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鳥窠和尚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話現在已經變成佛家的口頭禪,誰都會說。不但現在人會說,古人也會講。在唐朝時代,白居易遇見鳥窠和尚。這位法師何以叫做「鳥窠」?他是個老修行人,萬緣放下。他在樹上搭個小篷,像鳥窩一樣,住在樹上,生活多簡單!那時白居易是杭州太守(如同現在的市長),遇到鳥窠和尚,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教?鳥窠和尚就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哈哈大笑,這些話三歲小孩都會說。鳥窠和尚回答,「三歲小孩雖能說,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聽了之後,想想很有道理。做到非常重要,關係我們的前途,我們的來生是果報,今生是花報。換言之,不但關係來生,也關係現前,現前可以趨吉避凶。
二、四百天沒有睡覺
中國長春有一位常慧法師,她念佛已經四百多天沒有睡覺,完全依照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會集本修學,我邀請她來新加坡念佛堂為大家做個榜樣。我們看她的行持,最低限度得「念佛三昧」。她今年六十五歲,聲音像三、四十歲的人,身體輕飄飄的。她所修的念佛法門,就是《華嚴經》吉祥雲比丘所傳的「佛立三昧」,她是繞佛經行,不坐不躺,四百多天,一天吃一餐,身心清淨,一個妄想都沒有。她能做得到,任何人也都能做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妄念太多,有妄念,身體是沈重的;沒有妄念,身體是輕的。所以,一定要真幹,不要自欺欺人,這個最重要。
三、拜佛消業障
誰是真正有福之人?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人有福報。對自己要嚴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煩惱習氣深重,古德教我們用拜佛懺悔的方法消除業障,萬緣放下,每天禮佛三千拜,這個方法有效。古人用這種方法,三年業障消除,智慧現前,比比皆是。我在初學佛時,懺雲法師也教我這個方法。那時我跟他一起住茅篷,我在茅篷住了五個半月,他老人家拜的速度很慢,每天拜佛三百拜。我每天八百拜。有一位達宗法師,每天一千二百拜。我們拜佛的時間分三次,凌晨三點起來,拜到五點;中午吃過午飯,經行回來之後,拜佛一個小時;晚上吃完晚飯,六點拜到八點。九點休息,凌晨兩點起床,生活非常有規律。拜佛確實能夠懺除業障。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209)
四、虛雲老和尚入定
虛雲老和尚是禪宗的祖師,有相當的禪定功夫。他常常打坐,一坐就是十天半個月,出定後覺得才幾分鐘。我們知道虛雲老和尚生活很清苦,有一年過年時,他在自己的小茅篷裡煮芋頭,一邊煮,一邊打坐。有人到茅篷來看老和尚,向他拜年,看到他入定,就拿引磬在他耳朵邊輕敲一下,請老和尚出定。出定後看到有人來,老和尚就說:「你們來得正好,我剛剛煮芋頭,大家一起吃。」結果一看,芋頭都長毛了。他們說:「年早就過了。」老和尚說:「不會吧!我覺得才十幾分鐘。」他在定中感覺十幾分鐘,實際上過了二十多天。虛雲老和尚常常一入定就是很多天,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
有一次在黃昏時,老和尚走路回自己的茅篷,因為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老人家年歲大了,就一個人慢慢走,走到半路遇到兩位出家人,彼此都認識。這兩位出家人手上拿著燈籠,看到老和尚就問:「老法師,天這麼黑,你還一個人走路!」老和尚一直走,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所以永遠保持光明,他沒有感覺到天暗了。經他們一提,他愣了一下,一剎那天立刻就黑了。所以,天空的黑暗不是真的,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老和尚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的天空永遠是明亮的。
佛經上說,佛菩薩住的是大光明藏,佛菩薩的虛空是一片光明,我們相信。我們今天的光明,得自太陽、月亮、燈光來顯露太虛空的真面目。黑暗是無明,無明斷了,晚上與白天一樣明亮,不需要日月燈光。這是普通菩薩、阿羅漢、辟支佛,即使權教菩薩也做不到的。唯有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大菩薩,自性的光明完全透露,才不需要日月燈光。所以光明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我們自性本有的光明被煩惱障礙透不出來,這才看到一片黑暗的現象。所以妄心是無明,真心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正而不邪就是正知正見,對宇宙人生的觀察真實正確,沒有偏差。經論中稱為「佛知佛見」,與佛菩薩的知見完全相同。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9-23-017)
五、曬蠟燭
《影塵回憶錄》是倓虛法師的自傳,講他一生修學的經過,由他的學生大光法師記錄。其中有一篇記載,當年在浙江,道場裡有一位專門管大殿燒香、點蠟燭、添油燈那位香燈師的故事。香燈師父忠厚老實,有些人就捉弄他,跟他講:「香燈師,那些蠟燭放在那裡太久,都長霉了。」他說:「那怎麼辦?」他們說:「拿出去曬!」他就把蠟燭搬到外面去曬,一曬都融化了。晚上上殿時,沒有蠟燭點燈,只有把曬過的蠟燭芯點上。住持老和尚一看這種情形,就搖頭:「香燈師,明天你不要做香燈了。」老和尚很了不起,有眼光,知道老實人能成功。看到他這麼老實,就叫他到阿育王寺,寺裡供養著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就教他去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就是老實,師父教他一天拜三千拜,他就規規矩矩每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他開悟了。他本來不認識字,經也看不懂;悟了以後,能作詩、作偈,以後能講經。這就證明一樁事情,真誠到極處,就得定,就開智慧,必定得三寶加持。可見得佛法的修學與世法確實不一樣,真誠能夠感應通達。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9-23-021)
六、與鬼往來
我有一位同參道友明演法師,跟我一同出家、一同受戒,他喜歡神通、感應,跟屈上師學密,修學非常認真。不到一年,他告訴我,他每天跟鬼往來。這是真的,他是一位非常誠實的人,決定沒有妄語。他說每天黃昏的時候,鬼就在街頭出現,因為黃昏是鬼的早晨,所以出來的不多。何時最多?晚上十點以後到凌晨兩點之間,非常熱鬧,都出來了;到天快亮的時候,逐漸就沒有了。他常常跟他們往來,並做了朋友。
以後我將這件事情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報告,李老師搖頭說:「這不是好事情。」因為他的氣色很不好,臉是灰黑色的,常常跟鬼往來都帶有陰氣。身體胖胖的,那是虛胖。他還找到在鬼道裡前世的朋友及家親眷屬,所以六道不是胡思亂想想出來的,這是事實真相。如果我們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死了以後去作鬼是非常有可能的。
六道輪迴中,為何大家都說人死了變鬼,這也不無道理。佛跟我們說,貪心變餓鬼。試問你有沒有貪心?貪心斷了,鬼道就斷了,你決定不會墮餓鬼道。佛講貪瞋痴是三毒煩惱,隨順三毒煩惱,將來的果報在餓鬼、地獄、畜生。在經教裡,佛把這些事情說得特別多、特別詳細,目的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斷貪瞋痴,這樣就不會墮三惡道。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099)
七、元曉法師喝死屍水
韓國元曉法師是一位高僧,也是淨土宗的大德。唐朝時候到中國來尋師訪友,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夜晚睡在郊外墳地,半夜很渴沒有水喝,看到旁邊廢墟亂瓦中有一些水,就把水捧起來喝。第二天天亮的時候,一看這是從死屍流下來的水,他當時心裡覺得很噁心,然後豁然大悟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美惡自我,何關水乎?」他喝的時候以為是泉水,喝得非常舒服,到第二天才知道是死屍流出來的水,他從這個地方覺悟了。「一切唯心造」,心清淨平等,死屍的水也與泉水一樣好喝。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47)
八、六道輪迴是真
高級的宗教,都修禪定。定中有境界,正如同一般人作夢,夢中有境界一樣。但是夢中的境界是阿賴耶識的習氣種子起現行,虛幻不實。定中境界與夢境完全不同,定中能看到過去、未來,看到我們這個世界,也能看到他方世界。佛家講六道輪迴,其實最初是印度教講的,這個幾乎是所有宗教共同的見解。他們怎麼發現的?在禪定中見到,而且許多人都見到了。我們能否見到?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修定,修清淨心,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能見到。
我的同學明演法師,他跟一位老居士學密,大概一年的時間,他在打坐用功的時候,就能見到鬼道。他說鬼道的生活狀況與人道相彷彿,在下午五、六點時,街上就有鬼走路了,那是鬼道的清晨,所以數量不多;到夜晚十點鐘之後就很多,很熱鬧。人鬼雜居,人看不到鬼,鬼看不到人,明演法師藉著這種修持功夫能見到。他說初見時也很害怕,以後就習以為常,彼此居住在一起,互不干擾,相安無事。因此,只要有小小定功,這個境界就能突破,那不是作夢。所以,六道輪迴是真的,不是假的。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45)
九、談禪法師修布施
財富是財布施的果報,你不肯修財布施,哪來的果報?有人會說:「我修財布施,也許我布施的那個對象並不是好人,我這個財被他騙去做壞事,怎麼辦?」那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是以清淨平等心來布施,得的是清淨平等的福報。我種這個因,他造業是他的果報。
這個道理,新加坡的談禪法師懂得,他修財布施毫不吝嗇,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他在城隍廟前擺了一個小攤,賣香、紙錢、蠟燭,他把賣得的錢布施給別人。我聽說,舊金山有個大覺寺,那時買下這個道場是美金七十萬,談禪法師就布施了四十萬。福州西禪寺是他的祖庭,他在那裡出家,為了報恩,就把這個寺廟興建起來,大概花了美金好幾百萬。他自己平常生活連水都捨不得喝,他喝自來水,招待客人才去買一瓶礦泉水。他過那樣清苦的生活,修真實的福報。
錢送出去之後,他只跟對方說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以後就不再管了。你看他的心多清淨、多自在,絲毫罣礙都沒有。他修的是真實的福報,來生要是沒有往生淨土,福報不得了。假如他來生是個生意人,將是世界上第一有錢人,因為他修的這個福是清淨福。修清淨福有什麼好處?來生賺錢一點不費力,錢財滾滾而來。哪像我們布施,又怕這樣又怕那樣,還要干涉,總是提心吊膽。這樣布施還是有福報,但是將來賺錢好辛苦,都是因為心不清淨。這一點我們就比不上談禪法師。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18)
十、開緣
一切眾生第一念就是保護自己,如果說這句話可能會對自己不利,就不敢說真話。但是一定要想到對我不利、於我有害,這個傷害到何種程度,當中有善巧方便。如果傷害的幅度不大,還是要說實話;重大的傷害,從自己牽涉到社會、群眾,就可以不說實話。這是「開緣」,不是破戒,不但沒有罪過,還有功德。
世尊舉例說,一個受持五戒十善的人,在三岔路口遇到一個獵人正在追殺一隻兔子。這個持戒的人看見兔子往左邊跑了,獵人問他:「你看到兔子嗎?」他說:「我看到了。」獵人問:「往哪裡去了?」他說:「從右邊去了。」他指相反方向,雖然這是妄語,但是這個妄語救了兔子的命,這是善心;也救了獵人,獵人如果殺生將來要受果報。兩邊都救了,這是「開緣」。修學五戒十善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什麼狀況下要用什麼方法,它是活活潑潑的。
講到偷盜戒。永明延壽禪師是淨土宗第六代祖師,他在沒有出家之前在稅務司管出納,他常常把國家稅收的錢偷偷拿去放生。以後被人發現,他老實回答,沒有一句妄語。這是要殺頭的,他也不逃避,願意接受刑罰。綁到法場去執行死刑時,皇帝吩咐監斬官,「如果他的態度很從容,不驚慌,就把他帶回來見我。如果他很恐懼,殺掉算了。」結果永明延壽大師到法場,態度從容,很歡喜。監斬官就問他:「你為什麼會這樣?」他說:「我一條命救活了千千萬萬的生命,值得!」監斬官就報告皇帝,皇帝召見他。後來皇帝問他的志願,他願意出家。皇帝成就他出家,並做他的護法。因此,偷盜不是為自己,是為救護一切眾生,準備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眾生的生命,發的是菩薩心,這屬於開緣。如果偷盜是為了利益自己,這是大罪。所以,仔細觀察佛家的戒條,確實是合情合理合法,非常完善。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142)
十一、天人送供養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此句唐朝道宣律師的故事可以作證,這是真的,史傳上有詳細記載。道宣律師是律宗始祖,當年在終南山修行,戒律精嚴,感動天人供養。他日中一食,毗沙門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缽飯供養,這真正是「感動諸天,天龍鬼神。」
當時法相宗祖師窺基大師,他是玄奘大師的學生,也是位了不起人物。有一天窺基大師經過終南山,順道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聽到這個消息很歡喜。窺基大師學問好,講經說法一流,但是戒律不嚴,他以為窺基大師對於戒律疏忽,不太重視,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養來感化窺基大師。哪裡知道談話過了中午,也沒有人送飯給他們吃。到第二天中午天人又按時送供養來了,道宣律師就問:「昨天中午你為什麼沒有送供養來?」天神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山上,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冒一身冷汗,生慚愧心,知道自己錯了,小看了別人,高抬了自己。
我們讀《華嚴經》,知道真的入華嚴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窺基大師持戒比道宣律師清淨,道宣律師持的是律儀戒,窺基大師持的是定共戒、道共戒,這兩者不一樣!窺基大師可以和光同塵,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戒行圓滿了。道宣律師雖然持戒精嚴,還小看別人,還要做出樣子來感動人,還有這個念頭就錯了,心不清淨。所以,不是道宣律師感化窺基大師,而是窺基大師感化了道宣律師。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50)
十二、公雞往生
諦閑法師在溫州頭陀寺的時候,有一隻大公雞每天跟著大眾一起念佛。有一天佛念完了,這隻公雞還在佛堂不走,香燈師要關門了,就趕牠走。牠跑到大殿當中,面對著佛像,叫了三聲,站著死了。老和尚把牠當作出家人一樣,荼毗安葬在山後。這隻公雞前世一定是出家人,修行功夫也不錯,臨終一念之差變成畜生身,但是仍有靈性,還知道念佛。
記得在台灣高雄小港地區,有一隻狗也是每天跟著出家人上早晚殿。每次上早晚殿時,牠到打三皈就走了,大概從前是這個廟裡的住持和尚。以後被一個出家人發現,有一天把這隻狗叫來訓了一頓,「你現在是畜生,不是方丈,課誦沒有做完,不可以離開。」訓了一頓之後,果然就乖乖的等到課誦完了再跟大眾一起離開。過了幾個月之後就往生了,所以有人說牠的前生是這個廟裡的老和尚。牠有靈性,修得還不錯,為什麼會墮畜生身?執著這個寺廟是他的,捨不得離開,所以只有投畜生道再待在這個寺廟裡。這些故事我們聽得很多,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32)
十三、道場要有道
我出家沒多久,有一年在高雄左營興隆寺(比丘尼道場)過年,住持是天乙法師。天乙法師曾經問我:「古書上常常看到,從前道場的住眾趕都趕不走,打也打不走。我現在有好幾個道場,住眾的一切生活都照顧得很周到,為什麼留不住人,他們常常都想離開?」我說「古時候,在家人到寺廟庵堂來是求道,此地有道,所以打都打不走;現在這些出家眾來到這裡,如果沒有道就會胡思亂想。所以,哪有不走的道理!你要想讓人不願離開,一定要講經說法,提倡修行,自己更要以身作則。大眾到你這裡來,他真想學些東西,他沒有學成,我相信他不會走。」我過去在台中慈光圖書館親近李炳南老居士,一心學教,那時有很多人想趕我,我不走。為什麼?我沒學成,我到這個道場來是有目的,我學成之後,我自然就走了。我沒有學會,我不會走的。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40)
十四、佛法因緣生
早年,台灣嘉義梅山禪林寺有幾位同學邀請我講經,每個月講一個星期。我在禪林寺講《禪林寶訓》,大概上了三十多堂課,有三、四個月。以後這個寺廟住眾天天吵架,鬧得大家不安。為什麼吵架?為了爭奪職位。為什麼要爭?因為這個寺廟興建不久,徒弟們到外面化緣,這個徒弟說:「我化的錢最多,我要做當家」;那個說:「我化的也不少,我要做知客」,鬧得不亦樂乎!
我到台中將此事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跟我講:「不要再去了!」我說:「我的課還沒上完。」李老師說:「沒有上完不要緊,不要再去了。」凡是有諍論的地方,我們要迴避,讓他們自己反省懺悔。我經歷好幾次這種事情,所以經是否講圓滿,完全看因緣。佛法因緣生,弘法也是因緣生。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30)
十五、開悟
社會上,騙人的事情很多。十幾年前,我在洛杉磯講經。聽說洛杉磯有五位年輕人開悟了,還是藏傳的仁波切喇嘛為他們授記的。我到那邊講經時,他們也來聽經。聽完之後,也要我給他們授記,說他們開悟了。我說:「我跟你們講老實話,我不騙你們,你們沒有開悟。」他們非常生氣:「活佛都給我們證明了,為我們授記,說我們開悟了。法師,你怎麼說我們沒有開悟?」我就說:「就憑你們這種態度,你們就沒有開悟。開悟的人是這種態度嗎?我再告訴你們,我沒有開悟,你們來問我,要我給你們授記,可見得你們也沒有開悟。你們開悟還會來找我嗎?」有很多年輕人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依舊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
開悟是佛菩薩,不是凡夫,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都透出來。縱然還不圓滿,也透出少分,這個世間沒有人能與之相比。
若是讚歎他就高興,說不好聽的話就生氣,這是十足的凡夫,哪裡是開悟的人?開悟的人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還把虛妄當作真實,哪裡開悟?所以,千萬不要聽「這個人開悟了」、「那個人開悟了」,全是騙人的。他要是開悟,你可以試驗看看,你狠狠的罵他一頓,看他生不生氣;他要是還會生氣,就沒有開悟。你讚歎他,他很開心歡喜,也是沒有開悟。八風一吹就動,這是沒有功夫。小定都沒有,何況開悟?真有定功的人,「八風吹不動」!那還不是開悟,而是有定,得定之後才能開悟。他連定都沒有,哪裡能談得上開悟?這個世間,正如《楞嚴經》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節錄自「善財童子參學報告」12-34-02)
十六、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到底有沒有鬼?一般人大多是半信半疑,不能肯定。我有幾個同學肯定,因為他們常常見到。我的同參明演法師認為講經太辛苦,他不學,他要學神通,用神通來教化眾生。所以,我們走的是兩條路,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他跟屈映光上師學密。大概學了三年,他告訴我,他能見到鬼。他說每天下午大概五點,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街上就有鬼走路了,這是鬼的早晨。到了九點、十點,滿街都是,好熱鬧。人鬼雜居!明演法師是我的好朋友,人很誠實,持戒精嚴,決定不妄語。他最初看到的時候很害怕,以後看久了就不怕了,還能與鬼交往、談話。他告訴我這些事情,我說:「你神通沒有學成,鬼通學成了。」
佛經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的目標不是在修戒定慧,而是求神通,這個念頭錯了,因地錯了。雖然修持得不錯,但是他的身體虛胖,不結實,而且臉色灰暗,大概是跟鬼接觸多了。我到台中把他的情況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搖搖頭,告訴我:「各有因緣!」我勸他到台中學教,他不肯聽。他跟我同年,命運也相同。那時很多算命的說,我們同受戒的三個人都過不了四十五歲。有一位法融法師,四十五歲那一年二月走了,明演法師大概是四月走的。同一年,我在基隆大覺寺結夏安居講《楞嚴經》,只講了三卷,就得了病;到七月,我也病倒了,想想大概輪到我了。我不找醫生也不吃藥,我想得很通,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還有什麼話講?所以,關起門來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也沒死。我沒有求長壽,沒有想長壽,念佛病就好了。
所以,見鬼不難,你們要想見鬼很容易,我教你們一個方法,你好好學三年,保險你天天見鬼。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前任的總幹事簡豐文居士,他在沒有遇到我之前,也是學密學禪,每天打坐一入定就見到鬼,十殿閻王他都見過。他說閻羅王個子不高,大概只有三尺,他也常常跟他們交往。以後跟我學佛,我跟他說這個境界不好,如果長期下去,恐怕要走明演法師的路。他問我怎麼辦?我教他在打坐的時候,如果這種境界現前,就出定,不要坐了,可以繞佛或者拜佛。大概半年之後,這個境界就沒有了,沒有是好境界。定中常常見神見鬼,不是好事情,連常常夢到過去的亡人也都不是好事情。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30)
十七、斷臂求法
佛在過去生中學菩薩道,為求半偈而捨身,重法輕生,我們能做到嗎?在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求法於達摩祖師,在雪地裡恭恭敬敬站了很長的時間,達摩祖師如如不動。後來慧可大師斷臂求法,拿手臂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祖師才開口說話。慧可大師如此真誠,就是印祖講的「一分真誠得一分利益,十分真誠得十分利益」。果然達摩祖師幾句話一開導,他就言下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他這隻手臂斷得很值得。這些事情也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為什麼?平常人沒有慧眼。真正有慧眼的人,具足正知正見,他作佛了;如果是邪知邪見,他就成魔了。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56)
十八、避風寒的方法
我的生活非常簡單,早晨喝一點稀的果菜汁,中午吃飯,晚上一個蘋果或一根香蕉。我的身體很健康,七十五歲沒有生過病,所以心地清淨自然就百病不生,這是表演。北京有一位劉大夫為我把脈,說我一點毛病都沒有,只是有一點風寒。風寒是怎麼得的?冷氣吹得太多,他要我留心這一點。我本來就知道這個常識,所以我晚上睡覺決定不開冷氣。新加坡很熱,因此在睡覺之前開一個小時的冷氣,房間涼了,睡時就很舒服。等睡醒之後,房間熱了,也出一點點汗,這個很好。如果晚上睡覺要吹冷氣,那是死路一條。這個常識是小時候老人教給我們的,睡覺的時候,連風扇都不可以用,因為睡覺時毛細孔完全張開,很容易受涼。所以,劉大夫告訴我,每天喝一點薑湯,把薑湯當茶喝,可以去寒氣。這個方法很好,無需要用藥。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09)
十九、機緣
當年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機緣不成熟,於是到少林寺面壁。面壁九年,等到一個慧可,真正發心向他求道,他就把法傳給了慧可。從達摩祖師到五祖忍和尚,五代單傳;單傳就是沒有傳法的機會,所以獨善其身。到第六代惠能大師,他的機緣成熟才廣度眾生。禪宗在中國佛法造成決定性的影響,這個影響一千多年,都是在機緣。所以,有弘法利生的緣分,我們不能懈怠,不能貪圖安逸,再辛勞都要去做;沒有機緣,千萬不要惹麻煩,獨善其身使自己的道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好了。由此可知,無論是進是退,都是為眾生、為佛法,絕對不是為自己。若有一念為自己,就不能解脫,因為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還存在。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是六道眾生,不能超越六道。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24)
二十、七歲舉鐘
鳩摩羅什大師七歲的時候,到寺廟裡玩耍,有一口很大的鐘,他一下子就舉起來了。放下之後想:「我才七歲,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力氣?」再舉的時候,就舉不動了。這就證明人在沒有妄念時有本能,那種能力是無可限量的。
中國古書記載,漢朝李廣(飛將軍)行軍的時候,看到草叢裡有一隻老虎,拿起弓箭猛射過去,幾乎整枝箭射穿了老虎。他下來一看,原來是塊大石頭,「我有這麼大的力氣嗎?」再射一枝,就射不進去了。從這個地方也可以證明,把石頭當作老虎時,能夠一箭射穿;當他起了第二念,「它是一塊石頭」,就射不進去了。佛講「一切唯心造」、「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這個道理。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68)
二一、見性無不通達
在中國,眾所周知的禪宗惠能大師,他不認識字,一生也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人講過經。可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很內行,佛門相宗、性宗也都通達。譬如,他沒有聽過《法華經》,法達禪師在他面前念《法華經》給他聽,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告訴法達禪師:「不要再念了,《法華經》我明白了。」然後為法達禪師講《法華經》,法達禪師因此開悟。這就證明,你要是見性,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不通達。佛法可貴之處,佛法真實之處,就在此地。佛並不是要傳授我們知識,佛傳給我們的是真實智慧,就是教導我們如何明心見性,這才可貴!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2)
二二、認識機會
我常常勸勉同修們,心量要大,因為「量大福大」。還要懂得培養自己純善之心,把所有的不善洗滌乾淨,正如《無量壽經》云:「洒心易行」,決定不要把外面一切不善放在自己心裡。念念為眾生,不為自己,這是大福,無量無邊的福報。斷惡修善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機會,佛法講緣分。機會稍縱即逝,掌握不住,再遇到不容易。我想幫助年輕人弘法利生,不論在家、出家,這個念頭念念不忘,但是沒有機會。曾經有一年,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有幾位年輕法師,跟我學了幾個月。我看到這三個年輕人不錯,館長也非常歡喜,於是我們想辦一個小型佛學院,至少把這三個人帶起來。我們正在籌備辦佛學院時,這三個人突然向館長告假,他們要離開台灣去香港。聽說香港顯明法師在那裡辦佛學院,他們要去求學。館長聽了非常難過,認為這些年輕人不知好歹,忘恩負義。結果去了之後,過了一、兩個月,寫信回來勸勉圖書館的同學,要好好的在圖書館學習。他們到那邊以後都去趕經懺,自己把前程毀了,這就是沒有抓住機會。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08)
二三、寶香禪師
中國佛教史上,寶誌公是觀世音菩薩再來,非常慈悲,以神通感化了梁武帝。傳記裡面記載,有一位四川的居士(他的師父是寶香禪師)來看寶誌公,寶誌公問他:「你們四川的香貴不貴?」他說:「我們四川的香不貴,很賤。」寶誌公點點頭:「很賤,那就應該去了。」他聽不懂這句話。回到四川,見到師父,師父問他:「寶誌公跟你說些什麼?」他就把原話說了一遍,他的師父點點頭:「知道了!」
寶誌公那句話的是什麼意思?四川的香貴不貴,就是在四川大家對寶香禪師尊不尊重。他以為是燒的香,所以說香很賤,很便宜。「很賤」的意思,就是指大眾不歡迎你,你應該走,不必住世了。寶香禪師懂得寶誌公說話的意思,過了兩天就召集信徒一起吃飯。因為這些信徒都不吃素,寶香禪師這一天開戒,雞鴨魚肉統統都吃。他預先在寺廟門口挖了一個放生池,吃完之後,他帶著所有信徒到放生池,做了一個表演,把他吃的這些雞鴨魚肉統統吐出來,吐出來全是活的。這些信徒們看到之後,才曉得法師不是普通人。表演完了之後,他站在那裡往生了。信眾才後悔沒有接受法師的教誨,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由此可知,這個世間愈是苦難,各個行業愈有許多佛菩薩化身在其中,幫助眾生,真正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但是我們不認識。真正學佛的人要常生尊重心,對待一切人沒有分別,一律恭敬,就是普賢菩薩教導的「禮敬諸佛」。如果他是佛菩薩化身來的,他是現在佛;不是佛菩薩化現的,真的是凡夫,也是未來佛,都應當尊敬,不應當分別、執著。甚至於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曉得那可能是佛菩薩化身來考驗我,試驗我的功夫是否到家。他罵我,看看我生不生氣?他打我,看看我心能不能平靜?你能有這樣的心與行持,無論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能增長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哪有不成就的!不能成就的人,順境時隨順貪愛,逆境時隨順瞋恚,起心動念全是煩惱習氣。這樣的人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這一生不會有結果,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二四、見賢勿慢
唐朝時候,印宗法師在嶺南一帶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當他遇到六祖惠能大師之後,覺得能大師的見解、德學確實比自己高,不但沒有嫉妒,還禮敬拜師。當時惠能大師請求出家,印宗法師很歡喜為他剃度。佛教是以法為最尊,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師,可是剃度之後,印宗反過來拜惠能為師父。這是做出榜樣給我們看。
佛門中,法子是最尊貴的,剃度師、戒和尚都是接引進門的人,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能否成就,關鍵在傳法的老師。傳法、得法,這是真實的成就。惠能傳法給印宗,印宗在惠能會下得法,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榜樣,不是真智慧、真德行做不到。
在世法裡,有管仲與鮑叔牙的例子。鮑叔牙官做得很大,地位很高,管仲是平民百姓。鮑叔牙知道管仲的才幹,就推薦給齊桓公,任命他作宰相,自己做他的部下,這都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一般業障深重的人,輕賢辱聖。《無量壽經》上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看了不足為怪,因為這是正常現象。所以,「見賢不輕慢」,這個人就是賢人。唯有英雄才愛惜英雄,賢人才懂得尊敬賢人。換言之,佛在此地教導我們,時時學習,把自己從博地凡夫提升到聖賢的地位。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55)
二五、慎選道場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遇到聖一法師,他在改革開放前兩年,在中國大陸到處布施,幫助內地建道場,聽說內地的四眾弟子稱他為「財神菩薩」。他的生活非常清苦,過去親近虛雲老和尚,有老和尚的遺風。他是參禪的法師,大嶼山有一個大道場「寶蓮寺」,這是觀光遊覽的勝地,很熱鬧,香火鼎盛。「寶林禪寺」建在寶蓮寺後面,沒有開路,車子無法上去,走路大概要四十分鐘,不開馬路,我贊成,做得正確!
那時有四十多位參禪的學人,每天按時在禪堂坐香,我看了很感動。我學佛這麼多年,走過許多地方,看過許多道場都是搞熱鬧的,沒有看過一個真正修行的道場,而寶林禪寺是一個真正修行的道場。住在山上的人很多,都是住小茅蓬,因為寺廟不大,人多了就在附近搭個小茅蓬,一個茅蓬住三、四個人,大家在禪堂一起共修。
這使我想到六十多年前,我的家鄉住的就是茅草屋,草屋土牆,冬暖夏涼,住起來真舒服。出家人最好還是住茅蓬,那是人生很高的享受,這是道場的選擇。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2)
二六、真人不露相
在國外,尤其在美國,常常聽到某一個法師、大德或仁波切,說自己是菩薩再來的、佛再來的。同修們來問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他們問錯了人,我怎麼會知道?我要是知道,那我不就成佛了!我要是沒有成佛,如何知道他成佛?我不是大菩薩再來的,如何曉得他是大菩薩再來的?
因此,這些傳說迷惑了廣大學佛的同修,特別是初學,實在講不但是初學,老修都被迷惑了。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是真、是假,但佛在經上有說明,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確實很多,尤其是眾生有極大苦難的時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與一切大眾和光同塵,不一定以什麼身分示現。如《普門品》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不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佛菩薩現身。
可是有一個原則,就是他決定不會暴露身分;如果身分暴露他立刻就走,不會住在這個世間。我們在歷史上看到,身分一暴露就走了,那是真的。如果身分暴露了,他還不走,這與經教講的不相應,大概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冒充佛菩薩,他為何要冒充?無非要欺騙眾生,獲得名聞利養,我們懂得這些常識,就不致於受騙。
我們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與一般人相同。但是看他的修行與教化眾生,確實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原理、原則相應。
在《印光大師永思集》中,有一個故事,是大師往生前四年的事情,是有一位居士說出來的。這個人當時是初中學生,曾經作了一個夢,夢到觀世音菩薩(她沒有接觸過佛教,不相信佛法),但是,即使沒有學佛,一般人都很熟悉白衣觀音。觀音菩薩跟他講:「大勢至菩薩在上海講經說法,你快去聽。」她問:「哪一位是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告訴他:「印光法師!」她們一家人去見印光法師,把夢中的事情說出來,被印光法師大罵一頓,說她妖言惑眾,以後決定不准再說,再說就不要到他這裡來,嚇得她不敢講。四年之後,印光大師往生了,她才把這件事情公布出來。所以,真正再來人,決定不會暴露身分,暴露身分又不走的,決定有問題,我們要小心謹慎。
(節錄自「佛教是什麼(續篇)」24-02-02)
二七、法鼓震三千
《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虛雲老和尚常常打坐,不知不覺就入定,一出定都是一個星期,或十幾天以上。他曾經說過,他在定中到兜率天,聽彌勒菩薩講經說法,參與彌勒菩薩的法會,他坐在前面的座位,還看到幾位已經往生的老法師,也在座。這就說明,他雖然坐在此地如如不動,但是,他能接收到三千大千世界之內的影像及音聲,確實「法鼓震三千」。
所以,十方諸佛菩薩無時無刻不說法,色相、音聲周遍法界,何止三千?虛雲老和尚有能力接收,但是,他的能力並不是很大,只能接受三千大千世界之內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的,就沒聽他講過了,這就是靠清淨心,而禪定就是清淨心。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2)
二八、世濁多惡人
我們要想改善環境的污染,從何處做起?從人心改起。現在眾生的心被污染的程度,絕不亞於地球環境的污染,我這個年齡在一甲子之前生長在鄉下,自然環境是山青水秀,距離村莊大概一里路,前面就是白湖,白湖出產銀魚。小朋友在外面玩,採野菜,採樹上野生的果實,非常好吃!現在的小朋友生活得很可憐,像養在鴿子籠一樣,隨著環境污染,這種天真爛漫的生活消失了。
一些從中國來的同修,每天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吃三餐,吃的蔬菜口味與家鄉不一樣。我們家鄉雖有污染,但很輕微,青菜還有蔬菜香。而都市的青菜很好看,但是味道不對,這才知道污染之嚴重。
九0年代,我曾經到廣州兩次,本煥老和尚請我在光孝寺講經,他招待我吃飯,素席很豐盛。我跟老和尚說這些素菜要浪費很多錢財,實際上並不好吃。他問我:「法師,你喜歡吃什麼?」我說:「我喜歡吃青菜。」第二天,人工的料理沒有了,桌上十個菜全是綠的,像菜園一樣,那個味道真的不一樣,我幾十年在外國,沒有吃到那麼鮮美的青菜。
外國的蔬菜用的農藥很重,所以蟲不吃,蟲都不吃,人吃了不是要命嗎?蔬菜有毒,米也有毒,稻米在製作過程裡摻有化學藥劑,所以米很漂亮,那個米也是蟲都不吃的。所以,愈是文明先進的國家,染污愈嚴重。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3)
二九、不昧因果與不落因果
「不昧因果」與「不落因果」,其意思不同。不落因果是沒有因果,過去造的惡不受惡報;不昧就是明瞭我受的果報,清楚知道這個果報,是過去什麼業因感得的。《高僧傳》說到安世高大師,曾經兩次來到中國,在廣州還命債,這就是不昧因果。因為他前世誤殺了眾生,這一世故意找到前世被他殺的人,跟他在一起,也被他誤殺,這個因果就結了。他為我們示現,他有這樣的神通道力,他可以避免,但是他不避免。因為這一生免了,來生也避不了,生生世世欠著,總得要還清,所謂「欠命的還命,欠錢的還錢」。
從祖師大德種種示現,我們要覺悟,人與人之間,你想佔別人的便宜,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你這一生佔便宜,來生要還人家,真正看清楚了,沒有佔便宜,也沒有吃虧的。今生你的錢財被人騙去,不要難過,你現在沒有神通、昧因果,不曉得這個前因後果。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我過去世騙他,他今生騙我,這個帳歡歡喜喜結了;一種是我過去生中沒有騙他,但是他今生來騙我,這也沒有關係,來生他會還我。這有什麼好憂愁的!你生活在這個世間,快快樂樂、歡歡喜喜,沒有吃虧,也沒有上當,也佔不到任何便宜。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因果通三世,要明白這個道理。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65)
三十、吃虧上當,絕不糊塗
修行從自己本身做起,首先要學「能吃虧,肯上當」,吃虧上當,絕不糊塗,那是真實智慧,那是德行。
往年,我在台灣「大專佛學講座」教學,這個講座的主持人是道安老法師,他對我很愛護,我對他老人家非常尊重。他教了我一招,非常希有難得,有一天我去看他,一走進客廳,他看到我說:「淨空法師,你有沒有看到剛才出去的蔣居士?」
我說:「看到了,還跟他打了招呼。」
他說:「他今天又來騙我了。」來騙錢的。
我說:「你給他了嗎?」
他說:「給了。」
蔣居士可能不知道老和尚曉得,實際上老和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被騙還是給他,這是德行。如果真的被騙那是糊塗、愚痴!到有一天蔣居士知道了,他會生慚愧心,會回頭,我在道安老法師那裡學了這一招。
這一生不能回頭,等來生;來生不能回頭,等後生。佛家常言:「佛不度無緣之人。」往往佛菩薩與眾生,結緣到多生多劫之後,緣成熟才能得度。這是教人了解修行人的智慧、慈悲,與接引眾生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到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們細讀《高僧傳》、《居士傳》、《善女人傳》,再看看歷代修行人,真正有成就的人,他們一生的生活方式,處事待人接物,都是我們學習的教材。李炳南老師常常介紹我,學近代的印光大師,而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也都是我們學習的模範。
(節錄自「吃虧是福」21-124)
三一、閉關住茅蓬
我在李炳南老師會下求學時,那時我出家三、四年了,有一個機緣,道場裡面有一位居士,供養我一個別墅,在山上。我把這件事情,向李炳南老師報告,我說:「現在有這個緣,我想去住山修行,像住茅蓬一樣,環境很清淨。」李老師也不回答,就在講經時向大眾宣布,實際上就是對我講的。他說在佛法裡,閉關與住山是有條件的,「趙州八十猶行腳」,趙州和尚八十歲了,何以不去閉關住茅蓬?不夠條件。什麼條件?參禪的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有資格閉關住茅蓬;研究經教的要大開圓解,修淨土宗的要念到理一心不亂,事一心還不夠資格。老師這麼一說,當然我們沒有資格,因為差太遠了。老師說自己成就之後要教化眾生,哪裡還有時間去閉關住茅蓬?否則就是違背了「眾生無邊誓願度」,你不度眾生,自己跑去享清福了。
如果徹悟之後,沒有法緣,就是沒有人請你講經說法,這時就能閉關住茅蓬。天下參學的學人會尋師訪道,尋找真善知識,就是去打聽何處有人住茅蓬,何人在閉關,那就是真善知識,就去親近他。如果你去親近他,他沒有能力教你,你可以把他的關門打開,「走!出來跟我一道去參學,你還沒有資格閉關!」因此,閉關住茅蓬是天人師,就是向社會大眾宣告:「我的道業已成,你們想要求法,可以到我這裡來。」所以,閉關住茅蓬是等待時節因緣成熟,要不然釋迦牟尼佛何以不閉關,不去住茅蓬?我們這才恍然大悟!
何時可以去參學?《華嚴經》的標準,「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圓教初住的地位。你有這種本事和定慧,就可以去參學,因為你決定不會受外面環境的干擾。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31)
三二、不洗澡也放香氣
我們從《虛雲老和尚年譜》中得知,曾經親近過虛雲老和尚的一些法師、居士們說,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所以,他的頭髮很長,衣服領子很髒,油垢很厚,可是聞起來有香氣,這是修行真正有功夫了。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是臭汗味。老和尚身上放香氣,香氣如何來的?心地清淨,這是五分法身香,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相應,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氣。
如果我們要考驗念佛堂大眾的功夫,念佛三個月或半年後,進入念佛堂,若氣味還很難聞,表示大眾念佛沒有功夫;如果進入念佛堂,有一股清香,不是世間所有的,你們就成功了。其實念佛堂也有佛菩薩在念佛,佛菩薩身上放寶香,可是你們身上臭氣太重,把佛菩薩的寶香蓋住了,所以我們聞不到。如果我們稍微清淨一些,再藉佛力加持,確實能感受到道場裡面有一股清香,縱然道場不燒香,也會有一股清香。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37)
三三、說法要觀機
說法是要讓聽法的人覺悟,目的就達到了。如果不善觀機,不了解聽眾的根性,講的法沒人聽得懂,這個法等於白說,這是法不契機。
我剛出家,聽一位老法師講經,他真的是德高望重。有幾位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的信徒,專門護持老法師,老法師對這些信徒也特別照顧。有一天,信徒跟老和尚一起在寺廟裡吃飯,我也在座。信徒們提出來:「師父,你的經講得太好了,我們聽不懂!」老和尚笑笑:「我的經講出來,你們要是聽懂了,那還值錢嗎?」這些人聽到老和尚的話,讚歎得五體投地。
以後我到台中,將這個情形向李炳南老師報告,李老師笑笑,指著我:「你們可不能這麼做!」講經讓聽眾聽不懂,你不就白講了,你沒有達到教學的目標。如果聽不懂,就要發問,師道就是為學生授業、解惑,並非賣弄玄虛,談玄說妙,這是錯誤的。這些道理,我們必須要懂得。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58)
三四、初學人不能閉關
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認識一位老法師,這個老法師修行很不錯,可是到晚年墮落了。什麼原因?年輕時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然後接受信徒們禮請,在都市建了一個道場,並做了住持,一下山,與五欲六塵接觸就退轉了。
蓮池大師提醒他,以善巧方便做比喻,他舉了一個例子,實際上就是說這個法師。他說,過去山居的時候養道,覺得很不錯,以後一接觸社會,沒多久就被污染了。這說明住山不是初學人住的,初學人沒有斷一品見思煩惱,就去住山、住茅蓬閉關,沒有經過考驗,好像修得不錯,一出來就變形了。因此,住山、住茅蓬閉關是什麼人?已經得定開慧之人。換言之,修行在何處修?在五欲六塵中修,是非人我、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關關都要通過,真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不受誘惑,才有資格閉關;如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沒有把握,還會動搖,還得好好去參學。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4)
三五、五品位往生
我們每天勇猛精進學習,為的是什麼?為眾生,不為自己;為自己,念佛就夠了,學修無師、學鍋漏匠就行了。為眾生,要像智者大師所說的,為了教化眾生、幫助別人,要處理一些繁雜的事務,但這對於自己修行當然有障礙,所以智者大師往生只是五品位。五品位是什麼位次?「凡聖同居土」上中輩往生,品位不高。
這是說菩薩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正如地藏菩薩所說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可是菩薩為我們做的示範,這個犧牲奉獻是有底限的、有標準的。什麼標準?自己決定得生淨土,品位低一點沒有關係,但肯定往生。他還說,如果不為眾生,自己依教修行,可以取得西方極樂世界,更高的品位。
這種示現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善巧方便,是來勉勵我們的,不是真的。說老實話,智者大師怎麼可能生凡聖同居土?他一生講經說法,我們看到他註解的經論,那是大菩薩的境界。在佛門,傳說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應化再來的。
所以,他的示現是權巧方便,旨在勸勉我們不應當自私自利,應當有犧牲奉獻的精神,用意在此地。我們依照他的方法去學習,絕對正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決定超過自己的意料之外。就像《法華經》的比喻,原來自己心目當中,只希望有一個羊車就滿足了,沒有想到得到的是大白牛車;智者大師的示現亦復如是,這是佛法常講的真實教誨,我們要懂這個意思。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12)
三六、一把火燒盡
出家、在家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萬緣放下,放下一切才能悟入,有一件事放不下就不能悟入,我的學生當中,悟泓法師不能悟入的原因,就是包袱太多了。我曾經勸過他,你把那些所有拉拉雜雜的東西,一把火燒盡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開悟了。
他收集了不少我這些年來講經的資料,錄音帶、錄相帶,這些東西有沒有用處?沒有用處!你送給我,我會當垃圾處理,為什麼?以前李炳南老師講過,境界是年年往上提升,今年的境界比去年好,去年的東西要丟棄;明年會比今年更好,今年的東西也要丟棄,保留這些做什麼?所以,一定要放下;不放下,你的虧吃大了,你願意守著這些垃圾,還是願意成佛作祖?成佛作祖是活路,活動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你守這些垃圾是死路,永遠出不了頭,所以不能不覺悟。你認為這對初學,有值得參考之處,你就送給初學,或者送給道場、圖書館,這是一件好事。
(節錄自《華嚴經》12-17-0832)
三七、老和尚的智慧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抗戰期間,他是戴笠的部下,在南京從事特務工作,去年往生了。當時南京已經被日本人佔領,有一天日本人發現他們三人,是做地下工作的,所以日本憲兵隊開始追殺他們。他們逃到城外的雨花臺,那裡有一座寺廟,他們請求老和尚救他們。老和尚很聰明,馬上把他們的頭髮剃掉,穿上海青跟大眾一起參加法會,他們就這樣脫離了日本憲兵的搜查,保住了性命。抗戰勝利之後,這三人念念不忘老和尚救命之恩,所以,就辦了一桌豐盛的酒席,供養老和尚,感謝老和尚救命之恩,他們非常虔誠,到寺廟裡把老和尚請出來。
老和尚到了之後,他們忽然想到和尚吃素,今天一點素菜都沒有,這怎麼辦?感覺非常難堪。老和尚了不起!一樣照吃,這三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沒想到老和尚這麼慈悲,於是對於佛教產生了非常好的印象。
這不是老和尚貪吃,而是在這種情形之下,這是老和尚的智慧,這不是破戒,而是開戒,開齋開戒度化眾生,跟眾生說明佛法的大道理。
所以,持戒不容易,要先懂得佛制定戒律的用意何在,佛為何要制定這一條戒,這一條戒的作用是什麼,有何好處,不持這一條戒有何不好之處,都要理解清楚。制戒的因緣,戒相、戒行,開遮持犯要是不清楚,如何持戒?因此,一定要了解戒律的實質精神與意義,才能自利利他。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7)
三八、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絕對不會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立刻入滅;身分暴露還不走就是招搖撞騙,絕非諸佛菩薩應現。
譬如永明延壽大師,他是阿彌陀佛再來,但他身分一暴露,即刻入滅,這是事實。當時的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發心設無遮大會,平等供養齋僧以修福。雖然是平等供養,首席還是以有德望的老和尚為上座,老和尚們正在彼此謙讓時,突然來了一位不認識的和尚,好不客氣的就坐在了首座的位子上。因為這是平等法會,國王也不好講話,於是大家就這麼坐下來吃飯。
用齋畢,國王就問永明延壽大師:「我今天齋僧,有沒有聖人來應供?」
永明大師講:「有。」
他說:「什麼人?」
他回答:「燃燈古佛今天來應供。」
國王高興得不得了,說:「是哪一位?」
他說:「就是坐在首座的那位邋遢和尚。」
國王一聽,趕緊派人四處打聽,最後在山洞裡找到了老和尚,誰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因為他的耳朵長得很大,於是就稱他作「大耳朵和尚」。找的人曉得他是燃燈古佛,所以磕頭作揖後,恭恭敬敬。但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說完就坐化了,這就是身分已暴露,所以坐化入滅了。
大家一聽,「彌陀饒舌」,那永明延壽大師一定是阿彌陀佛再來。燃燈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家,就趕緊返回去向國王報告。國王方才曉得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歡喜得不得了,立刻要前往拜見永明大師。這時正好有人匆匆忙忙來報信,幾乎跟國王撞了一跤,他報告國王說,永明大師圓寂了。
我們縱觀佛教兩、三千年來,多少佛菩薩應現於世間,一旦身分暴露了,無不是即刻入滅,這是真的;身分暴露了還不走,就是騙人的。所以,我在美國聽說,這個人是什麼菩薩再來的,那個人是什麼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很奇怪!佛門的規矩是身分暴露一定要走,我們才相信是真的;身分暴露還不走,肯定是假的,欺騙世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露相不走不是真人。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如是示現,讓那些冒充的人不得其便,我們要了解。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20)
三九、攝持正法
有一年,我在台北大專講座,開《了凡四訓》的課程,非常受同學們的歡迎。有一天,我遇到一位法師(年齡比我大,出家也比我久,我把他看作一位長者),他把我叫到身邊,斥責了一番。這位法師說:「你在大專講座開課,講佛法就好了,為什麼要講外道的東西?」我說:「我沒有講外道的東西,我是講佛法。」這位法師說:「《了凡四訓》不是佛經。」我說:「你說的是這件事情!《了凡四訓》雖然不是佛經,但是它有佛的法印印定。」他板起面孔很生氣的說:「什麼法印?」我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我一說出來,他臉紅了,掉頭走了。
所以,懂得此理,我們心胸就開闊了,不但《了凡四訓》可以包容,所有一切宗教經典所講的,都是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所以哪個宗教不是佛教?哪個經典不是佛經?若心胸狹小,常常想與人敵對,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83)
四十、法緣之由來
演培法師跟我是老朋友,我初到新加坡講經時,有一天他請我在靈芝吃飯。
我說:「老和尚,今天為何請我吃飯?」
他說:「今天我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請教。」
我說:「不敢當!老法師,有什麼事情?」
他說:「你的法緣很殊勝,你能否教給我?」
我說:「這件事情很簡單。」
他說:「如何做?」
我說:「布施!」
他說:「我好孤寒。」
我凡是到一處地方講經,與大眾結緣的東西都無限制,只要你是參與法會的,願意拿多少就拿多少,這讓大眾生歡喜心;你不肯布施,法緣從何而來?一定要跟大眾結法緣。
我在國內外,很多地方都喜歡請我去講經,他們為何會請我講經?所有信徒供養我的紅包,我全部供養道場,一文不取,法緣是這麼來的。如果我們到處收皈依徒弟,把紅包全部拿走了,人家下次不請你了。所以,我們不要名聞利養,你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不要,我們之間沒有衝突,皆大歡喜!
(節錄自「馬來西亞歡送晚宴開示」21-88)
四一、海關受阻
「持戒波羅蜜」,持戒就是守法、守禮,我們一切如法,決不做犯法的事情。有些人非常熱心弘法利生,卻違背法律,鑽法律漏洞,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佛弟子要為世間人做好榜樣、好典型,我們要是做犯法的事情,如何能教人不犯法?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如果此地的法令規章,限制弘法利生,我們還是要遵從,然後慢慢的等待時節因緣之成熟。
馬來西亞的同修們找了我很多次,我記得曾經有一次在進入馬來西亞時,在海關被攔住了,他們叫我回去。聽說那個時期,馬來西亞跟新加坡鬧得很不愉快,所以我們從新加坡進不了馬來西亞。因此,一定要守法,等待時節因緣,給大眾一個很好的觀感,絕不破壞地方秩序,不破壞地方規矩。
(節錄自「馬來西亞歡送晚宴開示」21-88)
四二、出家/求佛菩薩
我年輕的時候沒有福報,既貧又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而且還短命。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明白了佛法的道理之後,將從前的那些老毛病徹底改過自新。我學佛第一本看的書是《了凡四訓》,我看了幾十遍,非常受感動!袁了凡先生早年的毛病,我全都有,而且我的福報還沒有他大,這怎麼得了!這是給我很大的一個警惕,所以,讀了《了凡四訓》之後,深深反省,認真學習佛法,這才真正得救了。
出家弘法利生這條路,是章嘉大師替我決定的。
我說:「到哪裡去出家?」
大師說:「不要去找法師,不要去找道場。」
我說:「那我到哪裡剃度?」
大師說:「你要是找法師,這個法師不答應,你不就生煩惱了。」
我說:「是!那怎麼辦?」
大師說:「求佛菩薩,求感應。」這個方法妙不可言!
大師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真誠心去求,就有感應。」
於是我就在佛菩薩面前祝願,果然過了幾年,感應現前了。法師來請我出家,大概一個半月當中,他派人來請我九次,我看他的心很誠,於是就答應他了。老師教我的方法應驗了。我受戒也是在佛菩薩面前求的,到有時節因緣時,有人來勸請,所以,我的一生是被動而不做主動。誠心誠意去求,確實「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一定要真誠心求,決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正法久住世間,為弘法利生幫助別人,肯定有感應。
(節錄自「六和六度」21-99)
四三、佛法之可貴處
我們在惠能大師傳記中讀到,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過人講經,可是他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不通達。譬如他未學過《法華經》,但法達禪師念《法華經》給他聽,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叫法達禪師不要再念了,他完全明白了。《法華經》有二十八品,他聽了兩品,後面不必再讀。然後他為法達禪師講解《法華經》大意,法達禪師開悟了。
這就證明了,除非你未見性,要是見性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不通達。佛法之可貴處,佛法之真實處,就在此地。佛教學並非要傳授我們知識,而是要啟發我們真實智慧,啟發我們明心見性之法,這才可貴!所以,我們稱佛為「天人師」。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2)
四四、不要被名利欺騙
印光大師言:「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蓮池大師年輕時,參訪遍融老和尚,他正是做到這一點,他十分誠敬,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求老和尚開示。老和尚說:「你不要被名利欺騙了。」當時在場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以為老和尚有什麼寶貴的開示,結果不就是一句老生常談,並無新鮮之意。
這一句話大家聽了幾十遍、幾百遍,當作耳邊風,不起作用;但蓮池大師聽了如雷貫耳,發揮了不可思議之效用。他告訴別人:「老和尚真正慈悲,不給我談玄說妙,給我說了一句老實話。」蓮池大師一生的成就,就得力於這一次的開示,他遠離名聞利養,老實修行,真得受用!現在有幾人老實?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
(節錄自《無量壽經》02-34-017)
四五、人生苦短
人生實在苦短!我從香港回來後,想一想第一次到香港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我在那裡住了四個月,宣講《楞嚴經》,當時邀請我的是聖懷法師、謝道蓮居士,而聖懷法師現在人還在,謝居士已經往生了。許多當時在一起共修的同修們,一大半都不在了,人生就像一場夢一樣。過去他們居住在上等高貴的住宅區,我都去過,但現在大樓仍在,主人已經換了,使我們深深感觸到無常!自己也一年比一年衰老了。我初到台灣的時候,同學差不多將近兩百多人,現在剩下來的不到五十人,人到這種情形,感觸就深了!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19)
四六、團結
一九八三年,沈家楨居士邀請我去美國紐約講經,有一天我們在一起吃飯,同桌有幾位美國人,他們開玩笑的跟我講:「現在西方人對中國人的看法,跟過去不一樣了。」我就洗耳恭聽,哪裡不一樣了。
他說:「從前西方人都以為中國人是野蠻人,沒有開化的,現在我們曉得,全世界的人一個一個比,中國人最聰明,中國人第一。」他講得的確是不錯。
後來他說:「兩個兩個比,猶太人第一;三個三個比,日本人第一。」這個意思就是說,中國人雖然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是不團結。
他最後問我:「為什麼你們中國人不團結?」
我順口答覆他,我說:「這是上帝的安排。」
他們是基督教徒,聽我說這是上帝的安排,很驚訝!他說:「為什麼這是上帝安排的?」
我說:「中國人要是團結了,你們還有飯吃嗎?」大家聽了一笑了之!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10)
四七、修無師
具有真實智慧之人,與世智辯聰的人不相同,真智慧是與性德相應,其成就如師子幢一樣,令見聞者自然生景仰之心。譬如倓虛法師在《念佛論》中講到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念佛往生。倓老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住持,極樂寺建立之後,以開堂傳戒做為慶祝,並請諦閑老法師當得戒和尚,因為他的老師是諦閑老法師。開壇傳戒是佛門最大、最殊勝莊嚴的法會,需要很多人幫忙,修無師也是從外面來的,發心到戒壇修福,幫助大眾。
當時的當家師是定西法師,定西法師就問修無師︰「你能做什麼?」
修無師說︰「我願意在傳戒期間照顧病患。」傳戒當中,戒子傷風感冒,或是身體有不適時,都必須要有人照顧。他發心做這個工作,這非常重要,也是修福的好機會。
修無師不認識字,未出家前是做泥水匠的,雖發心出家,也不懂得經教,所以就老實念佛。他待人謙虛恭敬,如何辛苦的工作都很歡喜、很樂意去做,從未推卸過,尤其別人不願意幹的苦活,他也去做,這是他的德。
定西法師就把這個工作派給他,可是過了沒幾天,他就跟倓老與定西法師告假。倓老是很有修養的人,因為你是外面來的法師,你願意來就來,願意走就走,不以為怪。
定西法師就有點沉不住氣,就責備他:「你這個人未免太沒有恆心,傳戒才兩個月,你要幫忙就幫到底,來了沒幾天,怎麼就退心想走了?」
修無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極樂世界去。」
這兩位法師一聽愣住了,「你要往生?」
修無師說:「是的!」並請求老和尚給他準備一、兩百斤柴火,以便火化之用,老和尚一聽,這是大事情。
定西法師說︰「大概多久?」
他講:「大概十天。」
到第二天,修無師又來說︰「稟告老法師,我今天就要走了。能否請幾位法師幫我助念,送我一程?」當然,戒期當中聽說有人要往生,又不生病,活著往生,要人助念,哪個不歡喜!
念佛送他的人要求說:「修無師,從前聽說往生的人,臨走之前,都要作幾首偈子、作幾首詩,留給後人做紀念,你今天要往生了,也不能例外。」
修無師說︰「我是個苦惱的人,不認識字,也不會作詩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告訴你們,『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大家助念不到一刻鐘,他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了。」他就走了,瑞相希有,火化後還有舍利子。諦閑老法師對他非常讚歎!
《念佛論》是倓虛老法師講解的,由大光法師記錄。我們看到深受感動,這不就是法幢高樹嗎?所以,佛法要真修!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18)
四八、佛無定相
我在怡保參觀一處緬甸佛寺,裡面差不多有二十幾尊釋迦牟尼佛的塑像,而每一尊塑像的面孔不一樣。我們看到第一尊像印度人,第二尊像尼泊爾人,後面還有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的面孔,每一尊佛像都不一樣。這說明釋迦牟尼佛在何處示現,就示現與當地人同樣的面孔,這有親切感!所以,佛沒有一定的相貌,示現在何處,就與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完全相同,如此教化才能契機契理。
(節錄自「一切眾生皆成佛」21-94)
四九、生活愈簡單愈好
我上學念書時,住在學校裡面,就是帶著一個鋪蓋、一個包袱。包袱裡面只有幾件換洗衣服,幾本自己念的書。我的母親給我準備的一床被子,一件灰色的毯子,被子只有三斤重,毯子是墊底用的。還帶有蚊帳,非常簡單!所有的學生生活在一起,所有需要參考的資料,都到圖書室去尋找,無需自備。若樣樣都要自備,就增加身心的負擔,妨礙心地的清淨平等覺。我們追求的是清淨平等覺,若在實際生活上,還製造許多障礙就錯了。
我囑咐一位法師,有居士送東西給我吃,要趕緊拿來供眾,供眾是福報。不要放在冰箱裡,自己也吃不了,大眾也不能吃,若放在冰箱裡爛了,就是造罪業。如果還把冰箱塞得滿滿的,哪裡是修行人!這是造罪業,果報都在地獄。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34)
五十、瑩珂法師三天往生
瑩珂法師是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好榜樣,他的業障重、習氣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方法救他。這些同參道友就送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深受感動,就關起房門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感應不可思議。這是什麼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緊,所以三天三夜不食不眠不休的念佛,果真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這十年當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你往生。」
瑩珂法師跟阿彌陀佛說:「我的煩惱習氣太重,我控制不了,禁不起外面誘惑,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業?所以,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
阿彌陀佛也就接受告訴他:「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
瑩珂法師說:「行,三天不造業還能控制得住。」
他把房門一打開,告訴大眾,三天之後他要往生。寺廟的人對他很了解,他無惡不造,破戒犯規,三天豈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氣又不像是妄語,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的時間不長,大家就等著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請這些同參道友念佛給他送行,他真的往生了!證明《彌陀經》上所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一點都不假。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2)
五一、真有心學習
往年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師,那時我尚未出家,我跟他學習了一年三個月,之後到台北出家。李老師在台中住了三十年,學生有十幾萬人,他很感慨的說了一句話:「你們這些人跟我十幾年了,沒有學到東西,學到東西的人走了。」
台中的同學跑到台北來找我說:「老師說你學到東西了,你學到什麼?」
我說:「老師沒有特別教我,上課的時候,大家不是都在一起嗎?」
為什麼我能學到,你們不能學到?我有心,你們沒有心,我想學、肯學,你們雖然天天坐在那裡,聽得比我多,機會比我多,但你們當作是耳邊風,聽了沒有落在心上。所以,不肯學的,天天在老師身邊守一輩子,還是造作不善業,那是真正可惜了。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41)
五二、不二法
《六祖壇經》記載,惠能大師當年初到廣州,遇見印宗法師。印宗在當地講經,講完之後,聽眾當中有兩個人在爭論。那時外面掛著幡,風吹著幡在動,有人說「幡動」,有人說「不是幡動,是風動」,兩方面爭論不休,誰也不服誰。能大師在當中插了一句話,他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這句話說出來,兩邊都服氣了。
印宗聽到之後,出來向他請教,然後知道他是第六代祖師,也就是黃梅傳法之人。六祖那時尚未出家,仍是在家居士,印宗法師對他非常禮敬,向他請教:「你在黃梅住這麼久,祖師平常說法對於禪定、解脫如何解釋?」能大師回答:「禪定、解脫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我們一般聽到好像是所答非所問,可是印宗畢竟是老修行,聽了之後就開悟了,這一句話把他點醒。
(節錄自「學佛的終極目標」21-87)
五三、章嘉大師是清朝的國師
中國歷代帝王大部分都是佛門的皈依弟子,都禮請當代高僧大德在宮廷中教學,稱為「國師」。章嘉大師就是清朝的國師,從康熙一直到清朝的末代,慈禧太后也是皈依章嘉大師的。可惜慈禧太后迷於權位,對於佛陀的教誨陽奉陰違,導致亡國。她果真能深信,依教奉行,學習雍正皇帝,我們相信今日還是大清帝國,清朝不會亡國。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五四、觀音菩薩現金色身戴毘盧帽
隨機示現,這是應化身,講「應」,我們一定會聯想到「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所以應身是應感而現之身。實在講,應身與化身意思相同,其中的差別,應身是完全隨順眾生示現。如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八相成道,他也入胎、也受生,這就是應身;化身無八相成道,是突然顯現的,事情處理完之後,此身就消失了。
這種事情很多,最普遍的是學佛人,無論在家、出家去朝普陀山,拜梵音洞,在洞口禮拜會見到觀音菩薩出現,那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但幾乎每個人所見到的相都不一樣。
我沒有機會朝普陀,但有一次我正好在香港講經,聖一法師告訴我一件事。聖一法師是大嶼山寶蓮寺的方丈,也是我的老友,他於一九八二年與兩位同參(都是出家人),去朝普陀,當時也有地方官員陪同。他們在梵音洞外面禮拜,大概拜了半個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了,三個人都見到了,非常歡喜。本來想多停留一會兒,陪同的官員催他們說:「夠了,可以離開了。」這時才離開梵音洞,離開的時候,觀音菩薩的形相還在,尚未消失。
之後,他們三個各說所見觀音菩薩的形相,三個人見的不一樣。聖一法師所見到的觀音菩薩現的是金色身,戴毘盧帽;另外一個法師見到的是白衣觀音,如我們時常見到的塑造白衣觀音的這種相;第三個看到的,是現出家比丘相。這就說明每個人的緣不相同,所以三個人見的相不一樣,這屬於化身,不是應身。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五五、有老師沒有同學很難成就
雖然現代物質文明突飛猛進,但眾生福薄,因為處處都是幫助人增長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誘惑人爭名奪利、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修學的環境糟透了。人在這種環境中,還能克服得了,要有相當的功夫。一般人確實無能力抗拒,所以修學環境不能不選擇。而一個人的成就不能離開老師,不能離開同學。有老師沒有同學很難成就,因無人與你切磋琢磨,研究討論;如行路要有伴,彼此可以互相照顧。沒有老師也不行,老師是指路的,有指導才能達到正確的方向與目標。路要自己走,所以要有好的同參伴侶。以前,我在台中有李炳南老師,還有六位同學,我們十年在一起,十年如一日。周家麟、徐醒民兩位居士,都是我們六人中的成員。以前李炳南老師在台中辦了一個「內典研究班」,這個研究班有六位老師八位學生。六位老師已經有三位不在了,現在還有三位,就是徐醒民、周家麟老師與我。師與友是我們修行成敗關鍵之所在,所以修學的環境絕對不能疏忽。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五六、中斷講經
有一年,台灣中部有個道場請我去講《禪林寶訓》和「佛學常識」,我講到第十一課時,寺廟裡發生了內部矛盾。我們知道佛法的僧團稱為「和合僧團」,若僧團不和,雖天天講經也無濟於事。我將此事向李炳南老師報告,老師告訴我,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之下,講經可以中斷,這不違背佛陀教誨。古聖先賢也有背信的,但這不是過失。所以,世出世法,一切要以道義為標準,符合道義決定要守信,決定要做到圓滿。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五七、你要信佛
我學佛七年才出家,出家就教佛學院,教了兩年才受戒。受戒之後,到台中去看李炳南老師,老師遠遠的看到我,指著我說:「你要信佛!」當時我愣住了,然後老師給我解釋「信佛不容易」,不是受了五戒就算是信佛,也不是出家就是信佛,古今確有出家至老死還是不信佛。所以,我們想想,我們信不信佛?什麼樣的人才是「信佛」?依教奉行的人才是真正信佛。三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五戒、十善,都做到了,才是真佛弟子。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五八、選擇法門
我在未學佛之前喜歡讀書,所以接觸佛教之後就非常嚮往教下。最初方東美先生曾經在上課的時候跟我介紹:「佛教有兩門是世間非常希有的學問,一是佛教的性宗,一是佛教的相宗。性宗,以禪宗為代表;相宗,則是法相唯識。」所以,我剛剛接觸佛教,對於這兩門特別留意。
以後我把工作辭了,那時有意出家去專攻教下的典籍。我跟懺雲法師住茅蓬五個半月,懺雲法師把淨土法門介紹給我,那時我很難接受,因為我的興趣不在此。他拿了三本書要我做科會,《彌陀經疏鈔》、《彌陀經要解》和《彌陀經圓中鈔》。這三經的科判是從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幽谿大師的註解中整理畫成表解,再將經文繫在科文下。科會做出來之後,我看到經典的章法結構、思想體系,生無量歡喜心,但是還沒有意思去學。
在山上,他教我看《印光大師文鈔》正續二集,非常受用。對於淨土的概念改過來了,從前輕視淨土,《文鈔》念了之後,不敢輕視了,曉得這裡面有大學問,也有一點信心,但是還沒有發心去學淨土。我離開懺雲法師後,去親近李老師,李老師把淨土的理論講得很清楚,斷除了我的疑惑,這才認真學習淨土。所以,選擇法門才能精進不懈。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五九、道宣律師與窺基大師的公案
中國律宗初祖是終南山的道宣律師,持戒精嚴、清淨,感得天人供養。他日中一食,午餐由天人送供養,不需要自己去托缽。同時代的窺基大師,出生於豪門貴族,是尉遲敬德之姪兒。玄奘大師知其善根深厚,所以勸他出家。但是,他說出家可以,但是我要享受,貴族的生活放不下,於是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我要帶一車書;第二,要帶一車金銀財寶,物質享受不能缺乏;第三,要有美女伺候我,要帶一車美女。玄奘大師答應了這三個條件,所以窺基大師又名三車法師,對於持戒不很嚴格。所以,道宣律師以為窺基大師學問好、有辯才,但是戒行不精嚴。
但是,窺基大師又非常仰慕道宣律師,有一天路過終南山,就順道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也很想利用這個機會教訓窺基大師持戒重要。窺基大師在山上一直坐到中午,也沒見到天人來送供養。道宣律師很失望,本來想以此感化窺基大師,不料發生意外。第二天中午,天人來送供,道宣律師便問:「昨天為何沒來?」天人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山上,有很多護法神衛護,我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慚愧至極!
當我們看到別人有過失,其實是自己以為人有過失,他不是真的有過失,其中有密意,非凡人所知。所以,窺基大師是大乘菩薩示現,有護法神保護,天人都無法接近。這不是小乘戒律精嚴,天人恭敬者所能比的!這些理事,我們要清楚明瞭,「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罪業決定可以消除。
(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02-34-008)
六十、鍋漏匠的故事
早年我們在香港常常聽倓虛老法師說,諦閑法師有個徒弟叫鍋漏匠,跟諦閑法師是小時候的玩伴,年齡差不多,住在一個村莊。家裡貧窮,沒有機會讀書,長大後學了補鍋、補碗的手藝,用這個手藝來討生活非常之苦。天天挑個擔子在鄉村裡面喊,替人補鍋補碗。鍋漏匠感到人生太苦,看到兒時同伴出家了,就找到諦老,說他也想出家,要拜他做師父。諦閑法師說不行,你還是去做生意,出家哪有那麼容易!他不認識字也不會念經,估計也學不會經懺佛事敲打唱念,所以拒絕他。可是鍋漏匠一直賴著不肯走,諦老沒辦法,只好說:「你想出家,我有幾個條件,你要是能做到就可以。」他說:「行,我既然拜你做師父,你說什麼我統統照做。」
諦閑法師不得已給他剃度了。在廟裡住,有很多規矩,他也四十多歲了,毛病習氣不好改,所以在鄉下找了間小廟讓他住,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教別的他也不會,就告訴他:「你一天到晚就念這句佛號,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這倒是挺輕鬆的,沒有壓力。並在附近找了一個學佛的老太太,每天替他準備午飯、晚飯,給他洗衣服,他就專心念佛。
念了三年,某一天跟護持的老太太說,妳明天不要燒飯,我到城裡去看個朋友。實際上是他預知時至,要往生了,去跟親戚朋友辭行。過了一天回來了,回來後第二天跟老太太說,明天不要給我燒飯。老太太以為他又去看朋友,第二天到廟裡來看看師父在不在,結果看到師父在佛堂佛像前面站著,喊他也沒有回應,走到他面前仔細一看,死了,站著死的,趕緊回去報信,附近有諦老的幾個皈依徒弟,通知他們來看,這些人來了之後,趕緊到觀宗寺報告。從鄉下到城裡沒有交通工具,要走路,來往三天,他就站了三天,等諦老來給他辦後事。諦老看了很讚歎!「你了不起,真有成就,這寺廟什麼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不如你,通宗通教講經的這些法師也比不上你。」
這個人沒有聽過一天經,就聽話、老實、真幹,一句阿彌陀佛,除此之外,他啥也不懂,最後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還站了三天。倓虛法師跟鍋漏匠算是同學,都是諦閑法師的學生,他常講這個故事勉勵念佛人。你看時間不長,三年就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有這樣的功夫不簡單。
(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137)
六十一、虛雲老和尚為報母親恩朝五台山
我們看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老和尚朝五台山,為報父母恩,以朝山的功德迴向給母親,三步一拜,幾千里的路程,不是近!拜了多久才拜到?三年。他走的速度 當然不快,走三步要拜一拜,這個三年經過三個春夏秋冬,你就曉得那多辛苦!所以兩次生病,病倒了,在野外,附近沒有人家。當他生病嚴重的時候,遇到一個要 飯的叫化子,這個叫化子來照顧他,給他煮一點東西、找一點藥。等到他身體復原了,他就問那個叫化子:你是叫什麼名字?你是哪裡人?這個叫化子告訴他。於是 他去討他的飯,他繼續去朝山。
到第二年他又生病,很巧妙又碰到這個叫化子,叫化子告訴他:我住在五台山山下,你到五台山去問我,他們都知道,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利的吉,我叫文吉。 老和尚拜到五台山之後就打聽,因為這個叫化子兩次救了他的命,人家告訴他是文殊菩薩,他才恍然大悟。那是化身,那不是應身,真有,不是假的。你要是真心, 你遭遇到苦難,佛菩薩自然來照顧,你要有信心。佛菩薩從來沒有離開過你,一切時、一切處都在照顧你,所以修行人成敗關鍵就在一個信心,真相信,真幹!
不怕苦、不怕難,為了報恩。知道父母一生沒有真正修行,父母一生的行業,自己哪有不清楚的道理?用佛經一對照,父母現在在哪一道,不要去問人,大概都知 道。縱然不能確切的知道,一般都能很正確的判斷,正如佛經上講,生三善道少,往三惡道的多。我們在《地藏經》裡面看到婆羅門女、光目女,她們的母親都是墮 地獄。孝子孝女,你怎麼樣幫助他?這是你報恩的時候,真修,把這個功德迴向,真有效果。功德,修行的本人得七分之六,你所迴向的那個人得七分之一,這個道 理一定要懂。
我過去講《地藏經》講得很清楚,婆羅門女救母親的心切,一日一夜(這時間不長)懇切念佛,真心懇切念佛。在念佛當中得到了三昧,那是真誠懇切,三昧是禪 定,定中地獄的境界現前。她去參觀地獄,遇到地獄裡面的鬼王,無毒鬼王。她向鬼王打聽,她的母親是不是在地獄裡頭?鬼王問她:妳母親什麼名字?在生的時候 造作什麼樣的罪業?婆羅門女說明了,鬼王就跟她合掌,稱她菩薩:你放心,你的母親確實到過這個地獄,但是三天前她已經生到忉利天去了。他說:聽說她有孝順 的女兒為她修積功德,不但她生天,在地獄同時受苦的那些人也都超生了。這個話我們相信。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說穿了很容易明白,你看婆羅門女,如果她母親沒有死,母親不墮地獄,她怎麼會那麼認真念佛?她肯定不行!換句話說,她就沒有辦法得 念佛三昧。她為什麼得念佛三昧?是她母親這個緣成就她的,母親成就她得念佛三昧,這一個功德生天,這麼個道理!由此可知,虛雲老和尚去朝五台,把這個功德 迴向她母親,他要不是為報母親的恩,他就不會三步一拜,拜三年才拜到五台山。他三步一拜這種虔誠、真誠感動佛菩薩,他母親哪有不得利益的道理!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八三七卷)檔名:12-017-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