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聖賢人做出榜樣給我們看,苦口婆心的講給我們聽,我們學會了,是不是跟他學的❓
✔️有智慧人有前後眼,智慧的人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我們智慧沒開怎麼辦❓
✔️恭敬心如何自然生出❓
解決問題的法寶|淨空老法師開示
「《法華經嘉祥疏二》云:謙遜畏難為恭,推其智德為敬」。首先講到謙德,這是性德,古人有一句話說,「學問深時意氣平」,說明愈是有學問、愈是有德行的人,愈謙虛、愈能夠禮讓。確實他放下一切對立,放下一切競爭,放下一切矛盾、衝突,這些東西在他心裡面找不到,他的心裡一片慈悲。一片和睦、一片慈悲,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的,從外面學不到的。
佛菩薩、聖賢人做出榜樣給我們看,苦口婆心的講給我們聽,啟發我們自己的性德。我們學會了,是不是跟他學的?不是的,自己性德流出來了。他們以善巧方便把我們自己的性德引出來,幫助我們把障礙排除。
實際上排除障礙,他們把他自己怎樣排除障礙的經驗、方法、效果告訴我們,他的幫助到此為止,我們明白、知道了,自己依照這個方法去做,真的也能把自己的障礙化解,障礙除掉,性德就透出來。
所以這些老師、這些善友幫助我們,他有沒有覺得他有功勞?沒有。為什麼?因為障礙是你自己放下的,你自己性德自然透出來的,與他毫不相干,他怎麼能居功!他看到歡喜,他的性德流露出來了,你也流露出來了;他破迷開悟,看到你也破迷開悟了,歡喜,志同道合。
不居功,恭敬就透出來;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度了多少人,傲慢就起來了。看到別人做得比我多、做得比我好的,嫉妒心就生起來,這樣的學習,他的果報是走向反方向,不是走成佛之道,他走向墮落之道。他自己不知道,只看到眼前,沒有看到以後,也就是說來生後世他沒看到,這就是佛法講愚痴,沒智慧。
有智慧人有前後眼,智慧的人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我們智慧沒開怎麼辦?讀歷史,看過去,吸取過去的那些經驗。眼前的現象看到了,可以能夠判斷預測未來,這樣的人也算不錯。
我們這一生的經驗不夠用,幾十年當中所見所聞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前問題,所以我們要借重老祖宗的經驗、老祖宗的智慧那就是讀書。
中國的典籍對這個世界貢獻非常之大,這什麼道理?中國用的方法太巧妙,這個方法就是語、文分開。傳遞給後人信息的用文言文,文言文是永恆不變,又不難學。你學會文言文,中國古籍記載的四千五百年,這些典籍裡面所記載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是你在人生解決問題上最豐富的資料,你不能不讀。
尤其像《群書治要》這一類的,把你解決問題迫切需要的這些資料,從這些古籍裡一條一條抄出來,聚集在一起。你不必用很多時間去看書,在這一本書裡頭,你所需要的全部都在裡面,多方便,多有價值。
這種教育對誰的?用現在的話,對全民的。諺語所謂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你沒有成家,孤家寡人一個,你一個人也生活在痛苦煩惱的世間。這部書能幫助你解決,解決你個人的人生,解決你家庭,解決你事業上所遭遇這些困難。可以解決社會問題,解決國家的問題,解決全世界的問題,真是寶!我們稱佛經為法寶,這些書是不是法寶?是的,都是法寶。
《四庫全書》,當時多少人真正有學問、有德行,在一切書籍裡頭去選,邪知邪見的統統剔掉不要了,能夠收入的都符合正知正見。與性德相應,至少與十二個德目相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與這十二個字不相應的不收進來。所以這些典籍能稱之為寶,道理在此地。
一個人謙虛,恭敬心起來。一個人畏難,什麼難?做人難,做好人難,難,你能做到,可貴,難能可貴,你能做到。作聖賢難,作佛菩薩難,知道難,自己就謙虛,不敢有傲慢,不敢有輕視的態度,恭敬心自然就生出。推其智德,推是推崇,別人有智慧、有德行,我們要敬重他。
恭錄自02-039-0292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淨空老法師開示
在國外我們常常聽到的,十九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二十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敢不敢相信?外國人相信。所以我們要有信心,中國人的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所以我告訴許多外國朋友,中國人統一全世界,不是政治統一,不是軍事統一,不是科學技術統一,也不是經濟貿易統一,是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統一。
這文化是什麼?代表這個文化的就是唐太宗所編的《群書治要》。這部書是《四庫全書》的精華,精華當中的精華,能夠幫助我們這一生當中得到幸福美滿,能夠幫助我們家庭和諧,幫助事業順利,幫助社會安定和諧,幫助國家富強,幫助全世界和平,所以我們要有信心。
恭錄自21-76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