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為什麼❓
✔️蓮池大師參訪遍融禪師,得到了什麼開示?旁人說是老生常談,蓮池大師卻一生受用不盡❓
✔️修道人是否需要想方法提高知名度❓
不求人知|淨空老法師開示
修道的人首先要把名捨掉,不可以貪名。古人說「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為什麼?好名比好利稍微好一點,有的人好名他不好利,他布施能捨,慷慨大方,他好名。如果是名利都好,這個病就大,無藥可救;好利不好名,這個病也很重;好名不好利,病稍微輕一點。
蓮池大師很了不起,他在二十幾歲初學佛的時候參訪遍融禪師,三步一拜拜到他的座前。老和尚看到這個年輕人這麼虔誠,老遠的拜到這裡來,就問他,你來做什麼?請求老和尚開示。老和尚說:「你不要被名利害了,不要為名聞利養害了。」
站在旁邊聽的人就笑,我們以為老和尚一定有什麼妙法開示,原來是老生常談。蓮池大師說:「老和尚這句話對我很有受用。」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這句話。老和尚一天講到晚,別人耳邊風;蓮池大師至誠恭敬到這裡來求法,得了這一句,一生受用不盡。他能成為一代祖師,得力於遍融老和尚這一句開示。
所以學道之人不要求人知,不要求別人曉得,更不可以出風頭。人家不曉得,我要在報紙上寫些文章,讓大家知道,要想方法宣傳,唯恐別人不知道,這不是學道人。今天世俗所講的如何提高知名度,修道人不幹這個事情。雖然不需要別人知道,不求人知道,可是一定有一天會被人發覺,為什麼?實至名歸,這是必然的道理。
印光老法師一生修行不求人知,到七十歲的時候,被一些有學問的老居士們發現,到處替他宣傳,天下共知,實至名歸。何必求人知?以一個功夫不到家的人來說,就是要有耐心,不求人知。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大意》08-002-0030
實至名歸|淨空老法師開示
中國古人常講「實至名歸」,歷史上,凡是名過其實的人肯定有災難。佛不求名,菩薩、祖師大德哪個人求名?他的道德、學問、形象,自自然然讓一切大眾仰慕、讚歎,不是他希望別人讚揚他,這叫實至名歸。雖然如此,他自己本人謙虛卑下。釋迦牟尼佛處事待人接物,平易近人,一絲毫傲慢的念頭都沒有。
《論語》中,孔夫子的學生記載老師一生行誼,夫子為人-溫和、善良、恭慎、節儉、忍讓,從來不會跟人爭,處處退讓。如果這一樁事情對社會關係很大,明明看到他那個想法、做法是錯誤的,我們也能忍讓嗎?忍讓,不爭。那這樣是不是對不起社會,對不起眾生?不是的。夫子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從另一個方向來發展。
他老人家當年周遊列國,想求一官半職,展示他的抱負,為國家、為人民、為眾生服務。訪問了許多國家,沒有人用他。夫子一看,沒有這個緣,就回家鄉教學,開另外一條道路。在中國私人辦學,孔老夫子是開端,辦得非常成功。所以,為社會、為眾生服務項目很多,這個項目有障礙,你可以從事那個項目,不一定要跟人家爭,你去找一個別人不爭的,你去做。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0852
不為名利動搖|淨空老法師開示
不為名動搖,我不要名;不為利動搖,我不要利。什麼都不要,只全心全力把這個事情做好,一切名聞利養都給別人,哪個人想要都給他,豈不是皆大歡喜!自己永遠住在清淨平等覺上,這一點重要,與法性才相應,這叫心心契於真如法一。如果為名為利,你就落到六道去了,為什麼?那是善業,三善道;惡業,就墮三惡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
世尊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就講過,出家人「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世間事可不可以做?可以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可以做,不能有世間意。世間意就是什麼?你在裡頭起心動念,你在裡頭分別執著;換句話說,你有名聞利養、你有七情五欲、你有貪瞋痴慢,這個就錯了,這是決定不能有的。以真誠清淨心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這就對了。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114
⭕️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www.amtb.tw
⭕️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rsd.amtb.tw
⭕️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com
⭕️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www.tpl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