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為五家共有」?哪五家❓
✔️財要怎樣才能保全❓
✔️一般人講到布施就想到捨財,應不應該捨?更重要的是捨什麼❓
布施最重要是捨妄念|淨空老法師開示
「布施」的意思是放下。捨,今天一般人講到布施,就想到捨財,應不應該捨?應該要捨;你要不捨,心裡有牽掛、有憂慮、有煩惱,必須要把它捨掉。
可是更重要的是捨心裡面的妄念。實在講,你的財富再多,不捨真的沒有什麼關係,問題在哪裡?是你心裡頭起了妄念,你有貪財的念頭。如果你有財,並不貪財,丟了也無所謂,根本對於財富沒有得失的觀念,財再多也不礙事。
佛教給我們捨,要緊的是捨心裡面的妄想、分別執著。事相上為什麼也要叫你真的捨呢?它會影響你的心理。心境真正如如不動的時候,六波羅蜜統統圓滿了。正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捨掉,所以從外面逐漸逐漸減少,這樣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漸漸的捨掉,用意在此地。
世間人往往學菩薩道,產生了很大的誤會,自己以為行菩薩道,天天到處去布施、供養,目的在哪裡?目的在將來有回報,佛家常講「捨一得萬報」,利息很厚,是為這個來捨財。捨財將來我得財富,捨法我得聰明智慧,是為了有得,才去做的。這完全是凡夫貪瞋痴慢的妄想在作祟,這哪裡是菩薩?菩薩捨的是妄念;妄念統統都沒有了,性德就現前。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德能,有無量的財富,統統都現前了,哪裡要求?哪裡要修?不需要。
凡夫的大病就是放不下,這才委曲婉轉以種種方便來幫助我們漸漸放下。所以菩薩給我們作一個榜樣、示範,教我們布施,就是教我們要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但要捨,煩惱、憂慮、牽掛也要捨,統統布施掉,生死也要捨;不願意捨,那就搞生死輪迴。
恭錄自《無量壽經》 02-012-0024
財為五家共有|淨空老法師開示
諸佛菩薩、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富有」是福報,福報不要享盡了。不會積德的人,福報再多,都有盡頭的時候。什麼時候盡?誰也說不定。佛經上常說:「財為五家共有。」你要認為是你的,就錯了!
哪五家?第一個是「水」,大水來了,統統淹沒了。第二個是「火」,水火無情,火會燒掉。第三個是「官家」,現在雖然是沒有,但是也不一定;從前犯罪要抄家,財產充公,沒收了。第四個是「盜賊」,強盜小偷,他都有分。第五個是「敗家子」,沒有辦法提防的。所以,財是五家共有。
財要怎樣才能保全?說實在話,世間人沒有不想保全財富的,可是天不從人願,用盡了心機,還是保不住。佛教給我們的,那真叫萬全之計。佛教我們:散財是保財最妙的方法。你命裡面有多少財富,決定丟不掉;你散掉,過幾天它就自己再來了。你若不散,不散就這麼多,而且丟掉之後,就不會再來了。這個散財叫「布施」,多做社會慈善利益的好事,這樣去散的時候,你的財都在,沒有丟掉!
中國人供財神,供的是誰?陶朱公。陶朱公是范蠡,在春秋時代是越王勾踐的大夫,越被吳滅了之後,他幫助勾踐恢復了國家。他知道勾踐心胸狹小,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他有知人之明。所以國家恢復之後,他就改名換姓逃掉了。他去做生意,沒有幾年,就發大財。發了財之後,他把財統統布施掉,再從小本生意做起,沒有幾年又發了;發了之後,又布施,三聚三散!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才幹。所以供他作財神,以他作為我們經商,從事於工商發財的模範,這是非常正確的。
所以,我們雖然得到合理的利潤,自己衣食足了,應當要照顧貧窮的人,應當為社會、為地方造福,這就對了。范蠡是這樣的人,他知道修善、修福、積德,所以財是愈施愈多。不要怕施了以後沒有了,不會的,愈施愈多。不懂這個道理,不相信佛所說的話,認為「我賺錢好不容易,好辛苦賺來了,怎麼能捨得」?他不曉得,捨底下就有「得」,你不捨,就不「得」。
恭錄自《無量壽經菁華》 02-018-0005
布施是佛法修學裡最重要的課題|淨空老法師開示
「布施」,是修學佛法重要的課題。要想求覺悟,從布施下手學起。你為什麼迷惑顛倒?是因為你有貪心、有慳吝心,自己有的不肯給別人,沒有的就喜歡,貪而無厭,這是迷而不覺。真正想覺悟,要把貪放下,把慳吝放下,於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沒有貪心,自己有的可以與一切眾生共享,這是覺悟的人。
布施列在菩薩行第一條,這是覺悟人的生活行為,肯布施,肯幫助別人,歡歡喜喜幫助別人,一切為社會,一切為人民,一切為眾生,不要為自己想。無論你從事於哪個工作崗位,抱著服務大眾、服務眾生的心態,多歡喜、多快樂,決定沒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你會生活得很快樂。
菩薩第二個條件是持戒,遵守佛對我們的教訓,遵守國家的法律,地方的法規,人情、風俗、習慣、道德觀念統統要遵守,守法是國家的好公民,是佛的好學生。忍辱就是耐心,無論做什麼事,要有耐心才能成就。精進是求進步,不斷的革新,不斷的求進步。禪定是自己有主宰,不會受外面境界的誘惑,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這叫禪定。智慧是一切事、一切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般若智慧。
佛給我們講覺悟的人,在日常生活必須要遵守這六個原則。布施就涵蓋其餘的五條。因為持戒、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智慧是屬於法布施,所以用一個布施,把菩薩所有的行門統統包括盡了。
恭錄自《大乘無量壽經》 02-034-0027
⭕️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www.amtb.tw
⭕️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rsd.amtb.tw
⭕️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com
⭕️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www.tpl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