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若見於王 當願眾生 得為法王 恆轉正法|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淨空老法師開示

  這是出家人乞食,在路上遇到國王,現在我們稱為國家領導人。引發菩薩的大願,希望這個王能為『法王』,法王是佛,就是像佛一樣,以正法來教化眾生。這在外面也是有可能的,從前是國王出巡,在現在機會就更多,但是你看到他車輛經過,很不容易跟他見面。可是也有特別的緣分,像現在由於交通的便捷,資訊的發達,人與人之間往來密切,國家跟國家,族群跟族群,乃至於宗教跟宗教,往來都非常密切,在這種機遇裡面,就有很多場合真的會見面。像這些,無論是國家領導人,族群的領導人,宗教的領導人,乃至於企業界、工商界的領導人,都可以稱他是王。他的部屬眾多,像現在跨國大公司,員工都有幾萬人、幾十萬人,那確實是個王。現在的社會動亂不安,如果見到,這是影響力最大的,我們有義務勸告他們

  今天舉世之人最關心的,迫切希求的就是穩定,都不希望動亂。這些領導人他們可以做得到。而實際上,他們也是天天在祈求,用什麼方法化解衝突。尤其這些高級領導人,他們最擔心的是民怨,老百姓有怨恨、有不平,這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一般人只注意到貧富的不均,什麼人能做到貧富均等?給諸位說,做不到!古聖先王也做不到,上帝也做不到。你看宗教裡面的信徒,在外國的宗教信徒都是上帝的兒女,他們貧富也不均,智慧也不等,能力也不齊。所以連上帝都做不到,佛菩薩也做不到。

  怎麼能把社會大眾人心擺平?這樁事情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你看古聖先王用什麼方法?「教育」,倫理的教育,讓大家知道人與人的關係,這個太重要了,如何把關係處好。第二個科目「道德」,道德就是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的本分,把自己本分的事要做好,與一切大眾密切配合,創造一個安定和平的社會。第三個很重要的,「因果的教育」。為什麼有不平?每個人造的因不一樣,得的果怎麼會相同?因是誰造的?自己造的。在中國,儒釋道都講因果,一部《二十四史》諸位仔細去觀察、去讀誦,就是一部因果的記錄。知道因果,才曉得這個社會為什麼不平。明瞭因果的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心就平了。富貴安於富貴,貧賤安於貧賤,社會就安定了,安很重要!富貴人對於貧賤人不可以欺侮,彼此互相要尊重。貧賤對富貴要尊重,富貴對貧賤也要尊重,社會才能和諧。要互助,貧賤人幫助富貴人,富貴人也要布施貧賤人,這樣才能夠調和

  要懂得怎樣修福,不能造孽。現在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倫理道德沒有了,人活在這個世間,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換句話說,做人的尊嚴沒有了;道德沒有了,不知道自己應該盡的本分;因果沒有了,所以怨天尤人,他為什麼富貴,我為什麼貧賤,怨天尤人。老天也不公平,那就得怎麼辦?革命、造反,奪取別人的富貴。能辦得到嗎?辦不到。如果別人富貴我們可以奪取來,因果定律就可以推翻,就沒有因果了。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對於這些理事也有少分的認知,心裡就很清楚。尤其是佛在經教裡教給我們,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求兒女是求好兒女,你在《安士全書》裡面讀到,周安士怎樣求好兒女,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哪有求不到的?

  章嘉大師五十年前給我選的這個行業,弘法利生。專門從事這個行業,必須要把社會的工作放棄,才能專心。我就向大師請教,他給我選出家這個行業,我到哪裡去出家?跟誰去出家?他老人家告訴我,不但這個事情,你這一生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要求人。求人,人家要不答應,你心裡多難過!我說是!我心裡是會很難過,那怎麼辦?求佛,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求,並不是用感情去求,不是的;要用理智,認真去學習,這是真求,這是感應

  真的學佛,怎麼真的學?老師教給我,以五戒來說,那時剛剛學佛,還是在家的年輕人,他教給我。譬如五戒,你能做到一條,這一條就是真正持戒,不是形式上去受戒;形式上受戒,佛菩薩、護法龍天、鬼神他們不承認。你真做到,依教奉行,他們承認。戒行是屬於道德教育,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真做,一條一條的去做。現在我介紹同學們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德行的基礎。《感應篇》,印光大師介紹我們的是《彙編》,裡面有很多故事,有理論,有事實,那屬於因果教育,道德因果教育,道家的根。佛門裡面,《十善業道經》,如果想出家,《沙彌律儀》,把沙彌律儀先做到你再出家。出家,真的這四樣東西,《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這四樣東西你統統都做到,自然感應就現前

  感應現前是我們有意思出家,有這個念頭,章嘉大師告訴我,老師會來找你。老師找我就容易,我找他不容易。這個法子是章嘉大師教的,真的有求必應。我做了七年,緣成熟了,真的有出家的師父來找我,知道我有出家的意思。因為那時候我也沒有家,在台灣就一個人,沒有任何牽掛。來找我,一次,我很歡喜,我說我要考慮考慮。一個多月當中,他派人來找了我九次。我看他的心很真誠,不是虛偽的,很樂意我出家,用出家身分來幫助這個道場。所以我就提出我的條件,他同意,我也歡喜;他不同意,就算了,我再等機會。

  我什麼條件?我出家要學教,因為現在寺院裡頭沒有學教的,我說我要學教,我出家不願意做經懺佛事,不願意搞法會。法師,你們的道場,能不能答應我?能不能容我以這個條件出家?第三個條件是我跟李老師多年,我接受他的教誨,出家之後,我每個月要到台中去住一個星期,繼續跟他學。從台北到台中是坐火車,我沒有這個費用,常住要給我買來回車票。這些條件統統答應,我也很歡喜。所以那個師父找我九次,我這三個條件提出來,他同意了。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白聖法師辦了個三藏佛學院,我在台中所學的經教,就在佛學院裡面開課。可以說一出家就開始講經教學,到今年四十八年。我學佛七年,學了七年才出家,上台能夠講經。

  所以真正發心學講經,我的經驗當中,以及這麼多年來,我所看到佛門的狀況,先學成,再去出家,好!為什麼?沒有障礙。如果你出了家再去學,有障礙。常住人多,人多就意見多,同意你、幫助你去求學的人不多。而你出家,總是希望你要幫常住做事,經懺佛事、法會,總要叫你參加這些。因為現在的寺院庵堂的常住靠這個收入,以這個收入來維持常住。不像從前,從前常住(就是寺院庵堂)有財產,有山地、有田地租給農夫去種植。農夫收成的時候,就向常住納租,所以常住等於是地主一樣,他們要向常住納租。常住這個收入,經濟、生活條件有保障,有來源。所以從前寺院庵堂不依靠信徒,換句話說,替人超度的佛事很少,法會也很少,一年只做幾次,不是天天以這個為職業,而寺院裡面都是講經、念佛、參禪,真的是有修有學。

  現在沒有這個道場了,怎麼辦?我們自己先學,學好之後,再求佛菩薩,求感應。這樣出家,你經教的基礎已經奠立了。你自己出家的道場,歡迎你講經,很好;出家道場不歡迎,其他道場也可以去講,佛學院裡面也可以去教學。除這個方法之外,就難了。這說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都是求佛菩薩,老師教的。出家,求佛菩薩;受戒,也求佛菩薩。所以我出家兩年之後才受戒,為什麼?戒壇裡有人找我去受戒,我都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因為那時候受戒有一筆費用,那個費用我拿不出來,在我們出家人來說是相當可觀。我出家時候在家的老師,他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聽說基隆那邊開戒,就問我:你有沒有去受戒?我說:沒有,沒有去報名。為什麼?我說:沒有錢。老師聽了之後說:這個不難,我們這個地方的同學、老師很多,聯繫一下,這個費用我們同學替你拿。這是因緣成熟。

  今天我們講領導,社會上各行各業裡面都有領導人,這些人希望他們都能「得為法王」。怎麼為法王法?用佛法教化你的員工前幾年馬來西亞吉隆坡丹斯里李金友居士,請我去做兩次大型的活動,講兩個專題,聽眾一萬五、六千人。他開個酒店,我就住在他的酒店裡,員工很多。他把他的員工,各個階層的主管、員工統統召集來,一百多人,讓我給他們講開示。我就跟他們說:你們經營這麼大的事業,酒店就是道場,老闆是法王,員工是菩薩,住在你酒店裡面的客人都是眾生,你們要好好去度他,幫助他斷惡修善、破迷開悟。他們聽了很歡喜,不必用出家的身分

  小而家庭,你學佛了,你自己就可以作法王,給你一家人做最好的榜樣。你能夠把淨業三福做出來,十善業道做出來,六度、四攝做出來,普賢十願做出來,你這個家庭就是道場,你一家人都得度。所以小而家庭,大而國家。大乘教裡面,佛說得很多,仁王護國,那是專門對國王講的,用什麼來治國家?用十善業道。所以仁王就是法王,上下統統都能夠依教奉行

  我們在《無量壽經》,梅光羲老居士做的序文,這個序文很長。裡面有一段記載著清朝初年,這些帝王是虔誠的佛弟子,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虔誠的佛弟子。他們是帝王,帝王統治這個國家,國家不是一個教,那時候國家有三教,儒、釋、道,他統統學,他才能領導。自己學得很有功夫了,所以經常禮請儒釋道三家的高人,請到宮廷裡面去講經,講儒學、講道學、講佛學。到宮廷裡講經,那真的是高人,不是普通人,為什麼?帝王很內行,他不外行,你不能講錯,你欺騙不了他。他讓這些人教化他的文武百官、皇宮裡面的眷屬、臣民,所以在那一段時代國運昌隆,真的是世界第一等的大國、強國,國家非常富庶。人人善良,人人都接受儒釋道的教化。這是通過了試驗,證實儒釋道教學的效果能化解一切衝突、能致安定和諧,這真的通過試驗了。

  一直到乾隆以後,嘉慶、道光都還不錯,不過後世子孫沒有像前面幾代皇帝那麼樣認真去做,所以國運慢慢就衰了。到了咸豐年間,慈禧太后干政,大概她聽這些教誨不太入耳,所以就把宮廷裡面講經這個制度廢除。取而代之的,慈禧迷信,喜歡駕乩扶鸞,搞神通感應,這個錯了。所以清朝的亡國亡在邪道上,不是正法。這些事情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

  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很小的時候,十二、三歲,那時候住在福建,福建人喜歡扶乩。我們小時候常常看,我很相信。為什麼?那個乩盤是兩個人托著的,這兩個人是什麼人?大概都是臨時在街上找賣柴、挑水的、拉黃包車的,不認識字,苦力,把他們找來。請他們洗洗手、洗洗腳,洗乾淨,來端乩盤。在沙盤上寫的字寫得很工整,沒有草字,我們在旁邊的小朋友都認識,大概一個小時會寫幾十個字,記錄下來。我很相信,那絕對不是假裝的,因為兩個人都不認識字,不是一個人操縱乩盤。

  我在二十幾歲時在台灣所看到的扶鸞,跟福建不一樣,它專門有乩童,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拿這個乩盤,沒有,不是的,專人。而且乩動的時候,速度很快,字很潦草,我在旁邊仔細看,看一、二個鐘點,我一個字都沒看懂。他是念念有詞,一個小時寫幾千字。我就把這樁事情報告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這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章嘉大師才把清朝宮廷裡的事情告訴我,他說扶鸞不是真的,是靈鬼冒充佛菩薩、冒充神仙,也是想做點好事,修點功德,多半也都是勸人為善。小的事情、很近的事情,他講得很準,所以相信的人很多;大事、時間遠的事,他就胡說八道,反正說了之後,你也找不到他。所以把這些事情告訴我,佛門的佛弟子不要搞這些,不要跟這些鬼神往來,對鬼神敬而遠之。實在講,我們修持稍稍得力,鬼神會來找你幫他;換句話說,他幫不了我們,我們可以幫他

  在學佛這麼多年當中,無論是在家、出家的同學,我想這些事情常常遇到,縱然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同參道友你會見得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有鬼神附身,也有鬼神托夢,他來求你,求你誦經、念佛給他迴向,真管用。這個訊息從哪裡來的?從附身來的,有鬼神附在人身上,來要求超度。我們講經迴向,功德也很大。念佛、三時繫念來做超度佛事,做完之後,有時候他又附身,我們就問他:怎麼樣?我們給你誦經,勸你來聽經,你們有沒有得到利益?他就會告訴我們,大概得利益的佔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裡面得利益的,當然人的根性不相同,鬼神也一樣,真正念佛求生淨土的,有,不是沒有,少數。而多數怎麼?生天,脫離惡道,生天。我們知道,他們生天多半是在四王天跟忉利天,有的轉到人道來,有的轉到畜生道,轉到畜生道的多。諸位要知道,地獄、餓鬼轉到畜生道是超生,那是佔絕大多數。還有三分之二還沒有得度,絕對不是一次就度很多人,不可能,這個道理我們懂。所以我們講經不中斷,念佛不中斷,每個月我們三時繫念也不中斷,天天給他迴向,月月給他們迴向。這次沒有得利益的,下一次,再下一次,再下一次,他會得利益。所以,這是我們幫助這些眾生。自己修行功夫得力,自己能有成就,也幫助了很多眾生。

  所以,迴向非常重要。你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最後一條,「普皆迴向」,我們要有這個心量,念念不捨一個眾生。尤其是自己的冤親債主,我們這一生當中沒有跟人結怨,前生、宿世,你就不能保證沒有跟人結怨。沒有跟人結怨,有沒有跟畜生結怨?有沒有殺害過畜生?有沒有吃眾生肉?你吃眾生肉,你殺害眾生。蚊蟲、螞蟻、蒼蠅、蟑螂,你有沒有殺害牠?牠也是一條命。不要以為這些動物小,任意的去殺害牠,錯了,那也是一條命。殺一條命,你就欠一個命債,你佔人家一點便宜,你也就欠人家的債務;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因果通三世,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如果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無論是什麼身分,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敢害人

  自己有能力、有智慧,全心全力幫助苦難眾生,這才對。哪些是苦難眾生?沒有超越輪迴,統統是苦難眾生。縱然今天大富大貴,富貴享完之後,來生能不能再得到富貴?靠不住。一萬個人當中,死了以後,來生還得人天福報的,恐怕只有幾個人,不成比例。為什麼?大多數富貴人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福,他所修的福不是真正的福田。這樁事情諸位好好的念念《了凡四訓》,你就明白了。前些年,馬來西亞做的兩片,兩個小時。對於真正修行人,把《了凡四訓》當作功課來做的人是非常方便,因為時間只有兩小時。每天用兩小時時間看一遍,你能夠一年不間斷,看上三百六十遍,因果教育的根,就在你心裡面生起來了。我相信你這一生,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你就會想到因果,對於你的修行有大幫助,這不能疏忽

  印祖在世,一生極力提倡,那是真實智慧,他看到我們現前的社會狀況。在我們推想,用儒來教來不及,用佛來教也來不及。用什麼方法能有效?因果。每個人都知道因果報應,你起心動念一定會收斂,一定會想想害人的事情不能做,虧心的事情不可以做,你就有警覺心。不能做一樁對不起人的事情,不能做一樁對不起社會的事情,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世界的事更不會做了。起心動念,利人就是真正自利。現在人不一樣,不相信因果,不知道倫理道德,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以為損人可以利己,實際上損人是害自己,所以他在一生當中受的苦難、折磨很多,他自己都不曉得什麼原因。只有聰明智慧有大福德的人,王!這些人容易度化,你一說他就明瞭,他就清楚。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55   200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