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若見城郭 當願眾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淨空老法師開示

  這是到達乞食的處所。前面一大段有二十四願,都是在路途之中所見到的一切人事引發的大願。到達目的地,在過去,我們在經上讀到,一般出家人在郊外所建的道場,世尊那個時候,我們知道道場並沒有這些房舍,沒有,他們都是住在樹林下面,真正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以,休息的場所是天天都換的。世尊不允許,譬如這棵大樹很大,樹蔭你看到很喜歡,每天都到這個地方來,去打坐、去休息。世尊怕你對這個地方產生留戀,所以只准休息一個晚上,到第二天必須找另外地方去休息。你看看在那個時候,佛對於弟子們防微杜漸,怕引起你生煩惱。愛欲就是煩惱,喜歡這個環境是煩惱,一切都要用平淡心、平常心來處之。佛法修學受用是在日常生活,如果日常生活當中得不到受用,我們學它幹什麼?學以致用,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托缽也不允許你每天只到這一家去托,不許可。規矩是只能托七家。如果這一家供養得很豐富,你這一缽飯裝滿了,你就不必到第二家;如果覺得飯不夠,你可以托第二家、第三家,到你認為夠了,就不必了。可是如果連續七家都托不到,就不能再到第八家,趕緊就回去。回去有沒有得吃?有。因為托的飯,不是自己一個人吃的。飯托完之後一定要回到道場,然後把每個人托的飯都混合在一起,再分,所以這個飯叫袈裟飯。中國諺語常說「一缽千家飯」,那是不假,你看世尊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個人去托,不是千家飯嗎?混合在一起再分,照著你自己需要多少你去分,確實是一缽千家飯。這是做到真正公平,沒有厚薄,佛家講的六和敬,這才是真正做到利和同均。飲食完全是相等的,不是你這一家托的飯菜好,他那個差一點;統統混合在一起。你看這多麼公平,僧團裡面的生活

  僧團聚集的地方,距離城市或者是鄉鎮,托缽的地方,距離都不會太遠,經典上記載所說的,一般差不多都是三、四里的樣子。古時候的三、四里,相當於現在不超過兩公里,你一來一去差不多就走了四公里。這個距離不算長,不會耽誤你很多的時間。不像中國的佛教道場,中國的佛教道場不需要托缽,道場都建有宮殿、有房舍,不是樹下一宿。這樣的道場往往都建立在深山,距離都市就相當遙遠,他不需要托缽。

  中國寺院經濟靠什麼?靠信眾的布施。布施不重錢財,過去人家施捨都是山地、田地,布施給寺院,所以寺院有田、有山。田跟山都讓農夫去耕種,寺院的田不向政府納租,耕寺院裡面的田地,收成就是要分一部分給寺院、給常住。所以寺院的經濟收入就相當穩定,不需要靠信徒這些臨時的募化,不需要。也有國家建的道場,一定畫一塊土地、山林都歸這個道場,這是它的經濟收入。到以後,出家人自己也耕地,這是百丈大師他老人家提倡,所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種糧食、種水果、種蔬菜,出家人自己種,但是多數還是租給農夫去種,這是經濟收入。跟古印度不相同,古印度托缽,距離村鎮、城市就不能太遠。

  從前有城、有郭,現在沒有了。現在我聽說中國西安的城還在,其他的城市好像城牆都拆掉了。在從前有,小時候我們的家鄉,在那時候一般縣城還有城牆。拆了之後,可能是在對日戰爭的時候,因為這些城牆敵不過現代的炮火,大家為了疏散,躲避戰爭方便起見,有些地方就把城牆拆掉了,這很可惜。『城郭』就是從前講的堡壘,取它的堅固,所以引發大願,『得堅固身,心無所屈』

  怎樣的身才是「堅固身」?這個必須要大乘教;不是叫你天天鍛鍊身體,鍛鍊功夫,不是這個意思。在佛法裡面確實得道身就堅固了。你看「往生經」裡面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的是真正堅固身,紫磨真金色身,具足相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在我們娑婆世界,在這個地球上;極樂世界的身相,確實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學佛的同學要知道,這是我們真正修學的目標。這個世間不能貪戀,貪戀這個世間,極樂世界就去不了。如果去不了極樂世界,在這個世間,說實在的話也是堅固身。怎麼是堅固身?我想這幾天,你們同學們聽了鍾茂森居士的西方的因果輪迴,這是用科學方法證實的。你們聽了之後,他講了不少例子,都是真實的。

  外國人,用催眠的方法讓這個人回到過去世,敘述他過去生宿世的生活狀況。居然有人能夠記得一千多年,在六道裡面輪迴幾十次,不是一次。而在催眠當中,有時候有這些神靈藉著這個機會來透很多訊息,你們都聽到了。訊息裡面有幾條很重要,我是聽了帶子,最重要的一條是告訴世人,生命是永恆的,沒有生死。永恆,沒有生死,那就是真的堅固身。這個身體有生死,不是你的靈性生死,靈性沒有生死,你大可以放心。可是這個裡面,你也會想到有很麻煩的事情,人在六道捨身受身就像我們換衣服一樣。你看看你每天至少要換一次衣服,晚上睡覺脫了,第二天早晨起來要換,又穿衣服。脫了就好比是死,在衣服講好比是死,明天早晨再穿上就又生了;如果換一件新的,舊的就死了,新的又生了,就是這麼回事情。真正明瞭這個道理,貪生怕死的念頭沒有了。這樁事情,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講得很詳細!波斯匿王聽清楚了,非常歡喜,因為他以為有生死,佛說是沒有生死;身有生死,性沒有生死

  他講你這個身體裡頭,是生滅跟不生滅和合。生滅是什麼?肉身;不生滅是什麼?六根的根性,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六根的根性不生不滅,那才是真正自己。大乘教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肯定心性是自己,肉身不是自己,意識也不是自己,就是我們今天講一部分的精神,精神裡頭一部分,妄想分別執著也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你要是找到了,肯定、認識了,就稱為聖人,轉凡成聖。誰能證得?阿羅漢、菩薩、佛陀,這些人把真的找到了,真我找到了,不生不滅。

  妄想分別執著還是有生滅,這個我們能理解,我們一天到晚打妄想,不是想一樁事情,不知道想多少事情。前念滅了,後念又生,胡思亂想,所以念頭是有生滅的,它不是常住的。但是六根的根性,眼能見,見性不生不滅;耳能聽,聞性不生不滅。音聲有生滅,色相有生滅,分別執著有生滅;見性、聞性、嗅性、嘗性沒有生滅,沒有生滅的是堅固身。所以這個性,我們用現在人的話說,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何以?現在世間人講精神,實在講就是法相宗裡面所說的八個識裡頭的見分,見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質,這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叫自證分,那是真的。見分跟相分從哪裡來?都是自證分變現出來的。那才是真的,那才是金剛不壞身,也稱為真心,也稱為本性。

  佛家講這個心,心有真妄不同,八識是妄心,自性是真心。可是沒有見到真心之前,你在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有妄心;如果沒有妄心,輪迴就沒有了。但是妄心不是物質,所以它沒有肉身的生死,沒有這個生死,我們一般稱它作靈魂,它會去投胎,另外再去找個身體。神靈也透出話,這些投胎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會投胎?他們說不外乎兩種原因,一種是來還債的,一種是來工作的,他是說工作,有這麼個意思。佛講得清楚!佛法講的世間人到這個世間來,在六道裡頭搞輪迴,真的是兩種,一種是業力,業力主宰了輪迴。業力是什麼?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永遠幹這些事情,永遠幹不完。所以佛法裡比喻叫生死疲勞,累死了,你不出六道輪迴那就是這種現象。第二種人是什麼?是佛菩薩來示現的,眾生有感,佛菩薩來應,那是乘願再來,他不是業力。他來幹什麼?他來幫助苦難眾生的。這就是神靈透的話,他是來服務,他來工作的,他不是來還債的。所以兩種人。

  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怎麼來的?諸位一定都曉得,我們是業力來的,是凡夫,業力來的。很幸運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就應當轉業力為願力。這個話我講了幾十年,怎麼轉法?我們在這一生明白、覺悟了,我的願力超過我的業力,就轉變了。乘願再來,不需要說我生到極樂世界然後再回來,那是乘願再來;現前提升願力,使我們的願力大過業力,就這個身就轉了,真的轉了。為什麼?這個身是有壽量的。

  你看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的,算得準!現在這個光碟我聽說最近來了一批,你們同學每個人都可以請一套回家去。這一套只有兩片,是因果教育。我總希望諸位同學拿回去,每天把它當作功課去做,每天聽一次。就是這兩片你把它聽兩個小時,每天上兩個小時課,天天不間斷。如果聽上三百遍就產生效果,這個效果就可以幫助你,把你的業力轉變成願力,你生死就自在了。你看了凡先生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自己一生認真努力斷惡修善,改變自己的觀念,願力大過業力,他活到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年。他還能不能夠再多活?能,那個願力要更大,他還不夠大,就轉了。

  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為眾生;了凡先生起心動念為自己、為眾生,自己還沒有忘掉,已經就轉了,這給我們很好的例子。我跟同學們報告,講經多年來不曉得報告多少次,我年輕的時候有很多人給我算命,連甘珠活佛都說我短命,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今年八十歲了,多活了三十五年,超過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多活二十年,我超過他十五年,轉過來了!八十歲之前,有時候還為自己想,想得少;八十歲之後,再不會想自己的事情,念念為苦難眾生多做一點工作,這是神靈所說的。

  所以,如何把自己的業力轉變成願力,這個道理要懂;這個道理如果不懂的話,你這個佛就白學了。你真正能夠依教奉行,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三個根把它紮穩,我相信三年到五年,你的願力就超過你的業力。為什麼不幹?這三個根,佛的根是《十善業道》,要認真學習,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感應篇》。了凡先生這三個根都有,儒的根本來就有,轉不過來。他是個學儒的,人是好人,《弟子規》上所教的,我相信他肯定都做到。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二十年,他的命運,真的完全每年的運都是像孔先生算定的一樣,絲毫都沒有變化,準極了。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把佛跟道的根教給他。

  道是什麼?功過格就是道,功過格裡面的條目就是《感應篇》。佛家的十善、三皈、五戒、六度、四攝,我相信這些最基本的科目,雲谷禪師肯定傳給他。他很難得,他非常認真、非常努力,他去做,命運全變了。命裡頭沒有功名,沒有功名就是命裡頭沒有舉人、沒有進士,他的學歷只能到秀才、到貢生,沒有舉人、沒有進士;功名就是我們今天講學歷。他到最後去考舉人考中了,進士也考中了,這都不是他命裡有的;命裡沒有兒子,他以後求兒子,真的生了一個兒子,都是命裡沒有的。以後做寶坻的知縣,都不是命裡有的,那是個大縣。他命中可以做個知縣,時間也不長,只有三年,而且是個很小的縣,在四川邊緣地區很小的縣,寶坻是京城首都的大縣。

  這就是願力超過業力,這才是真正「得堅固身」。你的命不好,常常有疾病、苦難纏繞,如果願力大過業力的話,這些東西統統都沒有了。你可以不生病,可以需要健康的身體,為什麼?你為苦難眾生服務,服務你沒有身體不行,身體是個工具。都改過來了。

  我們看到一個老年人,一生發願,那真的就是願力超過業力,很好的一個典範,就是新加坡的許哲居士,好像這幾天她到上海去了。今年一百零八歲,還替社會服務。她有很好的身體,一天吃一餐,生活非常簡單,耳目聰明。她是一百零一歲到我這個地方來求授皈依,我給她做的三皈五戒,今年一百零八歲。每天要照顧二十多家,這個二十多家非常貧窮,都是老人,老先生、老太太,沒有兒女照顧,生活非常艱難,她照顧他們。她一百零八歲,照顧七、八十歲的老人,耳目聰明,行動敏捷,每天給這二十多家送米、送菜、送油。

  她到處找一些同參道友大家捐一點錢,她去辦,我在新加坡也常常幫助她,她自己不需要,就是照顧可憐的這些窮人。她自己從來沒有買一件衣服,穿的衣服從哪裡來的?垃圾桶裡面撿來的,人家丟棄不要的,她撿起來,合適,她就穿;不合適,她就改。她自己也過最貧窮的生活,她告訴我,我如果不是過這樣的生活,跟這些窮人在一起,窮人不能接受。他看到你有錢有勢,富貴人,他遠遠就躲開,不敢跟你接近。所以,要跟他們變成朋友、變成知交,一定要跟他們一樣窮、一樣苦,他們就很歡喜接受,這真叫大慈大悲。她所學到的統統在她生活當中做到了,彌久不衰!這就是「得堅固身,心無所屈」的一個好榜樣,一個好的典範

  再想她能做到,我們能不能做到?當然能。為什麼?她那是願力,不是業力。業力,我們每個人不一樣,你過去生中修的福,積功累德,你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你是來享福,你的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的;這一生在這個世間受很多苦難、貧窮、折磨,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這是沒法子改的,所以這個叫業力。這一生當中我們學佛明白了,知道命是有,但是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命數,這裡頭有定數、有變數。了凡先生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那是定數,為什麼?他自己也不造惡,也不修善,所以每年那個命就讓孔先生算得那麼準。雲谷禪師講得很清楚!變數就是什麼?你造惡,你命中的福報會虧損,就變化了。譬如孔先生算他考第一名,你去考的時候考到第三名、考到五名,退轉了,那是什麼?你造的不善。如果你要造善,修善,你命裡頭應該是第三名,突然今年你考到第一名,就往上提升了

  所以,變數就是加減乘除,每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就是加,惡就是減,天天都有加減乘除。但是加減乘除幅度不大,所以算得還是很準,大致上都不差;如果說大善大惡,那個差別就很大,大善就乘,大惡就除,變化就非常大。譬如你命裡頭應該活八十歲,六十歲你就死了,壽命是虧了二十年,虧折了。如果你是積大善,你壽命八十年,可能你就活到一百年,你就加了二十年。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裡頭有加減乘除。什麼叫善,什麼叫惡?凡是利益眾生的,利益社會的,就是善;利益自己,對社會有損害的,那就是惡。所以一定要懂得,損人利己,決定是惡;捨己為人,決定是善,斷惡行善才真正得堅固身

  為自己,譬如你命中,人的運,命相家都知道五年有一個轉變,命是五年一轉。你這一生當中,有最好的五年,有最差的五年,這是在你一生五年、五年做個比較,一定有的。但是每個人福報不一樣,甲最好的五年,可能比不上乙最好的五年;甚至於乙最差的五年,也比甲最好的五年還要好。這是過去生中所修的不相同,東方人講求。現在你看鍾茂森居士的報告,西方人也說出來,而且裡面有從催眠當中回顧到過去生,還有從畜生道來的,很多。還有從外星人來的,宿世前生,他生活在其他星球上,在那邊死了之後,他的靈飛到地球上來;到地球上又找了個身體,找身體就是投胎,到這兒來了。

  由此可知,我們永遠不會生滅的靈性,活動的空間很大,不限地球,也不限太陽系,也不限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都是我們生活範圍。如果你要是講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另外一個大世界,更遠了。所以,佛跟我們說得好,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都是我們捨身受身之處。捨身是我們離開這個地方;受身,我到那個地方去,又找個身體,靈性永遠不滅。所以明白、覺悟了,要做個自由自在的人,佛法講解脫。解脫是什麼?從業力裡頭解脫出來,自由自在就是願力,願力是自由自在。真的想發諸佛菩薩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用現在的話說,是幫助、協助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眾生。

  苦難的眾生多!說老實話,不僅是我們這個世界,他方世界也一樣,作惡的多,作善的少,決定是善惡混雜。為什麼?它世界才能存在。如果這個世界,我們講星球大家好懂,這個星球裡面的眾生完全都是作惡,沒有作善的,這個星球會爆炸、會毀滅,它不能維持,道理在這裡。凡是這個星球還能夠存在,一定是善惡混雜,縱然善少惡多都沒關係,它還會存在;到善惡不成比例的時候,它決定會毀掉,那就是我們講的世界末日。事理都要懂、都要清楚。我們在《華嚴經》前面「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講得很詳細,講得很多。有沒有純善的世界?有,那永遠存在。極樂世界是永遠存在,純善,沒有惡;華藏世界是純善的,毘盧遮那的實報土,純善。純善,像極樂世界的這種世界,在宇宙之間也不少數。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到那些世界裡面去旅遊、去訪問?你具足條件就行了,什麼條件?見性,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你才得大自在。怎樣明心見性?

  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外國的大學也有來找我的,我不去,為什麼不去?佛學,把佛學當作一種學問來研究,沒有說是依教修行的。你看看這一般叫佛學家,佛學博士、佛學家,講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有沒有聽說哪個臨終的時候有瑞相?沒聽說過。學佛,學佛是依教奉行,往生的時候瑞相比比皆是,真有成就。凡夫成佛在理上講一念之間,事上也是如此,就是你這個念頭轉不過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本來成佛,你看多簡單;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你就是凡夫,六道裡頭捨身受身,完全是業力支配你。我們今天希望我們的願力大過業力,大幅度的超過業力,現在在這一生當中,全心全力幫助苦難眾生,來生決定生淨土。這是學佛,這不是佛學,這是真正得堅固身,真正心無所屈;心無所屈就是心想事成,事事如意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57   200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