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尋聲救苦化急難,隨機感赴度群萌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淨空老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尋聲救苦化急難,隨機感赴度群萌
淨空老法師開示

  今日恰逢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大士願力宏深,普門示現,與我們娑婆緣份最深,是救度我們出離苦海,往生極樂的西方三聖之一。

一、表法意義

  《大經解》云:「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淺說,則觀世人稱念彼菩薩之名而垂救度,故名觀世音。」我們在急難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菩薩就來幫助我們。又云:「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而自在拔苦與樂,故名觀自在。」進言之,如法藏之《心經略疏》曰:「於事理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立此名(觀自在)。又觀機往救,自在無失,故以為名(觀世音)。」觀世音這個名號著重在教化眾生,代表性德裡面的慈悲。觀達自在,這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入這個境界才稱為觀自在菩薩。又觀機往救,這就是跟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菩薩就來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只要真誠心去感,菩薩肯定有應。關鍵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清淨心,清淨心沒有雜念。觀自在這個名號著重在自己修行,著重在自利,觀世音著重在利他,表自利利他功德圓滿。

  於是我們就明白,誰救了我們?真實慈悲救了我們。真實慈悲裡必有真實智慧,就能自助而助他。

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二、菩薩本跡

  「此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侍彌陀左右,讚佛教化,俗稱西方三聖,顯教言大士乃阿彌陀之弟子,密宗以為阿彌陀之化身。」「又觀音本地為正法明如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身邊的觀音菩薩,其實早就成佛了,佛號為正法明如來。「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曰: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建立這個道場接引眾生,菩薩跟彌陀的緣深,當然會到那裡去協助教化。「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這就是倒駕慈航,雖早已成佛,再回到菩薩地位,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

三、示現之相

  《觀經》云:「謂大士頂上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這是菩薩示現的相。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的像幾乎一樣,差別只在戴的帽子,頂上圓光。觀世音菩薩的帽子當中是一尊站著的釋迦牟尼佛像;大勢至菩薩戴的帽子是個寶瓶。觀世音菩薩手上通常拿的是楊柳枝,這是表法不一樣。大勢至表智慧,觀世音表慈悲,缺一不可。慈悲如果沒有智慧,慈悲會帶來負面作用。觀音是外,大勢至是裡,外面是慈悲,裡面是智慧,所以才能普度一切眾生。佛代表自性,代表理體,自性、理體沒有形相;菩薩代表從體起用。從體起用就是這兩種,一種是智,一種是行,大勢至菩薩代表智,觀世音菩薩代表行。智與行是一不是二,智行合一。

  「又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這裡面全都有表法的作用。眉間毫光裡具備七寶色,七是表無量寶的色相、光明,自性裡面無量無邊的智慧、德相,用七寶色來比喻。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代表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能成就無量無邊眾生作佛。

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四、菩薩教化

  《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云:「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這就是說他上與十方諸佛認同,下與一切眾生認同,真正把自己忘掉了,這是觀世音菩薩,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觀世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他也是來來往往,不僅僅在我們這個地方救度眾生。觀音菩薩雖然與我們特別有緣,與十方世界眾生也都有緣。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裡說,他成佛了,名稱「普聞十方」,十方世界沒有人不知道這兩大菩薩的。這兩大菩薩用什麼方法接引眾生?用念佛的方法!

  觀音菩薩教我們反聞,「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我們六根一根都沒攝,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如何反聞?專聽佛號,聽自己念佛的佛號。特別是默念,心裡念佛,有沒有聲音?有。耳朵聽心裡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這叫反聞。心完全集中注意在佛號上,這才是真正把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放下了,都攝六根。我們用這個方法一定有效,當下就是無上解脫時。

  在娑婆世界,幫助我們提升的善緣少,退轉的逆緣太多太多,我們所見的,所聽的,所接觸到的,無不是退緣,都是讓我們退轉的。只有佛菩薩幫助我們堅定信願,我們願不願意親近?佛菩薩在哪裡?佛菩薩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要有清淨心,要有智慧,就見到佛菩薩了。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佛,一句「觀世音菩薩」是菩薩,我們知不知道?知道。我們念就清淨,不念就不清淨。念佛,佛在我們心裡;念菩薩,菩薩在我們心裡面。心裡有佛菩薩,退緣就沒有了,只有進沒有退。

  諸佛菩薩的名號就是正覺,就是正念。古大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什麼?自私自利的念頭,名聞利養的念頭,在五欲六塵起貪瞋痴慢的念頭,念頭起來就造輪迴業。念頭才起,意在造業了;開口,口造業了;行動,身造業了。這很可怕!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兩句話是非常重要的警示。學佛人,特別是淨宗同學,念念不離阿彌陀佛,成就自己,念念不離觀音菩薩,救護眾生。幫助苦難眾生的時候,就是觀世音菩薩,放下工作的時候,就是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成就自己,用觀音菩薩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夠現證不退。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淨空老法師開示・念佛篇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www.amtb.tw
⭕️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rsd.amtb.tw
⭕️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com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www.tpl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