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住之旨,在於遣執破我|淨空老法師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淨空法師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play-sharp-fill

  【本經主旨,在於無住。無住之旨,在於遣執破我。而捨己利他,又遣執破我之快刀利斧也。故於觀慧則發揮無住,於行持則獨舉布施。觀行二門,相應必成。】

  經文講到此地是一個大段落,為我們總結無住布施,特別是世尊在這個經裡面,不斷的勸勉我們應如是布施。說到這部經的主要宗旨,大家都明白,宗旨就是無住,無住就是一切都不執著,不但「有」不能執著,「空」也不能執著。

  執著有不能出三界,執著空也不能出三界,三界四空天的眾生就是執著空而到那邊去受生,所以都出不了三界。因此,佛在此地教導我們空有兩邊不住。

  為什麼要不住?前面佛講過,「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也是眾生,是個覺悟的眾生,玄奘大師翻譯的時候,稱為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跟我們不相同的,我們是不覺,我們是迷惑顛倒的眾生,菩薩是覺悟的眾生。

  換句話說,覺跟不覺的標準,依照《金剛經》來說,就是著相跟不著相。如果你著四相,你就沒覺悟,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薩;如果離四相,你真的是菩薩。所以《金剛經》上,菩薩跟凡夫的標準,實在講就是覺跟不覺的標準。

  我們自己想想,自己有沒有覺悟?依舊還執著有是非人我,這個沒覺悟;還執著有利害得失,這是實實在在的凡夫,一點也不假,沒覺。當然,佛在經上講的容易,我們做可真正不容易。現在要想離相,離相從哪裡下手,佛在此地告訴我們,遣執破我。把執著,遣是離開,離開一切執著,把我相破掉,那你就真的覺悟。

  離相破我,從哪裡下手?佛在這裡教給我們,捨己利他。這個方法是大乘法裡面非常殊勝巧妙的方法,比小乘高明太多。小乘人破我執,勤苦用功,佛在經上舉了一個比喻,如斷四十里之瀑流,瀑流就是瀑布。這個瀑布多大?四十里,我們還沒見過,沒見過這麼大的瀑布,要想一下把它截斷,叫這個水不流,諸位想想這多麼困難,佛比喻眾生破我執就這樣子難。

  大乘法裡面有巧妙的辦法,這個巧妙的辦法要真做才行,我們不真做,這個法子說了也沒用處。這個方法是什麼?叫我們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想一切眾生,這個樣子時間久了,「我」就忘掉;念念當中都為利益一切眾生,都為了弘揚佛法。一切為佛法想、為眾生想,久而久之,我執不要破,自然就沒有了,這個方法妙,非常非常妙。

  前面也曾經跟諸位說過,古人所講,這個方法叫「大而化之」,把我們的心量擴大。自古以來,許多修學大乘的菩薩,用這個方法在很短時間當中成就,真正達到破四相這樣的功夫。「捨己利他」,這四個字我們要牢牢的記住,菩薩所以能夠破四相,成為法身大士,他們的祕訣就這四個字。

  我們凡夫為什麼成不了菩薩?不但菩薩成不了,甚至於修一點善業,不出三界,三界裡面的善果報我們都得不到。這個原因就是在於自己太過分的執著自己,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起心動念都是為我,我的利益、我的好處,這種做法是天天在增長我執,在堅固執著的我執。

  佛菩薩要破我;天天在增長我執,這怎麼能成功?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要認識清楚,然後才知道佛教給我們這些方法巧妙。我們運用這些方法,確實能達到效果。這是遣執破我執快刀利斧,快刀利斧是比喻,我們中國人常講快刀斬亂麻,用這個比喻。

  故於觀慧則發揮無住,觀慧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人生觀、宇宙觀,換言之,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在佛法裡面叫觀慧。觀裡面要有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裡面,充滿了真實的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顯示出來?無住,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放在心上,你這個心乾淨。

  有一些同修來問,往生難不難?大家都想求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事情難不難?我告訴諸位說,一點都不難,想去就去,你看這多自在!「我想去,去不成。」你那個想去是嘴皮上想去,心裡不想去,所以你去不成。心裡真想去,隨時都去得成;心裡怎麼想?要把這個世間一切萬緣統統放下,這才能去得成。

  一天到晚在打妄想,在患得患失,這個去不了。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你叫「阿彌陀佛,你可以來接我」,佛就來了,一叫就來,靈得很。心裡面有憂慮、有牽掛,有這些拉拉雜雜東西在,叫佛菩薩不靈。清淨心叫菩薩很靈,一叫就來。所以一定要放下,放下才真正自在。

  心,我們在講席裡頭講了不少次,心要空,心裡頭沒有東西,六祖大師講得好,「本來無一物」,沒有東西。心裡面沒有相,心裡頭要著了一個相,就變成想;你們看看中國寫那個字,心裡頭有了相,那就不是心,就變成想,打妄想。想久了就變成堅固的執著,執著就是思。思,心裡面畫了很多界線,愈畫愈多,那就不是真心,叫妄心。

  思跟想都是妄心,不是真心。思想裡面是迷惑顛倒,沒有智慧,真正智慧是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把思跟想拿掉,智慧就現前;只要有思有想,你絕對沒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都不執著了,再不打妄想、再沒有執著,這就是無住;心裡面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分別、沒有妄想,《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

  於行持則獨舉布施,為什麼行持這麼重要?因為我們凡夫無量劫來,住相已經變成習慣,從習慣當中養成很深很重的習氣,不知不覺又執著了,這個習氣不容易斷;佛教給我們破除習氣的方法,教我們布施,布施就是捨己利他。

  布施要做得徹底,不是說你到這個道場來捐一點錢,這叫布施,這個不管用。你要是這樣去體會,你把佛的意思全都搞錯了,錯會了佛的意思,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是錯解如來真實義。這種到寺廟裡面來捨幾個錢,沒用處。經上講得很清楚,捨己利他,要捨自己的身,捨自己的心才行。這個事情難!其實不難。

  你在家庭,我想我們在座的同修們不少是家庭主婦。你在家裡面從早忙到晚,我為了利益這一家人,身心都布施,布施給我的一家人。我為這一家人服勞役,用我的體力,把家庭收拾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勤奮的工作,捨身!

  還要常常想著,如何改進生活的品質,提高一家人物質、精神生活的水準,這是布施你的智慧,心也布施了。一家整齊,我們住在這個鄰居鄰里小社區,我要為這一個社區來服務,這叫捨己利人,這叫布施。

  布施不是叫你在佛門裡頭捨幾個錢叫布施,那你就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身心都用來布施供養一切大眾,不為自己著想。從你最接近的,我們佛法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最方便的就是你一家人,就是你生活周邊的人。你每天工作,你工作的場所,你要接觸一些人、一切環境,你盡心盡力努力去工作,那就是布施。

  要養成佛菩薩一個願心,我只服務,只盡義務,不享權利,這是菩薩。如果我盡義務,我還要享權利,你的心就有住,布施沒錯,但是你心有住。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行布施」,就是我只盡義務,不享權利,這是佛菩薩。凡夫盡義務要享受權利,那是凡夫,佛告訴我們是增長我執,不能出三界。我們的目的是要在這一生當中,永脫生死輪迴,不再搞六道;不再搞六道的方法,就是只盡義務不受權利。

  後面經文佛還有很明白的開示教導菩薩,菩薩只盡義務,修的福就太大了,修真正大福報。佛一再囑咐菩薩,菩薩不受福德,修福、種福不享福。實實在在講,不享福,他真的享福,那是真正的享福。一享福就掉在六道裡面,四相、四見具足。所以行持上的布施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懂得,布施怎樣的修法也要明瞭。

  觀行二門,相應必成。就是觀與行相應,觀念與我們整個的生活行為要相應、要一致,這是決定成就,成就法身菩薩。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58集1995/5

⭕️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www.amtb.tw
⭕️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rsd.amtb.tw
⭕️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com