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開示
這是你在路上遇到,可能每天都遇到,常常遇到。『眾』是人多,『會』是聚會。清涼大師的註解,我們把它念一念,不多。「初」,這是第一願,「睹眾會,謂眾聚」,就是很多人聚集在一處。「多談無義,故願說深法,眾心易乖,故令和合」。這就是佛法裡頭所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顯示在這些地方。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機會教育。不論人多少,看到有人在談論,在聊天、在談論,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參與。這個參與幹什麼?度眾生,把佛法介紹給他,你得有善巧方便隨順他的話題,這才能契入,慢慢的引導到佛法。尤其是靈活應用,在現前的社會,特別是幫助他解決問題,他遇到困難、遇到挫折,或者遇到有疑惑,無論是個人的問題,他這個團體裡面工作的問題,物質環境上的問題,人事環境上的問題,要給他開導。開導當中,人與人之間,這裡提出來了,「和為貴」。大眾在談論免不了爭論,你要怎樣把他事情擺平,讓大家化解對立,化解矛盾,和睦相處,這就好。
他要喜歡聽佛法,就要把佛法介紹給他;他有疑問,要細心為他解答,機會教育。常常遇到,在農村、小鎮這種機會更多,反而在大都會裡面這個機會比較少。大都會,你看人都很匆忙,雖然居住在一起,確實老死不相往來。我們同住在一個樓層,這一層樓,一層樓有幾戶人家,住在這裡住了幾十年,隔壁那一家姓什麼不知道。看到他們家的人,從來沒打過招呼,現在是人情味沒有了。在農村裡頭,不但是鄰居都知道、都會打招呼,隔壁村莊的人也知道,也會打招呼,他住在那個村莊。農村裡頭有人情味,愈是大都市裡頭,人情味都沒有了,這日子多難過。
人與人之間最忌諱的就是不往來。尊重關懷、互助合作,現在都沒有,這是一個非常可悲的現象,原因在哪裡?人人都追求物質生活,都沈迷在物質欲望裡面,精神生活沒有了,倫理道德沒有了,真的現在講什麼叫倫理、什麼叫道德,很少人能說得出來。道是什麼?德是什麼?道德是什麼?倫是什麼?理是什麼?倫理是什麼?很少人能說得出來。這些問題要是在古時候,小孩都說得出來。現在的名詞講精神文明,沒有法子跟從前比。從前的人生活在世間有情趣,人與人之間有恩有義、有德有道,現在這個都沒有了。人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
人如果喪失了倫理道德,諸位想想,跟禽獸有什麼兩樣?古時候就有人說,誰說?我們在古書裡面看到,堯舜說的。人那個時候農業已經很發達,一般人民達到了衣食足,吃飯穿衣這個基本的生活沒有問題,居住也很安定,所以人民真的是享太平之福。這聖人看到之後就想到,如果要不好好的教導他們,那跟禽獸有什麼兩樣?所以這才興起要辦教育。辦教育的興起是堯舜,距離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前,中國這些古聖先王就想到教育重要,教學相長。搞教育頭一個就是「修身為本,教學為先」,無論是家庭、社會、國家都把教育擺在第一位,這是中國的古文明超越世界其他族群的古文明,道理就在此地。為什麼世界上有些古文明都消失了、都沒有了?為什麼中國這個民族還存在?原因就是中國人懂得教育,世代相傳,而且還能夠發揚光大。這是許多一直到現在志士仁人談起來都尊敬、都佩服。我們中國人對老祖宗這些德行不能不知道,不能把它忘記。它是好東西,是真東西,禁得起時間、空間的考驗,萬古常新,現在人所講的真理,永恆不變。
現在這個社會,整個世界的社會,迫切需要的就是安定。社會太亂了,亂得叫人無法忍受,眼看著這種亂象如果不能改善還繼續下去,這是很多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教育家都感到,人在這個地球上繼續生存還能不能再過一百年?意思就是說一百年之後,世界上人類都沒有了,這就是西方宗教講的世界末日。確實是麻煩事,很麻煩。我們今天所做的,把這樁事情當作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知道幹這個事情很不容易、很辛苦,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要不要做?還是要做,無論多少多大的代價都要付出。這個事情救亡圖存,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有機會就要教,有機會就要參與,不能怕辛苦。教化眾生再辛苦還是要教,不教怎麼行?今天教化眾生,人家並不領情,甚至於背後還要挖苦你,說你傻。傻也要幹,不幹,那就眼看這個社會加速度的崩潰。從哪裡做起?從自己本身做起。本身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境界,打好自己的基礎,基礎就是十善業道,就是弟子規、三皈五戒,一定要把它做好。自己做不到,你就不能勸人,你勸人,你自己做到沒有?自己做到才能勸人,人家才相信。自己要給社會做個好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法』確實『甚深』,但是甚深之法,所謂是深入淺出,他才能聽得懂,他才能理解。你自己有一分真誠愛心,一點私心都沒有,這種誠摯就能感人;自己有私心、有欲望、有目的、有所希求,這就不行。要度眾生先度自己,要教別人先教自己,一定要把自己教好。機會教育要認識,決定不能輕易放過。人是一個團體的生活,我們理想當中,全世界的人都是人,有什麼差別?《弟子規》裡頭說,這是中國老祖宗代代相傳的,「凡是人,皆須愛」,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真誠的心愛護眾生、幫助眾生。
今天世界的動亂,人人都有責任,一定要從自己本身做起,然後才從自己家庭,你影響到家庭,影響你的團體;在家人影響你的公司行號,出家人影響你的道場,影響你的同學、道友,你要做出好樣子給人看,你這一生沒有白過。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統統都具足自行化他的機緣,問題是你要認識,你要能掌握,你要能好好的去運用、去發揮。佛在經上常常教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持讀誦是自行,為人演說是化他。受,我接受,十善業我接受,釋迦牟尼佛給我的;三皈五戒我接受,接受要做到,要盡形壽的做到。我活一天我就要做到一天,這叫盡形壽,那叫持,就是保持。無論在什麼環境,順境逆境我都能保持,不會把它失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跟佛的教誨相應,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的好學生。我做出來就是表演,表演給人家看。
《無量壽經》上講得太好,他教導我們把口業擺在最前面,「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為什麼?最容易犯。最容易犯的就是說別人的過失,你看《無量壽經》上,口業太多太多,這是最重的一條,最容易犯的一條。看到別人過失不能說,現在哪個人沒有過失?太多的過失,人人都有,回過頭來看看自己也不少。所以真修行人看到別人過失,回光返照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就對了。怎麼可以說人過失?
說人過,《弟子規》上講「即是惡」,這不是善事。「道人善,即是善」,你稱讚別人,說人家的好事,這個好。所謂是隱惡揚善,這可以能夠改善社會風氣。人家造作的不善,我們可以包容;人家做的小善,我們來讚歎。常常處在這個環境裡面,他良心會發現,你看我做多少壞事,人家都不講我,做一點點好事就稱讚我,良心發現,他就會改惡向善,這就是度了一個人回頭。度別人回頭先度自己,自己從今之後不再說人過失。
口業裡頭不妄語,從今之後不騙人,不欺騙別人。不挑撥是非,兩舌就是挑撥是非,在甲的面前說乙說你的壞話,在乙的面前說甲說你的壞話,讓這兩個人不和。這種事情有有意的、有無意的,有意的是罪,無意的是過失,所謂是有時候講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所以言語不可以不謹慎。夫子教學四科,「言語」擺在第二,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你就想他把說話看得多麼重。會說話的人,你在這一生當中佔很多便宜,很多人喜歡幫助你;不會說話的人吃很多虧,得不到人的幫助。人家看到你,遠遠的離開你,不敢接近你。為什麼?你常常說話不負責任,常常在言語當中傷害別人。
諺語有所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懂得這個道理,不太容易上當。來挑撥的人,說是某人說你怎麼怎麼樣。以前我們華藏圖書館的韓館長,她的確很厲害,有人在她面前挑撥是非,她聽了之後笑笑。這個人走了之後,馬上就調查,就要把那個人找來,問他有沒有說這些話?有很多說沒有,我沒有說這個話。館長再把那個說話的人找來對質,以後沒有人敢在她面前說是非,為什麼?她會把人找來對質,不是聽一面之詞,這是智慧,這是教育。你要是造謠生事,一定問你,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目的何在?問他的動機,問他的目的,要說不出來,那就是糊塗。
綺語,花言巧語,那個範圍就太大!包括現在講的文藝表演,我們今天所謂電視、電影、戲劇、說唱。內容是什麼?我是幾十年沒有接觸,我連電視都不看,報紙也不看,幾十年了。大概在從前,四、五十年之前還比較好一點,現在可能沒有法子看了,因為我看到現在的書店、圖書館,磁場比不上過去。我年輕的時候進書店、進圖書館,磁場非常好,進去之後,心非常的安穩平和,心很容易定下來。現在不行,現在進入那個地方感覺到裡面很亂,很不安,這讓你沒有安全感,這是什麼?現在這些書籍、報章雜誌的內容不好,會產生這種波,我們就受它的干擾,所以還是少接觸為妙。
我們平常自己接觸的是經典,聖賢的典籍。我在香港書房裡只有兩套書,一套是《大藏經》,一套是《四庫全書薈要》。平常我的時間都用在這些上,讀書,讀聖賢書,親近佛菩薩,親近古聖先賢,這就是「受持讀誦」。跟人接觸,無論是什麼人,所談的都是古聖先賢的教誨。遇到佛門的同修,確實都是跟他談甚深法藏,或者是幫助他們解釋疑難。
世尊當年在世,我們在經上看到,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每天「二時講經」。二時是我們現在的八小時,古印度一時是我們現在四個小時,是不是像現在上課這樣的?是有,每天跟大家上課,固定的教導學生,我相信不太可能有八個小時,頂多一半,另外一半就是此地講的機會教育。親近佛陀的人很多,四面八方來,他們來了,提出問題了,佛要不要給他解答?要。諸位現在看到小乘經裡頭太多太多了,都是別人來問。所以我們就明瞭,世尊在任何場合跟任何人談話,記錄下來,全叫做經。每一天,就是說話八個鐘點,除了八個鐘點之外,他自己都在定中,他老人家入定。表演給我們看,教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他自己要做到。為人演說,每天八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受持讀誦,表演這一套。
所以跟隨他的這些常隨眾,經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眾,表演的,老師這樣做法,他們也不例外。這些人每天跟著老師學,聽老師接引大眾,時間長了,經年累月,每個人都聽熟了,自己每天出去托缽,遇到這些情況,各個都能言善道。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場所,開口,所謂談經,談話,談話的內容全是經,我們現在人稱為是機會教育。凡是遇到的人都是有緣人,為什麼?他肯聽,聽一句也好,聽一分鐘也好,聽五分鐘也好,聽十分鐘也好,只要他能聽得進去,聽到歡喜,皆是有緣人。我們怎麼能不幹?這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學。
現在在這個社會,最重要最要學的「什麼是佛教」。為什麼?社會大眾對佛教誤會太多了。人家問起來,一定會問你,你要能正確的開導他,幫助他破迷,這不要生信,對佛教不要產生誤會,這第一步目標你就達到。人家要問你,佛教有很多法門,你修哪個?淨土總要清楚,我們修淨土,對淨土不能不了解。淨土裡頭最重要的心淨則佛土淨,我們用持名的方法;怕人家說你、誤會你這是迷信,持名不是迷信,非常符合科學的精神與方法。人不能沒有雜念,雜念很不好,雜念心不清淨,嚴重的染污。對現在這個身體來講,妄想雜念多,你肯定不健康。日本江本勝博士實驗裡面,你看那個水結晶呈現的圖案非常難看。
我還見到台灣有些小學做這個實驗,老師帶著學生做這個實驗,用什麼?用米飯、用麵條、用饅頭,同一個鍋裡面煮出來的,裝成兩碗,放在門的兩邊,讓學生,每個學生經過,對這個碗裡面說你很好吃,我很喜歡你,很喜歡;對那個碗裡面說我不喜歡你,我討厭你。分成這麼兩組,每天你就說,就這樣子說。一個星期之後,當然這飯就變了。天天受到讚美的那個飯,你聞起來味道,它發酵,味道很好聞,顏色是黃黃的,也很好看。那個天天受到辱罵的、討厭的,一個星期之後它變黑了,一聞聞,氣味很難聞。這就說明什麼?水有反應,這米飯有反應,饅頭也有反應,麵條也有反應,還有什麼?盆栽也有反應,那個讚美的盆栽養得非常好;天天討厭、罵它,垂頭喪氣。這是從江本勝水實驗裡面延伸用其他東西來做實驗,證明了佛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你心裡頭想什麼,它就變什麼。這些資料將來我們蒐集一點的時候,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你就曉得念頭要緊。我們的心,念頭善,言語善、行為善,身心健康,這是你現在得到的好處。佛法講,現在是花報,花報就很好,果報就可想而知。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要懂得勸善。要勸別人斷惡修善,自己首先要做到,對人、對事、對物沒有惡念,我常講的沒有對立、沒有矛盾、沒有誤會、沒有猜疑,只有愛心敬心、尊敬關懷、互助合作,這個重要。
佛法裡頭告訴我們,自他不二,尊重別人就像尊重自己一樣,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不愛別人就是不愛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你的自尊、你的自愛,從哪裡表現?從你愛人、敬人上表現出來。如果不是從敬人愛人,你就變成自尊自大,變成狂妄,狂妄是自愛嗎?狂妄是自尊嗎?錯了。都是從表現對人、對事、對物,對事認真負責,對一切萬物都懷著敬畏之心。中國古大德就是這個樣子,幾千年來的教誨也是這樣教的。
人跟人和睦相處沒有爭執,『一切和合』,所以我們今天第一要緊的就是要把「六和敬」落實。六和敬,今天「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這兩條怎麼落實法?給諸位說,具體而言,落實弟子規、落實十善業道。六和敬前面兩條都做到,後面就很容易,「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自自然然就做到,所以最重要就是前面兩條。我們有共同的認識就是見和同解,共同認識弟子規重要、十善業道重要,見和同解。戒和同修,把弟子規落實、十善業道落實就是戒和同修,那是戒律的根,根本戒律,決定不可以疏忽,要認真努力去把它做到。
自己做到了,自自然然你就會感化一家,不要勸別人做,自己做。你做到之後,人家就會學你,所謂上行下效。我家裡有父母,還有祖父母,我這樣做法,下行,上面也效法,看到很滿意,看了很歡喜,於是乎自己不知不覺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會收斂,感化一家人。歷史上這個例子太多太多,最著名的例子是舜王。舜王感化他的父親,感化他的母親,感化他的弟弟,感化他的鄰居、鄰里鄉黨,用什麼方法?自行。你自己沒有做到不行,要做出最好的榜樣。
別人毛病過失沒有改過來,我自己做得不夠好,這才是真話,這才是真正的原因。我做得很好,他還沒有受感動,你還是做得不夠,你哪一天做到跟舜王一樣的時候,肯定感動。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話是真理,決定不錯。我們今天沒有感動我們的道場,沒有感動我們的家庭,我做得不夠好,一定生慚愧心。真做好了,哪有不感動人的道理?你要叫人家好,先自己要好,自己不好,沒有資格教別人。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29 200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