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念到清淨心|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既往生巳,仍復念佛,念念相續,盡未來際。」這個三句話非常重要,也就是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一切時一切處都可以學習。它的功能是什麼?就是你保持清淨平等覺,永遠保持心是清淨的,不受染污,是平等的,不起高下,高是傲慢,下是自卑,這些現象統統沒有。所以平常心就是道,平常心就是真心,道就是真心。心裡面有雜念,不是真心。心裡有高下,不是真心,那是妄心。如何把妄心換成真心,這要有方法,念佛這個方法是最殊勝的,最容易學到的。

真正把清淨平等覺念出來了,那就是我們把妄心捨掉、真心找回來了,這就叫成佛。你先找,清淨心找回來,你就是阿羅漢;平等心找回來,你就是菩薩;那個覺悟的心找回來,你就成佛。這是佛法裡三個階段,三種不同的境界。所以找回來之後,他這個方法並不捨掉,他還是念念相續,盡未來際。自己成就了,為什麼還要念?還有很多人沒有成就,幫助他們。自己成就之後幫助別人,用什麼方法?還是用老方法,我用這個方法成就的,我就用這個方法教別人。

念佛的方法很多,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這個環境當中,我們怎麼個念法?印光大師距離我們最近,他是在抗戰時候,抗戰當中圓寂的,距離我們現在七、八十年的樣子。他教給我們的方法,十念法。他用三個清楚,你就能攝心了。第一個是你佛號念得清楚,不要念太快,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念,字字清楚;聽得清楚,耳朵聽我自己念佛的聲音,聽得清楚;記得清楚,我這一句佛號,在十句佛號當中是第幾句。這三個清楚,妄念就不容易滲透進去,你就容易得清淨心。他自己一生用這個方法,教我們用這個方法。

我們有不少同學做實驗,念了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果然有效。為什麼?平常念佛有雜念,用這個方法念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好像沒有雜念起來。只計到十,這就是心裡記,從一到十句,十句完了,還是從一到十。就是從一到十、從一到十這樣下去,不要十一、十二,不要記這個。開始學,頭兩天比較辛苦一點,三、四天就入境界,這是個好方法。念佛不是為別的,就是把雜念丟掉,雜念是妄心,雜念是亂心,是煩惱的根源,讓我們心恢復清淨、恢復平等,清淨平等是最健康的心態。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五一集)2011/8/21 檔名:02-039-0551

這一切人是不是真的阿彌陀佛?你說是真的,他就是真的,你說是假的,他就是假的,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是你自己做主宰。不是別人做主宰,別人做主宰就困難了,要自己去做主宰,所以這個事情不用問人,你問佛菩薩也沒用處。老祖宗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沒有叫你去找別人,反求諸己就對了。

「剎那相應」,這是你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知道在哪個剎那你一下碰上。每個人的機緣都不一樣,我們從《五燈會元》裡面去看,一千七百則開悟的例子,沒有兩個人是相同,這說明什麼?說明念念都不相同,沒有相同的念頭。哪一個念頭的緣跟你相應,一下就通開,迷關就打破了。所以平時心愈清淨,這種機會就愈多;心不清淨,妄念很多,這個機會就沒有了。開悟,心一定要清淨,念佛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達到這個心地接近清淨,這個方法非常之妙。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OO集)2011/7/18 檔名:02-039-0500

下面接著給我們講三苦、八苦,後面還講八難,三途八難。我們看底下一段,「眾苦者,苦以逼惱為義。」這個逼我們今天講壓力,常常聽人家講壓力太大,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精神的壓力、環境的壓力,給你帶來的煩惱,惱害。

「苦事眾多」,這個世間哪有樂的?我們看到在這個世間有地位很高的,做總統、國王;有擁有財富,大企業家擁有億萬財富,百億萬、千億萬的這些大企業家,他們的日子好過嗎?實際上講不好過。為什麼?煩惱太多,患得患失。他的欲望沒有止境,永遠沒有止境,愈多還愈想多,得到的又怕失掉,所以他的日子並不快樂,很苦!

我是在最近這幾年當中參加聯合國的和平運動,也認識了不少專家學者,這個社會所謂高層的人士接觸到。我了解他們,因為他們遇到我,別的他不懂,他也不會問,他看到我這個形象,他歡喜。他問我,你是怎樣保養身體的?這表現在外表,看到我一天到晚笑眯眯的,歡歡喜喜的,好像一點壓力都沒有,一點憂愁都沒有。我說是的,我沒有壓力,身心都沒有壓力,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他非常羨慕。

問我養生之道,我說我很平常,喝的是自來水,吃的是青菜、豆腐,六十年了,一生不生病。年歲雖然大了,體力一切都很正常,這他們很羨慕。怎麼樣養生?放下一切,問題就解決。

他放不下,做官的人,地位放不下;發財的人,財富放不下,他有憂慮,他有壓力。我沒有,我什麼都沒有,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有地位、不是有財富,是什麼?是「清淨平等覺」,就是經題上五個字,那是最高的享受。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他怎麼不自在!怎麼會不快樂!

尤其接觸了大乘,了解華藏世界,了解極樂世界,知道怎麼?知道真去得了,不是假的。我們把方向、目標定在這個地方,一點都不迷惑,我們有我們一生的道路不偏不邪,決定可以到達。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世出世間還有比這快樂的嗎?沒有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三O集)2011/3/17 檔名:02-03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