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育的人必須以身作則|淨空老法師開示・教育篇31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從事教育的人必須以身作則|淨空老法師開示

在中國文字裡面,「教育」這兩個字是分開來定義的。《說文解字》解釋「教」的含義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意思是,教的意思在於效仿。老師的思想言行是學生效法的對象,所以從事教育的人必須以身作則,做出身教的好榜樣。

《說文解字》解釋「育」字的含義說:「育,養子使作善也。」教養子弟的目的,在於使得他們成為善良的人;這個善人,在中國古代的標準,就包括聖人、賢人和君子這三個層次。中國古人,讀書志在聖賢。

要造就聖賢君子,所用的不外乎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智慧這四種普世教育,所以中國古人說到教育時,自自然然就是講普世教育。總結上述,教育的意義在於,施教於人,以身作則,做出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智慧教育的好榜樣,讓學習的人能夠效法,也能成為聖賢君子。聖賢君子多了,社會自然和諧,國家自然安定繁榮。

恭錄自 振興普世教育 促進世界和平——我們為何來到教科文組織32-294-0001

聖賢所居住的地方就有善神保佑,到哪裡找聖賢?|淨空老法師開示

「忠孝二字,為世間美德之本」。世法裡頭講到根本,真正的根本,忠孝。孝裡頭最重要是敬,所以我們學佛,求學,親近善知識,能不能得到他的真傳,全靠孝敬。我們以孝敬父母的心孝敬老師,就能得真傳,老師傳不傳你全能得到,不傳也得到。為什麼?他的言行舉止是身教,你常常親近自然就學到了,口裡面教導是言教,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夫子,孔子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做到了溫良恭儉讓,待人接物溫和、善良,都從身上表現出來,恭敬、節儉、謙讓,他做出來了。這是什麼?能做出來了這個人就是聖人。孔子是什麼樣的人,學生對老師的讚歎,五德。一切時一切處你看他老人家,所以我們要學溫和,要學善良,要學恭敬,要學節儉,要學禮讓。

那麼佛,佛是以十善,十善裡面有溫良恭儉讓,普賢菩薩十願,十願裡頭有溫良恭儉讓。十願是禮敬諸佛,把禮敬擺在第一,一切恭敬。諸佛是哪些人?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對眾生不恭敬,就是對佛不恭敬;我們怎樣對佛恭敬,要對一切眾生跟佛一樣恭敬。

我們善於分別,心不平,心不乾淨,所以普賢行做不到。普賢行誰做的?華嚴圓教初住以上,聲聞緣覺做不到,三乘菩薩做不到,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能做到,就超過二乘,就超過三賢,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得真幹才行,不真幹不行。

在哪裡幹起?就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非常重要。你真做,你是好人,你是聖賢。聖賢所居住的地方就有善神保佑,這個地方就不會有災難。到哪裡找聖賢?自己發心去做聖賢,把中國傳統,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佛法裡面,三皈五戒十善做到了,就是聖賢。你住的地方就不會有災難,一個人有福,住在這裡,這個地區的居民都沾光了,都得到你福德的加持。為什麼不幹?為什麼不認真努力去幹?

恭錄自 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9集201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