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關係|淨空老法師開示

念佛的真實利益|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我們學阿彌陀佛,我們還在預備班,為什麼❓
✔️阿彌陀佛的標準是什麼❓
✔️觀音菩薩只有一位嗎❓

我們六根接觸境界,眼見色、耳聞聲,人家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沒有動念頭,這是佛境界;看得清楚,聽得清楚,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境界。菩薩跟佛差別在此地,菩薩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菩薩住淨土,淨土就是四聖法界。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是六道凡夫,這叫穢土,就是有染污;沒有執著,它是淨土,它沒有染污。所以在十法界裡面叫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這些人住淨土,這不是佛土,這個一定要知道。

極樂世界講四土,常寂光是真的佛土,這個裡頭見與不見不能談,不能談見;實報莊嚴土是佛土,此地講的了佛土空這是實報莊嚴土,這個裡面的人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佛土;方便有餘土,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講的十法界的四聖法界,方便有餘土是四聖法界;凡聖同居土是六道穢土。

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特殊,它有凡聖同居土,但是凡聖同居土裡頭只有兩道,人道、天道,它沒有餓鬼、地獄、畜生,沒有,它也沒有修羅、羅剎,沒有這個。為什麼沒有?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成就。

四十八願頭一願,他就希望將來他教化眾生這個地區有十法界、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沒有三惡道,這是彌陀本願功德的成就。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這種加持我們無法想像,真正叫不可思議。為什麼?你想不出來,也講不清楚,講了你也不懂。

用比喻來說能夠有一點彷彿,好比你到人道來投胎,你投胎到帝王家,生下來你就是小王子,你就受到皇家那種富貴的待遇。那是你的能力嗎?不是,老子是皇帝,享的是老子的福,不是他自己的,就這麼個道理。你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阿彌陀佛是教主,那個世界是他的四十八願五劫修行所成就的,你到那裡去就享受到,四十八願條條你都享受到,一條都不漏,這個福報多大,十方諸佛如來都比不上。

所以我前面講的時候曾經說過,念佛的人福報最大,世出世間沒有人能跟你相比。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好像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欲界第六天天人。第六天天人福報最大,他需要的東西是第五天化樂天,化樂天是變化,他所需要的他自己會變化,化樂天變化供養第六天,第六天都不要自己去變化。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變化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享受來供養我們,不就是變成第六天人!用這個比喻諸位想想,你能夠知道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關係。彌陀對我們的恩德不可思議,要知恩報恩。

如果你要沒有知恩報恩的心,你還是迷惑顛倒不覺悟,你決定到不了極樂世界。為什麼到不了?他不來接引你,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你就去不了。往生極樂世界第一個條件,就是你親自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是真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具備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條件,這個條件是真信、切願、真念佛!念佛不能當作副業,當作我們這一生第一樁正經大事,我們來幹什麼?我們就是來念佛的。我們這一生只有這一個目標,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個願望,親近阿彌陀佛。

所以一生到極樂世界,你要想我到極樂世界得什麼好處?你把四十八願從頭到尾念一遍,那個好處全得到。是阿彌陀佛修成給你享受,十方世界沒有的,找不到的!這個經以前我講過十遍,像這樣的話前面十遍沒講過,不是我不講,我前面十遍是沒看出來。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大有道理!熟,熟透了,你就看出裡面東西。我們的信心真堅定了,什麼力量都障礙不了,現前就得佛力加持。過去佛力加,加不上,是因為自己有障礙,現在這個障礙放下,通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三七集)2011/6/5 檔名:02-039-0437

大乘佛法中心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心性沒有內外。佛的示現,佛來接引,「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這個意思說得深,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心裡頭變現出來的,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蕅益大師,明朝末年人,他老人家過世是在清朝,出生在明朝,過世在清朝。中峰禪師,元朝,比他早很多。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裡面說,他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看看跟蕅益大師這個話完全相同。「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這是中峰禪師說的,肯定心性是一不是二,也證明佛在大乘教裡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整個宇宙,「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它真的是一不是二。

這個東西要學習需要非常冷靜、安穩,清心寡欲,徹底放下,一塵不染,你才能體會,你才能契入,這個契入就是證得。大乘經上講的完全是事實真相,契入之後受用無窮。那是什麼?真正過佛菩薩的生活。心裡面還有雜念這個不行,這是把你的功夫統統破壞掉了。今天這個社會找一個心裡沒有雜念的人,你去找,恐怕一百萬人裡頭找不到一個,你就知道這個事情有多難。不具足這個條件,大乘不容易契入,學習也只學習常識而已。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一五集)2011/5/16 檔名:02-039-0415

極樂世界是遍法界虛空界裡面的佛教大學,阿彌陀佛是校長,三個學位,無上正等正覺是博士學位,正等正覺是碩士學位,正覺那就是學士學位。得到這個學位,得到正覺的稱他作阿羅漢,阿羅漢是學士;如果他得到的是正等正覺,他就叫做菩薩,菩薩是相當碩士;他要是證得究竟圓滿,叫無上正等正覺,稱他作佛陀,好比是博士最高的學位。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佛、菩薩、阿羅漢是佛教裡面學位的名稱。

再給你講,像地藏菩薩,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學位裡面加上你所學的科目,文學博士、理學博士、數學博士、語文博士,你學這不一樣,菩薩名稱是這個意思。觀音菩薩可多了,無量無邊數不清,觀音菩薩譬如是理學博士,學理學的人多;工學博士,學工學的多;醫學博士,學醫的多。這些菩薩名稱,是菩薩上面加上他所學習的,是這個意思,不是一個人。你要說觀世音菩薩,你認為他是一個人,錯了,哪止一個人?菩薩是碩士,文學碩士,文學碩士多少人?太多了。你指定某一個人還得把名字加上去,某某某文學博士,那專門指他一個人,這個要懂。

明白這個道理了,佛門裡或者佛門以外,稱某人作菩薩,什麼菩薩,你就不會執著。你稱他是觀音菩薩,他是不是西方三聖,站在阿彌陀佛旁邊那個觀音菩薩?不是的。觀音菩薩太多了,站在阿彌陀佛旁邊,不是的,那是什麼?那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觀世音菩薩。某某學校教務長,觀音菩薩是他學位的名稱,他得到這個學位。極樂世界是學校,校長是阿彌陀佛,教務長是觀音菩薩,訓導長是大勢至菩薩,得搞清楚。

佛不是一個人,阿彌陀佛也不是一個人,前面跟諸位報告過,阿彌陀佛是所有諸佛共同的稱號,因為它的意思是無量覺,哪一尊佛都是無量覺,只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都可以稱為無量覺。可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阿彌陀佛他特別,特別在哪裡?他發四十八願,他建立極樂世界,這一尊阿彌陀佛,不是一般的阿彌陀佛。

佛家這些名稱叫通號,不是某一個人專用的。而且說菩薩,大菩薩、小菩薩差別很大,《華嚴經》上我們都看到,菩薩五十一個階級,這五十一個階級統統學文學,那都叫文學菩薩。他有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到五十一年級,程度相差太大,一年級不能跟十年級比,十年級不能跟二十年級比,差遠了,五十一個階級。第五十一個階級是等覺,等覺修滿就畢業,畢業才是妙覺,才叫成佛,博士學位拿到了,所以這些我們不能不懂。

佛法確確實實它跟宗教不一樣,它跟學校很相似,確確實實它是教育。「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個個都是無上正等正覺。只是你迷了,你不知道,你才變成凡夫。現在設立這個學校幫助你回頭,幫助你回歸本覺,是這麼個意思。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三八集)2011/3/22 檔名:02-039-0338

我們今天學的是什麼法門?我們學無量壽,我們學阿彌陀佛。凡是學阿彌陀佛的人全是阿彌陀佛,你得學得像。我們現在學還學得不像,我們現在的班級在哪個班級?我們在預備班,一年級還沒達到。我們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預備班,預科。為什麼?我們八十八品見惑斷了,我們才上阿彌陀佛這個班一年級。《華嚴經》擺在那邊,五十一個年級,十信,我們把它比喻作小學,十信是小學;十住,中學,初中,十住;十行,高中;十迴向,大學;十地,研究所;等覺,博士班。我們用這個來比喻,你就好懂。我們學的科目是什麼?是阿彌陀佛。你是哪一個等級、哪一班的阿彌陀佛?我跟大家這樣解釋,你就都明白了。

阿彌陀佛是什麼心?我們常常勉勵同學、教導同學們,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個話不是我說的,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上說的,真話不是假話;「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都是說真話。這是諸佛菩薩順真諦說法,不是俗諦,是隨順真諦。我們用這個理念來解釋,就講通了,就一點都不稀奇了。他不是他學的這個菩薩,他不是等覺菩薩,很多都像我們在預備班那的學生,這是幼兒園的,一年級還沒上。幼兒園也有大班、小班、中班,你是哪個班上的菩薩?這個不能不懂。

學阿彌陀佛的人多,要把這部經四十八願要落實。三十二品我們還沒念到,三十二到三十七是《無量壽經》裡面的戒律,完全講因果,裡面講的是五戒十善,講得很詳細,我們把它落實,要做到,那是阿彌陀佛的行。戒是行,四十八願是願。阿彌陀佛的心真正慈悲到極處,只有一個理念,前面讀過,「一切皆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心,也就是這個心成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證得佛果,不思議境界。

我們再聽到別人說,這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佛再來的,我們就用平常心看待,正確。知道什麼?他是,我也是,你也是,沒有一個不是,人人都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釋迦牟尼佛講的。那你是什麼佛?是哪一尊佛?你學哪一尊佛,你就是哪一尊佛。你學釋迦牟尼,你就是釋迦牟尼佛;學阿彌陀佛,你就是阿彌陀佛;學藥師如來,你就是藥師佛。因為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都讚歎,十方諸佛都介紹,所以學阿彌陀佛的人特多,阿彌陀佛周遍世界。

佛性遍一切處,佛的願遍一切處,佛的神通道力遍一切處。祖師大德教導我們,我們發真信切願,一心稱念,就有能力攝取阿彌陀佛無量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難,不但決定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高,應當學。這是說斷煩惱,煩惱習氣一定要放下,放下我們才能夠深入經藏。經藏就這一本《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就這一本。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六九集)2011/4/10 檔名:02-039-0369

「淨影云:慧心安法,名之為忍。」慧心不是煩惱的心,有智慧的心安住在法上。法是什麼?大自然的原則,大自然的秩序,在佛、在儒稱它作性德,現在人稱為大自然的秩序、大自然的原則。實在講,人心亂了,大自然的秩序也亂了,你看春夏秋冬四季反常,這就說明大自然的秩序亂了。幾千年前老祖宗告訴我們的,大自然的法則,他們所講的倫理、道德、四維八德從哪來的?大自然的秩序裡面悟出來的。他能體會到,他們的心清淨,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欲望、沒有怨恨,心裡面永遠是平和的,所以自然的法則他們能感得。

心能轉境界是覺悟的人、是明白的人,心被外面境界所轉是凡夫、是迷惑的人。可是這兩方面實際上是互動的,彼此都有感應,關鍵在智慧。所以遠公大師說慧心安法,這個法是大自然的法則,狹義的來說大乘佛法,再把它縮小來講,《大乘無量壽經》。我們的智慧心安住在這部經典上,經典教我們怎麼做,依教奉行,經典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一定要遵守,這就是慧心安法,這就叫忍。忍就是定,我把心定在這部經上,我這一生起心動念、生活行為依這部經做標準,這個標準是阿彌陀佛的標準,無上大法的標準。「《會疏》云:智行增進名法忍。」智慧的行為天天增長,日日有進步,這叫法忍。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六一集)2011/4/5 檔名:02-039-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