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開示
這首是說在道路上看到沒有執著的人,跟前面第三首恰恰是相對,前面一首是有執著的人,有執著。遇到沒有執著的,引發菩薩的大願,『有為事中,心無所樂』。這個「樂」是愛好。有為的事太多太多了,我們常講世間事,世間事就是有為的,跟佛法裡面講的無為是相反的。有為就是有造作、有始終、有生滅。諸位想想看,我們從早到晚所遭遇的一切事,乃至於我們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無不是有為的。有為包括我們的生活,包括各行各業,這些事情能不能避免?不能避免。換句話說,人生到這個世界就是有為,如果是無為他就不會生到這個世間來,不會到六道來,六道是有為的。再跟諸位說,十法界也是有為的。六道裡面有為事中,他心有所著,而四聖法界也是有為事中,心無所樂,比我們凡夫就高明得太多。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跟這首偈相應,這是我們要明瞭的、是我們要學習的。
換句話說,有為事,你既然在六道、在十法界,這裡面有兩種人,一種就是我們煩惱習氣沒斷的,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只有佛說得好,芸芸眾生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佛只用一句話解答,「眾生酬業」。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因遇到緣,因緣聚會果報現前。你過去做的是善因,遇到的是善緣,你是來享樂的,我們俗話說你來享福的;如果過去生中造作的不善,現在又遇到不善的緣,我們所受的就是苦難,你來受苦的。總不外乎這兩大類,一個是享福,一個是受苦、受罪的。一切眾生,特別明顯的是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的動物,非常明顯。另一種人是佛菩薩,他到十法界裡面來,他是應化來的,那不是業力,眾生有感,這個感就是有求,他就來了。他來到這個世間是幹什麼的?是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來的,他來幹這個,所謂救苦救難、離苦得樂來的。不是這兩種人就不可能在十法界。
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有沒有作為?有,你看釋迦牟尼佛這是最好的示現,示現八相成道,也是示現來投胎,跟我們一般業報來受生的,在形相上講沒有兩樣,也是從小慢慢長大。所不同的,凡是業報來投生的,迷惑顛倒,迷而不覺,過去生中事情是一無所知;佛菩薩、阿羅漢應化到世間來的,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都不迷惑,不但過去事情他清楚,過去世中生生世世,乃至於未來世中生生世世,他統統清楚,沒有一樣不清楚。跟我們相處,我們覺得他跟我們沒有兩樣,那是裝糊塗,現在我們一般稱之為特異功能。他那個特異功能是高超到極處,他不表現,為什麼?表現出來之後就教不了眾生,眾生說你是神,你是超人,我們怎麼能跟你比!所以他的示現一定跟我們完全相同,然後我們就生長信心,他可以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因此一切示現都是為現前眾生。我在這裡特別加上「現前」兩個字,我們面對的是現前,不是面對過去,也不是面對未來,面對的是現前眾生。換句話說,如何幫助現前眾生覺悟,這就叫佛法,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在講席當中也說過很多次,特別感到現前這個世界,這不是一個地區,全世界、全人類,現在確實遇到一個很困難的問題不能突破,這困難是什麼?衝突對立。人與人的對立,父子對立,夫妻對立,對立就發生衝突,所以你看看現前社會離婚率這麼高。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走出來家庭,社會不和諧,嚴重到什麼程度?嚴重到幾乎每個人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你說這多可憐、這多可悲。每個人念念都是怎麼樣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換句話說,就不能不侵犯別人,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損人利己。人人都有損人利己的念頭,這個世界還能安全嗎?
菩薩,換句話說,覺悟的人。諸位要知道,菩薩的意思就是覺悟的人,佛陀是個圓滿究竟覺悟的人。覺悟的人跟我們大眾相處在一起,面對現前,應該怎麼做?應該要給迷惑顛倒的眾生做出示範,做出一個好樣子,一定要讓眾生受到感動,自己覺悟,那就回頭了,這個人叫得度。從前覺悟的人在世間教化眾生容易,為什麼?一切眾生迷得還淺,不太深,容易覺悟。現在這個社會眾生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很不容易覺悟。我們做出來的,譬如他們貪財,我們不貪財,跟他在一起,他心目當中看我們是什麼人?看我們是傻瓜,為什麼不要錢?他不能理解,永遠在懷疑,準有企圖,準有目的,天下哪有不貪財的人?這是《地藏經》上所講的剛強難化,那怎麼辦?長時間的感化。
我們知道,這在中國古籍裡頭記載的,大舜感化他的家人,感化他的鄰里鄉黨,用三年的時間讓大家覺悟、明白了,這人真是個好人;把一家帶好了,把那一個村都帶好了,三年。舜距離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四千五百年前。這四千五百年染污愈來愈嚴重,尤其到我們現在這個世紀,到二十世紀末染污到極其嚴重,嚴重到幾乎無法承受。現在你要感化讓人回頭,決不是三年能做得到的,三十年能讓他覺悟回頭就算了不起。所以你沒有耐心、沒有恆心、沒有善巧方便,那只有一條路子走,自己念佛求生淨土,別去管別人。這個法子行不行?行,最後不得已的時候就走這條路。如果有方便,你走這個路就有失慈悲心,不能看到這個社會動亂不顧。就是沒有這個緣分可以,我想做,沒有助緣做不到;有這個緣分?有這個緣分要做。
這是佛法當中教我們最高的原則,「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方是方法,門是途徑、門徑。便,著重在「便」字,便是什麼?最適當的方法,最恰當的方法。在一個世紀之前,印光法師他老人家提倡《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這三樣東西是因果教育。在那個時代他的對象是知識分子,那個時候知識分子對社會上有相當的影響力。所以將四眾弟子對他老人家的供養,他全部用在流通這三種。這三種不是佛經,為什麼?善巧方便,來做挽救世界劫難的大事業。我在三十年前知道這樁事情,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發現了,我對於祖師所見、所作所為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現在這個因緣成熟。這三種書能產生多大效果?很困難,三種書都是文言文寫的,現在即使大量流通也看不懂,現在有現代的方便,為什麼?現代人都離不開電視,所以我們就把這三種書編成電視連續劇來弘揚,這就是法沒有定法,這樣對於現代人能產生效果。
可是最近我們又發現了一種資料,比印祖所說的這三樣,那三樣是對於上個世紀,也就是六、七十年以前的人有效果,產生很大的效果,一九七0年以後我們都可以算作現代。現代人對於漢學,或者我們說國文,國文的修養大幅度的衰退。現在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他的中文程度比不上民國初年小學的學生,比不上,你就知道程度相差這麼大,所以現在必須用電視。現代有現代人的材料,有人認真努力在做,陳居士編輯的《山西小院》,鍾茂森博士跟大家所講的西方科學的因果輪迴,這是現代的,這些作品的價值對現在人來說,它的效果跟《感應篇》、跟《安士全書》、跟《了凡四訓》是相等的,我們要有這個認知。度現在人!這諸位一定要懂得,否則的話,我們要是拘泥於過去,永遠不知道向前跨一步,你就度不了現在人。
怎樣讓現在人覺悟?必須真正提出具有科學精神,對現代人具足說服力的,這樣的作品才行,這叫佛法,這叫菩薩事業。人心能夠回頭,給諸位說,才能夠接受佛菩薩、聖賢教誨,他回頭了。他沒有回頭的時候根本不能接受,什麼叫佛法你提出來,他兩個字就把你否定,那是迷信,百分之百的把你排斥掉不接近。所以印祖的指導原則高明極了,今天對全世界人的教學,什麼教育最有效果?因果教育,因果教育一定要取材於現代。《山西小院》四十個人,四十個例子震撼了無數的大眾,只要一接觸他就真的動心、真的就想學,好事情。我們以許許多多的經教,就是用《了凡四訓》都度不了,他看看這是故事,這是從前的。看到這個,這現在的,這些人都活著,都在,四十個人現在都在,這是巨大的說服力。
這些全是有為事中,覺悟的人怎麼樣?覺悟是這個有為事要認真幹,要好好去幹。凡是一樁事情,你都要想到業因果報,事情不是偶然的。基本的一個理念,這也就是覺悟的人他能夠捨己為人幹這些好事,什麼力量支持他?那個力量就是覺。他覺的是什麼?他真正覺悟到人性本善,佛法裡面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他覺悟到這個。人為什麼會變壞?沒有受過教育,古聖先賢的教育他沒有,沒有這個機緣接觸到。古聖先賢的教育是什麼?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是宗教。什麼是宗教?現在人家提出宗教就說那是迷信。宗教說的是什麼?宗教所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不知道,你沒有接觸到,聽到一般人妄言以為是迷信,你只要一接觸你就曉得,所有一切宗教的經典裡面是什麼東西?裡面就是倫理、道德、因果跟宇宙人生真相的說明。
所以覺悟的人,確實他真正表現出來的,我們一般人講的捨己為人,犧牲奉獻,他真能做到,沒有覺悟的人做不到。沒有覺悟的人,我為什麼幹這個傻事?覺悟的人,這不是傻事,這是正經事,我們到世間來就是幹這個事情來的。可是眾生剛強難化,你不隨順他不行,還有很多不好的習氣,我們初接觸的時候一定要隨順,你不隨順,他就不能接受,慢慢去調伏,這叫善巧方便。「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歸元是什麼?到最後肯定是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應化在世間的目標就兌現了。
凡是從事於這個工作的人,基本的認知,第一條「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為什麼?你都可以用它做為教育,用它做教材。這個人毀謗我,佛家講無根謠言,完全是他造謠生事,完全沒有事實根據來毀謗你,在一般人要是遭遇到了,他肯定是反抗、反駁,甚至於在法院裡面提出誣告罪,肯定是這種做法,恨之入骨。覺悟的人正好拿這個來做教材,完全接受,若無其事。你毀謗我,我絕對不毀謗你;你侮辱我,我決定會尊重你,反其道而行之,時間久了,你要曉得對方那個人他有佛性、他有本善、他有良心,只是一時迷惑,時間久了他良心發現。
前面說過舜感化人三年,我們要有一個時間表,三十年,三十年不變,三十年之後他就回頭了。甲罵乙罵了三十年,乙對甲讚歎了三十年,三十年之後,甲就低頭了,才感覺到對不起你,你是個好人,我錯怪了你。現在這個社會這樣的人很多,你要沒有真誠心、沒有大覺的心(大覺悟)、沒有耐心、沒有毅力,你怎麼能叫人回頭?言教沒人相信,你把古聖先賢教育講給別人聽,人家聽了,那是古人,那不是現代人,現在人怎麼可以復古!哪有這種道理!時代永遠往前進,沒有往後退的,人家說得振振有辭。所以我們要用行為,也就是要用身教,現身說法,確實做到心無所樂一塵不染,專做好事。這是他意料之外的,也讓他一生當中大開眼界,居然看到真的有這種人,然後會想到他能做得到,我為什麼做不到?於是回頭的人慢慢就多了,效法你的人慢慢也多了。這一回頭,然後才能跟他談聖學。有的人就會問,根性利的人他就會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法?就會提出這個問題來問你。然後你就可以告訴他,孔子教我這個做法,釋迦教我這個做法,我們五千年的老祖宗教我這個做法,你說這個做法好不好?他知道好,他不是不知道。
人沒有私心,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不貪愛五欲六塵的享受,沒有貪瞋痴慢,快樂無比。你能照這個去學,照這個去做,你所得的果報不是世間的,得的果報是什麼?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大乘教裡面佛講得很多,第一個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第二個是你的才藝能力,第三個是相好,愈是到晚年就愈殊勝。人不能不老,你看現在人想盡方法要求長壽,長壽必須健康才快樂,長壽要不健康就沒有樂趣了。果報,最明顯的實驗,老而不衰,無論在容貌、在精神、在體力,不輸給年輕人;聰明智慧、人生的閱歷,那當然年輕人不能跟你相比。這個果報就是「有為事中,心無所樂」,自然顯示出來的,不是求的。
生活極其簡單不造罪業,不造罪業頭一條就是要示現給世間人看,不吃眾生肉。為什麼?我們很清楚、很明白,世界這些災難,天災人禍,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災難?災難真正的原因,給諸位說,是從吃肉來的,這是要深一層的因果你才會明瞭。深一層因果,三世因果,三世因果裡面講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看現在這個世間,由於資訊的發達、媒體的報導,諸位稍稍留意一下,每天這個世界上的人捕殺多少動物,吃了多少動物,天天在吃。這些動物跟人一樣都有靈性的,牠投胎,過去世造的惡業,投胎淪落到畜生道,你吃牠,牠有沒有怨恨?牠有沒有報復的念頭?牠要有怨恨,牠要有報復,這個事情也麻煩了,中國二十五史裡面記載就不少。牠怎麼報復?牠投胎到你家裡來做你的孫子、做你的重孫,等到他長大了,把你這一家人整得家破人亡,我們講敗家子。為什麼他要做個敗家子?他報仇來的,你過去害了他,他不饒你,有什麼法子!
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今天這個世界上有所謂恐怖分子,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唯一的辦法是化解、和解,不要再衝突了。用武力、用報復沒用,仇恨愈來愈深,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決定要和解,要坐下來好好談談,好好的反省。如果不和,兩邊都受害,還擾亂到社會不安。過去錯了,錯了就算了,不要再提,從今往後我們和好如初,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互助合作,這才真正解決問題。所以戰爭解決不了問題,損人利己這個念頭不能解決問題,只有製造問題,仗勢欺人更是結冤仇。我今天比你強,我今天比你富,你沒有能力來抗拒我,那麼你這個族群或者這個國家,你的富強能不能永遠保持?看看歷史就是一面鏡子,沒有法子永遠保持,到你衰他強的時候他就來欺負你。所以一報還一報,這就是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沒有受過因果教育。
前年台灣江逸子居士畫的〈地獄變相圖〉,我們也把它做成光碟大量流通。他有版權,但是他授權給我做一百萬張,我現在還沒做到這個數字。幫助眾生多看,也要把它當一門功課來學習,天天看。那是從前城隍廟裡面的閻王殿,是真的不是假的,說明了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這一百四十一首偈,前面跟同學們介紹過,是佛給法身菩薩所說的,這一百四十一樁事是法身菩薩所修的,境界很高。我們現在是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有斷,我們從哪做起?我們要從弟子規做起,最初的課程。基礎的課程從弟子規,然後再學十善業,再學沙彌律儀,再學菩薩戒,菩薩戒經,然後就可以學這一百四十一願;換句話說,這個層次像大樓一樣,是第四層、第五層。修學不能躐等,上面的我們可以知道,知道自己現前做不到,自己老老實實依照現前這個程度認真學習,這就對了。這精神我們明白了,在有為事中最好做了以後不要執著,那就是菩薩所謂的作而無作。你看「有為事中」是作,「心無所樂」是無作,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心地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平等的,永遠是覺悟的,永遠是大慈悲,這個理要懂,慢慢的學。我們前面所說的弟子規、十善業道、沙彌律儀,全部都是有為事中,華嚴會上提醒我們,就是作而無作,心裡頭沒有執著、沒有分別,那就是大菩薩的事業。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42 20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