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見能捨人 當願眾生 永得捨離 三惡道苦|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淨空老法師開示

  這是在乞食當中看到能捨的,歡喜施捨,菩薩自自然然引發大願,『當願眾生,永得捨離,三惡道苦』。三惡道是果報,這個地方我們應當要明瞭,儒釋道都講因果、都講報應;而道跟佛講得更多,比儒家講得多,佛講得最透徹,這是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學習的。果報現前的時候,沒有辦法,脫離不掉,一定要受。佛叫我們捨離惡道,是在因上捨。三惡道的業因是什麼?這個不能不知道,業因就是十惡業。在大乘教裡面,佛為我們講解,世間事(我們不談出世間)再小的事情,諺語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換句話說,都注定了。誰給你注定的?因給你注定的。你有這個業因,現在緣具足,果報就現前。儒這麼說,道也這麼說,佛也這麼說,其他宗教也這麼說。我們看《古蘭經》,伊斯蘭教的,六個基本信條裡面就有一條「信前定」,前是前世,前世造的因,你這一世不能不受果報。

  前天我跟諸位提到的,這是美國的科學家,也是醫學博士。為人治病,走到一個瓶頸的地方,找不到病因,走不通了,用催眠的方法做個試驗,居然試驗成功了。在催眠,讓病人說出他前世、再前世,往上面去找,生生世世,把他的病因找到了。讓他自己說出來,用錄音把它錄下來。等他催眠回來之後,放給他聽,他心開意解了,病就很容易治好。這種方法在美國已經用了差不多半個世紀,效率很高,所以現在很多醫生都會用這個方法。

  裡面有幾個很著名的教授,其中有一個魏斯,美國人。他有一次給病人在深度催眠狀況之下,談話停止的時候,突然之間,他說話了。說話的聲音不是他的聲音,口氣也不是他平常的口氣,說話的內容超過他的知識,他沒有這麼高的程度。結果發現那個說話的人是神靈,神靈藉著這個病人傳達,就是我們今天講不同維次空間的訊息。這種訊息,他們看起來很神奇,我們看起來是欲界天人,不是很高的,那就很難得了。欲界天,到底是忉利天、是夜摩天、是兜率天,就不得而知,但是肯定他是天界,總是忉利以上。

  告訴我們一個什麼訊息?告訴我們,說生命是沒有止境的;換句話說,人決不會死,人也無所謂生。佛家講沒有生死。生死是一回什麼事情?我們中國人講靈魂,佛家叫神識,外國人講靈體,這個東西不生不滅。他來投胎,不過是找個身體而已,這個身體哪一天用壞了,他離開了,他再去找個身體。所以從他來講,他沒有生死。生死的現象是什麼?是肉體。肉體不重要!肉體無所謂。這樁事情如果在中國講、在印度講,太平常了,一點都不希奇,外國人很希奇。為什麼?從來沒有這麼明顯的例子。就是靈體找個身體,住在這個空間住一段時期,然後他又去找個身體,這就是輪迴。我們要懂得這麼一個道理。

  六道裡面有苦樂不同,找個身體,不是隨便隨著你的意思去找,你沒有那麼自由!什麼力量主宰著你去找身體?業力,這就重要了。所以,他也透露一個訊息,人為什麼會用肉體形式存在這個世間?他講不外乎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來做事的,另外一種是來還債的,這個跟我們佛法講的又相同。佛法說六道裡面的眾生有兩種人,一種人是乘願再來的,是度生的;另外一種人是受報的、酬業的,佛家的名詞說「人生酬業」,酬就是報,報酬。你過去生中做的善業,那你來享福;你過去生中造的惡業,那你今天來受苦。所以你這一生是享福、是受苦,這是你的業報!不是老天爺給你的,也不是上帝給你的,也不是閻王給你的,是自作自受

  所以他說得好,這個靈界透露的訊息說得好,我們這一生所受的,是過去生中所造的;這一生當中所造的,來世要受果報。靈界在外國透露這些訊息,到中國來說我們統統都清楚,我們比他了解還要深,比他了解的還要多。由此看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要謹慎。一個不善的念頭,一個不善的言行,招來生的苦報;一個善念,一個善行,招來生的福報,不一樣。

  所以這首偈教我們,「永得捨離,三惡道苦」,三惡道是十惡業所感的。也就是像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講的,十惡、八邪,還有許多不善的習氣。要不要捨?要捨。你要不捨,它不但障礙你開悟,障礙你修行證果,甚至於障礙你來生得不到人身,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來生得不到人身,就到三惡道去了。諺語有句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話我們想想不無道理。為什麼僧道多?僧道是修行人,僧道是接受十方供養的。我們佛門有句話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個話是真話,說得不過分。我們今天享受十方的供養,如果自己道業不能成就,你來生連人身都得不到,披毛戴角是畜生,要還債!現在享受容易,將來還債可就苦了。

  我從年輕的時候,二十六歲接觸到佛法,就聽長輩、前輩常常這樣提醒、叮嚀、囑咐。所以在弘法這麼多年當中,十方供養也很多,你不能不接受,不接受對不起人。人家到三寶門中來種福,你不讓他種福,那就太殘忍了。可是種福,想想我是不是福田?他來供養我,真的會得福嗎?這是要內省、要反省。我沒有這個福報怎麼辦?我就看到印光大師,他那個方法很好。印光大師在世,十方供養很多,他自己一分錢都沒用,沒有改善他的生活,沒有做一件新衣服,還是過他清貧的本分生活。十方供養的錢,他就做一樁事情,印經布施。他把這個收入在蘇州報國寺建立一個弘化社,弘化社就是佛經流通處,專門印佛經、善書。除佛經之外,善書他也印,勸善的,供養給十方。

  這個法子好!你供養我,我都印成書供養十方。萬一我將來不能得道,我要還債,有那些人替我還,這好。我覺得印祖這個做法,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所以我一生所收的供養統統印書。最近這十幾二十年,因為我們使用電視教學,我們在過去送錄音帶、錄相帶,現在送光碟,我們送到全世界。你要說數量,我們沒有統計。如果統統加起來,一件一件算,肯定超過千萬以上,決定不止一千萬,就是一樣一樣的算不止一千萬。我們送《大藏經》,這是最大的,大部頭的,《大藏經》我們也送這麼多年,差不多超過六千五百套,愈做愈精美。所以不敢亂用施主的錢,我們自己不用,替他做好事。慈善救濟的事業我們也做,不是主要的。像前些年國內重大的災難,我們也都捐一些錢;世界上各地方有大災難的時候,來找我們,我們也做。這次印度尼西亞這個大災難,昨天同學告訴我,死亡五千人以上。那個地方我去過,我很熟悉,像這些我們都要伸出援手。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要用在這方面,我們自己不可以,要背因果責任。

  捨三惡道就是捨貪瞋痴,這是佛在經教裡頭常常給我們講,十法界的因由。當然這個因緣非常複雜,這個複雜的因緣當中,第一個因是什麼?就是最重要的因是什麼?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從上面說到下面。成佛,成佛的因是平等心,佛心平等,《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那就是佛心。你真正修到清淨平等覺,往生就成佛。菩薩是六波羅蜜,六度,菩薩的第一個業因,不捨六度。要想作佛,不能捨平等,不平等要放下,不清淨要放下,迷惑顛倒要放下,覺就不迷;不捨清淨平等覺,要捨染污、不平、迷惑,這個要捨。辟支佛是十二因緣,阿羅漢是四諦。天道是十善業,還要加個慈悲喜捨,天人。人道是五戒,畜生道是愚痴,餓鬼道是貪婪,地獄道是瞋恚,這你就明白了。

  「永得捨離,三惡道苦」,貪婪、愚痴、瞋恚一定要捨掉。總的來說,經論裡面常講的捨十惡、修十善,這樣才能夠離三惡道苦。你要不認真斷十惡、修十善,修什麼樣的法門,你還造十惡業,果報還是在三途。這就是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原因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

  從大乘經教裡面講,善是性德,十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修難不難?不難!連儒也曉得,你看中國教小朋友的啟蒙的書《三字經》。《三字經》一開端,「人之初,性本善」,就給你說明人性本善。這個善在佛法講就是十善,十善是你的本性,哪有困難?一點都不難。為什麼現在你會變成這個樣子?你迷失自性,本善的自性不見了,惡的習氣現前。《三字經》接著說,「性相近」,一切眾生的性差不多都一樣的、平等的;但「習相遠」,習是什麼?習慣、習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下面把原因說出來,「茍不教,性乃遷」,就是說教育重要。你沒有好好的教他,他就會染這些不良的習氣,本性迷失了,染上壞的習氣。壞的習氣叫習性,習性不善,本性善!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改過修善就有了信心。

  正像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說的,一切眾生「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是迷、不善,本覺是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有的決定可以恢復,本無的一定可以斷掉,我們從這個地方信心建立,信心增長了。惡哪有斷不掉的道理,善哪有不圓滿的道理!這裡關鍵是你要學,跟誰學?跟佛學佛是世間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榜樣,我們學佛就是要跟佛學,佛是我們的本師。佛不在世了,佛的遺教在。遺教,我們初接觸看不懂,不知道什麼意思。遺教非常豐富,你要知道從哪裡入門,怎樣去學習,這就很重要,這必須要有善知識引導。這些善知識是歷代這些祖師大德,我們靠他引導,他也不在了,他有註解,註解就是引導我們

  像我們今天學《華嚴》,我們學《華嚴》靠什麼人引導?我們今天採取的課本是清涼大師的《疏鈔》,清涼大師引導我們;我們還依一部李長者的《合論》,真的是一僧一俗,李長者是在家居士。這兩位都是《華嚴經》的大德,我們讀他的註,依照他的指引,加上自己修行的功夫,就能契入。功夫是什麼?沒有別的,功夫就是放下,功夫就是此地講的捨離,你捨得愈多,你的智慧就愈增長。這個我相信很多同學你們都知道,佛門裡常講的煩惱輕,智慧長。煩惱是雲霧,智慧是太陽,雲霧少一點,陽光就多透出來一點,就這麼個道理。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障礙有三種,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今天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把執著捨離,你的智慧就透出三分之一,這三分之一就很管用了。三分之一是什麼?是阿羅漢,不再執著。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也不再執著身外之物是我所有,心開意解。這個時候一身的輕鬆,佛家的術語講自在、輕安,你就得到輕安、自在,你把重擔放下了;再放下分別,你就成菩薩;再放下妄想,你就成佛了。放下,就是這個地方講的捨離。所以放下從哪裡放起?先從三惡道放起,然後再把三善道也放下。三善道放下,六道輪迴就超越了,三善道就是講人天福報要放下

  誰能放下?釋迦牟尼佛不是給我們做了樣子嗎?他老人家是生在帝王家,他父親是國王,他是長子,他要不出家,就繼承王位,這就是人天富貴他放下了,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就是說六道他放下了。一生,起心動念沒有一個惡念,念念清淨,念念都是善良,真的是純淨純善,念念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三途、六道、十法界從哪兒來的?迷來的,迷的淺深,迷得愈深愈往下墜落,迷得愈淺愈往上超升。所以四聖法界迷得淺,六道迷得重;六道裡面三善道迷得淺,三惡道迷得重。佛教我們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果,果沒有辦法,要從因,因就是破迷開悟。我們能把十惡捨掉,就永遠離開三惡道;十善要,不執著,就超越六道輪迴

  阿羅漢以上,在我們心目當中是大善人,沒有惡念,沒有惡言,更沒有惡的行為,純淨純善,超越六道。這樣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我們六道凡夫沒有能力超越六道,也就是說十惡沒有斷盡,這就是帶業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也不錯了。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加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這是這個法門無比殊勝之處。他能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三不退。這是世尊在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裡頭沒有的,唯獨極樂世界特殊,所以十方諸佛都勸我們修這個法門。

  而世尊在《大集經》上,等於說給我們授記,這是如來慈悲到極處。《大集經》上告訴我們,末法眾生沒有智慧、沒有能力選擇法門,佛代我們選擇。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證阿羅漢果;像法時期的人就沒有正法那麼淳厚,根性就衰了,要修定,禪定成就;末法時期人心散亂,我們今天講心浮氣躁,定不下來,這怎麼辦?淨土成就,勸你修念佛法門,帶業往生。帶業往生諸位要記住,帶舊業不帶新業。沒有學佛之前造的業是舊業,學佛之後要依教奉行,不能再犯過失;再犯過失,不能往生,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

  所以你要曉得,凡是這一生念佛往生的,他的善根不是這一生種的,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在這一生成熟,是這麼個道理。我們自己想想,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熟?自己知道,自己很清楚。如果感覺得還差一點,差一點沒有關係,這一生努力,勇猛精進就補足了。怎麼補法?真放下,就補足了。諸位想想諦閑老和尚的徒弟,有個鍋漏匠的徒弟,我是早年聽倓虛老法師講的。我跟他老人家沒有見過面,三十年前我在香港講經,地點就是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那個道場是倓虛老法師建立的。我到香港來的時候,他老人家已經往生了,我聽他的錄音帶,他在一個佛七當中講開示,講到這個故事。

  諦閑老和尚是他的老師,那個鍋漏匠跟他是師兄弟,不認識字,其笨無比,年歲又大了,四十多歲出家,什麼也不懂,什麼也學不會。但是他跟諦老的關係很深,是同一個村莊,從小在一起玩伴,這個朋友不能捨棄。所以找到之後,苦不堪言,哀求出家。諦老只提一個條件,你要答應,我就收你;你不答應,沒有辦法。他說什麼條件?你要聽話。「那沒有問題,我既然認你做師父,你說什麼我都聽。」諦老給他剃度,剃度之後,不讓他住廟裡,廟裡面五堂功課他不會。那時候他在浙江寧波鄉下給他找了間破廟,沒人住的,讓他一個人住在那邊。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就會念這句,其他什麼都不會。諦老告訴他,「你天天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將來準有好處」。

  他是真聽話,就這一句佛號,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念了三年,站著往生,他預知時至。往生之後,地方上人給諦老報信,一來一去三天,他站三天,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諦老常常讚歎,他成功了,預知時至,站著往生,沒有生病。諦老稱讚說名山寶剎方丈住持、研教的法師都比不上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三年工夫,一句佛號,他也沒有聽過經,他也不懂得教,什麼都不懂,這是末法時期最好的榜樣。

  今天有從北方來的同學,倓虛老法師在北方建立的道場很多,哈爾濱的極樂寺是他建的。極樂寺建成之後,他發起三壇大戒,開戒,請諦老做得戒和尚。有一個修無法師,也是不認識字,沒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做苦工的。出家之後在寺廟裡都是做苦工,別人不願意做的粗活他去幹,也是一生就念一句阿彌陀佛。開戒的時候,他到極樂寺去,去討一份工作。那時候定西法師是當家師,就問他,你能幹什麼?他說我願意照顧病人。好,分配這個工作給他,因為那時候受戒時間都是兩個月,難免有傷風感冒這些人,他來照顧。

  沒有多久,他就向倓虛法師、向定西法師告假,倓老有修養,定西法師就不行了,就責備他,「你發心到這個地方來服務,照顧戒壇,我們戒壇那些戒子還沒有來報到,你就想走了,你太沒有恆心了!」責備他。結果修無法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是要到極樂世界,我要往生」。這兩位法師一聽,這還了得嗎?這大事!「什麼時候?」「不出十天」。請常住給他預備兩百斤劈柴,準備火化。這兩位法師就很認真的說,「好,我們替你辦」。到第二天,修無法師又來找他們,他說怎麼樣?修無法師說我明天就走。趕緊替他準備,真的,到第二天就走了。

  所以,我們千萬不能瞧不起做粗活的出家人,甚至於居士。他不認識字,他什麼都不懂,他能一句佛號功夫得力了,預知時至,不生病,說走就走。這個佛沒有白學,這是真正的成就。他不但是永得捨離三惡道,他永得捨離娑婆世界,他到極樂世界去了;換句話說,我們娑婆世界的六道、三途、十法界,他統統捨離。這叫什麼?真能捨,徹底放下。我們要問,他為什麼有這個能力?我們要怎麼學法?很簡單,就是放得下;我們不如他的地方,就是放不下。我們在道場裡跟許多同學常常提示,我們今天頭一關不能突破,所以佛法的利益得不到。頭一關是什麼?我常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要放下,貪瞋痴慢要放下,這十六個字

  這十六個字你統統放下,沒有障礙了,換句話說,像鍋漏匠、像修無法師那個成就,你能得到。他們沒有別的,就是這十六個字放下了,所以三年五載他就成功了。為什麼不放下?不放下,羨慕別人沒用處。真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他們是帶業往生,他們生凡聖同居土絕對不是下輩。預知時至往生的,一般看起來很可能都是上輩,就是上三品,凡聖同居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要放下,徹底放下,這個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沒有放下還情有可原,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何必要執著?執著對自己產生嚴重的障礙。障礙什麼?這一生不能往生。這一生要不往生,肯定輪迴,輪迴就完全是受業力主宰,很可怕!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60   200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