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爭無求、知足常樂,是富足之人。
懂得謙卑、知所進退,是尊貴之人。
歡喜接受別人的意見,是有福之人。
生活愈簡單,頭腦愈簡單,愈有福報。
不善的都要放下,
不要去想它,不要去說它,不要放在心上,
心才能保持清淨,才能夠自在。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八三卷) 2003/8/28 12-017-1083】
最近這一段時期,我寫了幾把扇子,也寫了不少句「富在知足,貴在知退,福在受諫」,這最後就是什麼人是最有福報的人?能夠接受別人,「諫」就是勸告、就是批評,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勸告,這個人有福報!為什麼?接受的時候要懂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一定是誠誠懇懇感謝勸告我的人、感謝批評我的人,我才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不聽別人勸告、不接受別人批評,這個人無論做世出世間任何事業他不會成就,縱然他有成功,曇花一現,不能長久。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一集) 2011/10/20 02-037-0021】
苦報,三途苦報受完了,他有享福,會到人天享福,為什麼?他過去做的好事。善惡在理上講,在佛法裡面講是決定不能抵消的,各有各的報。真懂得各有各的報,我們起心動念就會謹慎,決定不敢貪著。所以對於自己生活愈簡單愈好,貪求過分都會出問題,營養要是過分了就變成不健康。佛菩薩對於這些事情非常重視,生活愈簡單,頭腦愈簡單,愈有福報。不善的都要放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說它,不要放在心上,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心起的作用是智慧,覺就是智慧。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五集) 2005/3/10 52-118-0025】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慼』。對於這些物質的東西,我們當然也不是不需要,而是夠用就好。世間人常說人生在追求富貴,諸位同修,什麼是富?以前看書都說要過榮華富貴的生活,什麼是富?假如是小孩子他會怎麼回答?很有錢叫富。什麼是貴?地位很高叫貴。這樣的認知就有所偏頗。真正的富在知足,知足者富;真正的貴是他人打從心裡尊敬你,人敬者貴。當人不知足,縱使他有再多的財富,比方說他有五千萬,看到別人有一億,他內心又不舒服了,《無量壽經》裡面有提到「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人不知足的時候時時都覺得自己很窮,就一直在這裡追求,所以「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所有追求的東西都帶不走,而且在追求的過程又造了一身罪業,相當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