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開示
這首偈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註得很清楚,「舊經云大樹」。因為這是翻譯,梵文這個名詞有兩個意思,這個梵語翻成中文,中國用音譯,「薩擔婆」。薩擔婆在古印度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大柱』,一個是大樹。所以在《六十華嚴》這首偈是「若見大樹」,《八十華嚴》裡面,這是「若見大柱」。這就是一個名詞,它有兩個意思。這兩個意思雖然不同,古人給我們解釋得也很有道理,它都有承擔重量的作用。建造房子,柱子承擔的重量很大。那個大樹也是如此,枝葉花果非常茂盛也是樹幹來承擔。所以從這上來說,意思能夠相通。
這是比丘出門托缽,路上所看到的這些事物。前面看到是人,路上看到人,許多人聚集在一塊聊天,這是出家人的一種機會教育,不能夠忽略的,念念都是有度眾生的大願,念念要幫助一切眾生覺悟。這品經一百四十一願是法身菩薩修的,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就看到,我們學佛跟菩薩學佛,這兩個做個比較就很明顯的看出來,菩薩的心念念都沒有忘記眾生,都是幫助眾生覺悟,看到有幾個人在一起聚會聊天,他就「當願眾生,說甚深法,一切和合」。這首偈(就是前面這首偈)非常適合於現代的需要。現在這個社會極其不和,人心顯出浮躁,確實是唯利是圖,念念都是損人利己,所以這個社會動盪不安。
大家都曉得今天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安定、是和平,安定和平如果不能落實,西方宗教講的世界末日,我們愈想愈可能,而且愈看好像這個事情很快就會現前,這是非常嚴峻的一個問題。有沒有辦法救?辦法確實是有,特別是大乘佛法。這在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說的話有道理,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
我們在大乘佛法裡面看到,現在無論什麼問題,要用這個做指導原則把它解決落實,一點都不困難。但是現在人不相信佛法,認為這是宗教、是迷信,不願意接觸;這麼好的東西,對於現前有無比殊勝利益的東西當面錯過,你說這多可惜。這樁事情我們不能怪別人,怪什麼?怪我們學佛的四眾弟子,我們沒有把它做好,所以讓社會大眾對佛教產生嚴重的誤會。想想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為什麼人家不誤會?耶穌在世,穆罕默德在世,多少人尊敬,多少人跟他學,為什麼?沒有別的,很簡單,人家做到了。做到了再說,誰不服?所以這是聖人,聖人跟普通人差別就在此地。凡人說到做不到,說到做不到就是騙人。聖人是做到,他才說到,他先做到。賢人,這是聖人的學生,說到之後他能做到。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認真的學習。
《六十華嚴》跟《八十華嚴》,這首偈來相比,我覺得《六十華嚴》的翻譯翻得更好,為什麼?大樹確實你在路上常常看見,大柱不太容易,除非有宮殿式的建築你才能看到這個大柱,普通民間的建築沒有這很大的柱子,不太容易見到,所以翻大樹比大柱我覺得要好說得多。見到這樁事情,引發菩薩的弘願,『離我諍心,無有忿恨』,諍是怨恨的根源,沒有爭執哪來的怨恨?這個事情可不是小事,在日常生活當中所發生的事情真的是無量無邊,菩薩舉出一百四十一個例子。這一百四十一個例子展開就是我們六根接觸無量瑣碎的這些事物,你了解這個道理,你才曉得這個經文上每一句、每一個字含義都很深,都非常重要。世法、佛法都不離因果,許多的事情,事情發生了,再尋求這個事態發生的原因,真正的因永遠找不到,到哪裡去找?真正的因要找過去世。
早年我在美國,在美國的同修大概都知道,抗戰期間當中美國有個預言家叫凱西,這個人的傳記我看過,好像他只初中畢業,沒有什麼學歷。他的這個能力,《楞嚴經》上講的有,是靈鬼附身,不是他的能力。這個靈鬼跟他很有緣分,過去非常之好,靈鬼是來報恩的、來幫助他的。所以他的能力多半在睡眠當中,他不是替別人催眠,而是自己睡眠。睡眠的時候,別人提出問題,他隨口回答,人家把他錄音、把他記錄下來;醒過來之後問他,他什麼都不知道。疑難雜症,他都能把人治好,醫生放棄了,無法治療的,找他,他用這個方法能把人病治好。他去找人的病因,找他過去世,找他再過去世,把那個病因找出來,他有這個能力。找出之後,再給他說明,這個人心裡頭的疑慮放下了,那才是病根。這一化解之後,他疑慮沒有了。所以終極的結論是佛法裡面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裡老是有懷疑、有疑慮,那就是病根,這個疑慮的事情往往牽涉到過去生中。
所以凱西有個結論,他說全世界的人,任何一個人在一生當中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大大小小事情,沒有一樁事情是偶然的、突發的、沒有因的,這不可能;換句話說,任何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前世的因緣。前世的因,這是佛家講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三世因果,你才能解決問題。伊斯蘭,這是回教,講兩世因果,可是我看《古蘭經》還是三世因果。《古蘭經》裡面有六個基本的信條,其中有一條是「信前定」,這話講得很有理,講通了。如果要是沒有前定,上帝造人,為什麼造這個人給他享福,造那個人給他受罪,那上帝豈不是太不公平了嗎?哪有這種道理?信前定,這個問題解決了。上帝造人不是他自己的意思,前定,你過去生中修的善,那你這一生享福;過去生中造的有罪業,那你這一生受罪,這講得通,信前定。你這一生貧富貴賤、吉凶禍福是過去世你造業因所定的,這跟佛法講的就一樣,不是上帝給你的,在佛法講這是因果,不是佛菩薩給你的。佛菩薩沒有能力給你福,也沒有能力叫你受罪,真的,吉凶禍福是你自己的業報。
「諍」是惡的緣,「忿恨」是業的因。我們想一想現在這個世界的教育,我是在前年,澳洲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邀請我,給他們的教授舉行一次座談會,討論的主題是「如何化解衝突,促進世界的安定和平」,這個題目很大。我先聽和平學院的報告,才知道全世界有八個大學設有這個科目,而昆士蘭在八個大學裡面還是領先的。九一一之後,學院裡面這些教授們覺察到冷戰、熱戰都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就想到能不能換個方法,用和平的方法。所以校長派了兩個教授到圖文巴找我,邀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
我聽了報告之後,他們這些想法、做法沒有找到衝突真正的原因,而且解決的理念偏差。他們認為消滅恐怖活動最好的方法就是報復,用武力、用報復。我們知道,用武力、用報復那個冤仇愈結愈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正因為你強大,他打不過你,打不過你,人家想出另外一個方式,所謂是游擊戰、恐怖戰。所以我跟他們說,這是另一種形態的戰爭,讓你大國,你有核武,你有飛彈,你有坦克,統統用不上,這個戰爭叫你完全用不上。一年這種恐怖活動搞個三次、五次,叫你全國人心不安,每天都生活在恐怖當中,你的精神緊張。人在這種緊張的生活之下,三年五載神經就出了問題,他就打贏了。
你這個國家有三分之一得神經病,有一半得神經病,那就這仗打勝了。你想想實際情形是不是這樣?防不勝防,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如果這個事情不能化解,他們問我,這種恐怖活動大概還要多久才能結束?我說至少三百年,大家聽了都呆了,是真的不是假的。中國古人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定要化解,決定不能夠用武力,武力解決不了問題。自古以來,你看全世界的歷史,哪樁事情是戰爭能把它解決?每一次戰爭都留的有後遺症,戰爭解決問題在歷史上還沒這個例子,這我們不能不懂。
所以我就問坐在我對面的一位老教授,我看他排名是第二,應該是很資深的老教授,他是美國人。我就問他,我說在美國,兒童是不是從幼稚園就開始教競爭?他說對的,從小就教競爭。我說你知道嗎?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這種教育的理念走的是死路。他聽了之後想想,沒有話回答我。然後我告訴他,東方,中國的教育從小教什麼?教禮讓,還不是忍讓,禮讓,彼此相讓不爭。爭一定有勝負,負的人不甘心,哪有不怨恨的道理?勝的人驕傲狂妄,對輸的人來講,激發他的憤怒,激起他的嫉妒,社會上矛盾衝突從這個地方起來的,這要知道。這個問題是教育的問題,看你怎麼個教法。
講到教育,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來相比,中國確實是第一。中國的教育,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經驗,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方法與效果。如果你們細心去看歷史,你就能看到這個國家族群永遠是和平的,不幸的產生也不過就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人對於傳統產生懷疑,這一疑就錯了;接著滿清的衰敗滅亡,進入民國初年軍閥割據;接著是中日的戰爭,最後這是共產的統治,所以中國五千年的教學就這樣子斷掉了。這個時間,真正斷掉的時間大概是七、八十年,七、八十年不算長,但是也不短,現在要救還來得及。現在不救,再過個五年、十年,神仙來都救不了,為什麼?人沒有了。
我這個年齡對於傳統教育沾一點邊緣,小我五歲的人就沒有沾到,邊都沒有沾上。可是這一點邊緣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這一生當中沒有學壞,沒有被誘惑,沒有被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所動搖,就靠那一點點根。中國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確確實實我接觸的邊緣是七歲之前,我七歲之後這個教育就沒有了,私塾教育就被學校取而代之。古時候這些禮節沒有了,改成現代式的。我們那時候進私塾見老師是跪在地下拜的,以後辦學校了,見老師是鞠躬,沒有再跪拜。私塾裡面進校門,先一定要給孔子行三跪九叩首的禮,進學堂沒有了,這禮沒有了。中國自古以來是禮義之邦,禮要是失掉、疏忽了,規矩就沒有了,規範沒有了。人要沒有規範,人能行善、能造惡,如果沒有規範,他要向惡的那邊去做,很多人講,那人連禽獸都不如,這是真的,現在你看人造的業。
中國教育的特色是家庭,小孩從出生就開始教,誰教他?父母。他雖然很小,出世才二、三天,他眼睛睜開來,他會看,耳朵他會聽,大人在他面前的言行舉止,他已經落了印象,現在講落在腦海裡,我們佛法講已經落在阿賴耶識裡頭,「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就是他的根,這個根會起很大的作用。根要是深、要是堅固,他三歲就有能力辨別哪是好的、哪是壞的,哪是對的、哪是錯的,他就有這個能力,所以他不會學壞。這個根要紮得深、要紮得牢,所以這是母親的事情。
五倫裡頭「男女有別」,婦女的職責重過男人不曉得多少倍。孔子,他媽媽教出來的。他三歲父親就死了,母親帶大的,母親把他教出來的。孟子也是母親教出來的。周朝開國,文王、武王、周公,哪一個不是媽媽教出來的?現在中國人稱妻子為太太,「太太」兩個字從哪來的?周朝開國這三個偉大的母親,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母親太任,他的夫人叫太姒,這三位名字都有個「太」。你看他們家裡出的,周文王,太任的兒子,周武王,太姒的兒子,周公也是太任的兒子。所以稱太太,太太就是聖人的母親,她能夠教出聖人出來。
周朝享國八百年,在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末代皇帝違背祖宗教訓,倒行逆施,這才亡了國。如果都能尊崇祖宗的規範,都能依教奉行,恐怕到今天這個時代還是周朝。周朝這個制度,孔子非常讚歎,那個制度周公定的,《周禮》就相當於現在的憲法一樣。我在年輕的時候親近方東美先生,方老師對於《周禮》讚歎備至,跟我講過很多次,叫我去讀。我書是買了,但是沒讀。三禮,我只讀了《禮記》,《周禮》、《儀禮》都沒有去讀它,因為以後接觸到佛法,我也不想搞政治,所以對這個興趣就不濃。可是老師講過很多次,我知道這部東西重要,他說全世界幾千年來一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個法典能夠跟《周禮》比,這是方老師告訴我的。
所以中國幼兒的教育,這是外國人沒想到。父母在兒女的面前,幼兒生下來幾天,言談舉止都不能隨便,完全要讓他看到、聽到、接觸到全是正面的;換句話說,倫理道德要父母做給小孩看。小孩從小就在這個環境當中長成,他一生都不會改變。所以母親太偉大!後世尊稱為太太,太太這個名詞無比的尊貴。現在大家不知道這兩個字從哪來的,也不曉得真正的意義,這是現在人不讀書之過。
湯恩比說得好。這樣一個整個社會動亂,人心浮躁,儒跟佛都講靜,都講定。儒家講「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那個慮就是智慧生起來了,定生慧。知止就是佛家講的戒,知止而後有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如果要社會恢復到常軌,社會確實本來是和諧的,宇宙本來是和諧的,星系是和諧的,地球是和諧的,地球上所有生物本來是和諧的,今天為什麼搞得這麼亂?那就是居住在地球上的這些人,思惟言行偏差了,方向搞錯了,走向什麼?走向自私自利。人人都自私自利,人人都想著損人利己,損人利己,他怎麼會不衝突?他怎麼會不怨恨?他怎麼會不報復?這才是真正的因,衝突的真因在此地。怎麼化解法?化解,你要求對方先化解不可能,那是永遠做不到的。中國聖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有從自己內心,把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這個念頭化解掉,永遠不跟人對立,永遠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物對立,你的心就平了;再能夠把一切的疑慮分別放下,煩惱放下,你的心就清淨了。為什麼不清淨?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的心怎麼會清淨?心不清淨,智慧不生。
《金剛經》上佛說得很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是般若智慧。《華嚴》上講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圓滿具足;換句話說,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無所不知。是誰?是你自己,這是你自己的本能。你現在這個能力失掉,怎麼失掉?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障礙住了。你有能力,那個德就是能力,叫萬德萬能,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東西你不會的。你能力到哪裡去了?也被這個障礙。相是相好,今天講的福報。你的相好,在身體來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失掉了。生活環境,你們念《彌陀經》,你們念《華嚴經》,你看看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那個物質環境的受用。不要說別的,說地,「黃金為地」,這黃金是鋪路的。我們現在土地上鋪的這個路是柏油路,西方世界是黃金鋪路,宮殿建築材料是七寶不是木材,你就想那個福報多大!都是你自己本來有的、本來具足的,今天統統失掉了,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生生世世被這個害慘了,你還不知道。
佛教給我們,只要你放下,馬上就現前。所以你放下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這個人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那個福報多大。如果再把分別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分別,證菩薩果位。再提升一層,妄想放下了,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那你所入的這個境界就是華藏、就是極樂世界的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淨土。
佛給我們講真話,迷是你自己迷的,悟也是你自己悟,佛一絲毫的忙都幫不上。佛只告訴你,我放下了,我統統得到,你如果放下,你跟我一樣,你也得到,這是事實真相,《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契入這個境界,那就是大乘教裡頭常說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整個的身心跟宇宙融合成一體,生滅沒有了,這叫做大般涅槃,沒有生滅。《中觀論》裡面所說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講了八個不,那就是事實真相。所以毛病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要不放下,你就不能入真實的世界,這個世界的真相永遠是隔一層,不管你是從物理或是從心理,都不行。所以佛家教學的祕訣就是看破放下,這是章嘉大師教導我的,這個我們好懂。要用佛學的名詞,有的時候我們迷惑,反而難懂。佛家講「止觀」,觀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或者禪裡面講「靜慮」,靜就是放下,慮就是看破。我們看儒講的這個,雖然沒有佛講得那麼精闢,也都說到。
中國傳統的教育是以「仁」為本,人在這一生要真正得到幸福美滿,以這個為教學的中心的理念。所以中國人講福,少年的時候,這個教育給你扎根,福德的根基是在少年。西方人也肯定,我看到湯恩比的談話,他也談到了,人格的培養一定在七歲之前,這個跟中國古聖先賢的理念完全相同。中國人講「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跟湯恩比的理念就完全相應。就好像蓋房子一樣,房子那個骨架,結構骨架那個東西就是七歲之前要完成,七歲以後的,那是裡面的裝飾,外觀、內觀那是裝飾,那是充實。骨架先要做好,你說多重要。
現在這個東西,我們已經丟掉將近八十年,現在要恢復就要從這裡下手。現在的教學,我們提倡弟子規,提倡十善業道,為什麼?這是根本的根本,這就是架構。弟子規是儒家的架構,十善業道是佛法的架構。湯恩比提出來的話,我也加了一個問號,儒真的能救這個世界嗎?佛真能救眾生嗎?你看現在學佛的人多少,現在學儒的人也不少,他能救世界嗎?他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嗎?這一問,大家就疑惑了,為什麼?談到儒,一定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談到佛,一定想到《華嚴》、《法華》這些大乘經教。不行,這是他們的裝飾,這是他們的枝葉花果,你要找它的根。根看不見,埋在泥土底下。
佛的根是十善業道,儒的根就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根,儒是繼承中國傳統教學的,那個根就是五倫、五常、八德,倫常道德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就是弟子規,你才曉得這個東西重要。你要認真學這兩樣東西,眾生有福,能幫得上忙,能接受,這個世界還有救;眾生真的沒有福,自己得救,為什麼?這個世界縱然壞掉,這常有的事情。眾生都毀滅掉,毀滅,靈性不滅。毀滅是身體,身不是我;靈性不滅,靈性往上升不往下墜。如果你這個念頭,這個思想念頭不正,你造的是惡業,違背了心性,那你要往下墜落,這就錯了。你的思想言行都跟本性相應,本性本善,你看《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一切不善是習性不是本性。凡是跟本性相應的這個思想行為,你一定往上提升,這是好事情,這不是壞事情。那就是真明白這個道理,像這個大樹或者大柱它能夠荷負、荷擔,能夠擔起這個重擔,幫助你節節高升。
你看看這個願,必定要從自己做起,自己內心裡頭把對立化解、疑慮化解、矛盾化解、佔有化解,這是我們在講經常常提到的。不要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對自己決定有嚴重的傷害。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30 200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