨不同。譬如華嚴宗,是以《華嚴經》為主,你如果要到那個寺院去講《法華經》,那就不行,因為見解不一樣。天台家是以《法華經》為主修,他們天天講《法華經》、研究《法華經》,你要去跟他講唯識、講禪也不行,他不能接受。這就等於辦專科大學,他請這個法師來講經,一定是跟他的思想相同的。我這裡是專研究《華嚴經》,某個人也是專研究《華嚴經》,我們可以請他來講。他不是研究我這一門的,就不能請他來講,怕動搖了我們自己的根本。雖然我們學佛的目標是相同的,但是路不一樣,也能達到一個目標,都是成就無上菩提。這不是排斥,是便利自己成就。
佛法有各宗各派,喜歡哪個法門、哪部經典,就去親近這些道場、法師,大家在一起學,這是和合眾。如果我們請了一個法師來,這個法師所講的跟我們所修學的理論完全背道而馳,就是破和合眾。我們絕對尊重不同的法門,但是不能在一起共修,因為所依據的經典、理論、方法不一樣。同一個見解,見解根據主修的經典,大家的意見就建立了共識。
第二、「戒和同修」,「戒」是生活的規範,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定要有秩序、規矩,團體才不至於紊亂。人人都守禮守法,這世界不就和諧了嗎?
戒律在日常生活當中非常重要,佛的戒律尤其是值得人尊敬,戒律是戒自己不戒別人,修道才能得清淨心。修行的根本在得定開慧,如果常常拿戒律衡量別人,看別人破戒犯戒了,這還能得一心嗎?正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什麼不見他人過?因為只戒自己不戒別人。自己要守戒,不要求別人守戒,別人守戒也好,犯戒也好,與自己不相干。我對於一切人決定不起心、不動念,才能得一心。
這種構想非常符合現代人講的科學精神,純粹是自律而不律他。每個人都能自律,都能容忍,自己守規矩,不管別人,這個團體當然和合。別人不守規矩,佛教我們一個方法是「默擯」,就是不理他,我們的心還是清淨的,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心才能達到一心不亂,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則。
戒和同修,用中國字來說,它是義,義就是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就是義。團體生活,起居作息都有規矩,規矩是大家共同擬定的,少數服從多數。規矩也可以修改,可在開會時提出建議,通過後,人人要遵守。 佛門的戒律要遵守,基本的戒律就是五戒、十戒,真正僧團最低限度要做到「沙彌十戒」。所以,培養你身心清淨,教你真正放下,心清淨就沒有妄念,心都在道上,道業容易成就。
第三、「身和同住」,大家居住在一起。佛法的修行在清淨心,因此對於生活環境非常重視。譬如軍隊的管理,軍人睡覺就是通鋪,這有好處。如果一個人一個房間,自己在房間沒有人看到時就會放逸,習氣、毛病都出來了;如果有人看到,當然會謹慎約束自己。所以,佛的教學是主張睡通鋪,所謂「廣單」。白天「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你的言行動作要謹慎、規矩,晚上大家睡在一起還是要約束自己,不敢馬虎隨便,這就給你一個好的修學環境,把你所有的毛病、習氣都斷除,用意在此地。
從大環境來說,我們和許多眾生同住在地球上,就要時時刻刻懂得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享受也要讓別人享受;我這一代享受,還要想到讓後人有好的享受。再縮小,與一國人相處、與團體大眾相處、與家人相處,都能聽佛的教誨,依佛的教訓行持,念念想著所有大眾的幸福美滿,則能和睦,這是「身同住」。
第四、「口和無諍」,沒有爭論,但是在研究討論的時候可以辯論。佛知道一切眾生所有的誤會、結怨,十之八九都是言語造成的,所謂是言多必失。話不要講得太多,太多了容易失言,引起別人誤會、猜疑,於是就與人結怨;結怨之後,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有意無意當中,造成菩提道上的障難。古德說:「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當我們想說話,這個話到口邊了,變成阿彌陀佛就好,這個法子很妙。口和無諍,真正做到口和無諍,就是一天到晚見到人都歡歡喜喜念阿彌陀佛;不管人家對我們講什麼話,心裡都是阿彌陀佛,心平氣和。
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有什麼好爭論的!人家讚歎我,是假的別歡喜;人家毀謗我、侮辱我,也是假的,何必生氣!他罵別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因為覺得那不是罵我,所以沒有接受。他罵你的時候,你接受過來就生氣了。當你把自己也看作別人,他是罵別人與我不相干,你就不會生氣了。「我」是假的、名是假的、相也是假的,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他罵的時候,「阿彌陀佛,謝謝,消災免難」,他是我們的大善知識、大恩人,他每一句都替我消災,我的業障就消了。你能歡喜接受,如如不動就消業障;你要是全盤接受,自己在那裡生氣,你是造業障。一個消業障,一個造業障,就在那一念之間;轉過來時,不但不造業障反而消業障,佛真有智慧,教我們這個絕招。所以,這些冤親債主天天為我消業障,我要每天將修積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報他們的大恩。還要知道,每天讚歎你、奉承你,這消不了業障,因為讚歎多了造成貢高我慢,又生業障了。
第五、「意和同悅」,修行有進步、有成就,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就能法喜充滿、滿心歡悅。學佛如果學得一天比一天苦,誰願意學?學得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年比一年快樂,是有進步!所以,佛法的目標,在個人來講是終身幸福、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天下大同,這是佛法修學的目標。這樣美好的教育,我們能不學嗎?
每個人都依照《無量壽經》的方法、理論、境界來修學,都學習阿彌陀佛,最快樂了,世出世間再沒有任何的快樂能比得上念佛人的快樂。如果念佛這麼多年,念得很辛苦,一點樂都沒有,是什麼原因?是還沒有入門,念得不相應。天天讀經,經裡面講的道理沒搞清楚,不能把這些道理用在自己生活上,所學非所用,你的苦就離不開。如果你所學習的統統能落實在生活上,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能與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相應,哪有不快樂的道理!
第六、「利和同均」,利就是物質上的享受,一定是平等的。利和同均就是沒有積蓄,沒有私財,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徹底放下,一切供養統統歸公,私人決定不會有一分錢的財富,十方供養不管是供眾或是供個人,統統歸常住。常住推選一個人來管理、分配財物,管理的人一年換一次,每人都有為大眾服務的機會,這是非常公平。團體不管人數多少,自己有私人財產,和合僧團就破壞了。一個地方能有僧團出現,這地方就有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不會遭難,這是大家有福。很可惜!雖然現在大大小小的道場很多,但是各有各的財產、各有各的錢財,這就不行。所以,現前社會上,我們看不到僧團,這是非常痛心的一件事情。
「利和同均」是最重要的一條。利也是指個人的福報,就是有福共享,有福報與一切大眾共享。他有福報,我不享他的,我只有付出,沒有求取,心才清淨,才與佛相應。我有福報供給別人享,人家有福我也享,這樣就變成有報有償,有往有來,這是做生意買賣,還沒有覺悟。真正覺悟的人,只有奉獻沒有求取,心多清淨、多自在!真正能這樣做,你的福報就愈來愈大,為什麼?自性本具的德能現前了,自性裡的障礙清除了。有享別人福的這個念頭,這是障礙,這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稱性的福德才現前。假如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你修布施、供養能不能得福?能得,你所得的是修德,是你這一生所修的,不是自性本具的福德。你所修的福德會用盡,若不再繼續修,福報用完就沒有了,這是現前社會很容易見到的現象。
現在什麼事都把利擺在前面,人的思想就壞了,起心動念損人利己。現在還有嚴重的,損害國家,利益自己,這還得了,天下大亂。要想這個世界恢復像從前一樣安定和平,還是要把利擺在最後,把道義擺在第一。對於名利,許多宗教經典都是這個說法,「得到一點就應該知道滿足了」,這個話說得多好;換言之,都是教人知足常樂,應當全心全力的去追求道德、學問。
這六條要如何具體落實?落實儒釋道三個根就是真正修六和敬。如果我們這個小團體,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落實了,就是和合僧團。這個道場就是十方諸佛護念,一切龍天善神保佑。我們不能要求別人,要從自己本身做起,對別人的道場尊重,決定不批評,決定不干涉,決定不說別人是非。你一個人肯做,就能感化一家;這一家都做了,肯定感化鄰居,感化親戚朋友。別人還沒有接受感化,是自己做的功夫不夠,還要認真努力,這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以,問題決定不在外面,外面沒有問題。
怎樣才能做到?做到「無我」就對了,起心動念想別人。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不再跟別人對立,不但不跟人對立,跟一切事也不對立,跟天地萬物不對立,那是破邊見。然後再破成見,我認為應該如何,這就不能修隨喜功德,不能恆順眾生。必須把成見放下,才能修隨喜功德,才能修恆順眾生,這是入佛門的第一步,在小乘是證得須陀洹,大乘是《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雖然才入門,那個功德就不可思議,你是真的佛弟子,所以一切諸佛護念,龍天擁護,鬼神尊敬。這樣一個僧團出現,這個地方就有福了。捨己為人,起心動念為釋迦如來正法久住,起心動念為這個世間一切苦難眾生,不要想自己,才能做到六和敬。
六和敬是修行真實功德,真正的基礎。所以,禮貌也不能輕視,如果不重要,佛菩薩為什麼那麼重視它?對待人深深九十度鞠躬禮是有必要的,表示自己內心的謙虛,對別人的尊敬。所以,小節不能疏忽,大節才能受持。認真修學,真正學習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都是出自於內心。宇宙萬物、眾生跟我是一體,本來自性是圓滿、和諧的,我們今天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跟性德相應,跟人和諧、跟一切眾生和諧、跟天地萬物和諧,這多美好!
八千人以真實功德挽救劫難
地球跟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念頭能影響自己身體,能影響居住的地球,因為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念頭,念頭能產生變化。「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身體是心想生,家庭、社會、國家也是心想生,我們的世界、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全是心想生。念頭能主宰一切!念頭正了,也就是貪瞋痴慢疑(貪瞋痴慢疑是病因)這五個字沒有了,身體就健康,不用醫藥;念頭正了,我們居住的環境也健康,不會發生水旱、風災、地震這些災難。遵守古聖先賢教誨,隨順性德,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社會和諧,世界大同,所有災難都不會產生。所以正知正見的人愈多愈好,化解災難的力量就愈大。一個地區能有十幾、二十個人正知正見,大概方圓二、三百里都不會有災難。如果在台灣有五、六十個人正知正見,不一定住在一個地方,散居在台灣各地,這個地區永遠就不會有災難。
現在地球上災難這麼多,怎麼救法?要正知正見。那要多少人才能救得了地球?科學家提供一個數字,以地球總人口(六十五億到七十億左右)百分之一的平方根來計算,約是八千人。地球上能有八千人像布萊登先生所說的,把念頭轉過來,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轉迷為悟,有佛法的正知正見,就是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有五種見惑(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五種思惑(貪瞋痴慢疑),把這五種見惑、五種思惑放下了,地球上的災難就沒有了。縱然不能完全斷絕,災難也會大幅度減輕,不至於有重大災害。
這八千人要有真實功德,才能從根本上挽救劫難。何謂真實功德?就是斷見思煩惱。這個要求的標準不算太高,這是我們能做得到的,做到跟初果須陀洹相應就可以。小乘四果四向,我們做到第一步,向著初果這個方向,雖沒有證得初果,就能產生這麼大的力量。如果真的有八千人證得了初果,地球上災難就沒有了。為什麼?這八千人是有福的人,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造作罪業的人享這些有福人的光,沾光,享他們的福。
這八千人怎麼修法?自己也成為八千人當中之一,能行嗎?這不是心想的,要有事實。我們想想經上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的六道眾生,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是憑他自己無量劫來積功累德的基礎建造的。他曾經無量劫積功累德,發四十八願,並用了五劫的時間把四十八願,願願都圓滿的兌現成功。所以極樂世界是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沒有功德怎麼能成就?
我們今天學佛,怎樣成就功德?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功德。幫助苦難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往生淨土,親近彌陀,不退成佛,這是功德。功德怎麼來的?要依教修行。如今災難就在眼前,別的法門來不及修了。專修專弘《無量壽經》,就這一部經,就這一個方法,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不要再有自己的念頭,把自己放下就成功了。表現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沒有自己,只想到如何幫助苦難眾生,只想到正法久住,其他皆放下。這樣的人能有八千位,就能拯救地球了。
所以我們提倡六和敬的修學,要把這個理念擴大。全世界約有兩百個淨宗學會,希望淨宗學會首先響應,如果每個淨宗學會能有六十個人修六和敬,發心斷惡修善,改過自新,轉迷為悟,認真學習經典,紮好三個根,然後在經教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真正發心如是修學。一個淨宗學會有六十人,兩百個學會就有一萬兩千人,超過八千人了。我們以此功德迴向給全人類,迴向給地球,肯定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佛法講念力創造了世界、宇宙,今天被量子科學家證明了。我們真正明白橫豎萬法是一大緣起,十方剎土微塵法界跟我們是一體,我們每天念佛迴向十方剎土微塵法界,希望地球上的大災難化成小災難,小災難化成無災難。這是稀有難逢的機緣,我們遇到了,希望大家發心。
恭錄自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61集
救度苦難眾生
◎播放佛學講座緣由
淨空老法師言:虛空法界眾生原本就是一體。今佛弟子有幸聆聽佛法,當亦照顧虛空法界眾生,尤其是自己的累劫冤親債主。
人到臨命終時,他們往往變化成自家已過世的親人來接引你、報復你、清算你、鬥爭你、障礙你不得往生善處,這樣的冤冤相報,累劫沒完沒了,痛不可言,今幸覺悟明瞭,就當以至誠心,化解一切冤結,求諸佛菩薩加持。讓他們亦有機緣聽聞佛法,化解冤懟、化敵為友、化冤為親,自今而後,永為菩提道上的法侶,同學佛道,共度眾生。
凡我學人,舉手之勞,便可令法界一切眾生聞法得益,何不共襄盛舉,於夜間播放佛學講座呢?從而普令苦難眾生亦有聽經聞法之機緣,獲得離苦得樂之門徑,終能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脫六道輪迴之苦。謹提供播放啟請儀式如下:
◎啟請的儀式:
1.面對阿彌陀佛的聖像禮佛三拜,請阿彌陀佛、諸佛菩薩、龍天護法護持家裡這個講經道場。
心中默念:願佛光慈悲注照這個道場,願龍天護法能擁護這個道場。普念所有與會眾生咸能專心信受,聆聽淨空老法師講解的經。願在佛力威神加持下,所有聽經聞法者,皆能歡喜信受,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六道輪迴。並願我們能相互勉勵,勇猛精進,早日離苦得樂。
最後觀想:這個道場是在法界虛空中不是在家裡,比如可以觀想:家裡的電視變成非常大,電視前的沙發排成無數圈,來聽經的眾生全部都能看到、聽到、有座位坐。
(以上為求佛力加被)
2. 面對窗外或門外,禮請三拜,請法界眾生暨自己及全家人的累劫冤親債主來臨這個道場聽經聞法。
心中祈願:願虛空法界所有眾生,若不嫌棄,末學(或弟子)謹恭請諸位咸來此地聆聽淨空老和尚宣講的經,祝福諸位,咸能得佛力加被,個個都能聽懂義理,歡喜信受,並能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祝福你們早日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
3.如果家裡方便,有小點心、水果一類的食品,可以請法界眾生享用。按人情往來,素重禮節,對於法界眾生亦當尊重。深信,發自內心的真誠,必能感動他們,所謂至誠感通就是這個道理。法界眾生冤親債主等眾,必得殊勝利益。
◎播經的次第(順序)
《地藏經》 (淨空老法師講解)
《中峰三時繫念》 (淨空老法師講解)
《十善業道經》 (淨空老法師講解)
《無量壽經》 (淨空老法師講解)
真誠心救世間
緣起
幫助大眾走出劫難,唯善良心、真誠心能做得到!
自911事件以後,全球籠罩在恐怖氣氛當中,種種戰禍,天災,每日都時有所聞,全世界的人們終日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恐怕將有彌天之巨難,隨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臨。
欲挽救此世界,今天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以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共同來為世界永久和平念佛祈禱,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有堅定的信念與愛心,深信能獲得諸佛菩薩龍天善神的感應來化解世間一切仇恨,對立與衝突所造成的浩劫。
淨空老法師說:
信因果,信上天擇種留良!
反省:自己起心動念,是否真為眾生福祉,真為聖教住世,我的心行良否?
人生苦短,轉瞬之間,如夢幻泡影;數十年間,肉化清風骨化泥,何必惡作!
前人創業,後人收,還有收人在後頭。千年田地八百主,天道好還,得失有主,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所以淨業學人目前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莫過于以至誠心念佛,以此至真至善的念頭代替一切惡念,大家共同向宇宙虛空發出這最真最善最美的訊號,祈求消災免難,世界永久和平。
方法
因此我們決定聯合所有的淨業學人,自九月十四日起,每星期六或星期天:
澳洲時間九月十四日(星期日)上午10:00—12:00
大陸(北京、上海)、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時間:九月十四日(星期日)上午8:00—10:00
紐西蘭時間九月十四日(星期日)下午12:00—2:00
美國西岸時間九月十三日(星期六)下午5:00—7:00
美國中部(達拉斯)時間九月十三日(星期六)晚上7:00—9:00
美國東岸時間九月十三日(星期六)晚上8:00—10:00
夏威夷時間九月十三日(星期六)下午2:00—4:00
德國、法國、義大利時間九月十四日(星期日)凌晨1:00—3:00
英國時間九月十四日(星期日)凌晨0:00—2:00
日本、南韓時間九月十四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
大家在這2小時集中心力共同念佛,我們深信大眾共同念佛祈禱的不思議感應,這可以由日本科學家的試驗,得到實證。
實證
近年日本科學家江本勝等所研究《水的結晶》證明『人類意識可以改變水的結晶』,同理得知,人類的意識是可以改變一切環境的。江本博士於今年八月初訪問澳洲淨宗學院,並在淨宗學院、南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各做一場《水的結晶》實驗報告的講演,深獲大眾的共鳴。他舉出下列的實例:
1997年2月2日午後2時,江本博士在他的辦公室桌上,將一杯內含東京品川自來水,請500個波動講師,在不同的地方,同時觀想,向這杯水發出信息。施行後,拍攝接收從全日本各地傳送過來 《愛之氣和語靈》的這一杯水的結晶,顯出非常美麗的圖案。這個試驗,証明了人類思想的能量,不受距離的影響而生改變。
從科學的試驗,證明了佛經上所說的《諸法所生,唯心(靈知)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靈知)成體。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咸有體性(靈知)》。這就是一切眾生,誠心祈禱,定能生起不可思議感應道交的原理。
懇請
因此在此懇請所有的淨業學人無論你在何處,請在這一天,這個時段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就在你的現前所在地方放下萬緣以真誠心念佛,除佛之外,別無他念。希望以我們純淨純善之強大心念化解一切貪念,仇恨對立等種種之不善念。
個人力量雖然微薄,然合眾人之力卻不可思量。所謂『一切苦果,皆有苦因。業由心造,業由心轉。應知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蓋共修之要妙,全在時一願同,法普人眾。譬如一夫長呼,聲逾丈尋,萬眾共鳴,響徹數里。隻燭之明,僅照房闥,烈炬之光,遠薄霄漢。須知眾生業力固不可思議,而願力亦不可思議。當前浩劫既屬共業召來,而彌天厄運,定憑大願消去。』願與大家共同努力,以真誠心救世界!
澳洲淨宗學院
10/09/2003
誠敬心是修學成就的關鍵
末法時期,佛教已經到了存亡繼絕的關頭。這個世間,人迷得太深,偏邪太過分,如果不回頭,可能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就會在這個時代斷掉。佛法斷滅了,傳統文化亡了,人就更苦了。
我常講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可是很少有人真的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心中還是妄念紛飛,沒有正念。為什麼?聽經不夠,沒有悟。為什麼不悟?真誠恭敬心不夠。印祖常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可是我們連一分誠敬都沒有做到。有一分誠敬,是正信;有二分誠敬,是正解(真理解);三分以上是真幹,決定往生。
因此,修行功夫不是每天念多少佛,念多少經,磕多少頭,功夫在放下。放下之後,用真誠心念佛,佛號就非常管用,一句佛號就跟阿彌陀佛連上線了。沒有放下的人,怎麼念也接不上,好像電信中斷,總是接不上。印祖說「一分誠敬」,就是一分的接通,「十分誠敬」那是圓滿的接通。放下,真誠心才現前;放不下,真誠心不能現前;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把它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功夫就得力,什麼樣的災難也不在乎,你就得大自在。
《彌陀經》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是多生多劫修學累積而來,善根指什麼?能信、能解。有善根還得有福德,福德裡面第一個就是恭敬。所以,對一切人事物恭敬不吃虧,是修福,沒有恭敬心的人福薄,苦難就多。
真正的道場,不論在家、出家、男眾、女眾,心地清淨沒有妄念,起心動念都在思道。不思道就想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夾雜、不懷疑。我們以這種精神、心行接受十方供養,就能消化得了,供養三寶的人也能得福。起心動念思道,開口閉口念佛,這是行在菩薩道上,行在正法上。只要道場有一個人、兩個人如教修行,這個道場就是正法道場。
現在人學佛難,為什麼?心浮氣躁。不要說一分誠敬心,百分之一的誠敬心都沒有,佛法再殊勝,又怎麼能受益?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環境,只要自己具足真誠恭敬,讀經也好,聽經也好,包括在網路上、衛星電視上聽經,沒有不得利益的。普賢十願,第一願就是「禮敬諸佛」,一切恭敬,不僅對一切人、一切眾生,包括無情眾生、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對一切法沒有不恭敬的。
布施也要誠敬心。在《了凡四訓》,有一則公案,有個農村女孩,家境貧窮,她到寺院裡來拜佛,身上只有兩文錢。她拿出這兩文錢,恭恭敬敬地供佛,老和尚親自給她迴向,給她祝福。以後,這個小女孩做了王妃,她帶了一千兩黃金,供養寺院,可是這一次老和尚卻叫他的徒弟給她迴向。她就問老和尚:「我小時候到這裡來,只有兩文錢的布施,老和尚親自給我做迴向。可是今天我帶這麼多錢來,你怎麼反而叫你的徒弟給我做迴向?」老和尚告訴她:「你年輕時候,那兩文錢,是用真誠心供養佛菩薩,我不親自給你迴向對不起你。今天你富貴了,身分地位不一樣,你雖然帶著一千兩黃金來供佛,可是你的心跟從前不一樣,有了傲慢的習氣,所以讓我的徒弟給你迴向就可以了。」不是說窮人就不能修福,窮人真誠的供養,往往比富貴人修的福大得多。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不是虛設的,「遇之無空過者」,只要遇到一定能得利益。但是要記住,沒有恭敬心得不到利益。得利益多少,與誠敬心有關,有十分恭敬心,你能夠吸收十分利益;有兩分恭敬心,你只能接受兩分利益;一切在自己,不在老師。佛菩薩的法音是平等圓滿的,但眾生能得到多少由他自己的福慧決定,因此,從恭敬的程度能夠體察到一個人有多大的福慧。有十分恭敬心的人,佛菩薩必定幫助他早一天圓滿功德,成就福慧。
現在請法師講經是愈來愈困難,為什麼?學習經教的人愈來愈少。我們要發心請轉法輪,第一等的要務是培養法師,遇到真正發心的年輕人,首先在一年的時間內幫助他把四個根紮下來,這是根本,沒有四個根肯定學不出來,為什麼?沒有誠意,沒有誠敬心。誠敬完全體現在四個根中,從四個根來看你有幾分的誠敬,然後就知道你將來會有幾分的成就。愈是有成就的人心地愈真誠,態度愈謙虛,對人愈恭敬,如中國古人所言:「學問深時意氣平」,絕對沒有一點心浮氣躁,心浮氣躁是沒有功夫的表現。
老師看學生,哪個學生有成就,哪個學生沒有成就,看什麼?看誠敬。誠敬不是對老師的,誠敬真的是對自己的。我學習是敬業的心,我會敬重這一門功課,會敬重這一門功課的老師,會敬重學習這門功課的同學。如果沒有敬業的精神,或者懈怠、用心不專,就不是真正想學,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就。沒有誠敬心,即使聖賢佛菩薩來教你,都得不到利益,因此,求善知識教學,恭敬之心是必須具備的條件。不誠不敬是一切罪過的根源,不能忽略。
為什麼聽經聽不懂?誠敬心沒有。會聽的,一句之下都能開悟;不會聽的,聽上一百年還是老樣子。什麼叫會聽,什麼叫不會聽?唯在誠敬。當年,六祖惠能大師半夜聽五祖忍和尚說法,一聽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什麼緣故?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何謂誠?誠是心中沒有雜念。曾國藩先生,將「誠」下了一個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心中還有念頭,誠就沒有了。做到一念不生,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只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才能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這是十分的誠敬。如果還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的念頭沒有了,那是九分的誠敬。阿羅漢能把見思煩惱放下了,他有多少誠敬?五分誠敬。我們現前想一想,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多少?一分都沒有放下;換句話說,沒有誠敬心。所以學佛不能說不用功,勇猛精進幾十年了,佛法的利益沒有得到。每天還是過著六道輪迴凡夫的生活,這就是沒有誠敬的緣故!
我們對經教的誠敬心生不起來,對什麼能生起誠敬心?名利。對經教沒有誠敬,對道德沒有誠敬,對倫理沒有誠敬,對一切都沒有誠敬,唯獨對名聞利養非常有誠敬,這就完了!名聞利養放不下,學佛學到最後是墮三惡道、墮地獄,這個不能不知道。自己晚上睡覺之前好好想想,我這一生走的是哪一條路?佛講的十法界,我走的是佛法界、菩薩法界,還是人天法界、地獄法界、餓鬼法界?如果對經典不熟悉,自以為在學佛,其實全都錯了。我跟章嘉大師學佛三年,他老人家叫我學釋迦牟尼佛,叫我不能離開經教。遇到李老師,要求我在經教中一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可學得太多太雜。學得太多、太雜,安忍就沒有了。所以,修行人頭一個就是心要清淨,無論處於什麼環境,不受外界影響,不受外界誘惑,這就叫安忍;如果禁不起誘惑,被外面境界影響和左右,你就不會成功。為什麼伏不住煩惱?因為沒有恭敬心。如果有真誠恭敬,外面的緣不容易動搖你,你有能力控制住境緣。
經上一再講「一切恭敬」,這是有道理的。儒家《禮記》:「曲禮曰:毋不敬。」敬太重要了。人要是存誠敬之心,不會妄動,不會起惡念。起一個念頭就是不敬,敬就失掉了。從這個地方看,一個人不管對佛學研究有多深、多淵博,講得多好、修得多苦,如果還會被外面境界所轉,等於考試不及格,一無是用,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成敗的關鍵。
百姓宗祠
提倡興建百姓宗祠
我早年提倡建立「百姓宗祠」,至今念念在心。最近,真是得祖宗威神加持,在香港又買了一層樓,原本十一樓是「佛陀教育協會」,九樓是念佛堂,現在十樓買下來,就做為「中華民族百姓祖宗紀念堂」。然而地方太小,所以只供祖宗牌位。
祖宗牌位怎麼寫?照百家姓寫。但是有很多中國的族姓沒有列在百家姓中,所以我們要到中國內地去找,或是到戶政機關,或是透過其他管道,將百家姓中所沒有的姓氏統統收集起來,這可能會達到一千個以上不同的姓氏。而每一家祖宗供一個總牌位,我們每年會定期舉行兩次祭祖法會。
現在在中國已經看不到祠堂了,在海外還能看到許多姓氏的祠堂,但那是一個姓氏、一個族群的。我們如何將各個族群合而為一,建立一個總的華人祠堂,紀念祖先,這個很有意義。
祠堂平常可以作為書院,或是圖書館,聘請老師教學,弘揚中國傳統的學術。正如從前李炳南老師在台中建立的兩個機構(台中蓮社與慈光圖書館),那是一個講學的場所。他的講學偏重在儒與佛,儒佛並弘。如果將來各個地方有人發心建百姓宗祠,可以用此方法。因為祠堂祭典一年頂多只有兩、三次,平常就如同學校、補習班,可以開許多課程,有兒童班、成人班、一般學生的補習班。教學的科目有四書五經、歷史故事,也可以講佛經,甚至於詩詞歌賦、音樂繪畫。在外國,許多人喜歡中國功夫,這個也可以開課,所以科目非常豐富。
我們澳洲圖文巴的「淨宗學院」,將來擴建之後,也可以開十個班。我們是多元文化,絕不只是研究佛法的淨土宗,我們是普遍弘揚「儒、釋、道」中國傳統的學術。我們要聘請有德行、有學問、有專長的好老師來教學,而學習的方式有短期的、長期的,短期約是三個月為一期,長期的有三年、五年,乃至於有九年學程。
「淨宗學院」,「淨」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狹義是專修淨土。這個「淨」是淨化人心,我們是以淨化一切眾生心為宗旨的學院。我們不但弘傳中國固有傳統文化,同時也弘揚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的目的是希求世界和平,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節錄自21-125「吃虧是福」)
**********
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芻議
祭之旨在不忘本,所謂返本報始也。古禮首重祭禮,誠屬心性極則之理而表現於吾人日常生活中者也。真一切行門之大根大本也。祭有三:一曰祭祖先,旨在教民誠、信、忠、敬,愛人如己,事死如生,情至厚也。人心厚,方能繼孝思,篤人倫,醇風俗,進而隆國運,開太平;是為令我中華文化復興光大,普照大千世界,一切眾生之類,咸得和平安樂,福慧自在之基始也。是以淨空早暮禮佛次,必祈我「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早日湧現自由寶島之深願也。
年初,港九佛教領袖洗塵法師來臺訪問,師有意於適當地處興建佛教叢林,此誠大好事也。欲佛陀教化大行於世,非叢林不為功。欲中華文化復興光大,非祠祀不足道。二者誠相輔相成,勢必並行,且必先祠祀。於是建議洗師發心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淨空深以為宗廟乃我中華文化之根本。夫宗廟毀則禮樂崩,禮樂崩則仁義廢,仁義廢則倫常道德不復存在矣。而欲世之不亂,難矣哉!今世亂極矣,人各望治,而終不可治,其故安在?何不思之!世苟不治,則縱有叢林之舉,亦不過徒增一鬥爭之場所耳,智者不為也,敢請先以「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思之。
今世界各國正致力於建設,皆物質建設也,即使至於極,仍是富而不樂,歐美列強,可為殷鑑。其故即在缺乏精神建設之所致也,而精神建設必以宗廟為其根本。是「中華民族百姓宗祠」不可不急急講求也。
「中華民族百姓宗祠」之構想,略如次:
建設宗旨在令我國民,人人得以追往古,繼孝思;以至情內固民心,外結僑情,暨為大陸十億同胞敬愛祖先之心之所歸依。是其恩澤所及,上至百姓宗祖,下及其萬代子孫。佛曰:「其功德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信哉言!
擇善地,建祠堂,合百姓為一家。民吾同胞,萬眾一心,強根固本,在此一舉。
祠堂形式,採取歷代建築藝術。譬如正殿取漢宮圖樣,掖庭採隋、唐格式,其餘殿堂,或取明、清,或法近代。其中階道亭臺,亦復如是。或即仿歷代建築,一式一樣,則可集我歷代建造藝術之大成也。此可聘專家學者,精心構圖。壁盡浮雕,皆是前賢事蹟。務令登其堂者,入其室者,宛然面對祖宗,面對先賢,肅然必有聞其音容也。其敬祖先、愛同胞之深情,油然生焉。是教之返本報始也。
祠堂正殿供奉黃帝,以歷代開國帝王陪享。殿足容萬人,以利祭典。餘廳、堂數百間,則為各姓宗祠環繞。各姓宗祠神主牌位,質地相同,格式一樣,可統一製造。色分三等,譬如紫色金字表忠孝,黃色金字者表平民,黑色白字者表奸佞。是亦寓褒、貶之意,以期收勸惡獎善之功也。
祠堂內設「陳列館」、「圖書館」、「講堂」、「研究室」等多所設施,專供國內外同胞進修之用。祠堂中除年節祭典外,並常設有「國史」、「倫理」、「經學」、「子學」、「文學」等各種專門學術講座。使祠堂學校化,祠堂家庭化。又附設有「招待所」、「餐廳」等設施,以利接待行人也。
祠堂外有廣大園林,園林中有塔數百,皆為百姓納骨之塔,如趙氏之塔、李氏之塔等等。塔之建造,各各不同,斯為百姓先人骨灰收藏之所在也。如是處處塔林、碑林、先賢造像、石雕、亭臺樓閣,隨處可見,花前樹下,天樂盈空,法音宣流,疑是西方佛國也。以其中處處皆有擴音設備,亭閣並有閉路電視,故隨處可聞音樂,可聽講演,電視中則講者之神態亦一覽無遺也。即使是觀光遊客,亦收機會教化之功耳。園林有地三百甲,具足真、善、美、慧,其為我五千年歷史文化一時呈現吾人眼底,令其即時了知中華文化之博大光輝,其啟發我人之自尊、自信、自強之心,誠具有不可思議之功效存焉。此之謂將中華文化從根救起也。建設事功畢,則奉獻國家,請由政府特派奉祀官以統理之。然後興起叢林,吾深信必有神運焉。
次曰祭天:天者天理也。有事必有理。祭天旨在教民即事以明其法爾自然之理也。天理明則良知現,良知現則道義生。心生道義,行順理智,此祭天之本義也。
三曰祭諸神:諸神即指萬物萬事之謂也。祭之旨在教民敬事愛物,以成百藝,是為生活之藝術感情之表現,並非迷信也。如地神、山神、海神、樹神、花神、五穀神,乃至門神、灶神等等,無一不是教人敬事愛物之意也。實即國父 孫中山先生所謂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勤儉之道,從此生矣。其立意之精美,則非淺智所知也。
三祭備,真善美滿之人生樂趣,始得與物同享。佛法曰:「離苦得樂」,是祭之道不亦大矣哉!
淨宗學院
淨宗學院修學簡介
1. 近代佛教衰微,總的原因由於缺乏弘法修行的人才,沒有護持佛法的善知識。
2. 佛法傳統的修學是以戒定慧三學為基礎,修學的目標是要成佛、成菩薩。現在雖有許多佛學院,這些佛學院只是傳授知識,而不是修得戒定智慧,並不能超越生死輪迴。
3. 佛法真正的修行有三個階段:一、轉惡為善。二、轉迷為悟。三、轉凡成聖。
4. 淨宗學院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出真正在佛法修行有成就的弘護人才,這是我們辦學的唯一目的。
5. 淨宗學院的設備:
(1) 圖書館:四庫全書一套、四庫薈要二套、十種不同版本的大藏經、二十五史等籍5000多冊。
(2) 視聽圖書:藏有淨空老法師歷年來講經的卡帶、VCD等數百種。
(3) 網際網路及電腦的設備:每位學生有一台手提電腦。學院亦設有公用電腦,可以接收網路及傳送電子郵件。教學講經現場同步網路立即播出,並有英語、越語同步翻譯,以利遠程同學同時學習。
(4) 錄音錄影設備:我們有一所完善的攝影棚,遠程教學資料室。
6. 修學的方式:每天8小時念佛,8小時聽經,聽經只聽一卷一小時的帶子,反覆聽8次,以此方式完成戒定慧的修學。
7. 修學的科目:有《弟子規》、《三字經》、等儒學科目,奠定轉惡為善的基礎;以《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編》,等因果書籍,作為轉惡為善的指導。進一步以《十善業道經》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作為指導,使我們的思想及行為做到純善無惡。如能做到以上教誨,再以《淨宗修行守則》(二種版本)中的科目作為我們修行的功課。
我們最終的目標不僅是要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更要轉凡成聖。唯有使自己成聖成賢,我們才有能力幫助佛法的弘傳,解救當前及後世苦難的眾生。
彌陀村
「養老院」是最有希望的工程
現前由於科技醫藥發達,人的壽命延長了;佛說這是過去生中他們所修的福報。長壽者多,人口老化,這是當前社會嚴重問題。每個國家地區政府都非常關心這件事,所以普遍建設老人公寓和安老院。我們在澳洲所看到的退休村,也都是老人福利的設施。
佛法最重視「養老」,這是「淨業三福」的落實。第一條就教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辦老人院就是實踐落實佛陀的教訓。這個教訓是整個佛法的根基,如果不在這件事上真正用功夫,念佛也不能往生,修學任何法門都得不到結果,所以養老是佛法裡的中心課題,比什麼都重要。
可是社會上有些人,認為養老院是無希望工程,老了之後就會死,不如辦孤兒院、辦學校。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有沒有希望在人,不在事。新加坡政府鼓勵每個宗教社團辦養老院和孤兒院,收容社會上沒有親人照顧的這些老人與兒童。我們對這件事非常關心,我們是推動再生的教育、來生的教育,所以老人就變成有希望,而且是真實的希望。佛在楞嚴會上說明了生死的真相,那祇是因果的轉變和相續現相,生命是永恆的,凡人的色身是隨自己所造業力轉變出現的。所以老人在這個轉變中生起極大的希望。
一九八三年,我在舊金山見到一所老人公寓,這裡住有四百多位老人,而且還附設一個幼稚園,這是一位猶太人主辦的,辦得很成功。於是我就聯想到,二十一世紀的佛教道場一定是這樣的形式,啟示我對「彌陀村」的想法,住進彌陀村的就是退休的老人。他們一生當中,應當做的事都做了;現在退休了,還有多餘的時間,應當協助他們做來生轉變的大事,這是更有意義的工程。
因此我們對老人要有「宗教教育」,每天讓他有機會聽經,幫助他覺悟,每天帶領他念佛。他就會意識到,晚年的修學生活,才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中國人常講「童少年時要培福,奠定一生福德的基礎。少壯時要為社會、為人民服務,這是造福。晚年才是享福。」所以享福決定是在晚年,我們要把這個理念落實。人在晚年,漸漸老化了,如果沒有事做會打妄想,會生煩惱,這就是外國人所說的「老年是人生的墳墓」,跟中國人的想法不一樣。
所以「宗教教育」非常重要,要向他們講解六道輪迴的狀況,向他們說明十法界諸佛剎土的殊勝莊嚴,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歷史,阿彌陀佛因地的修學,果地上的成就,諸佛的讚歎,往生的殊勝,使他們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活力,幫助他們真正看破世間,放下一切,得大自在。他只要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佛了。我們的道場只要有一人念佛往生成佛,所有的投資、建設就沒有白費,所以這是一個最有希望的工程!世間什麼樣的希望也沒有這個希望殊勝。
這種「老人院」是成就諸佛菩薩的第一道場,也是二十一世紀的主要修學道場。我們帶頭做,也把這個理念、做法、成果,介紹給其他宗教。我們期望所有宗教都能著重養老,都能幫助老人往生作佛,或者是生天享天福。
大乘經說,「往生不退成佛」。我們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只要懂得理論、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正是古大德所講的,「萬修萬人去」。往生作佛是最難的事,我們都能做到,生天哪有做不到的!每個宗教都有他們嚮往的天堂,我們就應當全心全力幫助他們達到生天的目的。我們願意生天堂,也要把所有的人都帶進天堂。學佛的同修期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把我們的同修都帶到極樂世界,這是大功德,無比殊勝莊嚴。總希望一切眾生在一生之中,個個作佛、作菩薩。我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間就有意義、有價值,沒有白來了。
可是這件事要落實,要做得很圓滿、很成功,一定要深入經藏。我學佛四十七年,講經四十年,對於這樁事體會深刻。古人學佛成就的多,原因就是他們對於讀誦,講解研究討論,鍥而不捨,所以奠定了堅定的信願,以堅定的信願做基礎就會有成就。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每天講經說法不中斷。同學們每天時時刻刻研究討論,與佛菩薩做朋友,時時刻刻都不離開,魔就沒有能力擾亂,道業就能成就。
今天在新加坡,我們每天講經兩小時,時間還是不夠。但是現代眾生沒有這麼大的福報,他們需要工作,需要照顧家庭,一天能來聽經兩小時,已經是很難得了。因此,我們就想到老年才是最合適的修學階段,他們的工作放下了,兒孫長成了,不再顧慮了。這時可以安心來修道,這是修道最好的時期。我們看清楚、看明白,就要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
我要求李木源居士,將來在「彌陀村」裡服務的工作人員要接受訓練,要天天聽經,要在念佛堂念佛。我們要以孝順父母的心來服務每位老人,以恭敬佛菩薩的心來恭敬每位老人,這是其他老人院所沒有的。在「彌陀村」裡面,每天有兩小時講經,二十二小時念佛。但並不是要求每個人二十四小時聽經念佛,而是要真正發心到念佛堂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念佛堂裡,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晚上睡覺醒過來了,就到念佛堂去念佛,所以念佛堂總有人念佛,不拘人數多少。至於其他的娛樂也會安排,像民族舞蹈、表演、戲劇,每個星期都安排一場,讓老人有充分的娛樂時間,有平靜、快樂的生活,如同大家庭一樣的和樂溫馨。
我們在歷代往生傳中看到,果然如理如法的修學,有三年五載成就的;也有十年八年成就的。由此可知,退休之後,正是我們用功念佛的好時候。所以老人院是充滿了希望,決定不是無希望工程,我一定要在無希望中,幫助他們充滿希望。而且我還要把這個理念,介紹給所有的宗教,我們共同努力幫助一切眾生,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從人道提升到天道,從凡夫提升到聖人,這是我們應該全心全力去做的。我們幫助別人提升,自己不知不覺也就同時提升了。我們幫助別人作佛,自己哪有不作佛的道理!我們幫助別人升天,我們自己怎麼會不升天!
由此可知,世出世法確實如佛所說的「無有定法」,一切吉凶禍福、善惡利害,都在一念之間。這一念能轉過來,轉惡為善,轉無希望成無窮的希望,轉人作天,轉凡成聖,都在一念之間。
佛對我們的教導都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這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而性德必須落實,落實的第一步就是養老。我們每個人都會老,我們尊敬老人,照顧老人,到自己老的時候,年輕人就會尊敬、照顧你。我們不尊敬老人,到自己老的時候,也就沒有人尊敬你,這是因果報應。佛經上講,照顧自己的父母,這個功德等於供養佛。佛常講,你家裡有兩尊活佛,就是你的父母。不孝養父母,去供養佛,佛不會接受,所以一定是從「孝親尊師」做起。
今天我們在新加坡的工作,第一是要建彌陀村養老,第二是培訓年輕的法師,第三就是聯誼各個族群宗教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讓我們大家一同創造美好、繁榮、安定的社會,創造真實的世界和平,決定不能有私心。自私自利是迷惑顛倒,保全自私就是保全自己在三惡道永不得出離,因此真正覺悟的人,必定是念念為一切眾生,放棄自私的利益,這才能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
佛經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要把它兌現、落實。世間有一些作惡的人,如何能把惡人變成好人,把邪知見的人變成正知見的人,把造作罪業的人變成修福的人,你就成功了。我們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去對待一切人,再惡劣的眾生也會被感化,不能感化總是自己做得不夠,要反省、要改過,這是真誠當中還存有自私。在事相上,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就行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徹底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控制、佔有的欲念。放棄自己的成見,這個很重要;自己想要怎樣做,那就錯了。
自己的缺點很多,自己不知道,別人看出來了,說出我們的過失,我們就要很認真的檢討,立刻改進,改過就是進步。別人給我們指出,幫助我們向上提升,我們非常感激,那是我們的恩人,我們一生都生活在「感恩」之中。我們全心全力的幫助社會,利益眾生,別人怎樣做不必去過問,心要永遠保持清淨,這個功德才是圓滿功德。我們看到許多人做好事,做完之後還有顧慮、有牽掛,這樣心就不清淨,做的是三界有漏的善果,果報在人天。清淨的福德,果報在極樂世界、在一真法界,絕對不一樣。
我們學佛的同修,出家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樣,在家學佛要做在家人的好榜樣,道場要做道場的好榜樣,我們建老人院是所有老人院的好榜樣,我們就成功了。這確實是世間最殊勝、最有希望的工程,我們有緣份一定要抓住機會,認真努力去做,不能錯過。願與諸同修共勉之!
住在彌陀村是一分錢不收
彌陀村建成之後,念佛堂能容納一、兩千人。住在彌陀村的同修們都是佛菩薩,因為到此地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作佛,「念佛是因,作佛是果」。念佛堂一定是二十四小時念佛不間斷,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我們是業習深重的凡夫,要日夜念佛不間斷,體力上有困難,但是有困難也要克服。
過去諦閑老和尚教他的徒弟——鍋漏匠,念佛的方法,就是「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決定不可以偷懶、懈怠,這是為自己也是為眾生;你成佛了,就能普度眾生,這是自利利他。希望大家自動自發,不要人督促。到念佛堂念佛穿海青,念累了休息也不脫海青;海青脫下來,怕會睡著,耽誤了念佛的功夫;和衣而睡能提高警覺,盡量防止自己懈怠懶散。在這種道場修學,豈有不成佛之理!
住在彌陀村是一分錢不收,因為你是諸佛菩薩,我們理當供養。佛的十種德號裡有「應供」,你住在這裡,就應當接受一切眾生的供養。你要去作佛了,所以我們是以供養諸佛的心來供養你,幫助你在這一生圓成佛道,這個緣多殊勝!
念佛堂
一九六一年我曾有個妄想,念佛堂應建設圓圓滿滿的如蓮花圓形的,為此我還畫了一幅圖。建一個直徑四十米圓形的念佛堂,念佛堂如一個足球場大小,旁邊蓋四百多間寮房,一個寮房住三個人,就可以住一千兩百多人。
我們希望道場不放功德箱,不收一分錢,不要給人有壓力,歡迎大家隨時來念佛。如果一進來就要出錢,會嚇得人都不敢來了。而常住者只有一個條件,就是老實念佛。所以,它不只是養老,而是要誠心念佛的。
念佛堂,每一堂都有出家人帶領。你念佛,我們以最真誠恭敬心來供養你,所以一定要真正發心作佛才行。假如有人說,我不想作佛,是想貪圖享受,怎麼辦?不要緊,如有人想偷懶逃課,到寮房睡覺,我們也不去理會,因為道場有護法神會懲罰他,由護法神管理,我們無需過問,我們還是做好人。
將來我們規定念佛堂念佛的同修,每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念佛,採取諦閑老和尚的方法,「念累了回寮房休息,休息好後立即到念佛堂繼續念佛」。為防偷懶者趁機睡懶覺,將來這四百多個寮房的門做成玻璃門,由外可清楚見內,另外再派有專門巡寮的人,絕不允許睡懶覺!而且休息時一定要求不脫海青,以提起警覺心。這樣彼此互相警策勉勵,才能真正用功。
聽經時,念佛堂四周有大螢幕,就在念佛堂止靜坐下來聽經,每天聽經兩小時。「衣食住行」四事由常住供養。常住何來的經費?是阿彌陀佛給的福報。
這樣念佛堂的磁場或氣氛,肯定非常不可思議,只要進入念佛堂念上兩、三天,就會親自體驗到。因為念佛堂有諸佛菩薩在念佛,在為我們做影響、做示範,否則絕不可能如此殊勝。我們只要心正、行正,一切為佛法、為眾生,凡事一帆風順,有求必應。
我這個妄想打了三十多年,為何早不成就?早時心量雖放開了,但未達虛空法界之大。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你有求願,不能現前,不能兌現,是自己有障礙。」只是我們不知道障礙在何處,如能把障礙消除,感應就現前了。我們通過學習《華嚴經》得知,心量小不可以!
同修們都聽說過「大心凡夫」,何謂大心?起心動念,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想。只為自己、家庭、團體、國家和這個世界想,心量太小了,非大心凡夫。「大」的標準是盡虛空遍法界,如此想才行!
我們建彌陀村、建念佛堂,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建立的,不是我這個地區、我這個國家,也不是我這個世界,是為盡虛空、遍法界,此為大心凡夫。因為有如是心,所以虛空法界、他方諸佛國土的佛菩薩也到這個念佛堂念佛。我們開放的是虛空法界,所以諸佛菩薩來此念佛,龍天護法來守護。心量大,只有眾生,只有佛法,沒有自己,如此才能感應道交,真正達到有求必應。
我這個妄想要想兌現,必須求三寶威神加持,並非人力所能做到。我們只要深信佛法,深信諸佛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就無所畏懼。這樣的道場建好之後,我們不敢講絕後,但肯定是空前,是現代第一念佛道場。
我們無所求,只希望建立這樣第一個道場,做一個榜樣。因為在世界發達國家中,對老人福利事業都做得很多,我們也參觀了很多,對於老人精神生活方面照顧的比較少,這點非常遺憾。我們希望在精神、物質都能盡心盡力去做,使老人們真正能感受到是其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希望將來如此之道場,能遍布全世界每個地區,這世界就會變成念佛的世界。
念佛堂採二十四小時開放。堂內劃分三區:
(一)拜佛區:佛像供在念佛堂中央,不靠牆(回字形),佛像前面舖大地毯,供拜佛用。
(二)經行區:佛像的四周邊是繞佛經行用。
(三)止靜區:靠牆的兩旁擺蒲團,供念累的人休息,只坐著聽佛號,不念出聲,這是止靜區域。
這三區不須有人安排、照顧,全隨自己歡喜,想經行,就繞佛;想坐著念,就到旁邊靜念;想拜佛,就到當中禮佛。佛堂裡沒有維那、悅眾,只用念佛機放佛號,大家聲調跟著念佛機的聲調一致。進佛堂只有一個規矩:絕不說話也不打招呼,法師亦不例外,見如不見,否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法師好!」佛號裡夾雜一個「法師好」,這就打閒岔。
飲食採自助餐式,一份份準備好,無需人通知,餓了就去吃。如此,佛堂才清淨、莊嚴,功夫才能得力。佛堂隔壁闢一間休息室,做成通舖,累了就到裡面休息。
這樣的念佛方式符合諦閑老法師的教誨,無論繞念、坐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一醒過來,佛號就接續,多自在!這是真精進、真得力。所以一進入念佛堂,真正生歡喜心。歡喜念多久就念多久;歡喜何時離開就離開,不與任何人打招呼。這種念佛的方法好,毫無壓力,非常適合現代大眾。
學習印光大師教誨
世亂已極,無可救藥,有志之士,何忍坐視。然人心已死,不易挽回。孔子不云乎,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悅乎,繹之為貴。悅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然於無可設法中,不妨特為設法。以世道之亂,人心之死,在於不講因果,不講家庭教育。果能注重此二事,則人人知因果,家家有教育,一切法語巽言,均成家常茶飯,無一人肯一日離者。光常曰,因果者,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也。教子為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教女尤為重要也。以有賢女,方有賢婦賢母。賢母所生之兒女,皆為賢人。此三太之所以興周,而後世稱女人為太太之來源也。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蓋以母教為本也。
救治辦法:
一、培護弘法人才。
二、舉辦各種傳統文化論壇,旨在令社會大眾認知傳統文化價值,自救、救家、救國、救世,唯此可辦。
三、勸勉有志之士,身體力行,即是佛菩薩再來人也。
和諧世界 從心開始
心淨國土淨 心安眾生安 心平天下平
2006年1月4日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講話
諸位同學,大家新年好!
這些年來,我們將愛送到全世界,肯定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期望人人能學會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世界、愛眾生。愛,從心、從受。以真心感受為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真誠包太虛,仁愛周沙界。落實在世間,即是弟子規;落實在佛法,即是十善業道。故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亦即是十善業道遍法界,弟子規教滿娑婆。
愛就是十善業道的圓滿落實,也是世界文明的遺產。愛就是弟子規的圓滿落實,也是人類智慧經驗的承傳。愛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愛就是本性、本善、純淨、純善。愛就是真理、真諦、生命、永恆。愛就是神聖、上帝、真主、聖靈。愛孕育出宇宙萬物,天地萬物,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一切佛聖所證所得,即是自愛。一切佛聖所教所化,即是愛他(十善業與弟子規的落實)。一切聖賢的教化,就是真誠愛心(弟子規、十善業道生活規範的教育)。
三災是果,三毒是因。水災是果,貪欲是因;火災是果,瞋恚是因;風災是果,愚癡是因;地震是果,傲慢是因。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心平氣和,災難自息。真誠愛心,無毫分不善夾雜,人人上善、家家和樂,自然不起三災諸難。三學(戒定慧)增上,仁愛禮讓,天下和順,國豐民安,兵戈無用,自然百福駢臻,千祥雲集!這是聖賢仁愛教育的圓滿效果,吾人真性的自然顯發。願我同倫特重十善業道及弟子規的認知與學習,務必百分之百的圓滿落實。此乃化解一切災難,化解一切衝突、對立、矛盾之根本修行大法!
年前,有同學送兩本書給我看,是香港風水家、命相家出版的,預言今年的運程。今年的世運,不會比去年更好,災難還是有。在幾個月前,世界衛生組織曾經預告,我聽同學說,提醒大眾注意防止瘟疫。今年的瘟疫就是大家熟知的「禽流感」。說這個瘟疫很可能在去年冬天爆發。如果瘟疫爆發,會蔓延到今年春天。那就很嚴重!不過還好,去年冬天我們平安度過了,好像立春也很快到了,這個災難至少可以說是減輕,或者是推遲了。
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言確實是令人恐怖。他說,這個瘟疫要是一旦蔓延到全世界,受災害的大概有一億人,死亡率是二分之一,也就是五千萬;可見得非常非常嚴重。所以我們道場以及全世界的淨宗學會,還有在家收看我們衛星跟網絡的同學們,我都提醒他們,要認真努力研教、念佛。念佛為什麼還要研教?如果教理不通,則念佛屬於迷信;固然能有一點好處,好處不大。如果對教理有深度的認識通達,則念佛的功夫就不一樣了。念佛、誦經,甚至於我們淨宗學會提倡的三時繫念,效果也就不一樣。
確實有靈媒透訊息給我,要求主持法師們在做三時繫念時一定要「隨文入觀」,鬼神才得到較大的利益;如果不能隨文作觀,只照儀規去念,效力不大。由此可知,人與人、人與萬物、人與天地鬼神的感應;唯真誠心能感。我心不誠,感動的力量就很薄弱。佛法的儀規是引導我們至誠感通,若不能隨文入觀,效果自然降低。因此,我們才將三時繫念法事做了詳細的講解。過去,我也曾要求做法事者一定要把三時繫念講解先聽一遍。昀好是帶領大眾一齊聽,使參與法會的人都能懂得經文的意義,口念到同時心念到,這就是隨文入觀,效果自然就加深了。應該是每一堂三時繫念之前,都要將講解聽幾遍。
同一個道理,念佛也是如此,我們對於經教要是不深入,效果就薄弱。一個有德行的人念佛,我們念一萬聲佛號都抵不過他一聲佛號。什麼叫德行?就是真正通達的人,有感應的人。古德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有德行者一聲佛號就與佛起感應;
我們念一萬聲都起不了感應。雖然是念,功力不相同,道理在此。
所以,佛法在中國傳承了兩千年,佛教正式傳到中國是公元六十七年,現在是二ΟΟ六年;到二Ο六七年,就是兩千年了。代代相傳,傳到我們這一代衰微到極處了。你要問什麼原因?大概我們今天在這個地區、這個國家、這個世界,我相信念佛的人絕對比古時候人數多。現在人口多,古時人口少。人數決定比從前多,但是感應不如古代,原因就是古今人學佛的心態不一樣。現代人妄念太多,無耐心;古人的心比較純,比較專一,所以他們的效果比我們好。
中國佛教協會與國家宗教局,今年四月在浙江舉辦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提出論壇的主題《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副題有三句話:「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提示得好!我聽說此次邀請了幾十個國家代表參加,規模很大。我們聽了很歡喜,就是中國的佛教,中國的宗教走向國際,這是好事。題目也非常之好。現在世界不和,這是舉世之人都關心的一樁大事。如何能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三句話若能落實,則衝突自然不生。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即能落實。但是心淨,我們的心怎樣才能清淨?怎樣才能安?怎樣才能平?這就是論題核心!在佛門裡講,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這三個問題解決了,眾生就成佛了。雖然說的是三句,實際則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一個得到了,另外兩個都得到。心清淨,心清淨哪有不安、哪有不平的道理!心要安了,當然清淨,當然平等了。所以一個得到,三個都得到。就像是《無量壽經》講的「覺、正、淨」。
看到這三句話,自然就會聯想到禪宗慧可大師的故事。梁武帝的時代,達摩祖師把禪到傳到中國來。梁武帝是佛門的大護法,與達摩祖師談話不投機,沒有緣分,所以沒有得到梁武帝的護持。於是他到嵩山少林寺去閉關,在那個地方住了九年,才遇到一個人跟他學習,就是慧可。慧可是很誠心,當時是冬天,看到達摩祖師在屋裡打坐,也不敢去打攪,就在門外等待,等他下座再求他。時間太久了,冬天下雪,雪積過膝,達摩祖師還沒有出定。慧可等了很久,他的心很堅定。於是他就用戒刀把自己的左手臂砍斷,拿著這隻手臂去供養達摩祖師。所以二祖只有一隻右手,左手供養師父了。
這時達摩祖師睜開眼看到眼前的光景,說:你到底為什麼?何苦來,自己把手臂割斷來供養?尤其看到在雪地裡又站了這麼久,就問他為什麼?慧可說:弟子心中不安,求大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對慧可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這句話提醒了慧可,慧可回光返照。良久,跟達摩祖師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與汝安心竟」。慧可於言下大悟,於是達摩就把衣缽傳給他,是為禪宗第二代祖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心安了,心當然清淨、心當然平等了。現在這個題目:「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國土清淨,社會安定,人民和樂,天下太平,總要大眾覺悟才能辦到,才能落實。當然要從我自己「修身為本,教學為先」做起!
惠能大師是第六代祖,他的語錄後人尊稱為《壇經》,把他的語錄跟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同等的看待。你看看,禪宗所有歷代祖師的著述都稱「語錄」,沒有稱「經」,唯獨六祖的語錄稱「經」,這是後人對他的尊重,他實在了不起。一生教學,在他會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大德有四十三人,這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第二個人,惠能以前沒有,惠能以後也沒有。
我們知道明心見性,在《華嚴經》上就是法身菩薩,這個境界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我們在《華嚴經》裡見到,他們對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執著放下了,分別也放下了,起心動念都放下了。起心動念是無明,無明沒有了,分別執著當然也斷了。覓心了不可得,你起什麼心?你動什麼念?起心動念是妄心,不起心不動念是真
心。真心在哪裡?真心遍法界,真心遍虛空,遍一切時。《華嚴經》上說整個宇宙,一切萬法、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是真心現的,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十法界依正莊嚴。「唯識所變」,識是妄心,真心現相,妄心將此現象變為六道,變為十法界。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一悟一切悟,這個問題才真正得到解決了。
宗門跟教下不一樣,宗門是悟後起修,所以它的悟是頓悟。悟了之後要修,修是什麼?你還有習氣在,煩惱是斷了,還有習氣,必須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將習氣磨光。悟後起修,即是《華嚴經》末後善財五十三參,他在文殊會下開悟了。五十三參是歷事鍊心,成就後得智。《華嚴》給我們開了非常好的典範。覺悟之後從事於教學工作,所以自己成就之後只有一樁事,教化眾生。譬如釋迦牟尼佛三十歲示現成道,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大徹大悟,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不再起心動念了,這才是真正徹悟。如果沒有執著,還有分別,還會起心動念,這是阿羅漢;如果執著、分別都斷了,還會起心動念,這是菩薩。諸位要知道,這個菩薩是十法界、四聖法界的菩薩、佛,他雖會起心動念,確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他能將起心動念也斷掉,他就超越十法界了。我們在《華嚴》裡講得很多,對這個境界很清楚。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斷執著、斷分別、斷起心動念。「法」是方法,「門」是門道。方法門道很多,統統修的是這樁事;如果不是修這個,就不叫佛法。修行必須要斷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你看《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生佛平等,本來就是平等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是說明佛跟眾生本來平等。為什麼你現在變成這個樣子?就是你無端,無緣無故生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怎麼變的?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
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能將一切分別執著放下,不再分別、不再
執著,就成菩薩,超越六道輪迴;若不再起心動念,那就超越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只要念頭一轉,凡夫成佛只在一念之間,一念真轉得過來就成佛了。釋迦牟尼成佛了,身體還在世間,不礙事;用這個身體度眾生,幫助別人覺悟,再利用這個身體斷自己殘餘的習氣,這是對自己的提升。昀重要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自利利他,自度而後才能度人。
佛把宇宙人生真相講得這麼簡單、這麼清楚、這麼明白!可是有人聽到,雖是覺悟,他的覺悟就像閃電一樣,光一閃,之後又迷了。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煩惱習氣太重了。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累積的煩惱習氣,哪有那麼快一下就明白了!一下明白的人是有,不多。像祖師大德,真的,他們一下就明白了;慧可幾句話他就明白了。他這一明白的現象是什麼?真正放下了。我們今天聽經,明不明白?明白了。依舊沒有放下,那個明白是假的,不是真明白;真明白,真的就放下了。什麼時候才真明白?長時薰修,就是在惠能大師的會下,我們都看到,真正明白過來的有四十三位。四十三人中有的人是很快,幾個月,二、三年就開悟了;有的二、三十年。跟著能大師,天天聽他講經說法,依照他的指導去修行,二、三十年才覺悟,不錯了!二、三十年他就成佛了,所以很值得我們尊敬。
到今天這個時代,我們講得再清楚、再明白,能不能開悟?這話不是我說的,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講的。黃老居士跟虛雲老和尚參過禪。他學密,密宗的老師是貢噶上師,這都是很有聲望的、很有成就的。早年我回國就是去看他,我們在美國結的緣,但是在美國沒有見過面。我知道他的訊息,就到北京去探望他。他告訴我,現在這個時代,禪沒有了,密也沒有了。參禪不會開悟,大概現在這個時代,得禪定的都沒有了;學密也不能成就。他跟我說,昀近六十年當中,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他說,往後恐怕沒有了,唯一能成就的就是念佛,帶業往生。所以他自己這一生雖然學禪、學密,花了那麼多時間,那麼多精神,昀後還是念佛求往生的。他在生病的時候,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勇猛精進,他是念佛往生的。
他的老師是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會集本就是夏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時間編成的。我在海外弘揚這個本子,他在國內弘揚這個本子。在那個時代弘揚這個本子只有我們兩個人,所以我們見面非常親切。《無量壽經》的經題;經題是全經的總綱領,就好像文章的題目一樣,很重要。經題裡包含著「清淨,平等,覺」,與國家宗教局提出的論題相應,「心淨,心安,心平」。「平」是平等,「淨」是清淨;覺了就「安」了,迷了心就不安。你看看,這個論題就是《無量壽經》修行昀高的指導綱要。清淨、平等、覺,就是心淨、心安、心平。希望真正得到「心淨、心安、心平」,必須要學習《大乘無量壽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昀近學習的「淨行品」,文殊菩薩告訴我們一個總綱領,「善用其心(清淨平等覺),則能成就一切勝妙功德」,怎樣善用其心?經文略舉一百四十一願。從這些例子裡,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你就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應該怎樣用心。一百四十一是表法,清涼大師說得很清楚,一百就是十信位。十信是學習的基礎,每一位都圓攝一切位,十乘十是一百;這是詳說。四十一則表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此是略說。經文對於基礎教學說得很清楚,說了一百首,昀難的就是基礎教育。
我們今天學佛遭遇到的嚴重困難,念佛念這麼多年,連個消息都沒有。誰敢說自己有把握往生?沒有把握,原因在哪裡?是我們忽略了基礎的教育,基礎的教學。佛是非常慈悲,講得很周到,我們也真的明白了,掌握到了。淨宗同學修行五個科目,第一「淨業三福」,是整個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找到了。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做到沒有?如果這一條不能落實,則連根都沒有了。這一條是根本,是世間法,不是佛法。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接受三皈才是佛弟子。所以第一條是世間善人,就是佛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世間善都沒有,怎麼能學佛?佛是大善,佛的善是建立在世間善的基礎上。
在戒律裡,《佛藏經》說得很好,「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是他的學生。小乘是什麼?小乘是人天善,學佛必須從人天善上紮根。我們連人天善都沒做到。昀近也常有同學來看我,從內地來的,告訴我現在在國內學習《弟子規》的風氣很盛。有些年輕的同學們,還有不少是從事於教育工作的,做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原本都以為自己很孝順,做得都不錯,結果學了《弟子規》之後才感到很慚愧,孝悌實在沒有做到,與《弟子規》上的標準差得太遠!這是弟子規的教學,已經產生效果了,很難得。
中國佛教從唐朝中葉以後,就不學小乘了,而以儒、道代替小乘。所以從前無論在家出家,學佛的同學沒有不念儒書的;換句話說,沒有不學《弟子規》的。雖然不叫《弟子規》,但是跟《弟子規》總是一類的課目。諸位在陳弘謀的《五種遺規》裡,《養正遺規》、《訓俗遺規》、《教女儀規》,你就能看到。我們現在將它重新製版,分為五冊。第一、二冊已經出版,《養正》、《訓俗》與《弟子規》是同屬一類的書。我們過去學習也不是用《弟子規》,而是用《養正》和《禮記》裡的《曲禮》、《內則》。《禮記》也有十幾篇,每一篇都好,學這些規矩教訓,奠定修養的基礎,才曉得怎樣「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所以我現在將這兩句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這兩句就沒有做到。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經》我們也詳細講過,留有錄相帶,現在做成光碟。有些同學們很發心,依照講演把它整理成文字。因為它是學佛的基礎,非常重要。這篇文字我自己看過,並加以修正。現在這本書也在大量流通,以此奠定學佛的基礎。如不能把《弟子規》與《十善業道》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則三皈五戒就做不到。三皈就是覺、正、淨,就是此地講的「心淨、心安、心平」。你看惠能大師在《壇經》裡與大眾開示,他不說皈依佛,而說「皈依覺」,「覺而不迷」是皈依佛;覺則心安。「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心平。「淨而不染」是皈依僧,心得清淨。這三句即是三寶!能大師說得好。我們今天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很多人聽不懂,反而產生誤會,皈依佛就想到佛像,皈依法就想到經書,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其實佛說三皈不是這個意思;佛教我們應當皈依自性三寶,「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清淨」,是這個意思,不能錯會了!
這三句應如何學習?第一要覺悟,覺什麼?聖人教人皆是首先將學習的總綱領傳授與人。《三字經》開端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就是覺。教你要肯定所有一切人的本性本善。佛教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與「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個意思。你要肯定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他必能作佛!他本來就是佛。所以人本來就善,為什麼變成不善?學壞了。人人都有佛性,你為什麼變成眾生?學錯了。由此可知,「教由興起」,教育多麼重要!
所以宗門教學確實相當高明,開端就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有佛性。首先要肯定一切萬法從自性生,也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宇宙、萬物、眾生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肯定一切法從自性生。自性、自心是真佛!所以真佛是自己的自性,成佛沒有別的,恢復自性而已。絕對不是說自性之外還有個佛給你成。所以眾生覺了就稱為「佛」,迷了就稱為「眾生」;凡聖的差別就是「覺、迷」。
現在我們迷了,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已經養成了許多壞習慣、壞習氣。首先你要覺悟,覺悟才會產生信心;我能成就,有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你若沒有信心,什麼事都不能成就。世出世法一切事,成就大小總是決定在信心。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然生起信心,我們相信所有一切不善,自性裡本來沒有,這是馬鳴菩薩《起信論》裡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煩惱習氣都是「不覺」變現出來的,本來沒有。你說殺生、偷盜,自性裡也沒有。為什麼現在會有這些習氣、這種行為?這都是染上妄想、分別、執著的現象,這不是自性本有的。
現在我們應從哪裡開始修正過失?從十善業道。我的老師教我放下,放下殺生。不但不殺生,凡是害人的念頭都屬於殺生。殺生的範圍很大,你想害別人,對他的生命安全有威脅的念頭,都是屬於殺心;對他財物有損害的念頭是盜心。所以菩薩戒和比丘戒不一樣,比丘戒的結罪,是論事不論心;菩薩戒則是論心不論事。你才起心動念,就已經犯戒了。你恨某個人,想害某個人,你就犯了殺戒。你雖然沒有殺他,你的念頭錯了,這個念頭就是殺心,已經犯了殺戒。你沒有偷他、盜他的,想佔他一點小便宜,你就犯了盜戒。盜心不除,你的心不善。所以菩薩戒是從起心動念結罪。
所有一切不善太多太多了,歸納起來總不外這十大類。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愚癡,放下捨盡。也就是落實十善業道。落實十善業道的心就清淨了,心清淨就生智慧。《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為什麼現在沒有智慧?心不清淨。心就像水一樣,水清淨的時候沒有波浪,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景色照得清清楚楚。惡是心水起了大風大浪。有一惡念就起波浪,何況十惡並作!那真是大風大浪。你的心怎麼會清淨?所以要想心清淨,一定要落實十善業。
現在我們知道要修十善,可是事上總是做不到,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是從小沒有受過弟子規的教育。所以真正講「修行」,「行」是我們的行為,「修」是修正,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
錯誤行為太多,總的來講不外乎三大類:念頭,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言語,口業的行為;身體的造作是身業的行為。所有的行為用身、語、意這三大類,就全都包括盡了。十善業就是從這三大類再稍細分。身業,殺生、偷盜、邪淫,屬於身之造作;口業,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屬於口之造作;意業,貪、瞋、癡,屬於意念之造作。自性裡本來沒有造作。沒有的能不能斷得掉?當然能。自性裡有的,一定可以恢復。諸佛菩薩恢復了,我們當然也可以恢復,從這裡建立堅定的信心,「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自性本有的智慧就生起來了。
智慧生起,才能進一步把一些錯誤的觀念捨掉,這就是六祖講的「八邪」,邪是不正。邪見,錯誤的見解;邪思,錯誤的思想,你想錯了、你看錯了;邪語,你說錯了;邪業,是你做錯了;邪命,是你現在的生活方式不正確。今天有個同修問我,北方也有個佛門弟子很不錯,他想建一所道場。但是建道場緣不成熟,他在外面借貸了很多錢建道場。這就是屬於邪命。他要靠負債、靠化緣、靠募捐來養活這個道場,多辛苦!他的心怎麼能安,怎麼能清淨?同時他加給別人的負擔,人家願意嗎?這種事不可以做,這是屬於邪命。命是養活這個身命,這些手段錯了。
釋迦牟尼佛在世,他老人家給我們做出昀好的榜樣。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他的道場在哪裡?人在哪裡,道場就在哪裡。我們看到他老人家講經說法多在樹下、河邊。地上一坐,學生們大眾圍坐團團,佛就為大眾講經說法,解答疑難。所以,都是坐在地上,沒有講堂、也沒有桌椅。這個示現的意義,諸位一定要懂得。以後雖然也有國王大臣、長者園林別墅的供養,釋迦牟尼佛與他的學生有個地方居住。這是示現隨緣,有房舍就進入裡面教學;沒有,就在河邊樹下也行,裡外不礙事。可是我們要明白,一切供養只接受使用權;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可以有使用權,而不可有所有權。你只能邀請他在精舍
講經說法,講完畢他就走了。不是說,這個精舍供養法師。法師出家了,送一個家給他,又把他枷回來了,這是錯誤的!哪有這個道理。
佛一生沒有問人要過錢,沒有化過緣,這要知道。他老人家給我們做典型,給我們做模範,我們要學,學佛就要跟他學,不能跟別人學。這樣你的心才清淨,心才安、才平等。如果你要搞得一身債務,你這三個都沒有了。你的心不清淨、不安、不平,你全錯了。近代的印光大師,你看他老人家,一再的教導我們建念佛堂;他沒有教我們建大道場,只建念佛堂。效法淨宗初祖慧遠大師。慧遠大師有福報,所以他的念佛堂大,他有一百二十三人,個個成就。印祖教導我們,現代人福薄,教我們建念佛堂,不要超過二十人,大家在一起共修,會有成就。不超過二十個人,我們現在這個講堂就夠用了。我們今天如果不講經、不流通佛法,真正修行,我們這三層樓,二十個人夠用了;不過這個地方有麻煩,它是商業大樓,不准住人。所以必須要能住、能開伙,有個念佛堂,這就行。這是講到「邪命」,我們應知避免。
下面說「邪方便」。佛家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昀適合的方法,昀好的方法。但是昀好的方法,若不是用在正法上,那就變成邪方便了。這一類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們沒有智慧去辨別,自然很容易做錯事。第七個是「邪念」,第八個是「邪定」,總名「八邪」。
十惡去掉心清淨,八邪去掉心就安了。再要把這些煩惱習氣也除掉,心就平了,「心平氣和」。煩惱習氣六祖大師說了十一個,第一,是不善的念頭,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不能有。其次,是邪迷的念頭,我們學佛的同學有,這是什麼?好奇,喜歡神通、喜歡感應,哪個地方一說你就心動了,這叫邪迷心。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習氣?實在講,十惡沒有斷,八邪沒有去。十惡、八邪要是斷掉的話,這個習氣還有,但是它不起作用,為什麼?念頭一起你就覺悟了,一覺這個念頭就沒有了,所以昀難的是斷十惡!
我們今天十惡斷不了,就是《弟子規》沒落實。所以找到根本,還是要認真從《弟子規》上下手,按部就班一層一層向上提升,才容易入門,人人都可能成就。如果不從這上下功夫,確實是難,真的是難。
第三、劫害心,就是有習慣性的傷害眾生的念頭。不要說害人,害眾生也是這種念頭。蚊子咬我一口,一巴掌打死了。害眾生,有意無意的對於一切眾生有傷害的習氣。第四、惡毒心,這都是不善的心、不善的習氣。五、嫉妒心,你說我們有沒有?看到別人有好事,心裡就有一些不舒服,有一點不平,這個要不得!若有這種念頭,心怎麼會平?應該要學佛菩薩,看到別人有好處,得利益,應當歡喜、應當讚歎,不應該有嫉妒。須知嫉妒昀傷害自己身心。
六道眾生,每個人過去生中造的業不一樣,所受的果報各不相同。有人富貴,有人貧賤,有人健康,有人多病,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差別?業因不一樣。佛在經上給我們解釋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的業力,特別講六道兩種業,一種叫引業,我們人道引業相同,引導你到人道受身,得人身,這個業力是相同的;但是另一種滿業,則各各不一樣。所以雖得人身,富貴貧賤、吉凶禍福不相同。滿業是怎麼成就的?過去生中三業善惡所感。三業善這一生享福,三業不善,這一生受苦受難。所以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原來都是自作自受,你怎麼能怪人?怪人就又加一重罪。我自己造的因,今世我自己受果報,與別人不相干。
伊斯蘭教講兩世因果,可是我讀《古蘭經》發現還是三世因果。它有六個基本信條,其中有一條「信前定」,《古蘭經》說,「真主依前定創造萬物」。依前定造這個人讓他享福,造那個人讓他受苦。不是真主不公平,喜歡你、討厭他,不是的。真主是依前定。前定是什麼?跟三世因果一樣,你前生造善因,今生享福;前生造不善,今世要受苦,富貴貧賤吉凶禍福皆是前定的。所以從「依前定」說,還是三世因果,而不是兩世因果,他「依前定」。聖人所以教人的,只是細心去觀察就能了解,佛法裡三世因果講得很圓滿、很透徹。
人、一切眾生幾乎沒有例外,心目中念念不忘的,所希求的,財富、發財。你看每逢新年到處聽到「恭禧發財」,能發得了嗎?求健康長壽、求聰明智慧,能求得到嗎?不管哪個宗教,不管哪個族群,中國、外國,我接觸的人很多,問問他們,都求,沒有一個不希望獲得。這些在佛門裡講「有求必應」,不是求不到,真求得到。求得的,是你命裡本來沒有,現在得到了,那是你求得的;命裡本來有的,不算數。命裡頭沒有,你可以求得。這個求,也是我初學佛時章嘉大師教我的,有理論、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沒有求不到的。你要是違背道理、不能如法,你所求就得不到。
要怎樣「求」?你看《了凡四訓》雲谷禪師教導袁了凡先生「求」的理論與方法,「求」的道理;你要是學會了,你這一生中肯定有求必應。《了凡四訓》書後還附有一篇「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文字不太多,只有四、五頁。其實俞淨意所依據的理論與方法超過了凡先生;他的求願與所得的果報也超過了凡先生。只是了凡先生把他有求必應的事蹟寫出來了,而俞淨意沒有寫出來,是由同鄉羅禎筆記的。這兩篇文字都非常好,如果我們認真去讀誦學習,明白義理,依教奉行,這一生中必定也是有求必應。
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的原則,我常常跟諸位報告,因為大家要求,佛教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是總的原則。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做法就是布施。布施財,這是修因,你得的果報就是財富;布施法,這是修因,得的果報是聰明智慧;布施無畏,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我們學佛的人大概這三樣都修,但是為什麼沒有顯著的感應?我想,還是道理未能透徹明白,所以修的效果就削弱了。如果真正了解這個道理,你所修的感應就特別明顯。不明理的時候,半信半疑:佛講的話是真的嗎?我的錢都布施掉了,明天我的生活怎麼辦?還是懷疑。諸位要曉得,懷疑佛菩薩的聖教,就是懷疑自己的性德,這個障礙很嚴重,把布施的福都折損了。這邊做功德,那邊懷疑;這邊修善,那邊折福;所以果報不能現前。要曉得這個道理。
如果你真的相信,布施捨財,縱然明天沒有飯吃,還是深信、不疑,自然後福無窮。所以無論是什麼事都要覺、要明;不覺、不明,你的修積不容易感受果報。所以,不是沒有感應,而是「疑慮」把它抵消了。只要誠敬認真去做,決定沒有疑惑。對於諸佛菩薩、對於聖賢人的教誨肯定、相信,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凡有好事,皆盡心盡力去做。還有些事,不要花錢的功德,行好事。譬如我們自己依照佛菩薩教誨,認真落實弟子規、落實十善業,做給別人看,這有大功德!人家看到你這個樣子,對你很羨慕,對你很讚歎,向你學習,這即是自行化他,不需要花錢的功德。自己要做一個好樣子給社會大眾看,這個功德昀大,比布施錢財的功德還大。為什麼?自己做到是為內財布施,內財比外財更殊勝。
何謂無畏布施,素食就是無畏布施,不吃眾生肉,不再跟眾生結冤仇,令一切眾生永無恐怖畏懼。也許有人問:有人吃齋吃了一輩子,並不健康也不長壽。為什麼?這是抵消掉了。因為他還有惡念,還在殺生;蚊子叮他,一巴掌打死了,把他吃素的功德抵消掉了。看到蟑螂、老鼠就想殺牠,這不是施無畏!所以要明理。細細去想想,這邊做,那邊抵消,做得不多,抵消的比做的還多,怎麼會有福報?所以不是沒有效果,只要細心去觀察思惟,你就曉得,為什麼效果不彰,必有因緣。
所以要學著愛護一切眾生,「護生」。譬如有些人認為放生是功德,放生是好事。怎樣放生?如不如法?如果你到市場預先去訂購,你不放生他不去抓,因為你要放生,他拼命去抓,這叫「害生」,這哪叫「放生」?你看,許多道場,規定哪一天放生,預先通知市場放生要買多少鳥、買多少魚。他那天生意好,他特別去抓;你要不放生,他就不抓了!為什麼?他賣不掉。這就是美其名是「放生」,實際上是害眾生,錯了!這些細節我們都沒想到。再說放生要舉行儀式,儀式時間太長,有很多眾生已經死了。所以儀式應是愈簡單愈好,要快快把牠放掉,牠會感激你。所以只要我們多替眾生想想,我們就會多覺悟、多明白。
嫉妒心不能有,諂曲心不能有。諂曲是諂媚、巴結,看到有錢有勢的人,去討好,總希望我們能得一點好處。這是錯誤的妄念。存心要清淨。好事,盡心盡力去做就是圓滿功德,不一定要做很多。我們的心力都到了,有緣就去做,能做多少都是圓滿功德,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凡事總要隨分隨力,不能勉強。
吾我心,起心動念都是把「我」擺在第一,一切都是為我的利益。這個心不善。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為什麼生生世世離不開六道輪迴?就是「我執」太重。佛法的修學,第一就是破我執,人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就出離六道了。
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你想想看,你會不會生病?不會生病,為什麼?「我」都沒有了,誰生病?哪個人生病?再跟你講,你也不死;「我」沒有了,誰死?誰生病?誰受苦?誰受樂?都沒有了。《金剛經》佛跟菩薩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是真正覺悟的菩薩。有「我」,什麼苦難都要受,無「我」就沒有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以「執著身是『我』」這是人生第一錯誤的認知。必須要覺悟,要把它放下。
再就是狂妄自大,這是傲慢的習氣。傲慢的習氣人人都有,總覺得我比別人強。以前李老師為學生授課,他說,你看!從前街頭上的乞丐貧賤到極處,「貧」是沒有財富,靠乞討過日子;「賤」是沒有地位。但是,他還有傲慢,他看到富貴人家乘車經過,說:「哼!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這就是狂妄心,狂妄的習氣。
再者是輕人的心,自己看得很重,把別人看得很輕;輕慢別人,抬高自己。這些習氣都是前面講的十惡八邪;十惡八邪雖然放下了,習氣還在。習氣除掉之後心才真正平和,清淨、平等、覺才能現前。所以六祖跟我們講,所有不善的行為都要除去;然後,再更進一步,就像他在《壇經》上說,他自己是「常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我們就要學到這個地步。「常見自己過」是佛法裡講的「自覺」。一般講開悟,開悟是什麼?覺悟自己過失。悟後起修,覺悟之後知道自己過失,把自己過失改正過來叫「起修」,叫「悟後起修」。如果不知道自己過失,就無法改過,沒法子修行。所以一定要先見自己過。
見自己過的是聖人,不是凡夫。凡夫,你去問他有沒有過失,他說沒有。他看別人一身都是過失,而不見自己過。凡聖不同就在此地。我們要怎樣才能見自己過?見自己過不是簡單事,是大學問!自己若沒有這個功夫;可以看別人,看別人的過失昀容易。看人過失不可以批評。《弟子規》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應當立即反省,回光反照,自己有沒有同樣的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應知用這面鏡子常照自己的心行。世出世間聖賢都是這樣教我們,初學時在這上用真功夫。如果發現自己有過失,趕緊改正;沒有,要勉勵自己,不要犯這個過失,這樣就好。這叫真正修行,是真正的聖賢弟子。
另一種方法是讀經。「經」也是一面鏡子,譬如早晚讀《了凡四訓》,不要讀得太快,太快就沒有隨文入觀的時間;慢慢的念,念著、想著這一句我做到了沒有,我有沒有犯?這樣念法益處就大!拿著經訓的標準來反省、來檢查,自己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對的我要繼續增長,不要失掉;錯誤的,我要依照聖教改正,才能長善救失。念得再大聲,再快,念完之後,它是它,自還是自,有什麼用處?所有一切戒經,都是規範我們的行為,不能念得太快。《十善業
道經》也不可以念得太快,一條一句認真檢討。如果同參道友在一起,就像開檢討會一樣,一個人讀或者幾個人輪流讀。一個人讀一段,讀完之後大家檢討,經上所講的我有沒有做到。不要問別人,問別人就錯了,要問自己,每個人問自己有沒有做到,與同學們共同勉勵。或者研究在某一種狀況之下,應該要怎樣變通。聖人的教誨都是圓融的,我們在不同環境當中應該怎樣去靈活的運用;這就是權巧方便,不是一成不變的。聖教的精神要抓住。
有同學問我,現在有很多報紙、雜誌裡面印的有佛像,我們佛弟子拿到手上應該怎麼處理?還有些念佛機外殼也有佛像,甚至於一些佛教光碟壞了不能用,應如何處理?有許多人對此感到很納悶。此處應知一個處理的原則,「恭敬心」。沒有輕慢,有恭敬心,用恭敬心怎樣處理都是對的。你即使是有很多處理方法,沒有恭敬心,也是錯的。所以恭敬比什麼都重要。
譬如在澳洲,像這些不能使用的法物,壞了,可以把它包好,包得整整齊齊,恭恭敬敬的,在乾淨的地方挖土,埋入地下。另外,如果住在河邊,水是流動的,不是死水,可以將它沉到水底。這都是古人教給我們的處理方法。一是埋在土裡,一是隨水流去。現在環境有了變化,不能丟入海裡;染污海水,還得犯法。如果能焚化的,把它燒掉,將灰包起來,也是一種處理法。
有些寺廟有焚化爐,以恭敬心在焚化爐裡焚化。如果實在沒有方法,你就是用恭敬心,把它折疊,包得整齊,照一般垃圾處理,我們的心盡到了,都沒有過失,都是正確的。如果很輕慢、草率,沒有恭敬心,就是依照古人講的方法,也有過失。所以昀重要的是恭敬心,對三寶不輕慢,就是功德,我們的心才能安、才能平。
《壇經》裡給我們介紹的佛菩薩,完全從表法上說。你讀了之後就曉得,一點迷信都沒有。他只舉幾個例子,應知舉一反三。他說「慈悲即觀音」,沒錯,觀音菩薩確實是代表慈悲,心地慈悲就是觀音。我們看到觀音菩薩,慈悲心就生起來了,這才是供養佛菩薩形相的真正作用。不是看到觀音菩薩趕緊給他磕頭,希望他大慈大悲保佑我,那就錯了!那就是迷信。看到觀音菩薩,聞觀音菩薩名號,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對一切眾生要大慈大悲,這就對了。「喜捨即勢至」,淨土宗的大勢至菩薩,代表大智大捨。他說「能靜即釋迦」。「釋迦牟尼」是印度話,釋迦翻作能仁,仁慈的仁,牟尼翻作寂靜。能仁寂靜,六祖用一個能、用一個靜,所以你懂得這個意思。名號含義教人對一切人要能仁慈,對自己要清淨。你看到釋迦牟尼佛、聽到釋迦牟尼佛名號,立刻就想到「我對人是不是仁慈?我對自己是不是清淨?」
名號與佛像統統是表法,是教育,哪裡是迷信!這就是今天講的「藝術的教學」,昀高的教學方法,你不能把他當作神來看待。這是第一要義。第二個要義,是報本反始,報恩之意。我們今天所學的是釋迦牟尼佛教授的,釋迦對我有恩,造他的像,供養他,報師恩啊!所以供養佛菩薩形像有兩重意思。一是報本反始,表報恩的心。另一是見賢思齊,教人見聞形像,即能提醒自己。「平直是彌陀」,「平」是平等,「直」是正直。對一切眾生平等,對自己正直。就是中國儒家所講的「誠意正心」,阿彌陀佛代表此義。
於此可見能大師的感嘆!這是在唐代,佛教傳入中國已經七百多年,七、八百年,距離佛陀時代愈去愈遠,所傳的法漸漸變質了。大家只注重形相,不曉得表法意思。現在六祖惠能大師距離我們又有一千三、四百年,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經如果不講,不認真的學習,你怎麼會懂?現在社會上都說佛教迷信,我們聽了點頭,一點都不能否認,為什麼?真的迷信,幾個學佛的同學能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講明白?講不清楚、講不明白他就信了,不是迷信是什麼?所以不能怪社會大眾,要怪我們自己學佛四眾同學沒有學好;沒有把好的樣子,佛菩薩好的形相向社會大眾宣揚。所以過失不在他們,而在我們自己。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我們要學真的不能學假的。
唯有真實,對自己才有真實利益。這個真實利益,是昀大的利益,健康長壽、聰明智慧。財富不要多,生活能維持就好。不要過富裕的生活,富裕的生活昀容易迷失方向。有多餘的財富,應當幫助別人。自己生活,實在講,心地愈清淨,你的需要量愈少,生活很簡單很快樂,這才是真正得受用。煩惱輕,智慧長,你說多快樂!今天我就報告到此。今天是新年的頭一天,我們講到「心淨、心安、心平」,希望我們都能夠把它落實,這是人生昀高的享受。我在此將它作為新年禮物,供養大眾! 祝
諸惡莫作 歲歲平安
眾善奉行 年年如意
謝謝大家!
了知真相 看破放下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是假的。科學家也證實了宇宙之間只有物質、能量、信息。科學家講信息就是阿賴耶的見分,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三細相起作用,就變現出整個宇宙萬事萬物,三細相是能變,萬物是所變。
《菩薩處胎經》云:「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幾識也?彌勒言: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佛問彌勒,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個念頭,時間很短暫,這個念頭有幾念、幾相、幾識?相是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幾識,就是受想行識,有多少個受想行識?菩薩說:『舉手彈指之頃,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單位,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是三百二十兆。彌勒菩薩又說:『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就是四大;『形皆有識」,每一個念頭裡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是同時存在的,無法分開。『識』是信息,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都有信息。信息就是見聞覺知,受想行識,這是精神現象。『佛之威神』,這個事實真相,佛不是用機械發現的,而是在甚深的禪定中看到了事實真相。
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假相,是一念不覺,從真性裡面生起一個虛妄的假相,叫阿賴耶。自性是真心,永恆不變。阿賴耶是妄心,妄心從哪裡來?是從波動現象產生的。這個波動在什麼時候?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在當下一念。我們要曉得「當下」也不存在,一動立刻就沒有了,比閃電還快。第二個又冒出來,第二個沒有,第三個又冒出來,所以它是連續相,就像我們看電影,就是連續相。這是說明宇宙的物質現象,不但六道的物質現象如是,四聖法界亦如是。故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知道電影螢幕上的畫面是動的,一秒鐘二十四張幻燈片,是一張一張連續的假相,就把我們的眼睛欺騙了,以為是真的。佛告訴我們,現實的環境一秒鐘振動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這是極其微細的波動現象。
我們以為是真的,其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常常作如是觀,心就定了,妄念雖然斷不掉,分別、執著肯定淡薄,那你功夫就提升了。從理上講,這屬於高等哲學,從事上講這是高等科學。今天哲學家、科學家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佛經上全有,科學講究證據,釋迦牟尼佛是拿出證據來了,什麼證據?禪定。大乘經典講,到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個現象?八地以上的菩薩能見到,能不能控制它?不能;能不能掌握它?不能;能不能得到它?不能,它太快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看這個世界應該怎麼看?像看電影。這現象你可以看,能不能得到?不能。
既然得不到,那就要放下。首先要放下五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就是中國老祖宗講的五常,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仁義禮智信。所以真修行、真做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要跟佛菩薩、老祖宗所講的倫理、道德、因果要相應,相違背趕緊把它改過來,這就對了。
在佛法裡面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阿彌陀佛,那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更善的。念頭才起,不管是善念、惡念,立刻轉為阿彌陀佛,心中只有阿彌陀佛,這一生決定成佛。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自性彌陀。西方極樂世界從哪來的?都是自己心變現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是別人。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人人都是阿彌陀佛,同一個自性,阿彌陀佛是圓滿性德的名號。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怎麼來的?還是自性變現的,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的,有什麼不一樣?我們這個自性變現裡面摻雜許多惡業,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而且執著是非常非常嚴重,就變成我們現在的樣子。
明白這些道理,世間所有一切災難是可以轉變的,病痛的身體可以轉變為健康。意念主宰一切,這是經教裡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從哪裡轉變起?從自己的念頭轉起,不在外面,所以佛法稱為內學,經典稱為內典,它從內到外,不是從外到內。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把惡念轉變成善念,把邪念轉變成正念,把染的念頭轉變成淨念,這是真正在修行,真正在做功夫。如果真的把一切念頭都轉成阿彌陀佛,這一念能讓凡夫在一生當中得圓滿成就。
學佛,把事實真相搞清楚,心就安了,心安之後妄念自然就少,清淨心就浮現起來,身體自然就健康,許多的毛病也就都能夠恢復正常。都是念頭在做主宰,所以人不能沒有善念、淨念。道理明白了,首先我們得的利益,身心健康,百病不生。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教學之道 貴在專精
三字經云:「教之道,貴以專」。為學之道,亦貴以專。唯專才能深獲實益,契入境界。
佛陀古聖教學,均重「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專學一門即是持戒,不貪求諸多經論則為修定。久而久之,智慧通達,心性圓滿流露,自能「一經通,一切經通」,世出世法圓融無礙。依此原理,融合世間學制,則以下建議,可資參考。
1中國傳統私塾,均是一門課程完畢,再學一門。基礎共修課程後,同學自選一門,長時薰修。長時者,中國古人期限為十年,故云:十年寒窗,一舉成名。
2十年專學一門,不斷重複;如是學無止境,實為人生至樂。如學《論語》者,自小專讀《論語》,年至百歲仍讀《論語》,不疲不厭,唯專唯勤,自然成聖成賢。
3今日學制,貪多貪快,多門課程同時學習。同學們前一小時尚未吸收,下一小時又是另門功課。頭腦愈學愈亂,身心壓力沉重,效率節節降低。由此引發之社會問題,亦層出不窮。
4有心之士可擇一校,作為實驗。如現代小學六年課程,主要科目為語文、數學等,可安排於第一年專學語文、第二年專學數學…,唯於課程編制妥善調整,六年課程同樣圓滿。學生心志專一,深信效果必能優於現況。
5如此,則各級學程,學校僅需聘任一位教師,學生書包僅需攜帶一部課本,校方、教師與同學們負擔壓力大大減輕。
今日學子深感讀書之苦,愁憂煩悶,心浮氣躁,遠不及古人「為學之樂,樂無窮」之意境深遠。有心之士,於此現象,莫不焦慮。若是,則古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貪多嚼不爛。」之訓勉,可為深思。
修身為本 教學為先
2005年12月16日
吉隆坡《波達那全球和平論壇》談話
前言
此次承蒙大會邀請,參加「波達那全球和平討論會」,非常感謝!尤其馬哈蒂長老德高望重,我們深深希望此次會議在長老的領導下,能為世界和平投入實際行動,獲得有效成就。
過去淨空曾參加過五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和平會議,受教於許多對和平工作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誠如大會邀請函所說,長久以來,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各界在和平工作上,投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效果不彰。主要是許多人根深蒂固的認為「戰爭」是獲得和平的手段;但隨著這類意識型態的發展,各國競相增添軍備與高科技武器銷售,卻使國際舞台的緊張氣氛不斷提升。九一一事件後,恐怖份子游擊式的報復行動(另一型態的戰爭),更使人們生活在無止盡的恐懼中。綜觀今日局勢,貧窮人口增加,人心空虛而充滿怨恨,強大勢力的好戰野心,層出不窮的天災地變……新時代的人類,似乎走向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淨空學習聖賢教育五十四年,教學工作四十七年,對古聖先哲所說「人性本善」、「修身為本,教學為先」的道理,略有體會。今日承蒙長老邀請參加此一盛會,誠願貢獻愚者一得,以為長老與諸位志士仁人參考指教。
和平與衝突的根源
前兩年,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生到澳洲淨宗學院訪問,有同學問我,「世界和平」是不是真正有可能實現?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對這位同學的提問也感到很嘆息!確實,今日世界動亂紛呈,許多人對「和平」失去信心。淨空在五十四年學習、實踐聖賢教誨的體驗中,深深相信,宇宙本來是和諧的,地球上一切生物本來也是和諧的。人心本來是純淨純善的,所有不善的思想行為,都是後天習性染污所致。善人是教出來的,惡人也是教出來的;聖賢佛菩薩還是教出來的。靜思今日世界動亂,確實是由於忽略聖賢仁慈博愛教育,不信因果,不信先知,不信前定,任意造作惡業所致;使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產生了極大的矛盾與衝突。
我們每天翻開報紙雜誌,看看新聞報導,不難發現今日全球,國與國之間、種族之間、宗教之間充滿了衝突競爭。而實際上,動亂、衝突、矛盾的發生,就是來自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一個家庭夫婦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走入社會,就無法與大眾和睦相處,破壞整個大環境的和諧。再深究一層,我們發現衝突真正的根源是在自己的內心,在我們內心有本性和習性的衝突。本性,就是中國儒家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是純淨純善的,習性是後天所染上的各種知見。再說得通俗一些,譬如內心的利他與自利之衝突。因此,要化解衝突,先要化解自己內心的矛盾衝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自己內心對一切人、事、物控制和佔有的念頭與行為;這才是化解世間一切矛盾衝突的根本辦法。換而言之,和諧社會,必須從我自身做起,從我家庭做起;絕對不能要求別人。
「化解衝突、恢復和平」唯有仁慈博愛的教育
七十年代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到底有什麼可貴之處呢?孔孟之道、大乘佛法的精髓,都在於肯定人性本善,以仁慈博愛化導一切眾生、化惡為善、化敵為友、化冤為親、化迷為悟、化凡為聖。事實上,我們翻開世間所有神聖的典籍,宗旨目標都是相同的。伊斯蘭的聖訓,教我們要「接濟與我斷交的人」、「照顧與我絕情的人」、「原諒對我行不義的人」,天主教教人要愛我們的敵人,佛經上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由是而知,「化解衝突,恢復和平」唯有以聖賢倫理道德、仁慈博愛的教育化導一切眾生才能真正實現。
中國五千年前,聖賢教人,不外五事:一、父子有親,二、君臣有義,三、夫婦有別,四、兄弟有序,五、朋友有信。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是「道」,是人道,也就是人與人之間自然形成的關係,不是哪個人發明制定的。中國人常說「道德」,「道」是大自然的法則;能遵循自然法則而不違背就是「德」。中國聖人所提出的「八德」有兩種說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或者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兩種說法合併起來可以歸納為:「孝悌忠信仁愛對待,禮義廉恥和平共處」,這是古聖先王倫理道德教化一切眾生的宗旨。聖王不但以此為立身處世的準則;同時也將之作為和睦家庭族群、安定社會國家、教化一切人民的基礎。
中國商朝時代的湯王是聖人,他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天下人有罪,罪在我一個人。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是國王,人民犯罪,是國王沒有將教育辦好。反觀我們的家庭,家庭中有一個人不好,是我作家長的過失,是自己沒有樹立良好榜樣,沒有把家人教好,不可以怪兄弟姐妹。我們要是覺悟了,就會了解家庭不和,社會動亂,都是我自己沒有做好,不能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所以,一切過失皆願自己承當。這是聖凡不同之處。一般人的心態是「有罪過的是你們,好處都是我的」,這是大錯,沒有比這個錯更嚴重的了。所以釋迦、孔孟與古今中外所有的聖人,都是教我們要「反求諸己」,所有問題發生,必定是檢討自己,絕對不責怪他人。湯王說,任何一個團體不好,是領導人的過失,因為領導人沒有做好。領導人的責任是「君、親、師」,這三個字做好,就是圓滿功德,無一不好。
領導人的三大重任:君、親、師
「君、親、師」是孔孟學說中,非常重要的理念。這三個使命, 猶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君」是領導的意思。任何一個階層、團體的領導人,都有責任領導、策劃,帶領人民、員工,走向倫理道德、包容、尊重、互敬、互愛、互助、合作、安定和平的和諧社會。
「親」,任何一個領導人,都有責任像父母一樣的照顧下屬,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家家和樂。
「師」是教導。「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肯定人性本善,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成德、化民,此是一第樁大事。身為領導人,具有「師」之使命,必須教導人民做人處世的道理,五倫十義,不能違背自然法則。使人心有所歸向,不至茫然失措。
細心思考,世間每個人都有「君、親、師」這三種使命,如果人人都能在自己本分的工作職位上,克盡君親師的責任,那麼個人德業成就、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安定確實是可以做到的。特別是國家領導人,若能以聖賢道德為導向,則社會和諧,天下太平必定可期。反之,如果領導的方向偏差,往往會帶給國家、社會乃至全世界帶來災難,必須非常謹慎!
觀望今日世界,許多國家不惜耗費大量資金發展高科技大殺傷武器,或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卻因為缺乏倫理道德的教化,人心貪婪,製造更多的社會問題。殊不知,軍事、政治、經濟乃至科技,都沒有辦法為世界帶來和諧安定。唯有教育,聖賢道德倫理真誠愛心的教育,才是和諧安定的根本之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國家政策,應以仁愛和平教育為主導,教化人民「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成功的領導者,即是中國所謂的「和事佬」,能化解所有不同派系、族群、宗教的紛爭對立、矛盾衝突,使文化多元發展而求同存異,共存共榮;再以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為經貿科技發展的基礎,如此國家富庶繁榮必將隨之而來。「君親師」三項使命才是圓滿成就!偏重發展經濟貿易,雖有「親」而無教化,中國古人所謂「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國君立教教民,由是興焉。」「師」的責任大矣哉!這是四千多年前的記載。以戰爭復仇解決問題,即是領導人民走向永無止息的恐懼之中,「君親師」的使命徹底失敗。
誠願全球各階層的領導人振奮大智、大仁、大勇,以仁慈博愛的聖賢教育,令天下人覺明宇宙人生實相,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則今日盛會將為新世紀人類導向永恆的幸福和平安樂!
展讀中國歷史,十八世紀清朝盛世,世界各地許多國家派遣使節到中國訪問交流。眾所周知,清朝皇帝是以少數異族在中國取得政權,但是他們的治國安邦之道,確實非常高明。帝王延請儒釋道學者大德在宮廷講學。帝王帶領大臣天天上課,自己本身也認真學習實踐,為大眾表率。使王公大臣身心濡沐於聖學之中,則處世待人自然以智為先導,忠孝仁義為本,慈愛為先,濟世利物,自行化他,不敢違背聖哲訓誨。於是能在中國這片廣大的土地開創盛世,融合五十六種不同的民族,使國富民樂,遠來近安,文治武功都有相當可觀的成績,確實不是一樁容易事!一直到末代帝王忽略讀經,廢止聖學講授,國勢也逐漸衰弱,直至滅亡。
由此可知,徹底化解矛盾、衝突、恐怖、戰爭,唯以教學講課,啟迪人們心性本有的純淨善良、慈和仁讓的性德,最獲實益。而「君親師」三者,也必須以聖賢教育為導歸才是真正的圓滿!
四種教育
中國古代教育有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社會教育廣學多聞、成就才藝,宗教教育明達宇宙人生真相、理事因果,拓展為三世圓滿的教育。今年九月,我回到澳洲,與南昆士蘭大學校長和幾位教授聚 會。教授們談到,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學者曾經做過一項探討,世界四大古文明,其中三個已經消失了,為什麼唯有中國文明屹立至今。大家做了總結,「可能是中國人特別重視家教的原因!」對這個結論,淨空非常贊同。中國傳統的教育特色,確實是家庭教育。從孩子呱呱墜地的一天開始,雖不會言語,但是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的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對他一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所以中國人的教育是從嬰兒出生後三、四日開始,故中國古諺有:「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之說。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家教極其重視。在其硬體設施上,則以祠堂表孝道,以孔廟表師道,以城隍廟閻王殿教導善惡因果教育。淨空童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孝親尊師,深信因果,不敢起一惡念,影響一生,至老尚能持之不失。克實而論,如果對這個道理的認識不深切,湯恩比博士所說,唯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能解決現代社會問題的說法,也無從下手。為什麼呢?因為孔孟學說的根本在《弟子規》,弟子規是中國五千年家教的集大成,四書五經都是枝葉花果;如果不從根本下手,再繁茂的花果也會很快凋謝枯萎。必須認真落實弟子規,以此為基礎,孔孟之道才有下手處。大乘佛法是以「十善業道」為基礎,如果日常生活不能真正落實十善,即使把《大藏經》從頭到尾讀得滾瓜爛熟,也無法體會「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從事和平工作者,必須深切認知,唯有先化解自己內心的衝突矛盾,徹底放下自私自利,以真誠愛心對待一切人、事、物,才能化解外在所有的衝突矛盾,獲得和平安定。而真正落實弟子規與十善業,即是化解衝突對立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思想。十善與弟子規,是一切眾生心性本具的自然法則,與所有神聖的教學精髓相得益彰。在這天災人禍不斷的現代社會,唯有身體力行,並極力推廣十善、弟子規與一切神聖仁慈博愛的教育,才能使人民獲得真正的幸福安樂!正如近年日本江本勝博士數十萬次的實驗,發現「愛」與「感恩」的心念,能使水產生最美的結晶。江本博士,也因為這項實驗報告,應聯合國邀請至世界各地發表講演。水為礦物,尚且如此,何況是具備靈性的動植物,更何況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故知佛經所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能現、識能變」的真理,每個人的心念,確實與世界和平、人類幸福息息相關,是世界和平與衝突的根本來由。天災地變,也是人心不善、冤仇積結所感召而致!由此觀之,倫理道德教育之推廣,的確是全人類拯濟苦難、刻不容緩的大事業!大因緣!
建議具體可行的辦法
承上所說,真正希望國家社會長治久安,世界安定和平,提倡全民倫理道德教育應為首要工作。具體辦法,最好由國家培養二、三十位老師,每日輪流講課,國家元首也同時參加聽課,認真學習。再把上課內容實況錄相,製成DVD光碟大量流通。最好能在國家電視台,於每日的黃金時段播放,以此帶動全民學習。所謂「上行下效」,電視機前的觀眾,親見國家元首認真學習聖賢教育,必能大大振奮鼓舞群眾人心,提高大眾學習的意願和興趣。如果全國每天至少有二小時至四小時薰習聖賢教育,持之以恆,一年之內,社會風氣必然明顯改善。
二ΟΟ三年元旦,美國同學們主辦的華藏衛星電視正式開播,每天二十四小時專門播放聖學教育的講課。這個電視台沒有廣告,亦無娛樂性節目。全靠善心人士的捐助支持。電視台營運開銷雖大,然而至今將近三年的時間,皆能保持良好的運作。顯示在這濁染的大時代中,仍有許多善心人士,渴望學習正面純淨善良的教育,「人性本善」由是證焉。
中國古人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全人類當前最重要的課題。在民主自由開放的大時代,領導人應當主動拜訪全國不同派系的領導人(尤其是反對派領袖,更要主動拜訪請教)。與各宗教、各族群的領導人,多交流學習,融合意見,消除誤會,化解對立,促進密切合作,力求團結。
此外,國家元首可於每年各種節日至少舉辦一次「和諧盛宴」,或於國家重要節日舉辦「和睦小宴」活動,邀請全國各地不同派系、宗教、族群代表及各國使節參加。其目的,在於融合全民感情,化解誤會對立,達成全民團結一致。過去我在新加坡,曾與新加坡九大宗教聯合舉辦了三次的溫馨晚宴,對多元文化的團結融合,產生非常好的效果。至今我雖已離開新加坡四年,但每次有機會到新加坡,都會與九大宗教代表聚餐話家常。這份真誠的友誼與寶貴經驗,使我們往後在國際間從事多元文化的團結,建立了堅定的信心。
為促進交流學習,領導人也可以鼓勵各各派系、宗教、族群組團出國訪問,加深彼此的了解並增長見識。二ΟΟΟ年,我們曾邀請新加坡九大宗教代表訪問中國,參加代表有十餘天共同生活在一起,交流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化解了無形的隔閡。二ΟΟ四年七月,我隨同印尼五大宗教代表團訪問梵諦岡與埃及;同年十二月,隨同瓦西德長老帶領的印尼宗教代表團訪問中國。大家在生活中彼此學習認識,互敬互愛;一份細微的體貼關懷,往往遠超過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對化解誤會,促進彼此的密切合作,確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日是地球與全人類存亡興衰的關鍵時刻。淨空於講席中常說,當今之世,地球與全人類的存毀興滅,由兩類人士掌握大局。一是國家領導人,一是傳媒負責人。國家領導的政策,與傳媒負責人的導向,對全民的幸福安樂產生決定性的重大影響。如上所說團結多元宗教族群、推動仁慈博愛教育等工作,都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偉大事業。過去我們以民間的力量,克服重重障難與挫折而略有績效。若由國家來全力推動,則一年所達到的成效,必遠遠超過我們過去所做的十年、二十年。確實唯有真具大智、大仁、大勇的領導者,才能肩負起這千秋萬代的聖賢事業!這是我對馬哈蒂長老和與會諸位仁者大德們殷切誠摯的期望。
總結
淨空在講席中常與同學們互相勉勵,認為聖賢道德教育的推廣,講課教學的方式效果遠勝於開會;而講經教學,又可以結合高科技的方式,更有效率而廣泛的擴大影響力。因此數十年來,我們大量贈送光碟、書籍,積極推廣倫理道德、仁慈博愛的教育。近幾年,利用網絡與衛星電視將聖賢仁慈博愛的教育,推廣到全世界每一個人的家中。在中國,有一些年輕的華人教師,身體力行,到處講學,把仁慈博愛的聖學種子,播灑到人們的心中,感動了無數的男女老少。這個影響力,也正逐漸擴展到海外(我們曾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澳洲、巴黎舉辦過多次的文化講座)。今年,我在家鄉,中國安徽廬江建立了一所「文化教育中心」,希望培養倫理道德的師資,使聖學教育綿延不斷,仁慈博愛遍滿全球。這些努力,我們都逐漸看到可喜的成績。有機會,非常歡迎在座各位一起到中心來參觀指教。最後,我們以幾句話供養諸位仁者,並作為今日報告的總結。
和諧社會 萬國和諧 平等對待 共存共榮
和諧社會 萬族和諧 平等對待 互助合作
和諧社會 萬教和諧 平等對待 和睦相處
祝福諸位仁者大德
政躬康泰國運昌隆
歲歲平安年年如意
謝謝大家!
淨空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
佛化政教 大同之治
一、經文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段經文是佛化太平盛世,大同之治的景象,與《禮記·禮運大同篇》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比《禮運大同篇》講得更好、更完備。
《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大同世界能不能現前?把這十五句做到,大同世界就現前了。
大同之治不是理想,在中國實現過。根據古籍記載,三皇以道治天下,五帝以德治天下,三王以仁治天下,這三代一千八百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段時期。周朝有八百年歷史,前三百年是盛世,後五百年是亂世,有春秋、戰國五霸。雖然五霸不如三代,但是他們講義氣。秦統一中國,統治十五年亡國,漢取而代之。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以孔孟學說作為中國教育的主流。這個政策非常正確,一直到清朝滅亡,將近二千年都是以禮治天下。古代史學家說:「道失而後有德,德失而後有仁,仁失而後有義,義失而後有禮」。禮是社會安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底限,禮要是失掉了,社會就動亂。古人所說的話,現在都驗證了。怎樣才能恢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們一定要覺悟,只有把禮找回來,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二、註解
(一)佛所行處 吉祥和睦
右文表佛慈德無量。
「佛所行處」,指佛所行履之處,即所到之處;復兼指後世佛法流行之處。
「佛所行處」,就是佛陀教育推行、教化之處。凡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就叫道場,不拘形式。因為佛很多經教是在樹林裡講的、在河邊講的,所以道場沒有一定的形式,也沒有一定的處所,無時無處不是,只要是講經教學,勸化眾生,這個時候、這個地點,這就叫道場。
佛陀在世時,交通不便,沒有資訊。世尊教化眾生,不用神通做佛事,用什麼方法推廣教學?佛把資深弟子,分發到四面八方去講學,教化眾生。在當時的印度,每年雨季有三個月,這三個月結夏安居,令在外教學的學生們,統統回到釋迦牟尼佛的身邊,接受再教育,幫助他們提升。學生們有九個月的時間在外面教化眾生,有三個月的時間回到釋迦牟尼佛的身邊接受「進修教育」,提升自己。
現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有很多企業,他們的技術、管理人員,也有進修教育。佛的這個制度非常好,現在夏安居有形式沒有實質的內容。佛法是以教學為主導,是道道地地的教育,我們一定要肯定。兩百年前,寺院庵堂,不管是叢林還是小廟,都有法師或是居士大德講經。唯有講經教學,這才能教化一方,為社會大眾做出榜樣,把我們所學到的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上。
「國」者國家,「邑」者鄉里。「丘」有二義:一者《會疏》謂為山丘。二者《周禮》云:「四邑為丘」,是則「丘」亦聚居之處。「聚」者聚落、村落。望西云:「小鄉曰聚」。「國邑丘聚」表佛所行之處所。 無不蒙受佛之教化,故云「靡不蒙化」。既受佛化,則必感降吉祥,故得「天下和順」乃至「各得其所」。「天下和順」者,世界和平,萬邦和睦也。
「國」是國家,「邑」是鄉里,邑也可以說為城市。「丘」有兩個意思:一是「山丘」,二是「四邑」,「四邑」稱為一丘,「丘」是聚居之處。「聚」者聚落、村落。望西云:「小鄉曰聚」。我們現代人說「國」是指「國家」,但是在古代「國」是指一個城市或地區,「邑」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鎮,「丘」就是鄉,「聚」就是村。無論是都會、鎮、區、村落,從大到小,凡眾生居處的地方都有佛的教學。
這是由近而遠擴大了教化的影響,表佛陀教化所推行的處所,無不蒙受佛之教化。古時候寺院庵堂是推行佛陀教育的機構,住持方丈是校長,首座和尚相當於現在大學裡的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跟現在學校分工完全相同。方東美先生講過幾次,佛教要復興,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制度是什麼?教學。
中國古代的叢林就像現在的大學,各種不同的宗派就是大學裡面的不同科系。你想學某一個宗派的典籍,有專門的老師在教導,這叫分座講經。什麼意思?不同的教室,開不同的課程。所以,佛教一定要回歸到教學、回歸到學校,才能常住世間。其他宗教也一定要回歸到教育,對社會才有真正的貢獻。
「佛所行處」是佛陀教育推行產生效果的地區,顯示出佛教的大同之治。為佛弟子,若能將此一段經訓落實在自身、落實在全家,就能身心健康,幸福快樂,就能享受到佛菩薩教化的殊勝功德利益─「人生最高的享受」!
佛度有緣人,佛的教化沒有地區分別,沒有厚薄之分,完全是平等慈悲教化一切。這個地區的人民對於佛法愛好,佛就來了;他們排斥佛法,佛也沒走。怎麼說沒走?佛在旁邊等待,什麼時候回頭了,他就來教你,慈悲到極處!父母對兒女的愛,跟佛對眾生的愛不能比,佛對眾生是萬分之愛,父母對兒女只有一分。佛菩薩對眾生,生生世世永不捨離,無論你淪落在哪一道,總是關懷你、照顧你。你自己能信能解,那就有顯感(明顯的感應);如果你排斥、不接受,這個感應你自己不能覺察,叫冥感;佛菩薩永遠不會離開你,這是真話。
佛法是教育,是佛之教化,教是教學,化是教學的成果。古人說:「讀書志在變化氣質」,那學佛?學佛目的是轉凡成聖,這就是化。這也有初級、中級、高級。佛陀的教化能化惡為善,幫助現在的社會恢復安定和平,這是初級;再提升,化迷為悟;再提升,化凡為聖。化惡為善對人、天講的;化迷為悟對二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講的;化凡為聖,對大乘根性人說的。所以,介紹佛法,這一段經文非常好,說明佛教是教育。
佛教是不是宗教?若用中國宗教定義來說,佛教是宗教。宗有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三個意思;教也有教育、教學、教化三個意思。合起來宗教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由此而說,佛教完全是名符其實的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這多重要!與外國講的宗教定義不一樣。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親自主持,天天講經教學,向全世界推行,所以那個世界莊嚴美好。我們現在用科學技術,衛星電視、網路電視,遠程教育。極樂世界不需要這些工具,極樂世界雖然很大,但是,無論你在哪個地方,都能看到佛在你面前教你;轉過彎,掉過頭,還是看到佛在面前,佛沒有離開,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是宇宙之間科學第一。阿彌陀佛是大科學家、是大哲學家,有這樣一位好老師天天授課教學,能不去嗎?而且到極樂世界,第一個好處就是得無量壽,永遠沒有生死,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如果你要懷疑,善根種下去了,這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疑障礙你往生。來生後世你又會碰到,到哪一生哪一世不懷疑了,你就往生了。
於是我們知道,大家過去生生世世都聽到這個法門,都學習這個法門,為什麼沒去?還是有疑惑,所以沒去成。這一生又碰到了,這一生能不能去?看這一生能否斷盡疑情;還有疑惑,下一次再來。這個權在自己手上,不在別人。阿彌陀佛的感應,如海潮音,決不失信,我們真正沒有疑惑,具足條件,一念佛就來了,就能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是接受阿彌陀佛教化,所以莊嚴美好。如果地球上有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城市、一個村鎮,乃至於一個小村,真正接受佛的教化,不一樣!這樁事情要做出來,不做出來,現在人不相信。
我這幾年有機會到海外去訪問,兩次訪問教宗,建議他用梵蒂岡做實驗,把羅馬城變成全世界天主教的示範點,把天主教的教義、精神完全融合在生活當中,把天堂在地球上做個模型出來。
我到泰國訪問,跟泰皇見面,也把這個信息告訴他。再過幾天,泰國有位親王要來訪問我,這個親王是皇后的弟弟,希望把這個事情促成。泰國是世界上唯一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可以選一個小城市,把佛教的精神、佛教的文化落實在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就是佛國,佛教的大同世界。人問:什麼是佛教?到佛教聖城去看看。佛教聖城、天主教聖城、基督教聖城,每個宗教做一個聖城,把宗教的精神、宗教的教學完全融在日常生活當中。天主教把聖母的愛做出來,基督教把耶穌的愛做出來,神愛世人,伊斯蘭教把真主的慈悲做出來,宗教能復興,能帶動全世界回歸到安定和平。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也要做一個實驗。我們在馬來西亞推動漢學,馬來西亞華校,小學有一千多個、中學有六十一個,這些學校的老師、校長,他們終身從事教育工作,對於教育是內行的。我們漢學院沒有師資,先培養老師,找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有認識、有使命的小學老師、中學老師,每個老師要求他們落實儒釋道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身體力行,做社會大眾的表率。如能有兩百位老師發心做為漢學院的研究員,每人專攻一部經,三年就會有很好的成就,就能把自己提升到大學教授的水平,就能教學。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專志一部典籍。若能用十年功,他就是世界上頂尖的漢學家。若國家能好好利用他們,建個衛星電視台,辦個空中漢學院,這兩百位老師不斷講課,傳播到全世界,中國的漢學教化全球眾生。我對這些老師、校長寄予很大的期望,屆時如辦大學,就有師資了。儒釋道統統都學,儒與道的典籍均收在《四庫全書》,佛的典籍是《乾隆大藏經》。中國傳統文化,不外乎儒釋道三家。
我們一定要承認,佛教是教化;也要承認,全世界每個宗教都是教化,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講經教學。唯有宗教回歸教育、回歸教學,宗教聯手起來幫助世界教化眾生。一切都是教學為先,故云「靡不蒙化」,都是蒙佛陀的教化。
佛教教育是愛的教育,是慈悲的教育,是破迷開悟的教育,是離苦得樂的教育,一定要講清楚、講明白。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不是都在念著苦難眾生,念著災難的社會跟地球?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他們化解災難、離苦得樂?世尊給我們做了榜樣,完全落實在教學。
佛當年住世四十九年,教學不斷。中國古人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把教學擺在第一位,今天的社會問題、災難問題就永遠不會發生。什麼原因發生?我們把教學疏忽了。問題出現之後用什麼方法解決?還是得用老方法——教學為先,不教學是永遠解決不了的。古德所謂「子不教,人心壞了;人不學,社會就亂了」。學什麼?學聖賢,社會就不會亂。不學聖賢,以為聖賢無能、以為聖賢落伍、以為聖賢跟不上時代,社會就大亂,災難頻繁。我們今天所遇到的不就是這個狀況嗎?
《左傳》云「人棄常則妖興」,人放棄了倫常之道,社會上全是妖魔鬼怪。什麼叫妖魔鬼怪?不仁、不義、無禮、無智、不講信用,這就是妖魔鬼怪,災難出現了。現在所謂是自然災難,其實,不是自然災難,那是什麼?是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感召來的。佛法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不善的念頭感召的災變,我們再不努力拯救,就來不及了。
如何應對現前的社會動亂與災變?佛經上講得透徹、明白,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化解災難、拯救社會,要從我做起,絕不能要求別人,要求別人永遠達不到目的。要從哪裡做起?從五倫做起。佛法的五倫,比中國五倫高得太多了,中國五倫是一家人,佛法的五倫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佛法的慈悲是圓滿的,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就是無條件的愛。這就是中國人講的父子有親,父母對子女那個愛,沒有條件的,這是天性。
三、四個月的小孩,他對父母、對一切人的親愛,不管什麼人接近他,他都歡喜。五、六個月以後認生了,他不會說話,你看他的眼睛、看他的表情、看他的動作,能看得出來。這時沒有好好教,他就學壞了。現在這些小孩跟誰學?跟電視、電腦網路學。他學壞了,他沒有責任,大人有責任、社會有責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真正知道了趕快回頭。
吳鴻清教授,在甘肅天水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學,辦伏羲實驗班,他辦成功了。我告訴他:光辦小學不行,他一到中學念書,立刻被污染,環境的力量太大了。怎麼辦?繼續辦下去,小學畢業了辦中學,中學畢業了辦大學,大學畢業了辦研究所,這樣才能把這個小孩圓圓滿滿的帶出來。這個班是什麼?這是聖賢班,他們將來是作聖作賢。只有聖賢能救世界、能救國家民族。
聖賢教出來的,「人之初,性本善」,各個人本來都是聖賢,只是學壞了,沒有好好的教他。而學習最重要的是紮根,這個根是胎教,懷孕的時候,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影響胎兒。所以母親的思想純正,決定沒有邪念、不善的言語、不善的動作。
孩子出生之後,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都是純正的行為。《弟子規》是父母表演給嬰兒看的,他從出生看到三歲,全學會了,這叫根深蒂固。古人說:「三歲看八十」,三歲這個根栽得好,他一生不會改變,有這麼大的力量,這個功勞完全是母親的。所以母親是聖人,母親知道這個道理,把小孩照顧好,聖人的根就紮下去了。
往後則是老師教他,老師決定是孝子,德行第一。為什麼?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的根都是從孝裡頭生的。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
佛教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不孝父母的人不能學佛,不孝父母的人,釋迦牟尼佛來教都學不好。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說明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個整體,這是「孝」表的意思,跟佛法所說的一體是一個道理。
佛家典籍雖然多,若能把淨業三福落實,做為我們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這就對了。在行門,落實五戒十善,落實六和、六波羅蜜,就是標準的菩薩。經典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我們要天天學習,提醒自己保持進步,不能退轉,向上提升;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智慧,才能夠把佛陀的教化發揚光大。自己得到好處,就幫助別人,「故云靡不蒙化」,學佛的人得到佛的教化,不學佛的人也得到佛的教化,不知不覺他生活在佛的氛圍之內。
「既受佛化,則必感降吉祥」,佛以正道教化眾生,感應當然是吉祥的。受了佛的教化,就是善人,善人就是有智慧、有福報的人。古人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大智慧、有大福報的人居住的地區就是福地。誰是大智慧、大福報者?自己。自己要好好的學佛,依照佛的教誨,認真落實,你就是大智慧的人、大福德的人。你住在這個地方,必定感應上天降吉祥,永遠沒有災難。
「故得天下和順」,這個和,就是今天講的和諧;順是順於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法則,中國人稱它為道。依照這個道去行,這稱之為德,自然就與道德相應。「乃至各得其所」,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各得其所,這就是大同之治,這就是福地。佛弟子要為自己造福、要為自己添福,成就自己真實智慧。
「天下和順者,世界和平,萬邦和睦」,這是現在人所嚮往的社會。有不少人問我,能做得到嗎?第一,國家跟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政黨與政黨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三,族群與族群;第四,是宗教與宗教。這四樁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世界和平,萬邦和睦就做到了。有人聽到不敢相信,認為這是做不到的。極樂世界做到了、諸佛世界做到了、每個宗教天堂做到了,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把教育丟掉了,用教育就可以做到。
從哪裡做?一定從宗教教育做起。宗教是一切眾生,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它可以幫助世界走向和諧、走向萬邦和睦。特別是我們信仰宗教的人士多從這個題目上去思惟,竭盡自己力量,我們團結起來替世界創造永久和平,這個功德就大!今天世界的混亂、地球的災變,宗教要不聯合起來,慈悲何在!教學為先,這是我們義不容辭。我一生做了個榜樣,每天教學。若每個宗教都有很多宗教師天天在講經教學,天下太平,世界和平、國家之間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天下一家。關鍵在人心,人心好了,人的行為就好,居住的環境就安定和睦。
(二)風調雨順 災厲不起
「日月清明,風雨以時」指風調雨順,無旱澇風雹等自然災害。「災厲不起」者,「災」指災禍,「厲」指疫厲。謂既無山崩、地震、海嘯、陸沉等禍,水火刀兵等災,又無瘟疫流行之厲也。
「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這三句講的是物質環境,就是中國人常說的「風調雨順」。旱是旱災,澇是水災,風是颱風、龍捲風,雹是冰雹,所有自然災害統統化解了。為什麼?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以心控物」。佛經講「境隨心轉」,外面環境是跟著人心轉的。人心端正,沒有惡念,不但天下太平,所有一切災難都沒有了。
「災厲不起」,災是災禍,多半是指戰爭;厲是疫厲,是指瘟疫、傳染病。「謂既無山崩、地震、海嘯、陸沉等禍」,陸沉就是現在講的天坑、地陷。「又無瘟疫流行之厲」,瘟疫流行之厲,就是來勢兇猛的傳染病。山崩、地震、海嘯、陸沉、水災、火災、戰爭、瘟疫,這些天災人禍統統沒有。這是今天聯合國夢寐所求的效果,我們要把這個信息傳達給聯合國。
我們仔細觀察,凡是有災難的地方,都是沒有聖賢教化,沒有佛陀的教化。哪個地方有聖賢教化、有佛陀教化,依教奉行,哪個地區就太平、就安然無事。你看清楚、看明白了,就知道佛的教化好,不能不要。你不要,那就得受苦受難。為什麼?人離不開五欲——財色名食睡,雖然佛對於這些沒有禁止,但是佛教導我們要知足、要節制,不能氾濫,否則災難就會現前。
佛的戒律、儒家的禮就是教我們節制。修道人的眼光遠,看到過去未來,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超越三界六道,那麼五欲就要完全放下。為什麼?六道輪迴是五欲的影子,五欲是六道輪迴的第一因。你放下五欲,六道就沒有了,就從六道惡夢中醒悟過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境界是清淨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染污,這個世界沒有災難。
災難的根源,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災難確實是五毒引發的,五毒是貪瞋癡慢疑。近代科學家發現一樁事情,人的念頭能改變物質現象。地震是傲慢引起,海嘯是貪婪引起,水災是貪心引起,火災是瞋恚引起,與懷疑對應的是天坑地陷。戰爭怎麼興起來的?五毒具足。瘟疫也是惡業所招的。
我們要從內心淡化貪瞋癡慢疑,要節制殺盜淫妄酒,絕不可任性。要控制怨恨惱怒煩的情緒,能控制住,不造惡業,不控制就會造惡業。天災人禍都是自作自受,都是自己不善心行所感得的,不是自然的。自然是最善最美的,自然怎麼會有災害?不自然,災害才出來。
我們把自然稱作災害是冤枉了自然,把災害推給別人,不知道這是自作自受,這都是觀念上的錯誤,我們要痛改前非。佛法在理上講得非常透徹,特別是現在學佛,可以把最新科學、哲學上的發現來對照,你不能不服。
我們的念力能影響太空當中的星系,如果你有很深的定力,確確實實能把起心動念放下,你能影響全宇宙,這個念力之大不可思議。我們的念力像燈光一樣,向四面八方照射,光是散的,連一張紙都透不過。現在科學證明,如果把燈光凝聚成一條光線形成雷射光束,連鋼板都能穿透。念力也是這樣,如果集中起來,那個能量有多大?《遺教經》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個「無事不辦」,是包括太空的星系,包括遍宇宙一切法,我們念頭集中都能辦得到,都能影響它、改變它、修正它的偏差。
現代新興科學研究心理意念的人愈來愈多了,因為意念可以改變物質環境,可以改變我們的身心,讓我們的疾病不要用藥物就可以痊癒。「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善法從心想生,一切惡法也是從心想生。善的思想、善的行為,就是善的效果、社會與山河大地;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就感受到災難、社會動亂、地球的災變,就是這麼回事情。這就是近代科學家所發現的,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產生的,念頭能控制物質現象。
劉素雲是例子,山西小院四十多個癌症病人是例子,還有美國修.藍博士所講的,都是意念轉變治愈癌症的例子。他們的念頭不想病,沒有想到自己有病,只想到念佛求生淨土,除這一念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病自然就好了。念頭把他的疾病轉好了。
因為身體是物質現象,細胞帶了病毒,現在用意念把細胞裡頭的病毒化解,恢復正常。怎麼化解?你不要去想它,把它的養分斷絕就化解了;你想它,是給病毒增加營養,讓它長成,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念頭可以治病,不需要醫藥、不需要打針,什麼治療都不需要,只要把念頭恢復到「清淨平等覺」,就行了。
科學家提倡的「以心控物」,這是最具體的證明。愛人就是真正愛自己,討厭別人、恨別人就是恨自己,給自己帶來疾病、帶來麻煩。用愛心,什麼都化解了,所有災難都化解了。由此可知,佛經上所講的都是真言、真話,中國老祖宗說本性本善,你能夠保住你的本善,讓它不變質,不受外頭境界影響,你就是聖人,你就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德,你能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別人。
所以我們首先要建立自信心,要相信自己。佛菩薩幫忙是相對的,我有一分信心,他幫助一分;我有十分信心,他幫助十分;我有二十分信心,他幫助二十分。如果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佛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上你的忙。我們要像惠能大師一樣,對自己、對佛、對經教、對老師,是萬分的信心,得萬分的利益。道理就在此地。
(三)國家富足 人民安樂
「國豐民安」者,國家富足,生產豐盛,人民安樂也。「兵戈無用」者,「兵」者兵刃,以金屬為刃之軍器。「戈」者平頭戟也。兵戈喻戰爭。謂內無盜匪叛逆,外無他國侵略,故可偃武修文,止戈勿用也。
「國豐民安」,一個地區有真正依教修行的人居住,就會「國家富足,生產豐盛,人民安樂」。這是每個國家領導人都希望做到的,能不能做到?能。要靠聖賢的教學、大乘佛法的教學,你才能得到。沒有聖賢、沒有佛法,縱然是富,也是為富不仁,沒有愛心,不仁不義。不仁不義,得不到真正的福報,所得到的是假相,假相是很容易破碎的。
『兵戈無用』,「兵戈」是指武器、武力。「兵者兵刃,以金屬為刃之軍器」,現在就是槍炮,包括核武、生化都屬於這一類。「戈者平頭戟。兵戈比喻戰爭」。國豐民安,天下太平,沒有戰爭了。「謂內無盜匪叛逆,外無他國侵略,故可偃武修文,止戈勿用」,國家內部沒有犯罪現象,外部不受戰爭威脅,落實文明禮治。
國際間的衝突、糾紛,可以用外交談判的方法來解決,最好不要用戰爭。戰爭的方法不是修福,而是缺德,有福報沒有智慧的人才會發動戰爭。世間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大家爭的不就是利嗎?必須以大公無私的心,不偏袒某一方面,欺負某一方面,利益平均分配,人心就平了。我過去曾經有兩次寫信勸導布希總統,不要用武力解決問題。戰爭的興起,無非是為了石油,若公平交易,雙方都歡喜。戰爭造成兩國深仇大恨,引發恐怖戰爭,把整個美國社會搞亂了。
我們在美國的時候,那時,美國真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平、美好的環境,國內飛機跟巴士一樣,買了票就上飛機。國際航線也是這樣,朋友送飛機送到哪裡?送到座位,才跟你握手離開。哪有像現在,還要安全檢查。從前入境美國,行李要不要查?頂多偶爾抽查幾件,快速通關。從前美國人心是安定的,沒有恐怖的念頭,造成現在這樣,不都是自己造成的嗎?所以,佛經講的有道理,武力備而不用。
以戰止戰,這個念頭要不得。沒有戰爭可以取得政權嗎?可以。中國在三代(三代是夏商周)之前,都不是用戰爭手段建立政權的。用什麼方法?用仁義、道德、用教化取得政權,贏得諸國的讚歎、尊重,推舉你為天子。人們為你的道德、政績所感動,向你請教,服從你的領導,自願稱臣。不用戰爭,用教化、用教學,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用文化,不用武力。周朝末年對於教學疏忽了,教學一疏忽,鬥爭就起來了,社會就亂了,變成春秋戰國,這個動亂前後差不多將近五百年。文化統一是最完美的,不造業。
史書記載「成湯以七十里」,他是諸侯國,方圓七十里的地區不大,像現在的一個小鎮,但他做得好,別的國家都向他學習,尊稱他為天子。所以文化可以統一,教育可以統一,何必要用戰爭、何必要殺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因果定律。佛教傳到中國來,所有寺院庵堂,學習佛教的出家、在家人,都在這個地方講學,培養人才、培養師資,沒有一天中斷。
過去的寺院,對大眾教學多是在假期,特別是過年,因為過年假期最長,從十二月初八到二月二,有兩個月的假期。這兩個月,每個寺院都會講一部經,有頭有尾。你喜歡聽什麼經,就到什麼地方去學,到那裡去掛單,叫「討經單」,聽完你再離開。短期的班幾天、半個月,如此常常辦班教學。
儒釋道三家對社會貢獻太大了,把人都教好了,所以社會安定,人民和諧,國家富足,生產豐盛,兵戈無用。兵戈無用,對內就是沒有盜賊反叛,對外沒有跟他國發生戰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現在社會裡還有。去年到日本講經半個月,住在鄉下,確確實實就是這個景象。我看到路邊有個小亭子,賣菜的在菜上標上價錢,沒有人看,你要拿菜的話,自己把錢丟在一個盒子裡頭。大概人家一早把菜放在那裡,到晚上再去收。難得!每一個人都是那麼老實,那麼和睦,沒有貪心,沒有佔便宜的念頭,我看了非常歡喜。所以,人民都是好人,人民是很好教的,只要學習傳統文化,一點都不難。
(四)施行仁政 各得其所
「崇德興仁」者,尊崇道德,曰崇德。興施仁政曰興仁。「務修禮讓」者,《會疏》曰:「尊卑有序是為禮,先人後己是為讓。」又「讓」者退讓,推善於人,自不受也。「國無盜賊」者,人民皆奉公守法,故無盜賊。「無有怨枉」者,在位者廉明公正,微察秋毫,故無錯案。「強不淩弱,各得其所」。恃強凌弱,實為世間災禍之源。霸國則恃其軍力,以欺凌弱小;富者則仗其財富,而榨取貧窮;執權者常逞其權勢,而魚肉人民;為非者,則結成幫匪,以迫害良善。以眾暴寡,仗勢欺人。吸人脂膏,飽我腸腹,禍國殃民,莫此為甚。故願「強不凌弱」,人人「各得其所」。彼此相安,有無相通,和平共處,厚往薄來,願世界臻於大同也。佛所行處,悉蒙上益,顯佛慈力,難思難議。
「崇德興仁」,尊崇道德叫「崇德」。興施仁政叫「興仁」。仁政是什麼?用佛法來說,幫助人民離苦得樂,是國家施政的第一目標,這叫仁政。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這個思想二千五百年前提出來的。哪一個帝王能懂得這句話,在做皇帝的時候把人民看得很重,他決定興旺,社會決定是安定和諧,得到人民的擁護。老百姓的幸福擺在第一,國泰民安;如果不顧老百姓的利益,只顧自己吃喝玩樂享受,政權就會被人推翻。掌握到政權,由國家最高領導人一直到各個行政單位,乃至村長、里長,最小的單位,都能夠做到「崇德興仁」,這個政治就是太平盛世。
如果是希望領導全世界,要愛護全世界的眾生,你才能得到大眾的擁護。你只愛你自己國家的人,不愛別國的人,別國的人當然跟你發生衝突,當然跟你敵對。你要用平等心、清淨心、仁慈的心,愛護全世界每個國家的人,每個族群的人,各種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統統平等愛護,你才能領導全世界。
尊崇道德,道完全順乎大自然的法則,像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需要人制定政策、方針,人都能順著大自然,這是最健康的、最完美的。愈是到上古,這個地球上人口愈少,人都非常淳厚,沒有邪思邪念,人人都是好人。德是什麼?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道是大自然,德是遵循道,德是從道來的。
倫理、五常、八德,若能落實在自身,身修了;落實在家庭,家齊了;落實在治國,國就治了;落實在對天下人平等對待,天下平了,平是天下人得到公平待遇。這個世界多美好,中國人做過,有很好的成績記在典籍裡頭。商湯做到了,周文王、周武王都做到了。所以夏享國四百年,成湯享國六百年,周享國八百年。
五倫是道,五倫是人與人的關係,這個關係是大自然的法則,宇宙運行的規律,不是人創造發明的,這叫道。
夫婦的結合是道,父子是道,兄弟是道,君臣是道,朋友是道,都是順著自然法則。五倫有十義,這十種身份每個人都有,在什麼身份要做到什麼樣的義務。起源是父子,父子有親,父慈子孝,夫婦有別這是道。夫婦結合成一個家庭,家庭最重要的兩樁大事,第一是家庭經濟生活,先生負責;第二婦女相夫教子,培育後代,把家管得整整齊齊,先生不要操心,這是大事當中的大事。
所以,婦女的地位尊重超過男子,這在全世界沒有的。為什麼?你家將來有沒有賢人、有沒有聖人,全靠太太,家有孝子,國才有忠臣。所以中國古時候教育,教女比教子更重視。有好的女兒,就有賢妻,賢妻將來她會培養出聖賢人,對國家、對民族、對全世界做出最大貢獻,你怎麼能不尊重她!
君臣有義,君要仁,做領導的人,對於被領導的部屬要有愛心,你能夠愛他,他就會對你盡忠。長幼有序,就不爭了。朋友有信,互相講信用,這是屬於道,現在道沒有了。此處的德是說道德,尊崇道德,德就是仁義禮智信,是五德,也叫五常,常是永遠不能改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在地球上,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照中國這一套行,都是大道,都能家齊、國治、天下平。不是只有中國人能做到,誰去做誰都能做到。這是中國古人對於全人類最大的貢獻,真實智慧,我們要認識。
現在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很多中國人不如外國人。我們要把它找回來,社會才會安定,災難才能化解;如果不要它,社會一年比一年亂,災難一年比一年嚴重。是不是要到吃盡苦頭的時候才回頭?現在還不想回頭,苦還吃得不夠。受這種苦難是應該的,為什麼?你們不要祖宗。祖宗留下的無價之寶,能帶給你一生幸福,幫助你離苦得樂,你不要,那就沒法子了。不是祖宗對不起後人,是後人對不起祖宗。
中國文化能救全世界,哪個地區、哪個國家去做,就能收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結果。天下和順,各得其所,災厲不起,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他真落實、真做到了。這個地區就是全世界安定繁榮、幸福美滿的好榜樣。
「務修禮讓」,禮決定不能少,人與人之間相處要互相讓,不能爭。今天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就是教育的理念錯了。西方國家的教育從幼稚園就教競爭。西方人的理念,不承認人是好人,認為人的本質是醜陋的、是惡的,不是善的,不相信世間有好人,這是西方人的人生觀,跟東方人不一樣。中國千萬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是「人性本善」的觀念,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的定論。今天西方國家已經走到盡頭,已經走投無路,對於社會的動亂,地球的災變,一片驚慌失措。
尊崇道德,『務修禮讓』,用什麼方法?教學。中國的老祖宗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把人都教好了,都成為聖賢君子。這些人在社會上起很大作用,造成長治久安,太平盛世。諸佛世界都美好,靠什麼?教育。
極樂世界沒有國王、上帝、士農工商,只有老師和學生。老師是阿彌陀佛,所有往生到四土三輩九品的統統是學生。阿彌陀佛教學從不中斷,到那邊的學生學習也不中止。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飲食、睡眠;極樂世界白天晚上,是光明世界,佛與菩薩都放光,花草樹木也放光,大地也放光,因此,學習不中斷。
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六種神通圓滿現前,就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同時到十方世界供佛聞法。供佛是修福,聽經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由此可知,在極樂世界成就是多麼殊勝、多麼快速!
印光大師提醒我們,真修行,必須把今天當作我這一生最後的一天。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一口氣不來,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何況身外之物?天天作如是觀,這是高度的警覺心。我只有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只一個方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活在這個世間很辛苦、很累,我念念嚮往極樂世界,我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
「務修禮讓者,《會疏》曰:尊卑有序是為禮,先人後己是為讓。」事事先為別人著想,自己盡量放在後面,這是積德,這是修福。「務修禮讓者,《會疏》曰:尊卑有序是為禮,先人後己是為讓」。「禮讓」非常重要,六和敬為什麼不能實現?就是缺少禮讓。如果有這兩個字,六和敬真能做到。
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一個六和敬的僧團(僧團是四個人,在一起共修,無論在家出家,真正修六和敬)出現,這個地區三寶護持,龍天善神保佑,沒有災難。地球上出現一個,整個地球人沾光,這地球不會有災難。
說明「和」真是難能可貴。什麼人能和?小乘須陀洹以上,大乘初信位菩薩以上。為什麼?無我才能和,有我。有我就有爭執,就生煩惱,和不了。到哪裡去找四位須陀洹、四位初信菩薩?找不到。自己想幹,身見沒放下,我執沒放下,邊見、成見沒放下,錯誤的知見很多。這就知道自己的根性,捨念佛法門之外,無路可走,這是真的。
尊卑有序是禮,今天誰願意落後?人人都要競爭,禮沒有了。先人後己,現在是先己後人。從小就教競爭,到大學、研究所還是競爭。競爭再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人禍就起來了。所以禮讓多麼重要!
「又讓者退讓,推善於人,自不受也」,好事盡量讓給別人,過失我們可以承當,這樣去做,就是真正的功德。你要問為什麼?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現在社會上人都競爭,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我們做一個好榜樣給大家看看。日本的稻盛和夫是個商人,完全用仁義、用道德經營,他經營成功了,這是給一般企業、做生意的人做出最好的榜樣,商人當中的聖賢。難能可貴的就是他不爭、他讓,賺得還更多,所以現在很多人想跟他學習。
這真正叫明哲保身,心沒有憂慮,身沒有苦惱,真正學佛,離苦得樂。所以,懂得禮、懂得讓,讓決定不吃虧,決定不跟人爭,要做到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尤其是學佛之後,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除這一念之外,什麼都不求。什麼都不求,所以什麼都可以讓。
命裡有的,愈讓愈多;命裡沒有的,求也求不到,何苦?不如回過頭來,斷惡修善,改邪歸正,以清淨心求生淨土,好!經上常說,心淨則佛土淨,我們用這句佛號把心裡不乾淨的東西統統清除掉。不善的念頭全放下,善的念頭也放下,為什麼?清淨心中善跟不善都沒有,只有阿彌陀佛。
把阿彌陀佛請來坐在心中央,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叫真正念佛人。人有善緣、有好事,我們遇到了有緣,盡心盡力的幫助他、成就他。成就一個善人就是成就一切眾生,這是好事。好事做完了也別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心裡乾乾淨淨,就是一句佛號。斷一切惡,不著斷惡的相;修一切善,不著修善的相,這叫真念佛。
『國無盜賊』,為什麼?「人民皆奉公守法,故無盜賊」,人人都懂禮讓,人人都知道和敬,都能奉公守法,所以沒盜賊。
『無有怨枉』,「在位者廉明公正,微察秋毫,故無錯案」。對於領導、公務人員,廉是不貪污,明是有智慧。他們處理事情公正廉明,不冤枉人。
『強不凌弱,各得其所』,這一句非常重要。「恃強淩弱,實為世間災禍之源」,這話說得很正確。「霸國則恃其軍力,以欺凌弱小」仗著自己國家武力強,不講道理,為了奪取自己的利益,欺負強凌弱國。
「富者則仗其財富,而榨取貧窮;執權者逞其權勢,魚肉人民」,仗恃自己的威勢、財富欺壓平民,或者欺壓對方,人家心裡不服,這就結了冤仇。冤仇結下去之後,世世代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不堪言。
「為非者,則結成幫匪,迫害良善」,為非作歹的人,則結成幫匪,這是今天我們所謂的黑社會,它是有組織的欺壓善良。
「以眾暴寡,仗勢欺人」,仗著自己人多勢大,處處欺負人。「吸人脂膏」,脂膏是財物。「飽我腸腹,禍國殃民,莫此為甚」,這是國家的禍害,人民的疾苦。社會上有這麼多不法的組織,生活在這個時代,面面都要應付到,確實生活是非常痛苦。痛苦比較容易覺悟,真正能覺悟苦,才會下決心脫離輪迴。
以上所說的這些現象,現在社會上幾乎到處都能看到,所以社會的動亂其來有自,地球的災變不是沒有原因,是地球上的人民共業所感,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志士仁人無不求願「強不凌弱」,這一句要做到了,世界就和平了,大國不再欺負小國。其實欺負別人、迫害別人,他不懂得因果報應。把因果參透了,才真正曉得,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佔便宜的人?沒有;有沒有吃虧的人?也沒有。為什麼?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因果通三世。你殺了他,奪取他的財物,他念念不忘,一定要把它討回來他才滿願。怎麼個討法?投胎到你家,做你的兒子、孫子,你奪取他的財產,到最後全部要給他。如果你害了他的命,他也會害你的命。
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是六道的真實狀況,不能不知道。我們了解這個狀況,所以我們才能一筆勾消。我們受人毀謗、受人羞辱、受人陷害、受人障礙,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我過去生中這樣對待他,今天他用這個方法對待我,一報還一報,歡歡喜喜,這筆帳了了。我沒有怨恨,來生遇到了,歡歡喜喜,這多好!這多自在!
這一生當中,真正做到不與任何人結怨,永遠存感恩的心。他對我有好處,我一生不會忘記;他對不起我,忘得乾乾淨淨,決不放在心上。自己的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是良心,不要收集別人的垃圾。別人的善行,可以;別人的惡行惡事,絕不要放在心上,讓我們自己的心地善良、清淨,一塵不染。
「人人各得其所」,這一句很難做到,聖王都不容易做到,堯舜禹湯都不容易,但是盡量的向這個目標去邁進,這就是好的國君。
「彼此相安」,只有教育能做得到。極樂世界就是彼此相安,沒有競爭、沒有侵奪,這些負面的都找不到。
「有無相通,和平共處,厚往薄來」,「厚往」是待人厚道,好東西給別人,自己清苦一點沒有關係;「薄來」是對別人沒有索求,不損人利己。
「願世界臻於大同也」,唯一的心願就是讓世界成為美好的大同家園。「佛所行處,悉蒙上益」,佛陀教化推行的地方,都可以得到以上的利益。「顯佛慈力,難思難議」,顯示了佛菩薩不可思議的慈悲力用。我們真這樣做,佛力加持,善神幫助。最重要的是,我們心地清淨善良,念念想到苦難眾生,幫助他離苦得樂。幫助他離苦得樂,就要幫助他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了;悟開了,樂就得了。
阿彌陀佛講經不中斷,釋迦牟尼佛住世四十九年講經不中斷,是我們的好榜樣,應當如是學習。
這一段經文是佛經所講的世界大同,大同之治不是理想,在中國實現過,黃帝、堯、舜、禹的時代就是大同世界。到了夏商周,這才逐漸衰微了。從漢朝到滿清,完全靠禮,用禮來治國。滿清亡國之後,禮沒有了,社會就亂了。怎樣幫助這個社會實現安定和諧?一定要恢復傳統教育,恢復儒釋道三家的教學,社會才能恢復正常,地球的災難才能化解。
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我曾經兩次訪問倫敦,去牛津、劍橋跟倫敦大學,看歐洲的漢學。我在學校對他們作過講演,也跟教授們作過交流。
我問:「湯恩比博士的話,你們能相信嗎?孔孟學說、大乘佛法真能解決問題嗎?」他們看著我笑而不答。我又問:「那湯恩比的話說錯了?」他們還是不答覆,逼著要我說。我說:「湯恩比博士的話沒有說錯,是我們把它解讀錯誤了。講到孔孟,你們一定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講到佛學,一定是提到大乘經典,《華嚴經》、《法華經》、《般若經》。你們拿這些大經大論寫博士論文,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也能成為名教授、歐洲的漢學家。」
我開玩笑:「你們將來的成就,不能跟我比,為什麼?你們沒有我這麼快樂、自在。因為你們學的是儒學、道學、佛學。我是學儒、學佛、學道。儒學是把儒當作一門學問研究,學儒是學孔子、學孟子,我們要做現代的孔子、孟子,社會問題才能解決。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做現代的佛菩薩,你才能救世。學道,要學得跟老子、莊子一樣,這才行!」所以湯恩比的話是真的。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孔孟學說是什麼?「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仁義忠恕這四個字能不能救社會?行!現在的人缺少的就是這四個字。把這四個字找回來,社會就安定,世界就和平,人民就安樂幸福。
「仁者愛人」,但是現在整個世界找不到愛人的人。為什麼?現代人不自愛,他怎麼會愛別人?如果要教他愛人,先必須教他自愛,自愛而後才能愛人。現代的人不義不忠,沒有恕人的概念。恕是原諒別人,無論什麼人犯多大的錯誤,造多大的罪孽,我們都要原諒他。
佛在《無量壽經》中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恕道。為什麼不能怪他?父母沒教他。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往上至少五代以上都沒有受過這個教育,今天他做錯事情,你怎麼可以責怪他?所以必須要懂得恕道,推己及人。
我們自己做錯事情,希望別人原諒我,因此我也要原諒別人。只有用恕道才能讓這些做錯事情的人心定下來,好好地學孔孟之道,學大乘佛法。大乘,我們也提出四個字:真誠慈悲。儒佛加起來——真誠慈悲,仁義忠恕,這八個字就能把世界帶回正常,把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帶回健康,我們才會有幸福的家庭、美好的事業、和諧的社會、安定的世界。
今天在中國,儒釋道都衰了。衰的原因在於缺少繼承弘揚的人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有人才就興,沒有人才就衰。當前佛教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講經教學的人才。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從三十歲開悟到七十九歲圓寂,沒有一天休息。一天講多久?從早到晚,沒有中止。
不講經的時候,身教為人演示,把所說的表現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上,沒有一事不是佛法。因此,經不能不念,不能不講,天天講對自己有好處。講給誰聽?講給自己聽,一堂課不漏。別人要把一部經聽圓滿的機會不多,自己真的從頭到尾圓圓滿滿地講,得益最大的是自己。
真正跟諸佛菩薩同德同行,一生受持不必多,一部經夠了,一經通一切經都通了。有一部經作看家的本事,別人請你講什麼經,你都能講,不會有障礙,為什麼?你開悟了。守規矩,才能得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世出世間法就全都貫通了。如果佛教不回歸到教育,那就像天主教陶然神父所說的,二、三十年之後宗教可能在這個世間消失。宗教是高等的社會教育,我們一定要把它恢復起來,一個人學一部經,十年決定成就。
世尊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其中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仁王經疏》從理上說: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有人真聽、真修、證果,這就是正法。如果有人講經,有講有修有學,但是沒有證果的人,這叫像法。如果有講經聽經的人,但是不認真修學,講歸講,聽歸聽,心行是另外一回事,當然不能證果,這叫末法。如果講經的人都沒有了,這個地區叫滅法,佛法就沒有了。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幫助發心講經的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他,讓他真正把心定下來。他能在這裡住十年,我就照顧他十年;他能住二十年,我就照顧他二十年;讓他安心在此修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培養造就。
中國老祖宗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是說你兒女多就算是孝,兒女多不算數,兒女當中有人繼承家業、繼承家道、繼承家學,這才最重要。老師也是如此,即使學生再多,如果學生當中沒有人繼承他的道統、沒有人繼承他的學術,就沒什麼意義。
淨宗的同學們,大家都是世尊的弟子,不能辜負本師釋迦牟尼佛,無論在家出家,都要發心出來講經教學,這樣佛法就會興旺起來,末法時代就會有如來的正法。講經教學難不難?不難。首先把自己教好,一定要自己先修。從哪裡修?原則必須遵守「以戒得定,以定開慧」,這是永遠不變的原則。戒重要!為什麼今天我們學戒律學得不像,跟古人怎麼比也比不上,原因在什麼地方?古人有根,我們沒有根。古人這個根是怎樣培植出來的?是從家教裡面培養出來的。
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有教學的智慧,有教學的方法,有教學的經驗,有教學的成果。人要從什麼時候教?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就應該知道起心動念、言語舉動都會影響胎兒。史書記載,周文王的母親太妊在懷孕的時候,眼不看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這就是佛家所講的身口意。所以小孩出生之後非常健康,就是因為他沒有受到染污。
小孩出生之後會看會聽,這就是在學習,從出生那天到三歲,這一千天是紮根教育。母親是第一任的導師,在嬰兒面前,言談舉止要端莊,不能隨便,因為他在觀察學習。《弟子規》是母親教育孩子的,怎麼教?做出來給他看。讓小孩看到三歲,看了一千天,他全學會了。中國古諺有「三歲看八十」的說法,這一千天的根紮下去,到八十歲都不會改變,有這樣的效果。我們之所以感到學戒律那麼困難,真心想學,可是怎麼學都學不好,就是因為缺乏紮根教育。
我們出家人,自己這一輩子沒有紮根,上一輩老和尚也沒有紮根,再上一輩,也沒有紮根,可能再往上追二、三代才有紮根教育,所以他們修行容易因戒得定。出家同學都知道,古時候五年學戒。這個五年學戒,就是五年遵守老師的教誡,就是對老師的指導要完全服從,百分之百的把《弟子規》做到,這才叫奉事師長。
我們把《弟子規》跟《沙彌律儀》合起來看,相同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認定《弟子規》是我們的根本戒律,千萬不要把它看輕。我們從《弟子規》上紮根,從《感應篇》因果教育入手,「十善業」就很容易做到。十善業能做到,三皈五戒、沙彌律儀一點都不難。有這個基礎學教,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必定大成!
我們有歷代祖師大德示現教導,只要真正肯學,任何時候都來得及。你現在有沒有到五十五歲?你如果是從六十歲開始,到七十歲成功,行不行?行!有沒有這個壽命?有!因為佛菩薩加持你,你為佛菩薩工作,你為苦難眾生,為正法久住,一定會長壽。
真正學佛,一部經就夠了,不要多搞。一部經、一句阿彌陀佛聖號,愈簡單愈好。真正這樣去做,我相信你用一年的時間,身心健康,什麼毛病都沒有了,為什麼?佛比什麼都善,佛法是世出世間最善之法,這一句佛號決定能度世間一切苦厄。常常念佛,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
千萬不要把我們的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別人的好壞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他的好處,我讚歎他;他的不善,我不在乎,絕不放在心上。這樣,縱然我們身體有病,病變的細胞也會很容易恢復正常,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煩惱輕、智慧長,彌陀、釋迦加持,十方諸佛蔭庇,何樂而不為之!
我們佛弟子應當盡教化的責任,配合社會團體、學校、國家,幫助化解社會的動亂,達到「天下和順」。建立和諧的世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曾經參加過十幾次國際和平會議,這些會議大多數是由聯合國主持的。與會的專家學者、志士仁人都在尋求怎樣幫助社會恢復安定,他們的口號是「消滅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我在聯合國作報告講了很多次,不要用「消滅」,消滅是敵對的。我們中國人不講敵對,我們叫化解,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
譬如中醫跟西醫,西醫是消毒,要把毒消滅掉;但中醫是解毒,化解起來心平氣和,不對立。所以不能跟一切人事物對立,我們要尊重他,連蚊蟲螞蟻都要尊重它。
我聽說雲南那邊有一些同學種植物,跟病蟲害、小鳥溝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他們劃出一個作物區專門供養小蟲,小蟲統統到那個區去吃,其它農作物小蟲不吃,保留得很完整。他們跟小鳥約定,指定幾棵果木樹供養小鳥,沒有指定的小鳥不去吃,果實統統保留了下來,省了好多事。這件事在當地產生了效果,許多人都看到了,政府領導也看到了,不能不相信。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現在為什麼經常有很大的災難發生?我們這一代的子孫不肖,把祖宗忘掉了,瞧不起祖宗,這個罪多大!說祖宗不如我們聰明,我們能發明電燈、發明攝影機、發明汽車、發明導彈、原子彈……祖宗沒有這個能力。錯了,祖宗智慧比我們高超得多!那他為什麼不發明?如果中國老祖宗搞發明創造,世界早就毀滅了。他不忍心看到世界毀滅,所以不幹這種事。
我們要知道,科學不是最完美的,科學的問題很多,副作用太大,還是老祖宗那一套好,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都對我們的老祖宗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近一、二百年做了錯事,當然有懲罰,眼前的災難就是懲罰。祖宗愛護子孫,懲罰也是愛,是要教訓我們,讓我們敬畏因果,知道改悔。只有改過,災難才會停止,社會才能安寧。
恭錄自《大經解演義》541、542集及《科註》489至490集
忠恕慈悲——安定社會人心之道
今年(2011),聯合國世界宗教和平組織,第一次舉辦宗教和平會議。他們來找我,我就想到,如何把中國傳統文化送到全世界?我想對每個國家送一份禮物,這份禮物有一部《四庫薈要》、《群書治要》二十套、《國學治要》二十套。還有兩顆銅印章,一個是「神愛世人,和平天使」,另一個是湯恩比所說的,「孔孟仁義忠恕,大乘真誠慈悲」。兩顆銅印、三種書,是很大的禮物,我請聯合國送給每個國家的元首,這是把中國文化送給全世界,希望全世界能夠在傳統文化裡面獲得世界永久的安定和平,讓人民遠離災禍,都能夠過幸福美滿的一生;希望他們都能做和平天使,都學神愛世人。
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說:「要挽救二十一世紀,唯有大乘佛法與中國孔孟學說」。所以化解世界社會的問題,要用孔孟「仁義忠恕」的方法。『仁者』愛人,現在人不愛人,為什麼?他不愛自己,他愛自己能自殺嗎?現在連小學生都自殺,這還得了嗎?愛自己還能犯罪嗎?還會損人利己嗎?他不愛自己,這是最可悲的現象。我們一定要愛人,起心動念要能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一定要想到別人。『義』是思想行為,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忠』是不偏不邪,你的心正、行為正,不離聖人的教誨。『恕』是饒恕,寬恕、原諒他人,不要計較,他造再重大的罪業既往不咎,不要放在心上,做好樣子給他看,感化他,希望他改邪歸正,如此大家才能心安,社會才能安定。要是有責怪別人的心,你的心就不夠厚道,他有過失,你跟著就有過失,你就錯了。要施以忠恕之道,一切都要原諒,總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常常回光返照,你就能體諒別人。
佛法也如此,《無量壽經》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的前輩無知,沒有教導他,他做了壞事,你不能怪他。不管他做什麼錯事,不管他造什麼罪業,一筆勾消,不聞不問。我們大家坐下來,一起學習倫理、道德、因果與宗教教育,這樣就好,不能再搞衝突了。
大乘佛法「真誠慈悲」。我們決定不能責怪人,他今天造了五逆罪,不論殺父、殺母都不要責怪他,是他無知不了解事實真相,不要加罪給他,從今而後,要好好教導他。孔子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要用這種寬宏大量來對待。希望大家都能接受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自自然然人就會回頭,回頭是岸,社會就恢復祥和,世界就恢復和諧。懂得人與人應該如何相處,人與人、人與萬物、人與大自然、人與天地鬼神,應當共存共榮,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世界是一家!
「仁義忠恕、真誠慈悲」,這兩句八個字,能解決一切問題。仁義忠恕是善心,真誠慈悲善心。善心就能把問題解決,因為現在社會動亂、地球災變的根源就是惡心惡念造成的。用善心來對治惡念,問題就能化解,社會秩序就能轉變,地球災變就能恢復正常。所以二零一二銀河對齊這個說法,佛法是有方法化解,只要我們端正心念,整個宇宙產生變化,真的能影響銀河。這個道理現在科學家知道,集體意識可以改變現實。譬如「仁王護國法會」就是集體意識,很多人在一起誦經,端正心念,以這種端正的心念,就能化解人為的災難,能夠化解自然的災難。科學家告訴我們,意念可以改變物質環境,改變的程度我們無法想像,可以修正星球在太空運行的軌道,它軌道要偏離了,可以把它修正,你看這念力力量多大!所以佛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就曉得天堂、地獄都是心想生,什麼念頭就變什麼境界。因此,只要我們能「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就能化解災難。
認識釋迦牟尼佛
一、引言
學佛的人雖然很多,真正學佛的人可不多。佛怎麼存心?佛怎樣待人接物?佛怎樣生活?我們對於釋迦牟尼佛究竟認識多少?最好去讀《釋迦譜》、《釋迦方誌》。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你不讀,你對佛不認識。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第一步就教我念這兩部書,你要不認識,你到哪裡去學?
因此,學佛,首先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你要不認識,會走很多彎路;你要認識他,就省掉許多的彎路,真正得到佛陀教育的利益。
二、認識釋迦牟尼佛
(一)佛教育之學位名稱
佛陀是佛陀教育裡面的學位名稱(用現在話講大家好懂)。像現在一般學校,學位有三種,最高的博士,其次碩士,再其次學士。在佛教育裡面也有三個學位,最高的稱佛陀,相當於博士;其次菩薩,相當於碩士;第三阿羅漢,相當於學士。諸位一定要知道,佛、菩薩、羅漢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
佛是老師,菩薩、阿羅漢都是佛的學生,不過他們拿到學位了。我們現在學佛還沒拿到學位,雖然沒有得到學位,我們的關係是前後期的同學。菩薩、阿羅漢是我們的學長。這個名稱要清楚,不能夠含糊。
中國傳統文化裡也有三個學位:聖人、賢人、君子。中國的聖人,聖是明本,聖人就是一個明白人。對我們一般凡夫來講,我們是個糊塗人不明白;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事相通達明瞭,這樣的人就稱為聖人。跟聖人學習,沒有達到聖人的標準這稱賢人,孔子的學生這稱賢人,賢人相當於佛法裡面的菩薩。再其次是君子。
(二)名號之意義
佛具有智慧、覺悟的意思,有智慧,大徹大悟,這稱之為佛。
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也是表法的,是他在這個世間教學的宗旨,他在這地方教什麼?名號就是他所教的。你問佛教教什麼?釋迦牟尼。釋迦是什麼意思?仁慈的意思,翻作能仁,他能夠仁慈。
我們今天的社會眾生,缺乏的就是仁慈,沒有愛心;不但不愛人,連自己都不愛,他怎麼會去愛人?所以,佛在這個世間教學教什麼?就是教仁慈。教導我們對別人要有愛心、要有慈悲心,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這是佛法教學的內容。
對自己是「牟尼」。牟尼是什麼意思?「牟尼」翻作寂靜,我們用《大乘無量壽經》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來講,你們更好懂,牟尼是心地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就是牟尼的意思,你看這名字多好。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自己要清淨平等覺,以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這就是佛陀教育。
佛、菩薩的名號,都是他教學學科的宗旨與目標,一看名號就曉得他教什麼課程,這個名號是總課程。佛法所教的科目,無量無邊,不離開這個宗旨,肯定門門都與清淨平等覺、大慈大悲相應,離開這個宗旨那就不是佛教,佛陀沒有這樣教你。
對佛要不認識,要是扭曲了,就得不到真實的利益。我們今天到寺院求佛、求菩薩,求升官發財、求保佑,那叫迷信,那叫顛倒,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這個事情。
大家迷信,把佛菩薩、阿羅漢都當神仙去崇拜,我們要知道,佛菩薩與阿羅漢跟神仙風馬牛不相及,神仙也是凡夫,跟我們差不多。很多神仙也學佛,他沒有證到阿羅漢,所以,神、仙,不是羅漢、也不是菩薩,這個總得清楚、明白。
(三)佛教是佛陀教育
佛教是佛陀教育。釋迦牟尼佛從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一生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中斷。經上常講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就是辦班教學,一生當中辦班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一生教學沒有建過寺院,建寺院是佛教傳到中國後才建的。
寺院庵堂是佛教教學的道場,它是學校,不是宗教。現在寺院,執事稱呼還是原先古時候的,像住持、方丈,這個名稱相當於現代學校的校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主任、大學的教務長;維那相當於訓導長,是管秩序、管德行的,就是教戒律這些課程的;監院是總務長,名稱不一,分工性質完全相同。
所以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就是把教學正規化。在印度釋迦牟尼佛當年完全是私塾教學,跟孔老夫子一樣。孔老夫子也是弟子三千,七十二賢。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弟子三千,經典上記載的常隨眾,跟著佛不離開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臨時來參加的我相信不會少於這個人數,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與宗教風馬牛不相干,這些宗教裡的儀式,在世尊那個時候完全沒有。
上課在一起,修行在個人,你有疑難問題向佛請教,佛給你解答。因為日常生活都是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世尊那個時候真的是如此,人人都能自律。所以,佛門裡沒有組織,釋迦牟尼佛那麼多學生,沒有分班,沒有請哪個當班長,沒有,如果有就會有記載,沒有,完全是私塾教學。
學生當中有成就的,學得很好的,幫助那個學習差的人,這個情形有,但是沒組織,沒有建道場。為什麼不建道場?他要建道場不難,家族是王族。當時印度十六大國王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要蓋個道場還不容易嗎?不要!為什麼不要?現在我們明白了,建了富麗堂皇的大寺廟就有人動心,想控制、想佔有,道心就沒有了,清淨平等覺就破壞了。不建道場,跟著你學的人都有道心,他沒有企圖,沒有名聞利養可以得到。
釋迦牟尼佛有智慧,三千年前給我們做出榜樣,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不能跟世俗學,跟世俗學就完了,那你搞六道輪迴。跟釋迦牟尼佛學,這一生可以作佛,至少得作菩薩,才算是你修學有了成就。所以,認識釋迦牟尼佛多重要!
釋迦牟尼佛的身分,要用今天的話來說,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非常熱心。孔老夫子教學還收一點束脩,有一點象徵性的學費;佛不要,義務工作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後世學生做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在《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的四德:「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佛經裡沒有一句是假話,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那麼圓滿。我們學佛要在這些地方學習,沒有自己,自己在哪裡?宇宙是自己,一切眾生是自己。
我們把宇宙看作我們一個身體,所有眾生都是我們身上的細胞,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確實是這個看法。這個看法我們無法想像,什麼時候你真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明心見性,你跟佛的看法完全相同,真實不虛。這肯定佛教是教育,教育才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教,佛陀教育。
(四)佛法在講什麼?
佛法到底在講什麼?我們用名題來講,它講的就是「釋迦跟牟尼」,這個說法很籠統。具體來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什麼?講倫理。倫理是什麼?講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動物的關係,人與植物的關係,人與礦物、山河大地的關係,人與自然現象(宇宙)的關係,還有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的關係,這都是屬於倫理,比我們中國傳統學術講的倫理範圍大多了!
中國傳統的倫理只講到人與人、人與動物的關係。「凡是人,皆須愛」,「愛屋及烏」,中國倫理關係就講到這裡。佛的倫理關係講得真圓滿,整個宇宙不同維次空間都包括在其中。不同維次講天地鬼神,天地鬼神是眾生之一,祂也是迷而不覺,祂不是聖人,只是福報不相同罷了!
佛法講道德、因果、哲學、科學,這五個項目都講到究竟圓滿,這了不起。佛經裡面講的科學,今天科學跟佛經一比,還差一大截,哲學亦復如是。
三、總結
學佛一定要認識釋迦牟尼,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哪有一生不成佛的道理!佛教我們放下,他真放下了,三衣一缽,過最簡單的生活。我們要明了,在你身上的是你自己的,不在你身上的,不是你自己的,學佛至少要有這個觀念。你身上荷包裡有多少錢,那是自己的,銀行裡存的不是你的。你住在這個房子,這房子是你的,你出了門之後,這房子不是你的。諸位在日常生活當中能作如是觀,你就接近佛法了,貪瞋痴慢慢慢就化解了!
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07年5月18日
泰國曼谷《世界佛教聯合會衛塞節慶典》主題發言
尊敬的素拉育總理先生,
尊敬的世界佛教會會長Phan Wannametthee先生,
尊敬的世界佛教會秘書長Phallop Thaiarry先生,
早上好!非常感謝世界佛教會的邀請,並讓我就《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主題作一個發言,我感到十分榮幸!非常遺憾,當我九天前接到邀請時,不巧已經安排了其他行程,無法親自來曼谷參加本次盛會,敬請貴會原諒!我準備了一份發言詞,讓我的學生代讀,向各位大德請益。
我將就以下三個方面談談我的淺見:
一、 佛教的本來面目: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
二、 佛教的現前使命:以教育促進世界和諧
三、 佛教的未來復興:培養「大師級」弘法人才
一、 佛教的本來面目: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
一九三Ο年代,中國的一位佛學大師歐陽竟無先生曾發表著名演講,稱「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須』。如果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學,那麼它又是什麼呢?我認為:佛教是教育。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自十九歲外出參學,三十歲成正覺之後,畢其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教化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者。而佛的十種名號中的一種是「天人師」。可見佛是老師,跟他學習的人是學生。這種師生的關係只存在於教育之中。釋迦牟尼佛在教學中肯定「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與佛的本質是平等的,通過修證便可以恢復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在宗教裏上帝與子民的關係是父子關係,而子民不可能與上帝平等。所以佛教不是宗教。
佛在《華嚴經》中告訴我們:「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變現的宇宙與能變現的心識,是一體的,不二的。這種認識在哲學裏沒有,因為哲學裏的「能」和「所」是二元的、對立的。因此,佛教也不是哲學。
佛教的本來面目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關於宇宙人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陀的教育肯定『本性本覺,本性本善』,肯定宇宙和諧一體。以仁慈博愛化導一切眾生。教人應當謙卑,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相合作,這就是本覺本善的自然流露,故能圓滿達到化惡為善、化敵為友、化冤為親、化迷為悟、化凡為聖的目標。這個宗旨、目標,是世間所有聖哲教誨的根本,現代人所說的「愛的教育」。
二、佛教的現前使命:以教育促進世界和諧
現今全球動盪不安,天災人禍頻繁,消弭衝突、促進安定和平是人們最關切的問題。衝突的根源在哪里?根源在我們自己。當我們迷失了本性,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本善本覺相違,心行不能隨順本性,衝突就發生了。釋迦教學,把「貪、瞋、癡」認定為衝突的根本,稱之為「三毒」。所以必須用教育轉化人心,教之返回自性。首先把我自己內心的「三毒」放下,把我自己內心的對立、衝突、矛盾化解了,那麼外面的世界就能恢復和諧了。和諧世界,從我心開始,通過聖哲教學,恢復一切眾生心性本具的「本覺本善、誠敬謙和」,並將之發揚光大到遍虛空遍法界。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釋迦世尊,辦班教學,大力推動聖哲教育。淨空今年八十有一,一生效仿釋迦世尊,迄今已講經教學達四十九年,現在每日通過網路、衛星電視、光碟流通,向全世界傳播聖哲教育。
教育必須重視基礎。大乘佛法的修學必須建立在小乘基礎上。而中國為什麼大乘佛法興盛和小乘不興呢?因為中國人從小就接受儒、道兩家的教育,已經很好完成了大乘修學的基礎。儒家修學的根本在《弟子規》,道家修學的根本在《太上感應篇》,佛家修學的根本在《十善業道經》,三門皆為傳統文化典範,時至今日,仍深具實用。可以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化解一切衝突,為全人類帶來永恆真實的和諧安定、繁榮富樂!
三、佛教的未來復興:培養「大師級」弘法人才
佛教的振興和未來發展需要「大師級」弘法人才。我們深切地希望由泰國成立一個「傳統文化中心」,培育弘法師資,光大聖哲傳統教育。這些弘法人才不僅對佛法教義深有領悟,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人品道德能作社會大眾的好榜樣。
師資選拔條件以具足「誠敬、仁愛、孝廉、好學」為入學標準。中心提供老師們生活必備條件,使其絕無後顧之憂,專心向學。以《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落實倫理道德教育,出家人修學再加上《沙彌律儀》。而後一門深入,十年苦修,日日講習,必有悟入。並將每日講習內容,利用衛星電視、網絡等遠程教學管道,二十四小時輪流播放,教化遍及全球。如此,研習者既可獨善其身,又能兼善天下。而國家則能真正落實全民倫理道德教育,相信三年之內,對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幸福安樂,必然會產生非常顯著的效果。而佛陀教育,也能依此發揚光大。 敬 祝
總理政躬康泰 吉祥如意!
諸位大德身體健康 謝謝!
釋淨空AM Ph.D.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
澳洲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
印尼夏利希達亞都拉州立回教大學榮譽博士
慶祝二五五O佛誕—佛陀對人類的貢獻
二OO六年十月七日
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會堂
尊敬的各國代表、首長,各國嘉賓、諸位大德,諸位女士先生們: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今日勝緣希有,淨空與來自世界各地一百九十一個國家的諸位代表在此齊聚一堂,舉辦慶祝二五五○年佛誕日的活動,探討學習佛陀對人類的貢獻。談到佛陀對人類的貢獻,就是佛陀自覺之後,畢其一生,教化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其方法即是「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淨空受教五十五年,教學四十八年,今日謹將愚者一得,在此提出心得報告,向諸位大德請益。我的講題是「熱烈慶祝衛塞節,學習釋迦牟尼佛辦班教學,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敬請批評指教。
好「利」是一切衝突的原點
過去幾年,自從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澳洲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邀請我參加在學校裡舉行的一次和平學院教授的座談會。我聽取學院的報告,才知道全世界有八所學校設有「和平學院」。昆士蘭大學的和平學院成立已八周年,對「消弭衝突,促進和平」的研究相當有貢獻。但九一一事件之後,他們做了一次深入的反省,覺得以往慣用的鎮壓、報復、冷戰、熱戰等手段,皆無法解決問題。希望用純粹和平的方法,能否達到消弭衝突,促進和平安定的成果。於是校長邀請我參加了這次座談。
首先我聽完學院這幾年的研究報告,然後主持人希望我提出一些建議。我聽取他們的報告之後,了解「化解衝突」就和大夫治病一樣,必須把病源找到,從根本上治療才會有效果。衝突的根本在哪裡?我提出看法—衝突的根本在「家庭」。現今全球社會普遍的現象,離婚率很高,這是夫妻衝突;家庭裡父子衝突、兄弟衝突;在中國一般還有三代同堂,三代同堂裡的婆媳衝突等,種種家庭問題都是衝突的根源,走出社會與大眾相處,哪有不衝突的道理!
實際上這還不是一切衝突的根源,真正的根在哪裡?真正的根在自己,佛說「迷為苦本,覺是樂源」,自性覺與習性迷生起的衝突才是根源;儒也說是「本性」與「習性」起了衝突。為什麼會起衝突?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本性本善相違,心行不能隨順本性,於是衝突就發生。為什麼不能隨順本性?仔細去找,我們找到衝突的原點,就是「貪欲」。所以釋迦教學,把「貪、瞋、痴」認定為衝突的根本,稱之為「三毒」。而三毒的根源,就在於貪欲;貪欲的指標,即是中國古人講的「利」字。
現在社會上哪個不爭利!中國的孟子,生長在戰國時代(西元前三七二—二八九),他見梁惠王,梁惠王開口便說,「您老人家從這麼遠的地方來到我們的國家,想必對我們國家有利益的建議!」孟子說:「國王,何必說利,只要有仁義就好了。」【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這句話含義非常深刻,因為「利」是人之所爭,貪欲的對象就是「利」。由是而知,好「利」才是一切衝突的原點。
要想化解衝突,一定要把「利」淡化,把「利」放下。「利」的反面是「仁義」,仁義就是佛家講的「慈悲」。「仁」是「慈」的意思,與眾生樂,捨己為人;「義」是拔眾生苦,與「悲」同義。所以,佛家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儒家講「仁義」,言語不一樣,意思相同。孟夫子化解問題與佛陀完全相同,都是從根本上著眼。
由是而知,我們要想「消弭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只有放下爭名奪利,積極提倡仁義、慈悲、覺悟眾生的教育,也就是一般宗教所說「愛的教育」,「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我們細心觀察,真正體會到古今中外的大聖大賢,世界主要宗教的創始者,都是聖賢,都把利、貪欲完全放下,身心清淨,故能自行化他,對當世、後代產生廣大深遠的影響。
「辦班教學」能化解一切衝突
愛是性德,所以有愛、有仁義、有慈悲,這就是隨順性德。隨順性德的後果是善良的。仔細想想,隨順性德者必定愛人;以仁義、慈悲待人,怎麼會害人!如果爭利,決定會有損人利己的行為發生。每個人都懷有損人利己的心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自然生起。所以要真正化解一切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不是武力鎮壓或報復所能做到的,也不是開會能得到的。用什麼方法能得到?東方聖賢、釋迦牟尼等人無一不是以「辦班教學」而達目的。孔子辦班教學,釋迦牟尼一生辦班教學,經典上記載「講經三百餘會」,那就是佛陀一生辦班總有三百多次。每一次對象不相同,目標、方法也不同,所以時間長短也各不同。大的單元,譬如《般若》班,內容非常豐富,分了很多中、小單元,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教完。又如《華嚴經》,現在我們看到中譯本有三十九品,每一品是個大單元,大單元裡有小單元,這也需要長時間的授課。正如辦學校,學生接受教育的期間有四年、五年、六年,甚至到十年不等。或有三天、五天、一個星期、一個月,也不一定。最小的單元,一天二、三個小時,這是有特定對象向釋尊請教而為他們解答的,這種情形也很多。
所以釋迦一生大單元的辦班教學有三百多次,內容非常豐富。他從三十歲開始授課,七十九歲過世,四十九年的教學沒有中斷。我們知道中國孔子教學只有五年;耶穌教學三年,他是被人害死的;穆罕默德教學二十七年。所以在古今各個族群的聖哲中,確實,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時間最長,內容也最豐富,成績、效果也非常的卓著,這是很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只有「辦班教學」才能真正化解一切複雜的衝突問題。
自從參與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座談會之後,學校就聘請我為和平學院的教授,鼓勵我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與國際和平會議,這是我參與國際和平會議的因緣。我先後參加過八次國際和平的會議論壇,今日在此地與諸大德聚會是第九次。八次當中有五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係,都是由他們主導大會。參與這麼多會議之後,我深深體會到「會議很難真正化解問題」。
由是反思,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對鄰國發動過戰爭,沒有侵佔鄰國一寸一尺的土地。縱然政權轉易,改朝換代,那是國家內部的事;但對外從未主動侵略他國。所以世界許多專家學者都肯定,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族群。正如六百年前,鄭和的船隊航海訪問,發現全世界,他們沒有開拓殖民地,所到之處,唯有全心全力的奉獻,幫助當地人民提升農業、工藝、文化等多項交流,故能深受當地人敬重,尊稱之為「三保太監」。至今在南洋地區還保留著許多「鄭和廟」,香火鼎盛。這是個非常明顯的例子。當時中國國力是世界上最強盛的,鄭和所率領的船隊,用現在話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航行遍及全世界,為什麼沒有建立殖民地?為什麼沒有拓展自己國家版圖的意識?原因何在?實在講就是儒、釋、道三家辦班教學的效果。
中國教育思想從「愛」興起
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他的思惟方式都是隨順自性、隨順性德,也就是中國人所講的倫理道德與因果的教育。什麼是「道德」?「道」就是現在所說的「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運作的秩序」,「大自然是和諧的—太和」;隨順大自然就是「德」。譬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這是自然的規律現象,稱之為「道」;人的生活、思惟(思惟屬精神生活,身體屬物質生活),都能隨順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精神和身體一定非常健康,所以說隨順自然、和諧是「德」。如果違背自然運作,不和,這個人一定不健康,容易產生疾病。這是「道德」的定義。
倫理是道,是隨順自然,隨順和諧。五倫關係,夫妻的結合,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都是宇宙間自然的現象,自然的和諧,不是哪個人發明、創造出來的。所以說,人與人的關係與大自然的規律完全相同。「五倫」是「道」,隨順五倫就稱之為「德」。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義婦聽、長惠幼順」,這「十義」,十種和諧就是「德」。這是中國祖先教導子孫後代,做人必須遵守的和諧規範。
道德的理體,原點就是「愛」。所以中國道德觀念的原點即是倫理中的「父子有親」。「親」是「親愛」,就是以後儒家講的「仁義」,佛法講的「慈悲」,西方宗教講的「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原點就是父子天性的親愛。父子親愛是天然的太和,沒有任何條件。我們細心觀察,嬰兒在三、四個月時,嬰兒對父母的愛,父母對他的愛,非常明顯。中國的教育思想就是從這個原點興起的。
因此,這些年來,我們將愛送到全世界,肯定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期望人人能學會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世界、愛眾生。愛,從心、從受。以真心感受為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真誠包太虛,仁愛周沙界。落實在世間,即是弟子規;落實在佛法,即是十善業道。
故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亦即是學習十善業道遍世界,弟子規的教育滿人間。
愛就是十善業道的圓滿實踐。
愛就是弟子規的圓滿落實。
愛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
愛就是本性、本善、純淨、純善。
愛就是真理、真諦、生命、永恆。
愛就是神聖、上帝、真主、聖靈。
愛孕育出宇宙萬物,天地萬物,
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
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
一切佛聖所證所得,即是自愛。一切佛聖所教所化,即是愛他。一切聖賢的教化,就是真誠、愛心、弟子規、十善業道生活規範的教育。它是人類智慧經驗的承傳,也是世界文明的遺產。
古代中國教育第一個目的,就是希望父子親愛在一生之中永遠保持不變質。第二個目的是把這種真誠的愛心發揚光大,愛父母、愛家庭、愛兄弟姐妹、愛族群、愛社會、愛國家、愛全人類,乃至於愛一切生物。不但是愛人類,連動物、樹木花草都愛,把這個愛心擴大,就是中國教育的理念,中國教育所希望達到的目標。中國教育是仁義的教育、愛的教育、太和的教育;它不是爭利的教育。所以教育兒童,從小就要教他懂得禮讓,不但要學習「不爭」,還知道應當捨己奉獻。不像現代教育,從幼稚園就教小孩競爭,競爭就是自私自利。從小就教他爭名奪利,養成損人利己的觀念,長大之後他不知道損人利己是錯誤的行為。所以愛的教育是教人應當愛人如己,念念思惟希望自己能犧牲奉獻,為別人服務,為社會、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絕對沒有考慮自己的利益。聖人的教育是從這裡興起來。
中國最著名的教育典範,就是周朝的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提倡胎教。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時就知道自己的意念言行會影響胎兒。我們看到史書上記載,太任此時眼不看不善的現象,耳不聽邪思邪念的音聲,言語柔和,沒有傲慢憤怒的言行。她深知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會影響胎兒。所以教育子女應當從懷孕的時候開始。一般人對自己的兒女雖然沒有做到胎教,當嬰孩出生時也能明瞭嬰兒見色聞聲必受影響。嬰孩不論懂不懂事,他只要是睜開眼睛了,眼睛會看,耳朵會聽,他就在學習,就在模仿。這是自然的,自然就是道。此時父母應當以正面教化之,這就是德教。
孟子的母親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為了教育孟子,三遷其居。他們原來住的地方接近墳墓,孟子從小玩耍遊戲就學埋葬死人,他的母親看到這樣子不善,所以搬家。搬到靠近市場,市場有買賣,孟子看到殺豬的、賣肉的,他就學殺豬、學賣肉,他母親看到了,再搬家。搬到靠近學堂,於是孟子學會怎樣行禮,怎樣鞠躬,怎樣去讀書,孟母看到這對孩子是好事,就定居於此。所以孟母三遷,為教小孩。孟母確實教得好,以後孟子成為一代聖人,在中國學術界的地位僅次於孔子。
孟子所學的是孔子,但是那時孔子已經不在世了,他的老師是孔子的第三代傳人,孟子向他們學習。孔子的著作在,所以孟子是中國第一個師事古人─現前找不到好老師,可以找古人的著作。那時候還有跟過孔子的學生,孟子好學,有不明瞭的地方就向孔子的學生請教。他的道德、學問成就了,為中國文化史上做出卓越的貢獻。他一生繼承了孔子的道德學術,排斥自私自利,提倡仁義道德。但當時的諸侯、國君沒有人能用他。原因是什麼?他生在戰國時代(孔子生在春秋時代),當時的社會風氣逐漸重視爭名奪利,動亂、征戰,與現代世界相似。他們看在心裡,非常感慨,非常痛心,沒有人肯用他,這才回去從事於教學工作,將自己的智慧、經驗、德行、理論傳授給下一代聖哲。
釋迦牟尼佛,我們很客觀的觀察,他的智慧、觀察皆在孔子之上。因為釋迦牟尼本身是王子,如果想用政治的方法來推動他的理念,機緣具足。但是他放棄了。放棄了王位、權勢,放棄了榮華富貴,終身甘願過一個苦行僧的生活,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這是聖人的作為,我們細心觀察,他一生所做的完全正確。他為我們後人做了最好的典範,這是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孔子、孟子原本的期待,是能像周公一樣,自己有合法的地位、權力,可以施展抱負,為人民造福。這是一種示現,我們講「表演」。釋迦牟尼佛是另一種方式的表演,教人放下,不爭名利、不爭榮華富貴、權勢地位。因為真正希望為人民服務,還是辦班教學好。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世界,有百利而無一害。這是大智洞識,非凡夫能見能為;他做得很徹底。
聖哲賢士各有各的做法,都是對的,都是正確的。我們應當方方面面都看清楚,然後才能真正開智慧,真正學習到我們應當學的智慧德能。不能說孔子去求一個官職是錯誤的,他沒有錯誤;釋迦牟尼佛一切放下,他是正確的。都是正確,沒有錯誤,只是方式不同,我們要從多方面學習才能圓滿。具有地位,具有權勢,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事要認真去做,心裡放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才達到圓滿。大乘學習講的是圓融,圓滿的智慧、圓滿的事業、圓滿的功德,這是我們現代人應當要能體會得到,應當要能效法。只有神聖智慧的教育,才能幫助我們提升境界;在佛法講消除我們的煩惱習氣,也就是把錯誤的思惟、錯誤的心理、妄想、分別、執著改正過來。完全隨順自然的法則,隨順大自然的運作。認識整個宇宙與自然規律的關係,達到終極,確實是一體、和諧的;你、我、他與整個宇宙是一體的。
真神以不同形象教化眾生
佛法為教學方便而將整個宇宙分為三分,一分是本體,一分是精神,一分是物質。雖為三分,實為一體。「本體」是理體,就是佛法講的「能現、能變」。「唯心所現」,「心性」是體;「唯識所變」,「識」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再變現為宇宙萬事萬法。「能變」與「所變」是一不是二,所以從這個地方認知「整個宇宙是自己」。我們的精神與法性融合成一體,我們的肉體與法身融合成一體;「法身」就是宇宙的物質現象,「見、聞、覺、知」是宇宙的精神現象。所以精神現象與物質現象是同一個本源,這個根源在佛法裡稱之為「法性」,在其他宗教裡稱為「上帝」,稱為「神」。
現在許多宗教學習者都說,上帝沒有肉身,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對於神,也是這樣說法。這就與佛家所講的「法性」完全相同。因此我們知道各個宗教所說,實際是一樁事,只是名詞不相同。我跟許多宗教領袖往來,討論到這個基本觀念,都談到每個宗教崇信的神,皆是宇宙之間唯一的真神。我向他們說,「真神有圓滿的智慧,你承不承認?」他們承認。「真神會變化,神通廣大不可思議」,他們相信。於是我說,「真神在佛教裡變成釋迦牟尼,在中國就變成孔子,在基督教裡變成耶穌,在伊斯蘭教就變成穆罕默德;實際上是一個人,千變萬化。所以大家都是一家人。」很難得,這些宗教領導人都很歡喜接受這一理念。我以為提出這麼一個說法,可能要經過很多辯論,結果這些年來居然大家都歡喜接受,這是非常的難得。
所有宗教的創始者都是真神在各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時代、文化,不同的歷史背景之下,以不同的形象身分來教化眾生。仔細研究,諸多的形式雖不同,可是方向、目標、目的決定相同。所有宗教總的原點就是「愛」,原點相同,也就是我們的目標、方向完全一致,所以宗教是可以團結的。我在新加坡, 當時有九個宗教,我們真的團結成一體, 成為兄弟姐妹,非常和睦,為新加坡社會帶來安定、和平的基礎。在印尼,我也在那邊做宗教和睦團結的工作,也非常有效果。
印尼宗教的團結和睦,是在瓦西德長老沒有做總統之前,已從事於這個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礎。我非常幸運,到印尼訪問,非常容易和大家團結在一起。我曾陪同他們組團訪問埃及、梵蒂岡;以後還訪問中國。他們兩次都邀請我為宗教訪問團的顧問。實際上,旅行是非常有益的學習機緣,因為各宗教領袖們平時很難得聚集在一起。組團到國外旅遊訪問,有十幾天的時間共同生活在一起,從早到晚,無事不談,互相交流,互相了解、學習,所以才真正成為朋友。
有了這些經驗,所以二○○五年我拜訪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長老時,他退出政壇,悲願未失。依然時時關懷如何化解世界的衝突、災難,怎麼能讓社會恢復到安定和平。他這種悲天憫人的意念,我聽了非常感動,也非常敬佩。他問我有什麼方法能落實,我當時就提出了四樁事,我說這四樁事能做好,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的目標就能達到。
他問我哪四樁事,我說第一、全世界國家跟國家要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不同的族群也要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三、足以影響世界安定的政黨、派系,也要能把心量、眼光拓開,不能只為自己想,要為整個世界人民福祉著想。派系也應該團結,有共同的目標,以「為全世界人民興利除害,謀福祉」為目標,一定要團結合作;第四、全球宗教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說這四樁事都不容易做,非常棘手,可是從宗教下手還是比較容易,如果宗教能和睦相處,能平等對待,肯定會影響政治、政黨和族群。
馬哈迪長老聽了我的意見表示贊同,第二天就決定邀請我參加他在二○○五年十二月於吉隆坡召開的「波達那全球和平論壇」。我也很歡喜參與這次的活動。感激他在論壇活動中對我的禮遇。他的身體很好,我奉勸他,希望他晚年還能為世界和平、人類福祉,至少做十年;為化解衝突,恢復世界的和平與安定做出最偉大的貢獻。
弟子規奠定德行基礎
由於數十年來世界上許多志士仁人,以無盡的悲願,希求化解一切衝突,促進安定和平,用會議的方法未能收效,於是反思中國老子所說「小國寡民」。我就想做一個實驗,找一個小社區做一個試點。從前在美國想做,緣不成熟;以後在新加坡、在澳洲,緣還是不成熟。前幾年難得回到家鄉去看看,與家鄉父老兄弟們聊天,談到這個理想,沒想到他們很熱心的響應,他們說:「我們願意做。」我很歡喜,就在家鄉選擇一個小鎮—湯池。這個小鎮是在鄉下,有十二個村莊,居民四萬八千人。他們疏忽了中國的聖賢教育已有八十年。我們就以此地做實驗,建立一所多元文化中心,希望將孔子、釋迦的教學理念、方法和精神,在這個小鎮落實。
首先是培養師資。因為這是教學的工作,沒有老師是做不成的。我們將理念從網路上傳播,對外招生。對象是幼兒園的老師、小學老師、初中老師。很快的就有三百多人應試。我們在其中精挑細選,選了三十多位參加面試。面談之後,選出三十位真正志趣相同的老師,志願參加此項事業。他們辭去現有的工作,參與我們中心的教學活動。學習的前兩個月,我們採用儒家基礎的教學《弟子規》為教材,要求老師們要百分之百的自我落實。
《弟子規》的教學,主要是父母長輩一定要做給兒童看的「身教」。嬰兒從出生,睜開眼睛會看,豎起耳朵會聽,雖然還不會說話,還沒有動作的能力,但已經在模仿了。長輩在他面前的言行舉止,必須都符合倫理道德,使嬰兒所見、所聞、所接觸的,全是正面教育。中國古諺云「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這種說法非常有道理。小孩看了三年,聽了三年,印象深刻,到了三歲時就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面對現代社會許多不善的污染,以現在的話說,小孩就有免疫能力,這種免疫能力是從小養成的。直到六、七歲上學,學校老師教導他天天要做到,不能違背;將他從小學會的倫理道德教學不斷的加強、延續,使其養成一生思想善、言語善、行為善的基本品德。念念能禮讓,待人謙敬,處事謹慎,彼此和諧禮讓而不爭,所以沒有爭執。德行的基礎奠定後,老師再教導他學習聖賢經典,接受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的教育。
童年是每個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階段。所以在十二歲以前,完全著重記憶,將一生應記住的課程皆熟讀背誦,如此則一生都不會忘記。兒童讀書不重視講解,只重視讀誦,學習涵養品德,學習處事待人接物。孩童在學校裡學會奉事師長,回家就會孝養父母,為父母服務。孩童十二歲以前,小學老師只教經文讀誦,沒有講解。各人天賦不同,展讀十遍就能背誦,這是適當的進度。但必須要求他背一百遍、兩百遍,為什麼?使他一生不會忘記。第二天教授新課程之前,先把昨天的課程背一遍,然後再上新的課程,重視複習,溫故而知新。
中國古代教學只有兩個階段,小學上去就是太學,太學就是大學,十三歲上太學。太學教學著重講解、研究、討論。因為師生都背過經典,所以讀書是非常快樂的,上課可以不用書本,即使引證古今著述,他們全都熟背了。老師能背,學生也能背,問他這一句,都知道在哪一本書第幾頁第幾行,他們都能說得出來。因為中國古代書籍的版面是固定的,它沒有標點符號,每一頁十行,每行二十字。無論哪一家的刻版,皆能遵守這個規矩。所以各家版本雖異,但行頁相同,這比現代的書籍還科學。現代印書,版本不同,則行頁不一致,引用自然困難。
古代中國印書版面統一的方式,使天下讀書人無論是在南、北、東、西,問起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皆能準確無誤,所以太學教授上課不需書本。老師教學多半是帶著學生遊山玩水,重視史跡的考證而加深學習的興趣與理解,重視活的教材。所以老師講到古人文章所說的地域,就帶著學生實地遊覽,到現場去看,古人在這地域遺留下的遺跡,研究討論,活的教學,所以讀書才有樂趣;不像現在讀得很苦!研究討論的時候可以發揮自己的見解、自己的看法,以求融會貫通,達到真實的智慧,符合現代人社會用途的學術。
像這些教育理念,實在很值得我們融會東西方的學術,截長補短,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接受到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的教育,建立共識。這不但是自己一生幸福,而是全人類共存共榮無比的幸福。使每個人皆能從自己內心化解對一切人、事、物的衝突,對一切人、事、物的誤會、懷疑、顧慮與矛盾;然後使自己身心調和,健康快樂。大自然是和諧的,宇宙是和諧的,萬物是和諧的,人也應該要和諧,跟宇宙配合,與一切人、一切萬物和諧合作。這樣才能真正化解世間一切衝突,落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落實釋迦佛陀「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教誨。
「辦班教學」改良社會風氣
我們用東方古老的辦班教學,在湯池鎮做試驗。中心要求教師們自我落實《弟子規》的修養。《弟子規》共有一百一十三條,與美國隆.克拉克的五十五條義趣相同,但內容更豐富、更廣闊。儒與道也各有基本教條,道家的基礎教育是《太上感應篇》,佛家基礎教育是《十善業道》;十善是綱領,由此綱領開展,大概也有一百多個條目。三家的基本教育,初學啟蒙必須認真落實,百分之百的落實,從此基礎再向上提升。
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教師們在兩個月內將儒家的教育一百一十三條落實,然後開始嘗試教導當地的居民,鼓勵當地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習。湯池小鎮十二個村莊;中心的老師們,在中心他們是學生,出去教導民眾,他們就是老師。我們分班同時到十二個村莊,輪流教學,沒想到兩個月就見到效果。小鎮裡夫妻衝突沒有了,夫妻不吵架;婆媳可以和睦相處,衝突也化解了;過去鄰居為小事爭執的很多,現在沒有了,皆能和睦相處,彼此謙讓;小孩知道孝順父母。整個小鎮人民的素質提高,社會風氣改良了。商人告訴我們,過去商店裡竊盜很多,如果看得不緊,時常丟東西。現在經過中心這兩個月的教化後,東西不看也不會丟了。
計程車司機們反應說:「從前我們的念頭很不好,凡是外地來的旅客總是欺負他,多收一些費用,或者繞路兜圈子,多繞幾圈。現在我們知道自己以前錯了,都轉變態度,非常熱忱、真誠的對待顧客。曾有一位從外地來的乘客,皮包遺忘在車上,裡面還有幾萬圓現鈔。在從前,我們一定是自己沒收了,不會還他。但現在受到中心道德的教育後,我們知道應該照顧顧客,於是把這個皮包原封不動的送回去。」
這位乘客是位商業老闆,他看到之後非常感動的說:「此地竟有這麼好的人,拾到東西還能送還!」司機說:「我們是受了中心的教育,不但我這個計程車會做到,我們這個地區任何一位計程車司機都會做到。」老闆聽了很感動。這就是辦班教學所收的效果。詳情將由中心教務長楊淑芬女士向大會報告。
從湯池鎮這半年的教學經驗,堅定了我們「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真實信心。我們深信、肯定「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人之初,性本善」,佛家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本來是好人,人性本善,本性都是本善的,都是好的。為什麼現在不好?學壞了,沒有人教他,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這個道理。只要有好的教育,正面的教育,隨順性德的教育,人人都能歡喜接受。人皆不願意做壞人,皆願做好人。這是我們從湯池短短半年時間所看到的事實真相。
諸如此類的事例很多,今天難得有這麼好的機會,與大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聚會一堂,共同交流學習。希望分享我們在湯池小鎮辦班教學的成果,貢獻與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仁人志士,共同攜手合作。展開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的教育,幫助全球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些教學的理念、方法與效果,是來自佛陀與孔子的啟示,可提供聯合國做為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參考。希望以此微小成果,帶動為求化解衝突、促進世界和平的志士仁人,增長信心,增上願力。只要團結宗教,推展「辦班教學」的方法,一切衝突自然化解,「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不是口號,決定落實。願我同倫攜手合作,繼釋迦、孔子之後,也能於今世對全人類做出最大的貢獻。最後,我謹代表中心,至誠邀請大家光臨中國安徽省廬江縣文化教育中心參觀指教。謝謝大家!
敬祝
尊敬的各國代表 各位嘉賓
身體健康 吉祥如意
釋淨空AM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
澳洲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
福慧圓滿
墨寶原文:【佛是福慧圓滿,大乘表大智慧,無量壽表第一大德,莊嚴即是真善美慧。此皆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聖佛教人,修清淨、平等、慈悲心;十善、六度、利生行,則能自證大覺,名曰成佛。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此是佛陀。佛陀教育宗旨如是。大乘無量壽經,是其治要,世法佛法盡在其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出世法真相,究竟圓滿之科哲,亦盡在其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須知佛經是大智慧書,是大福德書。中國人之先祖是大福慧者,孝親尊師重道,引進了第一希有之佛陀教育。化導子孫成聖成佛,如是恩德,不知所報,我等幸聞,敢不信受奉行。自利利他,信願念佛,同生淨土,是名真報恩者也。】
世出世間法不能沒有福報,佛法在世間,為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沒有福就苦了,所以佛總是先勸人修福。世出世間,誰的福報最大?「天上天下無如佛」,沒有能跟佛相比的,佛是福慧究竟圓滿。古聖先賢說「量大福大」。
量小的,縱然有大福,他享不長。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是自性原原本本的心量。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告訴我們三種周遍,這是性德,第一個「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第三個「含容空有」,這個量就在含容空有,這個福報多大!所以人間天上大富大貴的福報都是在佛門修的。
成佛叫二足尊,二就是智慧、福德,足就是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學佛就是求福求慧,福慧圓滿才能普度眾生。有慧沒有福,度不了眾生,有福沒有慧,也度不了眾生,一定要福慧圓滿。學佛真正把時間掌握到,一天都不空過,十年成功,正是古人所說的「十載寒窗,一舉成名」。世間讀書人是十年成就,佛法修行也是十年,這個十年根深蒂固,成就自己戒定智慧。
戒是德行,定是三昧,慧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正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十年不可能沒成就,如果沒有成就,你錯用了心。十年當中雖然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可是你功夫裡頭一定有夾雜,心不清淨、不平等,所以成就就不殊勝。
如果你心地真的是保持清淨平等,那個成就是真實的,那個成就是值得人讚歎的。希望真正有志於作聖、作賢、作菩薩、作佛的同學們,好好學十年就成功了。現在有光碟、有註解幫助你,要相信一經通一切經通。從一門起,一門紮根,不可以學太多,學太多就學雜了,思想凌亂,不能得三昧,不能開智慧。遵守古人的教誨,能成功;要自作聰明,十年會空過,什麼都得不到。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要選大乘經典。為什麼?大乘經典每一部經都通達自性,換句話說,大乘每一個法門、每一部經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金剛經》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大乘法門平等,沒有高下,你喜歡哪一部,只要一門深入到底,就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證得佛果。
大乘代表大智慧,大乘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智慧多大?能盡世出世間一切法的邊底,換言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通達明瞭。用一般宗教對神的讚美,有這麼一句話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知全能」,這是大乘的意思。可見沒有智慧就不可能有大德、大能、大福。由此可知,智慧第一,智慧能夠出生大德、大能、大福德,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價值觀。佛法的價值觀是大智慧,學習佛法求的不是別的,是求智慧,有智慧,樣樣具足。
無量壽,「壽」是福報的一種,中國人常講五福臨門,五福第一個是壽。古來祖師大德跟我們介紹西方淨土,說西方淨土第一大德是什麼?壽命長久。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壽命同佛。這是西方世界的第一德!單憑這一條,西方極樂世界非去不可。佛名號所顯示的無量壽是主體,如果沒有壽命,則一切無量都落空,誰去享受?所以壽命是一切無量之體,有壽命,所有的無量才能得到受用。
莊嚴,「莊者,恭也,正也,盛飾也;嚴,尊也,肅也,裝也。可見莊嚴二字,可以俗語解為以尊重、恭敬、正肅等等善美,而裝飾之」。我們世間人常說真善美,沒有慧,真善美不會圓滿,加上慧,真善美就圓滿了。極樂世界,真善美慧四個字都做到究竟圓滿,不衰不變。
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沒有?環境是心性變現出來的,我們的心不是真善美慧。心不真,妄心,虛情假意,心沒有真;善,一天到晚起惡念,打妄想,哪來的善?美,就更不用說了,迷惑顛倒,沒有智慧。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事實。怎麼修的?用『一句彌陀,莊嚴自心,清淨自心』,就是用這一句佛號修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
所以「清淨平等覺」皆用這一句佛號來修,真心用阿彌陀佛這個方法來修,善心也用阿彌陀佛來修,美心、慧心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圓滿具足。這樣殊勝的法門,在一切經論當中找不到。一切經裡面,有單單教你修清淨心的,不一定能得平等;有教你修平等心的,不一定能生智慧;唯獨這一句阿彌陀佛,一修一切修,這個就太奇妙了。所以學佛不消極,學佛絕對不逃避現實,佛法是真善美慧的生活,是一切人心心嚮往的幸福快樂的生活。
從理上講,諸佛如來的智慧德相是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世尊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不就成佛了嗎?自性的智慧德相就現前,極樂世界真相就這麼一回事情。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所有往生的人,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所以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自性清淨心之所成就,同時也是每一個往生的人他們自己自性清淨心之所成就。自己的清淨心跟彌陀的清淨心是一個心,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從一體起二用,不可思議。
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獲得廣大深妙真實的利益,一定要修清淨心,要修平等心,要修慈悲心,用什麼方法來修?用這一句佛號,把雜心、亂心、染污心念掉,恢復自己清淨、平等、覺,這樣才能往生不退成佛。
行門有自利、有利他,煩惱輕,智慧長,是自利;斷十惡,修十善,是自利;為人演說是利他。自利跟利他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是永遠分不開的。你自行就是做好樣子給別人看,我是佛弟子,在日常生活當中,行住坐臥都有規矩,都能給一切眾生做模範、做典型,這就是真正的利樂有情,這是菩薩事業。學菩薩行,從哪裡做起?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起。
《十善業道》是建立在《弟子規》跟《感應篇》的基礎上,像蓋大樓,第一層《弟子規》,第二層《感應篇》,第三層《十善業道》,第四層《沙彌律儀》。沒有第一層哪來第二層?沒有一、二層,當然就沒有三、四層,這才曉得《弟子規》對於學佛的重要性。否則,把佛法變成一種知識,不是智慧,學一輩子依舊是凡夫知見,你所用的心,起心動念是輪迴心,輪迴心造輪迴業,怎麼會有成就?果然是把四個根紮好了,這一部《無量壽經》,一門深入,一生不改變,鍥而不捨,你的成就諸佛都讚歎!這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世間法也全通了。這個學問,人人可以學,人人可以修得。
四書是中國老祖宗智慧的結晶,這是講理論──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應用在哪些地方?《大學》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離不開《中庸》。中庸之道太大了,就是大乘經講的中道第一義諦,諸佛與法身菩薩之所履,自行化他,無不圓滿。大乘佛法全在這部《無量壽經》,講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無量壽經》統統都具足。
這部經用在出世間法,幫助我們一生成佛;用在世間法,它能指導你治國、平天下。這部經典的分量跟現代人講是恰到好處,不長也不短,內容豐富。《群書治要》是中國文化的精華,這部《無量壽經》是整個佛經的《群書治要》。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要好好學習,在世間就成聖人、賢人;出世間,你就成佛、成菩薩。這真正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享受,沒有比這更高了。
佛教是什麼?用方東美先生的話說,是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科學跟哲學所追尋的終極目標,原來就是佛法。真能解決問題,對我們個人來講,解決生死、病痛的問題。講到宇宙,芸芸世界,無有窮盡、沒有邊際的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是自己心想生的,與別人不相干,原來全是自家的事情。
聖賢教育跟科學技術教育完全不相同,科學技術不要真誠心、恭敬心,聖賢教育需要。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帶著疑惑,疑惑愈多愈麻煩。怎麼能叫我們不疑?這是大問題。近代的科學家確實很了不起,他們研究得到的結論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換言之,佛經上所講的宇宙的源起,科學家給證明了。佛三千年前講的,與最近三十年科學家發現的,完全相同。
現在的科學、物理學,是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向無窮大,研究宏觀宇宙。他們用現代精密的儀器觀察宇宙,他們能夠觀察得到的宇宙,實際上只是全宇宙的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百分之九十不見了,到哪裡去了?他們不知道。他們能夠發現、能夠看到的都是有形相的。佛說,宏觀宇宙形相到極處,實報莊嚴土。實報土再提升,常寂光,常寂光沒有形相,他看不到。我們知道,那個百分之九十回到常寂光了,他找不到。反過來,是研究量子力學,就是微觀世界。
佛說了,微觀世界的極限是阿賴耶,是宇宙的源起,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源起,用第六意識可以見到。極限真的被他看到了,阿賴耶的三細相,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就是阿賴耶的轉相,阿賴耶的業相就是能量。業相究竟是什麼,科學家沒說清楚,佛經上講得很清楚。所以,佛經有究竟圓滿的哲學、有究竟圓滿的科學,它真的是高等科哲的教育,它不是宗教。
佛菩薩不是神仙,佛菩薩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科學家跟哲學家。佛是老師,我們接受他的教誨,他是這個學派的創始人。佛教帶給人的,的確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一切通達明瞭,一點不迷惑,你活在這個世間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任何壓力,生活多麼美滿、幸福。佛法是一門大學問,是一門究竟、圓滿、徹底的學問。
中國人之先祖有大智慧有大福德,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代代都有聖賢出現,他們不僅以厚德庇蔭後世子孫,使中華民族長存不衰,而且給後世子孫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智慧、教誨,和文化寶藏。在這些智慧、教誨和文化寶藏中,最重要的就是孝的教育,孝親尊師重道,對孝道、師道真正有至誠恭敬心。
儒家《孝經》中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講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教化必須從教孝開始,是古聖先王和諧天下的至德要道。正因為中國人有孝的根基,所以先祖把佛法請到中國來以後,佛法便有了在中國生根開花,並發揚光大的結果。
佛家《華嚴經》上也說:教人孝敬,冥益萬方」,所以那個時代的聖賢,天天講經、天天教學,把人都教好了,人都沒有妄想、都沒有雜念,起心動念都能夠符合道德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佛法裡面就是五戒、十善、六度、十願,這標準,他都能符合,天下太平,人民安樂,災難不起。
我們中國老祖宗懂得,老祖宗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國家的政治設施統統是為教育服務。一切為教育,社會安定,天下太平。因此我們國家曾經有過太平盛世。
所以要想人民和善、社會和諧,首要的事情就是大力提倡孝道的教育。自己真正能夠力行孝敬,宣揚孝道,孝心、善意遍及宇宙,全體虛空法界眾生都能受益,何況地球!我們佛門弟子,要努力落實孝道,才能不辜負我們先祖,不辜負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諄諄教導。
佛法,是精神文明當中,無比殊勝的一環,讀大乘經,讓我們對佛菩薩的慈悲、佛菩薩的智慧、佛菩薩的善巧方便才有認識,知道佛菩薩對我們末法眾生的照顧,恩德無量,我們感恩的心才能生起來。阿彌陀佛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勤苦修行,發四十八願,成就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為我一個人,不是為別人。所以我要感恩,要直下承當,這一點太重要了!這個念頭多親切,這才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阿彌陀佛真的不是為別人,就是為我。我過去生生世世無知,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善心善願是為我,沒有認真學習,辜負了阿彌陀佛,辜負了祖宗。現在知道、明白了,決定要報佛恩、報祖宗之恩,報恩就是決定要往生極樂,決定要親近彌陀,是真報恩者。
如何讓媒體成為和平天使
淨空老教授講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論壇
論壇主題:「和平的力量—以資訊通訊技術促進和平」
二OO七年一月廿一至廿三日 印尼巴厘島
尊敬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幹事阿博杜.瓦希.康先生,
尊敬的約旦女王若妮亞.愛.阿布杜拉陛下,
尊敬的印尼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閣下,
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德:
大家好!
此次淨空承蒙大會邀請,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論壇「和平的力量–以資訊通訊技術促進和平」,非常感謝!
一、世界存亡的關鍵在媒體
中國古人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媒體好比是水,能拯救世界,也能毀滅世界。媒體本身是中性,無善也無惡。主持人播放的內容是正面的,即能拯救世界。播放內容多是負面,則為毀滅世界。因此,我曾與鳳凰衛視董事長劉長樂先生談到,現今主導毀滅世界與拯救世界的有兩種人。一是國家領導,一是媒體主持。有許多國家領導、仁人志士已深深警覺:暴力色情的媒體內容,對社會秩序、人心安定的危害極大,特別是戕害青少年的身心,影響深遠,足以毀滅民族國家、乃至毀滅世界。
令人深憂的是,多年來,全球很多的傳媒都以播放暴力色情、殺、盜、淫、妄等負面內容為主。正面內容非常缺乏。人們耳濡目染,習於追求刺激,狂野成性。要想轉變人心,必須假以時日,善於引導;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有鑑於媒體的重要性,二十年前,我們建立了小小的「華藏視聽圖書館」,十年前,開始利用網絡教學。二○○三年始有同學發心成立華藏衛星電視臺,至今已有四年。所有網絡、衛視、光碟、視訊的教學,皆不出聖賢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的教育內涵。
以民間力量從事遠程教學,我們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項資源都非常微薄。但令人欣慰的是,數十年來,這種努力也產生了一些影響。更加肯定大眾傳媒對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媒體教育的可行性建議
此次會議,主要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意支持媒體教育,希望建立一個完全播放正面內容的媒體。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表示社會人士對當前負面教導問題的重視。故而願對此次會議盡己綿薄,真誠支持,響應盛舉!
此次會議重點是硬體設備的建立,屬第一步。承蒙大會的邀請,淨空雖年逾八十,每日講經教學任務繁重,仍決定派代表參加,謹獻上近五十年所學之愚者一得,以供與會同仁參考。
淨空常說:網路衛視與高科技傳媒,是手段方法。如何充實軟體設施,應以成立專業小組,收集資料、編輯聖賢教材、培養聖賢教育師資最為重要。淨空建議諸位國家領導、仁人志士如為挽救世界劫難,發心真幹,應有永續的策劃推行的組織,討論落實日新又新的媒體播放內容,應該是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這才是真正的重點教育內容。
再由各國派一代表,成立審查小組。審查老師們所說的內容,只要有助於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國家安定、世界和平,就可以播放。審查小組的人員,必須每天聽老師們講課,長時薰染聖賢教育,才不至於「外行」。講學內容經由各國代表審查後,則可向全球播放。沒有版權,歡迎流通。因為古聖先賢的智慧財產權,應該屬於全人類所共有,絕非某個人所專有。
播放純淨純善的社會教育內容,最重要是誰來教?誰來講?教學的宗旨、內容、方式、效果是什麼?因此,設立專門機構策劃領導,培養教學班底,培育人才,編寫教材,建立審查制度,是最迫切、最重要的大事。否則即使設立了電視臺,也容易流於空談,不能產生實質效益。必須成立一個培養師資的中心,完全免費提供老師日常生活所需,護持老師們專心學習,每天講課。
三、一個小鎮實驗的啟示
二○○五年十一月,我們在中國安徽省廬江縣湯池小鎮,辦了一所文化教育中心;作為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實驗點。中心的老師們多半具有教學經驗,而無名利之心,立志「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對小鎮居民作出示範教化,半年即獲得良好的效果。聽說紐約聯合國有意在江蘇如皋建立世界和平的示範城。則廬江的教學經驗、教化成果,或可提供大家參考。
淨空誠摯邀請各位國家領導、專家學者及有志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仁人志士一同到中國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參觀指教。淨空將率領中心老師們提供教學經驗、內容教材等,作為落實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的參考資料。
佛經云「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道理,我們在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報告,獲得了證明。江本博士透過數十萬次的實驗,證明了水能了解人的意念,能看文字,能聽聲音,因而產生不同(反應)結晶。在善的意念文字下的水結晶很美麗,而惡的意念文字下的水結晶很醜陋。又發現「感恩」與「愛」的意念所產生的結晶最美。所以他說,「感恩、愛」是宇宙的核心;這個理念我非常贊同!江本博士還做了一次實驗,他在一九九九年七月廿五日晨四時卅分,在已有二十年之久的污染,臭味難聞的琵琶湖灣區,集合三百五十人,面對湖水做一小時的祈禱。讓大家集中心念:「湖水乾淨吧!湖水乾淨吧!」經過幾天之後,原本污濁惡臭的湖水,真的變得澄澈平靜。連電視新聞都報導,多年來無法解決琵琶湖的污染,這段時間竟明顯的好轉。雖然,琵琶湖水的潔淨只維持了半年,但這個實驗給予我們很大的鼓勵。我們深信,全宇宙是一個有機體,如果能利用媒體將聖賢教育在全球推廣普及,使更多的人能常存善心、常存感恩和愛心,常行善事,並常為我們居住的地球,做和平的祈禱,必能化解天災人禍,使整個自然生態恢復平衡,人文社會和諧安定,再現美好!
敬祝
阿博杜.瓦希.康先生
若妮亞.愛.阿布杜拉女王陛下
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閣下 政躬康泰!
各位嘉賓大德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釋淨空AM
印尼薩利.悉達亞都拉伊斯蘭教州立大學榮譽博士
澳洲南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榮譽博士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
澳洲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
極樂世界的美好殊勝 真念佛人決定往生
《無量壽經》云:「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
極樂世界之美、極樂世界之善,說之不盡。世尊在「淨土三經」中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描述,僅以眾生心識所能解者,舉其大概,令十方眾生,起欣羡之心。
一、國無惡道
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即餓鬼、地獄、畜生)。慳貪是餓鬼的因,瞋恚是地獄的因,愚癡是畜生的因。極樂眾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變化所作,自然具足,無貪。極樂世界,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彼此尊重,和睦愛護,無瞋。生到極樂世界,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眾僧,見佛聞法無間斷,心開意解,智慧明達,無癡。在西方極樂世界,無貪瞋癡的惡因,所以無三惡道。
二、黃金為地
極樂世界人住的房子是七寶宮殿,地上是琉璃地,路上鋪的是黃金,黃金為地,寬廣平正,光明透亮。地面上有七寶行樹,在行樹之間,就能見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寶樹空間沒有放大,十方剎土沒有縮小,這種境界居然在眼前,不可思議!
三、蓮華化生
十方世界眾生發一個願心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中就長出一朵蓮花,蓮花上還有自己的名字。念佛的功夫愈深,蓮花就愈大,有一由旬、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可見大小不同,光色不一。我們想要蓮花很大、很殊勝,要真幹才行!我們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拿這個蓮花來接引,蓮花不是阿彌陀佛種的,是我們自己的淨業變現出來的,七寶蓮池、八功德水都是阿彌陀佛提供給我們的修學環境。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徹底覺悟的人,應當一切放下,認真念佛。
生到極樂世界,從蓮花中化生,和極樂世界其他人一樣,都是金剛不壞身,相貌莊嚴,壽命無量,神通德能幾乎和佛相同。那裡氣候的變化是隨心所欲,隨自己的心願。天樂鳴空,有美麗的花紛紛落向地面,處處散發著奇妙的芳香。那裡沒有病痛,沒有煩惱,沒有不善的人事物,快樂無比。
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老師,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是我們的學長,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能親近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每一尊佛給你說一句法,就能聽到無量無邊的妙法;諸佛說法,決定契機。所以,到極樂世界開智慧快,恢復自己的德能相好,一生成就圓滿佛果,沒有任何一個佛國土能與極樂世界相比。
極樂世界是集十方一切世界美好之大成,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異口同聲讚歎阿彌陀佛,讚歎極樂世界,讚歎十方每個念佛往生的人,我們為何不念佛求往生呢?
四、空中莊嚴
風吹著樹,花瓣會飄下來,空中雨花,這是空中的莊嚴。花落在地面上,自然就鋪成地毯像花毯,自然拼成圖案,柔軟光潔。我們這個世間的七寶都是很堅硬的,西方世界的七寶是柔軟的,可以織成衣服。「如兜羅綿,足履其上,沒深四指」,你踩在上面,它會陷下去,腳抬起來,又恢復了。時間過了,自然消失了;過一會兒,又落新的,六時雨花。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晝夜,沒有年月日,人人無量壽,不衰不老。
五、超逾十方
極樂世界沒有眾苦、諸難,地理環境實在太美好了,真是經上所說的「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為什麼超過十方諸佛的世界?十方諸佛世界是佛的願力與眾生善、惡、無記業所變現出來的。西方世界是佛的願力,與往生者的功德願力所成就的,是淨業所感。因不相同,果報就不一樣,所以超過十方一切諸佛剎土。
我們居住的娑婆世界,充滿了苦難,只有苦沒有樂,所有一切樂是壞苦,苦偶爾中斷了就覺得很樂。其實那不是樂,是苦暫停,你就感覺到樂,這是迷惑顛倒,沒有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佛在經上形容死之苦,神識離開身體的痛苦,猶如生龜脫殼一樣,所以臨命終時非常痛苦。但是念佛往生的人不死,他是活著看到阿彌陀佛來了,歡歡喜喜跟阿彌陀佛去了,身體不要了。生老病死是內苦,上自帝王,下至乞丐,人人都逃不了。
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無苦就是樂,這是西方世界緣特別殊勝。那裡沒有三途六道,日常生活就是講經說法,研究討論,到十方世界上供諸佛,下化眾生,沒有其他的事情。永離眾苦,心清淨到極處,受用與阿彌陀佛沒有兩樣。
六、總結
知道了極樂世界的殊勝,應當深信發願,依教修行,我們這一生就是在這個娑婆世界六道輪迴裡面的最後身,來生不再輪迴,超越六道了。因此,要將往生視作第一大事,世間其他事都不值得一提。我們無量劫以來,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要是不認真把握就空過了。這一生空過,將來再遇到這個機緣,不曉得要等到那一劫,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什麼念頭都要放下,只把握這一句佛號,你最親愛的家親眷屬(冤親債主),你就有能力度化他。不能把握這個機緣,在六道裡永遠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為什麼不把握寶貴的光陰好好念佛?把所有的妄念統統念掉,就是真念佛。淨土法門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沒有妨礙,行住坐臥都可以念;閒時可念,工作時也可以念,在一切修行法門裡,確實沒有任何一個法門如此方便。
我們過去世沒聞到佛法,傷害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今生慶幸聞到淨土法門,要把所修學的功德統統迴向冤親債主,希望我們念佛,他們不要來擾亂,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先度他們。同時也勸他們與我們一起共同發菩提心,放下瞋恨,放下冤冤相報的念頭,一起真誠地念「南無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輪廻的痛苦,共證無上菩提。
附:如何念佛
念不是口念。「念」,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今心就是現在的心,現在心裡有佛,稱為念佛。口皮上念佛,心裡沒有佛,不是念佛。
何謂佛?佛講的道理、佛所說的教訓、佛所說的境界,我現在心上真有,「念茲在茲」,稱作念佛。如是念佛,才真的會成佛。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裡面有佛的教誨、有佛的境界,是心裡真正有佛,當然會作佛。念佛要這樣念。
佛號是從什麼地方生起?是從深信發願心,口念出來,耳朵聽進去,心裡佛號明明了了,就能攝心,幫助我們斷妄想,伏煩惱,能得定。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這句佛號要念得清楚,字字分明,就是定慧等持,定慧等學,是無上的法門。
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心裡面想什麼就會現什麼境界。由此可知,我們心裡想佛,佛就現前,《楞嚴經》上說得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是念佛成佛的原理。
●不斷煩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稱為「帶業往生」。帶的是舊業,不是新業;帶的是過去的業,不可以帶現行的業,這樣才能往生。「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
●至心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要緊的在「至心」,至心就是誠心。心地清淨,一個妄念都沒有,這種清淨心、至誠心念一聲佛號,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佛的心、佛的行都在經典上,所以了解經典的意思,依照佛的話去做,這是學佛。
●念佛第一個目標就要念到心清淨,一天到晚,心裡的佛念不斷,「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真把這九個字做到,這就是功夫成片,決定往生。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02-34-084、01-03-253、02-08-11、01-03-214)
量子力學與佛法的應用
《大經解》云:「蓋吾人心性,量同法界,靈明洞徹,湛寂常恆,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是事實真相,我們的心性,量同法界,法界(就是宇宙)沒有邊際,為什麼?心性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就是我們現在的科學家、物理學家講的宏觀宇宙;其小無內就是量子力學。
現代科學,就朝著這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宏觀世界,專門研究大宇宙;一個從相反的反面微觀世界,微觀世界就是量子力學,研究物質的起源。通常我們講一個細胞,細胞再分析就變成分子,分子再分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再分析是電子、原子核組成的,再分析到基本粒子,再分析到夸克,夸克再分析叫量子,量子也叫小光子,現在是分到這裡為止,不曉得將來能不能再分。這些分析發現了物質現象原來是這些小光子累積連續發生的一個幻相。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只有:能量、物質、資訊,這三種現象,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三千年前,佛陀在定中所發現的,比科學家厲害,科學家先從數學裡得到這個理論,然後再從儀器觀察到物質是怎麼來的?無中生有。而且它的速度太快,剎那之間就沒有了,從生起到消滅幾乎同時,速度太快了,快得我們沒法子想像。在經典上,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起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很粗,把它分析出來有多少細念?細念中有多少物質現象?有多少精神現象?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那要彈五次的話,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細念)?照彌勒菩薩的講法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細念。也就是今天科學家所看到的物質現象的生滅,它的時間是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樣的生滅速度怎麼能捉住?所以發現物質現象不是真的。
物質怎麼起來的?物質是意識(念頭),念頭是精神,精神累積連續的現象變成物質。所以,宇宙之間只有:能量、物質、資訊,這三種現象存在,這三種現象正是大乘經講的阿賴耶,阿賴耶才是造物主,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造的。阿賴耶的業相就是科學家講的能量;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科學家講的物質;阿賴耶的轉相(轉變),就是科學講的資訊。不過這個消息,世尊在經上講過,這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主分別的,這個分別的能力非常強大,對外能夠緣到虛空法界,對內能夠緣到阿賴耶,就是不能見性。為什麼?因為它有分別、有執著。怎樣才能見性?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見性。科學家雖然有這個能力,他還是凡夫,他不能證阿羅漢果,也不是菩薩。佛、菩薩、阿羅漢那要怎樣證得?那得放下。科學家沒放下。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果,放下分別就證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是佛陀。
所以,科學怎麼樣研究,也沒有辦法超過經典所說的,為什麼?靠這些機械、數學都還有界限。唯有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真相就現前了。
現代科學,對於現象觀察得相當透徹,物質的存在,只是波動的現象而已。量子力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經上講的這些道理,也可以說科學為佛經做了個證明,使我們對於佛講的事實真相愈來愈清楚,確實證明當體皆空,了不可得。
諸法皆是夢幻泡影,它存在的時間如露如電。如露是講它的相續現象,像早晨的露水,很短。這一點我們不能沒有警覺,細心留意我們周邊的人就能發現,我每年到外面轉一圈再回到此地,此地的老同修就有幾個走了,他那相續相就斷了,那個露水就沒有了。這是經上講的如露。看看漸漸輪到自己,怎麼能不警覺!如電,那是更深入一層的觀察,剎那生滅,這完全講的是事實真相。
明瞭事實真相,決定不會造業,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可以現前,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也能得到這個受用。所以要曉得,事實真相是『非有非無』。這一切現象、一切諸法不能說它有,因為它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不能說它無,它剎那剎那相續相存在。人活了幾十年,這幾十年是很短暫的相續相在,所以不能說他無,但是你也不能說他有,因為這個幻相沒有自性。
企業家的使命
我二OO一年移民到澳洲,先後有十幾次接受邀請,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我這才了解到聯合國早在一九七○年就召開和平會議,研究怎麼樣化解衝突。三十多年來,這個會議不知道開了多少次,可是衝突頻率年年上升,災害年年加重,使許多與會的專家學者對和平幾乎喪失了信心。我有緣參加會議之後,就把中國的經驗向大會做了報告。
深圳有個極樂之家,一共有七家人,他們志同道合,生活在一起,想恢復中國傳統的家。這七個家庭合在一起,男女老少都有,肯定我們是一家人。他還希望接納三家,十戶人家組成一個家,把中國傳統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家風做出來,就像演戲一樣給它演出來,給社會大眾看。這真難得,如果真做出來,這是無量功德。為什麼?叫中國人回味一下,以前的家多美好!現在人說:中國舊家庭不好,但是新的小家庭問題更多、更嚴重,兩個對比一下,讓我們冷靜觀察思惟,到底哪一種好?真做到了,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華夏之家。
他們用的名詞是極樂之家,我給改了個字──「喜樂之家」。喜樂之家,他們很歡喜、很快樂。喜樂從哪裡來的?從守規矩來的。大家庭最重要的就是規矩、就是教育,從小要教人拓開心量,不能只愛自己小家庭,我只愛我、愛我父母兄弟,其他都不愛,這不可以。中國古時候家庭,五代同堂,上面有父母、祖父、曾祖父、高祖父母,上面五代;下面也是五代,有兒子、孫子、重孫子。從上到下總共九代同堂不分家,中國式的家庭,全世界沒有。所以他要沒有制度、沒有規矩,這個家就亂了!
所以古時候,齊家就是治家,家治理得整整齊齊,你就能治國,國就是家的擴大,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古代,社會安定,人民富裕,幸福快樂,稱為太平盛世。從哪來的?從家來的。為什麼?教育跟養老是家負責任。人生這兩樁事是大事,完全是家來負責,所以做得非常認真。孩子是自己的下一代,不能不認真教好;老人是自己的長輩,老了、退休了,要盡孝道,不能不照顧。
五千年來,中國這麼多的人口,這麼大的幅員,能夠長治久安,建立起大一統的國家,這是全世界人非常羨慕的。老祖宗留下一句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只要把教育辦好,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中國最重視家庭教育,國家把教育擺在第一,一切為教育服務,家庭亦如是。古時候的家庭是大家庭,一般是五代同堂。三百人上下的家庭是一般普通家庭,人丁興旺的有七八百人。這麼大的一個團體,要是沒有規矩、沒有道德,它就會家破人亡。所以家有家道,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人人都必須遵守。
家規是自己祖先訂的,《弟子規》是共同的規矩,家家都必須遵守的。跟別人家不一樣的,那是經營的事業不一樣,這一家是做官的,有做官的規矩;那一家是經商的,有經商的規矩。每家都有家學,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都放在祠堂,讓小孩天天看到祖宗牌位,懂得孝道。家是中國幾千年社會和諧的根本,教育是家庭的責任,國家只是考試取才而已。中國的教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齊家就能治國,國治,天下就太平了。這是中國非常優秀非常寶貴的經驗智慧,我們一定要能把它傳下去。
如今,中國傳統的家——血緣的大家族沒有了,已不可能再恢復。但是中國傳統家庭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的精神非常可貴,在過去成功地維繫了中國五千年傳統命脈。所以我們期望社團、企業、宗教團體能把中國傳統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都繼承過來,這樣中國就能復興,就能建成太平盛世。從前家庭靠血緣維繫,現在企業要靠道義維繫,企業的老闆是大家長,所有的員工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員工的父母是自己的伯伯叔叔,員工的子弟是自己的侄兒侄女,要看成一家人,發心養老育幼。對員工的父母要養老,要建老人院,不收外頭人。將來員工老了公司為他養老,那他在公司就有依靠,沒有後顧之憂,會一生全心全力為公司盡忠服務。
教子,要把學校辦好,企業辦小學、辦中學,自己的子弟自己來教。教學的方法要用古老的方法,那就是「教之道,貴以專」,絕對不用現在交叉排課的方式。主要課程一年只能學一門,不能幾門交叉。譬如現在的小學,我聽說有四門主要課程,第一個小時教語文,第二個小時教數學,語文還沒有吸收進去,又換了題目,小學六年畢業了,只知道應付考試,實際上頭腦都是迷迷糊糊的。當然,我們辦的學校是語文為基礎,要先用兩年的時間把六年的語文統統教完,兩年當中,學生腦子裡只有一門課,書包裡只有一本書,非常輕鬆,非常快樂。第三年用一年的時間,把小學六年的數學一年學完。每天只有一門課,讓你每天只想一件事,腦子裡只有一樣東西,肯定成績好、品德好、身體好,不會胡思亂想。這是中國古老的教學方法,這個方法好。
公司要能夠把員工的老少全都照顧到,一個公司就是一個家,家裡什麼事情公司都承擔,成為一個道義的組織。要是能這樣傳下去,中國千年萬世長治久安不是做不到的。我遇到一些企業家,都鼓勵他們這樣做,事業一定會發達。為什麼?員工最忠心,一心一意為你服務。前幾年,我在新加坡遇到中國大陸的企業家胡小林,我教他做實驗,他一口答應,他做成功了。對於員工的父母親屬生病,他照顧很周到,這讓大家非常滿意,老闆真好,真慈悲,真愛護員工。縱然是做錯事情離職的員工,家裡有困難他也幫助。
只要在公司服務過,不論時間短長,有困難都照顧,這很不容易。我常常提醒他,把子弟學校辦起來,辦一個小學,最好能夠辦到中學。這九年教育跟國家教育配合,國家教育需要教些什麼課程,你的學校統統有,再加上倫理道德的課程。胡小林做出的成績是年年上升,而且自己一點都不操心。從前管理企業焦頭爛額,現在他非常自在,就是從老闆到員工統統力行《弟子規》,以《弟子規》來指導事業。從前《弟子規》是治中國人傳統的家,現在用《弟子規》來治企業。
前兩年,青島有一個企業家劉女士,也做得非常成功,在青島辦了三次企業家論壇。中國如果有二十個企業家做成功,就能夠帶動全社會,我相信用一年的時間就能恢復正常、恢復安定。一個國家能做到,就會影響許許多多國家。事實證明,企業用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來經營一樣賺錢。所以,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希望這樣的公司千年萬世永遠經營下去,代代繼承家道精神,將來成為千百年的老字號。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在全世界找不到。希望大家要努力、要覺醒,不能只為自己,人人為自己是同歸於盡的滅亡道路。
企業家如果都能夠把家的精神傳承下來,把家道、規矩、學習跟事業四個科目做好,就是家齊,他對社會就有正面的影響,對和諧就作出了貢獻。「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能夠把這個世界帶向安定、和平、繁榮,這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全民道德提升的迫切需要
我們今天談「教育」,與現代學校傳授的知識技能完全不同。教育的真實含意,是啟發每一個人自性本有的純淨純善、真誠愛心,使其永恆保持,並將之發揚光大。其內涵可歸納為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宗教教育四方面。
一、倫理教育:
1.使其明瞭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係教育。例如: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領導與被領導)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培養其良好的人際親愛關係,誠敬謙和的落實的教育。
二、道德教育:
1.培養其與一切人事物仁愛的關係。例如:人與一切人、事、物的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的教育。
2.培養其認知人與大自然萬物的真實關係,然後自然生起平等、博愛、共存共榮愛護生態平衡的意識教育。
3.培育其德行人格修養的提升,須知「修身為本」,「求之不得,反求諸己」。人應當學做善人而不是要做一個富貴人的教育。
4.終極的目標則是教人「從不善的習性,回歸到自性本善」的圓滿教育。
三、因果教育:
1.三世因果,由信而解,由解而虛心求證,而後方能致其大用的教育。
2.用有四:
(1)脫貧致富的教育。
(2)脫愚昧、開智慧的教育。
(3)離苦得樂的教育。
(4)安分守己,不怨天、不尤人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的教育。
四、宗教教育:
1.它是前三種教育的昇華,人生最高的享受。
2.宗教必須認知本土化與現代化。包容、融合各種不同教派,以高度的定慧化解一切對立、矛盾、疑忌、衝突。光大自性本具的仁慈博愛,以達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為社會、為眾生創造幸福圓滿生活的教育。
3.認知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生物的關係教育。
4.認知人與天地萬物真相的關係教育。
由上而知,「聖賢教育」確實是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開創幸福人生的至要根本。人如果不接受這樣的教育,縱使富有四海,貴為天子,生命也失去了真實意義。
中國孟夫子說,人不接受道德仁義的教育,與禽獸就沒什麼分別。從今日道德淪喪、人心敗壞,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現實狀況看來,孟夫子的話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這個道理,中國古人瞭解得非常透徹。中國在王莽時代(公元一世紀),已經發明滑翔的技術。三國時代諸葛亮(公元三世紀),發明「木牛流馬」,以機械運輸代替人力。再看看鄭和七次出使航行於大海時,對天文、星象、航海、開採礦物等,都已具先進的技術,甚至船隊上都裝備了火砲以自衛!
由此可知,中國的科技文明,比歐美發展得更早,且成績斐然。為什麼中國人不求進步、不流傳下來呢?是不是先人的自私呢?絕對不然。這是中國老祖先的高度智慧!
他們明白科技如果沒有倫理道德、宗教教育的導向,會為人類帶來莫大的災難。換而言之,當物質文明超過精神文明時,人類很快就會走向滅亡。
靜觀今日世界所有的問題,舉凡政治、經濟、以及自殺、離婚等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無一不是因為忽略倫理道德、宗教教育之所致。
以政治為例,中國孔子說:「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真正具備道德智慧的領導者,無論君主制度、民主制度,政教分治或政教合一,都會為人民帶來幸福安樂。
如果執政者不具備倫理道德、利物濟世的胸懷,法律制度訂立得再嚴密、再周到,都會被人利用,反而為人民帶來災禍。
因此,實行民主制度的先決條件,是全民都具備了高素質的道德水平。這樣才能真正選賢與能,不至於弊病叢生。
如果全民道德不能達到高標準,那麼,君主制度可能比民主制度更能利益大眾。因為君主為鞏固政權,他必須聘請最好的老師,來培育他的繼承人。他必須為整個家族的政權負責。因此確實能為人民造福;否則他的政權很快就會被別人推翻。
再看看中國古時候選拔人才的方式,是由帝王責成地方官員便服私訪,舉薦具備「孝、廉」德行者保送入學,預備來日為人民服務。因其在家能盡孝,對國家必能盡忠。廉潔有守者則決定不貪污。
今日世界各國,上至政府單位,下至私營機關,貪污、不忠都是最嚴重的大問題。而忠孝廉潔正是中國傳統教育與世間所有聖賢教育的根本教誨。所以說,聖賢是教出來的,恐怖份子也是教出來的。
今日從家庭、學校乃至社會教育,所教導的無一不是競爭,自利損人、損社會、損大眾利益的教育。大眾傳媒所播放的也多半是貪、瞋、痴、慢、殺、盜、淫、妄的資訊。這是培養「恐怖」、「動亂」份子的教育,世界焉有不亂之理。
「教」之意為上行下效;「育」之意為救失長善。今天孩子們看到大人以仇恨報復解決問題,將來他會以加倍的暴力仇恨來處理問題。戰爭動亂、天災人禍;能說不是教育出了問題所引起的嗎?故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靜觀現代社會,眾多繁雜的課題,且有些是現代緊迫的課題。如何能妥善的化解,為人類帶來真正長遠的幸福!除了教育之外,其他的一切措施手段只能做輔助,不能做主要解決問題的方法。全球人民倫理道德的提升,確實為拯救世界的當務之急!
恭錄自《學習鄭和的精神 邁向和平與繁榮的啟示》
2006年2月12日於雅加達『東亞宗教領袖論壇』的講演
水結晶與消災免難之方法
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宇宙、萬物「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識是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念頭。十法界依正莊嚴心現,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差別?識變的。各人的念頭是別業,大家一起的念頭是共業,共業所感。「淨行品」云:「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最勝妙的心想,想佛、想菩薩,念經、念佛,心善、念善、行善。心想是感,現的相是應,感應道交。
日本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對一杯水充滿愛心,水結晶放在顯微鏡下看非常之美;若是惡念:「我討厭你、我恨你」,反應的圖案就非常難看。從這個實驗就明白一切萬物,心現識變。心就是真如本性,本性具有見聞覺知、色聲香味,不生不滅。
既然一切萬法是心現識變,水也是萬法之一,水當然也有見聞覺知,所以寫字、說話、放音樂給它,它會懂得,會隨著外面的境界有色聲香味的反應。水如是,每樁事物都如是。磚頭、瓦塊、泥沙,無一不具足見聞覺知,無一不具足色聲香味。乃至我們自己身體的每根毛髮、每個細胞,皆具足見聞覺知、色聲香味。起一個善念,全身細胞都非常之美且完善,身體健康!念頭善、心善、行為善、思想善、言行善,能把身體的病毒化解掉,原理在此地,並不奇怪。常起惡念,身體就很差,因為全身的細胞、毛髮都變壞。
由此可知,身體的健康不需要補,最善的心就是無上的補品,能讓身體健康、長壽。我保養身體很簡單,就是「愛、感恩」。生活在感恩、愛的世界裡;有大慈悲心、感恩心,身體怎麼會不好?
愛跟感恩,體就是性德;想愛、想感恩,這是修德。性德跟修德相應,美好健康的現象就會現前。如果心想貪瞋痴三毒,反應的現象就醜陋,而且是劇毒禍害,這是自己傷害自己。善念跟惡念差別很大,念頭好,才是真正自愛,身心健康。現在大多數人,貪財、貪色、貪名、貪利,我們從水結晶實驗知道,貪心的結晶不好。心行不善,感召的就是今天這個地球。現在地球出了非常嚴重的問題,水資源缺乏、工業染污,人口不斷增長,這是共業所感。
現在的殺業太重,我們天天念佛、誦經,把這個惡業沖淡,能降低惡業的業感。一念善心周遍法界,一個惡念也是周遍法界。現在科學所講光波、電磁波等,但哪一樣的波都比不上思想波(起心動念)。這個波是剎那之間周遍法界,是宇宙之間最強的頻率。
我們起心動念所有一切萬物,無論遠近,皆有感應,且感應強弱都一樣。物理上的波有遠近感應強弱之分,心理波沒有。這個理、事實要清楚明瞭。我們的任何一個念頭都是周遍法界,超越時間、空間。
大家心都善,沒有惡念,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極樂跟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差別,就好像水結晶,好的結晶跟醜陋的結晶都是水,差別的是我們的心念,是我們眾生的業感。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人心都善,這個世界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無一不善。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所以我們的心要不善,念佛也不能往生,因為頻率不一樣,感應不一樣;我們的善跟極樂的善,這個頻率相同,才能往生,感應道交!就好像我們收看電視、廣播,頻道不一樣,就收不到。頻道一樣就收到了。今天我們看不到佛菩薩,因為頻率不相同。
由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就明白,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是稱性善念所感。三途是違逆自性,不善念頭的感應。此中沒有迷信,諸法實相如是。
現在災難很多,希望大家多念佛、誦經,迴向全世界化解災難。不要以為這是小事,要懂得心理波的動相,有很不可思議的力量。小,自己身心健康;大,能幫助這個地區、這個世界減輕災難,真的是自行化他,無量功德!
教學為先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世尊真是慈悲到極處,一再的勸勉我們,把這事實真相跟我們說出來。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
【解】右嘆聞經信受為難中之難,令人知經之難聞,生敬重希有之心。
「右」,右面這段經文,「歎」,是歎息,「聞經信受為難中之難」。這對誰說的?不是對一般人說的,也不是對學佛人說的,是對修淨土的人說的。這個意思一定要懂。我們得人身,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淨土,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難中之難是說這個。為什麼會有這麼難,遇到的時候還不能往生?對於淨宗瞭解不夠透徹,信心不堅定,願心不懇切,境界現前還會動心,甚至於還會退轉,那就不行了。
所以,聞經信受,難中之難。「令人知經之難聞,生敬重希有之心」,真不容易。佛這樣的歎息,因為遇到之後,你就遇到在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一生可以圓滿證得妙覺佛果,這個實在是太難了,太不容易了。所以佛說我們的緣分,不是一世、二世、三五世供佛的功德,而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才有這樣殊勝的緣分能遇到,特別是遇到這部經典,《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老師當時就指示我,聽經研教要求教理,如果教理通了,世出世間法都通了。教理通了就是教下所說的大開圓解,跟宗門裡面的大徹大悟是同樣的境界;宗門用的是參究,教下用的是研習,方法不一樣,達到的境界相同,老師就教我向這個目標。這個目標如果達不到,再求其次,通達教義,那就叫大悟,大悟是通教義,徹悟是通教理,教理是見性。這個對我們自己一生的修學算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乃至於一句佛號,如果能夠真的把萬緣放下一心稱念。你看看《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記載的有多少人三年、五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瑞相稀有,成功了,他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通不通?肯定通了。通了為什麼不住世?緣分不一樣。如果對於這個世間有緣,他就得住世,講經教學,領眾薰修;沒有緣,他就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只要到極樂世界,他一定在十方法界、諸佛剎土,普度眾生。菩薩的事業,就是講經教學。這是我們要明瞭、要學習的。
這個事情難不難?難在我們肯不肯放下,難在我們能不能真信,要真相信,要真放下,要真正發願。四弘誓願,實在講只有第一個是真正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我們學習佛法最高的目標。要幫助別人離苦得樂,自己先要離苦得樂,自己苦沒有離開,樂沒有得到,怎麼能幫助別人?自己沒有開悟,就不能幫助別人開悟。苦樂的由來是迷悟,迷了則苦,悟了就樂。所以破迷開悟是諸佛菩薩教學的總方向、總目標。先成就自己,再成就別人。我們看到古大德,自己沒有成就,不能出去教學。怎樣才算是成就?至少是大悟,你才能出去參學,這已經把水準降下一等了。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出去參學,那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個是絕對標準。
在中國這二千年來,明心見性,那是上上根人,上中下沒分。所以祖師把這個標準降一等,大悟就可以出去參學,可以出去參學,從參學中再向上提升。這也是一個方法,用這個方法成就的人也不少。《傳燈錄》、《五燈會元》,這兩部書裡面所記載的有二、三千人,這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佛教在中國的成就不可思議,遠遠超過當年在印度。佛法重要的是「依教奉行」,「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們真正能把這三句做到了,那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所以難值難見我們都遇到了,要珍惜這一生的緣分,知道得來不容易,不要輕易錯過這一次的機緣。我們成就的關鍵在善知識,就是在老師,老師不容易遇到。我們遇到善知識,「可遇不可求」,這是緣分。可是老師告訴我們,老師要找一個真正能承傳的學生,比學生找老師還要難!實在找不到怎麼辦?用文字著書立說傳給後代,希望後代有緣的人讀到他的書,能瞭解他的意思,承傳這個法,這叫私淑弟子。
在中國孟子私淑孔子,孔子已經過世,孔子的著作流傳在世間,孟子依孔子為老師,讀孔子的書,依教奉行,有困難的地方向孔子的學生請教。而孟子學習的成就,居然超過孔子在世的那些學生,後人尊孔子為至聖,而尊孟子為亞聖。這就是說沒有見過老師,沒有親近過老師,跟老師的著述學,也能夠得到真傳。
在佛門裡面也有個很好的例子,蕅益大師師承蓮池大師,他心目當中最佩服的真正善知識,但是蓮池大師往生了,可是蓮池大師的著作在,他就專攻,這叫師承。學一家之言,這一點是成功的秘訣。不能夠學雜,不能夠學多,學雜、學多了,你的精神、時間都分散了,很難成就。
成就真實的智慧不在廣學多聞。六祖惠能大師就是最好的榜樣,在黃梅八個月,一部經也沒有聽過,一枝香也沒坐過。說明什麼?真正開悟不是從廣學多聞上得來的。但是廣學多聞有必要,什麼時候?開悟之後,教下是大開圓解之後,你才能廣學多聞。為什麼?要應付不同的根性,你所教的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必須要廣學多聞。我們一開頭要把路子、程式顛倒了,麻煩就大了。先後有秩序,不能夠顛倒,一定是先要按部就班,成就自己。
李老師告訴我,廣學至少要得三昧之後。這是實在不得已,人沒有耐心,總想多學一些,至少要有能力能夠辨別真妄、邪正、是非。沒有這種能力,廣學多聞對自己決定沒有好處,學到最後那就是「記問之學」。看得多、聽得多、記得多,沒有開悟,學的全是別人的東西,與自己不相干,於自己修學沒有幫助。這個道理現在懂得的人不多,現在一下手就是廣學多聞,全部學的是佛學、儒學、道學,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如果真的要學智慧要走老祖宗的舊路才行,新的科學教學法不適用,科學教學法適用科學,不適用於聖賢教育,聖賢教育有自己的一套體系,這是不能不遵守的。
【解】「興世」者,出興於世也。《資持記》云:「佛身充滿,隨物現形。示生唱滅(示現生滅),拯接群品。據娑婆所見:誕育王宮,厭世修行,降魔成佛,故云興世。」
佛的法身、真身確實是充滿宇宙,一切時、一切處無所不在。我們見到阿彌陀佛,是不是阿彌陀佛從極樂世界到這兒來?不是,阿彌陀佛就在現前,遇到緣他就現形,緣失掉他就沒有了。所以,隨物現形。『物』字範圍大,如果隨人,十法界裡只有人法界;用『物』,那就十法界皆有。
在四聖法界裡容易現形,為什麼?那些人心清淨,妄想雜念少,見佛的機會多,可是也是難見難值。為什麼?他不想見佛。這是什麼?不知道淨宗的奧義,不知道淨宗的殊勝,原因在此地。在我們南贍部洲,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地球上,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現身教化眾生,雖然想見,煩惱習氣太深,業力太重,把這個緣障礙住,想見見不到,所以真是『難值難見』。
『示生唱滅』,這不失時,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就來示現出生,教化眾生,緣沒有了他就滅了。這就是示現生滅的意思。『拯接群品』,佛應化在世間,目的是拯救、接引有緣眾生。
『據娑婆所見:誕育王宮』,這是講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生在淨飯王的王宮。『厭世修行』,表演給我們看的。八相成道,『降魔成佛』,降魔,簡單的說,放下萬緣,萬緣是魔,有一樣放不下,這一樣就障礙你,「故云興世」。示現萬緣放下。世尊十九歲離開家庭,這裡頭有很深的意思,放下煩惱障,家是煩惱。三十歲在菩提樹下成道,是放下所知障。十二年所學的皆放下,這才大徹大悟,這兩種障礙要徹底放下。所以,佛法確實不貴多聞,貴在放下。聞經的目的在哪裡?瞭解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萬法皆空,《般若經》上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諸法實相。真明白、真搞清楚了,你自然放下,用不著勸你。這放下就叫成佛。
【解】蓋謂佛身遍法界,無有來去;三際一如,本無生滅。祇為應機度化,故現出生王宮,出家修道,降魔成佛,此即所謂興世也。
「蓋謂佛身遍法界,無有來去,三際一如,本無生滅」。這是自性,這是法身,法身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隨著眾生之感,眾生有感他就能應。眾生希望見佛相,他就現佛,眾生希望見菩薩,他就現菩薩,《楞嚴經》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絕對沒有起心動念,這一點我們要能肯定、要能相信。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住在世間七十九年,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佛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如果他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是凡夫,就退轉了。你提出問題問他,他馬上講給你聽,你不問他,他心裡空空,一法也沒有。你想什麼他就現什麼相,他的示現是感應,眾生沒有感他就沒有現。所以,他本來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時間、空間是假的。三際一如,三際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了,一如,不生不滅。
「祇為應機度化,故現出生王宮,出家修道,降魔成佛」。這都是表演,表演給這個世間眾生看,讓他看明白了,心有所感悟,目的在此地。根性利的,一看就覺悟了,問題解決了;根性差一點的人,看了還不悟,再向他請教,他再跟你說法。所以,佛教化眾生的原則,告訴我們「開示悟入」,這是他所用的方法總綱領、總原則,以善巧方便把你迷惑顛倒的心打開,讓你看到你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此即所謂興世也」,佛是為這個原因出現於世的。
【解】「難值難見」。《淨影疏》云:「明值佛難。生當佛時,名之為值。目睹稱見。此皆難也。諸佛經道,難得聞等,明法難聞。於中先明經教難聞。手得經卷名為得。耳聽曰聞。亦可領誦名之為得。耳餐(餐,採取也。)稱聞。此等皆難。」故云「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這是經上的第二句,難值難見。隋慧遠大師解釋得很清楚,值就是遇,我們遇到佛是非常難得的一樁事情。為什麼?生當佛時,你出生到人間,跟佛同一個時代,這叫值,就是遇到了。跟佛雖然同一個時代,你有沒有見過佛?經上說舍衛大城,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了不少經典。這個城在古時候是大城,居民十萬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見過佛;有三分之一的人聞名,沒有見過面;還有三分之一的人連名都沒聽說過。生在跟佛同時代,同住在一個城市,不見得人人都認識,人人都知道,所以這難事。遇佛那是很有福報,沒有福報的人遇不到。遇菩薩、遇阿羅漢、遇善知識,都要有福報、有緣分,這是提醒我們要珍惜。
『諸佛經道』,「經」是經典,「道」是修行的方法,這道路。『難得聞等』,不容易得到,不容易聽到。
「手得經卷名之為得」,你得到這部經典。「耳聽曰聞」,我們聽到有人講這部經,聽到有人讀誦這部經。「亦可領誦名之為得」,稱誦名號你聽到了,也叫得。「耳餐」,餐是採取的意思,我們聽到了,這就是大乘教裡常講「一曆耳根永為道種」。這一句佛號你在一生當中聽過一次,這個名號印在阿賴耶識裡頭,這是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個種子永遠不會消滅,生生世世都跟著你走。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來生後世又遇到緣,再聽一聲阿彌陀佛,你的印象就更深,把阿賴耶識裡這個種子就提起來。所以眼見耳聞都得無比殊勝的利益,但這個利益不在這一世。
這一世我們得到的利益,你就可想而知,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習過,聽了歡喜,聽了真發願,真正要到極樂世界去。聽這一部經,這一部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還把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做了一個比較,讓你的印象更深刻,更清楚,你有所選擇。只有徹底明瞭的人,他才有正確的選擇,知道這個世間只有苦沒有樂。世間人以為是樂,殊不知樂是苦因。
釋迦牟尼佛看清楚、看明白了,把王位放棄,榮華富貴放棄,去求道,求什麼道?了生死出三界的道。釋迦牟尼佛用哪一個法門成就道業?我們念《彌陀經》都含糊籠統,沒有留意,蕅益大師給我們點出來,這才恍然大悟,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經上說他在五濁惡世,難行能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就成佛了。五濁惡世難信能信、難行能行,就是念佛法門。大家不相信,大家不肯幹,他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這才能相信,這才能發心,以世尊做榜樣,認真跟他學習。
「故云諸佛經道,難得難聞」,得到不容易,聽到不容易。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印刷術特別發達,經典大量的印刷,得到容易。六十年前我學佛那個時候,看到經典就觸動甚深。為什麼?真難得。我們想得到一部經典,到哪裡去找?到寺院找《大藏經》去抄。那個時候沒有影印,只有自己手抄,一部經有的時候抄一、二個月,哪有現在這麼方便!這麼低廉的成本,印刷這樣精美,我們要格外珍惜。我們是過來人,經過那一段苦難的日子,所以對經典非常珍貴。現在人沒有看到這個現象,認為太多了,很容易得到,所以都不重視,都不知道愛惜。這也許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富貴學道難」,他太容易得到,他不珍惜。
【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善知識」者,「善」謂於我有益,導我於善道者。知謂知心。識謂識形。如《法華文句四》曰:「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故知此「知識」二字,為知心識形之義。故善知識亦稱善友。相識相知導我於善之人,稱為善友,即善知識也。又《圓覺經大疏十五》曰:「善能知真識妄,知病識藥,名善知識。」是謂能了別真妄,通達真際,知眾生根,應病予藥,名為善知識也。又《安樂集》依《法句經》曰:「佛言,善知識者,能說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識者,是汝絙繩,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該經復云:「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又《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遇到真正善知識,聽到說法,能夠去修行,這個難。我們回想在台中十年,李老師講經確實我一堂都不放過的,在哪裡講我都跟到哪裡,我們是常隨眾,有十幾個人。老師講經字字句句都是為我講的,我們是這樣的心態,所以能學到一點東西。老師是給別人講,不是給我講,那我不是什麼都學不到?那十年不是白跟了?所以你能學到多少東西,說實在的話,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後來的弟子把它結集成經典,留傳給後世,我們今天得到,展開經卷字字句句是為我說的,不是為別人說的,與別人不相干,我才能看得懂經,才能體會到意思。
有一次我跟馬哈迪長老聊天談到,我告訴他我讀《古蘭經》我是什麼心態,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如果不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古蘭經》的意思你不能領會。我讀《新舊約》、讀《聖經》,我是最虔誠的基督徒,我才瞭解它所說的是什麼。這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讀誦、你聽講,一點誠敬心都沒有,你什麼都得不到。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講經教學,是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慈悲心普為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分。他能接受多少,那是他心態的問題,印祖所說的,你有幾分誠敬,你就得幾分利益。我曾經用惠能跟神秀做比喻。神秀大師追隨五祖時間長久,總有十幾二十年,成為五祖座下的大弟子。五祖的法沒傳給他,傳給一個大家根本不認識的惠能,什麼原因?神秀對五祖有百分恭敬,得的是百分利益;惠能對五祖是萬分恭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所以衣缽傳給他,沒傳給神秀。
你就想到,這個跟老師在一起時間長短沒關係,聽經多少也沒關係。可以說,五祖說法,神秀一堂不缺;而五祖說法,惠能大師一堂都沒有聽過,只是最後召見,半夜三更在方丈室裡面,跟他講《金剛經》大意,他一生當中就聽這一堂課,我們估計不超過兩個小時,他得萬分利益!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祖師大德、中國古聖先賢無不是教給我們,直下承當,這句話重要。佛對誰說的?對我說的;孔子對誰說的?對我說的,直下承當你就全得到了。
你要客氣,要不敢當,不願意,那好了,你什麼也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祖宗恩德的加持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也看你的心態是什麼。加持的力量跟你的心態一定成正比例,你要真信,要真正能理解,真信深解,你才能得到。如果你發心依教修行,為人演說,那個加持的力量就大,往往出乎你意料之外。為什麼?你不為自己,你為別人,為眾生。這個心態跟佛菩薩的心態完全相同。佛菩薩沒有一個是為自己的,都是為一切眾生。
「善知識者,善謂於我有益、導我於善道者」,對我有好處,有利益,能夠引導我向善道,這善。「知謂知心。識謂識形」。知是什麼?心心相印,我跟這個人志同道合;識,認識他,認識這個人的形狀,這認識他的人,合起來叫善知識。「《法華文句四》,聞名為知」,這又是個解釋,「見形為識」,我聽說這個人的名字,沒見過面,這知;見過面,這是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益是利益,益也是增長,他能夠幫助我增長菩提道業,這個人就是我的善知識。
「故知此知識二字,為知心識形之義,故善知識亦稱善友。相識相知導我於善之人,稱為善友」。《華嚴經》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對五十三位善知識都稱為善友。確實相識相知,引導我於善。善中之善,無與倫比之善是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今天阿彌陀佛、釋迦世尊引導我們到極樂世界,這是無比的大善,我們要是認識這兩個人,這兩個人是我們的大善知識,是我們真正的善友,我們要親近他。他在哪裡?讀誦經典就是親近他,分享學習心得就是親近他。古人有所謂「祭神如神在」,這個心多善!我們展開經卷,面對經文,就像阿彌陀佛在我面前跟我說這些話,釋迦佛在面前為我介紹。要用這樣的心去讀誦、去受持,你才真正得到利益。
經典裡頭字字句句含無量義。無量義我們能看到多少?你要是瞧不起釋迦牟尼佛,瞧不起孔子,那是封建時代,落後時代,你要這樣說他們。那我們今天甚至於一個正確的意思都沒有看到,所看到的全是偏的,全是邪的。為什麼?我們的心邪,我們的心偏,偏心看偏的,邪心看邪的,沒有正念,所以正的東西你一點沒看到。還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心要是正,你態度也正了,你的行為也正了。你有幾分正,都表現在外頭。真正有學問,有道行的人,你瞞不住,人一眼就看穿了,不說而已。所以遇真知識要用真心,總得有幾分誠意,你才真正遇到,真正得利益,否則的話,遇到等於沒有遇到。
「《圓覺經大疏十五》曰,善能知真識妄,知病識藥,名善知識」,這是從對治上來說的。為什麼稱他善知識?他知道真妄,凡夫不知道。道德仁義禮是真,貪瞋癡慢疑是妄,他們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就決定不幹,妄就會放下。貪瞋癡慢還是喜歡,還是捨不得放下,好朋友!道德仁義禮,不理它,好像對我沒有什麼關係,沒有什麼好處,排斥、拒絕,這是什麼?不知道真,不認識妄,不知道病,也不認識藥。病發作,知道苦了,為什麼得的病不知道,怎麼樣來治這個病也不知道。這個時代,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如果是真正學佛,真的把經聽懂、聽明白,真的依教奉行,你的心態完全不相同。這娑婆世界是妄,極樂世界是真。六道輪迴是病,念佛求生淨土是藥。你真搞明白,你能不幹嗎?我們沒有真放下,還有許多牽掛,還有許多雜念,那是什麼?愚癡,迷惑。所以真回頭不容易,真難。
「是謂能了別真妄」,了是明瞭,別是分別,真正明瞭分別哪是真、哪是妄。「通達真際」,真際是真性,明心見性,叫實際。「知眾生根」,知道眾生的根性,「應病與藥」。我們這一次下定決心,應病與藥,把所有的經教都停下來,不講了,專講這部《無量壽經》,專講黃念老這部註解。為什麼?這是良藥,真能治病。如果我們把這部經聽懂、聽明白了,能夠依教奉行,確實能解決我們現前的問題。肯定可以幫助我們煩惱輕、智慧長,幫助我們調整人事關係,我們跟一切人都能夠和睦相處,化解衝突。我們自己好了,家庭好了,社會就好了,國家就好了,世界才能恢復正常的秩序,它真的是阿伽陀藥。如果真覺悟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那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來生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真正得大圓滿。這叫真正的善知識。
「又《安樂集》依《法句經》曰,佛言,善知識者,能說深法」。哪些是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這是真正說得深。空、無相、無願是大小乘法裡頭叫大三空三昧。能證得大三空三昧的人,這是聖人!能請到這個人來做老師,這是古時候家長們心目當中唯一希望的。這樣的老師他們的心量是諸法平等,是菩薩,凡夫做不到!換言之,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斷了,才能到這個境界,他的功夫在阿羅漢、在辟支佛之上,真的不是普通人。
「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這四句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人。誰是這樣的人?釋迦牟尼是這樣的人。這種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這是大乘教裏的真善知識。這樣的老師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在我們中國人講大聖人,堯舜禹湯他們能夠當得起。心地清淨平等,大公無私,真正能做到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有我就不平等,只要有我,平等就不見了,只要有我就有業有報,就有因有果。
「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那是什麼?畢竟空是自性,我們淨宗講的常寂光,這是佛親證的境界,這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佛菩薩大慈大悲,眾生有感,他一定有應。我們要求一個好老師,那種真誠心為家庭、為國家、為族群,為天下人類謀幸福,佛菩薩就有感應。我們心中真的在求,佛菩薩就應化出現在世間,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
住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這是什麼?大公無私。大乘經教裏常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菩薩他們契入這個境界,示現在世間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手段?用教學為先。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來的,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知道,迷而不覺,所以他就生煩惱,就造業、就受報,苦這麼來的。解決苦之道呢?就是教育,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明瞭宇宙人生真相。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為我們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給我們講有,講空,最後講空有是一不是二。這就是建立一切佛法。初級的佛法,初學,給你講有,你懂,有因有果、有業有報、有六道輪迴、有十法界。這些眾生現前生活在其中,你給他講他很熟悉,他完全能接受。佛的教學是慢慢把他向上提升,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前面十二年是奠定基礎,阿含教,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怎麼能成佛?沒這個道理。小乘教裡頭,教你怎麼做一個好人,這個分量非常之大。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聖賢教育的核心,幾千年來世世代代都奉行,所以社會安定,人民幸福,政治出現大治、盛世,是教育成就的,不是別的。
離開教育就錯了,離開教育決定要走下坡,決定會走向滅亡。一個家庭能不能興旺起來,靠教育。你怎樣把你的小孩教好,下一代他們的成就在你之上?成就裡頭最重要的是德行,不是權位,不是財富。那個東西是好看,過眼雲煙,很短時間就消失掉。真正永恆,禁得起考驗的,是道德。你有沒有把家裡小孩教好?從小教他體會到道德,認真學習,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再教他的小孩,世世代代的,你的家庭哪有不興旺的道理!
「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這比喻說,人不可以沒有善知識,不可以不親近善知識。佛法裏常說,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父母養育之恩,這個恩德跟佛是平等的。淨業三福是大乘佛法菩薩修行成佛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可以說孝親尊師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成就的根本。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世出世間法都不會成就,這是大根大本。你看此地也是頭一句用這個比喻,善知識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法身慧命,菩提身就是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師,老師的恩德跟父母是平等的,怎麼可以不敬老師?所以善知識是老師,老師跟父母一樣,養育我們法身慧命。
「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人在五官上,眼睛最重要,沒有眼睛什麼都看不見。「能見一切善惡道故」,你有智慧,你才真正看出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祖宗、聖賢、佛菩薩雖然常常說,我們也能夠說得出來,與性德相應的是善,與性德相悖的是惡。性德是什麼?「人性本善」,這是老祖宗說的、聖人說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第二義了,這是第一義,這個善是讚美人性好極了,圓滿極了,一絲毫缺點都找不到。
佛教我們學習終極的目標是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的這句話跟中國老祖宗講本性本善是一個意思。中國老祖宗教人,人人都能成聖人,佛法是人人都能作佛。我們學佛的目的何在?成佛,不是幹別的,學佛就是成佛去也。我們中國老祖宗,成聖成賢,聖賢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聖人,第二個學位賢人,第三個學位君子。佛教也是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佛陀,第二個學位菩薩,第三個學位阿羅漢。人人可以成佛,應該成佛,也就是你受教育,應該拿到最高的學位,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善知識好比眼目,你才能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的第一義裏面,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善;第二義,佛門裏面講的十善,五戒、三皈、十善。反過來十惡,十惡是惡,殺、盜、淫、妄,妄裏面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癡,這是惡。你得認識,這個東西不是好事情,絕對帶給你災難。你要是幹殺盜淫妄,你要是幹貪瞋癡慢,你決定是有難,要遭難。你能夠反過來,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說話粗魯;不貪、不瞋、不癡,你決定帶來利益。第一個利益,身心健康,你自在快樂,帶給你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滿,帶給社會安定和平,帶給國家長治久安,帶給天下的是太平、和諧,你得要認識。
「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生死海就是六道輪迴,我們淪落在六道無量劫,生生世世出不了。可是確實有很多不知道事實真相,永遠沒有想到我要出離六道。遇到善知識,聽到善知識之教,曉得事實真相,想求出離,找不到門路。門路有,佛家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幫助你出離。可是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根利的人行,他依照這個方法修學,能出去,根性差一點的人不行,修定得不到定,得定不能開智慧,占絕大多數,確實少數人成就了。你說歷代修行人多少?有幾個人成就?沒有遇到淨土法門,沒有遇到念佛的法門,遇到了,對這個道理搞不清楚、搞不明白,對這個法門就半信半疑,沒有認真修學,機會又當面錯過,這占的比例很大。如果真搞清楚、搞明白,不難,淨宗修學的總綱就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成功。
「善知識者,是汝絙繩」。絙繩是古時候拴印紐的絲帶,這個東西很輕,也很好看,可是它拉的力量很大,很堅固,它能拉很重的東西,所以說「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這都是比喻,它能夠把你牽到了生死出三界。這比喻得非常之好,說明我們學佛一定要依靠善知識,不依善知識真正的學,我們這一生得利益不多。真正得大利益,一定要依善知識。
「該經復云,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這個經就是《安樂集》裡引的《法句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話就是無上菩提,一切眾生要想證得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成佛,「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你要想成就,你不能不親近善知識,請善知識教導你修行重要的法門,重要的方法。重要的方法無過於看破放下,你真正看得破,真正放得下,這才行。沒有善知識的指點,自己要想去摸索,太困難,非常容易摸到岔路上。所以善知識的指點太重要,沒有親近善知識,怎麼可能成就?這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所說的師承,你是繼承哪一個老師的,沒有師承,閉門造車,很少有成就。這些重要的開示,我們要常常記在心上,要常常在日常生活當中提起觀照功夫,我們才不會被外面環境迷惑了。
「又《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引用《法華經》上說的,為什麼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是大因緣。善知識能幫我們發菩提心,善知識是什麼?老師。我很幸運,我學佛是方教授啟蒙的,章嘉大師給我紮根的,在李老師手上完成的,我跟李老師學經教十年,跟章嘉大師三年。這個十三年專攻,等於讀專科學校一樣。所以善知識是大因緣,沒有這三個老師,缺少一個,我都不能成就。所以我這一生永遠感謝這三個老師。
【解】「欲證菩提,當求善友。求友之道應如《圓覺經》所云:「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欲證菩提,當求善友。求友之道應如《圓覺經》所云: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這是說末法時期,正是我們現代這個時代,我們想學佛,我們「欲證菩提」,證菩提就是成佛道,這關鍵是在老師。「當求善友」,這個經上講的善知識、善友都是老師,要求好老師。如果求到真的好老師,你肯定有成就,所以老師跟學生的關係非常密切。老師跟學生是緣分,可遇不可求。這樁事情是與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有密切關係,沒有偶然的,沒有因緣,永遠不會聚頭。
「求友之道」《圓覺經》上這段經文有講,完全是講我們現代這個時代,末世眾生。我們不求阿羅漢,不求辟支佛,也不想生天,我們想求作菩薩,想出離六道輪迴,想出離十法界,我們發這個心,就是「發大心」,大心是什麼?是求大乘,修菩薩道,這是發大心。我們求善知識,我們想修行,我們想在這一生有個好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願望能夠實現。當然最好的老師是真正開悟的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第一等的善知識,這就是「一切正知見人」。什麼是正知見?「心不住相」。這個心不住相,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放下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放下了;心不住相,心才真正清淨;心要住相,心裏就有相,有相心就不清淨。
惠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心不住相。真心是空寂的,真心裏頭沒有相。現在科學家講得很具體,什麼是相?相是現象,科學家把宇宙之間的現象歸納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心這三種相都沒有,這是真心。真心起作用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佛在《華嚴經》上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指這個。
心要是住相,心就被染汙。這個染汙就叫做妄心,妄心跟真心是一個心,真的是一不是二。住相就叫妄心,不住相就叫真心,心裏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這就是真心,有一樣東西就是妄心。哪一樣東西?「我」,有了我那是染汙的根源。我是怎麼回事情?真心一有波動現象,這個波動現象非常快,頻率非常高、非常快。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之間的頻率,振動的次數是三百二十兆。就是說真心起了波浪,這個波浪非常非常微細,不但我們不知道,大乘教裏佛說,七地菩薩以前的定功還不能發現,到八地以上就全看見了。
這一動就叫妄心,就不叫真心,隨著妄心就冒出一個我來;本來沒有我,就冒出一個我來了。這個妄心叫阿賴耶,梵文的名詞,阿賴耶的意思是含藏的意思,就是包羅萬象,什麼現象都在其中,都在裏頭出現。我們無知,執著、取相,這就是住相,取阿賴耶的見分一分。阿賴耶的見分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他只取一分,那一分當作什麼?當作我。我們現在講靈魂,取那一分當作我,不知道整個阿賴耶是我,只取這一分,你說糟不糟糕?你看遍法界虛空界物質現象全是阿賴耶的相分,執著這個身叫我身。都是執著一點點當作我,不知道全部是我,忘掉了,全部是我。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他是什麼心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皆是我,那真的覺悟了。
真的是我,從這裏又生起了,連帶發生的,三個煩惱,這是煩惱的根。你看,有了我,跟著我連帶起來,我愛就起來,我愛是什麼?貪心;我癡,愚癡,愚癡是什麼?事實真相不明白了;第三個,我慢,傲慢,傲慢就是瞋恚的一分。所以,貪瞋癡跟著出來,貪瞋癡叫俱生煩惱,它不是學來的。最初迷阿賴耶見相二分以為是我的話,它就跟著起來,根深蒂固,要知道這個煩惱的根源,它的厲害。這樣一來,愈迷愈深、愈陷愈深,往下墮落,愈陷愈深。墮落到最深的,無間地獄,墮落到淺的,四聖法界,全墮落了。
因此,我們真正想學佛,首先你一定要知道,心不能住相。我們無量劫來就已經住相,執著阿賴耶見分的一分當作我,那就是靈魂,在六道裏頭投胎,搞這些把戲;執著物質現象這一分做為我的身體,要曉得這是全都錯了。你用這個心、用這個身造無量無邊罪業,果報,造作罪業它有反應,反應就是果報,果報就是六道輪迴。所以,六道輪迴從哪來的?你自己造的,你的善業、不善業混合造成的。善業是人天兩道,不善業是畜生、餓鬼、地獄,統統是你自己造的,外面真的沒有,自性裏頭確實沒有。
我們現在學佛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把《金剛經》這一句經文時時刻刻拿來做觀照的根據,我要依照這個來做觀照。這一句經文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常常想這個。想這個怎麼樣?慢慢你就能把相放下了,你就能回到心不住相,這才能返本還源。我們不可以瞧不起古人,古人做到了,心不住相,我們跟他比差遠了。古人的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我們現在心雜亂,雜亂心生煩惱。煩惱不能解決問題,智慧能解決問題。釋迦牟尼佛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我們有這個本事嗎?放下煩惱障得大自在,放下所知障開大智慧。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面所學的是知識,從內心裏面往外放的那是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智慧那個能量不可思議,最近的這些量子物理學家才發現。
這個心不住相是頭一個條件,也就是老師真能放得下。從哪裡看?老師沒有自私自利,老師沒有名聞利養,老師沒有貪瞋癡慢,這是好老師,這是真正善知識。他對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沒有放下,他是凡夫,跟我差不多。看人從這裏看,不是聽他講,他講的東西他有沒有做到?這個地方講,能說不能行,這不是善知識。
前面我們讀過,《仁王經》上講的,《仁王般若經》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講得好,正法、像法、末法。什麼叫做正法?有講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講經,他聽經聽了開悟、明白了,真正明白了他自然放下,放下就叫修行。修行沒有別的,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放下。像五十二層樓一樣,我放下第一層,我就上了第二層,放下第二層我就上了第三層,就這麼回事情。你把下面五十一層統統放下,你就到頂樓,五十二層了,不放下上不去。智慧幫助你放下,智慧告訴你,你現在並不圓滿,上頭還有,還要往上去,再放下。
我初學佛,就向章嘉大師請教這個問題,如何讓我很快就能契入境界?老師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真的,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又幫助你看破,所以就這兩句話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看破是智慧、是學問,放下是功夫。放不下,你不能向上提升,你永遠站在這個地方,一定要放下。你找善知識就從這個地方去觀察,細心去觀察你就不會認錯人。你看「心不住相」,說明他的心清淨平等,清淨平等一定覺悟,大徹大悟,這真善知識,是好老師。
求到真的好老師,你肯定有成就。但是在這個時代有修的人已經不多,有證的人沒有了。那怎麼辦?不得已而求其次,求其次就是能真正瞭解經義,能修行沒有證果的,他所學的東西他還能做到。如果實在沒有,他做不到,但是他講的沒講錯,也行。他做不到,我們自己能做到,這最好,這就是古人所講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成就超過老師,老師能說不能行,學生能說能行,這也是個好老師。最怕的是老師知見不正,那這個人就不能跟他,所以關鍵在知見。如《大疏》所示: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這是選擇善知識,知見第一,他的行為還是其次,最重要他是正知正見,這是好老師,「雖壞行而不破見,是則人天真勝福田」,真正的殊勝福田。
天台大師曾經說過,智者大師,他講「能說不能行」,他所說的一點錯都沒有,跟經典講的相應,跟祖師說的相應,他沒有做到,「國之師也」,這個人可以做國師。為什麼?他說得不錯,跟聖賢、跟佛菩薩講的沒有兩樣,可以做國師。如果說「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那是國寶級的。他能說到,沒有做到,你要聽他的話去做,你得好處、你得利益,他自己做到做不到沒有關係。由此可知,真善知識最重要的是知見正確,他有一點小毛病,有一點習氣,這個無所謂,無傷大雅。
《圓覺經》裡面特別是提出末世眾生求善知識,你真正想修行,要求一切正知見人。正知正見用什麼做標準?經典。他的思想不違背經典,他的言論不違背經典,這就是一個正知見人,經典是標準。如果他所講的、他所教的,跟經典不一樣,我們就要小心謹慎。為什麼?如果跟他走了,走上邪知邪見,我們就吃虧,我們就錯了。染上這個氣分,以後再回頭很麻煩。那怎麼辦?離開。如果這個人他所講的,在日常生活當中看他的談話,都跟聖賢這些典籍統統能相應,這個非常非常之難得,那就不能離開。
「不著聲聞緣覺境界」。聲聞緣覺,小乘,心量不大,也挺慈悲的。你找到他,他會幫助你,他會教你;你不找他,他不來找你。不像菩薩,菩薩觀察你根機成熟了,他主動來找你;他看到你這個人能信、能聽得懂,菩薩就來找你。所以菩薩心量大,普度眾生。聲聞緣覺的心量比較小一點,只度跟自己有緣的眾生。跟自己沒有緣,這個人來找他,他看了不太舒服,討厭你,不教你,不理你。菩薩不然,菩薩主動找人,所以他不是小乘。能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這就不是普通人,是修大乘的。
「雖現塵勞,心恆清淨」,他示現在人間,工作很多、很繁忙,雖然教學很辛苦,領眾很辛苦,但是心清淨。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我看到李老師每天的工作量,是一般五個人的工作量。他年歲那麼大,休息時間非常少。飲食非常簡單,一天吃一餐,吃的量很少。跟他見面,要在一個星期之前去登記,排時間,一個星期之內插不進去的,時間都排滿了。這樣忙碌,他能受得了。七十歲的時候,你看他的人,大概好像只有五十多歲的樣子,精神體力旺盛,可見他「心恆清淨」。
「示有諸過,讚歎梵行」。在這個時代,你做這麼多事業,你不能不應酬,你不能不交際,有的時候也有過失,在所不免。雖有過失,怎麼樣?承認自己有過失,並不隱瞞,而且對於沒有過失的人讚歎,應當要學他,別學我,這是真善知識。這就是中國古人講的「隱惡揚善」,看到別人的好處要讚歎,看到別人有過失不必說,不要放在心上。社會人人都願意做好事,社會才安和、才健康、才穩定,沒有批評的,只有讚歎的。佛門也不例外,古來祖師大德教弟子,「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出家人互相讚歎,佛教就興旺;出家人要是互相批評,甚至於自讚毀他,佛法就滅了。我們是做一個復興佛法的,還是去做滅亡佛法?要知道這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的人業障都深重,有過失在所不免。古德說得好,「人非聖賢」,出家學佛了,你不是佛菩薩,你怎麼會沒有過失?「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個對的。
「不令眾生入不律儀」,這換言之,決定不會教眾生犯法、不守規矩。律是法律,儀是威儀,用現代話講,就是世俗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國家的法令規章一定要遵守。決定不能做犯法的事情,做犯法的事情,不僅是國家處罰你,對不起佛菩薩。而且你背師叛道,這個罪是阿鼻地獄,所以決定不能做。佛教我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正確的。
「求如是人」,即得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菩提。《圓覺經》上把善知識基本的幾個條件說出來,我們選擇老師就有標準了。上面引用的都是經文,下面念老給我們做簡單的解釋。
【解】彼經示曰,欲求善知識,首須求具正知見之人。何謂正知見?《圓覺大疏》曰:「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覺性者,性覺妙明也。善能通達本有性覺,故云善達覺性。本有覺性,不從外來,非因修得,故云「不因修生」。因此正是行不到處也。「抉擇」者,善能分別諸法相也。「無疑」者,於第一義而不動也。」
「彼經示曰」,彼經是《圓覺經》,《圓覺經》上告訴我們的,「欲求善知識,首須求具正知見之人」,正知正見。「何謂正知見?」什麼叫正見?「《圓覺大疏》」,《大疏》是註解,宗密法師的,華嚴宗第五代的祖師,宗密大師。《圓覺經》註解他有三種,《圓覺經大疏》、《略疏》,還有一種,他有三種。《大疏》裡面說,「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
善達覺性,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覺性者,性覺妙明也。」。真心本來就覺悟,本來就是智慧,真實無量的智慧,它不從外來的,你自性裡頭本有的。「善能通達」,怎麼個善法?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自性智慧就透出來,這叫善達。所謂放下便是,人人都有,一點都不稀奇。什麼人的智慧?諸佛如來的智慧,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釋迦是佛,彌陀是佛,你也是佛,他也是佛,大家都是佛。智慧是平等的,德能是平等的,相好是平等的,沒有一樣不平等。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它怎麼會不平等!就怕你著相。
所以我題字後頭題名,我著了相,這些大善知識叫我不要著相,我感恩他,他提醒我了,真的不要著這個東西。你看到我背後這個華嚴三聖的像,我非常佩服,這個像你們仔細去看,唐朝人的畫。沒有題名,也沒有年月日,只是畫佛像,乾乾淨淨,一個字都沒有,連名都不留。這叫什麼?真正心不住相。現在畫這個像,寫上自己名字,還要蓋圖章,還要記上年月日。這個境界跟這個畫家就不一樣了,這個畫家肯定是學佛的,佛門弟子。所以,這個提示我們要重視,心不住相,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我們天天讀這個經沒有注意到,人家當頭給我一棒把我打醒了。這是大善知識,這不是普通人。
「善能通達本有性覺,故云善達覺性。本有覺性,不從外來,非因修得」。惠能大師開悟了,常常給人講,別人讚歎他,你老人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他告訴別人,這個事情你自己都有,不是修來的。從哪裡來的?放下本來就是。你所修來的是三成、五成,向上一著不是修來的,究竟圓滿的智慧德相是你自己本有的,只要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就是。
放下執著,就是放下見思煩惱,你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不再分別,你就成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都在放下,不在別的。這個道理,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自己天天在經教裡面鑽,迷在文字上,沒有真正體會到意思。所以別人來提醒我們,我們要感恩,那不是凡人,那是佛菩薩示現,把我們境界往上提升。這個提升利益太大了,真正到心不住相,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真的叫大幅度提升。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這是什麼地位?《華嚴》圓教七地以上的地位。所以我們這個世界修行,比起極樂世界還殊勝,這個地方是大起大落。極樂世界是平平坦坦的,有進無退,一生決定圓滿,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前面我們都學過。
「因此正是行不到處」,行不到的意思,就是佛法裡常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沒法子說,你也不能想,你一想就錯了,想是妄想,說是廢話。你不想不說,這個境界就現前,你自己清楚,跟你同一個境界的人清楚。不到你這個境界的人他不知道,到你這個境界、比你高的都清楚,這叫實證。
「抉擇者,善能分別諸法相也」。抉擇不是為自己,為什麼?自己沒有抉擇,空、無相、無願,大三空三昧裡哪來的抉擇!這裡為什麼要說抉擇?為一切迷而不悟的眾生。你要教導他們,你得看他們的程度,要用很多方法慢慢的把他向上提升。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抉擇?有。哪些抉擇?先十二年講阿含,講小法,再八年講方等,這二十年的根基打下去了,跟大家講般若,講二十二年,最後八年講法華,這就是抉擇。是為什麼?為教化眾生的。你要知道分別諸法的法相,你才能教人。
「無疑者,於第一義而不動也」,第一義諦就是心不住相。「《大疏》曰:言心不住相者,離凡夫煩惱境界,若有少法當情,皆名住相。乃至菩提涅盤,尚不取著,何況世間夢幻境界?故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就在這一句開悟的。
【解】「心不住相」。《大疏》曰:「言心不住相者,離凡夫煩惱境界,若有少法當情,皆名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著,何況世間夢幻境界。故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得無住心,即契圓覺。」
心不住相,在什麼地方下功夫?在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心不住相,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就是心不住相,而生其心就是為眾生抉擇法門。眾生想回頭、想學佛,從哪裡學起?你要告訴他,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先學做人,再學成佛。人都做不好,怎麼能成佛?無始劫來那些妄想分別執著,以及一些習氣,都要把它斷掉,都要把它放下。
心裡面貪瞋癡慢疑沒有了,你身決定不會造殺盜淫妄這些惡業,絕對不會造。心有貪瞋癡慢疑,才會造惡業,才有嫉妒、傲慢,跟一切眾生結不善的緣。「得無住心,即契圓覺」,只要無住,下面是什麼?圓滿的大覺,你就能得到;心要一住相,得不到了。人要不知道感恩,不但出世間法沒分,世間法都沒分。我們看到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他發現水實驗反應出來的圖案,最美的是愛跟感恩。這兩個意念的反應是非常非常之美,所以他問我,這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說沒錯,真正是宇宙的核心。
人不能不感恩,感父母恩、感佛菩薩的恩、感國家的恩、感一切眾生的恩。佛教給我們,念念不忘「上報四重恩」,這個恩德比什麼都重。最後一條是一切眾生對我都有恩,我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說多快樂。沒有怨恨,沒有對立,沒有冤親債主,沒有,都是恩人。包括樹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是一體,念念感恩。這個道理你透徹了,你這感恩的心就生起來。
【解】「不著聲聞緣覺境界。如《稱讚大乘經》云:寧在地獄經百千劫,終不發二乘之心。從雖現塵勞乃至入不律儀諸句,總之,如《大疏》所示: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雖壞行而不破見,是則人天真勝福田」
二乘人什麼?自利,不主動的利他。寧願墮地獄百千劫,我也不學二乘。「從雖現塵勞乃至入不律儀諸句,總之,如《大疏》所示: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這是選擇善知識,知見第一,他的行為還是其次,最重要他是正知正見,這是好老師,「雖壞行而不破見,是則人天真勝福田」,真正的殊勝福田。天臺大師曾經說過,智者大師,他講「能說不能行」,他所說的一點錯都沒有,跟經典講的相應,跟祖師說的相應,他沒有做到,「國之師也」,這個人可以做國師。為什麼?他說得不錯,跟聖賢、跟佛菩薩講的沒有兩樣,可以做國師。如果說「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那是國寶級的。他能說到,沒有做到,你要聽他的話去做,你得好處、你得利益,他自己做到做不到沒有關係。由此可知,真善知識最重要的是知見正確,他有一點小毛病,有一點習氣,這個無所謂,無傷大雅。
文人確實有這個習氣,不修邊幅,很隨便,不太拘束那些禮節。他是什麼?他自由習慣了,但是他講的東西講得好,是真的,這國師;他又能真正能做到的,那就是國寶。智者大師告訴我們的。國寶找不到,能找到國師就不錯,他做不到,我們努力做,做到了超過他,這就是教學裡所說的青出於藍,學生超過老師。超過老師是什麼?老師沒有做到的,學生做到了,這就超過老師。超過老師,老師歡喜,老師沒有嫉妒心,老師巴不得學生個個都超過他。為什麼?風氣才能夠端正。社會上好人多了,真幹的人多了,這社會有進步,社會祥和,這個社會才長治久安。
如果學生都不如老師,老師會流眼淚,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會走向滅亡;一代比一代好,那走向興旺。做老師的心、做父母的心,都希望底下一代超過自己,這是真善知識。如果說下一代不如自己,這就不是善知識。下一代不如我,再下一代又不如下一代,這就滅了,這個太可怕了。中國古時候,做官的人戴的帽子,你們看到戲臺上唱戲,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從前做官戴的帽子叫進賢冠,後面高前面低,像個臺階一樣上去。前面是自己,後頭是後一輩、下一代,希望下一代比我高。帽子戴在頭上,叫你念念不忘用心培養下一代,下一代超過我,國家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如果我是最高的,都不如我,完了,那就可悲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解】又《大論》曰:「於諸師尊,如世尊想。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則盡心敬之,不念餘惡。如弊囊盛寶,不得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又如夜行險道,弊人執炬,不得以人惡故,不取其照。菩薩亦復如是。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是故彼經結云:「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蓋謂如是之人是真善知識。於真善知識能知能求,故必證菩提也。
「又《大論》曰」,《大論》是《大智度論》,「於諸師尊,如世尊想。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則盡心敬之,不念餘惡」。真求善知識是這種心態。我們遇過,早年我在臺灣求學,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有人批評他,說他一文不值。哪些人?家鄉人,桐城老家的人,他們知道,從小看他長大的,批評他。我要是信了他們的話,不就完了!我說你們的批評,你也沒見到,你是聽別人說的;我今天跟方先生是每個星期見一次面,我親眼看見他的。我跟章嘉大師,批評也很多:章嘉大師,政治和尚,他懂什麼?你怎麼跟他學?跟李老師的時候,出家人說那是四寶,不如法的。如果聽這些人的,我們早就完了。
夏蓮老的會集本,是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給我的,他的眉注本給我的。我在海內外各處講這個本子,臺灣有反對的,大陸上反對更多。有人給我講:壓力太大,你要不要不要講這個本子?換個本子講吧!我說不行,我要不堅持下去,人家一句話就把我送到死的地方去,再不會翻身了,淨空法師背師叛道。這個罪名重!無論他怎麼樣反對,我還堅持,我絕對不背師,我絕對不叛道。你們批評隨你們批評,我不放在心上,我不聞不問。我天天講這部經,天天學這部經,我在它這裡得利益;你沒有得到利益,你不知道。無論你是持什麼理由反對,這個經是老師給我的,我相信老師,我永遠感恩老師、紀念老師。
一直到中國國家肯定這部經了,才沒人說話。我看到國家宗教局印淨土五經,《無量壽經》就是夏蓮居的會集本。國家承認了,國家有智慧,國家聰明。不但我們要堅持弘揚這個本子,為什麼?夏老會集,十年工夫,黃念祖老居士註解,六年工夫,帶著病。夏老沒見過面,念老是老朋友,他大我十幾歲,對我非常器重。這兩個人的苦心,要沒有人出來弘揚,埋沒掉了,沒有人知道,多可惜。我就是不受李老師的囑咐,我看到這兩個老人對這部經上下這麼大的工夫,要不把它宣揚,發揚光大,怎麼對得起這兩位老人?這部經、這個註解,對末法九千年眾生來講,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我今天寧可把《華嚴》放下,我全心全力來弘揚這個本子。盡我有生之年,一年講一部,每講一部大概需要一千二百個小時,真實利益。最真實的利益是我得到的,我的信心決定得生極樂世界。他們兩位都往生了,今天這個事情交給我,我決定得生,這我有信心,這是真實利益。所以,求學、修道最重要的一個心態,就是對老師,「於諸師尊」,對老師,「如世尊想」。我們要把老師看作是現在的佛,釋迦佛的化身、阿彌陀的化身,我們真正得利益。如果我們把他看作世間普通的人、普通的學者,沒有恭敬心,甚至於還有批判,那我們就有罪,你怎麼會學到東西?
我還聽到有些同修告訴我,在我身邊的一些出家人,聽我講經,他們聽的時候心不在焉,下來之後問他,「師父是給別人講的,不是給我們講的」。你說我知不知道?我早就知道。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父親不能管兒女,老師不可以管學生。這個時代提倡的是人權,你要嚴加管教他,你侵犯兒女的人權,你要管學生,你也侵犯他的人權,決定不許可的。所以現在家庭,我們看到很多做父母的人,見到我訴苦,小孩不好教。
很多的學校老師來跟我訴苦,學生不好教。我用佛法勸導他,「恒順眾生,隨喜功德」,你不隨順怎麼辦?你今天念師範學校,你到學校去上課,你只有恆順。你要感覺得良心不安,辭職,不教了。所以我有很多學校聘請我,我不去,為什麼?我教不了,學生不聽。不如自己關起門來老實念佛,讀經、念佛,這個生活多自在,決定往生淨土。這個世界什麼時候需要,就是大家想要佛法、想要聖賢教誨,我們再來。他什麼時候有這個念頭,我們再來,叫乘願再來,不著急在這一世。他不喜歡的時候我們就離開,他喜歡我們就再來。在這個人間也是如此,他不喜歡你,我們趕快離開,喜歡你再來,哪個地方喜歡到哪裡去,很自在。天天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是佛教給我們的,這是學佛最高的享受。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條路,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其他不是我們所求的,也不是我們希望的。
所以聽教,我親近老師能得一點東西,今天想起來與心態有關係。我聽講,老師字字句句是為我講的,我不以為他為別人講的,他就是對我講的。我跟方老師,真的,學生就我一個,他不對我講對誰講的?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學生也是我一個,我們一個星期見一次面,上一堂課。只有跟李老師,李老師是開了個班,班上同學二十多個人。雖然是一班同學,我上課的時候,老師字字句句對我說的,我全部都把它收下來。沒有說是對別人講的,從來沒有這個觀念。有些學生怎麼會有這種觀念?給別人講的,不是給我講的,這個觀念很稀有。我要不是親眼看到的,親耳所聞,你給我講我都不相信。現在真的,方老師所說的,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教學要是破產,世界就可憐了,那就是預言家所說的世界末日到了,為什麼?教學沒有了。
「若有能開釋深義」,佛經裡面甚深的意思,能夠講清楚、講明白「解散疑結」,我們的懷疑,結是我們不能暢通,通不過去的地方,為我們解除了,我們真得受用,「則盡心敬之,不念餘惡」,縱然他有什麼過失,不要去想這些。這是我們常常說的,勸勉大家,我們人人有個良心,記住,你的心是良心,是非常善良的。你要把你的良心去收集一般人這些垃圾、這些罪孽,放在你的心上,你就錯了,你的良心變成造作惡業人的垃圾桶。你是個聰明人嗎?聰明人怎麼肯把自己的良心去裝別人的垃圾?我們要把我們的良心裡面裝聖賢人的教誨,要裝一切善人的善言善行,才能幫助我們提升,才能幫助我們成就。所以,我們對這些人要盡心、要愛護,要向他學習。他有什麼毛病習氣,有時候是大權示現,凡夫看不懂。他在那個地方度化眾生,不同根性的人用不同的方法。
四攝法最後一條叫同事,這一條通常我們講的時候都有一點忌諱,不敢細說,細說怕別人聽錯了,錯會了意思。所以我講到同事,我都說我們與佛同事、與菩薩同事,我不敢講與世人同事。世人同事,這個人喜歡跳舞的,你天天陪他跳舞,那個人喜歡打麻將的,你天天陪他打麻將,那叫同事。是不是這樣?是的,菩薩可以做。為什麼?他要度那些人,你不跟他在一起,你怎麼度得了他?跳舞跳得好,人人都羡慕。你從哪裡學的?我從阿彌陀佛那兒學的。阿彌陀佛?是,大舞臺在極樂世界。這樣把他帶到佛門裡來了,這叫真善知識。打麻將都贏錢,沒有一場輸的。你從哪裡學來?我從阿彌陀佛學來的。有智慧!所以他能夠從這個方面把人帶向正路,這是四攝法裡頭最後一個,太高明了!但是你沒有這個本事你去學,那你就是被人家,不是你帶人,被人家帶跑掉了;真有這個本事可以。
四攝法末後一條,那是諸佛菩薩度這些作惡的眾生,用這些非常手段。所以說是我們看到他作惡,也許他在裡面正是要度那些眾生,用這些非常手段。所以,我們不能夠認為他是惡,因為我們想他的惡,把我們惡的念頭拉起來,這是絕大絕大的錯誤。永遠不要記任何人的惡,保持自己純淨純善。惡的事情不看,惡的言語不聽,絕對不放在心上,我們的心才快樂、才自在,純淨純善,沒有惡念,沒有惡的印象在裡頭。
「如弊囊盛寶,不得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囊是個袋子,簍子。這個囊很破爛,可是裡頭裝的無價之寶。這個弊囊是什麼?這個老師好像有一點或是破戒,不太好的行為,你看到你就不跟他學了,錯了。人家一肚子學問,正知正見,你看到一點點,你覺得不滿意,你就不學了,誰吃虧?自己吃大虧了。連釋迦牟尼佛、連孔子都有人批評,我們親近那些善知識,不能跟世尊比,不能跟孔子比。孔子、佛都有人批評他,都有人反對他,都有人罵他。我們這些老師被人批評、被人辱罵,我們就受了算了。能解釋的解釋,不能解釋的就點頭,你說的都對,可是我還是要親近,我還是要跟他學習。我決定不能夠因為你批評,我就不再去學了,那我到哪裡去學?批評的這些人遠遠比不上老師。所以自己要有智慧、要有抉擇,不能因為別人說老師過失,我們就不跟他學,這個虧吃大了,這才叫大錯特錯。
「又如夜行險道」,險道是很危險的小路,「弊人執炬」,這個人不是個好人,或者是個無知的人,不懂禮數的人,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拿著火把在前面走,他給你照路。你因為這個人沒有知識,不願意他這個燈照,你走路掉到坑裡頭去你不能怪人。這些例子都是告訴我們,記住「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孔子講的。哪個人沒有過失?你在世間找一個沒有過失的人,決定找不到,有過失的人他也有良心。找一個完完全全的惡人,一個人一生沒有一個好念頭,沒有做一樁好事,也找不到。於是我們對於善知識的觀察,對善知識的取捨,心裡就有數了。自己親身感受是真的,別人批評,或者是有意、或者是無意,我們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就好,絕不受這些影響,這就對了。
「菩薩亦復如是,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佛菩薩在惡道裡有沒有?有。他要到餓鬼道,他現餓鬼身,他跟鬼和在一起,這就是什麼?四攝法裡最後一個同事攝。這個人墮地獄了,他要去度他,他一定現地獄身,不現同類身你度不了他。他是個畜生,你去度他,也要現同類身。他變成一條豬,菩薩也要變成一個豬,豬跟豬在一起。他墮到螞蟻身,菩薩也要變個螞蟻,跟它在一起,才能溝通、才能教化它。佛菩薩尋聲救苦,於一切眾生現同類身,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不是隨自己的意思,隨他。這是四攝法到究竟,都是屬於同事攝中。
菩薩到我們這個人間來,釋迦牟尼佛來,一定示現我們的身相。菩薩到中國來,我們所知道的,智者大師,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再來的,我們至少知道三個,善導是的,永明延壽大師是的,豐干和尚是的。這三個身分暴露了,沒有暴露的我們不知道。傅大士,彌勒菩薩再來的,布袋和尚,彌勒菩薩再來的。佛菩薩在中國應化很多,身分沒有露的多,身分露出來的少。還是中國人善根深厚,祖宗積德。
今天說實在話,最近這兩百年把祖宗教誨疏忽了。這在古時候,這是不孝,不孝父母,不敬祖先就是不孝父母;不敬老師,佛法是師道、孔孟是師道。不敬老師,不孝父母,那就要受懲罰,災難是懲罰。雖懲罰還是愛護,父母懲罰兒女,哪有不愛護的道理!老師懲罰學生也是愛護。對祖先要有孝順心,對老師要有誠敬心,我們才真正能學到東西。所以最好是,真正學佛,心裡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惡言,不能有惡行。凡是一切不善的統統放下,別人說也不必理會,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就對了。
對於一切心行不善的人,原諒他,決定不要計較。我們被人傷害,還得感恩他,為什麼?替我消業障,這都是真的。我感恩他,我的業障就消了,我要是跟他計較,要跟他辯駁,將來還要報復,那麻煩大了。為什麼?極樂世界去不了,要跟他在這個世界上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搞這些把戲。這個把戲雙方都痛苦,何必?所以,用感恩的心情我們大幅度提升,他來幫助我們提升,成就我們忍辱波羅蜜,好事,決定不是壞事。「是故彼經結云」,經上的總結,「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能夠親近正知正見的人,他的行為不要去管他,正知正見你就能得到無上菩提。「蓋謂如是之人是真善知識。於真善知識能知能求」,你能知道這個人真善知識,你能跟他求學,「故必證菩提」,你決定成就。
【解】《大疏》又曰:「但令善事明師,明師必自臨事指示。亦同善財於文殊處發菩提心已,問菩薩行。文殊亦不具說。但令親近善友,遂指德雲比丘,展轉令往矣。」復云:「故《法句經》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識,謂父母、眼目、腳足、梯橙(橙同凳)、飲食、寶衣、橋樑、財寶、日月、身命等。後結云:善知識者,有如是無量功德,是故教汝等親近。大眾聞已,舉聲號哭。自念曠劫為善知識守護。今日值於如來,乃至未曾報恩,無心親近。說是語已,重復舉身號泣。」是故《圓覺經普覺品》普勸曰:「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識。」且恭敬善知識者,首在如教奉行,此亦甚難。故云「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底下一段,「《大疏》又曰:但令善事明師」,這個明不是名氣大,名氣大未必有真學、實學,這個要特別注意,不要被名氣誤了自己。佛經裡講明師是光明之明,這明是什麼?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學問,你去請教他。「明師必自臨事指示」,這個老師教你,他一定有善巧方便,幫助你開悟。「亦同善財於文殊處發菩提心已,問菩薩行。文殊亦不具說,但令親近善友,遂指德雲比丘,輾轉令往矣。」這是善知識的善巧方便,善財童子他的老師是文殊師利菩薩,他在老師會下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就像惠能大師在五祖會下成就的一樣,明心見性,這個他得到了。再向上,老師叫他去參學,不必住在我這裡,在我這畢業了。為什麼?你有能力分別是非善惡,你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之後,人人都是老師。善人,跟他修善;惡人,看到他惡行,自己反省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善惡統統是老師,沒有一個不是老師,成就你無量智慧。
五十三參真的是如此,裡面代表作惡的,勝熱婆羅門愚癡,甘露火王代表憤怒,代表貪瞋癡,還有一個伐蘇蜜多女是妓女,代表貪。這三個代表貪瞋癡,善財童子都要去參訪。你看參訪這三個人,善財童子有禮敬,禮敬諸佛,沒有讚歎。參訪任何一個老師有禮敬、有讚歎,只有這三個人有禮敬,沒有讚歎,你細心看。為什麼沒有讚歎?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與性德不相應,一般人不可以學,要引以為戒就對了。不能學貪瞋癡,要能從這個地方回頭,那就成就了,大成就。這三個人是什麼人?都是諸佛再來示現的,用這種方法度化那一類的眾生。必須用這個方法,不用這個方法你就入不了他的氛圍,你就沒有辦法跟他接觸,用這種手段。入到他們境界,善財童子感覺得清涼自在,諸佛菩薩示現的。
所以善財這畢業了,問菩薩行如何落實?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學問。文殊菩薩沒有跟他說,叫他去親近善友,完全開放了。沒有開悟之前不可以離開老師,開悟之後,老師不會讓你在他那裡多住一天,一定叫你出去參訪。沒有開悟之前,只聽老師一個人的,什麼人講的東西不能聽,什麼人的書籍不能看,規矩非常之嚴。開悟之後完全解放,你什麼都可以看,什麼都可以聽。為什麼?你只有得利益,你不會迷惑的,你有這種能力。你看得多、聽得多、接觸得多,你就什麼都知道了,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古時候教學都用這個方法,我到台中親近李老師,李老師對我用這個方法。跟他見面,在座的還有一些人,我記得是在慈光圖書館客廳,客廳不大,大概只有我們攝影棚這麼大。老師就跟我提條件:你要想跟我學習,拜我做老師,我有三個條件,你能接受,你留下來,我教你;你不能接受,你就另尋高明。哪三個條件?第一條,從今天起,你過去所學的,不管是章嘉大師教的,方東美先生教的,乃至於你是,我一概不承認。一切從從頭學起,你跟我學,我教你。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只能聽我一個人講經,任何人講經不准聽。第三個條件,從今天起你所看的這些文字,沒有得到我許可的不可以看,連佛經都不可以。這條件很苛刻,好像老師目中無人,狂妄自大,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麼一個人。可是想了一想,到這兒來了,而且朱鏡宙老居士介紹的,不是普通人。老居士跟李老師同年好朋友,告訴我,對佛學、對儒學很深的造詣。懺雲法師推薦、介紹我的。我這一想,好吧,接受,三個條件都接受。接受之後,老師說了,有期限。他說有期限的,多久?五年,五年必須遵守。五年之後,你學成功了,就開放了,你什麼都可以看,什麼都可以聽,五年之內不許可。
實在講,我在那裡三個月效果就出來,為什麼?頭腦清淨了,不能看、不能聽,就聽他一個的,就單純了。心清淨就有智慧,真有效果。才曉得這個方法妙,他怎麼想出來這個辦法?半年之後,我就服了,一點疑惑都沒有了。五年之後,我就向老師說,五年期滿了,他說怎麼樣?我說老師,我再幹五年。他就笑了一笑,我再遵守五年,我遵守這個方法五年。以後就開放了,你什麼都可以看,什麼都可以聽,為什麼?你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你不會上當。為什麼先不讓你看?你沒有這個能力,你看這個也好,那個也好,你很容易分心,很容易迷失方向。所以這叫什麼?師承,中國古時候講師承就是這個。
一直到好像是一九九七年,我到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師,這也是個講經說法的法師,他講唯識。我們也是老朋友,因為都是講經的,特別親切。他請我到他的道場對他的信徒講開示,一個小時。講完之後,他接待我,請我吃飯,我們就聊天,聊到李老師當年我跟他見面這經過的情形,他就笑起來了。他說他很小出家,做小沙彌,跟諦閑法師,諦閑法師也是用這個方法教他,也是這三個條件。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李炳南李老師的專利,才知道中國世世代代祖祖相傳就這個。
你對老師不服,不聽話,人家教你幹什麼?白教的。完全相信,沒有二話好說,條件先講好。可是,演培法師沒有成就,為什麼?他開小差逃了,沒有告訴老師就跑掉了。跑到廈門,他去親近太虛法師,太虛法師在那兒辦佛學院。真可惜!他要是不離開諦閑法師,他是天臺宗下一代的祖師。所以這不告而別,這樣走的,很惋惜。我們才完全明白這個道理,我說我還不錯,老師五年我還加了五年,根才紮得穩。現在找這個學生找不到了。你想你提出這個條件,你有什麼了不起?比你高明的人多得是,我何必要親近你,受你的約束?沒有了,大概師承可能到我這一代就為止,後頭再沒有了。誰能受得了這三條?
所以明瞭諸法實相,一定要有善知識,就是好老師。老師的標準一定要求有修有證,真正明心見性,禪宗所說的,教下所講的一定要大開圓解,念佛當中要理一心不亂。名稱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用《華嚴經》階位來說,都是圓教初住以上。這些人他們已經超越十法界,住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那個地方修行人有四十一個階級,也就是說,圓教的十住菩薩、十行菩薩、十回向菩薩、十地菩薩,這四十個位次,加上一個等覺,都在這個地方修行。這是人天真善知識,這個善知識真難遇,不容易。
遇不到怎麼辦?不得已而求其次,那就找有修有學的,他沒有證果。真正有修有學,學一定有師承,我跟這個善知識,他跟誰學的,一定要知道師承。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明白,善知識最重要的還在行持上,他能夠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癡慢,沒證果,這個要注意。證果那是第一等的大善知識,沒證果。對於這些事情比一般人是放下很多很多,所以他的心清淨、平等、慈悲,對於經教他才能夠契入。如果這些沒有放下,他在經教上用再多的功夫,我們知道都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真誠心、慈悲心生的。這個老師確實具備這個條件,我們親近他就沒錯了。
現前我們找不到真善知識,可以找古人。這個方法是早年李炳南老居士教給我的,那時候我還沒出家。他告訴我兩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在世法裡頭孟子,孟夫子私淑孔子。這就是孟子的老師是誰?孔子。但是孟子那個時代,孔老夫子已經過世,怎麼找他?孔老夫子的著述還留在人間,還有跟孔老夫子學的這些學生。所以,他就專讀孔子的書,專學孔子,有疑難的地方找孔子的學生,向他們請教,他真學成功了。他的成就超過孔子那些弟子之上,你看後世尊稱孔子為至聖,孟夫子是亞聖。其他人都沒有,稱孟子亞聖,他學成功了。這就是眼前沒有老師,找古人,這個方法好!這就我們可以在正法時代。在佛門裡面最典型的例子是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跟誰學?跟蓮池大師。可是那個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蓮池大師的著作還留在世間,他就私淑蓮池,學得很像。蓮池大師是淨宗第八代的祖師,蕅益是第九代的祖師。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行了。
大乘經論,古大德有很多註解,可以跟一個人學,也可以跟許多人一起學。但是你次第要知道,首先一定是跟一個人學。為什麼?因為佛法是求智慧,不是知識。集合許多人在一起廣學多聞,這是知識,不開智慧,這個一定要知道。學一家之言,那會開智慧,為什麼?他心是定的,他守規矩,不亂來。三、四年,一般中等根性的人,三、四年他就得三昧。我們學《無量壽經》得的是念佛三昧,如果你學《金剛般若》,你就得金剛三味,你學《法華經》就得法華三昧,學《華嚴經》就是華嚴三昧。三昧是得定,得到定之後,應該也在三、四年之間就開悟了,不能大徹大悟也應該是大悟,智慧開了。智慧開了之後我們再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怎麼廣學?還是一門。譬如學《無量壽經》,像念老他能夠把經論、祖師大德有關於能夠解釋經文的統統都搜集起來,這就是廣學多聞,給我們做最好的例子。總而言之,專攻、廣學都是一條路、一個目標,他才能成功。不是學很多經典,那就學亂了。
李老師當年把這個話教給我,他老人家非常謙虛,告訴我,他說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我找誰?他介紹他的老師,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已經不在,往生了,印光大師的《文鈔》在。那時候《文鈔》只有正編、續編在臺灣流通,四冊,正續兩編。老師教給我,要我讀,做印光大師的私淑弟子。你看看老人多謙虛!他教我前半段,後半段的老師就介紹給我了。現在很多佛門同學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可不可能?我們細細觀察印祖一生的行誼,確實很像大勢至菩薩,大勢至代表智慧。
我們修淨土,教,依《無量壽經》、依黃念老的註解;行,依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範。常常讀《文鈔》,你看看《文鈔》裡那些書信,都是當時一些信徒有些疑難雜症,行門的、解門的,向他請教。他很細心、很仔細的,說得非常詳細,說得透徹。常常聽他老人家開示,對我們自己、對一切學佛的同學有大利益。《文鈔》是好文章,可以把它當作古文來念。
李老師要我們學古文,念一百篇,背一百篇古文,我們選《文鈔》的好,世學、佛學全都學到了。有這個機緣,真正有同學發心,可以有志一同的人組成一個小組,「文鈔研習小組」,專學印光法師,不得了!他距離我們最近,所講的東西完全能契現前的根機。老人所說的,深入淺出,他通宗通教,儒釋道全通,好老師,我們要親近。現在《文鈔》出齊了,精裝本好像有七、八冊,一套,我們一生足夠了。有一部《無量壽經》、註解,一部《印光大師文鈔》,決定生淨土,往生的時候,彌陀、觀音、勢至來迎接。所以,老師是我們能不能成就的關鍵任務,我們要會選老師。李老師把他的老師印光大師介紹給我,我也把印光法師介紹給大家,我們都是印光大師私淑弟子。
《大疏》又曰,底下接著講,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了,淨宗的修行總綱領、總原則我們掌握到,也像《華嚴經》上一樣,像善財童子一樣,問菩薩行。這一句是活話,文殊菩薩沒有跟他開示,只叫他去參訪、去參學。真正智慧開了,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上得根本智,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大徹大悟了。大徹大悟之後,有能力辨別真妄、是非、善惡,你有這個能力辨別了。老師對你完全開放,什麼人你都可以接觸,什麼東西你都可以看,不像從前那麼限制、那麼嚴。你有能力了,你不會學壞,好的東西你會接納,不好的東西你會剔除,你有這個能力。你接觸的面愈廣愈好,成就你的後得智,後得智是什麼?無所不知。一看就會,一聽就會,一接觸就會了,你才能夠度化眾生,度化眾生需要後得智,無所不知。
後得智從哪來?從根本來的,像棵樹一樣,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枝葉是從根本上生長的。你所接觸的人、接觸的事,這是緣,接觸愈多你智慧就愈大。廣學多聞,成就自己圓滿的後得智,所以叫他親近善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你去看五十三參,它是這個意思。所以,五十三參在哪裡?就是現前社會從早到晚,你在生活當中、工作你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那就叫五十三參。活的!《華嚴》在哪裡?《華嚴》原來就在我們這個世間,《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我們實際的生活,你全就會了。
「復云:故《法句經》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識,謂父母、眼目」,這個前面我們讀過,「腳足、梯橙、飲食、寶衣、橋樑、財寶、日月、身命等」。都用這個來比喻善知識,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離開它。腳足是走路的,你沒有它我們怎麼運行?梯橙是幫助我們升高的、提升的,沒有它我們升不上去。飲食是活命的,善知識是活我們的法身慧命,沒有善知識就好像沒有飲食,法身慧命保不住。所以這些都好懂。寶衣、橋樑、財寶、日月、身命,還沒講完,二十一個,後頭就不需要再說,用個等字。最後總結「云:善知識者有如是無量功德,是故教汝等親近」,善知識有這樣多的功德,所以佛菩薩教我們要知道親近。
「大眾聞已,舉聲號哭」,這受感動,聽了之後真正受到感動。「自念曠劫為善知識守護」,曠劫是無量劫以來,佛與法身菩薩是我們的善知識,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無論我們在哪一道,無論我們幹的些什麼,他都在守護。你在造業受報,他在那裡看著。看了,為什麼不拉一把?你能回頭他就拉你,你不能回頭他不拉你。為什麼不拉你?要知道,三惡道是消惡業的,佛菩薩不能消我們的惡業,你自己造的自己要承當,這才合理。佛菩薩只能幫助你覺悟,一覺悟那個業消得就很快。但是覺悟要有條件,你要能信,你要能解,你要能行,你沒有這三個條件不行。三善道是消福報的,就是你做了些好事,做好事要消,做壞事也要消。為什麼?自性裡頭善惡都沒有,只要有業那就是染汙,你的心就不清淨。所以,三善道消善業,三惡道消惡業,善惡統統消掉,你就成佛了。可是麻煩在哪裡?消業他又造業,這個事情就麻煩,換句話說,就永遠都消不掉。一個人墮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搞輪迴,原因就在此地。只消不造就好了,消了他還要造,不能不造。
佛教給我們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講什麼?就是前面所說的,心不住相。這個方法妙,造惡不住造惡的相,修善不住修善的相,永遠讓自己的心清淨,這是什麼人?菩薩!菩薩應化在我們世間,他也行善,做多少好事,他也造惡。可是你要曉得,人家行善,阿賴耶裡頭不落善的種子;他造惡,阿賴耶裡頭不落造惡的種子。為什麼?他已經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一味真心,他不是妄心。真心不造業,真心隨緣。你看《還源觀》上講得多好,賢首大師給我們講的,隨緣妙用,妙用就是不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凡夫可麻煩了,他著相。我們在現象裡頭學一個什麼?學不著相,善惡二邊都不著。那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可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那是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你已經成法身菩薩了。
怎樣學?首先學淡薄,不要太認真,什麼事情隨緣,什麼都好,這是我們回頭,真正回頭就從這裡做起。過去我們對什麼事情都很認真、很計較,非這麼做不行,現在我們提升一步,提升什麼?馬馬虎虎,都可以,不要把它當作一回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只有一樁事情真正了不起,就是念阿彌陀佛。除了這樁事情認真之外,其他的都可以不要再關心,有沒有統好。跟什麼人說話都是阿彌陀佛,他說得很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有沒有聽進去不知道。他也很歡喜,以為我聽進去了,其實我一句也沒聽進去,全聽的是阿彌陀佛。對他有好處,聲聲阿彌陀佛灌到他耳根裡去。他跟我們說的話都不要緊,都是世間事情,那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我們聲聲阿彌陀佛這是金剛種子。這個道理要懂,這種道理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功夫慢慢就得力了。
尤其是現在,我們看看災難的資訊,月月上升。這是給我們最好的警惕,學佛咱們要真幹,不能再幹假的,不能再有偏邪,要認真努力。我們要在一定的時間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沒把握,功夫成片可以,只要你不要再計較,你就能做到。日常生活得過且過,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一年時間足夠了。也就是我這一年的時間決心取極樂世界,我一定要做到。要發狠心!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宋朝瑩珂法師三天三夜能把阿彌陀佛念來,我們一年時間還不夠嗎?真幹!不幹假的了。
蓮池大師晚年,那也是個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的,晚年的時候專門搞一部經,就是《阿彌陀經》。他老人家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不搞了,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他真捨掉了。晚年就一部經、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了。做給我們看的,給我們做榜樣的。我們讀了書,看到有這麼一樁事情,應當學習,不再搞了,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見什麼人都是好人,見什麼事都是好事。好事壞事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說我們能不成功嗎?決定成就。
佛護念我們是真的,我們對不起佛菩薩。佛菩薩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像慈母照顧嬰兒一樣,嬰兒不懂,就像我們一樣,佛菩薩照顧我們,我們糊塗,不知道感恩。「今日值於如來,乃至未曾報恩,無心親近。說是語已,重復舉身號泣」。今天遇到釋迦牟尼佛了,乃至未曾報恩,為什麼未曾報恩?不知道恩德。知恩你才能報恩,你不知恩,你報恩的心生不起來。不但不知道報恩,對善知識怎麼樣?無心親近。善知識在那裡等你,等你回頭,我們迷在五欲六塵,就是回不了頭。迷惑顛倒,不瞭解事實真相。說是語已,話說完了之後,慚愧的心、懺悔的心生起來,舉身號泣。
「且恭敬善知識者,首在如教奉行,此亦甚難,故云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這是真的。我們今天對老師不知道恭敬,對老師產生一種什麼?產生一種情執,沒有誠敬。印光大師教我們,對善知識要懂得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不知道誠敬你就得不到利益。誠敬兩個字太重要!真誠恭敬心。有真誠恭敬心,一定能如教奉行,善知識教我的,我一定認真努力把它做到,你才真正得受用。本經裡面講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那是真如自性,那是實相理體,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沒有誠敬心你得不到。你要有誠敬心,你看到這個經上字字句句,不但經如是,註解也如是。經論是佛說的,祖師大德這一百零一種,加上外國的九種是一百一十種,那都是開悟的人,不是凡人,都是真正修行得定開慧的人。
我們遇到這麼多的善知識,比《華嚴經》善財童子還要幸運,善財童子才遇到五十三個人。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聽懂,有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有沒有真幹,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這真的。
【解】蓋善知識難遇難識,今幸求得,倘於彼善知識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則良醫束手。如是則遇同未遇。故於善知識教,應聞而能信,信而能行。是為甚難也。上明遇佛,聞經,遇善知識,聞法能行,均極難得,甚為希有。但此上三者之難,莫過於下之「若聞斯經,信樂受持」,是乃難能中之難能,故云「難中之難」。其希有難得,更無過於此者,故云「無過此難」。何以故?如《淨影疏》曰:「餘義餘法,處處宣說。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為是最難。」
又《會疏》曰:「若聞斯經者,知識聞薰也。信樂受持者,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受持名號,此法超異諸教故;得益超出諸善故;眾機通入報土故(種種根機悉生報土);一生成辦故。必依多劫宿善,超過諸難之事。故云難中等。」準兩疏意,若人於此第一希有、難聞難信之一生成辦之妙法,能聞、能信、能受、能持,當知是人,必是多劫薰修,宿種善根,難能希有,超過一切。故曰「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此非謂法門難修,蓋指如是之人,有如是希有之善根福德因緣,至為難得也。
「蓋善知識難遇難識」,不容易遇到,遇到你又不認識,「今幸求得」,今天很幸運,你求得了。你在哪裡求得的?這本經本就是你求得的。經,佛是你的善知識,釋迦牟尼佛;註解,有這麼多祖師大德在這裡跟你說話、跟你分享,你要認識。「倘於彼善知識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則良醫束手,如是則遇同未遇」。這真的,遇到了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做不到。良醫束手是比喻,你害了重病,現在真有個好醫生可以能夠救你,你不相信他,不肯吃他開的藥方,他就束手無策,這樣遇到跟沒有遇到沒兩樣。
「故於善知識教,應聞而能信,信而能行,是為甚難也」,這是真難。我們遇到,這個地方用的「教」字用得好,故於善知識教。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留下來的經典,這是善知識教,歷代祖師大德的著述,為我們分析、解釋,讓我們真的聽明白、聽懂了,能夠契入,這也都是善知識。聽了能不能相信,這的確是今天最大的一樁難事。不信,現在的人喜歡懷疑,這個普遍的,走到全世界你去看看,哪個人沒有懷疑?頭一個懷疑是懷疑自己。你看連自己都不相信了,他能相信他的父母嗎?父母能相信兒女嗎?你能相信你老師嗎?能相信你朋友嗎?人活在世間多麼孤單,一個靠得住的人都沒有,你說多可憐。你能相信佛菩薩嗎?你能相信祖宗嗎?能相信古聖先賢嗎?能相信他們留下來這些典籍嗎?要是不相信就完了。信了之後怎麼樣?信了之後真肯學、真幹,那你就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了。
今天最大的一個關口就是「信」字,信確實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最後的底限。也就是說,佛經上講,《華嚴經》上說的,「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什麼?是你修道、成道的根源,你沒有這個東西就沒有了,一切都完了。所有一切功德之母,它能生一切功德,世出世間的功德,這個信字多重要。淨土,你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能不能親近阿彌陀佛,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佛,關鍵就是這信字,你相不相信。
淨土宗就三個字,信、願、行,真相信,我真願意到極樂世界去,我真念阿彌陀佛,這三個條件具足你就成功了。這三個條件不容許有任何東西夾雜在裡頭,夾雜就壞了。所以,我們有高度的警覺、有真實的智慧,夾雜的那些東西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才把那些雜念統統放下。我們心裡只要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對了。把這一生當中,因為我們的根性不利,遠遠不如古人,決定不要貪多,要學古人,決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要學,開悟之後再學,這是古代祖祖相傳的方法。不開悟不允許看其他經論,真正大徹大悟之後老師才開放。這是真善知識,這不是普通老師。
「上明」,以上說明,遇佛難,聞經也難,遇善知識也難,聞法能行也難,「均極難得,甚為希有」,他都能夠做到,這種人少有。「但此上三者之難,莫過於下之『若聞斯經,信樂受持』,是乃難能中之難能,故云難中之難」,真的。上面講了四樁事情,遇佛、聞經、遇善知識、聞法能行,難。要跟這部經,聽到這部經,信、樂、受持這個經就更難了,比前面還要難。為什麼?這部經真的是相信、歡喜、受持,恭喜你,你這一生成佛了。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在這一生當中去作佛,在這個世界作佛沒有指望,為什麼?修學的環境不好,干擾太多。極樂世界是最理想的修學環境,那個地方沒人干擾,你六根所接觸的全是純淨的法界,極樂世界一片就是念佛的音聲。所以在那個環境裡頭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在那個環境裡頭沒有一個退轉的。為什麼我們放不下這個世間?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認識還是不夠透徹,還是有疑問。這樣一來,我們勢必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那就是這部經要細講、要常講,要不間斷的去講。現在利用科學工具可以做得到,一遍一遍多聽。
聽懂之後,這四個字做到,真有了,就是信樂受持真有了,這個經就可以不要念了,這個註解可以不必看了,一句佛號念到底。如果還有懷疑,還放不下,這個經是一定要讀、一定要聽。經是什麼?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經教目的在此地。我們的疑慮斷掉了,我們的信心、願心起來了,一句佛號就行,不再找麻煩。連這經都不要了,就這一句佛號就成功,這個法門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保證你往生,而且你走的時候會非常自在,預知時至,你喜歡站著走就站著走,喜歡坐著走就坐著走,沒有不滿願的。這個事情是真的,我們親眼看見的,這樁事情是人家裝不出來的,決定不是假的。所以,有這麼多善知識表演給我們看,為我們作證轉。
我們再看下文,「其希有難得,更無過於此者」,故云『無過此難』,這就是聽到淨宗法門,聽到這個經典,信樂受持,這是非常非常的難事。「何以故?如《淨影疏》曰:餘義餘法,處處宣說。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為是最難」。這講其他的,給你講宇宙人生的道理,給你講方法,因為佛為我們開顯八萬四千法門,千經萬論處處都在講;但是講往生淨土只有這部經。現在我們知道,專講往生的只有三部經,《無量壽經》是第一經,《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觀無量壽佛經》是專門講方法、講原理,講原理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給你講道理,然後給你講方法。專講極樂世界的這三部經。
「又《會疏》曰:若聞斯經者,知識聞薰也。信樂受持者,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受持名號,此法超異諸教故,得益超出諸善故,眾機通入報土故(種種根機悉生報土),一生成辦故」,這就真難了。這是日本法師《會疏》裡頭說的,聽經,這是知識聞薰。知,知道極樂世界,認識阿彌陀佛,這叫知識。我們聽經上所說的,或者是聽祖師大德宣講的,我們知道了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是聞薰。信樂受持是往生正因,如果我們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或者是信了,捨不得這個世間,對這個世間有了感情,不願意離開,這個樂就沒有了。受持,不願意念佛,還是雜念、妄念主宰你的意識。要知道,心裡面充滿雜念,這些是搞輪迴。
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分別執著來的。執著是見思煩惱,大小乘經上都說,見思煩惱斷了,真放下,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永嘉大師的《證道歌》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是什麼?沒有覺悟,還搞分別執著。見思,見是你的見解,思是你的思想,惑是迷惑;換言之,你對整個宇宙萬事萬法,全看錯了、全想錯了。錯在哪裡?這個世間是一場夢,夢醒之後什麼都沒有,你在裡頭這個看法那個看法,全錯。錯的是錯,對的也錯,沒有一樣不錯,無論你怎麼想法也統統都是錯。所以,你把這個東西放下之後,就醒過來了,然後才知道做夢全錯了,沒有一樣是對的。你要是對的,對的就超越輪迴,你能超越輪迴嗎?
你要知道,只有那一句阿彌陀佛可以超越輪迴,一切法裡頭只有這一句法是對的,你知道嗎?抓住這一句法,我就這條路,對一切人歡歡喜喜。為什麼?結善緣,別結惡緣,結惡緣我們往生的時候冤親債主來找麻煩,有的時候受到干擾就往生不成了。跟一切人結善緣,善人跟他結善緣,惡人也跟他結善緣,譭謗我的人、羞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皆跟他結善緣。只要我知道的,我這個小佛堂裡面都給他供長生祿位,我們每天講經天天給他迴向,結善緣,不結惡緣。心裡頭沒有惡念,希望真正做到純淨純善,這個自受用多好。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純淨純善,這就是學了佛才真正會做人。
我們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不變,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念是清淨心,我見到一個人,章嘉大師。他老人家他是念咒,二六時中沒有停過的。我跟他三年,每個星期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聽他的開示,他話一講完,他口裡默念,金剛持,你看他嘴在動,沒有聲音。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能看到,可見他的心清淨,他沒有雜念。那是修成的,這個功夫不是偶然的,我們應當要學習。往生正因要記住,信樂受持。信樂本願,受持是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阿彌陀佛,蓮池大師一生就念四個字。
「此法超異諸教故」,這個諸教是佛法裡面其他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超過它。「得益超出諸善」,世出世間一切的善都沒有念佛善,你要想修世出世間第一善,你就念阿彌陀佛,善中之善,無與倫比。這一句佛號念好了,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我們的活動空間就大了,大到什麼程度?不可思議,遍法界虛空界,你想到哪裡自由自在,念頭一想就到了。到些什麼地方?到諸佛剎土。《彌陀經》上講十萬億佛國土,不止,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你能夠分這麼多身,去親近一切諸佛如來。供養是修福,供佛修福,聽經是修慧,所以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求福求慧,修福修慧,福慧圓滿你就是二足尊,二足尊是佛,成佛了,到極樂世界就幹這個。然後再從西方極樂世界到諸佛刹土裡面的十法界,去幹什麼?度眾生。幫助這些眾生回頭、幫助這些眾生覺悟,也教導這些眾生念佛求生淨土,很快他的成就就跟我們一樣。極樂世界的人幹的是這個事情,這是他們的事業,求福求慧、修福修慧、幫助眾生,真的是全心全力幫助眾生、成就眾生。所以得益,得的利益超出諸善。
「眾機通入報土」,種種根機,報土是實報莊嚴土。只要能依教奉行,你真的能夠這一句佛號不斷,念念想著阿彌陀佛、想著極樂世界,你往生決定是實報土。你的念不純,你的信不真、願不切,平常也念佛,念得不多,世間法還沒有丟掉,臨命終時,如果你的運氣好,有人替你助念提醒你,往生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你看看,你為什麼不專心?你為什麼不把拉雜事情丟掉?你想這些幹什麼?什麼都不想了,什麼都不念了,我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一去花開見佛,就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七地以上菩薩,插班去的,不是從一年級念起。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做不到那沒辦法,這個事情我們做得到,只要你肯放下,什麼都不要管了。一天到晚念佛,癡癡呆呆,像個迷惑顛倒的樣子,甚至於別人都瞧不起你,罵你迷信,怎麼學佛學得這個樣子,他上上品往生;聰明伶俐的,也念佛,下下品往生,不一樣!一生成辦,我們這一生就把這個事情成就了、辦妥了。
「必依多劫宿善,超過諸難之事,故云難中等」,這是難中之難,就這個意思。所以,這個人一生當中能成就,真能放下,就說明他過去一定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他才行,才能夠一切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他全做到了,難中之難他都能夠通過。「准兩疏意」,依據前面兩位大德註解的意思,「若人於此第一希有、難聞難信之一生成辦之妙法」,這就說的這部經,說的持名念佛,「能聞、能信、能受、能持,當知是人,必是多劫薰修,宿種善根,難能希有,超過一切」。他要不是過去生中有非常深厚的善根,這個做不到,他能做到就肯定他的宿根深厚。為什麼現在這樣?他是一時迷惑,所以他又去搞輪迴了,就是最後一念想到別的事情去了,這是很有可能的。這一生又遇到了,遇到之後真的明白、真的想通了,什麼是真的?真放下,就證明他宿世善根深厚,萬緣放下,不再搞了。
「故曰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難中之難他通過、突破了,他這一生成就了。「此」,這後頭幾句話念老說得非常重要,上面我們讀到的祖師大德的這些開示,「非謂法門難修」,法門容易修,「蓋指如是之人,有如是希有之善根福德因緣」,這個難得。為什麼?他真信,他真明白、真覺悟了。世間六道輪迴真放下了,不想再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習氣也收斂了。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心專求極樂世界,一心專求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做彌陀弟子。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接受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教誨,可以在同一個時候。在極樂世界,自己的身在彌陀佛的講堂聽經聞法沒離開,可以分無量無邊身、無數無盡的身,去參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供養、聞法,福慧雙修。這種景觀無比希有,就在我們面前,垂手可得,要不要?如果你真要,你就得真放下。想想我這一生當中哪樁事情最難放下的先把它放下,最難放下的先放下,容易的就好辦了。千萬不要容易放的我放,難放的慢慢來,那就真難了,這一生能不能往生靠不住。把我最難放下的我先放下,其他的不難就很容易,所以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和諧示範城
今天整個世界混亂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國家領導人,問我是什麼原因?我的看是法律制度沒有問題,而是人心壞了。人心怎麼壞了?我們把教育丟掉了。現在學校這麼多,所教的是做事,而不教做人。東方自古以來,教育首先教做人,最後是教做事。孔子教學四科,第一是德行,做人。第二是言語,口為禍福之門,得會說話,不會說話,不但自己惹禍,還會連累一家,連累一國,多可怕!第三是政事,就是辦事。第四是文藝,精神享受擺在最後。現在我們前面兩個不教了,只教政事,崇尚娛樂,而且娛樂幾乎全都是負面的,古時候寓教於樂,文娛也是教育。今天社會變成這個樣子,原因在教學四科少了德行,沒有德行,人心壞了。人,只要心好行就好,即使制度不好,他也做好事。如果人心壞了,再好的制度,也照樣幹壞事。所以古人說,制度固然重要,人心更重要,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今天這個社會,怎麼救法?世界還會有和平嗎?只要能把四樁事情做好,世界會和平。哪四樁?第一,國家跟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政黨與政黨;第三,族群與族群;第四,宗教與宗教。這四個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和諧世界、太平天下就出現了。雖然這個問題非常棘手、非常困難,可是從宗教下手就有辦法。畢竟地球上信仰宗教的人占多數,宗教如果能夠攜手合作,會影響政治,因為很多國家是民選的,會影響族群、會影響政黨。
我們在新加坡宗教團結做得很成功,但只是初步。怎樣做才到位?宗教的傳教師要互相學習彼此的經典,真正學習經典就會發現,所有宗教的方向、目標幾乎都是一致的,這樣對別的宗教才能起尊敬之心,才不會排斥,才能合作,才能真正和睦相處。現在的教育沒有倫理、沒有道德、沒有因果,宗教教育正好可以彌補現在教育的不足。所以宗教教育要跟現在學校教育結合成一體,互補互助,把人教好,這樣問題就能解決。除這個方法之外,我想不出第二個方法。
以前聯合國都排斥宗教,不跟宗教往來,保持距離。二○○六年我們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了一次活動,這個活動是聯合國發起的,我們把宗教帶進去了。新加坡跟澳洲十個宗教代表,在大會堂手牽著手為世界和平做祈禱,大家看到了,才知道宗教裡頭有和平。我把這十個宗教的代表的座位排在第一排,讓大家感受宗教和睦、平等對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辦了這個活動之後,真正讓他看到了宗教能團結、能和睦相處,這也讓聯合國耳目一新。一直到現在,聯合國還念念不忘,還希望我們再去辦一次。當時的祕書長稱讚我們的活動,秩序、內容都是最好的。所以,不是做不到,而是要努力去做。在今天的社會光說不行,一定要做出樣子來給人家看。那次我們有湯池小鎮做出的成績,大家看到了,現在他再要我去再辦一次,我沒有東西給他看,所以他的邀請我不敢接受。
我覺得什麼事情都是天意,眾神在安排,佛菩薩在加持,是不思議力在掌控著,不是人力所能為。
澳洲淨宗學院十週年紀念,辦了個活動,這個活動範圍很小,只侷限在圖文巴這個小城。我們在這個小城住了十年,在這十年當中,奠定了和睦的基礎,怎麼做的?請客吃飯。我們學院每星期六的溫馨晚宴,免費招待市民,喜歡來的都來吃飯,來聽講道。我這裡不專門講佛法,什麼宗教都講,世界宗教是一家,希望宗教都能團結起來,我們最好的成績應該說是把小城的人民團結起來了。這個小城只有十萬人,我們十年的表現,做出的榜樣,讓居民認同。圖文巴的居民別的不知道,他們曉得淨宗學院的人都是好人。我們在那裡住十年,只得到這麼一句話,所以大家都非常歡喜。因此,我就想到,圖文巴的宗教要能夠團結起來成為一家人,大家是法侶、是同修,不是冤家對頭,沒有報怨、討債、還債,而是同參道友,讓圖文巴成為道場,這多美好!我們大家居住在這個城市,把這個城市變成極樂世界,把這個小城打造成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這就很有意義。能不能做到?能,從自己做起。
中國這麼大,才五十六個族群,而圖文巴十萬人有八十多個族群,這是我沒想到的。圖文巴有一百多種語言,有十幾種宗教,真是多元文化的彙集地。我們四分之一有宗教信仰的人,把我們的愛心推展開來,讓不同族群、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在這裡和睦相處,真正感受這個城市是愛的城市,是和諧的城市。讓圖文巴人人都有愛心,都能關懷社會,關懷大眾,照顧大眾,互助合作,給全世界做一個和諧示範城,這是很有意義的,比我們湯池的意義更殊勝。
我們不但在形式上要團結,更要從教義上團結。怎麼做法?讀經典。我們不但要熟悉本宗的經典,其他宗教經典我們也念。學了之後才會知道,每個宗教的神聖所說的都是一個共同的道理,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那就是教我們要愛人、要捨己為人,沒有一個宗教是自私自利的。我們互相學習,有了理論基礎,這樣就能見和同解,建立共識。
進一步希望每個宗教都回到教育上來,經典要詳細講解,每個宗教每天講經八小時,我相信圖文巴這個城市,一年以後就是全世界宗教和諧示範城市。宗教是一家人,我們大家同心同德,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把圖文巴建立成天堂,建立成極樂世界。等我們的教學上了軌道之後,我提議在圖文巴建設一個宗教教育電視台,每天把我們的教學內容向全世界播放。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圖文巴宗教和睦相處,人民相親相愛、互助合作,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都到圖文巴來學習,都到圖文巴來觀光旅遊,給圖文巴帶來實際的好處。圖文巴的人只要做好服務行業,收入就非常可觀。人們參觀學習之後,就在各處建立和諧城區,地球慢慢就走向了美好。我問這些宗教朋友們,大家願不願意合作?個個都願意合作。我們絕不能搞對立,絕不能自讚毀他,要團結一致,開創和諧。將來這個衛星電視台,由市政府主持,由宗教代表來經營規劃,每個宗教都可派人來講經教學。世界上第一個示範點出現了,一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會逐步帶動全世界恢復安定和諧。
建立這樣的示範城,需要我們認真落實淨土的修學,開導教化眾生改邪歸正,回歸自性。我們引導大眾轉煩惱為菩提,引導大眾破迷開悟,引導大眾轉凡成聖,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業!
我提出這個主題來討論,大家回響非常熱烈,每一個宗教都有這個意願,而且都很真誠。基督教也開放了,現在也放棄成見,歡喜接納別人,接納不同的宗教。大家都歡喜,都想真幹,這太好了,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契機。
我建議圖文巴,四個月聚一次會,一年三次。內容就是每個宗教把自己在這四個月的進修心得,提出分享報告。我們大家在一塊互相分享、學習,來提升自己,提升孝誠文化、宗教文化。所以大家不能懈怠,因為每四個月要做一次報告,要有成績拿出來,就必須真幹,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宗教對世人作出貢獻,大家對宗教就會尊敬,不再說宗教是迷信。這件事很有意義、很有價值,這是幫助世界消除衝突、促進安定和平。
天主教教皇本篤十六世邀請我去梵帝岡,我本來不想去,但是想想宗教教育重要,宗教要不回歸教育,沒有前途,希望能把這個理念傳達出去。梵蒂岡面積不大,只有五十英畝,是一個小鎮,居民不到一千人。我勸他,能不能把天主教的精神、天主教的文化落實在這個小區?真正能夠把天主教的精神跟文化做到,落實到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讓梵蒂岡變成天主教的天堂,到那邊去就是走進天堂,看到天堂。羅馬城也不大,羅馬有多少教堂?有四百多個。那就是四百多個學校,如果每個學校每天都在上課教學,一年時間,羅馬城就變成地球上天主教的聖城,天主教的天堂就在羅馬,讓大家能看見真正的天堂,多好!我傳遞這個信息,希望他們能做,要能把年輕人帶起來。但是年輕人要教,沒有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不能興教。天主教如果能帶頭,做一個全世界的天主教精神文明教學示範點,其他宗教也會做。這樣就能把全世界宗教團結起來,把宗教帶向教育,地球就有救了,社會可以和諧。
要認識到沒有教育社會就會走向毀滅,只有回歸到聖賢教育的路上來才是一條生路。
一個生命的共同體
一個責任感,為世界和平共同努力
2006年 8月 15日於雅加達《世界和平論壇》
尊敬的總統先生閣下,尊敬的各國領導,尊敬的宗教領袖,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好!
此次承蒙大會的邀請,參加由「穆罕默德協會」與「印尼多元文化協會」聯合主辦的《世界和平論壇》。至誠感謝!世界的和平安定與人民的生活幸福,是古往今來全人類共同的願望。特別在天災人禍日益頻繁的今天,和平安定更是全球大眾一致的深切期盼。淨空學習聖哲教誨五十五年,教學四十八年,謹此奉獻愚誠,不揣鄙陋,提出心得報告,敬祈總統先生閣下與諸位大善知識指教。
二十世紀以來,地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世界各國簽署了諸多和平條款,專家學者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開會、討論。九一一事件之後,淨空也曾代表澳洲、大學應邀參加過七次的和平論壇,其中包括五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與馬哈蒂長老的「波達那全球論壇」。今年十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邀請泰國與澳洲淨宗學院在巴黎舉辦為期三天的「二五五Ο年歡慶衛塞節活動」。然而會議、論壇,是否真能為世界帶來和平,為人民帶來幸福安樂?展開每日新聞訊息則知,小至個人、家庭,大至國家、社會,乃至族群、宗教,種種衝突、矛盾、戰爭、動亂愈演愈烈。著實令人感到非常痛心!靜心思之,諸多先哲預言的「世界末日」!淨空以為,世界末日不等於地球毀滅,而是人心敗壞,父子相殘,兄弟鬩牆,非愛共會,草木皆兵;人生於世,憂慮恐怖,苦不堪言,此乃真正「末日」徵兆。
靜心思考,世界和平安定,人民幸福安樂,果真是遙不可及嗎?今日許多國家耗費大量資金發展高科技武器,但面對恐怖份子的游擊戰,卻防不勝防。或有國家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標的,卻因缺乏倫理道德教化,人心貪婪,製造了更多的社會問題。諸多矛盾衝突,使許多仁人志士面對世界和平失去信心!然而,淨空從聖哲訓誨中瞭解,深信宇宙世界本來和諧,萬物也是生來和睦,其性本善!但絕非軍事、政治、經濟乃至科技等手段所能達到。所謂「建國君民,修身為本,教學為先」,安邦定國,唯有辦學講課,推廣倫理、道德、因果、智慧教育,最能有效快速獲得實益!徹底化解矛盾、衝突、恐怖、戰爭,也需以教學講課;啟迪人們心性本有的純淨善良、慈和仁讓的性德,才是根本。從歷史中我們得知,東西方所有聖哲都是和平教育的義務工作者;穆罕默德教學大約二十七年,釋迦牟尼教學四十九年,耶穌說法三年,中國孔老夫子教學舞年。一切聖賢教育,無不以「仁慈博愛、誠敬謙和」為宗旨,教導一切大眾「捨棄自私傲慢,忿怒貪婪,妒忌怨恨;彼此尊重,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二ΟΟ五年十月,淨空應邀至吉隆坡講演兩天,聽眾一萬六千餘人。其間承蒙丹斯里李金友先生安排,有機緣與馬哈蒂長老見面。在一個多小時的談話中,淨空提及當今世界問題極為複雜,若能化解不同國家、不同派系、不同族群、不同宗教的矛盾衝突,使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團結合作,則所有的問題自然化解。然此四者,皆不易為之。唯由團結宗教較易著手,世界宗教皆以愛心救世為所求,若能團結必然影響其他三者的團結合作。長老對此說深表贊同。應知,成功的領導者,即是中國人所謂的「和事佬」。他能化解所有不同派系、族群、宗教的紛爭對立、矛盾衝突。使文化多元發展而求同存異,共存共榮,故可垂拱而致天下平。再以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為教育、經貿、科技發展之基礎,則國家富庶繁榮必將隨至。
從事和平工作者,必須深切認知「人性本善」,唯有先化解自己內心的衝突矛盾,徹底放下自私自利,以真誠愛心對待一切人、事、物,才能化解外在所有的衝突矛盾,獲得和平安定。這個理論,可從近年日本江本勝博士水結晶的實驗獲得證明。江本博士在數十萬次的實驗中發現,「愛」與「感恩」的心念,能使水產生最美的結晶!水為礦物,尚且如此,何況是具備靈性的動植物,更何況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
特別是國家領導人,中國古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當前全人類最重要的課題。在民主自由開放的大時代,領導人必定是大智大仁大勇之聖哲。尤當主動拜訪全國不同派系的領導人(尤其是反對派領袖,更要主動拜訪請教) ,及各宗教領袖,各族群的領導人,融合意見,消除彼此誤會,化解對立,促進密切合作,力求團結。以印尼為例,印度尼西亞尼是個千島之國,總統先生如能一年至少做一次巡迴訪問,考察各地民情,增進下情上達,也作為改革施政之參考。
每年至少有一次「溫馨晚宴」邀請全國各地各個不同派系、宗教、族群代表及各國使節參加,於國家大節日舉辦和諧團結活動,目的在融合全民感情,使化解誤會對立得以落實,以達成全民團結一致。鼓勵各各派系、宗教、族群組團出國訪問,提升多元文化的學習。參加者有十幾天的時間共同生活在一起,交流學習,增進彼此深度的了解。對化解誤會,促進彼此的密切合作,最有效果。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領導全國人民,教育是第一。若要國家真正長治久安,須知提倡全民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教育是非常重要,這就是神聖的宗教教育。可以由國家興辦「宗教大學」或「多元文化大學」以培訓宗教教育的師範人才。有了師資,才能落實全民倫理道德教育。再利用高科技,遠程教學的方法普及全民道德教育。只要人民都能學習,都能覺悟,遵守聖賢教誨,人人平等,個個第一,無有敵對,每一個派系都是第一,每一個宗教都是第一,每一個族群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社會自然和諧安定!
今日,是全人類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化解矛盾衝突,邁向世界和平,實為全人類的衷心期望。中國古聖先哲強調,「宇清國安家和人樂,壹是以修身為本,教學為先。」當前世界急需化解衝突、促進和諧,而我們必須知道,衝突的根源在家庭不和諧,而更深層次的根源在自己的覺與迷的衝突、本性與習性的衝突。本性是善,而習性是貪瞋癡慢。所以,我們惟有從自身做起,放下爭名奪利,積極提倡仁義、慈悲、寬恕、覺悟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捨棄王位富貴,為後人作出「不爭」的樣子。畢其一生,從事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所用的方法就是「辦班教學」。「和諧世界,從我心做起」,釋迦牟尼佛與東西方一切神聖為人類作出了最好的示範,我們應知、應學。
東西方聖哲教學的形式雖各不同,但其內容都不離「道德」。「道」是大自然的規律、本來的和諧;「德」是隨順自然與和諧。道德的理體就是「愛」,而「愛」的原點是「父子有親」。「愛」落實在世間是《聖訓》,在中國是《弟子規》,在佛法是「十善業道」。「愛」的教育始從胎教,重視童蒙養正,教人一生完全隨順自然法則,達到終極,認知大宇宙的本源,與大宇宙融為一體。
這種和諧一體的理念正是各國家、族群、派系、宗教親愛和諧的理論基礎。淨空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也是基於這種理念—宇宙中只有一個真神,真神就是「愛」。而化身於不同宗教,因此所有的宗教都是一家人。新加坡九大宗教現在親如手足,證明「宗教是可以團結的」!而宗教團結必須建立在宗教教育互相學習的基礎上,互相尊重、互助合作,才能真正持久而深入。
最近,我在家鄉中國廬江縣湯池小鎮做試驗,建立了一所「多元文化教育中心」,以儒家《弟子規》為教材,培養道德教育的教師,要求教師百分之百落實倫理道德的學習;並辦班教學,教導當地居民,以收教學相長、自行化他之功。半年來效果顯著,村民已受到極大的感化和啟發,種種發自內心的轉變,善念、善言、善行的感人事蹟如雨後春筍般萌發出來。
正如小鎮鎮長喜上眉梢地告訴我們,老師教孝道後,村中有「兩多兩少」的變化:家庭和睦的多了,婆媳不和的少了;孝順好學的孩子多了,鄰里吵架的少了。一位幹部也高興地說,以往人們有矛盾分歧時,解決的方法非常粗暴。現在大家能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心解決;人與人之間和諧多了。即使有糾紛矛盾,當調解人說:「你們不都聽了《弟子規》的課嗎?怎還吵鬧呢?」雙方聽罷就會面露慚色,很不好意思地掉頭而走。因為老師們曾教他們在生活中落實.言語忍,忿自泯.的教誨。諸如此類的事例,不勝枚舉。這個教學試驗區,為我們證明「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
淨空希望將此愚者一得,貢獻給全世界志士仁人,我們應當增長信心,增上願力,共同攜手合作,展開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的教育,幫助全球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謹此 敬祝
總統先生閣下 政躬康泰
諸位大善知識吉祥如意 謝謝!
釋淨空AM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
印尼夏利.悉達亞都拉回教州立大學榮譽博士
澳洲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
宗教教育為今世所必須
世佛會第二十五屆常務會議
二O一O年十一月十四日於斯里蘭卡
尊敬的會長、秘書長,諸位長老、諸位嘉賓,大家好!
此次世佛會常務會議的主旨在於透過佛陀教育,化解衝突矛盾,恢復世界和諧安定。淨空學習佛陀教育五十九年,深深體會,為欲拯濟今日世界,必須恢復宗教教育。全世界有超過半數的人口信奉宗教,果能在各宗教長老的引導下,認真學習佛陀聖賢倫理、道德、因果的普世教育,進而求證大乘的科學與哲學教育,落實真誠慈悲、謙愛和敬、仁義忠恕的精神,則世界諸多災難,矛盾衝突,確實能有效化解。
◎ 宗教信仰 首應重視教育內涵
「宗教」這一名詞,其在中文的釋義為:
「宗」具有: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三種意義。
「教」具有:教育、教學、教化三重含義。
合言之,「宗教」即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值得尊崇的教化。
*宗教教育
宗旨:覺了諸法實相﹙認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效果:圓滿究竟福慧﹙敬愛眾生,發心為一切眾生服務﹚。
由是而知,宗教教育,實為達致和諧社會、幸福人生的指南。過去我的老師章嘉大師曾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若僅重視外在形式,對經典教義實質內涵未能深解,則往往止於信仰熱忱,易受有心人士利用。
佛陀聖賢教育內涵,包括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五大類。前三者為普世教育,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應認真學習。後二者則屬少數人深入研究的範疇。過去我的老師方東美教授為我介紹佛法時說,「佛是大哲、是聖哲,佛法是世界哲學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而近年來,科學不斷發展,尤其是量子力學,逐漸證明了佛陀於二千五百年前所說的宇宙真相。誠如愛因斯坦曾說:「如果將來有一個能代替科學學科的話,那麼這一學科唯一的就是佛教。」「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只有不斷深入經教,我們誠信,佛教不僅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也是世界「倫理、道德、因果、科學的最高峰」。二、三十年之後,必能被世人普遍肯定其為高等科學。
◎ 拯救世界 必須恢復宗教教育
這兩年,我們學習了中國唐朝賢首大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更加透徹了解宇宙萬法本為一體,均是自性顯現。一念生起,萬物同時頓現,一有一切有,一滅一切滅,絕無先後次第。猶如電視畫面千變萬化,但都不出於同一個屏幕。不同的畫面,是因為頻率的波動不同。頻率的波動,可比喻為心念;心念所起,則萬物隨之顯現。是故佛云:「一切法從心想生」。
觀察人類所有的憂悲苦惱、吉凶禍福,世間種種的衝突矛盾,地球各種的天災地變,均是由於不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妄生情執,分自分他,由自心的矛盾衝突,擴展至對一切人、事、物,乃至整個自然環境的矛盾衝突。是故災變四起,愈演愈烈。克實而論,天災也是由人心之所感召。佛云:水災是果,貪心為因。火災是果,瞋恚是因。風災是果,愚痴為因。地震是果,傲慢不平是因。若欲化解災變衝突,必須從自我身心做起,真正肯定一切眾生本來一體,萬法本來和諧,如是則真誠慈悲,謙和敬愛之心油然而生。《無量壽經》云:「佛所行處(佛陀教育普及之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是故化解災難最究竟的根本辦法,即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種種法會形式,均屬祈禱,雖有效果,但不究竟。唯有普及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徹底轉化人心,才能拯救地球一切繁雜問題,標本兼治。
◎ 恢復宗教教育 必須重視戒律
佛入滅前,教導弟子應「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今日佛弟子欲思恢復宗教教育,光大佛陀教誨,必須從根本做起,嚴持戒律。戒律的學習,如《佛藏經》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說明小乘是大乘佛法的基礎,是故佛教傳入中國後,行人對小乘非常重視。尤其至隋唐時代,佛門十大宗派百花齊放,包括大乘八宗,與小乘成實、俱舍二宗。後因中國固有文化儒、道二家教學,與佛法精神頗能相輔相成,水乳交融。小乘於中國自然而為儒、道二家教學所取代,逐漸式微。
儒釋道三家典籍浩瀚,究其根本,儒家的根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是《感應篇》、佛家的根是《十善業》、出家眾則須加以《沙彌律儀》。此四種教育,是一切眾生心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不分國家、民族、宗教,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果能認真修學,均能獲得真實利益。真正落實,即是嚴持戒律。戒律精嚴,心地自然清淨安定。若未能從紮根教育做起,而學習經典,猶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瓶中之花,空中樓閣,僅成學術研究,實難獲得離苦得樂、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的真實利益。佛云「戒能生定,定能開慧」,世出世間法的修學,均不離此原理原則。
◎ 長期辦班教學 設立實驗樣板
觀察今日世界災變叢生,衝突矛盾屢見不鮮,我們深深體會,確實唯有多元宗教的團結合作,才能化解種種矛盾衝突,恢復社會安定,拯救地球危機。而多元宗教的團結合作,必須以宗教教育為根本,各自深入所學經典,相互交流學習,求同存異,團結合作才能產生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效果。
有鑒於此,今年我們在澳洲淨宗學院作實驗,開辦多元宗教課程,禮請新加坡伊斯蘭長老漢尼夫先生為我們講解《古蘭經》與《聖訓》,澳洲基督教長老彼得先生為我們講解《聖經》。又,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從今年開始,每日教學課程八小時,日無間斷。希望以此拋磚引玉,呼籲各宗教除了宗教祈禱之外,更能認真重視宗教教育,辦班教學,長期不斷,透過網絡衛視向全球人民宣演神聖教育的內涵。並設立一個實驗點,由宗教講師以身作則,帶動全民共同學習佛陀、真主、上帝、神聖真誠慈悲的教育。猶如過去我們曾在中國廬江湯池小鎮所作的實驗,半年之內,民風顯著改善,實為確證。
去年初,「2012」電影全球聯播,給我們很大的警示。當今世失其道,民風敗壞,道德淪喪,身為佛弟子,我們對此信息,不能忽視。為幫助世界消災免難,唯有自己認真斷惡修善,克盡本分。學習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今日佛弟子最重要的本分,莫過於辦班教學,自行化他。宗教教育的普遍弘揚,實為今日世界刻不容緩的大事業。淨空八四老叟,謹以此淺薄心得,供養諸位仁者大德,敬祈指教! 敬 祝
大會圓滿成功 法緣殊勝
諸位長者福壽康寧 吉祥如意
釋淨空 二Ο一Ο年十一月二日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主席
印尼回教夏利.悉達亞都拉回教大學 榮譽博士
多元文化
當今世界已經走進民主、自由、開放的時代,資訊發達,交通便捷,地球彷彿變成了一個村莊——「地球村」,這說明了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民,往來越來越密切了。
這樣密切的關係,隨之而來的是與各各族群,以往不同的傳統文化、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的衝突與矛盾,這是一種自然現象。
這種現象要以合理的方式消除,才能達到不同的族群,多元文化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同來創造全人類多元文明的社會福祉,這是全世界各階層領導人,以及志士仁人共同嚮往的目標。
宗教團結是世界和諧安定的基礎
2008年 6月 講於印尼「宗教與政治暴力」會議
尊敬的大會主席、各位專家學者、海內外嘉賓:大家好!
過去數年,淨空曾多次應邀來訪貴國。此次承蒙大會邀請,參加「宗教與政治暴力」的論壇,得與諸位有志於世界和平的仁人長者切磋請益,至誠感謝!又是舊地重遊,拜訪老友,心中倍感親切。
宗教團結是世界和諧安定的基礎
一九九八至二ΟΟ一年,淨空旅居新加坡。了解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多元宗教種族的和睦相處、平等互助與和諧發展。這三年中,淨空有緣,特別主動拜訪新加坡九大宗教,與各宗教領袖交流接觸。我們贊助各宗教的慈善活動,互相探討聖典教義;共同舉辦大型溫馨晚宴,邀請各宗教族群的老人孤兒歡度除夕佳節;更於千禧年之夜,誠摯攜手為世界和平祈禱;並組織宗教團訪問中國,彼此建立了深厚友誼。
二ΟΟΟ年,淨空移民澳洲。又逢勝緣,多次應邀至印度尼西亞,拜訪各宗教領袖,並與貴國長老瓦西德先生一見如故。淨空深知印度尼西亞人民雖然信奉伊斯蘭教者具多數,但對其他宗教仍保持十分和諧友好,兼容並蓄,實為難得。
淨空曾訪問貴國前總統瓦西德長老、梅加華蒂女士,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長老,與美國布希總統等國家領導人;也參加過十次國際和平會議。談話內容,均以「化解衝突矛盾,促進世界和諧安定」為主題,向各國領導暨世界專家學者們建言。論及當前世界眾多衝突矛盾,化解之道,淨空以為若能從團結宗教開始,倡導神聖「倫理、道德、因果」的全民教育,必能影響國家、政黨與族群各方面的和諧合作,則化解衝突得以落實。各國領導與專家學者們,皆能同意愚見。特別是馬哈蒂長老,會見次日即邀請參與其二ΟΟ五年十二月在吉隆坡召開的「波達那全球和平論壇」中作主題講演。
宗教團結的基礎
淨空學習聖教五十七年,教學五十年,深知東西方所有宗教的聖哲,均以「仁慈博愛、誠敬謙和」為其教學宗旨。而「宗教」之名,在現代社會,更應予以正確之界說。翻開中文辭典,『宗』有根本、主要、尊崇之義。則「宗教」應是「根本的、主要的教育,值得尊重、值得推崇的教學」。世界各宗教發展,雖因人文、歷史、地理等各項條件而有所差異,但其教學目標、方向一致,內容均可歸納為「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五大科。因此多元宗教當然可以團結,本來就是團結的。
然而,宗教信仰者必須深入本教所學聖典,真正明白如伊斯蘭教「真主確是仁慈的」,聖經中「上帝愛世人」,與佛陀「慈悲為本、方便為本」等訓誨,於日常生活中徹底落實,多元宗教才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換言之,宗教團結若不以宗教教育為基礎,很難真正建立共識。誠如瓦西德與馬哈蒂二位長老所言,今日世界宗教衝突矛盾,實因宗教徒本身雖具宗教狂熱,但多不明教理,難免流於盲目崇拜,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士煽動利用,不幸造成種種暴力事件。在此關鍵時刻,各宗教領袖果能帶領信眾,長期深入學習所信仰的聖訓經典,深體聖哲「仁慈博愛、誠敬謙和」的教學宗旨;求同存異,共存共榮,必定為世界和平、人類幸福安樂帶來偉大貢獻。
化解衝突矛盾之根本
二ΟΟ二年,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教授代表校長來訪,言及九一一事件對世界和平安定的衝擊。希望邀請淨空參加該校和平學院教授團的座談,尋求解決之道。淨空以東方聖賢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理念,找出今日世界矛盾衝突之根源,提出建言。中國古語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教導我們凡是遇到困難障礙,必須自我反省;因困難障礙不在外求,應從自己的內心反省。唯有從自己內心找尋根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若一味向外馳求,則問題永遠無法徹底化解,有時反而複雜化,產生更大的副作用。這個道理,我們從美國攻打伊拉克,到今日全球人民籠罩於時時防範恐怖分子襲擊的憂慮中,不難體會。仔細觀察古今中外歷史,武力、軍事、經濟乃至會議討論等方法,確實很難真正徹底化解一切衝突矛盾,達到世界國家長治久安。
實際上,早在三千年前,東方聖哲即教導我們,希望化解所有衝突矛盾,首先要化解自己內心與一切人、事、物的對立。自己內心對一切人事物果然沒有對立矛盾、懷疑憂慮,自然不會產生衝突。特別是學習宗教教育、從事和平工作者,應有「整個宇宙是一體」的認知。這是事實真相。一切眾生與自己,正如身體和各個器官、細胞的關係。身體是自己,一切眾生是我們身上的細胞,一切族群是我們身上的器官,不應有絲毫對立。別人與我衝突,我不能與他衝突;別人和我對立,我不可以與他對立。這太重要了!若非深入學習聖賢教育,明白事實真相者,確實無從得知。唯有真正覺悟者,永遠不再心存對立。別人有衝突、對立,是他自己劃圈圈;於我而言,絕無任何界限。就像大海中的水泡,水泡與水泡之間似乎各自獨立,其實都離不開大海;唯有大海能永恆無限的包容。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化解家庭、社會乃至國際間種種暴力衝突並不困難。
認識宇宙真相
現代科學家發現,宇宙當中沒有大小,再小的物質裡都含藏著全體的信息;稱之為「全息理論」。這是科學家運用光波顯相,發現一張相片即使被撕碎成許多小片,每一張碎片也都能顯出完整相片的圖案。好比一個人從屋內觀察外景,整個視窗與某一小塊視窗,甚至一小孔,都可看清屋外景相,效果完全相同。全息理論為我們引出了一個新的視角,原來世界的每一個局部,都包含了整個世界。正如我們在《華嚴經》中看到,即使是將浩瀚無垠的宇宙磨成無量無邊的微塵,每粒微塵都包含了整個宇宙;微塵中的世界與外面的法界虛空一樣大。
一微塵是部分,整個宇宙是全體。部分裡有全體的信息,全體的現象;每粒微塵中,也圓滿包含法界的全體。所以一切法沒有大小、先後,沒有遠近、去來,這是「諸法實相」。在真相裡,我們肯定「宇宙本是一體,萬物皆是自己」。真正認清宇宙真相,無論對人、對一切萬物,態度自然不同!因為我們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中國古人也說:「人性本善」。「佛」、「如來」是古印度對徹底了解宇宙事實真相者的尊稱。正如中國古代尊稱通達事物者為「聖」、「賢」、「君子」的意思相同。
回歸本善的教育
一切眾生的「自性都是本覺本善」,只因煩惱習氣的染著,所以和圓滿的本覺本善愈離愈遠。而宗教聖賢教育,即是教導我們回歸本覺本善的教育。以東方聖賢教育而言,它是道德的教育。什麼是「道」?「道」就是自然的規律,自然的運行。如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那是大自然的運作。在人倫上,「倫理」是「道」;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這五種關係不是屬任何人的發明創造,純屬自然而然;不但人有,萬物皆有。
隨順「道」即是「德」。如何隨順?遵循大自然法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過最健康的生活,這是「德」。就人倫而言,「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做人應盡的本分。
而五倫的原點就是「父子有親」,「親愛」!因此中國教育第一個目標,即是希望父子親愛在一生中永恆保持而不喪失。第二個目標,則是將「父子親愛」發揚光大,擴大至愛家庭、愛家族、愛鄰里鄉黨、愛社會國家。最終則是《弟子規》上所說:「凡是人,皆須愛」,超越了國家、種族、宗教的界限,以真誠愛心對待一切眾生。真正有愛,我們就不忍傷害一切眾生,就懂得尊重包容不同族群,就能做到寬恕諒解他人的錯誤。這個道理非常重要!
然而,我們知道再好的教育,這個社會上還會有不善的人。這個道理在佛經上講得很清楚、講得很多。「因果」通三世。一個人在過去生中染上許多不善習氣,這一世縱然接受良好的教育,緩和這些惡業,可是有時還是會發作。所以聖賢教學,首先以倫理道德教育為基礎,再輔之以因果教育。真正學習倫理道德教育,人不會做壞事,不忍心做壞事;通達因果教育,則不敢做壞事。因此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若能真正普及,社會上自然善人多、惡人少;善人能原諒作惡的人,作惡之人也會有限度,心存羞恥,不敢太過分。
由是而知,宗教教育與聖賢教育,都是幫助一切眾生回歸本覺本善的圓滿教育,是引導一切眾生邁向幸福美滿的人生指歸。今日世界種種暴力衝突,其根源即是東方人失去了聖賢教育,西方人忽略了宗教教育。東方古聖先王治國平天下的方法,首先重視以身作則,宣揚聖賢倫理、道德、因果的全民教育;所有文藝、經濟、軍事等各項設施,則為教育作輔助。「建國君民,修身為本,教學為先」的理念,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考驗,確實值得現代從事世界和平的仁人志士們參考。唯有真正倡導神聖教育、團結宗教,才是化解矛盾衝突,恢復世界和平安定的基礎。唯有種族和睦,宗教團結,才能真正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美滿。
建議具體辦法
淨空於國際和平會議主題講演中多次提出可以辦班教學的方式,倡導聖哲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請由聯合國或各國領袖主導,邀請(培訓)各宗教優秀教師,透過網絡衛視,每日向全世界宣揚各族群優良的傳統文化,愛的教育,普及全民。預想不出三年,對落實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必能產生明顯效果。
二ΟΟ六年十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巴黎總部,舉辦「慶祝二五五Ο年衛塞節活動」,邀請淨宗學院參與主辦。淨空應邀參加活動,於大會提出報告:「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宗教是可以團結的」。此二事,深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辦「世界宗教大學」、「世界多元文化大學」,長期辦班教學,透過網絡衛視教導全民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可獲得圓滿成效。則衝突化解、社會安定、世界和諧必能實現。
淨空感謝大會邀請,謹以淺薄管見,奉獻諸位仁人大德,以為參考,敬祈指教!敬祝
大會圓滿成功 諸位仁人長者 身體健康
淨空 AM
印尼薩利希達亞都拉回教州立大學榮譽博士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 昆士蘭大學榮譽博士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
宗教是教育 應回歸教學
「宗教」二字是「宗門教下」的略稱,這是佛門的專用名詞。中國佛教有十個宗派,「宗」是指禪宗,「教」是指禪宗以外的其它九個派別。
宗教二字,「宗」,有主要、重要、尊崇的意思;「教」,有教育、教學、教化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意思是說一個人在世間,你不能不學習,宗教二字沒有任何迷信,跟迷信毫不相干,它是破迷開悟的教學,是以智慧求解脫的教育。
追本溯源,宗教這兩個字是從外文翻譯過來的,中國古代語文本來沒有這個名詞,中國人用這兩個字來翻譯,太妙了!這是大智慧,是真學問。他為什麼不翻譯成別的名詞,而翻譯成宗教二字?因為在中國古人看來,世界上一切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值得尊崇的,他們的經典都是好東西。從宗教一詞的翻譯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的心量很大,對一切優秀文化所持的是讚許和肯定的態度。
古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學佛的人要有使命感、責任感,要為佛教正名,也要為一切宗教正名,要把這個名詞的真正意思講清楚、講明白。
釋迦牟尼佛王子出身,他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是王位的唯一繼承人。但是他覺悟了,毅然捨棄了王位,出家求道。他開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講學,「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天天教學,無一日中斷,樂此不疲。用現在的話來說:釋迦牟尼佛是一位社會義務教育工作者,是我們最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佛弟子,佛弟子就是佛的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哪裡有半點迷信?跟現在所謂的宗教哪裡有半點瓜葛?
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教學活動,沒有固定的道場,佛一生沒有建過道場。當時的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主動贈送場所給他,他都不接受,他只是借用一段時間,在裡面講經教學。教學活動一結束,這些場所就歸還人家。他到處講學,足跡遍及五印度,南面他到過錫蘭島(現在的斯里蘭卡)。佛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用四十九年的時間、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佛教是教學,普度眾生絕對不離開教學。教學在佛教就在,教學不在佛教就消亡。所以我們要真正了解宗教,就會懂得它確實是最好的教育,對我們大有裨益。我們展開佛經,無論大乘小乘,它裡面講哲學、講科學、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這五個方面佛教都講到了登峰造極,究竟圓滿。許多哲學、科學的難題,學術界無法解決,但是在佛經裡面都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很透徹。
佛當年教學是口述,你聽明白了、聽清楚了,就照著去做,這叫依教奉行。所以,所有經典的最後一句話,都有——信受奉行。這四個字,就是對老師所講的話要堅信不疑,身體力行,把它貫徹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才叫學佛;如果光念經,不落實經教義理,只圖形式,搞盲目的偶像崇拜,搞名聞利養,那就叫迷信。
據史載,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接受漢朝的聘請正式傳入中國。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跟中國朝野一接觸,立刻受到歡迎。因為佛教與本土傳統文化非常契機,跟儒家教育在基礎上非常相似。中國的傳統教育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而佛法教學也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從此佛教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就遠遠超過了印度。
佛教在唐朝形成了正規教育,這就是叢林制度。叢林制度是中國佛教的特色,叢林就是現在的佛教大學。叢林的主席就是大學校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長,維那相當於訓導長,監院相當於總務長,十個宗派就好像十個院系,它的教學分工跟現代的大學完全相同,只是稱呼不同而已。所以它是一個完整的學術機構,與宗教迷信完全不相干。
在中國,寺院庵堂就是佛教的學校。寺的本來意思是什麼?寺是中國古代政府的辦事機關,這個機關在政府裡地位是最高的,是國家一級部門,直接歸皇帝掌管,而且永久設立,不能變更。宰相所管轄的稱部,部是可以撤換的,可以增設,也可以取消,而寺不可以,寺是永久性的國家機構。譬如我們在歷史書上念到的鴻臚寺,鴻臚寺管什麼?管外交。從前宰相不管外交,外交是皇上管的。寺的長官叫卿,所謂三公九卿,他們都是直接為皇上辦事的。三公是皇上的顧問,九卿是他底下辦事的九個長官。古代皇上治理國家,最初設有九個寺,佛教傳入中國後,皇帝特別重視,再增加一個佛寺,一共十個,非常圓滿。佛寺裡有執事方丈(或者稱住持),方丈是校長,他下面有三個部門:首座是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你看跟我們現在的學校編制是不是一樣!名稱不同,事實完全一樣,所以佛寺是國家級的教育機構。
由於皇上帶頭,老百姓尊敬皇上,所以佛教在中國比儒道的教育普及得更快更廣,影響更大。一直到清朝初年寺院都是教學場所,歷代高人輩出,真的有學問、有德行。從前出家不容易,要參加國家考試,比考進士還難,為什麼?這個考試最後一關要通過皇上面試。出家人被尊為人天師,皇上要考察你有沒有資格?他要是覺得你不錯,你的德行、學問可以做我的老師,他才發文憑給你,這個文憑叫度牒。拿到度牒後你才能出家,沒有度牒出家是犯法的。從前出家人除了在一般學問方面要跟進士平等外,還要加考佛教的經典,所以出家人素質高,在社會上的地位受到尊重。可惜這個制度被順治皇帝廢棄了。這一廢棄之後,流弊就產生了,什麼人都可以出家,素質一落千丈。所以印光大師對順治皇帝所做的這樁事情,永遠不原諒,斥之為大錯特錯。
今天,我們如何才能恢復佛教?我曾經跟中國國家宗教局長談過,跟趙樸老也談過這個問題。我說,應該由國家創辦一所綜合性宗教大學,每個宗教成立一個學院,如佛教學院、伊斯蘭教學院、天主教學院、基督教學院,用大學畢業的文憑代替度牒,不是這個大學畢業的人,不能做傳教師,不能從事宗教事務。樸老聽了我的建議很歡喜,可是他年歲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這個事情沒能夠實現,他老人家就走了,這是很遺憾的一樁事情。我希望這樁事情將來會有人做,讓宗教走上教育、教學的道路。
我同馬來西亞的宗教訪問團訪問梵蒂岡時,跟教宗、教廷裡面一些主教做過交流,聽了他們的報告。陶然樞機告訴我,當前這個時代,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不信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他們很憂慮。在交流的時候,我也做了報告,我說為什麼當年教主創教的時候,有那麼多人相信,那麼多信眾都能夠依教奉行?因為有好的教學。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誰不歡喜?所以世世代代綿延至今,天主教在全世界擁有的信徒超過十億,如果要跟基督教合併起來(他們本來是一家),超過二十億,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群體。伊斯蘭教,信徒至少也超過十三億,佛教少一點,大概六、七億的樣子,這三個宗教合起來人數佔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現在宗教的確是一天天在衰退。為什麼會衰退?人們錯會了宗教的含義,沒有進行有效的教學。宗教一定要恢復到教育,才會對社會真的有貢獻,才不再是迷信。
耶穌當年在世教了三年,穆罕默德在世教了二十七年,釋迦牟尼教了四十九年,他們有名有姓,有出身有來歷,哪一個不是走教學的路子!都是非常好的老師,真有德行,真有學問,這點我們一定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宗教教育的典範。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天天上課,你有疑問隨時提出來,佛給你解答,所以我們看到的佛經都是問答體。我們要明白,歷史上這些大聖大賢,他們教化眾生的用心是一個,目標都相同,只是方法名義不一樣。所以,當前的每一個宗教之間,應當求同存異,同心同德,互相來豐富自己的教學,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共同攜手,幫助這個社會化解危機,特別是化解各種社會衝突,促進世界的安定和平。這樣的宗教對世界、對人類有好處,誰不擁護!誰不讚歎!其他隨宗教衍生的一些事業也可以並存,不必刻意去改變它。
儒、釋、道的本質是學術、是教育。儒釋道三家的教學內容,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有哲學、有科學,只是在分量上有些差別。儒家教學倫理的分量講得多一些,道家教學因果教育講得多一些,而佛法關於哲學、科學方面有相當豐富的印證。五個科目三家都有,共同重視的是倫理、道德、因果,認為這是基礎教育,是紮根的教育。
今天宗教出了毛病,毛病出在哪裡?過分地重視儀式、祈禱,疏忽了教學。佛門裡面這些經懺佛事,包括我們提倡的三時繫念,都屬於祈禱。祈禱有沒有作用?科學家明確地告訴我們,有作用。但是祈禱治標不治本,臨時救急可以用,要想社會得到長治久安,要想我們得到真實永恆的利益,還是要落實宗教教育。最好的辦法是創辦宗教大學,要兼容多元宗教,讓各個宗教都發揮作用,幫助我們提升生活的品質,給全人類帶來安定和平的訊息。
在現實社會中,整個世界都普遍認為宗教是迷信,對社會沒有真正的貢獻,打算把宗教徹底拋棄。希望每個宗教都回歸到教學上來,經典不是叫我們念念而已,經典需要詳細地講解,認真地學習,熱忱地宣傳,要把經典裡的道理變成我們的思想,用經典來規範我們的生活行為,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樣宗教對整個社會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導作用。把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育、尊崇的教化找回來,從經典裡面選擇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訓,深學講透,廣泛宣傳。從自身做起,來影響社會,帶動人群,指導人們解決一切問題。我相信,人有宗教信仰了,這個社會的風氣才會得到根本的扭轉,整個人類才有救,地球才有救。
今天,佛教被歪曲成所謂封建迷信,這是我們做學生的大不孝!我們怎麼能對得起自己的老師?所以,一切佛弟子有使命有責任,要替老師平反。怎麼平反?首先,我們自己以身作則,認真學習經典,不參與任何迷信活動,率先走佛陀教育之路,努力恢復正知正見正覺的佛教形象。我們認真學習經典,把它落實到生活的實處,影響社會,帶動大眾,朝這個方向前進就是替佛貼金;反之,如果我們表現不好,甚至與佛的教誨背道而馳,讓別有用心的人製造口實,攻擊佛教,就是給佛抹黑,我們就有罪過。
從宗教兩個字入手,對宗教重新定義,讓它回歸到合理合法的教學位置上去,讓它充分發揮濟世利人的作用,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我們一定要牢記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遺訓,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以自己不懈的善心善行包容感化一切眾生,把和敬二字放在待人處世的第一位,與全世界的宗教攜手同行,徹底化解這個世間的災難。
致馬來西亞納吉首相函
尊敬的納吉首相閣下鈞鑒:
一別數月,念念。去年底承蒙閣下為「馬來西亞漢學院」動土典禮,致辭中對中華和諧文化予以高度評價,令全場三千與會者感奮不已,為全球傳統古文化相互尊重與交流做出了最好的示範。淨空感佩莫名!
中國古聖先賢五千年之文化精華,總共蘊藏於《四庫全書》之中,佛陀究竟圓滿的智慧則蘊藏在《大藏經》內。這些經典皆深刻闡述了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落實在修身、齊家、治國、和諧世界。總結了幾千年的仁愛忠恕,和諧大同社會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及其效果,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這些典籍皆由文言文所記述,故欲傳承、弘揚這些聖賢智慧,須培養文言文的師資人才。淨空多年祈求,去年才得到的《國學治要》與《群書治要》兩書,則是精華中的精華,即時重印萬套贈送十方,可作為漢學院中國文言文的標準教材,淨空樂於印贈供給全世界各地區熱衷學習漢學的朋友們。
我們更歡迎馬來西亞本地老師來共同學習文言文,淨空曾兩次訪問英倫,參訪劍橋、倫敦諸校漢學院,得見師生皆學有所成,費時不出三年,就有能力用文言文閱讀古漢學經典、寫作論文。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經說過: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大乘亦在中國,是可預見未來的世界必將迎來漢學復興、造福人類的大時代,而傳統漢學的復興必然需要廣泛的師資,因此師資的培養是惠予人類無與倫比的偉大功德!而此功德正是屬於閣下。淨空虔誠祝願馬來西亞國泰民安!永無災難!
淨空身體粗安,現在香港每日講經四小時,讀經四小時,同時祈禱一切宗教神聖、祖宗庇佑,復興各族先祖傳統聖賢教育,化解全球天災人禍。
祝福
首相政躬康泰 國運昌隆 無量光壽 普照全球
闔府六時吉祥 事事如意
八十六老人淨空敬上
二Ο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團結宗教,弘揚倫理道德教育;化解衝突,促進世界和諧安定
二OO七年一月二日
新加坡國立大學《世界宗教與追求和平共存論壇》
尊敬的黃副總理,尊敬的校長,尊敬的賽哈山長老暨各位宗教代表、各位嘉賓:大家好!
此次淨空承蒙大會邀請,參加「世界宗教與追求和平共存論壇」,非常感謝!團結宗教,化解矛盾衝突,促進世界和平,不僅是舉世人心所嚮往,對新加坡而言,尤其深具意義。多年來,新加坡的多元宗教族群團結,已在全世界樹立良好典範。尤其二○○六年十月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展示,更獲得各國使節、國際友人普遍的尊敬與讚嘆。
過去,淨空曾訪問美國布希總統、印尼前總統瓦西德長老、梅加華蒂女士與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長老等國家領導人;也參加過九次國際和平會議。談話內容,均以「化解衝突矛盾,促進世界和諧安定」為主題,向各國領導暨世界專家學者們建言。論及當前世界眾多衝突矛盾,化解之道,淨空以為若能從團結宗教下手,必能影響國家、政黨與族群各方面的和諧合作,化解衝突。各國領導與專家學者們,皆能同意愚見。特別是馬哈迪長老,會見的次日即邀請參與其十二月在吉隆坡召開的「波達那全球和平論壇」,並作主題講演。
過去參加國際和平會議,與會者對淨空所提出「以辦班教學推廣倫理道德教育,化解衝突,促進世界和諧安定」的理念均表贊同,但認為這只是理想而無法實現。為建立國際會友們的信心,必須由實驗來證明;於是二○○五年十一月,我們在中國安徽湯池小鎮,成立「文化教育中心」,培育師資,推動當地居民全民倫理道德教育,希望三年能見成效。中心教學不到半年,已達喚醒人民良知良能之效果;湯池民風顯著改善,成果實為始料所未及!這一實驗出乎意外的成功了!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二○○六年七月,承蒙泰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大使,嘉莉亞菲蒂娜博士的邀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聯合主辦《歡慶二五五○年衛塞節》的盛大活動。淨空參與活動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向聯合國報告「宗教是可以團結互助合作的」。新加坡十大宗教的和睦團結,為世界宗教團結合作做了最好的典範。二是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必須用釋迦孔子辦班教學的方法才能實現。
於是,在巴黎會議過程中,我們克服重重障難,邀請新加坡九大宗教代表,於大會開幕時在台上攜手共同祈禱世界和平。同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暨一百九十二國代表使節、友人大眾介紹湯池人民學習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弟子規》的成就。各宗教代表和與會人士無不專心聽講,反響良好。我們誠摯的向國際友人證明「宗教確實是可以團結的!」「人民確實可以教得好!」由這兩樁事的帶動,若能努力予以推廣,相信將大有助於化解一切衝突,促進社會安定與世界和平。會後,承蒙泰國副大使一行應邀共餐。大使與同仁對此次會議非常滿意,讚嘆開會內容與秩序良好,和諧氛圍,前所未有。尤其十大宗教團結和睦、互敬互助的形象,更使各國代表對多元宗教團結的印象煥然一新。
巴黎會後,淨空一行應邀訪問倫敦、劍橋二校(去年曾訪問倫敦、牛津二校);與漢學研究院的教授、研究生各作一小時的講演,進行交流,非常歡喜。深感今日歐洲學者雖熱心於漢學,然僅止於學術討論,未得真實受用。故於講課時,特別強調「儒學、佛學、道學」與「學儒、學佛、學道」迥然不同。唯於日用平常中真正學儒、學佛、學道,才得煩惱輕、智慧長,法喜充滿之人生至樂。換而言之,聖哲的仁慈博愛,必須靠學習者本身的言行思想,落實於處事待人接物中,才能真正發揚光大。神聖典籍的教誨,也是讓我們從轉變自己做起(如孔子之四絕:毋意,放下妄想;毋必,放下分別;毋固,放下執著;毋我,放下自私)。立志做聖賢,應當先從自己內心深處化解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與衝突,才能體會「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真實義。
中國古語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宗教團結,也必須建立在宗教教育相互學習的基礎上,才能歷久而彌新。古今中外所有神聖教育的內容,無不以「仁慈博愛、誠敬謙和」為其宗旨。環顧今日國際情勢,宗教徒多未能真正學習其教義。反被有心之人搧動利用,造成衝突對立,社會動盪,令人嘆息。一般社會人士,不僅對宗教多有誤解,於倫理道德更視如敝屣,不屑一顧。致使今日全球秩序大亂,犯罪、自殺率快速提升,年齡層驟降。諸如此類現象,無不令人深感憂心且痛心。
由是而知,要想達到宗教團結,首先應特別重視宗教典籍的學習,深解其義,並且普遍宣揚。宗教徒應著重將神聖的教誨落實於日用平常中,而非僅存形式。再者,各宗教之間更應相互學習,彼此了解,求同存異;才能真正做到和睦相處,共存共榮。淨空學習聖教五十六年,深感欲於此大時代尋求安身立命之處,唯有每日學習聖賢典籍,不敢稍有疏忽懈怠。並由此體會,世出世間一切神聖所教所學的核心,即是「真誠愛心」;以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的教育,啟發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純淨純善之性德,體現於日用平常、處事待人接物中。如印度教所說:「以仁慈化解暴怒,以善對待惡行」。《古蘭經》強調:「真主確實是仁慈的」。《聖經》云:「神愛世人」。「孔曰成仁,孟云取義」。猶太教說:「一個人能做的最美妙事情,就是原諒他人的過錯」。佛云:「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神聖教誨無一不是教人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進而將真誠愛心推廣至天地萬物,與一切不同空間維次的眾生,和睦共處、互敬互愛,則人類幸福、和諧社會的大同理想才能真正落實。
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教授曾說,「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能解決」。剋實而論,一切神聖的倫理道德教育都是萬古常新、超越時空的真理;絕非淺識之輩斥為舊時代的糟粕。觀察古今中外歷代執政者,凡善於運用宗教教育、倫理道德淨化人心、淳厚民風者,無不使政治清明、社會和諧,而致長治久安。中國古人說:「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則百人和睦。持此風教,以周寰區。則編戶億千,仁人百萬。而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刑息於國。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故知,「團結多元宗教,落實宗教教育,推廣全民倫理道德教育」實為化解衝突、和諧世界不可忽略的重大力量!如中國五千年歷史,以儒釋道三家之教化,水乳交融,深植人心。兒童從小於家中學習灑掃應對等生活教育,奠定人格基礎。再於學校學習典籍,進入社會接觸所有的文藝表演,皆不離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之性德,使人心歸向純淨光明。這是中國五千年長治久安的原因。其中以儒之《弟子規》,佛之《十善業》,道之《感應篇》;更為傳統文化的根本,是為必修的課程。時至今日,仍深具實用。深入淺出,最易著手。值得認真學習,普遍推廣。
興辦教育,首重師資。師資培育,身教更重於言教。從事教育事業者,應知聖哲教誨、倫理道德之規範,唯有透過自身的力行實踐,才能真正感化人心,產生影響。我們從中國湯池小鎮於一年內民風顯著改善的實驗,深刻了解,湯池能在短時間內收到如此顯著的教學效果,其重要因素之一,即是中心老師以身作則,真正落實《弟子規》的學習所致。 今日全球亂象紛呈,唯有教育能救世!我們深信,神聖倫理道德的教育確實能標本兼治,有效快速的化解所有衝突矛盾,恢復世界安定和平。古云:「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在座諸位仁人志士,今日正逢其時!當務之急,在於培育各宗教高級傳教士及倫理道德教育的大師級的師資。希望聖哲道統,發揚光大,延續不斷。此是人類幸福、世界安定的大根大本!具體作法,去年十月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會上,建言新加坡已做到宗教團結,更望再進一步,辦一所宗教大學。先由辦「宗教研究所」,培養師資。再辦「宗教大學」或「多元文化大學」,開設倫理、道德、經典、因果、科學等課程,培育各宗教高級傳教士。各宗教開辦獨立學院。各學院有共同課程、專業課程。學生除專精深入本教經典,同時也可學習其他宗教內涵。講課內容,經由國家審核確實有助於社會和諧安定者,即可透過網絡衛視對全國、乃至全球宗教徒,教學授課。淨空深望新加坡政府暨宗教團體諸位大德長老,同心同德,以此推動全民聖賢倫理道德教育,使正法高顯,群邪自消;帶領世界全人類走向幸福安樂;則社會安定,世界和諧,必定實現!謹以此愚見,貢獻副總理閣下暨諸位長老大德仁者,敬祈指教。 敬 祝
政躬康泰 吉祥如意
釋淨空AM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
澳洲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
印尼薩利.悉達亞都拉回教大學榮譽博士
二○○七年一月二日
學習《群書治要》 承擔救世使命
教育化解危機座談會
主講者:淨空老教授
時間:二○一二年八月四日
地點:馬來西亞吉隆坡 金馬皇宮
主辦單位: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尊敬的丹斯里李金友先生、馬華的各位校長老師、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各位老師同仁、各位嘉賓:
大家好!淨空承蒙丹斯里李金友先生的邀請,有幸參加馬來西亞華校校長聚會, 我們欣喜地看到馬六甲的漢學院業已開工,預定兩年建成,將正式招生,這是廿一世紀的第一樁大事! 納吉首相在去年漢學院的動土典禮中致辭說:「馬來西亞漢學院的建立將有助於傳授一種教育理念,不僅是推廣卓越的學術,而且是推廣人類不可或缺的價值觀」。(見尾註英文原文)
淨空為馬華慶祝!因為馬華的校長和老師們,將承擔起振興漢學、救世救民的神聖使命。願以六十年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大乘佛學、聖賢教育之心得,向諸位仁者請教。
一、人類危機的出路
今日人類社會危機重重——氣候危機、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環境污染、戰爭衝突、恐怖事件日益嚴重,究其根本,總因在於「人心壞了」,皆由我們疏忽了人性本善、倫常道德的教育之所致。左傳曰:「人棄常則妖興」。管仲曰:「(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向梁惠王說明治亂之道:若各國君王只關心怎樣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大夫只關心怎樣有利於自己的封邑,士人百姓只關心怎樣有利於自身,則「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當一個國家從上到下互相爭奪利益,那麼國家就危險了!當前全球人類崇尚「私利」,不惜損人利己,為滿足慾望而為所欲為,則必然造成舉世危機,甚至感召全球大災難,正如《尚書·伊訓》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救世之道,惟在回歸傳統聖哲教育,虛心學習並落實老祖宗的聖賢教誨。《禮記·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乃至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創業齊家,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學為先;穩定和諧,教學為先;國豐民安,教學為先;太平盛世,教學為先;長治久安,教學為先;甚至諸佛報土,極樂世界,無一不是以教學為先也。
早在五千年前,舜以契為司徒,主管教育。類此,中國歷代君主莫不重視教育,宰相所管轄的各部中,以禮部最居優先,顯示一切行政皆為教育服務。尤其滿清王朝,對教育之重視最為明顯,恒常禮請儒釋道專家學者到宮廷中講學,皇帝帶著文武大臣共同學習聖賢典籍。《四庫全書》中有《日講四書解義》等典籍,明顯展現了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宮廷講學之內容實況。
或曰:「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所以,外國人怕中國崛起要稱霸世界,威脅他國,故提心吊膽,甚至嚴加防範。淨空認為,中國的崛起,決非武力,亦非政治、科技、或經濟,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普及!
英國著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更云:「欲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即是「仁義忠恕」,大乘佛法則是「真誠慈悲」,皆是「真誠至愛」的文化。靜觀今日世界亂象紛呈,欲拯救世界,唯有復興中華傳統文化中「真、誠、愛」的教育,才能辦到。
中華傳統文化是「愛與和諧」的文化,是以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為核心的人性本善的文化。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先生在馬來西亞漢學院動土典禮的致辭中說到:「當鄭和在十五世紀來到了馬六甲,…… 他擁有摧毀或破壞當時的馬六甲王國的能力,但他選擇了建立友誼。這是為什麼呢?……鄭和與中國的子民有智慧、價值觀和品格,他們相信,他們將被視為一個偉大的文明,他們來到這裡是建立友誼,而不是為了征服」。此具體說明了中國老祖宗「凡是人,皆須愛」的和諧文化。
二、《群書治要》重現世間的啟示
中國的唐朝,是一個多元文化和諧共榮的美好時代。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至六四九年)寬宏雅量,兼容並蓄,虛心學習各種宗教和聖哲學派的典籍,並帶動全國百姓學習聖賢教育。他不僅是佛教的護法,而且是所有宗教的總護法。他尊重宗教,愛護宗教,對各個宗教都能夠優容接納,平等對待。各個宗教之中真正有修行、有德行、有學問的大德,太宗都奉之為國師,常常向他們請教和學習。
貞觀九年(六三五年)傳教士阿羅本(Alopen)將基督教傳入中國,時稱景教,太宗遣派宰相房玄齡至西郊迎之,並親自會見。貞觀十二年,太宗頒詔於長安義寧坊建教堂一所,名為「敕建波斯寺」,以供基督教傳教。
唐朝時期伊斯蘭教傳到中國比基督教更早,相傳唐高祖武德年間,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先知還在世,他派門徒四人來華傳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於唐貞觀初年(公元六二七年)從波斯灣到達廣州,建立懷聖寺,以紀念穆罕默德聖人。
這是國家平等對待各個宗教,因為不同宗教都是神聖與先知智慧經驗的良善教育,能夠幫助國家教化大眾,達到人民和睦相處、社會安定和諧的功效。
唐太宗在位期間,對文化的最大貢獻是命臣下彙編了一部匡世濟民的治世寶典——《群書治要》。
太宗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七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太宗英武善辯,遺憾早年從軍,無暇讀書。鑑於前隋滅亡之失,深知創業不易,守成維艱,在位期間,鼓勵群臣進諫,批評其決策過失。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效果、經驗之精要。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選取六十五種典籍,擷取精華,匯編成書,共成五十餘萬言,名之為《群書治要》。
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太宗喜其廣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釋卷,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卿等力也」。由是而知,貞觀之治的太平盛況,此書貢獻大矣!誠為從政求學者不可不讀之寶典。
過去孫中山先生於三民主義講演中(民族主義第四講)曾云,「歐洲的科學發達、物質文明的進步,不過是近來二百多年的事。講到政治哲學的真諦,歐洲人還要求之於中國。諸君都知道世界上學問最好的是德國,但是現在德國研究學問的人,還要研究中國的哲學,甚至於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補救他們科學之偏。」
老祖宗留傳至今的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均是歷經千萬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群書治要》至珍至貴!是一部帶動中華和諧文化與道德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全面復興的寶典。果能深解落實,則天下太平指日可期!若背道而行者,則不免自招災殃,禍患無窮。
《群書治要》在中國至宋初已失傳千年。所幸者,日本金澤文庫藏有日本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並於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國本土。民國初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和臺灣分別以此版為底本影印出版。二Ο一Ο年歲末,淨空幸得此書,反覆翻閱,歡喜無量,深刻體會古聖先賢之文化教育,的能為全世界帶來永恆之安定和平,而《群書治要》之重現,實有其神聖使命。遂欣然印出一萬套,贈給兩岸三地暨世界各國、各黨、各級領導共同學習,則對實現和諧社會、大同之治的理想必大有幫助!
這部書印出之後,中國中央黨校已經將其定為正式的課程。淨空亦向各國領導人和各大宗教領袖推介此書,皆歡喜接受。例如,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長老聽淨空介紹此書,即急切希望看到英文翻譯本,於是即請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師們編輯《群書治要三六零》,從全書中節選精華的三百六十小段,加以註解,翻成白話文,再譯成英文,供讀者每天讀一段,一年讀完。此英文版剛編譯好之後,淨空即當面送給馬哈迪長老,長老無量歡喜。納吉首相閱讀此書之後說:「(《群書治要》中的)這些價值觀,身為領導人、部長和官員都需要展現出來的,因為這將幫助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執行健全的政策。」
淨空肯定,這部書可以幫助全世界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我們希望這個地球上永遠沒有戰爭、永遠沒有衝突,希望每個族群、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則落實此書必能實現。由此可知,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是《群書治要》放大光明的世紀!
三、學習與弘揚的方法
聖賢傳統文化實為一切眾生自性流露,超越時空,亙古彌新。學習關鍵,端在「誠敬」二字。《曲禮》曰:「毋不敬。」前清康熙曰:「臨民以主敬為本。」又曰:「誠與敬,千古相傳之學,不越乎此。」程子曰:「敬勝百邪。」印光大師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說明修身進德、學問事業、利世濟民,唯「誠敬」二字,方能圓成。若對古聖先王之教育毫無誠敬,縱遍覽群籍,亦難獲實益。
「誠敬」二字亦與《大學》之道相應:「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當學者學習聖賢之道(止於至善),必先立定志向,而後能制心一處,心不妄動(靜),則一切順逆境緣所處皆安,進而智慧現前,明瞭聖賢道理(慮),最終證得聖賢境界(得)。
目前《群書治要》的流通,已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興趣。若須持久推廣,須有師資人才。馬來西亞漢學院,便是培養《群書治要》師資人才的理想學校。
《群書治要》的內容,從六十五種古籍裡選出,我們需要至少六十位老師,一門深入十年薰修,則皆成為世界一流的漢學家,身行言教,講解教導此書。若資源允許,則希望每一種書能有三位老師組成小組來深入學習,共約兩百人。例如,《論語治要》小組,《易經治要》小組,《尚書治要》小組,《詩經治要》小組,等等。老師們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立志成聖成賢,為世界永久和平、人類真實幸福,貢獻愛心與智慧,用十年專攻一部書,務求知行合一,將所學之聖賢道理落實於自己的生活工作。十年之後,他們都是世界頂尖的專家學者。
如此六十五個學科的專家團隊,即是一部活的《群書治要》,皆為治世聖哲大師。他們每天可借助遠程教學工具向全球直播,講解這六十五種書的精華,同時培養下一代老師,一代一代傳下去,則中華文化永遠是主導全球的文化。中華文化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人人有份,人人應當學習。世界永遠是太平盛世!淨空今年八十六,暮年之人,有心無力矣。惟願有仁人志士發此大心,成就此無量功德之大事業,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斯人即是佛、菩薩、救世主再世。
結語
在座的諸位仁者大德,都是從事教育的專長人才,負有為人類社會培養優秀棟樑的偉大使命。淨空虔誠至心希望大家發心學習《群書治要》,學習老祖宗修身濟民的大智慧,然後廣為弘揚,培養後學,功德無量!將來我們希望建立一座衛星電視台,每天二十四小時向全世界播放《群書治要》的教學課程。果能如此大力弘揚聖賢教育,相信不久的將來,全世界人類都會覺醒。這一切都有賴大家共同發心,攜手努力。祝願此一大事因緣早日成就,大同世界早日來臨,淨空今日在此代表一切眾生祈請!感恩大家!謝謝大家!
祝願
馬來西亞政府領導人 政躬康泰 國豐民安!
諸位仁者吉祥如意 法緣殊勝!
榮譽博士 釋淨空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主席
澳洲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
附:納吉首相在去年漢學院的動土典禮中致辭之英文原文: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laysian Academy of Han Studies (MAHS) will help impart an education concept that not only promotes academic excellence but also positive values which are greatly needed by mankind, said Prime Minister Datuk Seri Najib Tun Razak. 【Source: Bernama, MELAKA, Oct 13, 2011】
十二德目與我們的生活
一、十二德目釋義
儒家教學的宗旨就是「五倫五常」,五常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再發展就是八德。八德有兩種講法,第一種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第二種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我們把這兩種講法合起來,除掉重複的,只有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是性德。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處事待人接物不能違背這十二個字,要與它相應,性德就顯現了。
修德就是跟倫理道德不相應的這種妄想習氣放下,捨棄掉了,性德就現前了。可見,中國老祖宗千萬年教學的總綱領,最高的指導原則,佛法講大總持法門,在中國就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你要真的做到,你過的是天人快樂的生活。如果你要能看破放下,你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哪有不快樂的道理!哪有不自在的道理!
孝
「百善孝為先」,孝是根本。我們今天修學這麼困難,原因就是對孝親尊師一無所知,修什麼樣的善行都不能成就。一個人沒有孝行,他做的善再多都是假的,就好像花瓶裡面插的花,插得很多、很美、很漂亮,沒根,幾天就枯死了。所以孝是性德第一德。
孝是什麼意思?孝的含義不可思議,中國文字充滿了智慧。中國文字之美、文字之善,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不能夠相比的。孝是會意字,這個字的造型,上面是老,下面是子,這是指兩代,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現代人講代溝,中國教育裡沒有。沒有教育就有代溝,有良好的教育,代溝就沒有了。上一代跟下一代緊密結合在一起,上面還有上面,下面還有下面,過去無始,未來無終。
明白這個意思,你才明白為什麼要祭祖先?為什麼要慎終追遠?因為它是一個整體,不能夠缺的。這是從縱的方面講,我們能夠在字面上很明顯看出來。還有無形的是橫的,從有形跟無形合起來看,這個字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整個宇宙法界虛空界一切萬物跟我是一體,是我的自體,讓人看到這個符號就能體會孝是這個意思。孝以宇宙萬有一個共同生命體為本,不是以個人為本,個人只是本體裡的小分子而已。老子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就是以為根本的理念。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孝的文化,以孝為本體。
中國傳統文化講體、宗、趣,從孝延伸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宗;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趣。大乘佛法講體、相、用,「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是自性,自性是從體上講,宇宙是從相上講,大慈大悲是從作用上講,中國的老祖宗講的跟大乘佛法相應,所以孝就是實相。由此可知,佛法不是迷信亦不是宗教,是究竟圓滿的教育。
我們如何看待一切眾生?年齡跟我父母差不多的,「事諸父,如事父」,把他看作是自己父母一樣的恭敬孝順;看到兒童跟自己兒女差不多大的,都是自己的子女。到什麼時候才知道真的是一體?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不瞭解事實真相。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真相大白,然後知道原來孝就是愛。愛人是愛自己,愛自己就是愛人。
夫子說「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孝」包含著自性的萬德萬能,所以一個人德行的啟發一定從孝下手。盡孝就是自性性德的圓滿流露。如果我們從事相上來講,五倫、八德統統包括在內,少一個,孝道就不圓滿。
佛法講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五個,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條都具足其他四條。譬如「真誠」,真誠裡頭有清淨、有平等、有正覺、有慈悲,少一個,真誠就有欠缺,就不圓滿了;講「慈悲」,慈悲裡頭一定有真誠,有清淨、平等、正覺。舉任何一個例子統統包括,這叫圓滿。
所以圓滿的性德,看用在哪方面,譬如在五倫,用在父子,就叫做「親」,用在君臣,就叫做「義」;用在夫婦,稱為「別」;用在兄弟,稱「有序」,長幼有序;用在朋友,稱「信」。名詞雖不一,實際上都是這一個「孝」字的延伸,根就是一個「孝」字。
十二德目「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都在這個字裡面,看用在哪方面,我們就用哪個字來表示,實際上就是這一個字。由此可知,孝道是大圓滿的大根大本,教育也是從這個地方建立的。所以嬰兒從小培養他孝,愛父母。父子有親這個親,從嬰孩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你就能看到。
他喜歡父母,他愛父母,父母在這個時候無條件地愛他。這一種父子親愛,怎樣能夠永恆的保持,永遠不變,這就是教育,這叫孝道。中國古聖先賢就教這一樁事情,這是所有一切人倫的根本。只要人對父母的愛心永恆不變,他就會愛兄弟、愛妻子、愛親戚、愛鄰里鄉黨、愛朋友;忠君愛國,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都是孝道教育的成就。
地藏菩薩就是代表大孝,修行要從這裡開始,從孝親下功夫,不孝順父母,怎麼能成佛作祖?對一切人、對一切事絕對沒有邪念。在家是孝子,在社會是好公民;在學校是好學生;無論在什麼場所,都是好榜樣。
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永恆不變,給社會做個好樣子,人家都會稱讚。這不但養了父母之德,也能夠教化眾生行孝,這不正是自行化他嗎?如果自己不能行孝,天天勸別人,把孝道講得天花亂墜,那沒用,沒人相信!必須是自己做到讓別人看到,別人受你的影響,從內心裡面真正感動,才會向你學習。
悌
孝是孝養父母,悌則是弟子、學生如何奉事師長,中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孝道跟師道的基礎上。孝是性德,是兒女對父母的愛,從孝演變出來的悌也是性德。什麼是悌?把孝落實在奉事兄長上就叫做悌。悌是要尊重、敬愛年齡比我大的兄長。
兄弟和睦相處,是悌道,延伸出來就是尊敬長輩,人要懂得孝親尊師。展開來是平輩,我們在社會上跟平輩怎麼相處?同樣是敬愛。不敬重老師,跟長輩處不好(不是自己的父母)不悌;兄弟姊妹之間處不好,不悌。
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上兄弟姊妹,把至親骨肉忘掉了,為爭財爭利上法庭,反目成仇,我們該怎麼做?人家要,我們歡歡喜喜讓給他;鬧上法庭,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別人爭,我們讓,我們懂得命裡有的丟不掉,這個地方捨掉了,那個地方就來了,來的比捨的一定還要豐富,好像有利息一樣。所以不要爭,要忍讓、和睦相處。今天中國所提倡的和諧社會也是悌道的延伸。
在世間,人天福報,美滿幸福,根在哪裡?根在孝悌,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孝道、師道。孝道、師道是平等的,是相輔相成的,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翅,一個不能少。孝是道,悌是德,合起來就是道德。孝養父母是孝,奉事師長是悌。所以聖人之道只是一個孝道、一個師道而已。孝道跟師道相輔相成,孝親尊師,社會才會安定,人與人之間才能和睦相處,人禍可以消除了。
忠
什麼是忠?「忠」是會意,是智慧的符號。這個字的形象,心上有個中,心不偏不邪,這就是忠的意思。盡心竭力,忠於國家,對自己的國、對自己的家都要忠心,都不能有偏心,都不能有邪念。心一偏頗就損己又損人,心不偏頗就能夠大公無私,處處替人著想。有偏心、有偏愛用心就不正。處事待人接物沒有壞心眼,壞心眼是邪,有邪念就是不忠。所以用心,對人事物沒有惡意,就不邪;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不偏。
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那就是忠的意思,忠就是一心、是誠意、是心正,一絲毫不偏,一絲毫不邪,二心就不忠,就有偏有邪了。大乘佛法講的真誠,忠跟誠的意思是一不是二,忠就是誠,誠就是忠。曾國藩先生解釋「誠」:「一念不生謂之誠」。一念不生這是忠,就是真心,所以忠不容易做到,稍有一點偏邪迷了就是妄心。
所以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常常保持不迷、不偏、不邪,心地正大光明,這是盡忠!我們學佛,總結佛陀的教誨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就是忠。對人、對事、對物,用的是忠誠心。不忠不誠,言行自然輕薄,厚重就沒有了。佛菩薩的用心中正,不偏不邪,不落二邊,安住中道。安住中道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下品的忠;平等是中品的忠;覺悟(大徹大悟)是上品的忠。上品的忠是佛,中品的忠是菩薩,下品的忠是阿羅漢。
學佛,能夠把心放在中道上,你用真心,就叫發菩提心,功德就大了。心是真是妄,標準在此地。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到底是真是妄?全都是妄心,我們的心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就偏了,執著就邪了。中住是真心,我們本來用心全是中住,現在不能中住,偏了。能認識到這點就是覺悟。 如何保持我們的覺悟?就是要真正把它做到,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憑良心、大公無私,就是盡忠。
從世間人講盡忠,不是忠於一個人,而是忠於職守,忠於本分,忠於義務、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忠於社會。應該做的事情,一定盡心盡力做好,這叫盡忠。
從佛法來講,佛法非常肯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你能不盡忠嗎?你能不全心全力去照顧嗎?所以世出世法,真正做到究竟圓滿都是如來果地上的,不是佛菩薩做不圓滿,什麼原因?就是用心不同。佛菩薩用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去做,沒有一樣事情不圓滿,盡善盡美。所以我們要學佛、要學菩薩安住中道,以這個存心對待萬事萬物,這就是盡忠。
信
「信」是言而有信,講信用,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言而有信的人做事情負責任,說到做到,絕不欺騙別人,這樣的人會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幫助。孔子講「人無信不立」,老祖宗把信放在道德的最底限。一切法都從信德成就的,沒有信,什麼成就都沒有。
遍法界空界一切諸法是自己心現識變的,所以頭一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來是聖賢,相信自己本來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為我們本來是佛,所以現在要發心作佛,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第二則信他,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本師為我們介紹的阿彌陀佛。世尊給我們的教誨,我們沒有疑惑。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教誨,我們沒聽到、沒看到,而是由釋迦佛為我們轉述,我們能相信、接受,這叫信他。第三個信事,第四個信理,第五個信因,第六個信果,信因、信果,自他、事理、因果這叫六信。有這個信德,信是自性裡面的德,道家講道德。道的意思,佛家講的自性,自性起用就是德。
所有的德行統統是建立在信德的基礎上,一切法都從信德而成就的,沒有信德什麼都不能成就。信根要是壞了,性德就沒有了。沒有信,什麼成就都沒有。所以,佛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入道的根源,世出世間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生的,沒有信心就生不出功德。
你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信心跟你的成就決定成正比例。對古聖先賢沒有信心,孔子、釋迦佛來教你也沒辦法。為什麼?沒有根,不會發芽,不能成長。如果能信能解,你的福德現前。福德是什麼?你真幹,能行、能證!具足這種條件,遇到緣分,你就能成就。
今天世界上災難頻繁,山崩地陷,什麼原因?信心沒有了,是懷疑造成的。所以貪瞋癡慢疑,五惡、五毒,它給我們帶來災難。懷疑,應對身體是免疫系統壞了,免疫系統就是抵抗力,沒有抵抗力,一切病菌都會感染。人對任何事懷疑。抵抗力就沒有了;信心堅固,就有抵抗力,什麼細菌侵犯都不在乎,都不會受傷害。所以信心多重要,信是萬德之根本。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根本動搖,信德失掉了,所以世出世間聖賢之法全部都消失,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大事。沒有聖賢教誨,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片漆黑,無所適從,於是人隨心所欲,任意所為,什麼業都敢造,果報現前才後悔莫及。真的是遭大難!
所以我們學習要從信開始,從這奠定基礎。為什麼不信?懷疑。現在人受了科學洗禮,科學頭一個就教你懷疑,對祖宗懷疑、對父母懷疑、對聖賢懷疑、對佛菩薩,沒有一樣不懷疑。如何能夠斷疑生信,那得要教。可是教有條件,如果他沒有誠信心、沒有誠敬心,什麼都學不到。聖賢教育是心性的教育,心性最重要的第一德還是信。信要是沒有,全部都沒有了。這怎麼能入門?入不了門。
如何來示現?我們學老祖宗,真信,不懷疑。我們把信心建立起來,對佛菩薩不懷疑,對老祖宗不懷疑,對現在科學、哲學也不懷疑,對任何人都不懷疑。為什麼?我們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相信「人性本善」,我們的信心建立在此基礎上。
真有信心的人,就能得到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活得快樂,幸福自在!人生最高的享受,肯定是立足於與人無爭,於世無求,知足常樂!煩惱,年年減少,智慧年年增長。雖然是布衣、小百姓,無足以道的這麼一個身分,可是智慧現前,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講的性相、理事、因果都很清楚、都很明瞭,人怎麼會不快樂?怎麼會不幸福?所以要怎樣化解現在社會的危機,怎樣救自己,讓自己身心健康,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滿,快樂人生?要把信心找回來,要相信老祖宗,要相信古聖先賢,要相信佛菩薩。
禮
「禮」,是約束身體行為的標準,一舉一動、一言一笑要合禮,佛門講:「不犯威儀」,這個威儀就是禮貌、禮節。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過去的社會如果不懂禮,沒法立足,所以中國自古以被稱為禮義之邦,人人都知禮守禮。懂禮、守禮的人、持戒的人,人人都歡喜親近。一個人要做到跟一切人接觸的時候,別人歡喜你、不討厭你,你做人就成功了。所以禮節是我們要學習的。
禮是有節度的,禮是社會的秩序、規矩。人是社會行為的動物,如果沒有規矩就亂了。所以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弟子規》是家家都要共同遵守的一百一十三條規矩,每一家還有不共的,因為家裡經營事業不一樣,或者是研究學術門派不相同,都寫在自己家譜裡共同遵守。
日常生活不可以亂。穿的服裝,顏色不一樣,繡的花紋不一樣,代表的輩分不相同、級別不相同。位卑要向位高的人行禮。你看中國歷史的每個朝代的「禮樂志」,要求全國上下,從帝王到庶民,應該遵守什麼規矩都記載在內,這叫治世,有禮樂治天下。如果禮樂沒有,這叫亂世。從滿清亡國到現在,一百多年,沒有禮樂,沒有定出禮服。現在人穿什麼服裝?重要的宴會,穿西裝,我們老祖宗看到搖頭,怎麼被外人同化了,自己沒有禮服了。
今天的法律也包括在禮裡面,所以禮的範圍非常廣大。人人能守規矩、守禮、守法,大家就可以和睦相處。譬如人與人相見,相見有禮,最恭敬的禮是三鞠躬。學佛人只有對佛像才行跪拜禮;對人,從我們不提倡,合掌三問訊是最敬的禮。佛法要走上現代化、本土化,才容易推廣,大家才願意入佛門來學佛法。有很多人看到學佛的人見到法師都要跪拜,他不學了。
我們對禮的把握不能恰到好處,就會把許多人擋在佛門之外!如果是合掌三問訊,他說「這個我也可以」,你就帶許多人入佛門了。所以禮不能不到,也不能過分,要恰到好處。如果超過節度,就是諂媚巴結,也不合禮;如果不及,顯得自己傲慢,一定要符合節度。
我們現在跟一切善友往來,要行什麼禮?如果是出家的大德,用「頂禮雙足」是可以的。但老和尚一定跟你說「一拜」,老和尚叫你一拜你就一拜,你如果拜兩拜就顯得巴結了,就不合禮。老和尚不說「一拜」,你也拜一拜,這是合禮的,為什麼?我們只有拜佛像才三拜,拜人只一拜。
行接足禮也要看在什麼處所、在什麼時間,一定要觀察清楚。譬如老和尚在吃飯,這時決定不拜;他在休息、睡覺也不拜;他在忙事務的時候,不拜。有時節因緣的,錯了都是失禮。不在佛門在其他場合,見到老和尚,只問訊,不拜,絕對不要以為這是對老和尚不尊重。
可見得「懂禮」相當不容易!雖然我們現代這個社會不講禮了,人和人之間的交往疏忽了禮節,可是我們以禮對人,人家都歡喜,並不討厭。由此可知,好禮是天性,絕對不是孔子、孟子想出來的一套辦法,它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自性本具的德行。
「性德」是個抽象的名相,它從儒家的禮、佛家的戒律顯示出來;禮與戒都不是聖賢制定的,而是古聖先賢心行自然的流露。所以明心見性的人對人事物,自然具足禮貌。如果沒有禮貌,這是凡夫,無禮就是將自己的本性迷失了,所以表現出來就與禮法相違背了。
所以人與人相往來第一個就要懂得禮敬,才能和睦相處,化解衝突,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弟子規》是最基本的禮教,禮的精神是恭敬,對人事物平等的恭敬心,用最恭敬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這是真正有禮。
義
仁義是儒家的核心,孔子代表仁,孟子代表義。義是什麼?無論是為自己,或者是為別人,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不違背道理這叫義。「義」是盡義務,為一切眾生服務,決不求果報,不求報酬,不講權利;義者循理,遵循正理,遵循大自然的規則。中國人做事情,無論是為自己,或是為別人,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在什麼地位、什麼身份,應當做哪些事情,循規蹈矩,盡心盡力做好,也就是所謂天理良心,處事待人接物利益眾生,不能夠傷害眾生,這叫義。
幫助別人,為社會大眾服務,不求報償,這叫做義務。我們現在講做義工,義工就是不要報酬,義務,應當為社會、為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就是道義。我們在社會上,無論什麼身分、地位,用財力、勞力,或是智慧,或者三個都用,盡心盡力,全心全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不計較報酬,也不計較工作環境,這就是義!這是應該盡的義務。
如今的社會只講法,沒有情、理,自以為聰明的人鑽法律漏洞,這就是沒有義;做多少工作都要計算代價,是商業行為,這也沒有義。中國古人講義氣,「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現在這個社會有這種觀念的人,很難找到了,都講利,人情焉能不冷漠?世界焉能不亂?現在很多公司都是利害的集合,上有老闆、下有員工,不是親情的組織團體,之間利害要是出了狀況,公司馬上就破產。現在的員工,如果老闆經濟有了困難,周轉不靈,一個月、兩個月工資沒有發,員工馬上就要包圍工廠,公司馬上就垮掉。這是道義沒有了,沒有相憐,都是互相對立,都是利害的關係。
如果公司所有人都能明白義理,能守住重義輕利的原理原則,能把父子有親的這種愛表現在上級跟下級的關係之中,彼此互相憐愛、包容、關懷、照顧,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團體的每一個人,尊重團體、愛團體,不毀謗、傷害團體,這就是有道義的團體!這樣的公司就能有義且有利,就能給世人做個講義、行義的好榜樣。心裡存義,做出道義、仁義、情義、恩義的形象來影響社會,廣度眾生,讓眾生迴歸道義。都能把它做到,就是現代能盡義務的聖賢君子。
經典裡稱諸佛菩薩是大德,他們自己生活需要非常簡單,三衣一缽,過最簡單的生活,對社會卻作最圓滿的貢獻,他們是義務教育工作者。不求報酬,不求果報,值得社會大眾尊敬,成為社會大眾的好榜樣。釋迦牟尼佛、孔子,他們對社會、對眾生、對現前、對後代都盡了義務。
天人導師是一切眾生對如來的尊稱,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出家身份,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在中國,孔子也是做這樣的示現。我們今天發願學釋迦牟尼佛、學孔子,就要像佛,像孔子一樣,在這一生當中,在社會大舞台裡面,好好表演,把佛法裡的三福六和、四攝六度、十大願王表演出來,把儒家的倫理道德表演出來。能把這台戲唱好,我們就是真正儒、佛的弟子,是真正儒、佛的傳人。
經不是念的、不是講的,是要去做的。做起來不認真努力,當然就與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產生衝突。化解衝突,從哪裡做起?從化解內心衝突做起。我們的煩惱習氣肯定跟儒佛的教誨產生衝突,怎麼樣把自己的衝突化解,這就叫功夫。
修行的功夫,一定要做得徹底,真正捨棄自己的煩惱習氣,完全隨順孔孟的教誨。孔孟教誨的書就是劇本,我們上台表演,總得要依劇本,總不要劇本,愛怎麼表演就怎麼表演,那就不成體統了。按照佛經來表演,那你就是佛菩薩;按照儒書來表演,那你就是孔孟;這就是真正的道義!
廉
廉是廉潔,廉潔就不貪汙,不取分外之財,不占別人一點便宜。中國從漢朝以來,兩千多年中國帝王選拔官員就兩個條件——孝、廉。
知道節儉是美德,日常生活當中,守本分,一飲一啄不浪費。過一般社會最低水準的生活,習慣清苦的生活,不追求奢侈,我們過一般社會最低水準的生活,遠離奢華;要常常想到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饑餓的邊緣,他們沒有食物吃,沒有衣服穿,沒有房子住。現在這個世界,每一年餓死的人還有很多。我們喝一杯水,吃一碗飯,有沒有想到他們?所以要珍惜這個緣分,拓開心量,常常想到這些苦難的眾生,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
物品要懂得節省,不隨意丟棄,物力艱難,來之不易。拓開心量,出家人不貪圖別人的供養,不貪圖享受,把多餘的用來供養、照顧社會苦難眾生,自己身心清淨,體力自然充沛,粗茶淡飯就足以維持身體健康。
生活清苦一點好,心裡沒有貪瞋癡慢,沒有病毒,沒有自私自利,對外面的感染就有抵抗力!佛法在行不在說!一切要做出來,表演給大家看!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沾染,默默去做,「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自自然然有收穫。勉勵自己盡形壽要這樣做,人家看到你廉潔,深受感動,回頭向你學習,這個感化就產生效應。
恥
「恥」,是知恥、羞恥、慚愧心。慚愧在中國道德來說,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問心無愧。慚就是良心,是對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問問自己,能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愧是外面輿論的批評。內不違背良心,外面就不會有輿論的批評指責,這就是知恥。知恥是規範自己的行為,所以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想想如不如法,反省這樣做能否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自己的天良?能否不讓別人批評我、指責我?用內外的力量約束著自己。
如果是無慚無恥的人,做惡事不在乎別人批評,只顧自己的貪婪欲望,根本不理會什麼倫理、道德,那就是無慚無恥。所以善護諸根,要靠慚愧,要靠知恥的心。
慚愧是性德,知恥是性德。在佛法講,阿羅漢以上,超越六道輪迴,才算是具足慚愧,真正知恥。本性本善,本來成佛,我們現在卻受到這樣嚴重的污染,別人都成佛了,我們卻墮落在六道輪迴,迷失了自性,還在當凡夫,那就是奇恥大辱!
所以我們應該知恥,好好懺悔改過,否則怎麼能對得起自己的本性本善?怎麼能對得起自己本來是佛?怎麼能對得起父母老師,怎麼能對得起佛菩薩,怎麼能對得起一切苦難眾生?我修成才能幫助他;我修得不好,他天天在期望著我們幫助他,救苦救難,我們怎麼能對得起他?所以人要有恥辱心,就有救。
知恥的人,「知恥近乎勇」。人,為什麼他能夠勇猛精進、發憤圖強,那個力量從哪來的?這個力量不外乎知恥,這個力量推動他,這是他精進的動力。佛家講「勇猛精進」,儒家講「日新又新」,誰能做得到?知恥的人能做到。能知恥,當然就能夠發憤、勇猛精進,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
世間善根有三個:無貪、無瞋、無癡,世間一切善法的根就是不貪不瞋不癡,佛法修行當然要具足世間的三善根,沒有世間三善根不能修行,在三善根當中還要有一個特殊的善根:精進不懈。看到有一個眾生還沒有覺悟、還沒有成佛,覺得那是我的恥辱,這就是見性的人跟不見性的人不一樣的地方,沒有見性的人在迷,不知道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相,所以他的思惟是侷限的,不是圓滿的;見性之後,知道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相是一體,《華嚴經》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一個眾生沒有成佛,性德不圓滿,這就是恥,然後你才曉得這些諸佛跟法身菩薩為什麼跟十法界眾生感應道交。使得那初學佛的學人,初發心的學人,感恩的心油然而生,知恥、慚愧心當然也就生起來了。唯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依教修行,感激佛菩薩、感激老師、感激一切善友的恩德,所謂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自動自發去做。所以知恥,是修行德目中非常重要的一條,能成就自己的道德仁義。
慚愧知恥是性德,自性本有,對於不知恥的、不如法的,沒有慚愧心的,怎樣幫助他回歸性德?馬鳴菩薩講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無慚無愧不知恥本來沒有,本來沒有的可以斷,本來有的可以恢復。護法的人,修行的人,對這要有堅定的信心和認知,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恢復性德。現在這個社會,恥這個字沒有了,所以大家敢胡作妄為。要挽救現在的社會,最重要的,要提倡知恥!人只要有慚愧羞恥心,自然會守禮,自然能夠盡義務,自然能夠廉潔,自然會從迷回頭皈依覺。如果希望社會和平,希望化解災難,把知恥心找回來就真有效了。
仁愛
「仁」,是會意字,仁者二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別人,自他不二。以真誠的心,仁愛的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就不可以叫別人做,愛人如愛自己,仁慈博愛,這叫仁,仁者愛人。愛人,就是親愛的擴大,擴大到「凡是人,皆須愛」。
比如古老的夏威夷他們治療疾病的方法,不必跟病人接觸,不需要見面,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用意念治他的病。而且方法很簡單,頭一個就是我愛你,就是仁,然後講對不起,請你原諒,謝謝你,就這麼四句話。心裡沒有雜念專注觀想,把病人跟自己當作是一體,愛他如愛己,然後用極善的意念,把自己的器官細胞裡頭的病毒統統清洗乾淨,恢復健康,那個人的病就治好了,這是醫者和病人所起的最自然的心電感應。
現在人可憐,不知道愛自己,更不會愛人!不知道守住自己的本善,這是不自愛。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變成凡夫造作罪業,這不自愛。人不自愛,就不會愛人,自愛才會愛人。愛人從愛父母、妻子、兒女、家親眷屬開始,慢慢再擴大,擴大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
在佛法講,不但愛人,還要愛樹木花草、愛山河大地,對待萬物,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像天、地一樣沒有一絲毫私心,沒有一絲毫分別、執著,平等的照顧一切眾生,愛遍法界虛空界。人懂得愛人就不會害人。今天的人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是愛心完全沒有了。仁愛之人大慈大悲,心裡沒有敵人、沒有冤家對頭。大家都來推行仁愛,社會就會祥和,問題就能化解,衝突就沒有了。
和平
中國人講,和平、和睦、和光、和諧、和敬、和善、和親、和順、和悅、和中、和融、和合、和禧,和是因,平、睦等皆是果。我們也常講和平安定,先要和氣,和是因,平是果;平是因,安是果;安是因,樂是果,和平安樂。所以佛教給我們六和敬,祖宗教給我們仁愛和平,和平底下就有安樂。要想心安得先要心平,心平之後就得到安。
我們現在不平,怎樣才能讓它平?平上面有和,跟大眾相處要能和。佛教我們修「六和敬」,這是佛法戒律的根本戒。六和頭一個「見和同解」,這用現在的話說建立共識,和是從這個地方紮根的。有共同的看法、共同的想法,在這一生當中有共同奮鬥的目標、方向,這是和的基礎。
第二個「戒和同修」,守法、守規矩,不守法不行。規矩,在中國五千年來每個家族的規矩就是家規,家規的集大成就是現在我們學習的《弟子規,也是各個不同族群家規裡面共同必修的科目,流傳了五千年。這五千年來,中國歷史長治久安。很不幸現在這一百年,中國人生活得非常痛苦,什麼原因?把老祖宗的成法疏忽、放棄了,苦難來了。如果依照老祖宗成法規規矩矩,肯定整個世界亂,中國不亂,整個世界人苦,中國人享樂。在古時候讀書的人,一生奮鬥的目標可以說是代眾生受苦,希望我多受一點苦,眾生少受一點苦,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
古德所說的「學問深時意氣平」,這個人的學問、品德到一定的程度心平氣和,對待任何人都謙虛恭敬。我們看孔子、孟子、釋迦牟尼佛,即使是對待乞丐都尊重,為什麼?他是人,有人格,有人性,是值得尊敬的。他今天落到這個地步,那是不善業的果報,他的習性不善,他本性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從本性上看是平等的。在佛的心目當中跟一切大眾平等,所以自然謙卑,自然尊重別人、愛護別人、關懷別人,別人有苦難,哪有不援手幫助的道理!這是和諧社會的根。
「身和同住」,大環境來講,大家同住在地球上;小環境來說,同住在一個城市,一個鄉村,乃至於更小,同住在一個道場,大家要各自約束自己言行動作,要規矩謹慎,不影響別人,給大家一個好的修學、生活環境。「口和無諍」,沒有爭論。「意和同悅」,每個人都歡歡喜喜,法喜充滿。「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是平等的。
一個團體,真正做到六和,大家心就平了,心平之後就得到安,安了之後就得快樂,安樂,佛法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就真正得到。大經題目叫「平等覺經」,平等就覺了,覺就平等,和是平的前方便,由此可知,覺才和,和就是覺,不和就是不覺。和、平等、覺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與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和,和沒有爭、和沒有界限,有界限必定有爭執。所以真正要得到一生的安樂,從哪裡做?從六和敬修起,以六和敬修平等心,才真正得到安樂。所謂是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就安了,安當然就達到和平,安和樂利。
二、在生活中如何落實
中國古聖先賢有智慧,找到了做人的根本,我們把它歸納成三句話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如果誰把這十二個字全部落實了,這個人就是聖人,這個人就是佛。佛法的根本是什麼?以慈悲為本。這個本有十大綱領,就是十善業道,十善的每一綱具足十目,十目展開為一百條,一百條裡每一條又衍生十條,重重無盡。
小乘的三千威儀是圍繞十善業道展開的;大乘菩薩的八萬四千細行,也是圍繞十善業道展開的;三千威儀是小乘行者的方便究竟,八萬四千細行是大乘菩薩的方便究竟。如果用中國古聖先賢的這十二個字來進行對比,這十二個字一展開,原來就是菩薩的八萬四千細行。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菩薩慈悲的體現,這三句話十二個字便是我們的紮根教育。
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什麼?很簡單,幾千年來都沒變,這個總綱領只有四個項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千萬年傳下來就這麼一點東西。儒家的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於後代的《四庫全書》,說了什麼?絕對沒有離開這四科十二個字的範疇。中國幾千年的教學,祖宗世世代代的承傳就是這四個科目,從來沒有改變過。如果重視落實這四個科目,社會就一片祥和,災難就能得到化解。正如佛經所言:「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我們的心態好,念念不離開這十二個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違聖訓,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這十二個字,與佛教經典、與其它宗教的典籍,涵義完全貫通。十二個字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愛。佛家不說愛,叫慈悲,慈悲就是愛。為什麼佛不說愛而說慈悲?因為世間人的愛包含七情六欲,受情欲的牽引很容易失去理智,墮入生死情網,所以佛不講愛而講慈悲。慈能拔苦,悲能予樂,有情有義又有理智。
其它宗教典籍中我們常能看到「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這個「愛」就是佛家講的慈悲,而不是俗世間的人毫無理智的感情用事。譬如《古蘭經》在重要經句前面都會講到「真主確實是仁慈的」。仁慈是智慧、是理性,不是盲目的感情發洩,而是性德的核心,一切賢德都是從這裡發源光大的。
人能夠自己護持賢德,便叫自愛。什麼人能真正做到自愛?嚴格地說來,只有佛教的法身菩薩能百分之百地做到自愛。以《華嚴經》為例,初住菩薩做到了自愛。他知道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不再追求名聞利養,不再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不再為身體造業。在我們修學的階段,愛欲降溫了,就能小心護持自己的性德,就能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
這十二個字的核心就是愛,十二個字每個都與愛緊密關聯,是愛的拓展和延伸。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懂得這個道理,才會懂得中國文化,才會懂得中華民族。
許多外國人研究中國歷史、研究中國文化,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尤其是湯恩比博士,他是英國的歷史哲學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真是推崇備至,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他的話證明中國人有智慧,證明中國人懂得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效。
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是什麼?就是「父子有親」,這種親愛,就是性德的核心。教育的第一個目的,就是保持這種親愛在一生當中都不會變質;第二個目的,是把這個親愛發揚光大,從愛你的父母、愛你的兄弟,擴大到愛你的家族、愛你的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民族,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把這個愛擴大到一切層面。
老子講「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佛家講得更究竟圓滿,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遍法界虛空界,包括不同維次空間的一切物命,跟我們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要愛所有的動物、愛所有的植物、愛山河大地、愛虛空法界,確實是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比「凡是人,皆須愛」的範圍不知道要大多少倍!
十二個字,「仁愛和平」,這是道德的制高點。十二個字就像十二層大樓,根基在哪裡?根在孝,孝是第一層;悌是第二層,和平是最高層,它有根、有源、有基礎。
《觀無量壽經》,淨業三福頭一句是「孝養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師長」,可見孝親尊師是學佛的根基。如果這兩句沒有,學佛便沒有根,怎麼會有成就?中國人能夠立國五千年,根深蒂固,靠的是什麼?孝悌而已。雖然這一百年來被疏忽了,但根本有沒有動搖?我們在湯池辦學的實驗證明,我們的根在,根深蒂固,人是非常好教的。
現在世界上這麼多災難,科學技術要負很大的責任。不知道整個宇宙是一個有機體,幸虧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了,要不發現,佛教永遠被人家看作是迷信。現在知道了,樹木花草是有機體,它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那你隨便去砍伐它,它能不恨你嗎?你愛它,它歡喜你;你隨便糟蹋,它恨你。
恨你它就報復,長出來的東西都有毒,你吃了就會生病。山河大地也有靈性,它與人類是統一的、全息的、有機的。譬如說你去挖礦,淺一點挖無所謂,你能得一點受用,要是挖得太深,不跟它商量,我相信它很不高興,它不高興那個身體晃一晃,地震災難就來了。從這個地方就能聯想到,我們老祖宗真的有智慧,老祖宗要墾山時,先要去拜祭山神,真不是迷信,有大道理在。
佛教導我們,要砍幾棵樹蓋個小茅蓬,三天之前你就要去祭拜那幾棵樹,要去修供養,誦經念咒迴向,請其搬家,三天之後再來砍這些樹。佛說得很清楚,樹只要高過一個人,就有樹神。現在我們知道有這麼回事情,對它就要有禮貌,要尊重,我們愛它,它也愛我們,大家都不會出亂子。
現在的人迷信科學,對老祖宗完全不相信了,以為「人定勝天」,為所欲為,倒行逆施,結果怎麼樣?災難頻繁。我們希望量子力學盡快發展,三、五年當中普及到全世界,讓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物質現象統統有精神的作用,統統都是受想行識的體現。
我們在澳洲有一個很大的菜園,種的品種很多,樹木有三十多種,水果年年豐收。我們對這些蔬菜、花草、樹木恭敬供養,照顧得很用心,每隔一個小距離都放一個念佛機,整個菜園、樹林中都能聽到佛號。我們不用化肥、不用農藥。
用化肥、用農藥對不起植物,為什麼?你拿化學品去害它,它長的時候就有毒,人吃了就會得病。我們不害它,它也不會害我們,它比我們附近那些菜農的蔬菜長得更好,菜農們到我們這邊來參觀,問我們為什麼會種得這麼好?我們就告訴他,不用農藥、不用化肥,用阿彌陀佛念佛機來供養它們。
我們不施農藥,有沒有小蟲?有。對小蟲,我們劃一個小區,種一些菜專門供養牠們,牠只吃那一塊,隔壁這邊牠不來,所以小蟲比人好相處,很守信用。小鳥也是如此,我們的果樹,用不著包起來,我們跟小鳥也有約,我們每一個品種的果樹都會有一、二棵留給小鳥,讓牠專門到那邊去吃,都很遵守約定,沒有指定的果樹,不會來吃,所以我們年年豐收。
我們共存共榮,和睦相處。這些小鳥、小蟲都很快樂,我們保護牠,牠對我們也很尊重,你說這多好!不用化肥、不用農藥,我們對得起大地,這個大地保佑了我們,對我們有恩。如果我們用農藥用化肥,是毒害大地,也許今年種的東西好像不錯,但過二、三年就不能種了,為什麼?土地中毒了。誰造的業?自作自受。
現在人不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信聖賢、不尊重他人,而且不尊重動物、不尊重花草樹木、不敬畏山河大地,反而任意殺害破壞,所以出了這出了這麼多亂子。
真學佛的人,頭一樁事情,是把貪瞋痴打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輩子為我們作示現,生活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快樂無比。一個人何必希望擁有那麼多的財富,那叫糊塗!
財富是你的嗎?錢在你身上口袋裡是你的,不在你口袋裡就不是你的;你身上穿的衣服是你的,不穿在身上的就不是你的;你住著這個房子,這房子是你的,離開這個房子,這房子就不是你的;錢放在銀行裡不用,也不是你的,何況遇到銀行倒閉、金融危機這樣倒霉的事。
你要能常作如是觀如是想,你就知足常樂了。什麼東西是真的?積功累德是真的,是生生世世的福田。你能孝順父母,你能尊重長輩,你能愛護一切眾生,這個功德永遠不會丟失,真正屬於你自己。其牠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智慧的人能夠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快樂每一天。
這四科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精髓,這是中國千萬年世世代代傳的國寶,這是中國歷久而不衰,永遠不會滅亡的道理。
你用在自己身上,你是聖人。堯舜禹湯,這四樣他都做到了。還有一些欠缺,不圓滿,是賢人。能夠做到三分之一,做到一半,君子。統統都沒有了,在佛法叫凡夫,六道凡夫,全沒有了。所以,這四科統統做到,身心健康;家庭落實,家庭美滿幸福。
用它來經營一個公司,那就是現在日本的稻盛和夫。用在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大治,太平盛世就出現了……由此可知,八德是齊家平天下之根本大法。孝悌忠信齊家,仁愛和平平天下。願天下人,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學習傳統文化的次第
在國外我到處勸人學中國文言文。為什麼?這一套《四庫全書》是寶!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你有能力看,你就是帝王師。如果讀的人多了,講解的人多了,每天在電視台講解,全世界人一起來學習,那二十一世紀就是中國人的世紀,是中國人文化的世紀,中國文化帶給全世界繁榮、興旺、安定、和諧,確實能化解一切衝突,好事!難不難?不難。
我想起來,從哪裡學起?從認方塊字開始。中國字一共多少個音?四百二十個。一天學四個,一百天就學會了。一個音有平上去入,由一個音變成四個音。音總共四百二十個,平上去入,是乘四,一千六。做成小卡片,可以帶在身上,用小盒子裝,一盒四百二十張。你一天念四個,一百天就把中國字認識了。
你對它產生興趣了,再學中國的文字學,學《說文解字》,這字為什麼這麼寫法?它代表什麼意思?你就懂得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文字非常有藝術價值,你就會對它產生歡喜心。所以外國人學三年,我們學兩年就行了,再用一年的時間去背一百篇古文,就成功了。古人已經把契入《四庫全書》的方法做出來了,《國學治要》就是針對《四庫全書》。這裡面收了很多好文章,它是從《群書治要》理念得來的,把《四庫全書》裡最好的東西節錄成一部書,就是《國學治要》,重點在治學,(《群書治要》重點在政治、在哲學)。所以,你在那裡頭選一百篇,用兩年的時間背過,金鑰匙就拿到了。不難!
全世界人都學文言文,中國人要不要學?那就看他了。現在非洲小朋友都在學,台灣有一位慧禮法師收養非洲的孤兒,總共三千多人,教他們中國傳統文化。我在馬來西亞遇到他們,他們學得非常好。所以,他們將來要是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把《四庫全書》學通了,將來他們會領導全世界,他們真正有智慧、有學問、有方法。這一群小朋友長大了,可能非洲黑人將來會統治全世界。
所以,從最基本的東西學起,學到最後是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用二十年的時間,十年是奠基,奠定堅固的基礎,再十年,讓他們專攻一門。這個學習的理念,就是佛家講的戒定慧三學。一定要讓小孩開智慧,不是教他學知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現在大家碰到了難關沒法解決的,所以一定要智慧。
恭錄自 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0集)2013/1/6
漢字的妙用和文言文的重要性
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它的特性在全世界獨一無二。中國文字的造字具有非常縝密的六個體例,叫做六書。六書包含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個原則。一個字,你雖然不認識,不知道讀什麼音,可是卻能根據六書的原則想到它的意思,這種智慧符號的功能是外國文字所沒有的。比如篆文的「山」字,它就像山的樣子,「水」,是流水的形狀,一看就明白。
看到這個字就能想到它表什麼意思,這在外國文字是做不到的。特別是會意字,很簡單的符號就能把很深的意思給顯示出來,譬如「思」字,心上一個田字,一格一格的田表示分別;「想」字是心裡有相,在想一個人,心裡有個形相在;「忠」字,心中不偏不邪;「孝」字,上一半是『老』字,下一半是『子』字,表示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孝的道理蘊含其中。再往深處體會,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自己。
由此可知,這個符號,它裡面真正的含義,豎的講無始無終,橫的講盡虛空遍法界,這在佛法講是一切法的總綱領。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是一個整體,決定不能夠分割,這是孝字所含的真實意義。所以中國字是智慧的符號,字字有涵義,看到字就能懂得它的意思,真妙!不能輕易改,一改變它,意思就完全沒有了。
中國文言文言簡意賅,是最優美的書面語言。文言文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也是全人類最豐富的文化寶藏。文言文和漢字六書一樣,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他國家民族沒有這樣的文化。我們的老祖宗看到口頭語言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要找一個永遠不變的方法,把智慧、經驗、理念傳給後人,這就發明了文言文。譬如我們小時候說的口語,現在的年輕人往往聽不懂,而現在年輕一輩人講的話我們老年人也往往聽不明白,這就是口語隨著時代發生變更的現象,但是文言永遠不會變,用文言文寫出的文章,世世代代傳承,哪怕千百年之後看到還像跟古人當面對話一樣親切明白。
發明文言文,把口語和書面語分開,這是中國老祖宗的高明之處,這個發明真正了不起。像外國人,語跟文不分開,一兩百年之後的人就看不懂前人的文章。如古希臘文、拉丁文,只有極少數的考古學家在那裡摸索,還未必能完全瞭解,無法普及流通。為了能看懂,他們的經典世世代代在跟著口語改寫。改寫能做到跟原來一樣嗎?不一樣。所以外國的宗教經典,現在流通的本子跟古時候本子不一樣,因為改寫而變質了,不改就看不懂。唯有中國經典永遠不改,可見中國人的祖先有智慧,從商周時候就把語跟文分成兩條道路,語言隨著時代改變,而文不變,這個方法妙極了。
我們今天能通達文言文,讀《論語》就像跟孔夫子寫信往來一樣,讀《孟子》就像跟孟夫子見面一樣。二千多年以前的書籍,現在讀起來也不至於發生誤解,這就是文言文的好處。中國文化豐富,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經驗的寶藏,一生受用不盡!我們都得認識清楚,人間的寶不是那些古董,而是道德、智慧、學問。真正的寶是典籍,《大藏經》是寶,《四庫全書》是寶,《易經》是寶,這些典籍是有智慧、有大德行的人,千萬年以來智慧的結晶、方法的總匯、經驗的累積。中國的古聖先賢替後世子孫想得太周到了,用文言文這樣一個工具,把幾千年的智慧、才藝、經驗、思想、見解傳遞給我們。
我們一定要掌握文言文,這是通達文化寶藏的一把鑰匙,如果沒有文言文的基礎,這些經典擺在面前我們也沒有能力閱讀。文字是手段、是方法,不學文言文,《四庫》門是關著的,《大藏》門也是關著的,你沒份。如果我們能通達文言文,寶庫的門就能夠打開,寶藏就屬於自己,就能增長學問、增長見識,由此可知文言文重要。如果我們今天把文言文丟棄了,怎能對得起祖先?所以,我們後代子孫要認識、珍惜、愛護它,要把它好好地接受過來,不能讓它斷絕。我們發願繼承這個文化寶庫,自己做榜樣,帶動年輕人來學習並承傳下去。
文言文在八十年前還是亞洲許多國家通用的文字,日本人學,韓國人學,越南人學,東南亞國家有很多人都學。一個人不通別國的言語沒有關係,他可以寫字,可以筆談,因為大家都學文言文,都念中國書。他為什麼要學文言文?可以直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如果通過翻譯,意思就變了。現在的人都不學文言文了,把古籍翻成白話文,可是翻出來味道就不一樣了。古籍的白話翻譯本,市面上流通的不少,很多人在翻譯,翻得都不一樣。看別人翻譯出來的白話文,好像是他吃完之後吐出來再餵你,不是原味,而是他的味道,所以,最好還是學文言文,直接去讀原文,享受原汁原味。
有人認為文言比較難讀,其實這是心理作用。我看過民國初年十一、二歲小學生的作文,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看不懂,為什麼那時候的人能,現在的人不能?不是現在人不能,是現在的人不肯學,只要肯學就不難。外國人都學中文,澳洲總理陸克文,學外國語就選中文,他的中文是在台灣師範大學學的。他不但能看中國書籍,還能看中國古書,非常難得。
還有倫敦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這是歐洲漢學的中心,那些外國學生的中國話講得很好,是標準北京話。他們讀文言文,用中國古籍寫博士論文。我在劍橋、倫敦碰到三個外國學生,其中有一個用《無量壽經》夏蓮居的會集本寫博士論文,另外有一個用《孟子》寫論文,還有一個用唐朝王維的作品寫論文。中國文言文他們懂,一點障礙都沒有,他們是怎麼學的?
其實想學文言文,並不困難,用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學會,兩年專攻。專攻的方法,過去李老師教我們,在《古文觀止》中選擇一百篇,最好是能背誦、能講解。熟讀五十篇古文之後,看文言文就沒有問題了。一個星期學一篇,用一年的時間跟紮根教育一起學,《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一年完成,根就紮下去了,同時就能背五十篇古文。如果熟讀一百篇文言文,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民國初年,小學生寫的文章都是文言文寫的,寫得真好。他們從小就打好了基礎,從小背書,四書五經都會背,所以,《四庫全書》對他們來講一點障礙都沒有,他們寫文言文一點都不困難。而且要背的文章,都在十二歲之前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完成,這樣一來,他們背誦的經典至少有兩千篇,那個根紮得多深!
中國古代教學的方法分成兩個階段,先不講,就教背,背的分量看你的能力。從前的書本非常符合科學,木刻版,一面十行,一行二十個字。無論哪個地方刻版都一樣,說起第幾行第幾個字,每一本書都是相同的,太方便了。中國古書沒有標點符號,標點是自己去圈。小朋友記憶力最好,十二歲之前專注背誦,十三歲之後才給他們開講。這樣,到七、八十歲都不會忘記,寫文章引經據典,隨手拈來,不用翻書。哪像現在這麼苦,用多少參考書,在從前不需要。李老師就受過這個訓練,他寫文章引經據典不需要找參考書,我們很佩服。所以,這個不是難事情,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今天全世界,真正講到智慧,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講的,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在文言文裡頭,在大乘佛法裡頭。《大乘無量壽經》在文學裡面稱為變文,不是正規的文言文,而是當時的白話文,也就是最淺顯的文言文,為的是教大家都能夠看懂,都能學習。學佛的人,如果能把一部《無量壽經》背得滾瓜爛熟,都懂得意思,大概讀佛經就沒有什麼障礙了。但讀《四庫》還有障礙,《四庫》的文字比這個深,所以《四庫》還得從集部裡面去找。也可以選擇《古今文選》,或者《群書治要》。《群書治要》選自六十五部書,都是精彩片段,能夠用這個方法學也能成功,相當於背下五、六十篇古文的分量,今後讀文言文就不成問題。學文言文要真用功,一個字都不能放棄,每一個字、詞都要查資料,搞清楚搞明白。
我知道胡小林居士把字典都翻破了,每一個有懷疑的字,他都要去查注音、註解、名詞術語、典故,費的時間很長。他每一天讀書的時間五、六個小時,處理公司的事情不到兩個小時,讀書要像他這樣讀,得真幹。學習雖然很辛苦,但是非常有收穫,用一番辛苦得來的,根深蒂固。這事不可以不下苦功夫,特別在現在這個時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行!成功!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政權喪失不可怕,中國在歷代兩次喪失政權,元朝的時候,蒙古人統治中國;第二次是清朝,滿清人統治中國,但是文化存在, 並沒有失掉。反而蒙古跟滿清都被中國文化同化,從前是異族,以後漢滿蒙回藏變成一家人。所以教育是文化的生機,不教可不行。
我有理由相信,將來文言文會變成世界語言,跟現代的英語一樣不能不學。憑什麼?憑《群書治要》這部書。這套書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必讀之書。此書是文言文寫成,不學文言文就看不懂。中國千萬年古聖先賢的智慧、方法、經驗、成就,你要不要?如果要,先拿鑰匙,文言文是鑰匙。這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列在第一個項目。同學如果有小孩的,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將來長大之後他會感恩你一輩子。你把中國千萬年祖宗的遺產給他了,他能不感激你嗎?如果你現在要他學這個、學那個,他將來會怨恨一輩子,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從小不教他?把時間精力都浪費掉?
所以現在年輕人掌握機會把文言文學好,將來到全世界去教中國文言文。為什麼?《四庫全書》文言文寫的,佛經文言文寫的,不會文言文沒有辦法直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大乘。中國這些典籍是全世界智慧的寶藏,外國人要知道這是寶,有無盡的智慧,他非學不可。學會文言文,這些寶藏他能受用,幫助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和諧、天下太平。要這個鑰匙,那就要拼命把文言文學好。要不然,一生的學習範圍非常狹窄,只能看別人翻譯的白話文,得不到原味。
中國幾千年承傳文化的工具是文言文,如果我們再不發心教學文言文,將來我們的文化就會失傳。為什麼?典籍、文化變成了古董擺設,雖然存在,沒人能懂。世界上曾經有過四大文明古國,如果我們的民族文化不能復興,那就會重蹈歷史覆轍,步三大文明古國之後塵而滅亡。多久滅亡?大概一百年之後就滅亡,變成歷史的遺跡。我們今天站在存亡的邊緣上,或存、或亡都在我們的意念當中,我們不肯努力就亡,肯努力就能復興。
復興傳統文化,第一要紮牢儒釋道三個根,第二文言文一定要學。學的人愈多愈好,走這條路子就能使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就得用這個方法。這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的命脈,不在這上面下功夫,不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那就只能看著這個民族瑰寶滅亡。中國文化滅亡了,活在這個世間便毫無意義。所以我們要堅持、要發心,認真努力的去教學去推廣,才對得起祖先、才對得起佛菩薩。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復興
中國人民大學「世界漢學(中國學)二OO七年大會」主題發言
一、前言
尊敬的校長、程書記、楊院長、各位領導、各位代表,大家好!
今天非常難得,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北京中國學中心…等單位的支持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高層次的漢學研究平台—「世界漢學(中國學)二○○七年大會」。淨空承蒙大會邀請,有機會在此向各位專家學者們請益,非常感謝!我們深深期待今日大會,將為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社會和諧帶來積極的作用。
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宗旨
七十年代英國著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中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兼容並蓄,儒釋道三家教學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而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到底有什麼可貴之處呢?淨空學習聖賢教育五十六年,教學四十九年,深刻體認孔孟之道與大乘佛法的精髓,都在於肯定「本性本善」、「本性本覺」;以仁慈博愛化導一切眾生,教人應當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這就是本覺本善的自然流露。故能圓滿達到化惡為善、化敵為友、化冤為親、化迷為悟、化凡為聖的目標。這個宗旨、目標,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也是世間所有聖哲教誨的根本,現代人所說的「愛的教育」。實際上,中國人自古至今皆是接受這種「真誠愛心」的教育。所以,在五千年歷史的長河中,凡是由漢民族主政的朝代,中國從來沒有侵犯過別的國家;在歷史上,也從未佔領過他國尺寸土地。這是個愛好和平的族群。因為他們從小就接受和平的教育,愛的教育,能真正捨己為人,不強佔別人的一切。
三、真誠愛心的原點
中國五千年前, 聖賢教人,不外五事: 一、父子有親,二、君臣有義,三、夫婦有別,四、長幼有序,五、朋友有信。五事之中,又以「父子有親」;「本覺本善」的親愛為原點,漸次擴充至對家族、對國家乃至對全人類、對天地萬物的真誠愛心,落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德目則是聖人所提出的「八德」。「八德」有兩種說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或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合併起來可以歸納為:「孝悌忠信仁愛對待,禮義廉恥和平共處」;這是古聖先王以倫理道德教化一切眾生的宗旨。聖王不但以此為立身處世的準則;同時也將之作為和睦家庭族群、安定社會國家、教化一切人民的基礎。而這個宗旨準則,正是一切眾生心性本具的圓滿性德—「本覺」、「本善」。眾生迷失了自性,變成不善不覺(自私自利、貪瞋癡慢)。不善、不覺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不變,習性則隨緣隨變;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所以必須以教育,教之返回自性。孟子也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
四、落實聖賢教育 恢復和諧安定
「仁慈博愛、誠敬謙和」不僅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精髓,也是一切眾生心性本有的純淨純善的美德。是故東西方許多學者,如英國湯恩比博士之流,他們真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深信仁慈博愛的教育確實是宇宙和諧之本,是全人類文明共同的智慧寶藏。真正發揚光大,小至個人,大至世界、宇宙,所有一切複雜紛擾的問題,皆能標本兼治,徹底化解。儒之《弟子規》,釋之《十善業》,道之《感應篇》,實為傳統文化典範,時至今日,仍深具實用。是萬古常新,超越時空真理的教育。不僅可以落實胡主席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宏願,更可以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化解一切衝突,為全人類帶來永恆真實的和諧安定、繁榮富樂!因此中國聖王特別強調:「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而教育內容,必以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為先導,再以科學與其他的一切措施手段為輔助,奠定國家民族長治久安之根基,促進世界和諧普慈大同的根本。
由是而知,我們今天所談的「傳統漢學教育」,與現代學校傳授的知識技能教學完全不同。傳統漢學教育,其內容圓滿包含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其形式略分有四,第一、家庭教育(以「父子有親」為原點),第二、學校(私塾)教育(家庭教育的延續),第三、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擴充),第四、宗教教育(前三種教育的圓滿)。而其貫徹始終的教學宗旨,則是恢復一切眾生心性本具的「本覺本善、真誠愛心」,並將之發揚光大到遍虛空遍法界。
二○○五年九月,我回到澳洲,與南昆士蘭大學校長和幾位教授聚會。教授們談到,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學者曾做過一項探討,世界四大古文明,其中三個已經消失了,為什麼唯有中國文明屹立至今。大家做了總結,說「這可能是中國人特別重視家教的原因!」
對這個結論,淨空非常贊同。中國傳統的教育特色,確實是家庭教育;尤其重視「胎教」。從嬰兒呱呱墜地的第一天開始,雖不會言語,但是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的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對他一生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中國人的教育最遲是從嬰兒出生後三、四日就開始了。古諺有:「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之說。
而胎教之重要,現代心理醫學正逐步的為我們提出實證。美國現代著名心理醫生布萊恩‧魏斯博士在他所著的《回到當下》一書中提到,在他多年以催眠回溯醫療法治療病患的經驗中,發現嬰兒在胎中感知、學習的能力很強。他提到:「子宮期的記憶,證明出生之前的意識不僅存在,而且很活躍,嬰兒或胎兒的感知力比我們所知的還要強。他們能夠感知、整合大量的資訊。所以,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如何與這些小生命互動。這些小生命非常敏銳,我們透過說話、思想、感覺所表達的關愛,他們都能機敏感應。」從魏斯醫生催眠醫療的經驗中我們更深刻體會,中國古人重視胎教是絕對正確的。應大力提倡,培育聖賢大德。
五、學儒與儒學
去年淨空應泰國大使邀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共同主辦二○○六年十月《慶祝二五五○年衛塞節》的盛大活動。淨空參與巴黎活動的目的有二;一是向聯合國報告「宗教是可以團結互助合作的」。二是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必須用釋迦孔子辦班教學的方法才能實現,「人民是教得好的」。
淨空過去曾參加十次國際和平會議,其中七次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導;八次發表主題講演。會後,大家表示對淨空所提出「以倫理道德教育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諧」的理念均予以讚歎肯定,但總認為這只是理想而無法落實!於是思之再三,必須建立一實驗點,始能增長國際會友們的信心。適逢馬來西亞善心同學捐助,又得故鄉父老支持,選擇湯池小鎮作實驗,成立「文化教育中心」以培育師資,推動全民教育,希望三年能見成效。中心教學不到半年,已達到喚醒人民良知良能之效果;湯池民風顯著改善,成果實為始料所未及!
有鑑於此,淨空在巴黎會議中,特別邀請廬江中心的教師與同仁,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會堂,向各國友人介紹湯池人民學習《弟子規》的成就。各宗教代表和與會人士無不專心聽講,反響良好。我們誠摯的向國際友人證明「宗教確實是可以團結的!」「人民確實可以教得好!」我們虔誠敬邀國際從事和平工作的志士仁人,光臨湯池參觀指教!會後,承蒙泰國副大使應邀共餐。大使對此次會議非常滿意,讚歎會議內容與秩序良好,和諧氛圍,前所未有。二○○六年十二月,一位備受澳洲政府尊重的長老,前南威爾斯州佛教會會長—格蘭AM,在參觀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後,不斷向大家說,「這次到廬江的學習之旅,是我這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次旅程」,「若能應用(傳統價值教育),教導一種為西方社會改良過的《弟子規》,我們的社會必定會獲得利益。」我們實驗的目的達到了!說明世界古老傳統的教育,對現代人的教化,仍然有效。
隨後應邀訪問倫敦、劍橋二校,與漢學研究院的教授、研究生作一小時的講演,進行交流,非常歡喜。深感今日歐洲學者雖熱心於漢學,然僅止於學術討論,未得真實受用。故於講課時,特別強調「儒學、道學、佛學」與「學儒、學道、學佛」迥然不同。唯真正發心學聖學賢,從我自己身心開始,於日用平常中以孔孟諸聖為榜樣,寡過知非,正心誠意,才得「煩惱輕、智慧長,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的真正喜樂。若僅止於學術討論,則絕無契入聖賢境域之喜悅可言,更不可能獲得化解衝突矛盾,恢復世界和諧安定的圓滿智慧。課後,劍橋大學麥大維教授特邀淨空午餐,希望來日有緣至該校講授二、三星期的課程。此次訪問深感世界傳統文化與世運有密切關係。是以發心協助培養傳統文化教育之師資,乃當前重要課題。
六、建議具體可行的辦法
今日諸位仁人志士遇此希有之因緣聚會一堂,交換心得。我們希望這個論壇真正能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付出具體行動。有志之士應能深刻體認,當前世界至關重要的課題,是培養「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承傳人才。過去,中國聖王選拔人才,以「孝廉」為標準。孝,則能為國盡忠。廉,則有守不貪污。孝廉之士,必能全心為國為民奉獻服務。今日,我們深切的希望由國家成立一「漢學研習所」或「世界傳統文化中心」,培育聖學師資,光大聖哲傳統倫理道德教育。師資選拔條件以具足「誠敬、仁愛、孝廉、好學」為入學標準。中心提供老師們生活必備條件,使其絕無後顧之憂,專心向學。以《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落實倫理道德教育。而後一門深入,十年苦修,日日講習,必有悟入。並將每日講習內容,由國家教育部監督審定後,凡有助於國家社會安定、世界和諧者,則廣為宣揚。利用衛星電視、網絡等遠程教學,二十四小時輪流播放,教化遍及全球。如此,研習者既可獨善其身,又能兼善天下。而國家則能真正落實全民倫理道德教育。相信三年之內,對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幸福安樂,必然會產生非常顯著的效果。
由是而知,唯有身教與言教並行一致,教學才能真正獲得深遠的影響力。諸位仁者果能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己任,必將更好的繼承千秋萬代的聖賢事業;而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也將為世界人類帶來真正的和平幸福。以上是淨空多年學習的一些淺見,敬請與會之仁人長者,給予指教!
敬祝
諸位仁人大德
身心健康 福慧增上 吉祥如意!
釋淨空AM
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
印尼薩利.悉達亞都拉回教州立大學榮譽博士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南昆士蘭大學榮譽博士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構想
培養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教學師資
禮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自古中國聖王治國,均以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為根本。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延續不斷的根源,更是人類文明瑰寶,一切眾生心性本具真善美慧。
在此人類文化存亡繼絕之時,如何幫助世界人類真正培養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優良師資,光大聖賢教化,實乃建設和諧安定的大同世界最重要的基礎。
一、希望有十位真正具備「孝廉、誠敬、好學」,能持戒吃苦,立志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之志士仁人,萬緣放下,閉門禁足,苦讀十年。
二、學人必須將儒之《弟子規》,佛之《十善業》,道之《感應篇》,(出家眾則加以《沙彌律儀》)切實履行,建立聖賢德行基礎。否則縱然廣覽群籍,僅成學術研究,不能變化氣質,轉凡作聖。
三、三個根本扎穩後,學者可於三家典籍中任選一部,一門深入,長時十年薰修。每人每天提出學習報告半小時。
四、同學者每天深入自己專修課程,同時又有機會聆聽其他同學心得報告,日日彼此切磋琢磨,十年後必定成為德學兼備、確實能傳承光大聖學的優良師資。
謹以上述理念構思,供養諸位仁者。淨空樂觀其成。
釋淨空謹白2007年8月12日
中國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
中國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
心靈素質提升教育
2007年4月16日於鄭州大學講演
一、前言
尊敬的校領導、尊敬的海內外嘉賓、各位同學:大家好!
此次淨空承蒙河南省領導的邀請,參加黃帝祭拜大典。又蒙大學邀請,來到貴校參觀學習,有緣與諸位仁人大德聚會一堂,談談學習傳統文化的心得報告。淨空感到非常榮幸,非常難得!
二、和諧安樂的泉源
中華兒女,無不自稱為「炎黃子孫」。最近,我家族弟將珍藏多年的家譜給我看,厚厚的一大疊,三十三冊。徐氏家族可上溯至四千五百多年,代代相傳,到我這一代,是黃帝的一百三十六代子孫。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徐氏這個姓,是從他的次子昌意傳下來的。這些淵源,我們從中國的家譜、歷史記載都可以考查得到,非常清楚。追本溯源,對「炎黃子孫都是一家人」就會有清晰的概念。特別是此次參加祭拜黃帝的大典,更是倍感親切。
過去中國家家都有家譜,對整個家族的歷史有詳細記載。知道家族歷史,對家族自然生起親愛之情。能愛家者,才知道愛國。並逐漸將愛心推廣至對全民族、全人類、對天地萬物,達到「世界一家、宇宙和諧」的大同境界。中國人最重視家譜,實有其重要意義。
家譜中更重要的部分是家訓。長輩們把老祖宗世代人生體驗的精華代代相傳,融會貫通,記載成文字,作為後世學習的典範。後代子孫秉承先人千百年的智慧經驗結晶,可以避免走許多冤枉路。這是人類文化的瑰寶,也是人類物質、精神文明的泉源。今日人類疏忽傳統,疏忽老祖宗的智慧結晶,處處講求創新,自以為進步。豈知走到盡頭,無路可進,才逐漸體會傳統文化的珍貴,老祖宗的智慧高明。
君不見今日社會科技發達,但卻同樣面臨著貧窮匱乏的窘境,較之以往,實有過之而無不及。何以故?所謂「貧」有兩種,一種是物質生活的缺乏,另一種是精神文化的缺乏。最近北京同學邀我和大家談談「如何進行精神扶貧、文化扶貧」,可見得這個問題存在於現代社會的嚴重性。仔細思考,物質與精神,二者何種更重要?我們看看古今中外,大賢大聖,幾乎物質生活都相當貧乏,在中國,諸位所知道的孔子、孟子,都屬於清貧。尤其是孔子的學生顏回,這是夫子最得意的一位門生,夫子常常讚歎他。但他在所有同學裡,物質生活是最貧乏的。簞食瓢飲,吃飯連一個飯碗都沒有。用竹子編成一個小簍,當作飯碗盛飯;喝水用個瓢,沒有杯子。過這樣的生活,他非常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由此可知,幸福快樂與物質生活不相干,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探索。
所以聖賢、佛菩薩為我們示現,究竟幸福快樂的生活是不是建立在物質的享受呢?印度的釋迦牟尼是王子出身,十九歲放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去求學。他一生堅持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以此為苦,反而快樂無比。當時多少國王、大臣,大富長者,都做他的弟子,都向他學習。可是世尊沒有接受他們的供養,一生沒有建過寺廟。偶爾也接受禮請,在他們的講堂精舍裡講學授課,講完就走了。最後入滅在雙樹林間,沒有在房屋裡。走的時候是在野外,這個示現意義很深,是在告訴我們,幸福快樂是建立在精神文化的基礎上,與名利和五欲六塵生活毫不相關。我們必須對這樁事深刻體會,才真正知道應當放下。
三、自性本具一切萬法
釋迦牟尼佛年輕,王子出身,聰明絕頂,我們能想像得到,他的機緣一定非常殊勝。十九歲出去參學,印度當時所有宗教的高人,學術界的大師,他都有機會接觸到。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時,認為這些宗教學術都不究竟。為什麼不究竟?三個問題不能解決,第一、眾生的煩惱和痛苦,諸如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等等,是怎麼來的。沒人知道。第二、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沒人知道。第三、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也沒有人知道。所以說十二年的參學不究竟,不能解決疑問。於是他再到恆河邊上大樹底下,靜坐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有的疑問統統解決了。釋迦牟尼這個表演,使我們深刻領悟,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界限就在於「徹底放下」!世間的四禪八定,能突破界內的空間維次,沒有把妄想、分別、執著真正放下,就叫「世間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是「出世間法」。世出世法了了分明。換而言之,世間法你學也行,不學也行;釋迦牟尼佛示現學了十二年,然後放下!
在中國也出現一尊佛,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為我們示現,不識字,沒念過書,也沒去參過學。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他一天也沒學過。五祖為他講解《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豁然大悟。他怎麼悟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所以,放下就是!
放下之後,他的境界與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示現的境界完全相同。《壇經》上記載,他說出徹悟的境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是我們的本性、真性。中國古人也說「人性本善」,「善」的意思很廣,清淨是善,本來清淨,沒有染污。「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死。「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是沒有欠缺。具足什麼?佛在《華嚴》上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就是自性,我們跟一切諸佛一樣,自性本具圓滿的智慧、德行、能力、福報,無量無邊,平等平等。能大師覺悟了才知道、才發現了。我們今天是迷失,並不是真的失去;只是迷,不起作用。又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動搖」指的是念頭。凡夫前念滅後念生,妄念紛飛,是假的,是妄念。真心不動。最後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很重要,宇宙從哪來的?十法界從哪來的?六道輪迴從哪來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華嚴》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自性能生萬法。
惠能說出這五句話,五祖很歡喜,行了,真的開悟了,即將頓教並衣缽傳給他,他就是第六代祖師。那時能大師二十四歲,他為我們表演的–放下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就叫凡夫,放下就是佛。我們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成佛。當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成佛即是自性圓滿流露,自性純淨純善。所以我們今天講的精神扶貧、文化扶貧,在佛法裡,是究竟徹底的消滅貧富之別。貧沒有了,富就不存在。貧富是對立的。自性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才真正得到大圓滿。
釋迦、惠能兩尊佛的示現,我們若能體會,就得大自在、大智慧、大富貴,成就大德大能。因為我們本來是佛,聖賢教育就是幫助我們恢復性德,如是而已。首先我們把大前提說出來,各位從這個地方建立清淨信心,這個路怎麼走法,就明白了。
四、回歸自性 反樸歸真
在全世界,中國人可說是最懂得教育的;深知教育的真實內涵與重要性,五千年前老祖宗就說出「人性本善」。《論語》裡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不是孔子的發明?不是,孔子自謂一生述而不作。也就是說,他所學、所行、所講、所教的,都是古聖先賢所傳述的。釋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一樣,也是述而不作,他一生所修所講,皆是古佛所傳。「古佛」,即是自性本具,自性本有,不是學來的。
所以中國人講教育,《三字經》前面八句話是祖傳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談到精神教育、文明教育,這八句是最高的指導原則。這個原則是真理,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空間,沒有中外之分;超越時間,沒有古今之分,萬古常新,故云真理。違背了它,就會惹來麻煩,會惹來災難。覺悟了之後,本來就是。順著這條路子走,這是一條康莊大道,超凡入聖之道。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初」不是講出生,而是「本來」,你的自性本來是善,現在還是善,永恆不變,純淨純善。為什麼現在不善?底下講,「性相近,習相遠」,關鍵在「習」。從「性」上講,凡夫與佛聖沒有兩樣,性體、性德、性相、性用,完全相同。若是迷失自性,就隨順習慣,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凡夫必定受外面環境的影響,於是教育就非常重要。「苟不教,性乃遷」,如果不教,他會隨著環境產生變化;接觸不善的環境就變得不善。但不善屬習性,不是本性。於是教育從此興起。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佛家講戒定慧三學,「定」是樞紐;這個「專」字就是定。所謂「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慧」是終極的目標,是本覺。「戒」是規矩,依照這些方法、規矩學習,就能得「定」。定生慧,智慧開了,才能真正解決一切問題。
現代教育讓學生學得很多,學得很雜,效果呢?學到許多知識,但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與自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不但道業不能成就,世間學術都不能成就。世間所有學術都必須專心才能學得成功,心浮氣躁者焉得成就!
五、教育原點 父子有親
今天全世界都在探討怎樣化解衝突,怎樣能恢復安定和平。徹底解決之道,還是要靠先祖黃帝所傳的文化教育。「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的教育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而是一切眾生本具性德。也就是說,本來如此,它是大自然運行的法則,大自然本來的秩序。大自然的規律就是「道」,人能隨順大自然就是「德」。隨順自然的規律,稱之為「德行」。違背性德,一切天災人禍、複雜紛擾的問題必將隨之而生。
傳統文化本性本善教育的原點,即是「父子有親」。「親愛」,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這種親愛是天性。現在父子沒有親愛,那是習性,不是天性。天性從什麼地方看?細心觀察非常明顯,小孩出生三、四個月,你看看兒女對父母、父母對兒女的那種親愛的表現,完全是無條件的,這是天性。等嬰兒慢慢長大就變了,那是什麼?習性。現在為什麼兒女不孝?父母不慈?都是習性當家作主,迷失了天性,所以產生諸多社會問題。中國教育是真誠愛心的教育。教育第一個目的,是希望「父慈子孝」,讓父子本具的親愛永遠保持,這一生決定不會改變。其次,從這個原點出發,然後將之發揚光大,由愛自己的父母擴大到愛家庭、愛家族、愛鄰里鄉黨、愛社會國家、愛整個人類!《弟子規》所說「凡是人,皆須愛」,將愛心擴展至虛空法界,決定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
六、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內涵
真誠愛心必須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否則僅成儒學、佛學,是一種學術思想,無法解決問題。唯有篤行實踐,學儒學佛、學聖學賢,才得真正智慧,真實受用–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佛家所說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
真誠愛心落實在生活中,就是懂得尊重別人,這是愛的表現。不懂得尊重,就沒有愛心。真正愛人,必定懂得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別人不尊重我,我尊重他;別人不敬愛我,我敬愛他。這叫學儒、學佛、學道。若非如此,縱然講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僅止於儒學、道學、佛學。儒家作學問有五個次第:「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儒學僅止於前四,沒有真正篤行。篤行必須從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開始。尤其對犯過失的人,我們瞧不起他,我錯了。應知他犯過失是他的習性,他的本性本善沒變,他本來是佛,本覺本善,我們可不能小看他。這是「儒學」「學儒」、「佛學」「學佛」兩種差別不同。關鍵在於篤行實踐。
五倫中的君臣,也就是現在講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一個公司行號,老闆是領導,員工是被領導。老闆怎樣愛你的屬下、愛你的員工?員工怎樣愛老闆?這是「義」。父子的親愛表現在上級與下級之間稱之為「義」。
表現在夫婦就是「夫婦有別」。「別」是不同的責任。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位,一個細胞。家庭中兩個重要的工作,一是家庭經濟,一是教育下一代。所以男主外、女主內。男性到外謀生,負擔家庭經濟;婦女則在家擔任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內比外更重要。中國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不是說兒孫多,而是指兒孫裡有沒有能繼承家道、家業的人?有沒有繼承家庭傳統、繼承家庭事業的人?這要靠母親的教導。
由是而知,家裡能不能出聖賢,完全依靠母親教化。孔子是母親教出來的,孟子是母親教出來的。中國古聖先王哪個不是母親教出來的?所以中國人,先生稱妻子為「太太」。什麼意思呢?「太太」是聖人,這個名詞是從周朝來的。周朝開國三位君王都是聖人。周文王,他的祖母太姜,他的母親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太姜生王季,王季是文王的父親;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都是聖賢人。所以周朝開國三位夫人,世稱「三太」,「太太」這個名稱從此得來。家庭組織,家庭裡總希望新婦效法聖人,將來養育的子女都是大聖大賢。這個名稱是多麼的尊貴!天天喊著「太太」,自己要警覺到我像不像太姜?像不像太任?像不像太姒?太任懷文王時就開始教育,重視「胎教」。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端莊謹慎,為什麼?她 知道自己起心動念會影響胎兒,言語動作也會影響胎兒。因此,所有一切不善的思想言行全都要放下,全都要捨棄。她生下的嬰孩,就是周文王。周朝享國八百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所以「太太」這個名稱確實是非常了不起。這「別」就在此地,有個別的任務,你必須要完成。否則你自己的事業做得再輝煌,後繼無人,功業還是等於零。
親愛落實在兄弟上,就是有「序」,「長幼有序」。落實在朋友上,則為有「信」。就是一個「愛」字,演變出這麼多的名詞術語。所以中國五千年的教育內涵,從幼兒、成人直至老年,均以真誠愛心為宗旨,不離五倫道德教育。
由此可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五個學習次第,「行」特別重要,必須把前四者所學到的,認真落實。落實首重「修身」。修身在《大學》裡講得很清楚(《中庸》談理論,《大學》講方法),首先要把對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欲望,盡量放下。在佛法裡講「斷惡修善」,這是修身。中國傳統教學裡講「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與佛法所說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斷惡修善」是同一個意思。必須以修身為本,仁義勝過物欲,才能真正正己化人。從自身的和諧安樂,幫助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獲得真實永恆的和諧安樂。如果還受外面名利,財色名食睡的誘惑,就很難成就,必須時時警覺。受欲望誘惑,是迷失自性,隨順煩惱習氣。隨順煩惱習氣就是造業,所造的不善業必定感得不善的果報。
七、自然環境隨心而轉
今年全世界每個人都感到氣候異常,冬天溫暖,暖冬;現在是春天,應該開始暖和,卻又變成寒冬。這個現象即是古人所說的「上天垂象」,大自然對人類的警告。我們應深刻反省。佛法講得很透徹,「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外在的環境,人事環境、自然環境都是隨著我們的心念而轉。眾生心善,則境緣無一不善,日月清明,風調雨順。若是眾生心存不善,充滿自私自利、貪瞋痴慢,環境就會異常變化,多災多難。《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貪心熾盛,感應水災。瞋恚感應火災,火山爆發,氣溫上升;地球發脾氣就是火山爆發。愚痴所感的是風災。傲慢所感的是地震;傲慢是不平,不平就震動。貪瞋痴慢是四種災難的真因。所以佛教我們化解災難,唯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個道理我們從日本江本勝博士水結晶的實驗得到證明。確實是「境隨心轉」。人心純淨純善,外面災難自然化解。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即是「看破」,明白事實真相。下手之處,還是必須篤行實踐,徹底放下貪瞋痴慢,真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八、「人定勝天」的省思
今日科學技術發達,人們沈迷其中,享受科技帶來的方便。但是也有少數人,從高科技反思、覺悟,深知科技的發展對人類不僅沒有好處,到最後是導致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的絕滅。這個現象似乎現在我們也看到了。迷於科技的人,認為人定勝天,人有能力勝過大自然,改變大自然的規律。沒錯,今天人類確實改變了大自然,可是大自然的回報,則是人類是無法承受的。地殼的變化,海水的上升,全球氣候的異常,這是大自然的回報!科學無論如何發達,到了人類無法再在這個地球生存時,方始覺悟。究竟是人勝大自然,還是大自然勝過人?!
中國古人所說的「人定勝天」,有其精義。現在人完全錯解了,以為人一定可以勝過天;中國古人說的話不是這個意思。「人定勝天」,意思是「人」心要「定」下來,就能勝過大自然,外面自然環境都恢復正常。為什麼?大自然現象是隨順人心而轉變,人心要是定下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回歸到真性,外面自然環境也會恢復正常,日月清明、風調雨順;即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的圓滿境界!
九、一味真誠 純淨純善
淨空學習聖賢教誨五十六年,提出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和敬」。這是我修學的綱目、心得,並以此勉勵同學一起認真學習:「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修心。一切時一切處,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緣」是人事環境,「境」是物質環境),我們只用一個「真誠心」。別人對待我不真誠,欺騙我、侮辱我、陷害我,我對他只有一個真誠。為什麼?因為他不修行;我則真幹。真幹就要跟聖賢人學,釋迦牟尼佛真誠,孔子真誠。我可不能跟一般人學。一味真誠,學久了就得受用,心安理得。學清淨心,不受染污;修平等心,修覺而不迷,修大慈悲心。「心」還是抽象的,如何落實?落實就是「看破」,明白了。「放下」,惡念放下、雜念放下、所有一切不善放下;不善的言語放下、不善的行為放下,你自然就得「自在」。日常生活當中「隨緣」,沒有一樣不好,然後你才真正體會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為什麼?都是幫助我、教導我消業障,長智慧。因此處事待人接物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言行,自然誠敬謙和。
我這一生的經歷,沒有別的長處,說老實話,就是這二十個字,我做了將近三十年。落實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先要自愛;人不自愛,則不會愛人。人不自覺,則無法幫助別人覺悟。所以自愛很重要。「自愛」是什麼?是知道愛自己的本性本善,愛自己的本性本覺。自愛,則所有一切不善統統遠離,所有一切不覺統統遠離,這叫真正自愛,真得受用。自愛之後自然會愛人。因為明了自他不二,自他是一體。知道天地萬物是自性所現,六祖能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物與我是一體。所以不但一切人要愛,所有動物也愛,所有鬼神也愛,所有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愛。「愛心遍法界」,怎麼會不歡喜!怎麼會不快樂!我愛眾生,眾生愛我,我愛花草樹木,花草樹木愛我。他有表現,他有回報,回報過來的是樹長得特別好、花開得特別香,果實特別茂盛;一點都不假。鳥獸跟我們可以一起生活,牠們很有禮貌,共同在一起學習。你說這個生活多樂!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的樂趣,釋迦牟尼佛的幸福美滿。
我們眼前迷失了自性,必須學聖人,學佛菩薩。佛菩薩尊重一切眾生,自己謙卑。斷除一切損人利己的念頭。與一切人、一切物往來接觸,表現的是誠敬謙和,自卑尊人。在日常生活中,善人幫助他,惡人也幫助他。只記別人的善,不記別人的惡。真正聰明人,必定愛護自己純淨純善的心性。決定不肯把自己純淨純善的良心,作為別人的垃圾桶。若是只裝別人的不善,自己的心就變成不善,這是大錯。真正修行人要把自己心裡的垃圾清除乾淨,心裡決定不放別人的過失,口中不說別人過失。口裡頭還會說,表示你心裡很髒。所以一個人心善不善?行善不善?你聽他的言談,你看他的舉止動作就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雖然清楚明白,可不能放在心上。我們對人讚歎他的善,不要記他的惡,保持自己的純淨純善。這是我們這一生學佛能不能有成就的關鍵所在。面對大眾,如果有能力,有緣分,就要學習釋迦、孔子,辦班教學。尤其是拯救今天的世界,我們知道問題出在教育,疏忽了聖賢的教育。現在的教育,總的來說就是教導競爭。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所以今天教育是走向滅亡的途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教我們倫理道德;教我們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教我們謙和禮讓。這是回歸自性、反樸歸真的至善教育。
十、宇宙萬有是一體
今天的社會充滿自私與競爭,真正化解之道,必須是自己做給別人看。若僅止於講學,沒人相信。必須自己做到,時時處處力行不懈,才能感化別人。現代科學技術發達,我們以遠程教學,利用電視網絡,把教學的效果擴大,周遍全球。胡主席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必定可以落實。
去年我們在安徽廬江湯池小鎮作實驗,成功了!證明「人民是教得好的」。推而廣之,和諧世界必須是國家與國家、派系與派系、族群與族群、宗教與宗教,皆能做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和諧世界就實現了。此四者又須是從「團結宗教」下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去年十月,我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有詳細的報告可以參考。
古云:「學然後知不足」,學無止盡。到什麼時候究竟圓滿?唯有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自性純淨純善,沒有對立,沒有疑慮,只有慈悲,只有真誠;相知相待。尤其今天世界講多元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學派,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我們是一體,要互相尊重。「互相尊重」從我開始,我要尊重他,他不尊重我不要緊,我永遠尊重他,到後來他一定也會尊重我。所以互相尊重,我要先付出,不要先求別人尊重我,那就錯了,那是永遠做不到的。我要敬愛他,我關懷他,我照顧他,我全心全力幫助他,決定不求回報,因為我知道我們是一體,宇宙也是一體。真正覺悟、明白了,回報是自然的。當沒有回報時,他還是在迷;我已覺悟,他還沒有覺悟。等他覺悟時,一定跟我的心行完全相同,這是真理事實真相,佛法講的「諸法實相」。
多元的概念,不但佛講得很清楚,中國聖王也有這個觀念。我們在雍正上諭讀過,雍正皇帝說「三教是一家」。唐肅宗時有「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文,裡面也說三教九流是一家。「三教九流是一家,宇宙萬有是一體」,將這個理念展開,即是「全球宗教學派是一家」。我們要從此處深刻體認,團結全世界的宗教學派,化解一切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諧。
十一、結語
所以我們要發大心、發大願,特別是要利益眾生,怨親平等,斷惡修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種種不如意、種種辛勞痛苦都是為眾生而演出。你不如是表演,他不覺悟,這個意義非常深。我們真正明白了,多做一番表演,多一些人覺悟。覺悟的人不是一下就覺悟,慢慢來。所以要天天表演,時時刻刻表演。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六十一年,(參學十二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實則始從入胎,最後到入般涅槃,沒有一樣不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沒有一樣不是甚深的教學,我們要能體會得。再仔細想想,整個世界上的人,所有一切眾生,是不是在我面前表演給我看的呢?是的,一點都不錯。每一個人都是佛菩薩,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老師,他們是在表演,天天表演,有正面、有反面,都幫助我覺悟,都是幫助我斷煩惱、開智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也是佛,他也是佛。
以上是淨空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淺薄體會,謹此向諸位提出報告,向諸位專家學者,仁人大德請教!
敬祝
諸位仁者吉祥如意
大會活動圓滿成功
淨空 AM Ph. D
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
澳洲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榮譽博士、教授
印尼夏利悉達亞都拉州立回教大學榮譽博士
中國人最懂教育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被稱為世界文明古國。世界文明古國曾經有過四個,其中三個相繼滅絕,唯有中國獨存於世,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國人懂得教育。實在講,中國因為有傳統教育的深厚依托,才得以延續數千年的國脈,一路平安走到今天。
中國傳統教育沒有別的,就是四個字——孝親尊師,這是對人的終身教育。這個教育從哪裡開始?從胎教開始。五千年前中國人就懂得胎教,這在世界上是很稀有的。
什麼時候開始教育小孩?在母親懷孕的時候。母親懷孕時,眼不看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她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德行。為什麼?她的喜怒哀樂會產生不同的生理激素,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小孩出生之後誰最先教他?媽媽。媽媽不離棄嬰兒,嬰兒離不開媽媽,這種母子間的親情是人類的天性,所謂「母子連心」。尤其是三歲之前的孩子,不能離開母親的懷抱,不能離開母親的視線,母親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母親的言行舉止應當合乎規矩。規矩是什麼?是《弟子規》。《弟子規》不僅用來規範小朋友,更需要母親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出表率。我們看到嬰兒出生後,他會用眼睛觀察,用耳朵傾聽,這就是在學習。等到他到三歲的時候,已經學習了一千天。這一千天的時間不算長,但是作用非常大,根深蒂固,是真正的紮根教育,如果這一千天的根紮好了,一生都不會動搖。就是說,不要輕看三歲之前的孩子,其實他懂事,他有辨別是非、邪正、善惡的能力。為什麼?他的媽媽給他做出了表率。中國古諺云:「三歲看八十」,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三歲之前的教育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終身命運,因此教育必須從胎教開始,這是人生成敗得失的起跑線。
中國世世代代賢人輩出,佔人口總數的比例很大,構建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和睦相處的太平盛世。中國在歷史上動亂的次數很少,時間很短,繁榮安定的時間很長,外國研究中國歷史的人都非常讚歎。歐洲的學者們研究中國歷史,曾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能夠達到幾千年的長治久安?最後一致肯定,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
中國古時候家有家道,家道是什麼?祖祖輩輩所重視的倫理道德,以四維八德來說,合起來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家家都要學。可能有的人家特別重孝,有的人家特別重義,有的人家特別重仁,故其後代承傳重點略有不同,但世世代代都依靠這十二個字來保持家風不墜。中國人慎終追遠,注重世代傳承,不冀一己、一事、一時之成功,而求建樹於永恆,所以,長輩對後人必定會認真地去進行道統教育,讓他們能夠承傳祖德,光大門楣。中國有句古話「教婦初來,教子嬰孩」,意思是媳婦一進門,長輩就要向她傳授家道門風,讓她做一個合格的母親: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要在很小的時候就進行,兒女一但長大養成習氣,就不好教了。這是中國過去的教育思想,跟外國人的觀念不一樣,是非常好的教育哲學,所謂「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一個人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早期教育,孟夫子是一個成功的範例。孟夫子出生的時候,孔夫子已經過世了,但他很有緣分,有機會看到孔子的書。諸位要知道,這個緣分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那時的書籍不像現在這麼容易得到,隨便到書店裡去就可以買。那時沒有筆沒有紙,文字是用刀刻在竹簡上,然後用繩索一片一片地串起來,你看那時做一部書是多麼困難!因為數量太少,真正稀有難逢。所以,孟子有緣得到孔子的著述,分量當然不會很多,只有幾種,可是孟子很得受用。他之所以能得受用,是他的早期教育好。諸位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吧?孟母最初住的地方靠近墓地,孟子小時候看到人家上墳,覺得很好玩,他就跟著去學上墳;他母親一看,這可不行,得趕緊搬一個地方。可是新搬的地方靠近市場,市場裡面有人殺豬,孟子看了之後很感興趣,就模仿著做殺豬的遊戲;孟母一看,壞事,還得趕緊再搬一次家。第三次搬家,搬到一個靠近私塾的地方,孟子就去學讀書;孟母一看,這個地方不錯,就長年住了下來。從此孟子埋頭苦學詩書禮樂和孔子的典籍,後來終於成了聖人。孟母三遷的故事啟示後人:教育的根在家庭,合格的母親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證。諸位還可以在中國典籍裡看到,孔子是母親教出來的,孟子也是母親教出來的,文王的父親王季是太姜教出來的,文王是太姙教出來的,武王、周公是太姒教出來的;所以,作為中國母親,自古以來在家庭教育中有著尊崇的地位,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現在做母親的人,如果能把《弟子規》落實在家庭教育之中,那就是落實了聖人的教育,這樣人家的子女,必然是忠臣、孝子、聖賢、明君。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很有哲理。『無後為大』並不是說只要能生個兒子,就算有後。它更深層的含義是,有了兒子要把他教育好,要使自己的家業、家風、家道能夠承傳下去。如果生了許多兒女,個個都是敗家子,做出很多禍國殃民的事來,辱沒門楣,那麼有這樣的兒女反倒不如沒有,這才是真正的無後。所以,古人的教育,在孩子六、七歲起就開始嚴加管教。誰去教呢?老師,不是父母。父母沒有辦法再教兒女,因為關係太親近了,學問也不夠了,父母講話他不一定聽,所以要送給老師去教。從前兒童七歲起,跟老師一道生活,跟同學住在一起,一個月放假回家一次。老師不是父母,他怕,他不敢不聽。教他什麼呢?完全是生活教育,教他怎樣奉侍老師、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教這些。
中國古代家教的文獻有幾百種,在《四庫》裡面都能看到,而《弟子規》則是中國家教的集大成,它薈萃了古代家教的精華。當你讀這一本書的時候,等於把中國幾千年的家教書統統都讀遍了,這難能可貴。《弟子規》教什麼?它的綱領是《論語》裡的一句話:「入則孝,出則弟」,它以孝悌為根本,然後再教謹、信、愛眾、親仁,最後是學文。
孝是什麼?孝就是與家人處好關係,跟父母、夫妻、兄弟、姊妹處好關係。悌是什麼?悌是與外面的人處好關係,一個人在社會上有領導、被領導、同事、同學、朋友、親戚、鄰里鄉黨等等,與他們所有的人處好關係,這叫悌。古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孝悌就是人和,人和就天下太平。中國古人很少講國家,開口都講天下,你看那個心量多大!心量一拓開,自私自利的心就沒有了,起心動念總喜歡幫助別人,成就別人,時時刻刻都做好樣子,這就對了,這就是孝悌。所以,諸位不要把這個詞的意思想得那麼狹窄,否則就錯會了孝悌的涵義。
中國古人很重視從小就培養孩子大公無私的品德,因為從前是大家庭,人們聚族而居,不能有私心,否則就會喪失整個家族的凝聚力和抗風險能力,造成家破人亡的嚴重後果。過去,一個大家庭往往有三百左右的成員,個人起心動念必須要顧及全家全族的利益,而不能只想著自己。家就像一個微縮的社會,所以能治家者必能治國。《大學》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明了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宗族、國家乃至全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連,治國的本事是在治家當中歷練出來的。
中國幾千年來能夠長治久安,關鍵不是在制度上,而在於人的素質。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的主流,叫做士大夫。古代四民——士、農、工、商,排在第一位的是士,是讀書人。從前讀書人基本上都能夠做到心是孝悌忠信、身是禮義廉恥、行是仁愛和平。雖然並非所有的讀書人都能圓滿達到這個標準,但距離這個標準不會太遠,總是希望一生盡量接近這個標準。過去讀書人志在聖賢,功名利祿是附帶的,不是他主求的,這就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特質。所以,無論什麼制度,只要人的素質好,有道德、有教養,就能做出好事;反之,如果人的素質很差,把倫常道德拋棄了,那麼再好的制度也會出毛病。從前,末代帝王違背孝悌忠信,違背禮義廉恥,這個朝代馬上就會被別人取而代之。如果這個帝王不離開倫理、道德,他就能一代一代傳下去。中國老百姓是很有耐心的,對國君小的過失能夠容忍,不會輕易犯上作亂,除非是做得太不像話、太嚴重,才會引起革命,才會造反,把你推翻。所以,一個朝代能否長治久安,癥結在什麼地方?在傳統教育。
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麼?是倫理。倫理教育的核心是什麼?是一個「愛」字。五倫之一是父子有親,這個親是人的天性,是本性,是性德,只要不被污染你就行,你就親愛。你在家是父親,你就要慈愛你的子女,慈愛你的家庭,這是你的職責;你是兒女,你的義務是要孝養你的雙親,為父母養老送終。第二是君臣有義,義是通過教育把愛提升到君臣的層面,它體現了君臣之間的義務和親愛。做國君的要勵精圖治,愛護自己的子民;做臣子的要忠心事主,忠於職守。第三是夫婦有別,「別」,不是身分和地位的懸殊,而是家庭分工不同。過去,丈夫承擔著家庭經濟的責任,他要創造財富,來保障家人的生活來源。除此之外,家庭中還有一項最重要的職責,那就是教育兒女。中國古人對於兒女的教育十分謹慎,這項任務不能交給別人,必須由母親親自負責。丈夫和妻子有這種職責上的差別,所以做丈夫的要做到有恩、有義、有情;而做妻子的,因為她承擔著教育兒女的職責,就要求她具有良好的道德風範,能夠言傳身教,起到相夫教子的作用。這樣合理明確的家庭分工,保持了夫婦間的恩愛,穩定了家庭的結構,真正達到夫義婦德、和諧美滿的目的。然後,再通過教育把這種親愛擴展到兄弟、朋友的層面,這就是五倫的另兩個方面——「長幼有序」和「朋友有信」。
五倫中父子、夫婦、君臣、兄弟、朋友,這種關係是天然的,不是人為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發明出來的,是本來存在的,是大自然的法則,是天地運行的秩序,故稱之為道;與道相應的思想言行,稱之為德。道德的原點是父子有親,這是天倫,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懂得教育的原點,才能懂得中國五千年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自性性德的發揚光大。
從黃帝到孔子二千五百年,從孔子到我們現在又是二千五百年,五千年來貫穿中國的道統是什麼?是儒家的倫理道德教育,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稱之為禮。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禮要是沒有了,儒就沒有了;儒要是沒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就斷了。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五常擴展到社會就變成八德。八德在中國有兩個說法,裡面有四個重複的,除掉重複的,有十二個綱目,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是儒家的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綱領。
在中國古人看來,學校辦得再多,教學科目再高深,如果不落實「禮」,不將「禮」運用在日常生活規範中,這種學問就沒有任何價值。中國傳統教育的這一特色,在古禮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孩子二十歲行冠禮時,他的平輩要送給他一個字,從此他的朋友、兄弟姊妹、祖父母、叔叔伯伯,都要稱他的字,表示對他的尊重和鼓勵。只有他的父母、還有他的老師可以一生稱他的名,這就表明,老師的恩德和父母的恩德是同等的。在喪禮中,父母去世要守喪三年,老師去世雖然不用穿孝服,但也要心喪三年,要在心裡感念老師栽培的恩德,時時記起老師的教誨。古代,皇帝接見群臣,是面南背北行君臣之禮,但他在接見自己老師的時候,不以君臣之禮相見,而是以主賓之禮,就是皇帝站在東面,老師站在西面,這樣來表達對老師的尊重。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老師的地位之高,人們是何等地尊師重教!
中國古人從小就教小孩親近聖賢,讓他們讀聖賢書。聖賢書裡面最重要的是經與史。經長德行、長學問,史長見識、長才幹。一個人通曉經史,德才兼備,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有聖賢教誨引導,有歷史經驗借鑒,就很容易解決一切問題。所以,經與史從小就要學好。《三字經》作為童蒙教材,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典範,它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天文、地理、歷史、德育無不涉及。地理要熟讀,為什麼?讀地理會愛自己的國土,如果對它一無所知,愛心生不起來。多讀歷史,會愛自己的族群,愛自己的國家。中國人特別重視家庭歷史,家庭歷史就是家譜,世世代代的根本。一個人因為愛家,就會常常想到要多做好事,榮宗耀祖,這不僅自己光榮,祖宗也有面子,父母也被社會大眾所尊敬。古人之所以有正確的人生方向、有遠大的目標,經與史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現在一般人對這兩門學問疏忽了,這個疏忽虧吃大了,做人失去了方向,一生沒有幸福,生活在煩惱痛苦的世界。
《學記》是我國古時候的教育科學,經考證,這個文獻最晚應在漢朝時完成,其中體現了夏商周三代學術界的教育理念和哲學思想。《學記》給我們解釋了教育宗旨,指出每個人到這個世間都有一定的職責。在家庭社會上你是什麼身分、什麼地位,這叫倫;你應當要做的事就是義。譬如父慈子孝,你在家是父親,你就要慈愛,愛你的子女,愛你的家庭,這是你的職責;你是兒女,你的義務是要孝養父母。又譬如兄友弟恭,身分是哥哥的,就要友愛弟妹;身分是弟弟的,要尊敬自己的兄長……古人對於這些非常重視,如果有誰逾越了這個範疇,那就是違背了做人的根本,違背了倫理和道義。《禮記·大學》所表述的教育理念,是中國教育哲學的大根大本,其中的三綱八目是老祖宗傳下來教學總綱,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句是儒家教學的總綱。「明明德」三個字,說明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我們學什麼?沒有別的,就是學「明德」。「新民」,現在的字義是「親民」,但是古人註解為「新民」,親民、新民意思都好。新是什麼?新是進步,所謂日新又新,年年進步、月月進步、天天進步,向什麼地方進步?向明德進步。「止於至善」,至善是性德,是教學目標,五千年沒有變。從什麼地方下手?從八個綱目下手。譬如格物,佛法裡面講就是斷煩惱,破煩惱障、破所知障,這樣明德才能顯現出來。明德是人人本具,個個相同的。為什麼會有差別?因為有障礙,業障薄的人就顯得聰明,業障深的人就顯得愚昧,道理在此地。所以,儒家的教育首先要把煩惱除掉,教你「明明德」,讓你恢復本來的面目。
教育的內容,就孔子教學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這些內容歸納起來不外乎三樁事情。頭一個「人倫」,人與人的關係。五倫是道,隨順五倫是德,道德是根本。所以夫子教學的頭一個科目是德行,比什麼都重要!你的德行建立了,跟大自然的法則就相應,就能隨順大自然,這就是行道。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三個關係你搞清楚,才能夠沒有對立,沒有矛盾,和睦相處,天下太平!這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其它的是細節。像一棵樹一樣,這是根本,其餘是枝葉,只要把根本搞好,枝葉一定繁茂,花果一定豐碩。所以,中國古代教育的頭等大事是德行,著重於道德的培養。道德與因果的關係密切,善因感善果,惡因有惡報,因果通三世,覺悟的人都知道。因果的道理很深,人要是真正明瞭因果的道理,起心動念自然就會收斂,絕對不敢有邪思邪行。所以,中國古代教育的硬體設施,每一家都設祠堂,祠堂教倫理、教孝悌;每一縣都設孔廟,孔廟教道德;每一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廟教因果;三者相輔相成,構成立體化教育模式。中國人特別重視祭祀祖先,近年來政府還特地將清明節定為國家法定節日,這不是迷信而是教育。在祭祀祖先的過程中,人們要追思祖宗的德行,歌頌他對家庭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和犧牲,看看有哪些德行值得我們效法和繼承。因此,祭祖實際上是一個慎終追遠、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儀式。中國傳統教育寶貴,祖宗千萬年智慧和經驗的結晶,這些智慧和經驗是永恆的真理,光徹寰宇,超越時空,經得起十方三世的考驗。
《三字經》這本書大家都曉得是教童蒙的,裡面內容是什麼?是中國傳統教學的綱要。先讓小朋友念熟、背熟,以後就會發覺一生所學都出不了這個範疇。這種教學的方法,在佛門裡面、在中國五千年傳統教育裡面都不例外。這跟外國的教育確實不相同,外國教育沒有這種理念。中國童蒙教育,小朋友五、六歲上私塾,現在叫上幼兒園,念什麼?念《三字經》。《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說了什麼?說了最深的道理。什麼人能夠做到這句話?大聖人,在佛法裡面講只有佛陀才能做到。人性本善,一開學馬上就教給你,你一生所學就是這個目標,就是這個方向。你如果能夠證得性本善,那就叫成佛。
《弟子規》是做人的規矩、處世的規矩、待人接物的規矩,是止惡向善的基本戒條。雖然它總共只有三百六十句,但細細地觀察,它講了多少事情?一百一十三樁事情。文字不多,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如果我們人人都遵守,就一定能夠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弟子規》的內容,如果與《十善業道經》去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十之七、八都是相同的意思。如果你能把《弟子規》做到,十善業你就可以打七、八十分,有這七、八十分作為基礎,再繼續努力一點就可以拿到滿分。這樁事情,我們近兩年通過在廬江湯池做的實驗,證明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而且人民是非常好教的,不難!問題在哪裡?沒有人教。
中國古代,政治是為教育服務的,國家把國民教育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這個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才會由衷地讚歎中國人的智慧,覺得中國人確實了不起。《禮記·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國之君建立政權,領導人民,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教學。古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政權一建立,馬上就展開教學。教學上了軌道,國家政權就會非常穩固,就能長治久安;要是疏忽了教學,國家政權就不穩定,社會就容易動亂,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生在世,如果只圖物質上的受用,那跟禽獸有什麼差別?人跟禽獸不同之處就是接受聖賢教育,懂得倫常,懂得做人的道理。現在整個世界的動亂,很像中國春秋戰國時的樣子。戰國時代,實在講很不像話,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歷史時期。秦始皇依靠武力統一了中國,雖然武力能夠奪取天下,但不能靠它來治理天下,秦始皇崇尚武力,焚書坑儒,以暴治國,所以秦朝氣數最短,僅僅十五年就愴惶收場。取而代之的是漢朝,楚漢相爭五年,漢高祖滅了楚霸王項羽,統一了中國。高祖的接班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他懂得「馬上可以得天下, 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知道如果迷信暴政,以嚴刑峻法治天下,人民必然不會屈服,這樣就會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於是他就想到了教育。那時候諸子百家的學說很活躍,真正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當時孔孟學說跟其它的學派處於平等的地位。漢武帝召集了許多學者專家來研究討論,教化人民最好要用什麼樣的學說?最後接受了大臣董仲舒的建議,採取了孔孟學說。漢武帝接受儒家學說,這是一個高明之舉,提示的人高明,決策的人高明,給中國帶來了兩千多年的福祉。此後,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儘管朝代更迭,國體始終不滅,不被歷史淘汰,由此可見這個決策多麼高明、多麼重要!諸子百家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有自己的一套主張,唯獨孔孟沒有。孔孟是述而不作,講的是古聖先賢治國齊家平天下的經驗,沒有創新,沒有發明,沒有標新立異,所以我說孔孟是老實人。董仲舒、漢武帝看重老實人,因為老實人不忘本,不忘老祖宗,這樣才能做到源遠流長,長治久安。漢武帝果斷地採納了大臣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學成為中國的學術主流,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歷朝歷代一以貫之的治國方略。漢武帝統一了中國的版圖,同時也用儒家教學統一了中華民族的意識,構築了中華民族之魂。儒家學說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奠定了六百餘年漢朝的基業,使漢朝國力鼎盛,人民安樂,長期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懂得教育,落實教育,在教育上收到良好成果的是中國人,中國人重視教育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的教育,孔子創建了私人教學的典範,而國家正式制訂教學的政策,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我們在史籍裡可以看到,距離我們四千五百年前的堯舜時代,國家已經正式設立了教學機構,堯舜命令契為司徒,司徒就是國家主管教育的長官。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倫理、道德。中國人重視這個,其他的像科學、技術、藝術,都放在其次。換句話說,中國的教育首先是教你做個好人,做個善人,這是中國教育的特色。它的核心內容概括起來講,就是倫理、道德、因果學說,到漢朝以後再加上佛教。佛教是古代帝王從西域請來的,佛教傳到中國後,一比較交流,發現佛教跟中國本土文化完全相應,沒有絲毫的牴觸,因此中國人立刻全盤接受。佛教最初傳到中國是漢明帝永平十年,皇帝封兩位來華的西域法師為國師,可見國家對佛教的倚重。當時,傳統教育是由宰相來管,宰相底下有個禮部,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禮部尚書就是國家的教育部長。而佛陀教育則是皇帝親自來抓,所以佛陀教育的推動力度超過了中國本土文化,在全國能很快的開展,皇帝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樣一來,中國傳統文化就有了三個根,儒釋道。儒家講孝悌忠信,道家講因果報應,佛家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家的前面兩句跟儒相應,後面兩句跟道相應,儒釋道三家水乳交融,並行不悖,三根同源,共同構築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長期以來共同教化和造福中華子民。英國湯恩比博士讚歎中國古人心量大,沒有嫉妒、沒有排斥,能夠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佛教。佛教的傳入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本土文明,影響和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儒家所提倡的孝道,內容很廣泛,一個人不僅要懂得養父母之身,更要懂得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孔子的弟子問什麼是孝?夫子就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現在的所謂孝子,指能夠贍養父母;但是養狗養馬也是養,如果我們僅僅知道養親,而不知道孝敬的話,又怎能把養父母和養狗養馬區別開來呢?所以,養親容易孝親難,孝是從內心表達出對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養父母之心的另外一個方面,是不要讓父母擔憂,做到「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說,除了健康,父母不會為你在其它任何方面擔憂,這樣你才稱得上是個真正的孝子。譬如,我們來到學校學習,功課不好,父母會擔憂,這就是不孝;和同學不能相處,讓父母擔憂,這也是不孝;走上工作崗位,和同僚不能相處,長官交給我們的任務不能很好地完成,讓父母擔憂,這還是不孝;更何況打架鬥毆這些不學無術的事情。所以,我們從這裡觀察,發現真正的孝子一定會是一個很完美的人。中國古人講「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雖然這句話曾經受過錯誤批判,但實際上它有很深的內涵,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在日本很多企業都奉為圭皋,當一個人要從普通員工升為主管的時候,企業主一定會訪一訪他的父母對他滿意不滿意?看他是不是個孝子?因為只有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會對公司盡忠。
再者,養父母之志。父母親生養我們、教育我們,是希望我們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我們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學識,為社會大眾多做奉獻,這就是養父母之志。譬如過年的時候,溫總理常常在工地上,或者到農民的家裡,去探望慰問人民群眾。過年了,他沒有陪伴在母親的身旁,我們會不會覺得溫總理不是一個孝子?其實不會。他的母親因為有這樣一個兒子而感到高興、感到自豪,她覺得自己的兒子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她非常心滿意足。所以,《孝經》上講「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說的就是這種更高層次的孝——養父母之志。
除了品德教育之外,古人對讀書也很重視。讀書就是背書,過去私塾老師不講解,只教句讀,讓你把古聖先賢的典籍統統背熟。小孩記憶力好,念個二、三遍就會背。會背之後,老師督促再念一百遍、二百遍。為什麼念這麼多遍數呢?一生都不會忘記,即使到八九十歲時寫文章,引經據典,都不要查資料,背得太熟了。「少成若天性」,完全叫你背誦,不講解。天天教你朗誦、教你熟記,目的在那裡呢?目的是把你的妄想打掉,使你的心地純正,把古聖先賢的教訓銘記在心,作為一生行事做人的指南,這是小學階段童蒙養正的教學方法。古代中國不設中學,只有小學、太學。太學就是大學,小學是七歲到十二歲,這個階段完了,十三歲就進入太學。太學裡面的教學,不再背誦,因為全部背過了,而代之以講解、研究、討論。太學很有味道,真正的讀書樂,哪裡像現在讀書這麼苦?我們看現在做學生這麼苦,做老師這麼苦,嚇得來生都不敢做人,太苦太苦了!過去太學裡,一個老師只教幾個學生,哪些科目有哪些學生參加,完全因材施教,多則十來個人,少則五、六個人,用現在的話講都是小班制。所以老師常常備著酒菜,學生挑著擔子,老師坐著車,學生趕著車,到處遊山玩水,走到哪裡就討論到哪裡,不要帶書,連參考書都不要。學生的書都背得很熟,老師也背得很熟,說起第幾頁、第幾行,大家都知道,所以那個教學真是快樂。遊覽的地方大抵都是些古蹟,與所教的內容皆有關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面講解、研究、討論,一面親身實地考察,感受會格外深刻,兩、三個月之後回來,課程也就圓滿地結束了。太學畢業,參加國家考試。國家規定,縣市考秀才,省考舉人,國家考進士。那時,不滿二十歲考取進士的很多,考中進士就有資格做縣市長,優秀的舉人也可做縣市長、做地方官。現在看起來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小孩他也能把一個地方治理好?這就是中國古代教育的效用,真的是智慧、學問、品德全面地成就一個人。所以,中國人最懂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果。這樁事情,在國外,英國湯恩比博士常常提到,讚歎中國人智慧。
中國過去國家辦的學校,那是培養國家幹部,有縣學,有省學,國家有太學,都是專門培養幹部的。這些幹部從哪裡來?從私塾裡選拔出來的。這個事情誰去做?地方官做,現在來講就是縣市長,他們常常去訪問,到處去視察,為國家尋覓推薦可造之才。漢武帝制定的選拔標準是「孝廉」,國家選拔人才的時候,首先看他是不是孝子,然後看他是否廉潔。如果他能孝親,就是一個懂得報恩的人,日後定能為國家盡忠,為社會造福;如果他為人廉潔,就會珍惜自己的名節,不致貪污腐敗。這個制度延續了兩千年,任憑怎樣改朝換代,這個制度始終不變,歷朝歷代都選孝廉。所以,古代地方官員在執政期間,考察他的政績第一條就是為國家推選人才。國家最高的懸賞給誰?進賢者受上賞,獎給那些替國家選拔人才的人。
中國古人對於領導者非常尊敬,《孟子》說「爵一、齒一、德一」,就是尊敬領導者、尊敬上了年紀的人、尊敬有道德的人。為什麼中國古人對領導者如此敬重,把他們排在第一個,這是不是官本位?不是。因為古代人讀書做官,並非為了發財致富,而是想著如何去回饋社會,他念念都是以天下為己任,他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造福人民,因此他們值得人民尊敬。譬如,宋朝的范仲淹,小時候有一次讀書讀累了,就出來玩,碰到了一個算命先生,他很好奇,就問:「你會看命?你幫我看一看,我以後能不能做到宰相?」年紀小小的范仲淹,一出口就要做到宰相,把這個算命先生給嚇了一跳,忙問:「你為什麼年紀輕輕口出狂言,出口就要做宰相?」被這個算命先生一問,他自己也覺得很不好意思,於是他就改口說:「那你幫我看一看,我以後能不能做個好醫生?」良相和良醫在算命先生看來,是貴賤完全不同的職業,於是就問他:「為什麼你讀書只想做宰相和醫生?」沒有想到年紀小小的范仲淹這樣回答說:「唯有良相良醫可以救助別人。」這樣的話從年紀小小的范仲淹口裡吐出來,讓這位算命先生非常的感動,他說:「你這樣的存心,就是一個宰相的存心,你以後做官一定能夠做到宰相。」我們知道范仲淹以後做官,他真的做到了宰相,因為他有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襟懷。再看看現代,我們周總理小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問他:「你讀書是為了什麼?」當時年僅十三歲的周恩來就揮筆寫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幾個大字。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彪炳千秋的一代良相,能夠成為億萬人民衷心愛戴的泱泱大國總理,絕對不是偶然的,因為他們從小就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有那種憂國憂民的聖賢之心。
中國文字和外國不一樣,是智慧的符號。翻閱字典,我們看「教」字,「教」是六書中的會意字,左右結構,左邊兩個叉叉是上行下效的意思,表示上面怎麼做,底下怎麼學;另一邊寫成篆字很好看,好像一隻手拿著小樹枝,在輕輕地敲打,這是老師在提醒學生勤奮學習。「育」字,上面的「子」字反過來寫,從肉身,含有「養子使作善」的意思。過去做父母的都期望小孩將來能成為善人君子,能建功立業,為家族增光,這是中國家庭教育的理念。可是,依照這個標準來衡量,現在沒有教育了。過去教師,首先教你怎樣做人,至於做事,那是屬於技能、技術的培訓。你看孔子教學,他講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最後才是文學。政事相當於現在的職業教育,教人謀生的技能,這是物質方面;文學是文化藝術教育,屬於精神生活的層面。你看,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層面,首先強調的是德行基礎,把德行作為國民教育的大根大本。可是現在的學校,雖然辦得名目繁多,但大多數都好像是知識技能傳習所,所謂老師也不過就是教學生怎樣考試怎樣做作業的人。孔老夫子的教育四科,前面兩個都沒有了,前面兩個是根本,可是現代教育卻把根本丟失了!
今天整個世界的社會動亂,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出在這四個教育沒有了,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人與人的關係不和諧,演變為現在社會上常常出現的兄弟姐妹相殺、父母兒女相殺、夫妻相殺、戀人相殺、同事相殺、上下級相殺……這些人在殺人的時候,心中充滿仇恨,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殺人是過失,不知道殺父母是天地間第一等大罪,你看這個問題多麼嚴重!去年,在巴黎、倫敦那邊的同修告訴我,兩個星期之前發生了一個兄弟相殺的案件,十四歲的弟弟把哥哥殺了。弟弟不知道殺人是有罪的,不知道殺害哥哥天理難容。這是怎麼回事?肯定是傳媒教出來的,電影、電視、網路裡面暴力色情氾濫,他從小這些東西看多了,以為這種事很平常,殺人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所以,我告訴當地的同學們,我說現在一個星期你會聽到二、三次;十年之後,你會一天聽到二、三十次;二十年之後,你會一天聽到二、三百次,這就叫世界末日。西方宗教裡所講的末日,依我看不在地球毀滅,也不在核武戰爭,而是人不再像人。人一但失去道德底線,就會走向自己的反面,就會連禽獸都不如!恐怖分子在哪裡?說不定就在自己家裡,就是自己的兒孫,三句話不對味,他就殺你,看你怎麼辦?這個問題已經很嚴重,說明教育是大事,不是小事,全社會要重視起來,現在趕快挽救還來得及,如果再遲個五年十年,恐怕真是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今天我們談倫理道德教育,在時節因緣上來講已經是走到了最底限,不能再遲,再遲就不得了。我和布希總統見面時談到這個問題,他也十分重視。我跟美國朋友們講,美國的憂患絕對不在國外,而在國內。這麼多年來,美國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向上遞增,這是很可怕的徵兆,應當要特別引起警覺。
有一份美國雜誌,講到青少年犯罪率,太可怕了。為此我特地到加州、洛杉磯,在廣播電台做了兩次座談。首位邀請的是大洛杉磯地區的檢察長、法官,第二位是帕薩迪那的市長,第三位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校長,我們四個人在一塊兒座談。我就把這個事情提出來,向檢察長諮詢,問這個報告是不是真的?他說是真的。我說現在有沒有辦法控制住?他說沒有辦法。我就說了一句很不客氣的話:「如果控制不住,任其發展下去,美國大概三十年會亡國。」他聽了愣住了,沒有法子回答。大家都知道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然而對下一代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一年,我在舊金山講經,甘貴穗居士告訴我,聽眾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博士,她說你在舊金山開了博士班。現在科技發達,在美國有許許多多讀博士學位的人。這麼多人受過高等教育,為什麼還那麼迷信,還會走入邪教?這一點我們要知道,因為他沒有接受過根本的教育,他所接受的僅僅是科學知識。科學知識可以增長人的見聞,可以使人掌握某些技能,也可以使人變得比較聰明,但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超越時空,潛能巨大,是正確認識世界的根本,只有我們中國古時候的教學中才有,它的教學內容,完全針對現實的生活。首先給你講倫理的道理,也就是教你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的關係,從父子關係、夫婦關係、兄弟關係、朋友關係、君臣關係(君臣關係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講起,讓你清楚在這個世界上,自己是什麼身分?與其他人要怎樣相處?自己應該盡什麼樣的義務?這就是教育。人事關係明白之後,進一步,再教你人與環境的關係,人與動物的關係,人與植物的關係,人與山河大地的關係。更進一步,講到所謂玄學,即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些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懂得了怎樣做,生命才有意義,人生才有方向,世界才會太平,這就是中國人智慧的教育。
今天社會這麼亂,原因在哪裡?倫理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亂了,忘記了做人的責任。於是變成什麼呢?人越來越自私,自私當然就會發生衝突。人人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你想社會安定怎麼可能?孟子講得好:「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真實寫照。所以,當前的國際社會完全是一派亂象,人類非常危險。諸位要知道,21世紀,要挽救世界人類的頹運,正如英國的大哲學家湯恩比所說,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大乘佛法,捨此別無他途。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教育具有維繫社會安定和睦的功能,「和」是它的核心,共存共榮是它的理念,表現在「道、德、仁、義、禮」五個方面,如果不講求這些,要想達到社會的安定繁榮,是絕對不可能的。
我們再來談談社會上的小學教育。台灣有一些同修,提倡「兒童讀經運動」,他們把這個構想送來給我看,我看了之後很歡喜,在它的名稱上增加了「孝廉」二字——「兒童孝廉讀經運動」。為什麼加上兩個字?因為這兩個字能挽救社會。「百善孝為先」,提倡孝道,人就能知恩報本,做事情就會恪盡職守、盡分盡力;奉行廉潔,就能杜絕貪污,官清民順,自然天下太平。
兒童讀經能不能達到效果?我覺得有困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正確的示範引導和當前的社會大環境。我們的傳統教育丟失得太久,幾代人都被耽誤了,如果沒有好的修學環境,沒有形成社會家庭的共識,沒有國家政府的大力倡導推行,就很難收到效果,這就需要全社會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這使我想到,國民黨早年在台灣曾經一度提倡恢復中國傳統文化。有一次我在方東美先生家裡,遇到當時教育部幾位官員向方老師請教,復興文化的工作應該怎麼做?方老師答得妙極了。他說,第一,台灣所有的報紙雜誌一律停刊;第二,電視台跟廣播電台統統把它關閉。這些官員聽了搖頭:這做不到!方先生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只要這些東西存在,還談什麼復興!這話說得很正確,所以台灣演變到今天,大家都看到了,是全世界最亂的一個地區。五十年前方老師就看得很清楚,不是做不到,是政府沒有這個魄力,沒有這個認識。
對電視、廣播、電影、雜誌、報紙,我大概四十多年沒有接觸,自己保護自己。不去看這些東西,看了,就會吸收一些垃圾,這是完全違背自性的。我們有時間就應該多讀聖賢書,讀聖賢書有真樂,一如夫子所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住在香港,每天晚上讀書至少讀到十二點,一個星期總有兩、三個晚上讀到兩點鐘,樂!讀書真樂——跟聖賢人做朋友,親近聖賢人。多年來,人家送我的書,我首先看版權頁,只要上面寫著「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我就不看了。要問為什麼?因為作者的心量太小了,把錢看得太重,能寫出什麼好東西?所以用不著耽誤時間去讀。看來看去,還是古聖人的東西好,智慧高明,心胸開闊,不要版權,無私奉獻,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念念都是為天下蒼生著想。
現在學生都被電視、網路教壞了,怎樣把他教回頭?太難太難了!電視和網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人們的生活和人們的思維。現在電視裡頭演些什麼?離不開恩怨情仇、色慾暴力。這些負面的東西,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全學會了。因此,電視和網路在給人們生活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它確實也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一但失去道德的制約,必將對社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危害,成為人類的夢魘。電視、網路的特點是傳播速度特別快,受眾面特別廣,信息量特別大,因此電視、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和作用絕對不容低估。我們今天佛陀教學與時俱進,採取國際網路、電視的方式,是反其道而行之。我們用網路教學已經有二十個年頭,用這個方法,一個老師能頂得上千萬個老師。網絡這把雙刃劍,如果能充分運用好,社會得益,國家有救。關鍵在於國家領導人,如果國家領導人真正覺悟了,聘用專門人才,禮請好的老師,利用電視教學,在電視台專門開闢一個「中華傳統教育」頻道,就可以拓寬傳統教育的受眾,讓子孫萬代受益。
現在國家很重視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多年來做了很多努力,卻收效甚微,為什麼?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虛心地從傳統文化中去汲取教訓,過分地強調所謂創新思維而忽視了道統繼承,這從根本上違背了德育的規律,所以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什麼是教?《禮記·學記》告訴我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說教育有兩個功用,一個使人們善良的方面得以增長,另一個是使人們的過失得以挽救。看看我們當代的「教育」,學校普遍重視的是技能的培訓、學科知識的灌輸,兩眼死死盯著考試成績不放,而忽視了學生的人格教育,把教育的核心問題給忽略了。
此外,道德教育要循序漸進。《大學》有句話「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如果把教育的先後次序給搞顛倒了,教育就不能達到預期目的。教育應該從哪裡起步?答案是「百善孝為先」。《三字經》非常簡練地概括出來,就是「首孝弟,次見聞」,教育首先應該培養人的孝悌之心,然後再教給他知識和技能。為什麼?因為知識技能可以造福社會,也可以禍害社會,如果一個人對父母不孝,對朋友不忠,即使掌握了很多的知識和技能,也只能增長他的自私和驕傲,成為惡業的根源。
現在,我們看到很多的社會現象,都是和孝悌之心的根本缺失是有關連的。很多大學生在接受了別人的資助後,竟然沒有一句感謝的話,叫人心寒。大家在探討這方面的原因,眾說紛紜。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現代的孩子已經不懂得感恩了。試想,父母這麼大的養育之恩,他們都不能夠記在心上、時時刻刻想著去報答的話,對於陌生人的資助,對於政府的關心,又怎能銘記心上,時時想到回報?在國外,我們也看到不少類似的情形,政府對於那些鰥寡孤獨的人、殘疾人、老年人給予了特別的照顧,但是這些人不僅沒有感恩之心,還做了各種偽證來欺騙政府,以冀獲取更多的好處。資助弱勢群體,本來是政府的的責任,是文明社會的善舉,但是這些被資助的人,對政府對社會卻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對比之下,中國老百姓的素質就完全不同了。我們在十七大之前去東北搞調研,當時李克強在做遼寧省委書記,他介紹我們去考察撫順棚戶區的改造情況。我們去了之後,看到當地的老百姓真的是感恩戴德,寫了很多的詩歌讚美政府。校長說:「不應該感謝我們,是我們對不起你們。實際上這些問題早就應該解決了,我們到現在才解決。」老百姓感謝政府,感恩之情是發自內心的。從兩者對比之中,我們確實看到了中外兩種文化底蘊不同,教導出來的百姓也不一樣。
過去,學校是私人辦的,稱為私塾,私塾不夠普及,因此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有机會到私塾去接受正規的教育。怎樣把聖賢教育拓展到一切社會層面,讓每一位老百姓都能得到聖人的教益?中國古代社會教育起到了積極的補闕作用。社會教育,我們今天稱作文藝表演,如戲劇、歌舞、音樂、繪畫這些東西,幾千年來用這個寓教於樂的方法,使民間不認識字的人,沒有念過書的人,他也能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我母親不識字,沒有念過書,但什麼道理她都懂。從哪裡學來的?鄉下廟會的時候唱戲,從那裡學來的。中國這些戲劇,內容是什麼?忠孝節義,善惡報應。它的指導原則,就是孔夫子的一句話——「思無邪」,所有的藝術表演,都要符合這個指導原則,不能讓人家看了、聽了之後產生邪思邪念,否則就是誨盜誨淫,貽害社會。
雖然現在也講文藝,可是意思跟從前不一樣,古時候的文藝不是單純的娛樂,而是道德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你看《詩經》,孔老夫子刪選詩歌的標準是三個字——「思無邪」,你就曉得中國古代的藝術是誘導人的正知正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無論詩詞、歌舞、戲劇、小說,實際上都秉持了孔老夫子的一個理念,那就是「思無邪」,就是教人們的思想沒有邪思不正的成分。所以,我們看到這些詩詞、歌舞、戲劇,都是以弘揚道德、宣講正氣、淨化人心為主要的內容。我們聽了靳老師的「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的講話,就能感受到這種社會教育潛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後代的漢賦、楚辭、元曲、唐詩、宋詞、元曲,乃至各種民間藝術,大多都用藝術的方法來表現積極的內容,達到「思無邪」的教化標準。可是,現在這個標準沒有了,現在的電視、網路、電影、歌舞節目,唯恐人心不邪,唯恐天下不亂。現在的東西,離不開暴力、色情、殺盜、譫妄,受害者的年齡聽說已經降到兩歲,兩歲小孩就讓他增長邪知邪見,你說怎麼得了?
現在,我們很多人都說孩子不好教,小皇帝、小公主們的脾氣很厲害,對父母沒有孝敬之心。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非常嚴重,原因在哪裡?我們來觀察分析一下,現在誰是家庭的核心?孩子是核心。我們說,沒有人生來就是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氣,都是我們大人不會教,把他給慣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教育,絕對不是口頭上說教,而是身教重於言教,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古人說「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只用言語來教訓,孩子們會產生懷疑,引起爭議,說你自己都做不到,還能說我?他不服氣。所以《弟子規》上說「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我們在生活中要善于給兒童作正面的表演,他就會去跟著效仿,健康成長。
過去小學生入學,頭一天做什麼?行拜師禮。拜師禮簡單隆重,我小時候親身經歷過。我六歲時上私塾,私塾在一個祠堂裡面,父親帶著禮物,那是供養老師的。進學堂,要預先向老師約請,定好哪一天去拜師,所以學堂裡早有準備。大廳裡供著孔子的神位,但沒有孔子畫像,因為那時畫像很少,只寫一個牌位供在那裡表示尊敬。老師站在旁邊,同學站在兩邊。父親帶著我,我跟在後面,向孔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拜完之後起來,父親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的旁邊,然後再對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送上禮物。每一個新同學上學時都要按規矩做一次,所以老同學在旁邊就看了很多次,印象特別深。你看,老師跟家長的關係與現在不一樣,以前老師接受家長這樣的大禮,他如果不認真把小孩教好,他怎麼能對得起別人的父母?良心怎麼能安?做父母的給老師行這樣的大禮,是全身心的付託,從此這個孩子就委託給老師好好地教導照顧。當年,我們在學校裡犯了過失,會受到老師處分,那時候處分是體罰,打手心、罰跪。放學回家,如果被父母親察覺了,第二天一定會帶著禮物送給老師,感謝老師的教導。現在不一樣,現在聽說學校老師要處分學生,家長會去告狀,這樣老師還敢教下去嗎?不敢教了。所以從前我們看到父母對老師那麼尊敬,就絕對不敢犯過,為什麼?犯了過,不光自己受罰,父母還要去給老師賠罪並且送禮酬謝。這是我們當年的親身經歷,終身不忘,終身受益。
眾所周知,大乘佛法在印度本土已滅,唯獨在中國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千餘年來發揮著安世濟民的作用,蔭庇著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這是有道理的,因為佛法是師道,師道首先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之上。中國古代聖賢教人孝悌,教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對佛法的弘揚利益太大了。佛法需要這樣的養分,它才能夠成長、茁壯、開花、結果。所以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中國佛法在歷代的成就遠遠超過印度,道理就在此地。中國幾千年來聖賢輩出,仁人君子佔人口的比例相當大,所以中國長期以來,官清民順,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呈現出繁榮祥和的景象。在聖賢的示範引領下,人與人之間謙卑自牧,明禮守信,人人懂得自己的身份位置,懂得尊重別人,懂得和睦相處,所以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五千年來,中國從來沒有主動侵犯過鄰國,外國學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事實,不能不佩服中國人愛好和平是真的,不是口號。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為什麼能夠做到內外一片祥和?值得深思。
我們從歷史上看,中國漢唐以來,被譽為「華夏之子」、「禮義之邦」,很多國外的人都喜歡到中國來朝貢。如果他們來的時候帶十件禮物,中國皇帝就會下令派人給他帶上二十、三十件禮物回去,回禮一定要比送禮重兩倍以上,這體現了中國古代人心的厚樸,不佔別人的便宜。所以當時很多的外族,都很喜歡到中國來朝貢,他們來到中國一看,中國確實不愧為禮義之邦的稱號,人與人之間相處都是彬彬有禮,他們回去向自己的國王一禀報,很多國家都把中國的皇帝奉為「天可汗」。什麼是「天可汗」?就是天底下公認的領導者。我們看天可汗的稱號,不是中國的皇帝憑著武力強大,四處征討別的國家、強加於人,而是這些人看到中國治理得如此之好,不愧為禮義之邦,他們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地要接受中國人的教化。現在某些外國人不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看到現在中國經濟發達,他們就宣揚「中國威脅論」,這是什麼?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如果知道中國有開放的歷史胸襟,有優秀的文化傳統,他們就不會產生妒忌,就不會提出這麼愚蠢的謬論。
明朝,鄭和下西洋,正值中國國力鼎盛時期,他帶著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艦隊,人數最多的時候二萬八千多人,最長的艦相當於今天太和殿的兩倍之長,到達很多國家和地區。他每到一地,帶給當地人們的是茶葉、是絲綢、是先進的造船術和造紙術,並沒有侵佔別的國家一寸土地。所以直到今天,鄭和在東南亞的很多地方,還受到尊重和敬仰。中國的文化不僅造福中國自己,而且也影響到世界,在日本,被譽為日本近代經濟的最高指導者、日本的企業之父、金融之王澀澤榮一,他就是一手執《論語》,一手執算盤,開啟了日本儒家式企業經營之風,這也使我們看到了儒家文化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意義。當代新加坡政府更是兼收並蓄,在加強法治教育的同時,特別重視儒家倫理教育的推廣,所以就使得新加坡在取得西方經濟增長、科技發展的同時,避免了西方國家的種種社會弊病和道德危機,成為當今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國家。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長治久安,有它大道理在。西方崛起才三百年,現在已經走到末日——這個話不是我們說的,是西方人自己出了一本書,書名叫《西方的沒落》。西方現在真的是麻煩,走到了恐怖時代,社會自信心喪失,前途一片渺茫。他們中的有志之士開始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要到東方來求寶,到中國、到印度來尋找救國救民的方法。在印度,向印度教、佛教中去尋找;在中國,向儒釋道來尋找;尋找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的方法。如今,以孔子命名的學院遍布許多國家和地區,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全世界空前的追捧,這足以證明中國傳統教育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以,我們中國人首先對自己的老祖宗要有信心,對自己的傳統文化要有信心,他們的智慧、經驗經過五千年的驗證,如果有問題早就被歷史淘汰,絕對不會流傳到今天。
學習儒家傳統教育,中國人比外國人要方便多了,因為是本土文化,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儒家傳統教育的基礎是什麼?孝親。孝親裡面最重視養老,養老是作兒女的責任。但是現代的教育,與中國古時候教育的理念完全不同。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孝親非常淡漠,許多人變成了「啃老族」,這不能怪年輕人,怪誰?怪老一輩沒有把他們教好。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先人不善」,上一輩沒傳沒教,怎麼可以怪下一輩?
我們再看看,現在的學校在教什麼?什麼都教,就是不教怎樣做人。現在的教育,如果要不客氣地說,就是教你怎樣競爭,怎樣賺錢,怎樣把別人的錢弄到自己的荷包裡來,就像孟夫子所批評的那樣,重利輕義。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到社會上,損人利己,不擇手段,六親不認,極端自私,試問天下如何不亂?我過去親近方東美先生的時間很長,這個老人非常愛國,每一次提到教育,他一定拍桌子發脾氣罵人。他感慨很深,因為現在真正懂教育的人太少了,中國的傳統教育差不多斷了一百年。一百年的時間,三、四代人都被耽誤了,學校教育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傳統教育不光自己不知道,父母不知道,連祖父母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傳統教育會丟失?原因是西方文化衝擊了古老的中國。其時恰逢滿清末年朝政腐化,國事一敗塗地,知識分子對傳統失去了信心。當時的中國年輕人被西方國家表面上的強盛所迷惑,對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學產生了懷疑,害怕守著老祖宗的成法會亡國滅種。他們不做深入具體的歷史分析,反而無端問罪於先人,認為是老祖宗的學說害了中國。於是就有人提倡全盤西化,一時狂飆亂起,嗡嗡嚶嚶,竟然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極端錯誤口號,中國老祖宗的東西被貶得一無是處,傳統文化統統不要,丟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一批狂熱分子大吹大擂,崇洋媚外,替人數寶,跟在洋人的屁股後面搖尾乞憐,一副戰戰兢兢害怕挨打的可憐相,完全失去了民族自尊。這一百年來,中國人真的受盡了屈辱,在國際社會抬不起頭來,沒人瞧得起。但是時過境遷,現在西方國家的問題出來了,校園槍案、綁架、暗殺、暴力、強姦、吸毒、早戀、墮胎、叛逆、心理變態、少女媽媽……種種前所未聞的怪事層出不窮,教育成了西方社會的夢魘,於是西方國家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痛定思痛,把眼光投向東方,他們要到古老的中國來求智慧,尋答案,找辦法,這是一群覺悟過來的人。
早年,李老師單獨跟我談話的時候非常感嘆,他說學生找老師難,老師找學生更難!老師一生當中要遇到一個能繼承道業的學生,這種機緣實在可遇而不可求。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自己的事業沒有人繼承,一但死了,所有的事業都灰飛煙滅,還有什麼成就可言?國家也是這個道理,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傳統,就等於人失去了靈魂,不是被異族同化,就是被他國消滅。過去老師教學生,家長教兒女,總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的成就就是老師的成就,下一代的成就就是父母的成就,因此中國古人的教育非常看重道業傳承。這個基礎太重要了,中國這種教學的理念跟方式,五千年來沒有改變,只是在最近這一個世紀被疏忽了。這個疏忽我們不能只怪父母,成因很複雜,讀一讀中國近代史就會瞭解。滿清亡國之後,君主政治被推翻,代之以民主政治,限於歷史條件和社會條件,當時國家沒有辦法統一,陷入了軍閥割據的局面。此後雖然有個形式上的中國,實際上每個省都是半獨立的狀態,地方擁兵自重,不聽中央調遣,烽火遍地,戰亂頻乃,民不聊生。接著日本人侵略中國,把中國的社會秩序打亂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傳統教育沒有辦法落實推行。日本人侵華戰爭長達八年,我們親身經歷,天天在逃難,我們在前面跑,日本人在後面追……許多年過去了,社會秩序都沒能夠恢復正常,聖賢教育就這樣漸漸被淡忘了。這種情形很像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教導的那樣:「先人無知,不識道德」,因此「無有語者」。 傳統教育在中國丟掉將近一個世紀,影響到幾代人,這是國家民族的大不幸。對這種遺憾的事情,我們不要急於責備先人,而是要找出歷史原因,再通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逐步恢復傳統教育。
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經提出兩個命題,我把它節錄下來,大家共享。第一個命題,二十一世紀,只有宗教能拯救世界。他所說的宗教有四個,中國的儒、釋、道加上西方的基督教,其中儒、釋、道作為重點講得最多,由此可見,他對於中國文化是多麼推崇!第二個命題,誰是地球的繼承者?他說是中國人。中國人自秦以來就統一,雖然改朝換代多少次,始終國魂不滅,維持著大一統,其中有大道理在,值得深思。中國人可以說得天獨厚,好像老天爺特別眷顧這個族群,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個族群有善根,這個族群世世代代有好的教育。我們看,全世界許多國家或族群,有幾個講孝悌忠信的?有幾個講禮義廉恥的?有幾個講仁愛和平的?找遍全世界,只有中國。
現在外國人都在拼命學習孔子,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使我們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外國人都說好,我們自己是否也應該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我們一定要有堅強的信心:相信在21世紀唯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大乘佛法才能夠拯救世界,這個傳統文化一定會發揚光大,影響和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炎黃子孫一定會重拾自信,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中國——儒家文化的搖籃、道家文化的發祥地、大乘佛法的第二故鄉,一定會對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中國人的家道思想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學四十九年,他教些什麼?終極的目標就是教你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通達明瞭,所以佛教是道道地地的教學。
大乘佛法在中國的成就遠遠超過印度,佛教在全世界其他地區的傳播,沒有像中國這樣殊勝的成就。為什麼在中國會有殊勝的成就?應當要歸功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太好了,世界其他地區沒有這麼好的底蘊。因為佛教是教育,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自古重視孝道,孝親才會尊師,尊師重道。求學無論是世出世間學術,如果對你所學的這門東西不尊重,沒有那麼樣的恭敬心,對老師沒有恭敬心,你什麼都學不到。尤其是心浮氣躁,這是做學問的大障礙。修行心要清淨,心要定。
現在的學生,個個心浮氣躁,對於聖賢教育,他怎麼能聽得進去?所以所學的是知識,學生也崇尚廣學多聞,沒有辦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廣學多聞,靠什麼?靠記憶,看得多,讀得多,記得多。古人稱之為記問之學,《禮記》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為什麼?記問之學,就是今天所講的知識,它不是學問,不開智慧。如果智慧開了,一部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了。還是古聖先賢的老辦法好,你先把一門搞通,一門通,門門通,不需要廣學,你就多聞了,你全都會了。東方出聖人,西方出學者;聖人跟學者不一樣。現在我們講這些話,沒人相信了,怎麼辦?科學講求試驗,用試驗來證實。
如果真的有幾個好學的人來做試驗,學一門,多長時間?十年,十年學一樣東西,十年之後,看它的效果怎麼樣?如果十年之後,這一門通了,門門都通了,那就證明這不是神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的一門通,門門通,可以讓人回心轉意,認同老祖宗老方法。這些老方法在中國用了一萬多年,非常有效果;新方法才用了幾十年,頂多一百年,這一百年,把人的思想搞得這麼混亂,社會搞得這麼亂,史無前例,能不讓我們認真去反省一下?為什麼搞成這樣?原因何在?
今天這個世界快要到存亡急絕的關頭了,社會會崩潰,地球會消失,科學跟哲學對它一點辦法都沒有。你要問中國傳統,中國傳統有辦法;你要問佛,佛有辦法。問題就是,你信不信?你要信,真能解決問題。
今天中國人自己疏忽了,但是,外國人學中國歷史的,沒有不佩服中國人的。中國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幾千年來社會長治久安,是怎麼能做到的?改朝換代,動亂的時間並不長;政權一建立,大概五、六年的時間,社會秩序就恢復了,至少有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的太平盛世。他們研究的結果──教育。什麼教育?家庭教育。中國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每個家庭都把子女教好了,人人是好人,好人做好事,社會怎麼會不安定?天下怎麼會不太平?國家鼓勵家庭教育,所以中國社會的成就靠家庭。今天家沒有了,八年抗戰之後,中國人家破人亡,這是對中國最大的損失。因為中國的家,自古以來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一個普通家庭大概都有三百人口,旺族有七、八百人。人丁不旺的,應該也有二百人左右,五代同堂。這麼大的一個家庭,要管理不好,家不就亂了!每個家庭,都有家譜祠堂,紀念祖先,人能夠不忘記祖先,他就會孝順父母,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個教育不能疏忽。你要想你一家人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是好人,祠堂教孝,這是根。祠堂沒了,根就拔掉了,你家歷史沒有了。人要知道家庭歷史,他怎麼會不愛家?我們老祖宗是這樣的,老祖宗是黃帝,再往上追是神農,是伏羲,你能不愛家嗎?伏羲到現在五千五百年。家庭淵源流長,那個愛家的心,愛國的心,從這生起來了。這是教育裡最主要的一個環節,怎麼可以輕視?真正研究中國古代歷史,你去看看每家的家譜,我們就深深相信,中國的漢族,的的確確是炎黃子孫,是伏羲神農的後裔,漢族是一家人。這個歷史保存得很完整,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要珍惜,要愛護。
在中國農村,這是王村,那是李村,那一個村就是一個家,原本他是一家人,這麼大一個家,有這麼多人,不能沒有家道,不能沒有家規。《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就是共同家規,每一家都必須要學習的。它有家規,有家學,有家道,有家業,世世代代,老人要教子孫,繼承家道,繼承家規,繼承家學,繼承家業,個個家都好,都整齊,社會安定,天下太平。所以這個家太重要了,現在中國像古時候的家,我想是不可能再恢復了。我很期望現在所謂是企業家,企業裡面把中國傳統家的精神恢復起來,那中國還有救,中國還可以出現千年盛世。企業繼承中國傳統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
過去中國人的家是血緣關係,現在企業做的是道義,能做得到。這個企業有規矩、有禮節、有道(理論基礎)。這個道理就是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我這個行業是為社會服務,為大眾服務,不以自己私人利益為第一,是以服務為第一。員工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要用親情去照顧他,要好好的去教育他。不但他在這裡服務,給你做工,你要好好教育他,提升他的德行,提升他的工作能力,提升他的境界。還要照顧他的家,他有父母,企業家應該自己辦安養院,養誰?員工的老人,統統照顧到,那個員工會死心塌地為你服務。要辦子弟學校,子弟學校就是員工的子弟,你這樣照顧,你的員工一生不會離開你,他會把你的企業當作他自己的家業,就成功了。中國社會要能朝這個方向走,千年盛世絕對會出現。企業的老板是大家長,必須要尊重,要聽從。以道德,倫理來管理你的企業。中國過去的成就,沒有別的,就是家太好了,家承當了社會百分之七、八十的安全責任。
我們希望年輕的同修要明白這個道理,深入經藏,佛化世界,那跟極樂世界就沒有兩樣了。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中國傳統大家庭的好處
中國傳統的家,有家道、家規、家學、家業,是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所以《大學》講,齊家、治國、平天下。每一個人家都整齊,社會安定,天下太平。
中國教育的特色是家庭,古人從小有家教,家規就是《弟子規》。《弟子規》是各個家族共同的規約,是集各家族家規的大成,人人都要學,從小到老都不能夠違背。在過去,每一家都有家譜、都有祠堂。家譜是家庭的歷史,族姓的根源,記載的清清楚楚,有根有本。在大家庭裡,家負責教育、養老,人生這兩樁事是大事,完全由家來負責。孩子是自己的下一代,不能不認真教;老人是自己的長輩,老了、退休了,要盡孝道!
中國的教育是家庭負責,國家輔導。國家設有考試,考試通過給你學位;縣考的學位是秀才,省考是舉人,殿試(皇上主持的考試),叫進士。進士相當於現在博士學位,舉人相當於碩士學位,秀才是學士學位。地位愈高,收入就愈多。有學位卻沒有做官的,國家補貼生活,讓你好好讀書。
家庭要和睦、健康、有發展,教育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家庭要辦家學,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家學禮請老師,大概都是祖父、曾祖父這一輩,他們的經驗豐富,見識廣博,知道哪些讀書人真有學問、有德行,聘請來擔任家學的老師。請師的禮節非常隆重,家族中父親、祖父、曾祖父,在典禮的時候都要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家長對老師這樣尊敬,學生不敢不聽話。老師受人家祖宗三代的恭敬,要不認真教,怎麼對得起人家?所以教學非常認真。對老師供養的束脩是隨意的,老師絕不講求。富有的供養多一點,貧窮的少一點,真正貧窮的學生,真能夠學,老師還要補貼他的家用。所以老祖宗對後代真有愛心,對老師磕頭,尊師重道,表演給子弟看。
家學最重要的科目是四科。第一、五倫,講人與人的關係。現在沒人教倫理,真的是古人所講的,父不父,子不子。人在社會上離不開五種關係。家庭最重要的是親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有別。在社會上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現在關係混亂,社會就亂。第二、五常,常是永遠不能失去的,即仁義禮智信,這是人必須要具備的基本道德。仁是仁慈,要學會愛人,就像愛自己一樣。義是如理如法,一般講合情合理合法,見到別人有苦難,我們要主動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不求回報,這是義。我們能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幫助我們。五常在佛法講就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行是禮,不飲酒是智慧,不妄語是信。這是做人基本的德行。第三、四維,管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一個國家沒有禮、義、廉、恥,肯定會滅亡。第四、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都在家裡面展現出來了,這家族有道、有德,有這樣的家庭,就有這種社會,社會和諧,長治久安。
中國千萬年來,教育下一代,這四科是大根大本。在古時候,至少儒跟道的根父母已經幫你栽培了。古人重視胎教,懷孕的時候,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會影響胎兒。所以懷胎十月,心平氣和,舉止安詳,希望小孩能受到好的影響,生下來好教、聽話。現在西方的催眠術發現,胎兒在母親子宮裡面,頭腦很清楚,證明中國古人講的胎教是大有道理。小孩一出生,眼睛張開,耳朵豎起來,他就會看、會聽,父母跟大人的言談舉止都要守禮、端莊,讓他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小孩從出生就開始教,誰教?父母。他雖然很小,出世才二、三天,他眼睛會看,耳朵會聽,大人在他面前的言行舉止,他已經落了印象,「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就是他的根,這個根會起很大的作用。這個根要紮得深、要紮得牢,這是母親的責任。母親是他的第一任導師,這是「紮根教育」、「養蒙教育」。真正是自愛、愛兒子。古諺語說:「三歲看八十」,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紮的根,到八十歲都不會變,也就是說社會上不善的,他不會沾染。中國自古以來是大家庭,兄弟不分家,家是一種社會生活行為,它是有組織的,從小就教他沒有私心,念念為整個家庭、家族著想,為家效忠,為家努力,而不是為自己。大家庭中,每個人所賺的錢一定要交公,統籌管理,所以家是共產。如果有私心,家就完了,要大公無私,從小養成這種品德,社會怎麼會不好,天下怎麼會不太平!這種教育在中國,我們相信決定超過一萬年,根深蒂固。
家業,家庭所經營的事業。因為每個家庭經營的事業不一樣,就有不同的條規。但《弟子規》是共同的,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全家人都要做到。所以人都被家教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中國古人說,「家不齊,社會亂了;子不教,人心壞了」,現在社會真是這樣的。現在學校很多,教學的宗旨偏了,從前教學讀書志在聖賢,現在學校讀書,志在賺錢。志在賺錢,肯定增長貪瞋癡慢。
現在人很可憐,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父母沒有信心,夫妻沒有信心,對什麼人都沒有信心,這個日子難過。中國古人的信心建立在家庭上,家是一生活動的核心,一生安全的寄託、依靠,所以叫老家。孩子在外面無論受到什麼苦難,家庭是他的支持。所以一個人無論在外頭有沒有事業,年老的時候一定要回老家,家庭養老,晚年會過得很幸福美滿,這是大家族的好處。一個養老,一個育幼,這兩樁大事家庭承擔著。家庭承擔了社會的責任,承擔了國家的一分工作。一個大家族,老人跟小孩住在一起,兒孫滿堂,都是自己的晚輩,真有天倫之樂、有愛、有親情在。退休之後,就在私塾做義工,把自己一生的故事、經驗講給小孩聽,小孩就學會了。這是大家庭的生活。
現在人哪有這種樂趣,老年的時候,孤家寡人。尤其外國真可憐,雖有老人福利,物質生活不成問題,國家照顧你;但沒有精神生活,孤獨的坐在那裡,沒有一個人跟他講話。能有人跟他打個招呼,都感覺很安慰,那是坐吃等死,日子多難過啊!
一個家庭,遵守倫理道德,懂得因果規律,人人都能夠守著規矩,這個家就會興旺。人,從小都在家裡教好了,社會上沒有惡人。家教好了,對社會的貢獻太大了。社會好,長治久安,這在中國歷史上看得到的。
中日八年戰爭,中國最大的損失,把我們的家滅掉了,再不能夠恢復。這個因果責任日本人要負。中國大家庭如果延續到今天,中國能救全世界。外國人也想一生很幸福美滿,幸福美滿只有在大家庭裡頭有。小家庭那種幸福美滿是臨時的,頂多二、三十年,一老一退休,苦就來了。大家庭決定有仁義道德,因為沒有這個東西,家就毀掉了。千萬年來,老祖宗世世代代傳承這種教育,現在人不要了,丟掉了。人活在世間沒有依靠,這是不得已養成自私自利,我要不攢一點錢,將來老的時候誰養我?外面都靠不住!但是有沒有想到,錢也靠不住,錢會貶值。古時候有老家,他不考慮這些。家庭裡面永遠維持家道、家學、家規、家業,家的建立就憑這四根柱子。這四根柱子要靠倫理、道德、因果來樹立。所以家沒有了,倫理道德就沒有了,變成我們現在苦難的社會。
九一一之後,澳洲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邀請我,給他們的教授舉行一次座談會,討論的主題是「如何化解衝突,促進世界的安定和平」。我先聽和平學院的報告,才知道全世界有八個大學設有這個科目,而昆士蘭在八個大學裡面還是領先的。
世界上有這麼多學校、有這麼多的好人都在研究如何消除衝突、化解糾紛,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為什麼不能解決問題?我說:沒有找到衝突的根本,所以不能解決問題。像一棵大樹,你只看到枝枝葉葉,沒找到根。根在哪裡?這個根是本性跟習性的衝突(換種說法就是自利跟利他的衝突)。我們起心動念,利害當前都會為自己想,不會想到別人;縱然會想到別人,自利擺在前面,利他還在第二、第三,化解衝突就難了。我們要真正化解衝突,首先要從家庭做起,家庭是社會基礎的組織,中國古人重視「家和萬事興」。我每到一個地方,看兩樁事:一、這個城市的離婚率,二、青少年犯罪率。如果離婚率、青少年犯罪率很高,說明社會有問題。縱然眼前沒有問題,十年、二十年後肯定出問題,這個地方不適於居住。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所以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現在社會上普遍的現象是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根上就是亂了,世界怎麼能和平!和平的根在家庭。然後我又說:這還不是根,真正根在哪裡?根在自身,就是我們自己內心的矛盾,自利與利他衝突。我們自己內心衝突,還能解決外面衝突嗎?難了!我們這套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佛菩薩教的、是古聖先賢教的。
中國古人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定要化解,決定不能夠用武力,武力解決不了問題。自古以來,哪樁事情是戰爭解決的?每一次戰爭都留的有後遺症。現在的教育,從小就教競爭。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這種教育的理念走的是死路。中國的教育從小教什麼?教禮讓,還不是忍讓,彼此相讓不爭。爭一定有勝負,負的人不甘心,哪有不怨恨的道理?勝的人驕傲狂妄,激發他的憤怒,激起他的嫉妒,社會上矛盾衝突從這個地方起來的。這是教育的問題,看你怎麼個教法。
如果要社會恢復到常軌,社會確實本來是和諧的,宇宙本來是和諧的,星系是和諧的,地球是和諧的,地球上所有生物本來是和諧的,今天為什麼這麼亂?那就是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思惟言行偏差了,方向搞錯了,走向自私自利。人人都自私自利,人人都想著損人利己,他怎麼會不衝突?他怎麼會不怨恨?他怎麼會不報復?這才是衝突的真因。怎麼化解?要求對方先化解不可能。中國聖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有從自己內心,把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的念頭化解掉,永遠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物對立,你的心就平了;再能夠把一切的疑慮分別放下,煩惱放下,你的心就清淨了。心清淨,能生智慧,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走了許多國家、族群,看到、體會到的,最懂得教育的就是中國的古人。所以世界上四大文明,其他三個都消失了,唯獨中國還存在。這什麼原因?二戰之前歐洲一些專家學者曾經認真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的結論是中國古人重視家庭教育的關係。這樁事情是澳洲南昆大教務長告訴我的,他問我這個結論正不正確?這個結論非常正確,真的把原因找到了。但是,中國人忽略了家庭教育有兩百年了,如果我們現在再不覺悟,中國古代文明會在我們這一代消失掉,這四個古文明都變成歷史。而且中國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教育的理念是性本善,是愛的教育,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父子有親」。所以中國古聖先賢倡導教育從哪裡開始?就從這個地方開始,這是教育的原始點。教育的目標──如何把這分真愛永恆保持,這是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這個愛如何發揚光大,從愛父母到愛兄弟姐妹、愛家族、愛鄰里鄉黨、愛社會、愛民族、愛國家、愛人類,逐漸擴大。儒家只講到人類,「凡是人,皆須愛」;佛法就大了,佛法把這個愛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擴大到一切動物,乃至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所以佛法裡面這個愛講到究竟圓滿。所以極樂世界是個大圓滿,愛心遍法界,善意也是遍法界,真正是但受諸樂,永離熱惱。
以家庭教育為根本,再擴張為社會教育,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如果疏忽了家庭教育,天下焉有不亂之理?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中國傳統教育的總綱領
中國古聖先賢有大智慧,幾千年來世世代代祖宗都是承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為教育的總綱領,從來沒有改變過。儒家的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於《四庫全書》,沒有離開這四個科目。我們再歸納,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字。
我們常講「本性本善」,本善就是孝悌忠信。孝是對父母,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頭一個就想到能不能對得起祖宗、父母?心行不善,父母不歡喜,祖宗不能接受,那就不能做。悌是學生對老師尊重敬愛,悌也是友愛兄弟,我們行悌,從友愛兄弟做起,到友愛一切年齡、輩分相同的人。所以中國的文化建立在孝道跟師道的基礎上。聖人講孝悌,意義深廣無盡。在《菩薩戒經》中,佛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順父母的心推廣到一切眾生,孝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佛是我們的老師,悌道也是遍法界虛空界。對老師尊敬,對一切眾生尊敬,對父母孝順,對一切眾生孝順。
忠是什麼?負責。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忠於社會、忠於領導。人言為信,人一定要有信用,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都在這個「信」字上。
禮義廉恥,在中國古代的管仲曾經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處事待人接物,禮不能疏忽,「禮」是人與人之間往來一定的法則。義,幫助眾生,為眾生服務,不求報酬,做事合情、合理、合法。廉是廉潔,知道節儉是美德,決定不浪費,貪污就是不知道廉。恥是無慚無愧,一個國家的國民不知道禮、義、廉、恥,這個國家就很危險,很容易滅亡。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嚴重病態的社會,要治這個病,自己必須能知恥,有慚愧心,自己有救了,社會也就有救了,國家也就有救了。可見得慚愧、知恥非常非常重要。能夠知恥,自然會守禮,自然能夠盡義務,自然能夠廉潔,因此儒家也說「知恥近乎勇」,如果一個人能知恥,知道恥辱,知道錯誤,就有救。
十二個字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愛。佛家不說愛,叫慈悲,慈悲就是愛。為什麼佛不說愛而說慈悲?因為世間人的愛包含七情六欲,受情欲的牽引很容易失去理智,墮入生死情網,所以佛不講愛而講慈悲。慈能拔苦,悲能予樂,有情有義又有理智,這個好!其它宗教典籍中我們常能看到「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這個『愛』就是佛家講的慈悲,而不是俗世間的人毫無理智的感情用事。譬如《古蘭經》在重要經句前面都會講到「真主確實是仁慈的」。仁慈好,仁慈是智慧、是理性,不是盲目的感情發洩,而是性德的核心,一切賢德都是從這裡發源光大的。
人能夠自己護持賢德,便叫自愛。什麼人能真正做到自愛?嚴格地說來,只有佛教的法身菩薩能百分之百地做到自愛。以《華嚴經》為例,初住菩薩做到了自愛。他知道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不再追求名聞利養,不再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不再為身體造業。在我們修學的階段,愛欲降溫了,就能小心護持自己的性德,就能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
十二個字每個都與愛緊密關聯,是愛的拓展和延伸。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懂得這個道理,才會懂得中國文化,才會懂得中華民族。
許多外國人研究中國歷史、研究中國文化,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尤其是湯恩比博士,他是英國的歷史哲學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真是推崇備至,甚至於說出「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他的話證明中國人有智慧,證明中國人懂得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效。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是什麼?就是「父子有親」,這種親愛,就是性德的核心。教育的第一個目的,就是保持這種親愛在一生當中都不會變質;第二個目的,是把這個親愛發揚光大,從愛你的父母、愛你的兄弟,擴大到愛你的家族、愛你的鄰里鄉黨、愛社會、愛民族、愛國家、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把這個愛擴大到一切層面。所以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老子講「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佛家講得更究竟圓滿,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遍法界虛空界,包括不同維次空間的一切物命,跟我們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要愛所有的動物、愛所有的植物、愛山河大地、愛虛空法界,確實是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比「凡是人,皆須愛」的範圍不知道要大多少倍!
這十二個字,以「仁愛和平」為道德的制高點。十二個字就像十二層大樓,根基在哪裡?根在孝,孝是第一層;悌是第二層,和平是最高層,它有根、有源、有基礎。
《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頭一句話「孝養父母」,第二句話「奉事師長」,孝親尊師是學佛的根基,這兩句沒有,學佛學得再好,不能成就。中國人在這塊大地立國五千年,靠的是什麼?孝悌而已。這十二個字在神州大地耕耘了五千年,碩果累累,舉世矚目,現在雖然疏忽了,但根本有沒有動搖?我們在湯池辦學的實驗證明,我們的根在,根深蒂固,人是非常好教的。
中國的這十二個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廉恥」,與佛經典上所說的,與世界上許多宗教的典籍完全相同。佛家的《十善業道》,十善每一條都具足十大綱領,這一展開就一百條,一百條裡頭每一條又具足十條,重重無盡。所以小乘的三千威儀是圍繞十善業道展開的;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也還是圍繞十善展開的;三千威儀是小乘行者的方便究竟,八萬四千細行是大乘菩薩的方便究竟。我們如果用中國古聖先賢的這十二個字來進行對比,發現這十二個字一展開,原來就是菩薩的八萬四千細行。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無不是菩薩慈悲的體現,這三句就是我們紮根的教育。
所以孝順父母,尊重長輩,愛護一切眾生,積功累德,把這十二個字全落實了,這個人就是聖人,就是佛,就是神。東西方稱呼不一樣,實質相同,也就是佛法講的慈悲為本,慈悲圓滿做到了。
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宇宙是一個有機體,我們希望量子力學趕快發展普及全世界,讓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物質現象統統有精神的作用,統統都是受想行識的體現。
今天的人,不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信聖賢、不尊重他人,而且不尊重動物、不尊重花草樹木、不敬畏山河大地,反而任意地去殺害破壞,所以出了這出了這麼多亂子。現在世界上能不能找到八千多個活菩薩,來救這個地球呢?要是找不到,地球上的災難真的無法避免了。如果能找到科學家所講的這個數據,八千人以上的話,我們要真正改過自新、斷惡修善,把這個功德迴向給地球,迴向給一切眾生,也許會有救,這個概念是佛菩薩的正念。正念,就是平等普照,沒有優劣親疏,沒有物我彼此,真正把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看作是一體,這才是真學佛。真學佛的人,頭一樁事情,是把貪瞋痴打掉。
在講席上我已經講過許多次,錢在你口袋裡是你的,不在你口袋裡就不是你的;你身上穿的衣服是你的,不穿在身上就不是你的;你住著這個房子,這房子是你的,離開這個房子,這房子就不是你的;錢放在銀行裡,也不是你的。你要能常作如是觀,你就知足常樂了。什麼是真的?積功累德是真的,是生生世世的福田。你能孝順父母,你能尊重長輩,你能愛護一切眾生,這個功德永遠不會丟失,真正屬於你自己。其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智慧的人能夠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快樂每一天。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中國教育哲學——教之道貴以專
我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前後有十次,深深體會到真正要達到聯合國所希求的:化解衝突、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個目標,還是要靠辦班教學。在中國古籍《禮記.學記》,這一篇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教育哲學,裡面有兩句很重要的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政權、一個國家,教育最重要。如果把這個問題疏忽了,這個國家決定動亂,不會長久,這是肯定的。中國五千年來,長始久安,不是用武力鎮壓,也不是用會議,而是用教學。
英國七十年代湯恩比博士講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一定要靠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何謂孔孟學說?這就講到儒家了。何謂儒?一個人旁邊一個需,就是說人必需要的,人必需要什麼?倫理、道德、因果。人有倫理、道德,就不會做壞事,做不善的事情會覺得很羞恥;懂得因果,不敢做壞事。這是中國五千年教學的精髓。人人做好人,事事是好事。
中國歷代的學者推崇孔子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修身治學的態度:「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一生所學、所修、所教、所傳的,皆是古聖先王的遺教,自己一生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他相信祖宗的智慧,祖宗的教誨,毫無懷疑的繼承下來。
孔子承傳的是什麼?倫理道德,這是中國教學的根,也就是湯恩比所說的孔孟學說。孔孟學說,大家一聽到這個名詞,就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學習這些典籍培養出來的是學者、專家,儒學家、佛學家、道學家。但是中國教育的目的不在此地,而是「讀書志在聖賢」。中國人培養的不是專家學者,是培養聖賢人。從這裡,我才說出儒學與學儒,漢學與學習漢學。
儒學和學儒,佛學和學佛不一樣;儒學、佛學,是拿到儒佛的經典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與自己的思想、生活、行為毫不相關,沒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感受。如果學而時習之,不亦煩惱乎,那怎麼行?如果學了歡喜心不能現前,反而常生煩惱,這就叫儒學、道學、佛學。學習後真正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無時無刻不自在,那就是學佛、學儒。所以老祖宗的東西,五千年傳下來,放眼全世界,中國人確實最懂得教育及教學的方法,也收到教學的成果。但是,非常可惜我們的這種教學丟掉一百年了。
衡量一個國家強弱,文明程度、發達程度,是看多有錢、國家軍事實力如何嗎?不是的,而是看各行各業大師的水準、素養和數量。我深深感覺到,今天這個時代缺乏大師級的教授。在三、四十年代,印光大師曾經講過這個問題,為什麼這個時代沒有大師了?因為教學的方法錯了,沒有培養大師的母親,大師的媽媽(母親)沒有了,自然就沒有大師了。
中國古人歷來對教育女孩子是很重視。比教男孩子還重要。現代的教育形成了大師級的母親的缺乏,缺乏大師是教育錯誤的結果。現在有個誤會,說中國自古以來是重男輕女,輕視女性。那是錯的。我們可以從「太太」這兩個字看到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重男輕女,「太太」這兩個字是最高榮譽。太太是什麼?就是周家的三太。周朝八百年,最初這三個聖人:文王、武王、周公。這三個偉大的政治家給老百姓帶來了八百年的好處,八百年的福祉。這三個人的母親都有一個「太」字。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自己的母親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所以「太太」是從這兒來的。這三個人養的兒子都是聖人。所以「太太」是聖人的母親。「太太」是要把自己的兒女培養成大聖大賢的人。現在中國改稱太太為愛人,這一愛就完了,後代就不堪設想。所以古人的稱呼,含意非常之深,天天喊你太太,就是時時刻刻提醒你,有沒有把兒女教好?有沒有把兒女教成聖賢?
古時候重視教育,一般民間,聖人說得好,「教兒嬰孩」,教你的子女,嬰孩時候就教;「教婦初來」,你娶媳婦,她進門那一天開始教她,為什麼?「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中國儒家教學從胎教開始,母親一懷孕就知道自己起心動念、言語動作都會影響胎兒,凡是有不好的影響,都要禁止,她才能做到母親的責任,愛護子女。所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興旺發達,前提是要有好的教育,就是對這些女孩子們要有好的教育,當了好媽媽,才知道怎麼去培養大師。
那怎麼才能教育好現在的女孩子?還是《弟子規》,把《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教育是要從自己做出來,才會影響兒女,自己沒有做到,你叫他做到,他不相信,他要親自看到。而且教育,如果小孩從三、四歲開始,已經遲了。所以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的時候她就開始胎教。你千萬不要疏忽,在懷孕,以為他還沒長成人形,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他有靈性,什麼都知道,他已經在開始學習。最晚也要在一出生就要教。怎麼教法?在他面前,言談舉止都要端正,要有規矩,孩子已經在看、在聽。所以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這叫紮根教育。中國古人的諺語常講,「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生」,這話現在講沒人懂,三歲怎麼能看到八十?三歲這一千天的根紮得好,他是聖人,是大賢。所以這個老師是父母,是家裡的長輩。三歲之前他的家人、父母,能幫他紮這個根。所以教育第一任的老師是父母,最重要的是母親,因為孩子跟父親接觸的時間還少,跟母親幾乎是不離開的。現在的母親自己也不懂也不會教,問題就嚴重了。
我們看五倫,體會最深的就是「本分」兩個字,五倫十義,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婦有別。夫婦有別就是夫妻兩個結合成一個家庭,夫婦的工作是有差別的。家庭生活最重要,一是經濟生活,一是教育,家庭沒有教育就完了;家庭教育是落在太太身上,家庭經濟是先生負擔,一個是出外謀生,一個在家裡教育兒女。你看母親的責任多重。所以中國有個詞形容夫人叫「相夫教子」。
一個太太在家裡「君、親、師」三個字,都要承擔起來。君是領導,妳怎麼帶孩子,把他帶到聖賢之道。所以按照我們老祖宗的這個標準來衡量今天的媽媽,一個稱職都沒有,這三個字一個都沒做到。結果是家庭亂了,社會亂了,災難來了。如果不恢復到這種本分上去,家庭的各個成員不各就各位的話,那很難避免災難,孩子也不可能安身立命。
中國古人還講三綱五常,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很多人一直在批判三綱五常。實際上聖人傳下來的根本的意思,綱是榜樣,君是領導。要先給下面的人做一個好榜樣,才能叫綱。現在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就這個意思,言行舉止都要給一家人做榜樣。今天的人對我們的古聖先賢的教育、傳統的教育,誤解太深了。這也難怪,中國滿清亡國之後,國家一直在戰亂,軍閥割據、日本侵略,把中國社會整個打亂了。尤其中國那一代的知識分子都否定了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導致中國的落後,要全盤西化,學外國人。今天西方國家全亂了,現在外國人向東方來尋寶,他找中國古籍,在印度裡找佛教,他來求救。我們中國人怎麼辦?我們現在還不覺悟,等到外國人把中國東西、印度東西真正拿出來救了他們自己了,我們再去追,再去學人家,這是很可悲的現象。
中國傳統的教學,我們至少可以推到伏羲。教什麼?就是五倫。中國人講道,什麼是道?大自然的規律就是道,它是天然的,不是哪個人控制的、創造發明的。落實在人事上,夫婦是道、父子是道、君臣(領導與被領導)是道、兄弟是道、朋友是道。五倫講人與人的關係。五倫當中首先要講父子有親,父母對於子女的愛、兒女對於父母的愛,這是天性。
這種愛的天性就是教育的原點,中國教育的起源從這開啟。教育的目的就是如何把這種出於天性的親愛永恆的保持而不變質,這是中國過去五千年教育第一個目標,一生不改變,父慈子孝,這是中國教育的根。你要說中國教育是什麼教育?親愛的教育,是愛的教育。第二個目標,把這個父子親愛發揚光大推廣,愛家庭、愛家族、愛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弟子規》講「凡是人,皆須愛」。中國在這個世界上五千年的長治久安,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族群,能夠和睦相處靠什麼?就是這種親愛的教育。
愛,移在君臣(領導與被領導人)就是義;放在夫婦這就是有別。夫婦組織一個家庭,家庭裡兩樁大事:一是家庭經濟,由先生負責,謀生養家;第二樁比第一樁更重要,那就是無後為大。這個後不是說你有兒孫,兒孫是賢人、聖人,這叫有後。他能繼承家庭的道統、事業,家道不衰,這叫有後,這是婦女的責任。因此,女權過去在中國是至高無上,肩負著教養聖人、賢人的使命,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你說這個責任多大、使命多大!這是中國完全遵守著倫理道德的教育,因果在其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報。人要是真正通達業因果報的道理,不敢作惡事,會安分守己。所以倫理、道德、因果是基礎教育,是人生的必需。人如果捨棄了倫常道德,跟禽獸沒有兩樣。
中國自古以來最重視的就是教育。在政治設施上,教育擺在第一,國家所有一切設施都是為教育服務,一直到滿清都沒改變。中國改朝換代很多,變革也很多,唯獨教育始終沒有變化,皆守老祖宗的這個原則。我們現在的社會,受西方的影響,對自己的傳統喪失了信心,去學外國,把利擺在第一。現在的人哪個不爭利?孟子說得很好,「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現在是全球交征利,世界危矣。這個世界動亂是從爭利來的。可見在全球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和緊迫。
中國老祖宗五千年傳下來的老辦法,就是《三字經》前面八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是我們老祖宗千萬年來辦學的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教育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學佛,首先要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理念比什麼都重要。我教學的目的是什麼?學佛就要幫助他成佛;我教中國傳統文化,要幫助他成聖人,這教學才有意義,基本的一個概念比什麼都重要。第二句話「性相近,習相遠」,告訴你為什麼要教。從本性本善來說,大家都一樣,由於習性的關係會讓離本善本性愈來愈遠。這是什麼?受環境的影響。現在環境影響人最厲害的是電視、網路,把人全教壞了。「苟不教,性乃遷」,教育就從這句生起來的,為什麼要辦教育?不教,將來全都變壞了。
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這種方法,佛教也是如此,主張專攻一門,不要學太多。比如我的學生,你從儒釋道選擇一門之後,我提供註疏,讓他研究,他每天給我做半個小時報告,平均一天半個小時,同學在一塊聽。聽,別人學的,你也懂了,你聽了,自己專攻這一門,可以吸收別人的東西來解釋你這一門東西。所以每個人是老師,每個人也是學生,互相在一塊學習。譬如說專攻《論語》的,《論語》一個星期四個小時報告,四個月就講完了。講完之後,第二遍重來,二遍講完了講三遍,一年講三遍,十年講三十遍,心是定的。這樣學習,大概三年到四年,就得論語三昧。三昧是什麼?得定(清淨心)。五、六年就能開悟,一開悟,不但自己所學的東西通達,沒有學的東西,一接觸也能通達。所以中國人是講戒定慧,跟外國人的方法不一樣。
心得定,煩惱就少,智慧就增長,就開悟,這個開悟,那是大徹大悟。開悟的人在學習會有什麼表現?他一切貫通了,即使是沒有學過的東西,只要問他,他一接觸,立刻就能給你解釋。能達到這種程度,這才叫大師級。惠能大師就是這樣的,他沒念過書,無論是世間學問、佛法的學問,念給他聽,他都能講解。為什麼能這樣?因為世間各行各業的學科都離不開自性,見了性,全都通了。所以各行各業的專家們有疑難,都可以請教他,他都能告訴你正確的答案。這個能力人人都能得到,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拿掉就行,一點祕密都沒有。
這種教學方式是祖宗傳的,我們要靠老祖宗。這個教學方法概括起來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現在的學校,要能採用這種方法,那就了不起了。他們實際上辦得到,就是不用而已。
我從前跟李老師學經教的時候,李老師的方法是私塾教學法,個別教學法,不能同時學兩門,你學兩門他不教你。現在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的教學都是上午四堂課,就是四樣,下午又兩樣,一天是六樣,這一年下來,頭腦都變成漿糊。世界各國現在都是這個教育法,這是絕對錯誤的。所以我很想搞一個學校做試驗,也把國家規定的課程一起來把它教完。比如小學六年有語文、數學,我的教法就不是這樣的排法,六年的語文,一年把它教完,這一年都是學語文,別的不學,就學一樣東西。第二年專門學數學,因為一年光研究數學,保險他的成績會比現在的學生好。他腦子裡只有一樣東西,沒有別的東西,效果好!我跟陸克文總理談這個事情,他就叫我做試驗,試驗成功了,澳洲就可以推動。這樣一來,整個教育會改變。這對人類、對教育史都是大貢獻。
現在的孩子們學的很痛苦,也無知,但又不能怪他們,這是大人教的。聖賢都是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壞人、惡人也是教出來的,就看你怎麼教法,不能怪孩子。所以教育的人和教育的方法至關重要。
我在國際上走得很多,也遇到不少這些有影響力的人,我跟他們談的時候,我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不是中國人說出來的,還是湯恩比說出來的。為什麼說是中國人的世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紀?因為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能救全世界,不是政治,也不是科技,也不是軍事,也不是經濟。如果大家把這個東西丟掉了,二十一世紀就是人類毀滅的世紀。
傳統的文化是不是在古籍裡?是不是在一些歌舞表演?說那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不是的。所以這個問題,我跟他們,我在倫敦跟倫敦大學、劍橋大學我就談得很多,因為我跟他們講話的是漢學系的博士班,我看到這些學生,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很難得,我看到很歡喜,用《孟子》寫博士論文的。他們的漢語講得很好,有能力看中國古籍。我跟他們談的時候就告訴他,我說你們確實可以在中國典籍去拿到學位,將來也是學校裡面的最好名教授,可是你們決定不能像我這樣快樂,你們依然是生活在煩惱跟痛苦的世間,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你們搞的是漢學,也就是儒學、道學、佛學,我說我跟你們搞的是反面,相反的。他們很驚訝,怎麼相反的?我說我是學佛、學儒、學道,你們是佛學、儒學、道學,這兩個字顛倒過來就不一樣。如果是儒學、道學、佛學,這是學術,你們是搞學術。學術是知識。你要是學佛,得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學儒要學跟孔孟一樣,學道要學跟老莊一樣,那佛門裡說的法喜充滿你才真正得到。所以這是兩樁事情,不能混為一談。學儒、學佛那是智慧,搞儒學是什麼?那是知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智慧能解決問題。所以領導二十一世紀的一定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湯恩比講的能救世界的唯有孔孟學說及大乘佛法,這個話你們相信嗎?現在在學校裡頭,不是研究儒釋道三家嗎?能救社會嗎?絕對救不了。那湯恩比的話講錯了嗎?所以我們要懂得怎樣去解讀湯恩比的話,他沒有說錯。儒釋道的根,像我們種植物一樣,種一棵果木樹,得有根。今天講到儒,你一定腦子裡頭馬上就浮出來四書五經、十三經,講到佛,那你一定是《華嚴經》、《法華經》、《般若經》,就想到這些。這些東西你天天去研究、天天講,無濟於事。湯恩比沒說錯,儒釋道它有三個根,今天你們所看到的是枝葉花果,枝葉花果從哪來的?根生的,所以把儒釋道三個根找出來就對了。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感應篇》,佛的根是《十善業》。都是很小的東西,你們都沒瞧得起它,在學校有誰拿這個東西去做博士論文的?可是這個東西它是有生命的,活的;搞的四書五經、十三經那個東西,就像花瓶裡的花,很好看,死的,沒有生命,過幾天就枯了,沒根。
所以我說如果能把儒釋道這三個根普及到全世界,天下就太平了。至於往上提升的,開花結果的,那是少數人,那就是一流的大師級,是他們的事情。四書五經是那些大師級的人去學。是他們大聖大賢的事情。但是最得受用的,那就是根,根是一般平民得受用。中國文化三個根:《弟子規》、《十善業道》、《太上感應篇》,只要有這三樣,天下太平,問題就解決了。這是救世界災難的唯一方法。
如果都懂得要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那結果就一定是和諧世界。宇宙是和諧的,心性是和諧的。身體是和諧的,國家是和諧的,社會是和諧的。所以如果中國人對自己五千年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誨有信心,中國一定是領導世界的,如果沒有信心,那還要受一段罪,還有一段苦難,這兩種結果完全是由自己來決定的。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中國傳統的聖賢教育
《禮記‧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政權,一個國家,什麼最重要?教育最重要。中國古書記載,堯王、舜王的時候,政府就正式設立司徒來主管教育、推動教育。教什麼?教倫理、道德、因果。中國人教小孩是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小孩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是最關鍵的時候,為什麼?先入為主,這個時候教好了,一輩子都不會變壞。中國人重視紮根教育。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不讚歎周文王的母親,她懂得胎教。她懷孕的時候,「目不視惡色」,難看、不好看的,與倫理道德相違背的,不看、不聽;「耳不聽淫聲」,凡是不善的音聲(音樂)不聽;「口不出傲言」,跟任何人談話,和顏悅色,柔和質直,沒有絲毫傲慢習氣,心地端正,純淨純善,讓小孩稟受正氣。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紮根教育全靠母親。孩子一出生就在學習,學習什麼?母親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就在模仿、學習,他會聽、會看。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要把他教好了,一生都不會改變。文王的母親懂胎教,生出文王;文王的夫人懂得胎教,生出武王、周公都是聖人。中國富貴人家講世家,世家在帝王時代封有爵位,「公、侯、伯、子」都稱世家,世家都講求胎教,世世代代有聖賢出現。
所以,聖賢是教出來的,誰教的?母親教的。而教學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承認、要肯定人人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本來都是聖賢,只是沒有好好的教他,學壞了。而學習最重要的是紮根,根是「胎教」,懷孕的時候,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影響胎兒。所以母親的思想純正,決定沒有邪念,決定沒有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語、不善的動作。孩子出生,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都是純正的行為。母親知道這個道理,三年十個月,把這個小孩照顧好,聖人的根就紮下去了。
現在西方的催眠術發現,胎兒在母親子宮裡面,頭腦很清楚,證明中國古人講的胎教是大有道理。所以母親懷胎十月,念頭不能不正,行為不能不端,起心動念都是孝悌忠信、仁義禮智,母親時時刻刻要關懷他,一切負面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接觸。讓他看到、聽到、接觸到全是正面的,全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父母在他面前都不能隨便說話,要知道他在學習、他在模仿。
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小孩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是紮根教育。教什麼?教《弟子規》。《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念,他還不會說話,《弟子規》是父母做出來給他看。年輕的媽媽,父母都還在,妳怎麼樣孝養父母、奉事尊長,他都看到、他都學會了,他什麼都懂,沒有邪念、沒有私心,是這樣培養成的。這個時候是身教不是言教,你不做出好樣子,他到哪裡去學習?現在嬰兒誰教?電視在教。稍微長大,上小學了,電腦網路在教,把人全教壞了。今天說兒女不孝,學生不好教,誰該負責任?我們得好好想想!
中國古人對於兒女是嚴加管教。從什麼時候開始管教?從懷孕開始。胎教,特別是德行,德行的根本就是孝跟敬。無論世法出世法,成就就在「孝、敬」二字,這兩個字站穩了,這個人肯定成就。古人的誠敬從小學的,所以好教。現在人從小沒學,三歲開始教,已經太遲了!為什麼?他已經被染污了。從小把根紮穩了,根深蒂固,八十歲都不會改變。他無論學儒、學道、學佛都有成就。學儒是聖人,學道是仙人,學佛成佛菩薩。每個人都有機會,關鍵在做父母的懂不懂教。往後六、七歲上學了,要為他聘請最好的老師。上學,則是老師教他,老師也是學生的榜樣,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法。為什麼?讓小孩繼續長成,不會變壞。老師教學不容易,要做榜樣給學生看,怎麼樣孝順父母,怎麼樣尊重師長。尊重師長是父母教小孩的,孝順父母是老師教導學生的。老師要有德行,決定是孝子。為什麼?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的根都是從「孝親尊師」生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可以學一些科學技術,但是,做人的德行沒有了。我們中國古人最講求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也沒有了,天下焉能不亂?
佛教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淨業三福,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不孝父母的人不能學佛,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孝多麼重要!「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說明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跟佛法所說的一體是一個道理。這個字,不是大聖人他造不出來!
儒、佛教育的中心思想是孝道,人人能夠盡孝道,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家家和睦,社會安定,國泰民安,教育是大根大本。我常講四個教育,第一是家庭教育,第二是學校教育,第三是社會教育,第四是宗教教育(外國稱宗教教育為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四個教育要辦好了,社會安定,天下太平,人民幸福。
今天社會動亂,全世界人心不安,這不是政治問題,政治不能解決;也不是軍事問題,軍事不能解決;科技、經濟都不能解決,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出在教育。今天家庭教育沒有了,學校教育也沒有了,現在學校教的是科技,是技術的訓練,不是教育。教育是教你怎麼做人,教人與人的關係,父子的關係,夫妻的關係,兄弟的關係,君臣關係,朋友關係,把這些講清楚講明白,你就會做人了。
所以,聖人教人什麼?首先教你斷惡修善。什麼是善?根本的善,五倫。讓你了解人與人的關係,如何把關係處好,做人第一!關係不外乎五大類:
第一是父子關係,「父子有親」,親是親愛,親愛就是本體的核心,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完全從這個核心發揚光大。所以中國傳統是愛的傳統,教育是愛的教育,社會是愛的社會。幾千年長治久安,都是循著性德,沒有違背性德。違背性德,災難就來了,隨順是幸福,違背就是災難。
第二是夫婦關係,「夫婦有別」。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家庭有兩件事,一是家中的衣食住行,物質生活,出外謀生這是先生的任務;第二、傳宗接代,這是婦女的任務。傳宗接代不是生兒育女就行了,是怎樣把你的兒女教好,母親是兒女啟蒙的老師。你家能不能出賢人,能不能出聖人,關鍵就在母親,母親的使命比父親的使命大得太多了。國家有聖賢從哪裡來的?母親教出來的。紮根的教育是母親負責,這個根紮得好他就成聖成賢,紮得不好他就是凡夫。所以母親有這麼大的責任,把你的兒女都培養成聖人賢人。根紮好了,這才委託給老師去教。
佛法對母親重視,出家人接受十方供養,這個供養可以養母親,但是不能養父親,母親的恩德比父親大。養蒙的教育是母親的責任,所以母親是最偉大的。很多人不了解,以為女子在中國古代社會裡沒有地位,這是錯誤的認知。聖賢從哪裡來的?母親教的;沒有聖賢的母親,就沒有聖賢的兒子。因此,太太是聖人的母親,中國的教育是聖賢的教育。
中國古聖先賢,不但重視胎教,還重視因果報應。孔子的外公,要把他的女兒嫁給孔子的父親,為什麼?他看到孔家五代修善積德。五代修善積德,這個家裡一定出人才。把他女兒嫁過去,生了孔子,孔子是大聖人。這就是因果。孔子的外公有智慧,會選擇!
第三是君臣的關係,「君臣有義」,今天講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領導要仁義,被領導的要忠義。第四是長幼有序,敬老尊賢,年歲比我大的,我一定尊敬他,兄友弟恭,一團和睦。第五是朋友有信。人際關係不外乎這五大類,這五大類叫「道」!如何把這些關係處好,那叫「德」。德裡面第一個就是五常,這是根本德。常,永恆不變,超越時間,超越空間。
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左傳》講:「人棄常則妖興」。如果人把這五個字丟掉了,那就是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個世界就是妖魔鬼怪的世界,不是人的世界。五常是基本的道德觀念,沒有一個人不終身遵守奉行。從它延伸出來四維、八德。四維是管仲提出來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四維再開展就是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綜合起來講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是中國千萬年世世代代傳的國寶。我們把這十二個字記在心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遵守不違背,這人就是聖人、賢人。古代的文藝、小說、歌舞都講求思無邪,你觀看不會引起邪惡,不會引起貪瞋痴慢。它都是合於道、合於德,這是文學藝術的標準,是國家立足於世界,永遠不敗的柱石!
古時候,中國的小學是以倫理道德為主,就用這四個科目教人,把人全都教好了。這麼好的教育的方法,沒人知道了。古時候都寫在家譜上,所以大家庭,它有家道、有家學、有家規、有家業、有家風。能治家就有能力治國,所以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根皆在家庭教育,不能不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有不少的專家學者,他們研究,世界上四大古文明,三個都滅亡了,為什麼中國還存在?綜合得到一個結論,大概是中國人著重家庭教育的原因。
中國傳統教育,滿清亡國之後,社會動亂,軍閥割據,中日戰爭,把我們的傳統破壞掉了。抗戰之前農村還有大家庭,五代同堂、六代同堂的。人口不旺的也有二、三百,普通中等人家三百人左右,人丁興旺的六、七百人,這是大家,它要沒有教學,那家就亂了,所以中國人講家齊而後國治,它有道理。
每一個人家都把他那一家人教好了,都能明理,懂得做人,都能遵守仁義道德,這是家齊。抗戰之後中國大家庭沒有了,都變成小家庭,所以現在講家,一般人不懂這家什麼意思,沒聽說過,也沒見到過,所以家教沒有了。在從前大家的家教比什麼都重要,可以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怎樣教好下一代。家學就是私塾,是家族的子弟學校。古時候講師道,請老師教學,父母要拜老師,感老師的大恩大德,老師負責任,把他的小孩培養成聖賢。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變成這樣子?最近兩百年把中傳統文化疏忽了。西方文化進來,中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開始懷疑。滿清末年,這一百年還有講的,沒有人做了;到民國講的人都沒有了,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變的速度最快的是最近三十年,加速度的崩潰。現在要挽救,最大的問題就是信心危機,這才是真正危機的核心,他不相信就完了。我們要共同努力為大家建立信心,一定要把中國傳統教育找回來。
傳統教育不是迷信,「有人認為教小孩念古書,那種填鴨式,是錯誤的」,這真叫無知。中國這一套教學方法高明到極處,念書的目的在哪裡?目的在保護他的清淨心。小孩也會胡思亂想,教他背書,他就不會胡思亂想。書念熟了就會背了,因此,念書不是為了會背。中國文化的產生我認為就是父子有親,那是中國文化的根,教學就從這來的。這種親愛是天性、是道,它不是人教的,不是從哪裡學來的。特別是從嬰兒三、四個月,你細心觀察,能看到父子有親。
有一年,我在日本參加國際會議,跟在我周邊的有十幾個同修,有一個年輕的媽媽推著她四個月的兒子,走到路上,我突然叫大家停下來,大家來看,看什麼?看父子有親。你細細觀察母親對他的愛,看小孩對母親的愛。小孩雖然不會說話,他的眼睛、表情,你真能看得出來、真能感受到,這是天性。老祖宗明白這個道理,如何把這種愛保持一生不會改變,這就是我們中國教育的主要目的,親愛的教育。第二個目的是把這個愛心發揚光大,能愛他的祖父、愛他的兄弟姐妹、愛他的家族,再擴大愛他的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凡是人皆須愛。所以中國教育是從這裡發生的,原點在此地。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你不去學它不知道,愈學愈歡喜,愈學恭敬心生起來了,孝順心生起來了,你才曉得做人應該怎樣做法。我這個年齡都沒有受到紮根教育,那時也是家破人亡,原本都是大家庭,家敗了。我的家雖然沒有了,住在姑母家,這個家族一家人還住在一起,十個兄弟沒有分家,我小時候還有看到大家庭。家裡還有私塾,我上私塾就是他們家庭子弟學校,在祠堂裡面。看到古時候養老,祠堂大殿就是老人的俱樂部,老人到裡面聊天,到那邊喝茶。私塾下課,小朋友們就去找老人,真的是兒孫繞膝,天倫之樂!
想想老人晚年那種快樂,看到現在的老人沒有親人照顧,真可憐!。所以大家庭的好處多,缺點就是沒有個人自由,家有規矩很嚴。每個人所賺的錢都要交給家庭,自己不能夠私藏,家是共產。家是每個人真正的保障,無論你從事什麼事業,有困難,家就是你的支持,人力、財力它支援你,這最可靠的。退休之後不能工作,落葉歸根,歸根就是回老家養老,那是人生最快樂的一段時期。所以中國過去的社會,小孩從嬰兒就嚴加管教,年輕的時候,要奉獻給家庭,光大門楣,榮宗耀祖;晚年家養老,大家庭確實有這個好處。教育是家庭負責,養老是家庭負責。
要把從前的家恢復,但是血緣關係的家不可能了,我這些年想到企業家,企業是團體,如果企業能把中國家道的精神恢復起來,中國又是千年長治久安。中國強了,會帶給全世界的安定和平,這是真的。中國人真的是有道,這個道就是他有方法、有理論。老闆要視員工如親兄弟、親姐妹,員工的老人都是自己的伯伯、叔叔,公司負責養老;員工的兒女就是自己的子弟。
公司自己辦子弟學校、養老院,負責養老、育幼、醫療,社會的責任,企業承擔起來。有這個好榜樣,其他的企業都會跟著做,他的員工永遠忠於企業,為什麼?對他太好了,你家裡什麼事情它都承擔。這是一個道義的組織,從前是血緣關係的,現在是道義的關係。這個要是傳下去,中國真的是千年萬世長治久安!
教育一定要以道德為根本,人決定不能離開道德。佛法的教學也非常簡單,千經萬論不離「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賢十願」,這個原則。
《三字經》前面的八句話,就是我們老祖宗幾千年來世世代代辦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人之初,性本善」,這是教學的目的。本性本善,但是習性不善。教育教什麼?教育就是幫助習性跟本性相應,不要距離太遠。人都能用本性去生活,這是大道!三皇五帝用道德治天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道相應。道失掉了以後再講德,德失掉之後再講仁,到三王(夏禹、成湯、周)講仁,以仁治天下。
周到了晚年就是春秋戰國,這是亂世,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戰國。春秋戰國前後大概將近五百年,亂成一團,但是還講義。漢朝以後,國家制定禮樂,用儒齊家治國;用佛教人民,有道理;用道祭祖先。儒釋道都被帝王用上了,用得非常好!所以國泰民安,太平盛世就這麼出現的。離開教育,什麼問題都出來了。
因此,辦教育就是要讓他從習性回歸到本性,你把惡人變成善人,把壞人變成好人,教育成功了。「性相近,習相遠」,本性本來是佛,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這是習性變的。習性要把它斷掉,回歸本性就成佛了,這是教學目標──「讀書志在聖賢」,不是為升官發財,不是過富裕的生活。
教育的目標是把人教成聖人、教成賢人、教成君子,這是東方教育。佛的教育是要把凡夫變成佛、變成菩薩、變成羅漢,教育成功了。教育怎麼興起的?「苟不教,性乃遷」,不把教育辦好,慢慢就變成習性,習性代替了本性,人就墮落了,你說教育多重要!
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為什麼要貴以專?像現在學校,很多功課交叉排課,從小學到研究所沒有例外的。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頭腦像漿糊一樣,迷迷糊糊,什麼東西都學的不精、不通,這把人都糟蹋掉了。這種教學方法是錯誤的,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沒有這種教法,學生學的時候就是一門功課。譬如第一年教語文,全年教語文,把小學六年的語文一年教完。
學生頭腦就一樣東西,他專心,學習會很有進步。到第二年教數學,六年的數學一年完成。學的時候只可以學一樣,不能學兩樣。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是用這個方法,學生學得很輕鬆,學生心是定的,學得很快樂、很歡喜,真能出人才。學太多、太雜,沒有一樣東西學好。如果課程重新編排,還是那麼多課程,門門都有成就。中國古老的教學法好!
李老師教學方法就是這樣,不可以同時學兩部經。我們學習的進度,一個月學會一部經。老師學會的標準是你可以上台講,他在底下聽,只要沒講錯、沒過失就及格、就通過了,你可以學第二部經。那個時候我沒出家,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三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十三部經我都能講,還講得很好。一出家就教佛學院,佛學院一個學期教一部經,佛學院三年畢業,我只用了六部經。
當今世界人心敗壞,社會動亂,道德淪喪,導致天災人禍愈演愈烈。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出了問題。個人的成敗,家庭的興衰,國家的興亡,端賴其繼承者。青少年是世界未來的主人,但是現在全世界都有嚴重的青少年問題。不但青少年,連大人也有許多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連小孩都有吸毒、忤逆、暴力衝突,沉溺網吧遊戲,色情、犯罪、自殺愈來愈多,年齡愈來愈降低,這是嚴重的社會問題。斯里蘭卡沒有這些青少年問題,非常難得。為什麼?他們的教育成功。
斯里蘭卡朝野人士注重教育,從小就把小朋友教好了。從哪裡做起?從家庭教育做起。母親懷孕的時候就加強學習佛陀教育,參加佛教課程與修學活動,誦經、靜坐、齋戒;法師們時常講經、誦經,祝福母子平安。這是屬於胎教,這是培養他純淨純善,這就是聖賢教育的根基。他將來長大,學聖賢他就成聖賢,學佛就成佛、成菩薩。這種家庭教育,在中國兩百年前有,現在完全沒有了。我們在斯里蘭卡看到了,感到無限欣慰!
斯里蘭卡的母教優良,大人以身作則。嬰兒出生之後,母親唱佛教歌曲、愛國歌曲給嬰兒聽。從小就教導有善心、善行,不能做壞事,教小孩必須要尊敬長輩,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重視倫常道德,特別是因果教育,作善得善果,作惡得惡報,使人從小就不敢有惡念、有惡行。父母、大人都給小孩做榜樣,這是教育成功的祕訣。斯里蘭卡的小朋友對父母、老師行接足禮,跟我們拜佛一樣,手摸到父母、老師的腳。
這讓我回想我在六、七歲的時候,剛上私塾,我父親送我到學校見老師,禮堂擺著「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神位。進入學校,先向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父親在前,我在後面。行完禮之後,請老師上座,對老師也行三跪九叩首的禮,這是古時候的教育。孝親尊師是教育的大根大本。人懂得孝親尊師、懂得倫理,不好意思做壞事,可以約束自己;懂得因果教育,不敢做壞事。古時候社會為什麼那麼好?就是道德教育跟因果教育。
其次,學校教育的成就,全民教育免費。這個國家沒有因為家境清寒、貧窮而失學的現象,學生教育機會平等。我上一次來訪問的時候,向總統請教,我說你們的國家開銷最大的是不是教育?他說是的。學生服裝、物質生活待遇一律平等,沒有互相攀比的現象。上一次來的時候,我聽說總統跟大家開會,研究小朋友穿鞋子的問題。國家領導人這麼關注,非常難得。校長、老師品行優良,溫和、虔誠,以身作則,給學生做出榜樣,這是我們所說的身教。
特別是道德教育,佛陀教育,每一個教室都供奉著佛像,上課之前,帶領著學生先在佛前禮拜,都知道尊敬佛陀,都知道向佛陀學習。學校傳授佛法課程,讓學生真正明瞭佛陀所講的倫理道德,孝敬謙和,善惡因果報應理論與事實。而且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學生每一門課程,也融入社會大眾日常生活,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要向斯里蘭卡學習的。
學校的老師都知道以德育人,用愛心、耐心教導學生,方法溫和、善巧,注重了解學生的想法、看法。遇到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們不用打罵,而是帶學生去看校規,讓學生自己知道錯在什麼地方。要遇到不聽話、性情怪僻的學生,老師會安排特別課程,由老師、家長,還邀請社會有關的人士共同參與。以耐心、愛心、善巧方便轉化他們,佛法講的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教育部會頒發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學校老師前往學習,回來向全校老師做說明,要求同學們都能夠做到。父母、老師配合得好,隨時反映學生學習的情況,親師偕同運作得很理想,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斯里蘭卡普遍在推行假日佛陀學校,這個做得很成功。每逢星期日,每一個在校的學生,必須要到附近寺院接受佛陀教育,內容包括倫理、道德、因果,佛陀的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的教育。並且以佛陀教育的宗旨,「離苦得樂,破迷開悟」為教學的目的。假日佛教學校非常值得推廣,社會的安定、和諧,沒有一切的衝突、糾紛,這個起了很大的作用。
聖賢教育拯救危機——復興中華文化救世界
《國學治要》的因緣
這段時期,我常常在想一部書|《國學治要》,這是民國十九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到今年已八十年。我曉得有這部書,但未見過。
這套書是什麼?為什麼會想起來?十多年前我在台灣買了第一套《四庫全書薈要》,這個分量太大,不是一般人能讀得了的,我也沒有辦法,哪有時間看?我就想把書中重要的內容節錄下來,編成一本書,沒想到古人已經替我做了,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樣,他不是用《薈要》,而是用《四庫全書》,依照經史子集把裡面重要的部分節錄出來,取名為《國學治要》。
「治」是治學,做學問的方法,這是教我們什麼?有志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四庫全書》精裝有一千五百冊,分量太大,所以《國學治要》這一套書能引導我們入《四庫全書》,其內容都是精闢詞句,念後我們對《四庫全書》就了解,會非常喜愛它。這裡面的內容太豐富,一個人一生學不了,你在裡面學個一門、二門,就懂得從哪裡下手,這是有必要的。
最近有一位同修送來了一套,精裝本共八冊,很完整沒有缺頁,字很清楚,真是心想事成!這是小《四庫全書》,是《四庫全書》的精華。我要把這部書送到台灣印一萬套,照相影印,把它放大成十六開,看起來就很舒服。希望趕快印出來,大量流通,供養大家。
《群書治要》的因緣
《群書治要》這部書是唐太宗下令,由大臣魏徵等蒐集三皇五帝到隋兩千年,取材經史子六十五種書,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容,大概五十多萬字。《群書治要》的「治」是政治,這是治國最重要的理論與方法的指導,集千百年古聖先賢治國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經驗。這部書不但能救中國,還能救全世界!
這本書從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國就失傳了,《唐書》、《宋史》、元明清《藝文志》裡,連目錄都沒有,《四庫全書》也沒有收入這本書。一直到嘉慶年間日本人對中國皇帝送禮,裡面有這一套才知道。因為唐朝時日本、韓國、越南這些周邊的國家,在中國留學的學生非常之多,他們把書帶回日本保存了下來。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翻印日本的原本,另外也重新排版印刷,所以有兩種不同的版本,這是八十年前的事情。
我常常念著、想著,居然有同修幫忙找到了,我得到了兩套。我已將之交給台灣世界書局,印一萬套,我要送給國民黨、民進黨、共產黨,希望和平統一,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也會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的領導人。做官照這樣子做,中國這個時代就又恢復貞觀之治了。外國人比中國強只有兩樁事情,一是機器,一是科學技術,除此之外,都不如中國人,特別是政治哲學,他們應當向中國學習。
學習《群書治要》的重要
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人們過得很辛苦,富貴人家勞心,貧窮人家勞身,身心俱苦。什麼原因?疏忽了教育。為什麼中國古代能做典範?沒有別的,全靠教育。國家所有一切行政為誰服務?教育。所以人人知禮,人人懂得愛,教育主要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人人都知道做好人,人人懂得人與人的關係,不但愛自己,還愛別的國家,愛天下人。
我給諸位介紹《群書治要》,是針對我們現前的社會,不但中國需要,全世界每個國家都需要。這次我在馬來西亞拜訪納吉首相跟馬哈迪前首相,簡略的為他們介紹《群書治要》,他們就急著要看,問有沒有英文翻譯本。所以我請吉隆坡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師們,先為這部書做註解,翻成白話文,然後再翻成外國語文,來幫助全世界。這就是湯恩比博士所說的,「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紀。
希望淨宗同學們會講《無量壽經》、會講《大經解》,也要會講《群書治要》,可以幫助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幫助他們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守住出家人的本分,我們的正業是《大經解》,《群書治要》是在這個時代不得已的一個副業,賓主、正助一定要分清楚。《無量壽經》正道,《群書治要》助道,正助雙修。我們生長在這個時代,遇到這樣的環境,不能不顧;不顧,就沒有慈悲心了。
在過去,中國歷代帝王,擔負起了教化人民的責任。這是菩薩事業。教孝、教敬、教倫常、教四維八德,教人做好人、行好事。現在整個世界都不教了,真的是天下大亂。我常勸佛門同學,要兼行菩薩道,那就是要注意普世紮根的教育:《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普世教育,能夠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我們希望世界上每個人,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信仰,都能和睦相處,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讓社會長治久安,讓人民有幸福美滿的生活。淨宗同學,我們要肩負起這一使命,這是觀世音菩薩慈悲濟世。那就要讀書,不讀書你做不到。
讀什麼書?讀《群書治要》,有這一部書,你就能夠幫助世間法了;一部《大經解》幫助我們出世間法。《群書治要》是觀世音菩薩,《大經解》是阿彌陀佛。我們念念不捨這兩種,世出世法都兼顧到了。又何況《群書治要》,關於修身齊家講得非常之多,有理論,有方法,有效果,有經驗,也是學佛求生淨土的根本法。根本是什麼?做好人。好人都不會做,你還能作佛、作菩薩嗎?所以我們一生學這兩部書就夠了,把它當作淨宗的功課。
中國文化是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精髓,能救世界
我相信中國文化絕對不止五千年,五千年是指有文字記載。四千五百年前黃帝發明文字,在黃帝之前,從伏羲畫八卦到黃帝,差不多是一千年。這一千年沒有文字,但是甲骨上畫的那些東西,我們叫甲骨文,所以從考古上來講可以考證中國有五千年。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值得我們後人做一面鏡子。孔子學習的態度是「述而不作」,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換言之,他所學、所修、所教、所傳給後代的,都是過去先人、聖賢、老祖宗世世代代相傳下來的,所以他是集大成。中國傳統文化不會輸給印度,印度有一萬多年,我相信中國也有一萬多年。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肯定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不是孔子那個時代的發明,因為孔子距離我們只有二千五百年,所以肯定在一萬年之前。
「五倫」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二十個字是講人與人的關係。「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常是永遠不能失掉的。「四維」是禮義廉恥。「八德」是孝悌忠信仁愛和平。
中國幾千年的學術,四書、五經、十三經不出這個範圍,這是總綱領。《四庫全書》那麼大的分量,也不出這個範圍。祖宗留下來的精髓,你只要真能照做,天下就太平,個人就幸福,你違背了,災難就來了。
今天中國最大的困難,是疏忽傳統文化將近一百年,已斷了好幾代,中國人不認識中國,這個罪過很重。中國人講大不孝,人要是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就有災難。因為孝親尊師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是一切幸福圓滿的根源,根毀掉了就是滅亡。
湯恩比先生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整個世界社會的問題,要靠中國孔孟學說。唐太宗編的這部書,應該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去學習。所以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就是中國人文化的世紀。中國人拯救全世界,不是政治、軍事、科技、經濟貿易,而是中國文化。所以漢學要在全世界興起來,如果文化被滅掉,這個民族永遠不會復興。文化沒有了,這個民族會被消滅。歷史上所講的四大文明古國,只剩中國。如果我們在這一世不能把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起來,就跟他們一樣,四大文明古國都沒有了。我們怎麼對得起祖先?怎麼對得起國家民族?所以,今天復興傳統文化是我們很大的責任,每個人都要盡心盡力來做。因此,現在擺在我們面前,有兩樁大事情,一個是如何挽救我們國家民族的傳統,另外一樁大事是如何幫助世界化解地球的災難。
打開祖宗智慧寶庫的金鑰匙——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國老祖宗最了不起的發明,幾千年前老祖宗就把語言與文言分開,語言會隨著時間、地區變,文言決定不變。你懂文言文,你看老祖宗幾千年前留下的東西,就像面對面談話一樣,什麼障礙都沒有,這個發明還了得嗎?老祖宗對於後世子孫多愛護,把他們的智慧、經驗、方法、效果,用這個方法傳給後世。我們今天不學是大不孝,大不孝是所有一切災難的根源,是所有一切罪惡的源頭。
老師傳我一個方法,「至誠感通」四個字。首先要具備這樣的心態,真誠到極處。方法,就是老祖宗講的「教之道,貴以專」,也是佛門祖師大德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我也想了一套辦法,首先要紮儒釋道三個根,德行是根本,沒有德行,這些書就入不進去。三個根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第二是學文言文,要怎樣學習文言文?李老師教給我們「熟讀五十篇古文」,標準是要能背誦,就有能力閱讀;若能背誦一百篇,就有能力寫作。我們一星期學一篇,兩年就完成了,兩年就能寫出很好的文言文,所以文言文不難學。這個工具是金鑰匙,拿到手了,《四庫全書》、《大藏經》全是你自己的了;沒有這把鑰匙,《四庫全書》、《大藏經》則不得其門而入。
我們真正學習,花兩年工夫,一切放下,專攻古文,鑰匙就拿到了。拿到之後,你才會感激老祖宗的智慧,這是世界第一,這個發明多了不起!能把幾千年、幾萬年前人的智慧,完完整整沒有錯誤的傳下來。所以經典是學問,歷史是經驗。中國的二十五史,世代記載得都非常豐富,這是歷史的經驗,有學問、有經驗才能解決問題。
經史分量太大,沒有辦法讀,可以讀《國學治要》,這套書選得好,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從台灣「國語日報」的「古今文選」裡面去查,一定有他們選出來的內容在裡面,如果能選到一百篇,那就很省事,只要背、讀這一百篇,從這個地方紮根,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我們傳統文化就復興起來了。不從這裡下死功夫不行,一定要依傳統的老辦法,不能搞新花樣,新花樣是不能成就的。這一百篇文章一定要熟背,你對文言文的障礙就沒有了,所謂「十載寒窗,一舉成名」。
悲心誡勸
中國自古以來,重視人,不重視法。法雖然是治國之端,國家的憲法是大法;人是法之源也,法能不能起作用根源在人。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把教育擺第一,這是在四千五百多年前,堯舜那個時候,國家正式設官員叫司徒,管教育的。教什麼?教倫理、道德、因果,就是要教你做好人。中國自古以來是以人為本,這個人是聖賢君子,以此為標準。所以中國的政治是聖賢政治,中國的領導是聖賢領導,中國的社會是聖賢社會。
中國傳統文化有救,全世界就有救。我們要全心全力把它發揚光大。我們還要想辦法講解,找一批老師,這一批老師都是菩薩,讓他們來學習講解。講解之後,我們在網路、電視上向全世界傳播,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讀到這些書,讓全世界的人認真來學華文。
我把《國學治要》、《群書治要》各印一萬套,有平裝、有精裝,精裝做為禮物贈送。我要送從政的志士仁人,這是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希望他們都學老祖宗,把政治愈辦愈好,人民就有福。希望我們國家的文化,能帶給全世界安定和平,最重要的是我們真正認識傳統文化,要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決定要遵守倫常道德。
我已八十四歲了,我守住自己的本分,這個行業就是講經教學,其他的我不聞不問。我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你們年輕人身上,想做聖人、賢人,想挽救民族、國家、傳統文化,就得兩年紮根,真學、真幹!兩年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做到,學一百篇古文,鑰匙拿到了,德行的根紮穩,你有聖賢的基礎,你好好在經史當中去學習,不難成就!
真正發心把中國傳統文化一肩承擔,繼承下來發揚光大,救國家、救民族、救這個地球上的一切眾生,我能做的、我該做的,我都做了。希望我們共同努力!
五倫
中國文化的根本是倫常,中國的民族是五倫的民族。
五倫是什麼?五倫就是整個民族一家人。倫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個綱領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倫。
五倫存於心就是道,是性德,是天性;五倫是最基本、最堅固的團結。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所以沒有滅亡,就是靠儒家傳統教育的落實。從家人、朋友、鄰居一擴展就是國家,國家民族是一個五倫的社會整體。「四海之內皆兄弟」,整個國家民族要團結得像一個人,這是儒家將近兩千年來的教育。
五倫是從夫婦開始,「大道肇端乎夫婦」。夫婦人道有,畜生道也有,餓鬼道也有,欲界天也有。夫婦同處一室,室外就是家庭。家庭中有父子、兄弟。家外面就是社會、國家,有君臣、有朋友。不同身份的人,要盡不同的義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大家建立這樣的共識,社會才祥和,天下才太平。
古時候男女結婚婚禮非常隆重,也非常繁瑣。為什麼?因為兩個人的結合,對於整個社會國家都有密切的關係,草率不得。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要慎重其事。結婚,在家庭要對祖宗、對後裔負責任;在外界要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任。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衰,與結婚有關係。一對夫妻就像大樹上的一片樹葉,樹葉長得好,這棵樹才能壯大;樹葉壞掉了,對於整棵樹的生存就是一分傷害。所以婚姻是道義,要懂得大道,懂得義務。
現在的婚姻是亂愛,把倫理道德全都破壞了。基礎動搖,社會哪有不動亂的道理?尤其現在,男女婚姻觀念非常淡薄,離婚率高。離婚之後,兒女所受的傷害很大,身心發育不正常,將來危害社會、危害國家。換言之,離婚就害了國家、害了社會。離婚把倫常道德破壞了,把性德的根破壞了,這個因果責任比什麼都重!社會的安定,世界的和平,根在夫婦,所以說現在人不懂得自愛,自己愛自己都不懂,哪裡能夠愛別人?
今天的社會,人與人的往來是利害,利害維持不長,專門看別人的過失缺點,天下就沒有一個好人。善人是專看別人的好處,不看別人的缺點,天下人都是好人。夫妻要懂得這個道理,彼此多看對方的善處好處,婚姻就不會破碎。
印光大師對這個事情講了很多,責備得也很重。現代婦女離開家庭,要做「職業婦女」,在社會上跟男人爭,要做女強人。在社會上去爭權、爭地位,就跟「火烘牡丹」一樣,雖然花開得很大、很美,只能榮耀一時,但沒有時間去教兒女,妳的後代就完了。所以,社會的安危,印光大師說,女人負一大半的責任。
女人的職責,只要把丈夫、小孩管好,為國家社會培這育人才,總統由丈夫、兒子去做,這便是大功大德。如果把自己本分職責丟掉,去做一些分外的事情,社會怎麼會不亂?這些大道理,從前人都能聽、能接受,現代人卻說我們頭腦太古董,不適合二十一世紀。可是我們冷靜思惟,覺得還是古人的大道理正確,能帶給社會長治久安。
男女結成夫婦,組成一個家庭,這是社會基層的細胞,兩人各有各的任務。家庭有兩樁大事,第一、經濟生活,賺錢養家,這是男子的本份。第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相夫教子,教育下一代,這是女人本份的工作,這比男人工作要重、要偉大。為什麼?傳宗接代要靠婦女。沒有婦女,千萬年前老祖宗一代一代相傳到這一代就完了,你能對得起祖宗?因此,婦女在古人心目當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她要生育、養育後代,是家庭命脈的主持人。
聖賢從哪裡來的?母親教的。所以中國古時候的教育,教女特別嚴格,比教兒子要嚴格好多倍。女孩子教好了,有賢女必賢母,有賢母家就好,家族就好,國家就好。過去有很多母親不認識字,卻很會教孩子做人,教孝親尊師、友愛兄弟。人從小就教好了,一輩子都不會做壞事,都不會有惡念對人,這個社會多祥和!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紮根教育全靠母親。古人重視胎教,懷孕的時候,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會影響胎兒。所以懷胎十月,心平氣和,舉止安詳,希望小孩能受到好的影響,生下來好教、聽話。現在西方的催眠術發現,胎兒在母親子宮裡面,頭腦很清楚,證明中國古人講的胎教是大有道理。
小孩一出生,眼睛張開,耳朵豎起來,他就會看、會聽,父母跟大人的言談舉止都要守禮、端莊,讓他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小孩從出生就開始教,誰教?父母。他雖然很小,出世才二、三天,他眼睛會看,耳朵會聽,大人在他面前的言行舉止,他已經落了印象,「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就是他的根,這個根會起很大的作用。這個根要紮得深、要紮得牢,這是母親的責任。
中國古諺說「三歲看八十」,三歲這個基礎打下來,八十歲不會變。可是現在這個教育完全沒有了,不但看不到,講的人都沒有了。實際上小孩教育從三、四歲開始已經遲了。我遇到很多同修談到家庭,都說小孩不好教,很多老師也說學生不好教。當然不好教,根沒有了怎麼教?紮根教育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母親的事情,所以母親偉大!聖賢是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關鍵都在母親。
五倫第一條「父子有親」,父子的親愛不是從哪裡學來的,而是自性本有的。從哪裡看?最明顯的嬰兒三、四個月,他會笑了,你細心觀察,父母對他的愛沒有任何條件,全心全意真愛他。小孩雖然不會說話,你看他的眼神、表情,那個愛顯露出來了,這是天性!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透出來的。這是性德裡面的第一德,從這個第一德引申出來,「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從這個點演變出來,全是愛,不同的層次那個愛的等級就不一樣。
「本性出生五倫、五常人類文明源頭」,所有的族群、宗教都是從一個原始點爆發出來的。這個原點就是自性裡面的愛心,那叫神之愛,就是我們的真心。所以在佛的世界裡頭,整個極樂世界是個親愛的團體、是個親愛的世界,你說多美好,十方世界找不到!這完全得力於教學。
父子有親連畜生都具有。細心觀察小狗生出來,牠母親多愛牠。小鳥在鳥窩裡頭,老鳥照顧得很周到,怕牠的兒女受到傷害,連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沒人教他,這叫性德。這不是學來的,是屬於自然的。
我們老祖宗能夠看得出父子有親,真有智慧!所以湯恩比博士讚歎說:古時候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全世界其他的國家族群都比不上。
中國的教育從父子有親開始,是親愛的教育。教育第一個目的是如何保持這種親愛一生不變。第二個目的是把這個愛發揚光大。從父母之愛推行到愛兄弟、愛家族、愛鄰居、愛鄉黨,愛社會,愛國家,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所以,中國傳統教育是愛的教育,愛的原點就是父子有親。有這樣的教育,社會能不好嗎?人生能不幸福美滿嗎?當然,佛法的愛更大更廣,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對一切眾生沒有不愛的,所以佛法的愛最究竟圓滿。愛心遍法界,善意遍法界,只有大乘佛法肯定了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愛一切眾生原來是愛自己,害一切眾生原來是害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
「長幼有序」,序是德、是秩序、是愛。教人什麼?是教大眾在一起相敬相愛,敬老尊賢。懂得年歲比我大的,一定要尊敬,兄友弟恭,一團和睦。一半家人、一半外人,家人是兄弟姐妹,按照老大、老二排行,有秩序,不能亂。對外面人有年歲大的,我們把他當作兄長看待;年歲小的,把他當作弟弟看待;年老的,把他當作父母看待;年幼的,把他當作兒女看待,這就是長幼有序。
在家裡面兄弟姊妹的秩序也是天然的,不能改變,不能競爭,老大就是老大,老二就是老二。兄弟之間,年齡大小不一,弟弟要尊敬哥哥,哥哥要友愛弟弟;哥哥要做弟妹的好榜樣,弟妹要尊敬長兄。父母不在了,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家裡秩序井然不亂,一團和睦。長輩和晚輩的之間的秩序,晚輩對長輩一定要尊敬,年幼的要跟年長的行禮,年長對年幼的一定有慈愛。還有,老師跟父母的恩是同等的,對老師的子女跟自己親兄弟沒有兩樣,一生都要照顧。人人懂得謙卑,尊重別人,知道尊老愛幼基本的禮節。
中國古代,女子十六歲行笄禮,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這一天,他的長輩、同輩、兄弟姊妹要送他一個「字」,從這一天起大家都稱「字」不稱「名」。誰能稱「名」?只有父母和老師,既使祖父母、伯伯、叔叔都只能稱「字」不稱名。祖父母因為和孫子隔了一代,所以也稱「字」,以示尊重,這就是長幼有序。
過去,兒女不能稱父母的名諱。現在的人,兒女直接稱呼父母的名字,不但稱名,連姓也叫出來,我們聽到很悲哀。可是你還不能說他,「外國人不都是這麼叫嗎!」這在我們中國人講是沒大沒小,長幼有序的秩序沒有了,家亂了社會怎麼不亂?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時,他的僧團學生很多,學長學弟之間也有秩序,不需要人指揮安排,不需要分大班小班,沒有什麼大隊長小隊長,全部都是自自然然平等遵守秩序,絲毫不紊亂。從這裡我們多少都能體會到長幼有序是道,遵求這個倫理,社會才能安定,如果我們大家把秩序丟掉,家就不像家,社會就不像社會。
「君臣有義」,君是領導者,臣是被領導者,今天講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領導要仁,被領導的要忠義。君臣之道也是自然的,君仁臣忠也是德。現在的社會,「君」不一定指帝王,是指老闆跟員工、長官跟部屬的關係,老闆、長官是君,員工、部屬是臣。君仁,就是領導者對被領導者要慈愛;臣忠,就是被領導者對領導者要忠誠。現代社會君臣關係雖有,但精神已喪失了。
如今的社會只講法,沒有情、理,自以為聰明的人鑽法律漏洞,這就是沒有義;做多少工作都要計算代價,是商業行為,這也沒有義。中國古人講義氣,「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現在這個社會有這種觀念的人很難找到了,都講利,人情焉能不冷漠?世界焉能不亂?現在很多公司都是利害的集合,上有老闆、下有員工,不是親情的組織團體,之間利害要是出了狀況,老闆經濟有了困難,周轉不靈,一個月、兩個月工資沒有發,員工馬上包圍工廠,公司就垮掉了。這是道義沒有了,沒有相憐,都是互相對立,都是利害的關係。
如果公司所有人都能明白義理,能守住重義輕利的原理原則,能把父子有親的這種愛表現在上級跟下級的關係之中,彼此互相憐愛、包容、關懷、照顧,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團體的每一個人,尊重團體、愛團體,不毀謗、不傷害團體,這就是有道義的團體!這樣的公司就能有義且有利,就能給世人做個講義、行義的好榜樣。心裡存義,做出道義、仁義、情義、恩義的形象來影響社會,廣度眾生,讓眾生回歸道義。都能把它做到,就是現代能盡義務的聖賢君子。
「朋友有信」,就是對朋友要守信,言而有信,朋友相互照顧,互相關懷、互相愛護、互助合作,決定沒有欺騙的念頭。但是今天的社會「信」很淡薄了,這一倫維繫也很勉強,現在只有把對兒子、學生乃至對所有人的態度都轉變為對朋友的態度,以朋友身份彼此禮尚往來,才能勉強相處。所以現在五倫所有一切關係都沒有了,連夫妻的關係都沒有了,丈夫把太太看作朋友,太太把丈夫看作朋友,能夠維持好朋友的關係,就算很不錯了。如果連朋友這一倫都沒有了,那以後純粹是利害關係。有利就相處,沒利就分開,就成對頭冤家,這個世界就大亂了。
要集五倫十義在自己一身!在家同學,對你太太而言是先生的身份;對兒女是父親的身份;對自己父母是兒子的身份;對兄弟姐妹是兄長的身份;對待鄰里鄉黨是朋友的身份;在工作當中,你對上級是被領導的身份,對下屬又是領導的身份。盡自己應該盡的義務、責任。
人,從早到晚十種身份都具足,丈夫盡到丈夫的責任,妻子盡到做妻子的責任,做父親的要像父親,做兒子像兒子。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君仁臣忠,兄弟、君臣、朋友,各人都守住各人的本分,盡個人的義務,家庭會美滿,社會會和諧,國家會強盛,世界則大同。
現在五倫關係亂了,家不像家,國不像國,社會就亂了。以父子關係而論,父尊子卑,尊卑有序;兒子跟父親要平等,沒上沒下,這個家就出問題。五倫的秩序是道,就跟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樣,不能亂,一亂氣候就反常了,影響到所有一切生物自然的生長。所以亂倫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根本亂了,那一切都完了。社會動亂、地球災難這麼多,從哪來的?根本沒有了。所以中國古人非常重視根本,對根本的經營是一生當中頭一樁大事,首先要把家治好。
要是把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句要做到了,這個世界就大同。用什麼方法能夠達到大同之治?和諧世界?一定從和諧家庭做起,家要不和,社會、世界和不了,家和萬事興。
五倫是道,是中國傳統的大道,人人都能夠遵守,人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美滿,社會安定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這個效果就出來了。
五倫關係正常,社會安定、和諧、圓滿。中國社會千萬年來,是五倫的社會,五倫是圓滿的人道!中國文化要是斷掉了,人類活在這個地球上毫無意義。人道是天道的基礎、是聖道的基礎、是佛道的基礎,無此基礎,所有都不能夠建立。五倫確實是圓明具德,能幫助人成聖成賢,能幫助人作佛作聖。
倫理的第二層道理,是教我們認識人與自然萬物的關係,這個關係搞清楚,就能夠維繫整個地球上自然生態的平衡。今天地球生態失去平衡,這是我們不瞭解人與生活環境的關係,不知道要怎樣愛惜環境,保護環境,培養環境。五倫維繫著虛空法界的秩序,比國家社會範圍大得多。誰懂這個道理?佛菩薩懂,孔夫子懂。
中國古聖先賢,這四千多年來教什麼?就是教倫理。我們只要照這些德目來學習,真的可以化解衝突,消除災難,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定真的可以落實。希望我們同發大慈悲心,天天學習,天天薰習,每天改過自新,斷惡修善,這才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五常
「五倫存於心曰道,五常行於事曰德」。五倫說盡人與了人的關係,這是道,是性德。行事遵守性德,就叫德。德的條目列了五條──五常。「常」是永恆不變,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不能違背,一違背就亂了,現在人稱之為真理。
五常就是中國人做人的道德標準:「仁、義、禮、智、信」。在佛法裡講就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行(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慧,不妄語是信。五戒、五常,這是做人基本的德行。
「仁」,是會意字,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一生教學教什麼?就教這個。如果說用一個字來代表,就是「仁」。仁,就是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自己不願意做的就不可以叫別人做,愛人如愛己,仁慈博愛,這叫仁。
仁,不可以不愛人,愛人就不會怨恨人,愛人就能夠原諒人,愛人就能夠饒恕人。像阿彌陀佛一樣,造作五逆十惡、毀謗大乘的人都不捨棄,還是那樣的愛他。他為什麼會造這麼重的罪業?無知迷惑,所謂一時糊塗,做錯了事情,只要他回頭改過,好好的教,他還是善人。
現在人可憐,不知道愛自己,更不會愛人!不知道守住自己的本善,這是不自愛。人不自愛,就不會愛人,自愛才會愛人,人懂得愛人就不會害人。愛人從愛父母、妻子、兒女、家親眷屬開始,慢慢再擴大,擴大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
在佛法講,不但愛人,還要愛樹木花草、愛山河大地,對待萬物,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像天、地一樣沒有一絲毫私心,沒有一絲毫分別、執著,平等地照顧一切眾生。,在佛法裡面稱作慈悲,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社會才會祥和安定,問題、衝突才能化解。
什麼是義?義是循理,遵循道理,今天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處世,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除了「仁」,還要用「義」去輔佐,才能做到圓滿。中國自古以來,法定得很嚴,為什麼?希望你不要犯法,目的在此地。執法的時候要寬恕。這裡就有情、有義。法不能不嚴,不嚴人不怕;執法的時候,不能用殘忍的心,不能用殘酷的手段,還是用愛心來處理。所以,盡量從寬,讓他生起感恩心、慚愧心,讓他回頭。這是義。
「義」是盡義務,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求果報,不求回報,不講權利。無論在什麼地位、什麼身分,應當做哪些事情,都要把事情盡心盡力做好;處事待人接物循規蹈矩,利益眾生,不傷害眾生,這就叫義。有義走遍全世界,沒義就走不通。
中國自古以來教學是義務,束脩是學生對老師的供養,老師決定不會訂標準,有訂價那是生意買賣。教學是義務,這是師道。若訂價碼,貧窮人受教育的機會就沒有了。所以中國的師道是多麼值得尊敬。
孔子教學,有教無類,對學生決定沒有分別,學生對老師的供養是隨意的,富有的多供養一點,貧窮的少供養一點,沒有也行。所以老師都很清貧,但是他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受到大眾普遍的尊敬。
所以要講求義務,人人都能夠對社會、對大眾願意盡義務,不講求報酬,這個社會才真正有進步。報酬裡有偷工減料的,有偷懶、欺騙的,義務裡頭沒有。
我們要給眾生做個講義、行義的好榜樣。幫助眾生的項目眾多,那要看我們是在什麼樣的地位,什麼樣的身分。或者是用財力,或者是用勞力,或者是用智慧,或者三個都用,盡心盡力,全心全力,為一切苦難眾生工作;幫助他解除苦難,離苦得樂。不要計較報酬,也不要計較工作環境。心裡存義,做出道義、仁義、情義、恩義的形象來幫助社會,廣度眾生,讓眾生回歸道義。
禮是生活規範,是社會秩序,禮是有節度的,不能夠超過也不能不及,也不能不到。儒家講的禮,是古聖先賢、祖宗傳下來的教誨。禮的本質(內在精神)就是恭敬、謙卑,表現在外的身口意(三業),自然就現出尊重恭敬別人的相,這就是禮。所以禮是以心為根本。古人講「誠於中而形於外」,內心有誠敬,外在身體自然表現出禮。禮之本——恭敬心,恭敬心是我們本性,是自性中的性德,本有的。學禮的目的就是恢復恭敬心,「禮者,敬而已矣」。
在佛教到中國來之前,中國古聖先賢把禮敬擺在第一條,謙卑是基礎,沒有謙卑什麼都不能建立。所以從謙卑開始奠定基礎,然後學敬愛別人,從內心真正敬愛、尊重、關懷、照顧、幫助眾生。
《曲禮》第一句就講「毋不敬」;在佛法講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所以禮敬要遍法界虛空界,就如普賢菩薩「禮敬諸佛」一樣地謙卑恭敬。對一切人、事、物都不能夠失禮、失敬,這是成佛成聖賢的大根大本。中國聖人跟佛菩薩的觀點一樣,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沒有驕傲,沒有別人不如我的想法,只要有人請教,無論是什麼身分的人,上自國王大臣,下至販夫走卒,他們都親切教導。可見聖賢們平等的恭敬心。
「禮」,是有節度的,不超過也不能不及;它給的水準,是剛剛好的,可以欣賞,可以享受,不至於氾濫。佛法講「十善業道、三皈五戒」,其中有淺有深,最淺的人天法就是節制,不至於造成災難!中品十善就保人身,上品十善生欲界天。
往大處、往深處講,它是無上菩提的基礎,所以有這些基礎,能深明因果,雖有習氣,煩惱沒斷,但能控制,能止得住,不會太過分,這就是合禮,是名符其實的賢人君子。沒有節度,基礎不能向上提升,人都做不好,怎麼能作佛、作菩薩?
作為弟子,想成就學問,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先學規矩。所謂「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在佛就是戒律,在儒就是禮;禮是社會大眾生活的規範,人人都要遵守。禮的條文是隨著時代而修訂的,適合時代。
古禮,每個朝代,日常生活的禮節,祭祀祖先的禮節,賓主相見的禮節,婚喪喜慶的禮節,都訂得很清楚,一定要照著做才不失禮,不照做就不懂禮。譬如人跟人相見面,在古禮行最敬禮,就是三跪九叩首,這是最恭敬的禮節;現在最恭敬的禮節是三鞠躬,不一樣了。
從滿清亡國之後,一直到現在,將近一百年沒有禮樂。比如父母過去了,喪禮怎麼辦?披麻帶孝,那是滿清的禮。國家沒有制禮作樂,怎麼做都對。這在將來史學講這叫亂世,沒有規矩。從前朝代,歷史上有他的史,那什麼原因?他制禮作樂,就是說他的政治上軌道。沒有禮樂,就是始終還沒有上軌道,還在摸索。
中國這一次的亂,在歷史上來講時間是最長的。我們讀中國歷史,知道中國這兩千多年當中,任何一個朝代建立,帝王都要重新制禮作樂來教化人民,一般頂多是五年,國家一定就公佈禮樂,全國必須要推行,人人都知道守規矩,所以中國古時候是禮治,不是法治;法治是強迫性的,禮治是從內心裡的悅服。
中國自古以來的標準:道、德、仁、義、禮,禮是底線。有禮社會就有秩序,大家心理都安,都能委曲求全。「全」是圓滿,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自己受一點委屈,得到圓滿,值得!不肯委屈,圓滿就得不到了。所以一定要有禮,禮能安心。如果沒有禮,就沒有規矩,社會不會安定,人民不知道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就像車行走有軌道,有軌道很舒暢。軌道沒有了,車輛橫衝直撞,局面就亂了。
禮是人類區別於禽獸的標誌,禮是文明的象徵。古人曰:「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如今,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有禮,禮是我們做人最低的標準。禮是起到預防、防禦的作用,是治未病,法律是手術開刀,是治已病;禮是讓我們自覺的維護道德,到了法律,是已經完全違背了道德、道義,所受到的制裁。
所以學禮,不是約束、要求我們,而是在成就我們做人的美德,成就我們的德行和學問。禮沒有了,完全是爭利。現在這個社會沒有禮,都在爭利,天下大亂了,防線都沒有了。內三毒,外誘惑,人失去了人的軌道,那跟餓鬼、地獄、畜生就沒有兩樣。
沒有禮,儒就沒有了,學儒就變成儒學。秩序沒有了,規範沒有了,所以現在學禮很難,只有找古禮,《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是最淺顯的禮節,是基礎。禮治的基礎是教學,人人能夠懂得忠孝節義,從這裡下手,能自度度他,禮治就可以落實,這樣,才能夠幫助社會安定,幫助世界走向和平。
「智」是理智,處事待人接物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就不會犯過失。「智」跟佛法所主張的完全相同,這是屬於性德。現在人多半感情衝動,頭腦不夠冷靜。頭腦冷靜就有理智,才能真正判斷正邪、是非、真妄。感情衝動的人不辨是非,不曉得好歹,一切都順著情欲。佛是順理智,理智是覺,感情是迷。 「信」是言而有信,講信用。中國人講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來是聖賢,相信自己本性本善,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能恢復到自己的本位。學佛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菩薩,能成佛菩薩,不相信自己是佛菩薩,永遠不會成佛菩薩。不相信自己的心是本善,永遠做不到善人。我們就是因為無始劫以來不相信自己本來有圓常的覺性,所以一直在迷。
「信」是基本的道德,稱為信德。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是做事情負責任,說到做到,絕不欺騙別人。孔子講「人無信不立」,老祖宗把信放在道德的最底限,五常:仁義禮智信,信是最後一個德行,如果信沒有了,前面四個全部都是假的。
信好比是第一層樓,理智是第二層,禮是第三層,義是第四層,仁是第五層,第一層沒有,前面四個全都沒有,信是道德的根基,人要不講信用,所有道德都毀掉了。中國自古以來把信擺在做人第一個條件,人無信則不能立足於社會。信是傳統文化的最後的一個底限,如果信心失掉,中國傳統文化就滅了。
方東美先生曾經跟我說過,古時候中國人有信心,現在沒有了。你去調查一下,你能相信自己嗎?你能相信父母嗎?你能相信老師嗎?你能相信家親眷屬嗎?能相信你的朋友嗎?答案全是否定的,這個日子怎麼過!這真正叫信心危機。
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地球災難為什麼這麼多?第一個因素就是我們把信心失掉了,造成社會動亂,災難頻繁。如何拯救社會?如何化解地球上的災難?那就是建立信心。信心怎麼建立?讀聖賢書。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教人,「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從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建立信心。
仁義禮智信,五種基本的道德,這是做人的基礎,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能違背。《左傳》上有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意思是說人要把五常仁義禮智信丟掉,就不是人了,是妖魔鬼怪,因為妖魔鬼怪不講仁義禮智信。
我們現在講人格,人格就是做人的資格,就是這五條。要想來世還得人身,那得好好把這個人格保持住,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守住這五德,來生才能得人身。要生天,這五個條件要加強,要修十善業道才能生天,天的資格比人要高。可見五常太重要了。古今中外永遠不能變更的,人人需要遵守的,決定不能夠失掉。
要拯救災難,要端正社會風氣,傳統倫理道德必須提倡,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是總綱領。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四維
總敘
傳統文化裡五倫五常是根,四維八德是從五倫五常衍生出來的。五倫是道,五常是德。四維是禮、義、廉、恥,是性德的德目,管仲說這四個字是「國之四維」,是國家的四根支柱。「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房子沒有四根柱子支撐一定會倒塌,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不知道禮,不知道義,不知道廉,不知道恥,這個國家就很危險,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現在的世界是亂世,地球的災變很多,這不外乎是人心的感應,如果我們能知恥知錯,把禮、義、廉、恥、孝、悌、忠、信、仁愛、和平,這些德目都找回來,發憤勇猛精進改過,社會就能安定,地球災難就能化解,所以倫理道德對現在的大眾太重要了!
禮
禮是什麼?「禮」是約束身體行為的標準。一舉一動,一言一笑要合禮。佛門講「不犯威儀」,威儀就是禮貌、禮節,處事待人接物有分寸就是明禮。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在過去的社會,如果不懂禮就無法立足,中國自古以來被稱為禮義之邦,就是因為人人都知禮守禮。
我們跟人往來,不管是第一次見面,或者是老朋友,都要準備一點禮物。一定要懂得跟我往來的人,他是什麼樣的身份、地位,跟我什麼樣的關係,我應該送什麼樣的禮物,都有講究。懂禮、守禮、持戒的人,哪個不歡喜?所以要有智慧省察時節因緣,該行什麼樣的禮節。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求學,請李老師給我們講《禮記》。儒家有《周禮》、《儀禮》,《周禮》是國家的典章制度,像現在的憲法,國家的法律規章;《儀禮》是生活的儀規,處事待人接物應當要遵守的禮節。而《禮記》是雜記,如現代的雜誌,有許多是解釋《周禮》跟《儀禮》的文章,說明這些禮節的理論依據,為什麼要制訂,在生活當中應當如何來學習。古時候稱之為三禮。
《禮記》是很長的一部典籍,李老師選講的是《曲禮》,《曲禮》是生活教育。第一天開講時,老師就說:「儒家的禮、佛家的戒,現在是最不受人歡迎的。」他說:「我們講這個做什麼?希望大家將來與一切人交往,不要讓人討厭,我們這個課的目的就達到了。」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一個人要做到跟一切人接觸時,別人不討厭你,歡喜你,你做人就成功了。
如果你做人處處讓別人討厭,你自己一定要檢點、要反省,要把這個因素找出來,消除這個因素,然後就能得到大眾的歡迎,這在佛家叫「懺悔」,儒家叫「改過」,改過跟懺悔在儒、佛是回歸自性的重要修行手段。
李老師編了本《常禮舉要》,那是禮的最低限度。我們每個同修都應該發一本,好好學習。懂禮,在社會上,無論在中國外國,不會被人討厭。我們沒有希望別人歡喜、讚歎我們的念頭,只求跟大眾相處,別人不嫌棄我。
李老師開宗明義,第一堂課就把這個目的說出來。有禮才有往來,禮是有節度的,換言之,禮是社會的秩序、規矩,今天的法律也包括在這裡面,它的範圍非常廣大,人人能守規矩、守禮、守法,大家就可以和睦相處。譬如人與人相見,相見有禮,最恭敬的禮是三鞠躬。
我們是現代人,要學現代的禮。學佛的人,我們只有對佛像才行跪拜禮;對人,從我們不提倡行跪拜禮,合掌三問訊是最敬的禮。佛法要現代化、本土化,大家要真幹。走上現代化、本土化,佛法才容易推廣,大家都願意入佛門來學佛法。有很多人看到學佛的人見到法師都要跪拜,他不學了。你看,這就是我們對禮的把握不能恰到好處,把許許多多人擋在佛門之外!如果是合掌三問訊,他說「這個我也可以」,你就帶許多人入佛門了。
所以禮不能不到,也不能過分,要恰到好處。如果超過節度,就是諂媚巴結,也不合禮;如果不及,顯得自己傲慢,所以一定要符合節度。我們現在跟一切善友往來,我們要行什麼禮?如果是出家的大德,用「頂禮雙足」是可以的。但老和尚一定跟你說「一拜」,老和尚叫你一拜你就一拜,你如果拜兩拜就顯得巴結了,就不合禮。老和尚不說「一拜」,你也拜一拜,這是合禮的,為什麼?我們只有拜佛像才三拜,拜人只一拜。
行接足禮也要看在什麼處所、在什麼時間,一定要觀察清楚。譬如老和尚在吃飯,這時決定不拜;他在休息、睡覺也不拜;他在忙事務的時候,不拜。有時節因緣的,錯了都是失禮。不在佛門的其他的場合,見到老和尚,只問訊,不拜。絕對不要以為這是對老和尚不尊重,否則你就錯了。可見得「懂禮」這兩個字相當不容易!
現代社會,包括我們自己,與一切大眾往來的時候,常常把禮節疏忽了,殊不知禮節是性德的自然流露。民國初年,有不少人寫文章批評禮對人的約束太多了,比不上西方人的自由開放,對於西方的文化非常羡慕,認為禮教是吃人的,所以極力廢除禮教、打倒禮教、揚棄禮教,果然禮教被社會大眾遺棄了。遺棄的結果怎麼樣?現在社會狀況我們見到了,大亂之世,人沒有禮。我們讀到經典上這些禮節,非常感慨。雖然這個世間不講禮了,可是我們以禮對人,人家都歡喜。由此可知,好禮是天性,絕對不是孔子、孟子想出來的一套辦法,它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自性本具的德行。
「性德」到底在哪裡?從禮上顯示出來。在佛家,從戒上顯示出來。禮與戒都不是聖賢們制定的,而是古聖先賢心行自然的流露。所以明心見性的人,對人、對事、對物,自然具足禮貌。如果對人、對事沒有禮貌,這個人是凡夫,沒有見性,聖人哪有對人無禮的道理!這是我們要明瞭、要學習的。我們凡夫,念念希望超凡入聖,無禮就是將自己的本性迷失了,所以表現在外面就與禮法相違背了。
人與人相往來第一個就要懂得禮,人跟人才能和睦相處,才能化解衝突,才能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你要問從哪裡做起?從知禮、守禮、行禮做起。禮節最基本的是《弟子規》。《弟子規》是最基本的禮教,《感應篇》是最基本的因果教育,在佛法是《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在行持上跟《弟子規》、《感應篇》差不多。禮的精神是恭敬,對人事物平等的恭敬心,用恭敬心落實在穿衣吃飯、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當中,這是真正有用的學問,是每個人必須要學習的。
義
仁義是儒家的核心,孔子代表仁,孟子代表義。義是什麼?無論是為自己,或者是為別人,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不違背道理這叫義。義者循理,遵循正理,遵循大自然的規則。「義」是義務,是要盡義務,決不講報酬,也不接受權力。幫助別人,為社會大眾服務,不求報償,這叫做義務。如果做多少事情,需要多少報酬,這就不是義而是禮,禮尚往來,送禮是要回報、回禮的,義務是不要人家回報。
現在講做義工,義工就是不要報酬,義務為社會、為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就是我們講的道義。在社會上以什麼身份、什麼地位跟一切人往來,我們就有什麼樣的義務。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幫助眾生的事情是應該做的。現在幫助眾生的事很多,在眾多項目中,要看我們處在什麼樣的地位、什麼樣的身份。或者是用財力,或者是用勞力,或者是用智慧,或者三個都用,盡心盡力、全心全意地為一切苦難眾生工作,幫助他解除苦難,幫助他離苦得樂。不要去計較報酬,也不要去計較工作環境,這就是義。情理法面面都照顧到,這才圓滿。
現在的公司行號,上有老闆、下有員工。老闆是領導,員工是被領導,公司不是親情的組織團體,因此必須要靠道義來集合才行。把父子有親的這種愛表現在上級跟下級的關係之中,這是義。彼此互相憐愛,互相包容,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共存共榮。
團體的人一定要尊重團體、愛團體,決定不能夠毀謗團體、傷害團體,這就是有道義。現在有一些公司不懂得這個道理,公司集合依賴的是利害。利害的集合不容易維持,一旦利害出了狀況,公司馬上就破產。現在的員工,如果遇到老闆經濟有了困難,周轉不靈,一個月、兩個月沒有發工資,員工馬上就要包圍工廠、包圍老闆,公司馬上就垮掉了。
日本人的工商業得到西方人尊重,他們公司上下團結,他們有抗議不罷工。如果員工對老闆不滿,在頭上紮一個白帶子,照常工作,老闆一看到員工有很多頭上紮布條了,馬上開會解決,彼此非常尊重,這就是有義。罷工,道義就沒有了,沒有相憐,都是互相對立,利害衝突。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守住重義輕利的原則,就是能盡義務的現代聖賢君子,這樣就能有義且有利,否則有利未必有義。
經典裡稱諸佛菩薩是大德,他們知道盡義務,做最好的樣子給我們看。自己生活需要非常簡單,三衣一缽,過最簡單的生活,對社會卻作最圓滿的貢獻,他們是義務教育工作者。不求報酬,不求果報,這樣才值得社會大眾尊敬,才成為社會大眾的好榜樣。無論釋迦牟尼佛,還是孔子,他們對社會、對眾生、對現前、對後代都盡了義務。
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孔子也是這樣的示現。我們今天發願學釋迦牟尼佛、學孔子,就要像佛、像孔子一樣,在這一生當中,在社會大舞臺上,好好的表演,把佛法的三福六和、四攝六度、十大願王表演出來,把儒家的倫理道德表演出來。能把這台戲唱好,我們就是真正儒、佛的弟子,是真正儒、佛的傳人。
經不是念的、不是講的,是要去做的。做起來不認真努力,當然就與自己的煩惱習氣產生衝突。所以,化解衝突,從哪裡做起?從化解我們內心衝突做起。我們的煩惱習氣肯定跟儒佛的教誨產生衝突,怎麼樣把自己的衝突化解,這就叫功夫。
修行的功夫,一定要做得徹底,真正捨棄自己的煩惱習氣,完全隨順孔孟的教誨。孔孟教誨的書就是劇本,我們上臺表演,要依劇本,不能愛怎麼表演就怎麼表演,那就不成體統了。按照佛經來表演,那你就是佛菩薩;按照儒書來表演,那你就是孔孟;這就是真正的道義!
廉
廉是什麼?廉是廉潔。不取分外之財,不占別人一點便宜,廉潔就是不貪污。中國從漢朝以來,兩千多年中國帝王選拔官員就這兩個條件——孝、廉,叫「舉孝廉」。如果政黨吸收黨員用這兩個條件做第一標準,不孝順父母、不廉潔的人不讓他參加政黨,這個政黨就是最優秀的。
廉潔從哪裡表現?知道節儉就是廉潔美德在生活中的落實。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守本分,一飲一啄,決不浪費。我們過一般社會最低的生活水準,遠離奢華;要常常想到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饑餓的邊緣,他們沒有食物吃,沒有衣服穿,沒有房子住。我們喝一杯水,吃一碗飯,有沒有想到他們?世界上每年還有很多人餓死,所以要珍惜這個緣分,拓開心量,常常想到這些苦難的眾生,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出家人有多餘的供養,應當用來照顧社會苦難眾生,不能只顧自己享受!粗茶淡飯足以維持這個身體,只要我們身心清淨,體力自然充沛。
如果我們的修德不能夠與日增長,恐怕物質供養的享受消化不了,消化不了就要生病。你吃東西不消化,怎麼能不生病?病的後面就是死亡,死亡的後面三途六道,非常可怕!何況出家人,「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叫做了道,如果在這一生不能往生,我們欠施主的債務,到哪一輩子才能還得清?
所以,常住物品要懂得節省。一張衛生紙都不能夠隨意丟棄,用了還可以再用,用到不能用了,才丟掉。物力艱難,來之不易。我用一張衛生紙,絕對不是用一次就丟掉,一次用一半,把它疊起來裝在口袋裡,那一半還可以用,我用到不能用才丟棄。決不是說,這一張衛生紙拿來擦個臉就丟掉,浪費!過份!這是舉一個小小的例子,我們決定不能夠貪圖享受。
釋迦牟尼佛一生沒化過緣,沒有募捐過。建道場錢從哪裡來?自自然然來的。如果化緣募捐,錯了。有一些護法檀越主動要求:「法師,我們給你建個小道場。」那我們也是量力而為,看到他們有這個力量,沒有增加他的負擔,我們可以點頭。如果他的力量不夠,布施供養增加他的困難,不能接受!
我在台中求學十年,不會讓台中人對我有一分錢的供養,我所奉行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生活來源從哪裡來?甘老太太在臺北的同參道友十五個人,每一個人一個月供養十塊錢,她每一個月給我寄一百五十塊錢,我的生活夠用了。我在這個地方不用大家供養,大家對我有信心。這些做人做事、弘法利生的原則,一定要懂。當地人的供養,一定歸還給當地。
我在台中,也有同修供養,我都供養慈光圖書館、供養台中蓮社,我一文不取。只有給我買的衣服,這個可以接受。到一個地方,如果拉信徒、接受皈依、收紅包,這是給人很不好的印象,我們自己覺得難為情,怎麼能做這種事情?
生活清苦一點好,心裡頭沒有貪瞋痴慢,心裡頭沒有病毒,對外面的感染我們有抵抗力。現在醫生講免疫的能力,免疫能力是什麼?沒有貪瞋痴慢,沒有自私自利,身心健康!年歲雖然大了,還一樣有體力、有精神辦事。
佛法在行不在說,真正做到了,那就真正在教化眾生,真正在弘揚佛法。一切要做出來,要表演給大家看,廉潔!對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沾染,默默地去做,古人所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自自然然有收穫。人家看到你廉潔,他深受感動,回頭向你學習,這個效果就現前。當然,這個影響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佛度有緣人。只要自己默默去做,自自然然就會產生這個效應。
恥
「恥」,就是知恥,有羞恥心、慚愧心。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問心無愧。慚就是良心,是對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問問自己,能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愧是外面輿論的批評。內不違背良心,外面自然就不會有輿論的批評指責,這就是知恥。由此可知,知恥是規範自己的行為。所以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想想如不如法,反省這樣做能否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自己的天良?能否不讓別人批評我、指責我?用內外的力量約束著自己。
孔子作《春秋》,《春秋》有讚歎、有批評。善的寫出來讚歎,惡的也寫出來批評。讓現前後世的人看到,具足慚恥者就不敢為非作歹,這是《春秋》所起的作用。《春秋》是中國歷史的開端,其立意在此。如果是無慚無恥的人,孔子的《春秋》對他也不起作用,他做惡事不在乎別人批評,只顧自己的貪婪欲望,他根本不理會什麼倫理、道德,那就是無慚無恥。所以我們如果要善護諸根,要靠慚愧,要靠知恥的心。
在佛法講,本性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純淨純善,所有一切不善,本性沒有。不善從哪裡來的?不善是從迷失本性來的。迷失本性,是不是不知恥?是。什麼人是知恥、什麼人具足慚愧?我們墮落在六道,怎麼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怎麼對得起自己的本善?本性是本善,怎麼會跑到六道裡搞輪迴?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所以嚴格來講,阿羅漢以上才算是具足慚愧,真正知恥。人墮落在六道就是恥辱,為什麼?因為本性具足慚愧,慚愧是性德,知恥是性德。
中國古人說得好——「知恥近乎勇」。人,為什麼能勇猛精進,發憤圖強?這個力量不外乎知恥,這是精進的動力。菩薩的善根只有──「精進」。世間善根有三個,「無貪、無瞋、無痴」叫三善根,世間一切善法的根就是「不貪、不瞋、不痴」。佛法修行當然要具足世間的三善根,沒有世間三善根不能修行。
在三善根當中還要有一個特殊的善根──「精進不懈」。精進使一個人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成佛之後不休息,依舊勇猛精進應化在十法界普度眾生。到那時看到還有一個眾生沒有覺悟、沒有成佛,覺得那是我的恥辱。這就是見性的人跟不見性的人不一樣的地方。沒有見性的人在迷,不知道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相,所以他的思惟是侷限的,不是圓滿的;見性之後,才知道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相。真相是什麼?是一體。
《華嚴經》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常舉比喻,把宇宙整體比作一個人身,十法界就好比身體不同的器官,一切眾生好比身上組成器官的細胞。身上任何一個細胞出了毛病,我們都希望把它治好,要沒有治好,怎麼對得起它?從這個比喻細心體會,就曉得佛菩薩的觀察跟我們不一樣。
一個眾生沒有成佛,性德就不圓滿,性德不圓滿這就是恥,然後你才曉得這些諸佛跟法身菩薩為什麼跟十法界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不辭辛勞、不怕辛苦,哪裡有求,哪裡就有應。不僅是我們這個地球,在太空當中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眾生,只要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
感應的事情不難體會,在大乘經教能夠稍稍契入少分,就能夠看出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在此時此處,真的是無時無處不在。這才真正懂得我們應該依教修行,感激佛菩薩的恩德,感激老師的恩德,感激一切善友的恩德,所謂「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誰叫你做?不需要人叫;誰督促你?不需要人督促,自動自發,在這裡面得法喜充滿。現在有人講,在這個地方得到不同維次空間的訊息,得到許許多多的能量;在佛法講,是得到了諸佛菩薩的加持。
我們自己本性本善,現在卻受到嚴重的污染,別人都成佛了,我還在當凡夫,奇恥大辱!所以我們應該知恥,好好懺悔改過,否則怎麼能對得起自己的本性本善?怎麼能對得起自己本來是佛?怎麼能對得起父母老師,怎麼能對得起佛菩薩,怎麼能對得起一切苦難眾生?我修成才能幫助他,我修得不好、修不成,他天天在期望著我,我怎麼能心安?所以人要知道恥辱,就有救。佛家講「勇猛精進」,儒家講「日新又新」,誰能做得到?知恥的人能做到。能知恥,當然就能夠發憤、勇猛精進。所以知恥是修行德目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能成就自己的道德仁義。
對於不知恥不如法沒有慚愧心的人,怎樣幫助他把煩惱習氣改過來?如何幫助他恢復性德?這個要有信心,為什麼?慚愧知恥是性德,自性本來人人有,馬鳴菩薩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也就是無慚無愧不知恥本來沒有,自私自利本來沒有,貪瞋痴慢本來沒有,本來沒有的可以斷,本來有的可以恢復。護法的人,修行的人,對這點要有堅定的認知,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恢復性德。
現在這個社會,「恥」字沒有了,胡作妄為。要挽救現在的社會,最重要的是要提倡知恥。人只要有慚愧羞恥心,自然會守禮,自然能夠盡義務,自然能夠廉潔,自然會從迷回頭皈依覺。「恥」的確是一個中心問題,如果希望社會和平,化解災難,把知恥心找回來就真有效了。
宗教教育 拯救地球
《第三屆世界和平論壇》
二Ο一Ο年六月三十日印尼日惹
尊敬的主辦單位諸位仁者、諸位嘉賓:
淨空很榮幸,承蒙主辦單位邀請,參加本次在印尼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和平論壇」。這個論壇的主題是「提倡和平教育」,非常有意義,因為全人類都希望化解災難,實現安定和平,而持久和平唯有依靠教育來實現。
淨空德薄才疏,仰慕中國儒釋道傳統文化與世界各大宗教神聖之教育,學習五十九年而常感不足,故一生學而不厭,與人分享亦不倦,如今八四之齡仍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已至。願借此論壇勝緣,將平生所學所悟向與會大德彙報:古今中外社會和諧安樂之根源,即是「宗教神聖教學」。
一、地球危機,根源在心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地球的天災人禍從未間斷:氣候異常,全球暖化,南北極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恐怖活動猖獗,美伊戰爭,印尼海嘯,中國汶川地震,全球金融危機,糧食危機……尤其今年以來,海地大地震、冰島火山大爆發,青海玉樹地震,甲流瘟疫,墨西哥灣石油泄漏等等,這些越來越頻繁的災變即是古人所說的「上天垂象」,似乎是在對人類敲響了大災難的警鐘。
地球災難能不能挽救?決定能!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災難的根源在哪裡? 佛家大乘經典中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事以及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無一不是隨著心轉。誰的心?我的心! 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貪心熾盛,感應水災。瞋恚感應火災,如火山爆發、全球變暖。愚痴所感的是風災。傲慢不平所感的是地震。貪瞋痴慢是四種「天災」的根源。那麼,戰爭衝突等「人禍」從哪裡來?還是我的念頭裏有對立衝突矛盾而感召的。譬如當利益現前,我是先想自利還是先想利人?如果先想自利,就會跟人生起利益衝突。如果人人都自利,天下焉能不亂?如果人人都想著利他,天下焉能不太平?古代文化都相信,每日世界的運行,與我們意識的內在宇宙之間的關係其實很深,出現破壞形氣候型態與暴風雨,實際上與該地區人民的意識混亂不安有關聯。透過人類信念的轉變,能夠緩和或至平息劇烈的大地震,威脅生命的暴風雨和疾病。
自己的生命原是與地球一體共存,而不是分離的。地球所呈現各種不平衡現象,是人類體內失衡狀態的寫照。人類意識發生違逆自然的轉變,這種信念價值觀形成的後果,就是火山爆發、地震和氣候反常等災難。 人類若能永抱寬恕慈悲和平,外在的環境將變成溫和的天氣,風雨以時,災消福來,諸國和平,人民幸福的美好世界。
所以,地球危機的根源在念頭。若我的心清淨、善良、真誠、慈悲,則世界祥和,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變得堅實而美好。若我的念頭不清淨,起心動念損人利己,貪瞋癡慢惡念太多,則必召感地球上這麼多災難。此皆是自作自受,絲毫不爽的。儒家《尚書.伊訓》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古蘭經》也提到:「凡你們所遭遇的災難,都是由於你們所作的罪惡」(第四二章第三十)。基督教《聖經》中也說:「豈不是禍患臨到不義的,災害臨到作孽的呢?」(約伯記第三十一章,第三節。
二、心物一元,萬法唯識
如今有許多科學家已相信,我們所知有關這世界的一切,最終由夸克、電子這些基本粒子組合而成,而這些基本粒子其實都是由相同的東西︱︱微小的量子群(小光子),以不同速度振動所形成的。有些量子的振頻非常慢,就形成岩石和礦物質;量子振頻較快的,就成為動植物和人類這些生物體;更快的振頻就成為電視或收音機的訊號。宇宙里任何的事物,都是由密集而連續出生的量子所形成的,而這些量子生滅的速度極快,超乎我們的想像。
著名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說:「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上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心智是一切物質的基礎。」因此,物質是由「意識單位」(快速生滅的「心智」或念頭)累積而構成的。沒有任何物質是沒有意識的,也就是「心物一元」,「萬法唯識」。 正如佛家《菩薩處胎經》中彌勒菩薩說:「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形是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都是由念頭變現出來的。念頭一生,宇宙萬象就出現了;念頭滅了,宇宙萬象就忽然消失。而同時真心自性之體就頓時現前。真心非物質非精神。真心自性純淨純善,清淨慈悲,平等大愛,沒有生滅而覺知周遍,沒有對立而能生萬法,故宇宙萬法與我是一體的(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就是宗教里所說的宇宙真正的造物主(真神)。
著名暢銷書《解讀末世預言》一書中提到一個真實案例:三位醫師對一位罹患腫瘤的女子做「腫瘤消失」的意念,出乎意料的是,病人體內直徑三英寸的腫瘤,竟然在二分四十秒的時間內,完全消失無蹤,沒留下任何疤痕。證明意念的能量是不可思議的。
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曾組織一百多人,在琵琶湖畔向一個污染的死水灣祈禱一個小時,大家放下雜念,共同真誠想一個意念:「湖水,乾淨了,我愛你」。結果,本來長期受污染的湖水灣竟然乾淨了半年。他取這裡的水來做實驗,祈禱之前的水結晶很難看,而祈禱後的水結晶非常美。這個事實被日本的新聞媒體報導了,公眾感到非常驚訝,說明祈禱的力量確實能夠改變環境。
所以,我們呼籲每個宗教的領袖們都能天天領導自己的信徒真心祈禱世界祥和,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必能有化解災難之神功。
三、宗教一家,雜花莊嚴
二ΟΟ五年,淨空在馬來西亞有緣結識前首相馬哈迪長老。他問我:『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我答曰:「若能處理好四種關係,第一、國家之間(大國與小國,富國與貧國);第二是政黨之間;第三、族群之間;第四、宗教之間,都能夠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則世界就和平了。雖然這四樁事都非常棘手,但是從宗教和諧入手較易落實。」 馬哈迪長老聽了很歡喜,第二天他就來信邀請我參加二ΟΟ五年底他在吉隆坡舉辦的波達那世界和平論壇,并給我以很高禮遇。 事實上,世界各宗教,既是多元,又是一家,本來和諧的。如佛家《華嚴》經題所喻,百花園中,雜花莊嚴,各自芬芳吐妍,共成美景,若限定一個花種,不許其他品種共存,豈非枯燥無味?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族群間往來甚少,因此真神在不同地區藉著不同種族所習慣和認同的形象(如摩西、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佛、孔子、老子等等),化現同類身相,而將神聖教誨傳遞給世人。 由此可知,所有宗教都是同一真神的教誨,其核心就是「愛的教育」。《新舊約》講「神愛世人」;《古蘭經》重要章節中皆有「真主安拉是仁慈的」;佛陀教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孔子曰「仁者,愛人」;老子講「我有三寶,持而保之,」第一便是「慈」。 現在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宗教之間不可以不往來,且必須團結,互相學習,瞭解真神對不同族群的人是如何教誨的,從而加深對自己宗教經典的理解,拉近自己與真神的距離,而更重要的是宗教徒要將真神的愛從自身上表現出來,向世人傳播,拯救地球。 今天世界講多元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都是一體,要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和諧必須從我做起,我不能要求別人跟我和、尊重我。他不尊重我、不跟我和不要緊,我要尊重他、跟他和,逐漸就能感化他。如果我有一念要求別人跟我和,那麼永遠也無法真正達致和諧,因為我這一念要求別人的心,是控制佔有的念頭,已經將別人跟我對立起來了。所以,只求我敬愛他,我關懷他、照顧他,全心全力幫助他,決定不求回報,因為我知道人與我本來是一體,宇宙本來也是一體。
四、神聖教育,治本之法
前面提到的宗教祈禱,是很好的救急難之法,然而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治本需要使人心轉善。若希望永續和諧,必須標本兼治。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國人靠什來維護華夏大地一統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呢?不是靠武力,也不是靠經濟或科技,而是靠教育!《禮記.學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全世界的宗教都是仁慈博愛的神聖教育。中文的「宗教」一詞,則特別有啟發性:「宗」有「主要」「重要」「尊崇」之義;「教」是「教育」之義,合起來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宗教教育的內容包括五大類: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若能團結各個宗教,大家共同攜手向世界全民推動神聖教育,必使天下太平,此為古今中外社會長治久安之根本大法。是故,所有宗教的大聖大賢,亦唯示此「教學」一法,他皆歧途也。耶穌教學三年,孔子教學五年,穆罕默德教學二十七年,釋迦教學四十九年,實為典範。
二ΟΟ五年底開始,我們在中國安徽廬江湯池小鎮作了三年實驗,建立文化教育中心,開展全民倫理道德教學,使四萬八千人口的小鎮面貌煥然一新,民風顯著改善,成功證明「人性本善,人民是教得好的」,顯示古聖先賢的倫理道德教育在今天構建和諧社會依然適用! 二ΟΟ六年十月,中心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做了三天彙報展覽,令從事世界和平工作者信心倍增!
在教科文組織總部,淨宗學院還誠邀新加坡和澳洲的十大宗教領袖為世界和平祈禱,顯示「宗教是可以團結的」。淨空曾在聯合國教科文會議上多次建言: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澳洲等國宗教團結的基礎上,希望更上層樓,辦一所宗教大學。可先辦「宗教研究所」,培養師資。再辦「多元宗教大學」,開設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等課程,培育各宗教高級弘護師資。各宗教開辦獨立學院。各學院有共同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生需先在倫理、道德、因果的共同課程上扎根,然後專精深入本教經典,同時也虛心學習其他宗教教義,邊學邊教,可透過網絡衛視對全球宗教徒,教學授課。這些畢業生出來之後,在每個宗教里傳教,自然會教導信徒與其他宗教和睦共處,平等對待。
淨空在接受印尼國立夏利.悉達亞都拉伊斯蘭教州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的典禮上,遇到一位同學提問:「不同宗教如何能團結?」我舉手作比喻:五個手指代表印尼的五大宗教,當我們看手指時,五大宗教各有特色,當我們順著手指往下直達掌心,就能悟到宗教同源。修學者無需改變自己的宗教,只要真正深入本宗教,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最終必能豁然貫通所有宗教。 然而聖賢教導我們:一切從自己做起。因此,我們小小的淨宗學院正著手籌辦「和諧中心」,禮請新加坡伊斯蘭長老漢尼夫先生為我們講解《古蘭經》與《聖訓》,澳洲基督教長老彼得先生為我們講解《聖經》。明年擬邀請更多宗教的長老陸續為我們開課,如猶太教、印度教等。
如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所說,中國古人心胸廣大,能夠接受異族印度佛教文化,兼容並蓄。佛法傳入中國,中國人能吸取其精華,大大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提升中國文化的層次。而今我們也希望對不同宗教經典聖訓深入學習,吸取其中精華,以豐富自己的學問與素養。如《弟子規》所說:「泛愛眾、而親仁」,真誠謙卑向各宗教之神聖先知、長老大德學習請益,即是「親仁」之體現。我們希望以淨宗學院為實驗點,同學們共同學習多元宗教教義,真誠清淨平等敬愛各宗教人士,和睦相處,希望以此拋磚引玉,作為其他宗教教學之參考樣板。如過去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教師們以身作則,以短時間內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模式,現已為世界各地仁人志士模仿複製。淨宗學院師生大眾學習多元宗教之實驗若能成功,歡迎諸位大德仁者蒞臨參觀指教。
淨空深信,宗教經典中之因果、倫理、道德普世教育,必能使人心轉惡為善,轉染為淨,轉迷為悟;化解二十一世紀種種矛盾衝突與天災人禍,亦唯此正宗。多元宗教果能真誠團結,持戒、修行,自行化他,相互學習,彼此尊重、關懷、敬愛,互助合作,則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亦能圓滿實現。
深望宗教聖賢教育,在全球遍地開花,使正法高顯,群邪自消,社會安定,世界和諧!謹以此愚見,貢獻與會諸位大德仁者,敬祈指教。 祝禱
諸位仁者吉祥如意! 和平與我們同在!
大會活動圓滿成功!
釋淨空AM 敬禮
印尼夏利.悉達亞都拉伊斯蘭教州立大學榮譽博士
澳洲淨宗學院院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主席
澳洲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