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云: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淨空老和尚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 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play-sharp-fill

  【《楞嚴》云: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其病在一守字,有所守,即是所執。何故如是,見未徹底故。】

  《楞嚴經》上這一段經文,是世尊批評小乘阿羅漢。小乘證到最高的果位是阿羅漢果,是什麼境界?佛把它說出來了。這些人縱然滅一切見聞覺知,就是把見思煩惱斷掉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統統斷盡了,證入偏真涅槃,偏真涅槃是什麼東西?佛講「內守幽閒」,是這麼個情形,這是偏真涅槃;底下一句話就把真相說出來了,還是「法塵分別影事」。這句話的意思很顯然的,他依舊是迷惑顛倒,並沒有真正覺悟,這是把阿羅漢證的那個境界說出來了。我們一般認為阿羅漢很了不起,不知道他是這麼個境界。他問題出在哪裡?出在一個守,守就是執著,他執著在他那個幽閒的境界裡面,那個境界是一切色法都沒有,空,他著空。四空天人執著空,因為他煩惱沒斷,所以他不能出三界,只能夠生到無色界天;如果他煩惱斷了,他就超越無色界天,他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跟無色界天人差別就在此地。無色界天人那個定也了不起,四禪八定,他是修到三界之內最高級的禪定;阿羅漢的禪定比他更深一層,突破三界了。

  阿羅漢「滅一切見聞覺知」;四空天人不是滅,伏,伏住,見聞覺知他伏住,沒有斷,我們講伏煩惱,他不是斷煩惱。阿羅漢是斷煩惱。這些人是伏煩惱,用定功把煩惱習氣伏住,不起現行,所以他能夠到第八定,到這裡就到頭了,不能再超越了。這些人,四禪八定的人比不上須陀洹,須陀洹到不了這個功夫,須陀洹天上人間還七次往來。為什麼須陀洹稱聖人,第八定功夫的不能稱聖人?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明瞭,須陀洹已經滅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滅了;第八定的這些天人,他是伏,沒有滅,所以他那個功夫比不上須陀洹。須陀洹天上人間七次往來證阿羅漢,決定不墮三惡道;但是往生到無色界天的人,壽命到了之後,壽命到就是定功失掉,一定墮阿鼻地獄,他墮三途。這個佛在《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他為什麼會墮三途?謗法。他不曉得自己境界,以為那個功夫就是經上講的大涅槃的境界,他不知道他在四空天,以為自己證大涅槃,永遠不生不滅了。最高的第八定,那個功夫只能夠支持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到了他要墮落,墮落時候於是就謗佛:「一切諸佛所講的經是假的,我已經證得大涅槃,怎麼還會退轉、還會退墮?」因為這一念,這一念叫謗法,毀謗三寶,謗三寶的罪業墮阿鼻地獄,是這麼個原因。

  所以我們對三寶要敬,決定不要去謗。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看這個人順眼很歡喜,看那個人不高興,這與普賢菩薩的教誨是背道而馳,這不是修學大乘。我們要修行,修行這兩個字怎麼講,是把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做法、錯誤的說法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修行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在佛像面前磕頭,叫你在念經、在念佛,不是這個意思,是叫你修正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如果不修正,你天天拜佛、念佛,還是要墮三途,這個諸位要知道。佛法是心法,要在心地上用功夫,不在形式。要修一個真正能夠敬人,能夠尊敬別人,能夠愛護大眾,要從這個地方修。修禮敬要從哪裡修起?從那個冤家對頭修起,我最討厭的人,最可恨的人,我先要尊敬他,對他都能尊敬了,那其他一切沒話說了。過去一個同修問過我:法師,那要怎麼做法?我說:你家有沒有供佛堂?他說:我家有佛堂。你每天有沒有做早晚課?每天也做早晚課。我說:你在佛堂佛像旁邊供上你那個冤家對頭,供一個長生牌位,供在佛旁邊。每天拜佛也拜他,念佛也念他。他也很難得,也照做。做了一段時期跟我講:法師,還是不行,我看到他還是會生氣,那怎麼辦?我就告訴他:你功夫不夠。我講真話,功夫不夠,繼續努力。到哪一天把這個冤家債主,看得跟佛一樣尊敬,你的禮敬諸佛才修到少分。普賢行談何容易,不容易!

  普賢菩薩是一切恭敬,沒有一個人不尊敬,這不認真修就不能成就。修普賢行那是高段的,不是普通的,這是大菩薩修的。修普賢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上品上生。所以你要懂得什麼叫普賢行,要了解意思,要知道怎樣做法,不是口裡說說那就行的,要真正去做。面對著這一切順逆境界,是不是能夠生平等心?是不是能夠生清淨心?是不是能夠生慈悲心?那才叫真正普賢行。

  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的毛病,就在一個「守」。守是什麼?微細的執著。粗的執著他沒有了,他斷掉了,見思煩惱斷掉了,他有微細的執著。守即是所執,有所執當然有能執。這種微細的執著,等覺菩薩都有,等覺菩薩如果沒有,那最後一品生相無明就破了,他就圓滿成佛;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為什麼沒破?他還是守,那是很微細的守。阿羅漢要跟菩薩們比,守的相就太粗了,當然比我們來說,我們簡直看不出來,跟佛一比那就非常明顯。

  何故如是,見未徹底故。見是見解,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沒有徹底明瞭。像剛才所講的,佛跟我們講,所有一切現相都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這個阿羅漢沒見到,他要是見到,他一定就放下,不會再守,他沒見到。這是非常微細的念頭,一般大乘經上講,八地菩薩才見到,這是阿賴耶識裡面的微細念。八地菩薩見到了,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七地以前都還沒有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八地才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八地為什麼會轉?八地菩薩見到這個真相,見到這個剎那生滅的相續相,他見到了。見不到,你從哪裡轉起?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曉得我們自己必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才能把過失改掉。你自己過失見不到,你從哪裡改起?諸位要曉得,改過就是修行,就是把你的毛病過失修正過來。你自己不曉得你有什麼毛病,你還修什麼?一切大眾裡頭,兩種人沒過失,佛沒有過失,佛修行圓滿,沒有地方再改了,沒得再修了,佛沒有過失;第二個是凡夫沒有過失,凡夫一生的過失,不知道過失在哪裡?所以也不懂得改。哪些人知道過失?從小乘須陀洹到等覺菩薩,他們天天發現自己過失,天天在修正自己的行為,一直修行到成佛。佛法當中常講開悟,也有不少同修遇到我,問我:法師,什麼叫開悟?開悟的境界是什麼樣子,你能不能告訴我?大家對這個名詞,都覺得這個名詞很神祕、很玄,其實非常簡單。什麼叫開悟?你知道自己毛病就開悟了,你就覺悟了。你每天能夠發現自己一個毛病,你就天天覺悟,能把這個毛病改過來,那叫修行。你是在真修行,真用功夫。

  所以,為什麼?古德,寒山、拾得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寒山、拾得在國清寺,看到寺院裡面法師在誦經、在誦戒、在布薩,他們就在門外笑,說一些風涼話,說得都很難聽。為什麼?裝模作樣,與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沒有,沒有修行,假的。天天念經白念了,天天誦戒白誦了,沒有做到。經典裡面的教訓,哪一句做到?念《金剛經》的人很多很多,哪一個人能夠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境界相?誰?你到哪裡看到有離相的?離相是受持《金剛經》。《金剛經》一再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金剛經》怎麼受持?前頭三段經文,我們剛剛念過去沒多久,應該記得很清楚,離名字相、離言說相。境界相裡面說了三個:小,微塵,大,世界,第三個,三十二相,身相;這三段經文合起來講,它的意思就是叫我們不可以執著身心世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再不掛在心上,這個人才叫受持《金剛經》。可見得受持《金剛經》不是天天讀誦,多少人誤以為每天讀誦叫做受持《金剛經》,這個大錯特錯!受持是要把它做到,那才叫受持。

  所以這個見沒有透徹,理沒有透徹,事實真相沒有透徹,他才有守,才有執著。如果真的透徹了,當然放下。我跟你們講過了,立刻放下,絕對沒有憂慮了。為什麼?知道統統是假的。你有財產,你有房子,想想哪個兒子對我不錯,要怎麼樣交給他?這都是放不下。交給人家還沒有放下,真放下了,一切隨他去了,根本不相干,那叫放下。還要這個交給這個,那個交給那個,沒放下。麻煩!交給他之後,來生還要向他討債,前生我交給你這麼多,你還得還給我。這一切眾生、家親眷屬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是這樣的,就是這麼個關係。真正覺悟了,給哪個、給哪個念頭都沒有了,乾乾淨淨,再不去想這些,那才叫放下;那個人就是真正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他真的受持了。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46集1995/5

⭕️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www.amtb.tw
⭕️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rsd.amtb.tw
⭕️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