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之妙,聖凡齊收,利鈍悉被|淨空老法師開示

念佛的真實利益|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前之三輩與邊地疑城,皆論凡夫往生。今品廣明十方菩薩往生之數無量。彌顯淨土妙法,聖凡齊收,利鈍悉被。普勸眾生,求生極樂也」。前面講過三輩往生與邊地疑城,這幾品經文都是說凡夫往生,也就是說到我們。這一品是世尊為我們介紹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面的菩薩往生,數量無法計算,特別顯示出淨土法門是凡聖齊收。十方世界凡夫去往生的,跟我們這邊情形大概都差不多,我們已經知道了,現在看菩薩,所以更顯得淨宗之妙。凡夫往生,菩薩也去往生,利鈍悉被。利根是指菩薩這些人,鈍根是講我們六道凡夫。

普勸眾生,這個眾生包括等覺菩薩,怎麼知道?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了,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淨土。文殊、普賢是等覺菩薩,不是普通人,不但他往生,他勸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華藏是圓教,這四十一位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華藏世界實報莊嚴土的大眾,這些人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要沒有特別殊勝,他們怎麼會去?這個景觀我們要特別留意,要認真仔細的去觀察。真的看清楚、看明白了,自然堅定我們對淨宗的信心,堅定我們對求生淨土的願望。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六二集)2011/8/27 檔名:02-039-0562

「當知淨宗稱為易行道者」,這是古大德常講的,「是與餘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門相較而言也」。古人還有個說法,八萬四千法門,淨土呢?淨土是特別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的一個特別法門,叫門餘大道。念老在此地,是把淨土宗也列入八萬四千法門裡的一個法門,所以他說其餘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個法門而言。我們還是古大德講的有味道,八萬四千法門之外叫門餘大道,稀有難逢!「唯此獨易,故稱易行」。

也就是八萬四千法門都不容易,為什麼不容易?它要斷煩惱,這就難,我們斷不掉。淨土法門不要斷煩惱,只要伏煩惱,把煩惱伏住,像石頭壓草,把它壓住就行了。斷是什麼?連根拔掉那叫斷,那個難,真難!石頭壓草,石頭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是石頭,用這個東西把它壓住。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念頭才起,立刻就阿彌陀佛,把它轉變成阿彌陀佛,不叫這個念頭去發展、去擴大,不去擴大。不管是善念,不管是惡念,只要是念頭起來,就「阿彌陀佛」把它壓住,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上,這是念佛法門無比殊勝微妙之處。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九O集)2011/5/2 檔名:02-039-0390

三種利益,這本經上說的,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真實之際我們很難懂,可是真實智慧跟真實利益我們不難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心專求往生,這就是真實智慧,智慧的選擇。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有這樣殊勝的緣分,每天都能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每天都能接觸到無量無邊的法門,那是廣學多聞。在阿彌陀佛講堂裡面,專聽他老人家一個人講經說法,那是一門深入。一門深入跟廣學多聞同時學習,別的地方做不到,只有阿彌陀佛這裡行。彌陀的威神,在這個地方展示他的神通,沒有他的神力加持,我們哪有這種能力?怎麼可能親近一切諸佛?

生到極樂世界,甚至於現在還沒生,我決心下了,我真幹,我除這一門之外,其他都不要,這就是與彌陀本誓相應。「雖居穢土」,雖然我們現在住在這個世界,住在此時此處,還是一個凡夫身,「具縛」就是煩惱沒放下,帶著重重煩惱這個身體,但是你也等於住正定聚。為什麼?你決定往生,只要你一往生,你一生決定成佛,「決證菩提」,這個意思我們不能不懂。大乘裡面講「正定聚」,法身菩薩才有,別教裡面十地是法身菩薩,三賢還在四聖法界,那不算正定聚。

念佛人下定決心,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了,我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念就是正定聚,決定不改變。要知道,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接引八萬四千不同的根性,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佛度眾生唯一的一個目標,就是希望你早一天成佛。淨宗法門是早一天成佛的第一法門,這個法門你不能接受,才跟你講別的。這個法門是一生成就,別的法門還得生生世世,為什麼?煩惱一生斷不掉,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淨宗法門的殊勝,煩惱斷不掉也能往生,叫帶業往生,殊勝在此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八二集)2011/4/22 檔名:02-039-0382

淨宗學會當年成立,我們定的修行的綱領,一共採了五種,大家好記,愈簡單愈好。第一就是淨業三福,最高指導原則。第二個,六和敬,無論在家出家,大家在一塊共修,必須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第三,三學,戒定慧。第四個科目是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第五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淨宗學人日常生活規範就是這五條,五種,好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夠違背這五個標準。淨業三福第一條裡面包括儒釋道三個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一句「修十善業」,《十善業道》,這三個根本的根本。沒有這三樣,無論修學任何法門都不會成就,念佛也不會往生。念佛人只能夠說跟淨宗、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一生不能成就。依照這個規矩去修,這一生決定生淨土。

你能把淨業三福這個最高的原則把握住,三個根紮好,修六和敬,修戒定慧,你能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能做六波羅蜜,菩薩六度你能夠做到,你往生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你能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都做到,恭喜你,你生到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佛菩薩給我們說的這些方法,我們要聽話,我們要真幹。這五個科目在這一生當中真做到了,真往生到實報土!一點不假。這些條目,我們在這部經裡頭都詳細介紹過,所以這個《演義》,修淨宗的同學不能不聽。你不聽,不熟,你怎麼個修法?修行沒有別的,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居家過日子,工作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不違背佛的教誨,這聽話,這都是佛教的,依教奉行,真幹,真正落實,你就成就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三三集)2011//3/20 檔名:02-039-0333

「《會疏》曰:是則第十八願成就。一部宗歸,唯在於斯。」這一段經文就是淨宗的宗旨,就是淨宗的歸宿,就是淨宗的圓滿成就。「所以者何」?為什麼?這提出一個問話。「雖四十八願皆殊勝,以念佛往生為最要。」四十七願是助緣,第十八願是正說,沒有其他的四十七願,這一願也不能建立,四十七願就是幫助第十八願建立念佛往生淨土。

「雖一一成就皆難思」,這個一一就是其他的四十七願,每一願的成就都不可思議,「而此成就為不共」,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故諸佛讚歎」。這個方法引導眾生、引導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提供一個最好的修學道場,這個太難得。

我們凡夫成就之難,確實沒有一個好的修學場所。對於上上根人,那個無所謂,他們有智慧、有定力,能忍受,什麼樣的境界對他來講都是好境界,但是這種根性的人太少太少了。中下根性的人,要沒有一個很好的修學環境,不行,他會退轉,他會墮落,甚至於會造罪業,他把持不住。

所以彌陀建立道場不可思議,提供這個環境太難得,方法又太巧妙,真正是有善根福德因緣遇到了,遇到肯定成就,一生圓滿成佛。所以跟諸佛不一樣,不共就是不一樣。感得諸佛讚歎,沒有一尊佛不讚歎。佛心平等,佛心純淨純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八五集)2011/4/23 檔名:02-039-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