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要能夠求生淨土,就與阿彌陀佛的大願相應了|淨空老法師開示・淨土篇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壽命是可以延長的,也可以縮短的。哪些人縮短了❓
✔️發願「法門無量誓願學」,又說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其他東西到底要不要學❓
✔️菩提心怎麼會有三心❓

我們只要能夠求生淨土,就與阿彌陀佛的大願相應了|淨空老法師開示

 【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

  這個『佛剎』是西方極樂世界,『修習』是講一切往生的那些人,這才滿足阿彌陀佛與十方諸佛度生的大願。大眾聞法得利益,普遍發彌陀之願,學法藏之行,攝取佛剎,滿足大願,就是滿足往生淨土一願,所有一切的志願統統都滿足了。所謂生一佛土就等於生一切諸佛剎土,見一尊佛等於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我們讀經讀到這個地方,要從這裡細心去體會,然後才真正明瞭,佛用什麼方法度眾生,佛用什麼方法教我們成佛。法門雖多,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門,不是教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這一個方法是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所謂平等,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一律平等成佛,你說這個法門到哪去找去!你去查《大藏經》,除這個經典之外,找不到第二部。這是我們在經題上跟諸位報告,這是平等成佛的經典,使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方法。它的綱領都顯示在經題上,經題上明白告訴我們,這是「大乘」;古來大德的讚歎,這個經是「大乘之大乘」;如果你說大乘之上還有一乘法,古德又說這是一乘當中的一乘,「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專中之專」,這讚到極處了。是真的嗎?一點都不過分,是真的。我們所求的是無量壽,無量壽是所求,無量壽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教下講的大開圓解,無量壽是包括一切的無量,無量的無量,無量無量當中以壽命為第一,第一義。盡虛空遍法界你圓圓滿滿都得到了,一樣也不欠缺,這才叫無量。這所求的,今天我們講欲望,最大的欲望,沒有比這更大了。你們所求的一點點,太小了,我們所求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一樣都不欠缺。莊嚴是美好,「清淨平等覺」是修因,「無量壽莊嚴」是果報,因果不二。修什麼?修清淨、修平等、修覺。這一部經就是「清淨平等覺」的闡揚、解說,你在生活當中如何修清淨平等覺,你在處事待人接物怎樣修清淨平等覺,這經典給我們講這些事情,我們要把它認清楚。

  從前曇鸞法師說,「滿足往生淨土一願,即一切志願悉滿足,故云滿足無量大願」。曇鸞法師所說的在《往生論》的註解裡面,《往生論註》是他作的。他是我們淨宗早期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但是很遺憾,沒有把他選成為祖師,我們今天淨宗祖師裡面沒有他,其實他是祖師的身分當之無愧,一生是專學專弘。念老說,他是「和盤托出諸佛心髓」,法藏五劫的精勤求索,只為眾生能真實發起往生西方淨土這個意願。我們想想,這個話說得過分不過分?他老人家這個話的意思,就是法藏在世間自在王那裡學了一千歲,又用五劫修行結得大願,造成西方極樂世界,只是一個願望,希望十方眾生求生他的淨土。這個話講得很有道理,確實如此,目的非常的單純,愈是單純,就愈簡單、愈容易、愈快速、愈穩當,究竟圓滿,它不複雜。

  我們要是把這個意思真正體會到、明白了,我們今天要做什麼?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其他東西要不要學?不要學了,學些拉拉雜雜的東西,把西方極樂世界給耽誤掉,就去不了了,那不是佛的意思,不是諸佛的意思。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再向他老人家要求,我要學無量法門,這才是正確的。為什麼?你壽命無量,學什麼東西有的是時間,決定來得及。我們在這個世間壽命短促,來不及,學什麼都來不及。曇鸞大師真的一句話,把一切諸佛度眾生那個心髓給我們說出來。所以我們只要能夠求生淨土,就與阿彌陀佛的大願相應了。這個四十八願我們要不要一條一條去學?生到淨土統統具足了,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所以你想想,四十八願就在那一句名號之中,菩薩萬德萬行也在這一句佛號之中。真的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所以到最後就變成這一句阿彌陀佛,究竟圓滿,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遇到了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這是稀有的因緣,正是彭際清所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之後要緊的,就是要把它抓住,要保持住,我們這一生決定成佛。這是沒有把這個搞清楚,還想學這個,還想學那個,心還不死;真正搞清楚了,就死心塌地,再沒有第二個妄念。曉得這一部經就是一切經,這一部經就是《大藏經》,這一部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看到的大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那個經什麼樣子?就是這一部,沒第二部。這才生真正無量的歡喜心,來接受、來奉行。

恭錄自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四十集 檔名:02-005-0040

聞名發心願,臨終接引願 |淨空老法師開示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個裡面包括有兩願,一個是「聞名發心」,一個是「臨終接引」,這兩願對我們來講也是非常重要。

  因為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三輩往生,它的條件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第十八願,十八願是教我們執持名號;而發菩提心正是第十九願。由此可知,這個念佛人善根確實是非常深厚。菩提心,佛在《觀經》裡面講得很詳細,佛為我們說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三心就是菩提心,與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講的三心,意思完全相同。《起信論》上講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這個名稱稍稍有一點不同,意思、境界完全是一樣的。菩提心怎麼會有三心?佛為我們說的,一個是心之體,兩種是心之用,有體、有用,菩提心實在講是一個。至誠是心之體,深心跟迴向發願心是作用。在作用裡面分成兩大類,這就是佛法裡頭常講的自受用與他受用,也就是說,我們用什麼樣的心對待自己,用什麼樣的心待人,待人這是他受用,對自己這是自受用。真誠心是體,從真誠裡面產生一種自重自愛的心,這就是深心,自己能夠自重自愛;對別人,是從至誠心裡面生起的大慈悲心,能夠愛護一切眾生、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這叫他受用,都是從真誠裡面生起的,這叫「發菩提心」。如果依照蕅益大師的解釋,這個意思就非常清楚,更容易明瞭。蕅益大師為我們說,我們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執持名號,這一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就更好懂了。所以『聞我名號,發菩提心』。

  發心,當然他就『修諸功德』,這個功德就是信願持名,不是指別的,專指信願持名,就是「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當然我們雖然發願求生,在沒有往生之前,我們這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既然在世間就不能夠脫離社會、不能脫離人群,跟社會大眾相處,我們用什麼態度?「奉行六波羅蜜」。這六條就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我們一定要遵守,這就是菩薩行。我們的心、願、解、行都能夠做到堅固不退。堅固,是絕不為其他知見所迷惑,決定不退轉。『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這個是聞名發願、求生淨土。『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是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這個念,在「心」!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念在心,不在口,心裡面時時刻刻有阿彌陀佛,時時刻刻有西方極樂世界,心裡頭不要放其他的東西;換句話說,除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決定沒有其他的牽掛,這就叫「一心念我」。所以並不是說口上這個佛號晝夜不斷,不是這個;是心裡頭這個念頭不斷,這個重要。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念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也是淨宗裡面常說的念佛三昧,到這個境界這就是念佛三昧了。

  下面這是第二十願「臨終接引」,『臨壽終時』,佛來接引。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壽命是業報,這個要知道;縱然不幸夭折、橫死,還是業報;戰爭當中死亡的、意外死亡的,也是業報,這是一定要明瞭。那麼我們的壽命長短,在這一生當中有沒有可能延促呢?有的。如果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求長壽得長壽。你像《了凡四訓》,袁了凡居士,那個孔先生給他算命,他只有五十三歲。他遇到雲谷禪師,了解這個道理之後,他就斷惡修善,確確實實,他所求的幾樁事情都得到了;他沒有求長壽,壽命也延長了,他活到七十多歲。由此可知,五十三歲以後那個壽命是他這一生修的,不是他的業報,他的業報應該是在五十三歲就終止了。由此可知,壽命是可以延長的,也可以縮短的。

  哪些人縮短了?作惡多端的人。他本來壽命很長,壽命減短了。也許有人說,有很多很大的惡人他的壽命很長,活到八十、活到九十!實際上他縮短了,他要不造那些惡事,要造大善事,那個人壽命大概都是一百多歲的,他還是縮短了。另外一種,修行人。我們修淨土的人,真正達到「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個念佛三昧成就了,成就之後,他就想早一點往生,不願意再在這個世界受苦受罪,他不幹了,他要早一點走,行不行?行。所以我們在《往生傳》裡面、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的,許許多多念佛三年、五年當中往生的。如果念佛三年往生了,偶爾有幾個,還講得過去,一看看那麼多,哪有那麼巧的事情,怎麼念佛三年都走了?這個是他什麼?他願意。他不願意在這個世間多住,他願意早一點走,行,他可以辦得到的。所以壽命延促,修行人確實他有能力控制,不受定業所轉。

  念佛人往生,這是佛的本願,『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定『與諸菩薩眾』來迎接你往生。所以你只要一心專念,不要怕西方世界很遠,西方世界在什麼地方找不到,你不要去想這些,想這些,你就自己找自己麻煩了,為什麼?你念佛裡頭有懷疑,這個不好,這是障礙。決定不要懷疑,臨終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我們去往生的。也許有人聽到這個事情就覺得奇怪,很懷疑,為什麼?十方世界念佛往生的人那麼多,阿彌陀佛一個一個去接引,恐怕他很難做到!萬一那往生的人太多了,我念佛,佛把我忘掉了怎麼辦?很多人有這個懷疑。實在講,我們人會把佛忘掉,佛對於一切眾生一個都不會忘掉。記住前面所講,極樂世界的人六通都是圓滿的,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哪有會忘掉的?那麼阿彌陀佛去迎接,迎接是非常自然的,諸佛菩薩來迎接我們都是應化身。你看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他說他的能力,千百億化身,他有這麼大的能力。十方世界有多少眾生念佛成就了要往生的,佛就變化多少身去迎接。不是像我們只有一個身,你接了這個,再接那個,累死了!佛是化身去的,你看那個多自在。我們自己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十方世界去度一切眾生、去幫助我們的家親眷屬,也是化身去的,我們自己身體在佛的面前沒動,自然就化身去幫助一切眾生了。那個化身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一模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相;應當說什麼法門,就給他說什麼法門,一點都不會錯誤,完全契機契理。這是佛來迎接。

  諸菩薩眾也來迎接,哪些菩薩?這個諸位同修要知道,假如這些菩薩與你在過去生中沒有瓜葛,他不會來迎接你,總有緣故的。你看現在我們每天念觀世音菩薩、念大勢至菩薩、念地藏菩薩,這些菩薩一定會跟佛來迎接的,為什麼?我們天天念他,我們跟他的緣很深。另外一種緣很深的,我們現在忘掉、記不得了,到時候一見面都想起來了,那是哪些人?我們過去生中的家親眷屬、同參道友,他們念佛先往生的,都已經去了,我們不認識。他們這些人,我們不認識他,他認識我們,他也跟著佛來接引你,一見面彼此一介紹,他是哪一劫、哪一世跟你什麼關係,這一說,你馬上就想起來了,果然沒錯。所以諸位同修要知道,西方世界絕不陌生,我們的家親眷屬、同參好友不曉得有多少,過去生中已經念佛往生了,所以到那個地方去熟人很多,很熱鬧,不寂寞!這個是一定要知道的,這來迎接你的菩薩是這些人。如果跟我們沒有因緣的話,他不會來的,因為什麼?沒有感。我們有感、他有應,我們念佛的緣成熟,這是感,所以佛與菩薩們就有應。

  『經須臾間』,這速度很快,就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了。到那個地方去之後,『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是本願裡面所說的,可見得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說這一句話決定不錯)。這個願文裡頭沒有說是哪一種往生的,沒有講上品往生作阿惟越致菩薩,沒有說;沒有說生實報莊嚴土的菩薩作阿惟越致菩薩,沒有這麼說。那要沒有說,當然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實報土上上品往生,統統都是的。「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不退轉,就是常講的「圓證三不退」。在通常大乘經上世尊為我們介紹,阿惟越致菩薩是七地以上,這個品位太高了,七地以上才可以說圓證三不退。這樣說起來,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生凡聖同居土,真的是一步登天!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把我們的地位一下就提升到七地以上。我們是不是七地?不是,我們煩惱一品也沒斷。你要說是菩薩,實際上是凡夫,不能說是菩薩;你要是說他不是菩薩,他確確實實是圓證三不退,你也不能說他是凡夫。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他老人家就說得好,不能說他是凡夫,也不能說他是菩薩,這叫真正不可思議!煩惱一品沒斷,居然是圓證三不退。所以這是一切經裡面沒這個說法,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也沒這種人,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真是不可思議,這是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

恭錄自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四集) 檔名:02-02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