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人,皆須愛|淨空老法師法語圖卡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人人都孝親尊師,都重視道德,把五倫做到。五倫是說人與人的關係,做到極處——凡是人,皆須愛。愛人就不會害人,不會殺人,現在的社會暴力太多了,這個東西能解決,統統要靠教育,特別是宗教教育。

湯恩比沒有參與任何宗教,但是他說出來,宗教是人類所必需,就是宗教能規範人心,能讓人遵守秩序,能帶給社會和諧,能帶給人類幸福。中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是對治人心的。人心沒有德行、沒有畏懼,那就太可怕了。(02-040-0402)

※自知知人,再推廣知一切眾生,然後你才有智慧,才有善巧方便,因材施教。應以什麼方法教人就用什麼方法。印光大師早年用《感應篇》、用《陰騭文》,教化定海縣的老百姓,他沒有分別那是道教的,不是佛教的,沒有這種執著,沒有這種分別。只知道在第一個階層要人斷惡修善,這種教材一般人容易接受,容易理解,有次第,有順序,慢慢的把他提升。(12-017-1231)

※我們身體帶著很多病毒,什麼原因?我們的念頭、言語、行為不好,把原本清淨健康的細胞演變帶了病毒的細胞。記住經上佛說的「境隨心轉」,我們物質的環境身體,隨著念頭轉變,念頭清淨善良,百病不生。念頭裡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聞利養、七情五欲,這些都是不善、毒害。你能把這個東西放棄,你怎麼會生病?(02-040-0377)

※什麼叫心理健康?沒有胡思亂想這個心就很健康的;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心不健康,他決定要生病。對治的方法就是認真去念佛,把妄念念掉,把雜念念掉。(02-005-0015)

※希望我們能把愛緣慈悲擴大,特別對討厭的人,這叫真正用功,就是修止觀,學看破放下。最討厭的、看不慣的人,在這個地方修慈悲心、修平等覺,不能遠離。遠離討厭的人,你這一生沒指望,提不上去,為什麼?有這個機會來給你練習你不要。所以順境、逆境統是增上緣,都是磨鍊自己的。順境磨鍊不生貪戀,你喜歡的、愛好的人事物,不生佔有、控制、支配的念頭。(02-040-0394)

※中國古德教給我們,「三人行必有吾師」,三人是比喻,自己一個,另外兩個,一個是善人,一個是惡人,兩個都是我的老師。善人從正面教導我,我要有本事不生貪愛,有感恩的心;惡人他從反面教導我,我對他沒有怨恨心,有感恩的心。所以,一切境界都是菩薩學處,菩薩到哪裡去學,特別是人事環境。02-040-0394

※真幹,用真誠心、恭敬心、圓滿的信願,他就一定成功。真誠心、恭敬心不容易,真正的信心,沒有絲毫懷疑,這也不容易。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還有留戀,你未必能去;你要把這個世間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有分,這也不容易。我們天天在學經教,為什麼?就為這個。(02-040-0400)

※淨土法門容易,但是難信,幾個人肯相信?唐朝善導大師說得好,一個相信的一個往生,十個相信十個往生,一萬個相信一萬個往生,一個都不缺。如果你對這個有懷疑,你不能往生,念得再多也不能去,信願持名這三個條件缺一個都不行。

絲毫懷疑沒有,對這個世間對六道沒有貪戀,對十法界、對十方世界諸佛剎土也沒有貪戀,一心一意只想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就行了。(02-040-0451)

※一切隨緣不攀緣,隨喜裡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叫功德。如果不懂得放下,就造業了,業就有善惡,那就是六道之業因。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業力變現的。起心動念,意業;言語,口業;身體造作叫身業。自己造的,自作自受,可不能怪別人。

自性裡有一真法界、有實報莊嚴土,沒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假的,是一場夢,不要把夢當真,那就錯了。夢裡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我們什麼都得放下,就對了。(02-040-0424)

※跟一切人事物相處都帶著不善的心行,那就免不了傷害別人,這種傷害有有意、無意,為什麼還無意?他已經養成習慣,自己不知不覺。特別是言語,所謂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言語上結的冤仇。佛教念佛人,對一切眾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個話好!阿彌陀佛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言語,這是以真善、大善待人接物。(02-040-0424)

※培養慈悲心、愛心,那是因果教育。明白因果、懂得因果,你不會起一個惡念,不會傷害一個眾生,為什麼?你知道傷害眾生,即使是蚊蟲螞蟻,都有冤冤相報。牠也是一條命,牠有佛性,也是未來佛,你怎麼可以殺害、怎麼可以輕慢?(02-040-0496)

※念佛人要有心量。「我自己生極樂世界,這個人跟我有怨,我不喜歡他,最好他不要去」,如果有這個念頭,極樂世界去不了,為什麼?你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大慈悲心。要把那些冤仇一筆勾消,若無其事。我們同一個自性,我們現在同是阿彌陀佛弟子。(02-040-0477)

※我們凡夫對煩惱習氣很熟,念念煩惱就起來;我們的阿彌陀佛不熟,常常就忘掉。生處換成熟處,熟處換成生處,讓它調換一下就好了。怎麼樣調換法?你得真念才行!大勢至菩薩方法高明,「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方法就能讓我們把這個生熟調轉過來。(02-039-0204)

※淨宗常常講的老實念佛,那個老實要什麼樣的標準才算老實?能夠做到大勢至菩薩的教導,那才算老實。他在修行方法上給我們講了兩句,那兩句就是老實,「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能做到這兩句就是老實,這兩句做不到不算老實。(04-005-0005)

※如果不曉得怎麼樣「都攝六根」,那就想底下一句「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必定都攝六根。怎樣做到「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淨念相繼了,所以這二句可以互相做註解。

古大德常常提示我們,念佛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淨念相繼,這樣念必定都攝六根。那個都攝六根,你就不必去問了,也不必去想它了,自自然然就六根都攝了。(07-004-0002)

※四弘誓願裡「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心願如何落實?那就一定要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所學習的是社會一切大眾的表率,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社會大眾的榜樣,你就「救護諸世間」,你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就落實了。(12-017-0305)

※布施供養要曉得這個意思深廣無盡,不是說拿著財物到外面去布施供養,我們自己如法修行就是布施供養。普賢菩薩行願裡面,講十大願王「廣修供養」,大千世界七寶供養,財供養,比不上法供養。

我們如教修行就是在「供養一切諸佛海」,這是怎麼個供養法?我做給你看,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所學的落實,就是給大眾做表率、模範。

所以要時時刻刻檢點自己,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念頭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如果可以,這個念頭就是供養一切諸佛海;如果不可以,趕緊把它息掉,不能有這個念頭。(12-017-0293)

※相信善有善報,你肯定的相信,你能夠守得穩,任何情況之下都不受誘惑,不善的事情決定不肯做,不但不做,連念頭都不起,這才是真正的信守。果報從近至遠,你自己一定身心健康,身心安泰。你一家一定和睦、平安。守信十善就是真正的修福,你得的福報是自然的,一絲毫的勉強都沒有。

把你的善心、善願、善行天天向上提升;從你的身體、家庭、事業,乃至於社會、國家、天下,善的果報必然是年年增長。果報不是神給你的,是你自己種善因,你必定得善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能夠存心善、思想善、行為善,哪有不得福報的道理?(15-013-0037)

※我們凡夫有念,有念就造業,身心就受影響。在影響當中,惡念是最麻煩的,惡念是病毒,善念是健康。惡毒裡的代表是貪瞋痴,叫三毒,貪裡面衍生出情執,瞋裡面衍生出傲慢,愚痴裡面衍生出來的懷疑,這個毒性不比三毒差。裡面有這些毒(毒素),外面就很容易感應,這些細菌、風寒很容易感應,這個是身體疾病的來由。(02-040-0296)

※佛出世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是為你,你得度了,你真正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了,這是滿佛度生的心願。佛希望一切眾生都能信,都能發願,都能念佛往生。奈何眾生業障習氣太重,不能信受奉行,這個利益就當面錯過。

我們非常幸運,這個幸運是來自老師的恩德,念念不捨老師的教誨,真得利益。愈得利益愈感恩,愈得利益,求生淨土的心願愈切、愈堅固。所以世出世間法,真的一點都不假,大根大本就在孝親尊師。這是個動力,非常強大的動力,推著你,你不會退轉,你不會墮落,你會勇猛向前。(02-040-0598)

※如何報恩?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樁事情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不能往生是自己不肯做,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這是障礙。障礙如何破除?佛教導我們深入經藏,深入無量壽經,再加上黃念祖居士的集註。

把註解仔細讀一千遍,你的信心、願心就堅固了。為什麼?真明白了,才會珍惜這次的機緣,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你有機會遇到這樣殊勝的妙法,你能不把握嗎?能不認真幹嗎?一生就成佛,就證得圓滿。(02-040-0493)

※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目的在哪裡?用這句佛號幫助我回歸一心不亂,一定要向著一心不亂這個方向目標去精進。

有雜念、妄想,心是亂的;沒有雜念、妄想,心是定的,是靜的。靜是真的,動是假的,為什麼?動有生滅的相,靜沒有生滅,有生有滅就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我們因為靜不下來,所以用念佛的方法,回歸到真心。(02-040-0509)

※如果有人要問,你為什麼要到極樂世界去?最簡單、最容易聽懂的:我到極樂世界去為兩樁事情——我要求圓滿的智慧,我要求究竟的福報。

這兩樁事情得到圓滿,圓滿就成佛。「二足尊」,這二是就是智慧跟福德,足就是圓滿,沒有一點點欠缺,這兩種圓滿了。(02-039-0512)

念佛求生淨土裡頭還摻雜著貪瞋痴慢,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那怎麼能成就?幾個人認真反省,我天天所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善的,哪些事情是不善的?善的要繼續,不善的要改正過來。

印祖亦如是說,信願持名,在前面還加了兩句,勸導我們,真正取得往生的條件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兩句話做人的道理,人都做不好,佛也念不好;佛要念得好,一定人做得好。人做不好,會把念佛功夫全部破壞了,自己不知道。(02-040-0120)

※不管做什麼,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這個念頭時時刻刻不能忘記。做善事修福,這個福修了做什麼用?幫助我往生。

往生也要靠福報,經論裡常說「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就是大福報。所修的一切善法,絕對不求現在的善果,修福不願意享受這個福報,願意在什麼時候享受?臨命終時沒有病,這是大福報。(01-003-0044)

※人天福報是善業成就的,三途地獄是惡業成就的。要斷惡修善,惡障礙往生,要斷,善也障礙往生,那怎麼辦?善不執著,不放在心上,也就是我修善因,不求果報,這就沒有障礙了。佛教給我們,斷惡修善都不可以放在心上,心要清淨、要平等,心就覺悟了。(02-040-0481)

※我們是想過天堂的生活還是想過地獄的生活,由我們自己做主。不是神做主,不是閻羅王做主,也不是佛菩薩做主,自己做主。如果我們的念頭善,言行善,就過天堂生活;如果念頭惡,言行惡,那就過地獄生活。天堂地獄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02-040-0422)

※斷惡修善的根本,就是不要想自己。想自己,貪瞋痴慢疑就跟著起來了。想什麼?想阿彌陀佛圓滿的善行,無有一善不歸阿彌陀佛。在生活方面多替別人著想,多關心、照顧別人,自己決定不吃虧,這是修福。念念都為自己著想的人,自私自利,起心動念多半都是損人利己。(02-040-0479)

「不欣世語,樂在正論」,《會疏》對這句話有解釋,「明其離過,謂非世間無益之論」,說明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世間的語言放下,這個意思講事放下了,這個世間的愛好放下,就欲望放下。為什麼放下?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從理上放下,正是祖師們常說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離過。

謂非世間無益之論,對自己沒有真實利益的這種思惟、言論都要放下。為什麼?你要不放下,它對你產生嚴重的障礙,障礙你得定,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契入佛境界。你要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你自然放下了,放下是什麼樣子?二六時中,一天到晚,我們今天講日夜二十四小時,心是不動的,沒有一個妄念。

「專樂說出世大乘究竟了義故。究竟了義第一義諦之言,方名正論」。他把世法全放下了,愛好出世間法、大乘究竟了義,他喜歡這些。究竟了義第一義諦是不二法門,這是真的。(02-039-0470)

※用佛法來與家人相處,潛移默化,即使是討債還債、報怨的,也能夠和睦相處,也能夠以佛法感化他。家庭就是道場,家人就是善知識,我們在這個地方修忍辱波羅蜜。

極不容易相處的、極不平的,在修我們的平等心;極不清淨的場所,修我們的清淨心。把這些冤家都看作大善知識,沒有他,我的忍辱波羅蜜,我的清淨心到哪裡修?幸虧有這些人,我修成功了,這樣你就不會討厭他,也不會跟他生氣,心平氣和。

※我們的家族、宗親應該要如何相處?這個非常非常重要,關係我們一生幸福快樂的基礎。從家族再擴大,就是社會,就是人群。

從最親的慢慢擴大到疏遠的,對於一切眾生都要用這樣的態度,要敬要愛,這個社會才和諧,世界才和平,我們才真正能夠安居樂業。人不能離開社會單獨生存,所以事事都要考量到整個社會的安全,決定不能夠憎恨嫉妒,小小不如意,心裡面起煩惱了,這是錯誤。

我們遇到逆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多多想想,追究它的根源,自然心就平下來了,煩惱就不會發作了。

※我們看到世界上現在災難的頻繁,過去三、四十年之前沒有過這個現象,這些值得我們警惕的。有了警覺性,就要知道如何能夠趨吉避凶,佛教給我們斷惡修善、洒心易行、改往修來,這樣才能夠消災免難。02-005-0098

※『洒心易行』,「洒」跟洗乾淨的洗是一個意思。心裡面這些污染要把它洗乾淨,用什麼方法洗?那一句阿彌陀佛最好了。心裡面常常有佛號,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打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心地的污染,用這句佛號把這些污染洗得乾乾淨淨。

「易」是改換,改換以前不好的行為。因為你心地污染,你的行為當然不清淨,心清淨了,行哪有不清淨的道理?

身心清淨,自自然然就有感應,『感降』,我們念佛的人就能得到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得到龍天善神的保佑。『所願輒得』,這就是有求必應。求往生求成佛尚且能夠得到,何況其他的小事?沒有得不到的,真正是有求必應。02-032-0005

※十善業道的宗旨就是止前之惡,前是我們今天以前,有不善的念頭、言語、行為,身口意的行業做錯了,把過去的惡到現在止住,不再作惡,這叫修十善。所以十善的理要清楚,事相要明白,落實在生活,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把起心動念管好,決定不可以惡作。
02-040-0476

※我們嚴持戒律,別人不持,我自己持;修六和敬,不希望別人對我六和,我對一切人一定六和。六和敬、戒律都不是叫別人學的,佛叫我學,我要學,與別人不相干,這就對了。真正想學佛的,無論在家、出家,自己好好學,絕不要求別人,別人做不做於我不相干。聽到了、見到了決定不能批判、不能批評,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好,懂得什麼叫獨善其身。02-041-0415

※真正善人,起心動念與性德相應。五倫是道人道是自然法則,不是哪個人發明創造的。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是道,說明人跟人的關係非常密切。循著道,不違背道,這就叫德,仁義禮智信五德。五德叫常,常是永遠不能改變的,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行得通。五倫是大道,五常是大德。

五常跟佛家的五戒完全相應,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跟佛家五戒完全相應。人能夠堅持把五倫、五常做到,佛說,來生他生人天兩道,他不會墮三惡道。這就是善行、善念的標準,佛家定的標準跟中國老祖宗不謀而合。02-040-0289

淨空老法師:「迷唯一念」,一念起就迷了,「悟止一心」,你只要一心你就悟了。凡是外面境界,人事境界、物質境界,能把你心攪亂,那就叫魔境;幫助你修一心,這叫佛境。佛跟魔就這麼回事情,外頭沒有佛魔,佛魔在自己心裡。

外面境界,要曉得妄想分別執著對它們沒有障礙,不礙法性,也不礙法相,產生障礙是妄執,我們一般講情執。這個東西也不是物質,自性清淨心裡面根本就沒有它,外面物質現象裡頭也沒有它,所以在佛法裡面叫不相應行法。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物質,它不是色法,是個虛妄、假的、不實的抽象概念而已。12-046-0029

淨空老法師:無明是煩惱的根源,你對事實真相不了解叫無明,無明生煩惱,什麼煩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執著裡,你想得到、想佔有、想支配、想控制它,起這些妄念。

你有沒有仔細想想,自己的身體能控制嗎?你能控制你這個身不老、不死嗎?死亡之後什麼東西能帶去?佛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走,你空手而來,你還是空手而去,何必造這些業?

真正聰明人,對人生有體會的人,他要的是每一天能吃飽、能穿暖,有個小房屋可以避風雨,知足了,知足就常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是佛菩薩,這是佛教育。02-040-0377

淨空老法師: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純善,肯定災消福來。如果不善,自己要警惕,禍患災難必定是一天一天接近。

談行善積德之前,先要講改過。為什麼?過如果不改,改得不徹底,改得不乾淨,雖然修善,善裡面夾雜著惡,善也不純,善的功就不能夠顯著。因此,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

淨空老法師:順境裡頭沒有貪愛,逆境裡頭沒有瞋恚,念念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跟《無量壽經》上覺正淨相應了!這是阿彌陀佛的大道,往生淨土的大道,一生圓滿的大道。所以一切險道自己要認識,凡是障礙我們修學的都是險道,誘惑我們離開「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那就是險道,要有能力把它辨別清楚,決定不墮在險道上。(12-017-1528)

淨空老法師:對於世間事還是抱著知道愈少愈好,「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這兩句古話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很深的體會,認識人多了真的是非多,知道事情多了真的是煩惱多。

科學技術發達,帶給人類災難,最大的造成災難的,我感覺就是手機,這不是好東西,叫你身心不安,叫你定不下來、靜不下來。那個染污跟波動,波動就是平等沒有了,比什麼都厲害。(02-042-0076)

淨空老法師:為什麼一放下就健康、安樂?放下之後,色身境界是唯心所變,變出來就是最健康、最安樂的境界。我們現在這個身體,為什麼多病?為什麼這麼苦?苦難與疾病從哪裡來的?貪瞋痴來的。佛講貪瞋痴叫三毒煩惱。世間什麼最毒?什麼樣的毒藥都沒有貪瞋痴毒,叫三毒煩惱。放下貪瞋痴,你的身體當然健康。為什麼?身體裡面沒有毒素。

恭錄自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58集1995/5

淨空老法師:最善的種子無過於念阿彌陀佛,所以對於阿彌陀佛我們要分秒必爭,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忘掉了,這一秒鐘空過了,一秒鐘可以念一句,秒秒鐘都抓住,修大善、積大功、累大德,這人人都做得到,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做不到的原因是什麼?對極樂世界知道不清楚,不夠透徹,還有疑問,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沒有懷疑了,萬緣自然放下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59集)

淨空老法師:古時候讀書都說「學問深時意氣平」,不會受外面境界的感染。你讚歎我,對你笑笑,並不真的有歡喜心,歡喜也不行,你細胞也會起變形;人家毀謗你,絕對不生氣,都是用平常心來對待。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最健康的,所以這是平等。常是保持,保持清淨平等是最健康的,要懂得這個道理。

看全文:歡喜心是健康幸福快樂的根源|淨空老法師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